余法似仕子做官 凈土如太子墮地(文白對照)

  余法似仕子做官 凈土如太子墮地

  原文

  大矣哉凈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心就是佛,直指人心者,當遜其奇特。十念一念,即登不退,歷劫修證者,當仰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tǒng)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yè),得預補處。即此一生,證大菩提。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愿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如斯大力用,諸佛共宣揚。若此極發(fā)揮,諸祖皆如是。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歷劫難逢。幸得聞熏,勉力修習?直藷o知狂徒,謂為淺近,故此依教贊述,令其奉行耳。

  問,念佛法門,愚尚能修。律教禪宗,智猶難曉。何謂此法統(tǒng)彼諸法。答,欲知此義,須深明佛力自力大小優(yōu)劣,則一切疑惑,泮然冰釋矣。夫佛與眾生,心性雖同。若論力用,天地懸殊。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yè),功德智慧,不能顯現(xiàn)。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煩惱惡業(yè),凈盡無余。佛與眾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勝劣迥異。律教禪宗,皆仗自力了脫生死。所以久經(jīng)長劫,尚難出離。念佛法門,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脫生死。所以盡此一生,便登不退。

  問,自力佛力,其義云何,愿垂明誨。答,律教禪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fā)狂?v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yè)凈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余法門,亦可成佛,但與凈土較,奚啻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勿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后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與托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凈土法門,得華嚴一經(jīng),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猗歟大哉。)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yè)。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凈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于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斷惑證真,則往生品位更高,圓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tǒng),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詔諭。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yè),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yè)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tǒng),平治天下也。又已斷惑業(yè),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愿往生者。猶如昔鎮(zhèn)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祈盡捨舊習,于此法門,極生信愿,專精修習。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眾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队」夥◣熚拟n》之《凈土問答并序》 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凈土法門這個教法太偉大了啊!心要是佛心,心就是佛的直指人心的禪宗法門,應當稍微遜色于它的奇特玄妙。而凈土法門,念十聲乃至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往生西方,登臨不退轉的菩薩果位;歷經(jīng)長遠劫數(shù)勤苦修行的人,應當仰崇它的高妙和風范。這個法門,普遍加被上、中、下三種根機,統(tǒng)領含攝律、教、禪、密各個宗派。如同及時雨一般著滋潤萬物;好像大海一樣容納江河百川。偏、圓、頓、漸所有的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瀉而出生;大、小、權、實所有的行法,無不還歸這個法界。不需要斷除煩惱惑業(yè),就能夠證得一生補處菩薩;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徹證無上佛果菩提。九法界眾生,離開這個法門,上不能圓滿成就佛道;十方諸佛,舍棄這個法門,下不能普遍度化眾生。所以華嚴海眾菩薩,全都遵從十大愿王的勸導,求生極樂;《法華經(jīng)》中一稱念南無佛,全都證得諸法實相。如此偉大的功德力用,諸佛共同宣揚;至于贊嘆到了極致的發(fā)揮闡揚,諸位祖師都是如此宣說的。這實在可以說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中極致的法門,一乘無上的偉大教法啊!如果過去世中沒有培植凈土法門的善根福德,即使經(jīng)歷劫數(shù)也難以遇到。而今既然有幸得以聽聞和修持,就要努力精進?峙履切o知的狂徒,認為凈土法門淺近,所以在此依著教法贊揚闡述,令他們也能夠信受奉行。

  問:念佛法門,連根機鈍的人,都能夠修學。而律、教、禪、密各個宗派,上根利智的人,還很難通曉。為什么說這個法門統(tǒng)領含攝其他所有的法門呢?

  答:要想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必須深刻了解佛力和自力的大小優(yōu)劣不同,那么所有的疑惑,就渙然冰釋了。佛和眾生,心性雖然相同,如果說到能力和相用,就有著天地般的差別。這實在是由于眾生具足無量的煩惱惡業(yè),因此使得原本具足的功德智慧,不能顯現(xiàn)。佛則具足無量的功德智慧,煩惱惡業(yè)徹底斷凈除干凈。佛和眾生,迷惑和覺悟不同,致使能力和相用,殊勝與下劣就迥然有別。律、教、禪、密各個宗,都是依仗自力來了脫生死的法門,所以歷經(jīng)長遠劫,還很難出離輪回。而念佛法門,完全依仗阿彌陀佛慈悲神力,又加上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輪回。所以盡此一報生,就能登臨不退轉的菩薩果位。

