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jīng)
《地藏經(jīng)》,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的。又稱《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經(jīng)》、《地藏本行經(jīng)》、《地藏本誓力經(jīng)》。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 經(jīng)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兜夭亟(jīng)》是一部記載著萬物眾生其生、老、病、死的過程,及如何..[詳情]
地藏經(jīng) 第十八講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學習《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如來贊嘆品第六。這一品和利益存亡品第七、閻羅王眾贊嘆品第八,是正宗分的第二大段,說明度化眾生的因緣。地藏菩薩威神之力,是度化眾生的因緣,地藏神力只有佛能夠宣說,眾生不知道,所以世尊在忉利天宮,人天大眾面前,贊嘆地藏菩薩。一是贊嘆地藏菩薩,不可思議慈悲威神之力。第二是勸未來世眾生,供養(yǎng)地藏菩薩,能得無量無邊福德之利,這就是此品的由來。那么為什么世尊在這里,不贊嘆地藏菩薩六度的功德,而唯獨贊嘆他的威神慈悲之力呢?《大智度論》中說:“眾生有兩種,一者樂善法,二者樂善法果報,為樂善法者,贊嘆諸功德,為樂善法果報者,贊嘆大神力”,現(xiàn)在如來想要讓眾生,獲得種種利益,所以贊嘆地藏菩薩的大神力。好,我們看經(jīng)文: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贊嘆地藏菩薩摩訶薩。于十方世界,F(xiàn)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就在地藏菩薩,向普賢菩薩說完地獄名號的時候,世尊舉身放大光明。舉身就是全身的意思,從佛的兩眼、兩耳、鼻孔、頭上的肉髻、胸、腹、后背、以及十指放出大光明,遍照著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佛放光,能夠度化眾生,恒沙世界里的眾生,遇到佛光注照,都能夠得證果的利益,或得初果、或得二果、三果、四果,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大音聲,是佛的三十二相中的梵音相,佛由于往昔口業(yè)清凈,所出的聲音清凈微妙。如《大智度論》中說:“如梵王五種聲,而從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澈遠聞,聞?wù)邜倶,三入心敬愛?a href="/remen/sid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四諦了易解,五聽者欲聞無厭”。世尊的聲音象雷聲一樣的洪亮,像迦陵頻伽的聲音一樣的悅耳,讓人聽了心生歡喜,無有厭倦,而且對佛講的甚深之法,容易聽懂。佛之所以出大音聲,是為了告訴菩薩,要流通此經(jīng),告訴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擁護這部經(jīng),這樣就能利益未來世的一切眾生。所以世尊普告諸菩薩和天龍鬼神,聽如來今日贊嘆地藏菩薩,在十方世界現(xiàn)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眾生之事。
吾滅度后。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wèi)護是經(jīng)。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
佛在講完《地藏經(jīng)》之后,二月十四日回到我們?nèi)碎g,二月十五日就入滅了,所以他在《地藏經(jīng)》中,多次提到吾滅度后。據(jù)《雜阿含經(jīng)》中記載,有一天,在毗舍離國的庵羅樹林中,佛對阿難說,如果得了四神足的圣賢,在人間的壽命可以達到一劫,那我的四神足已經(jīng)修到了圓滿,應該住世多久呢?這樣問了阿難三次,阿難沒有反應,他當時被魔魔住了,默不作聲。于是,佛就說了,你到安靜的地方去思惟吧,阿難起身就往樹林里走去。阿難走了以后,魔王波旬來了,他對世尊說,您在世教化的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該度的人也已經(jīng)度完了,蒙世尊教化,脫離生死的眾生數(shù)如恒河沙,你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可以入涅槃了。世尊答應了波旬的請求,三個月入涅槃,波旬聽了以后,歡喜地走了。三個月以后,佛在拘尸那迦城的娑羅雙樹間,入涅槃。波旬請佛入涅槃時,阿難及大眾沒有請佛住世?梢娋壠鸱▽佛陀住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經(jīng)常請佛住世,這個緣起非常主要的。佛入涅槃,佛住世時,可以應機說法,調(diào)伏眾生,佛滅度后,眾生就失去了依靠,唯有依照佛所說的教法修行。但是佛憂慮將來魔強法弱,正法容易被破壞,所以囑付諸大菩薩和天龍大眾,在佛滅度之后,要廣作方便,衛(wèi)護流通此經(jīng),令一切罪苦眾生出離三惡道,證涅槃之樂。這樣,才不辜負地藏菩薩威神慈悲之力,救護罪苦之心,救護罪苦之愿。
我們今天能遇到《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能遇到這部經(jīng)典,能夠聽聞讀誦,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人的付出,才能傳承下來,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按照佛的教導努力修行,也要盡自己的力量,讓這部經(jīng)能夠有更多的眾生,能夠聽聞、能夠接觸到《地藏經(jīng)》。能夠幫助這些眾生,也能夠斷惡修善,脫離苦海。現(xiàn)在想想,能夠讀到《地藏經(jīng)》,真的是我們的大幸、大福,讀了這部經(jīng),我們就有解脫的希望了。我們?yōu)槭裁词冀K說,佛恩比父母恩要大的多,父母給了我們這一期的生命,而佛恩,讓我們永遠脫離六道的輪回,幫助我們永遠不受眾苦,真的是佛恩浩蕩。這里也是地藏菩薩的這種大慈悲心,這種恩德浩蕩。所以我們一定要護持這部經(jīng),要弘揚這部經(jīng)。
大家讀這部經(jīng),不要老有個人的邪知邪念!兜夭亟(jīng)》中沒有談到,什么時間段、晚上不能讀,大家總認為這是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讀,這是邪知邪見。我們?yōu)槭裁凑f要弘揚此經(jīng),我們讀的時候,會有一部分眾生在聽,但是你用的是真誠的心,我們今天說,用的是正知正念的正能量,那我們是什么,把地藏法門,全傳給一切六道受苦眾生,他們聽到這部經(jīng)以后,也能像我們一樣,來如教修行,他們就能夠脫離苦海。而我們讀這部經(jīng),邪知邪見,自私自利,總認為我把這些眾生招感來了,他們就會強迫于我,強害于我,這就是邪知邪見了。我們現(xiàn)在邪知邪見特別厲害,不是說你讀哪部經(jīng)會招邪,哪部經(jīng),是佛講的經(jīng),都是讓我們真正的解脫,不會招邪的。招邪的原因,是因為你的心不正,你的心有我執(zhí),你的心有貪求,是你的心招感來的,而不是經(jīng)招感來的,大家能聽明白吧這個。所以都是我們的心,不要去怪經(jīng),佛不會下個套,不會挖個坑讓我們鉆的,都是讓我們得到究竟圓滿的快樂。而我們是誤解如來的實義了,用我們分別和執(zhí)著的心,來判斷這部經(jīng),來讀這部經(jīng),繼而是因為你的分別和執(zhí)著的邪知邪念,最后讓我們招了邪了,招了魔了,是這么一個道理。所以當我們讀《地藏經(jīng)》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弘揚這部經(jīng),就是在護持這部經(jīng),讓一切的眾生,都能夠聞到這部經(jīng),就是這樣,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念。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贊嘆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唯愿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
說是語已,就是佛出大音聲,告訴諸菩薩衛(wèi)護是經(jīng),令一切眾生證涅槃樂,這么一個當下之后。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這是欽承佛命衛(wèi)護是經(jīng)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普廣。從心發(fā)智,智慧遍滿虛空,叫做普;再以智慧導行,成就自利利他之德行,這種德行充塞法界,就叫做廣。青蓮大師在科注中說:“心是境體,普廣是用,心即是法身,普即是般若,廣即解脫,由此大士久證三德,廣濟群生,雖用不離體,而體藉用彰,故從用立名”,這是對普廣菩薩的一個解釋。合掌恭敬,我們平時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恭敬,這里是表示請法的意思,請法恭敬。今見世尊贊嘆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這是先敘述前面,世尊所贊嘆地藏菩薩的大威德!洞笾嵌日摗分校瑔枺“諸佛出于三界,不著世間,無有我及我所,視外道,惡人,菩薩,阿羅漢,一等無異,云何贊嘆菩薩”。