  問:自力和佛力,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懇請您慈悲明白的教誨。

  答:律、教、禪宗,最初修習的時候,必須要深刻地明白教理,依照教法如理如法的修持。修行的功夫深了,斷除了見、思二惑,證得真諦理性,方才能夠出離生死。如果教理不明白,就是在盲修瞎煉。即使不是得到少部分就容易滿足,也會著魔發(fā)狂?v然是教理明白,修行的功夫很深,也斷了很多的煩惱惑業(yè),倘若還有一絲毫惑業(yè)沒有斷除干凈,依舊不能出離苦輪。一直要等到惑業(yè)完全斷除干凈,方才可以出離生死,而這時候,距離圓滿;的佛果還很遙遠。更須要經(jīng)歷劫數(shù)精進修持,才可以圓滿佛果。

  譬如一個老百姓,生下來就很聰慧,讀書學文,經(jīng)過很多年的辛苦,學問既然已經(jīng)成就了,然后才能考中科舉,進入仕途。由于他有很大的才能,所以從小官漸漸上升,一直做到宰相,官位到了最高,就再不能升了。在群臣當中,雖然位居第一,而如果和太子相比,貴賤地位就如天淵一般懸殊了,更何況和皇帝比呢?這個人一輩子做臣子,奉行國君的命令,鞠躬盡瘁,輔佐治理國家,然而做到宰相的位子,實在是不容易。要半生的勤苦,渾身的本領,到最后的結局,也不過是如此。如果學問才能,稍微差一點的,不能做到宰相的人,有百千萬億之多啊!這是靠自己能力修持的情形。

  “學問才能”,比喻深刻通達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比喻修行功夫深厚,斷除煩惑證得真常!爸荒軌蚍Q作臣子,不敢叫做國君。”(臣子決對不敢做國君。臣子想要做國君,除非托生皇宮,做皇太子。修其余的法門,也可以成佛。但是和凈土法門相比較,修行成就所需要的時間,何止是用天數(shù)和用劫數(shù)來計算的不同。讀者須要善于領會其中的道理,不要拘泥于詞句。然而依照《華嚴經(jīng)》最后一品來看,等覺菩薩,還要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這正是和托胎皇宮,成為皇太子,意思是相同的。凈土法門,有《華嚴經(jīng)》做為弘傳的依據(jù),就如同大海吞沒千萬條江河川;如同虛空,總持含攝萬種色相一般。實在是太完美了啊!)比喻雖然出離了生死,然而還沒有成佛!皩W問不充實,不能做宰相的人非常多。”比喻惑業(yè)沒有斷盡,不能出離生死苦海的人很多。而念佛法門,縱然不明白教理,沒有斷除惑業(yè),只要能夠信愿持名,求生凈土,臨命終時,必定承蒙阿彌陀佛親自垂慈接引,往生西方。既然得以往生西方,見佛聞法,證悟無生法忍。在這一生,決定候補佛位。這是靠佛力了生死的情形,又加上有自己的力量。意思是信愿持名,這是自力能感通于佛;誓愿攝受,垂慈接引,這是佛力能感應于我。感和應的道法交相互動,所以能夠出現(xiàn)如此不可思議的奇跡。

  還有,如果深刻通達教理,斷除了煩惑,那么往生品位就更高,圓滿成就佛道更快速。所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華藏海眾菩薩、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各個宗派,各位祖師,都希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比如托生到皇宮,一出母胎,尊貴的地位就壓倒群臣,這是由于君王的力量。等到太子長大后,學問才能一一充足,就能夠承繼帝位,平定治理天下,所有的群臣,都聽命于他詔令,這是由于君王的力量和自己的力量互相結合的結果。念佛法門,也是如此。沒有斷除惑業(yè),仰仗阿彌陀佛慈悲神力,往生西方,就出離了生死苦海。猶如太子剛出生,尊貴的地位就壓倒群臣。既然已經(jīng)往生,惑業(yè)自然斷除,必定候補佛位。猶如太子將來長大后承繼帝位,統(tǒng)治天下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已經(jīng)斷除惑業(yè)的神通圣人,比如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各個宗派的祖師;已經(jīng)登臨補處的果位,比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華藏海眾菩薩,都愿意求生極樂世界。猶如早先鎮(zhèn)守邊關,不能承繼君位。現(xiàn)今位居東宮做了太子,不久將會登上皇位是一樣的道理。祈請大家舍盡從前的舊業(yè)習,對這個法門,生起深切的信愿,專精修習。那么無盡的煩惱,不難頓時斷除;無量的法門,自然容易證入。至于圓滿成就無上佛道,度脫無邊眾生,如同拿著憑據(jù)而取回自己的物品一樣容易。還要努力啊!還要努力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