答:“佛雖無吾我,無有憎愛,于一切法,心無所著,憐愍眾生,以大慈悲心,引導一切,故分別善人,而有所贊,亦欲破惡魔所愿,以佛贊嘆故,無量眾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yǎng),后皆成佛道,是故諸佛贊嘆菩薩”。這么一問一答的意思就是說,佛贊嘆菩薩,沒有分別和執(zhí)著,沒有愛憎,是為了讓眾生像菩薩學習,為了讓眾生恭敬供養(yǎng)菩薩,以此功德,將來能夠成就佛道,不是分別的心,而是利益眾生的。況且地藏菩薩無量劫來,雖知涅槃是無上實法,而不取證,雖知眾生如幻如化,而能以大悲心做種種利益眾生的事,度脫無數(shù)的眾生,成就無量的功德,所以佛贊嘆地藏菩薩。普廣菩薩現(xiàn)在見世尊贊嘆,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大威神德,然而更愿未來世末法眾生,都能知道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讓眾生都能夠得到利益,所以請佛宣說。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諦聽諦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因為下面要講的,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之事,都是甚為希有,所以佛誡勸普廣菩薩和四眾等,諦聽諦聽。諦聽就是仔細地聽,認真地聽,用一心來聽。福德,福有五福,我們世間常講的五福。第一福就是長壽,命不夭折,能夠長命百歲。第二福是富貴,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現(xiàn)在大家一說到富貴,就認為是有錢,不對的,富不等于貴。第三福是康寧,就是身體健康,內(nèi)心安寧,如果只有長壽,但是身體多病,心里總是憂慮,擔心,也不會感到幸福。第四個就是好德,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對人有愛護之心,這樣的人能夠廣結(jié)良緣,人際關(guān)系良好,而且心里無愧,這種幸福指數(shù)才高。第五是考終,就是好死,能夠安詳?shù)碾x世!論語》中講五德,我們剛才講的福。五德,五德是溫、良、恭、儉、讓,就是簡單的講,就是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五種德。而我們佛教中所謂的利益人天福德之事,就是修五戒十善,廣作六度萬行,自然感應道交,得無量福德。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唯然,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口語中常說的,是這樣或者好的,是應答之詞。當機者愿意聽世尊說法,就像待哺的雛鳥,所以說愿樂欲聞。聽法的人,越是求法若渴,聽法的時候才能夠契入,能夠受益。如果隨隨便便地問,隨隨便便地聽,不但不恭敬講法的人,自己也不會得到利益!栋⒑(jīng)》中說:“聽者端心如渴飲,一心入于語義中,聞法踴躍心悲喜,如是之人可為說”。必須要有這種如渴的心,才能為說法的,我們不要拉過來一個人,就給人講經(jīng)說法,最后把別人說煩了。必須這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我們再為別人說法,一定要觀機的,應觀機,這樣對別人他才能夠得到受用。隨隨便便地說,隨隨便便地嘮叨,最后反而叫別人生起反感的心,這樣影響別人以后對佛法的理解,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的。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蚝险普。贊嘆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從這段經(jīng)文往下,是說明地藏菩薩,以大威神力利益眾生之事。先講的是聞名之后,禮贊戀慕而得的利益。很多人讀到這段經(jīng)文的時候,很難相信,一個人聞地藏菩薩名號,或者合掌,或者贊嘆,或者作禮,戀慕,就這么幾個,然后就能超越三十劫罪,哪有這么便宜的事情。其實這正體現(xiàn)了地藏菩薩,威神慈悲之力的不可思議,這是地藏菩薩的無量劫以來的功德,他的慈悲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就像我們講《彌陀經(jīng)》的時候,我們講了,你只要信愿持名,臨欲命終,十聲皆可往生。有的居士就在微信里就問師父了,那以往造的罪就這么了了嗎?所以他對佛菩薩的威神之力,不肯相信。用世間法來衡量,用世間法、用現(xiàn)相來衡量我們來衡量心性。我們想想,我們臨欲命終,你到哪一道投胎,都是你臨欲命終的這個念頭來決定的,你臨欲命終,你的念頭是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大威神力來接引你,他發(fā)的大愿,他來接引你,就是可以往生的,因為我們的心性本來就是佛性。我們所現(xiàn)的現(xiàn)相,是因為我們的無明波動,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相,但是我們的本質(zhì)還是佛性。正因為我們有這個佛性了,才能和阿彌陀佛感應相通,如果你沒有佛性,你念一萬聲也不管用。你有這個佛性,你臨欲命終你念佛,是你的佛性顯現(xiàn),對不對,阿彌陀佛的佛性和你相感通,正好感應道交,信愿持名,皆可往生,就是這樣。那這里,我們眾生本來都有這個佛性,所有的惡業(yè)如夢幻泡影,當我們對地藏菩薩,生起了這個贊嘆的心的時候,和我們的佛性相應,加上地藏菩薩累劫所修的大愿力,大慈悲心,正好注照我們,他的這個大威神力,就能使我們脫離三十劫的重罪,能聽明白了吧,所以對佛菩薩的威神之力不要懷疑。還有一個,對自己的佛性也不能懷疑,因為你本來是金子,打磨以后它就會發(fā)光。這種打磨有你的自力,但是有地藏王菩薩的大愿力,它就會顯現(xiàn)出來,如果你不是金子的話,那怎么打磨它也不會放光的。因為我們眾生本來是佛,所以這些業(yè)力,這些罪業(yè),只不過是我們的一種表相。它是一種因緣和合而生的,法不孤起,遇緣則生,對不對。我們現(xiàn)在這個緣不給,我們就是贊嘆地藏菩薩,正好和地藏菩薩感應相通,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注照我們,我們的罪業(yè)就滅了,就是這個道理。大家不要有絲毫的懷疑,大家能聽明白的,是吧,我們往下面進行。
善男子善女人,這是佛對得聞佛法的在家出家,四眾弟子的通稱。這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了所有修善的人,凡是做世間的善事,乃至勤修五戒十善,廣作六度萬行的男子女人,都可以稱為善男子善女人。這些善男信女,聽聞到地藏菩薩之名,或者恭敬合掌,這是身業(yè)供養(yǎng);或者贊嘆地藏菩薩的相好微妙,功德宏深,贊嘆,這是口業(yè)供養(yǎng);或者五體投地,作禮,依戀仰慕,想菩薩之威德,這是意業(yè)供養(yǎng),這就是身口意三業(yè)供養(yǎng)。只要做到任何一種,禮敬供養(yǎng)地藏菩薩,這種善男子善女人,都可以超越三十劫的重罪。那為什么做這么小的事情,能得到如此殊勝的大利呢?因為地藏菩薩從最初為光目女時,我們講過,為救母親而發(fā)大愿,度脫六道罪苦眾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無數(shù)劫,成就無量功德,功德巍巍,如果用口來宣說,窮劫不盡。正是由于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慈悲威神之力,才讓這些善男信女,以微小的供養(yǎng),而能滅三十劫的重罪。好,我們看下面的經(jīng)文: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虿十嬓蜗;蛲潦z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墮于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這是塑畫形像瞻禮獲福。彩畫形像,就是用七彩顏色,來繪畫佛菩薩的形像。雖然畫在紙上的佛菩薩的形像,流傳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懸掛起來,也能讓人生恭敬心,禮拜修福。所以我常給大家說,只要有佛像,一定要供養(yǎng)的,一定要懸掛起來的,來給眾生修福報的。不是佛像都叫你們放到庫房里的,我們這個寺院,有地方懸掛,別人結(jié)緣的,我們就如禮如法的懸掛起來,讓別人來禮拜,來供養(yǎng),來給大家修福。如果我們沒有條件的,我們就給人好言相說,叫人再找如理如法的地方去供養(yǎng),不是說我們這里不如理不如法,叫他們能更好的發(fā)揮這個佛像的作用,來給大家修福報,來讓大家生供養(yǎng),讓大家去修功德,就是這么一個。或土石膠漆,就是用干凈的泥土塑像,或用石頭來雕刻,膠和漆可以使塑像的顏色不脫落,更加的堅固延年。我國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jīng)了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那里有大量的宣揚極樂世界的壁畫,顯示了凈土法門,對古今中國人心靈、文化等等的影響。泥質(zhì)彩塑的佛像,里面有兩千四百一十五尊,在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中,有彌勒佛的坐像,高是三十六點五米,是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的,是國內(nèi)僅次于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尊坐佛。樂山大佛,師父帶你們?nèi)ミ^,也去朝拜過,也是彌勒佛的坐像,高是七十一米,從唐朝開元元年開鑿,到貞元十九年完成,歷時九十年,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金銀銅鐵,這是塑像的質(zhì)料,我們今天叫材料,雖然價值有貴賤之分,但是鑄成的佛像,都能夠永遠保持佛像的莊嚴。當然現(xiàn)在塑造佛像的材料,不只是這些,像我們寺院里的佛像,多是樟木的,還有現(xiàn)在有陶瓷的,還有玉的,翡翠的,甚至現(xiàn)在大家在家里,也都做十字繡,這些都能塑造佛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塑造半身佛像,如果造半身像的話,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過的,不能造半身像。
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用這些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來塑造地藏菩薩像,能讓后來的眾生,見了地藏菩薩像后,哪怕只是一瞻或者一禮,或者注目瞻仰,或者只是禮拜,那么造像的人,在命終之后,就能一百次的往返于三十三天,永不會墮三惡道。真的是修因少,而得果極大。
講到這里,大家就能明白,師父為什么對寺院的工程,這么的嚴格,我們說這么的認真嚴謹。我們先不要說,現(xiàn)在的精品,未來的文物,這是樸老的一句話,我們就說自身的利益功德,你造的像,能多存在一年,就能多利益多少的眾生,你多存在一百年,就能多利益無量的眾生的。所以你們的這種善款,而且一定還要用這個真誠心和嚴謹?shù)男,認真負責的心,才算圓滿。不是捐了錢以后,我們造這個工程,就馬馬虎虎,不去認真,不去負責,這是牽扯到你們的功德,大眾的利益,大眾的功德。要有多少人,因為你們修建的佛像,他們能夠得度,多存放一天,就會有多少人得度。所以現(xiàn)在為什么師父三天兩頭的,跟后面的工程隊,你們這里叫扯皮,師父在跟他們在交涉,講到這里大家就能明白了,不是師父過分,師父都是什么,帶著責任心,而且還不失慈悲心,這就對了。責任心是對付出一方的責任,慈悲心是對付出和施工一方,我們都要存在這個慈悲心的。知道這么熱的天,工程隊的辛苦,多關(guān)心他們,這些降溫措施一定要達到,但是不能因為我的慈悲,我就降低工程的要求,這是對眾生的一種不負責任,不能這么做的。如果不負責任,不叫慈悲,是拿佛法去送人情,是無能的表現(xiàn),大家一定要明白?催@一個半月了,師父給后面的工程隊,交涉了不下十次,每天還要備課、講經(jīng)、做直播,還要跟工程隊去交涉,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工程能夠延年,能夠多住世,讓施者能夠多有福報,讓后面的受者,能夠多修功德,就是這么一種慈悲的。好,我們這里講到了,就是這么造的佛像,后人能夠一瞻一禮,那你就能夠得生三十三天。
青蓮大師在《科注》中,列舉了十一種造像的功德。第一種是世世眼目清潔,這個大家都能知道,眼目清潔。第二個,師父本來想說眼目清潔的,因為這兩天上火,眼有點紅,就不談眼目清潔了,平時師父的眼又亮又清潔,因為這幾天工作太多,剛才又說到了跟工程隊交涉,他們都不聽話,你們也不聽話,師父有點上火,眼目清潔。第二個是生處無惡,就是你所受生的地方,見不到惡的事情。第三,常生貴家,你今生塑造佛菩薩像,后世就能生到尊貴之家,尊貴就是有社會地位,受人尊敬,你有福德,就會生到這樣的家庭當中去,不會生到貧賤之家。第四,身如紫磨金色,這個是當時印度的一種現(xiàn)象,是印度的這種狀況而論的。印度人以深黃色的皮膚為最金貴,紫磨真金色就是深黃色,他們當時都比較喜歡這種顏色,認為這種顏色是尊貴之人,所以得身如紫磨真金色。第五個呢,是豐饒珍玩,就是家里的這種寶貝,數(shù)不勝數(shù)。前面說的是尊貴,有社會地位,這里說的是生活富足。第六個是生賢善家,所生之家賢善,不是那種仗勢欺人,為富不仁的家庭。第七,生得為王,后世還能做王。第八,做金輪王,轉(zhuǎn)輪圣王。金輪王能夠掌管四大部洲。第九,是生梵天,梵天就是色界的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統(tǒng)稱為梵天,而不是只是生在欲界的忉利天,這個梵天已經(jīng)超過欲界了,是色界天。我們?nèi),欲界、色界?a href="/remen/wuseji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無色界,這里生梵天,而不是欲界的天。第十是不墮惡道。第十一,后生還能敬重三寶,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不會墮落,而且會修學佛道,直至成佛,就是后面所說的大利,這就是最大的利,成佛。從這些造像的功德來看,塑造佛菩薩像,不只是欲界人天的善根。
所以青蓮大師在《科注》中特別的強調(diào),“故后賢講是經(jīng)者,斷不可準正法念經(jīng)所列,忉利之三十三天,必依吾所引灌頂咒經(jīng)者,此千古不磨之定案也”,所以這段經(jīng)文中所說的是,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不是指欲界的忉利天,而是豎著的三十三天,從四天王天,五凈居天,再從五凈居天到四天王天,中間的每一層天,都按次第受生一遍,而且各盡每層天的壽命,這樣往返一百次,這是造地藏菩薩像,所得的天福。這個大家應該能聽明白了,好多人在前面,師父一講往生三十三天,都來問師父,怎么和別的法師講的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你們別找?guī)煾福瑤煾赣X得,這個青蓮大師說的很有道理,而且我們看《造像功德經(jīng)》也是這么說,對不對。造像,所以講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就依青蓮大師的注解,這個注解講的非常的詳細,也非常的有道理的。
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天福享盡之后,不會墮落到三惡道,而是生到人間做帝王,仍然不失造像的大利。青蓮大師說這個大利,如果深推其意,必以成佛為大利。因為他最后,最后一條,十一條當中獲得的利益,還能夠敬重三寶,你敬重三寶,必定成佛的,所以成佛為大利嘛。所以造像的功德是非常大的。那現(xiàn)在有些人造了佛像,可是沒有覺得福報增長,心里不免有些懷疑。其實你現(xiàn)在修福,它要有一個緣成,因緣和合,它才會有果。就好像我們種莊稼,我們現(xiàn)在正在收麥子,現(xiàn)在收的麥子,不是你昨天種的,是你去年種的麥子,今年你才能收,它總會有個因緣果的,要經(jīng)過因緣的和合才能收獲。但是曾子說,人修福,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了。你們大家想想,從學佛以后,是不是漸漸的煩惱的事情少了,不如意的事情少了,逐漸逐漸的心想事成了。福報雖然還沒到,但是禍已經(jīng)遠離了,就是這樣。我們看下面一段經(jīng)文: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yǎng)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彩。幢幡。錢。寶物等供養(yǎng)。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這是說明供養(yǎng)的意愿。是由于厭惡女身,從世間法來說,女人確實有許多的不方便,沒有男人方便,那從修行的角度來說,女人確實有很多的障礙。女人業(yè)重,身常不凈,口多惡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惡業(yè),死了之后大多墮在惡道。據(jù)《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jīng)》中說,“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緣故”,講了四種。第一種,多貪寶物,衣服,欲多得故,欲望多。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呢,就是女人比較貪圖錢財。我們看現(xiàn)在有些婦女,如果沒有錢買漂亮的衣服,買這些昂貴的首飾,就覺得自己委屈。女人特別愛慕虛榮,不切實際的愛慕虛榮,攀比,很多家庭中,男人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狀況,還算能夠隨遇而安,還算滿足,而女主人呢,就未必了,很多女人拼命的催促自己的丈夫多賺錢,而且還會時不時的與別人去比較,結(jié)果由于這個貪欲和虛榮,把美滿的家庭破壞了,甚至釀成了悲劇。逼得丈夫去多得,沒有能力就會走向犯罪的道路,還有的女人,為了虛榮貪多,把家庭給破裂了。所以古人說,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的,常記在心。第二是相嫉妒,女人好口似相親,心似冤家。師父就經(jīng)常見到我們這些女居士們,看到別的婦女,穿的衣服漂亮,看到別人帶著新的首飾,比較昂貴,她當時會不由心的恭維幾句,等別人走了以后,馬上就說壞話,你看這個衣服多不好看,你看這個首飾,也值不了幾個錢。尤其在感情方面,女人的嫉妒心,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惡業(yè),出言虛誑,女人愛說張家長,李家短的,我們今天說,愛扯是非,逐個評論一番,并且添油加醋,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樂此不疲。甚至有些是非的婦女,師父是深受其害,她就怕你沒有事情,就怕你沒有故事,你故事越多,她越興奮。她到寺院里面來,不是來學佛的,她是來說是非的,來看故事的,回去好有噱頭,好給別人多講。其實這不是來學佛,這真的是跑到圣人地來造業(yè),大家曾經(jīng)都問師父,怎么地藏寺的居士少了,師父寧缺毋濫,我們現(xiàn)在說留下來的都是精英,隨著這八年的改制,國民黨幣制改革,師父是這種人員改革,你看現(xiàn)在地藏寺的道風,不但人越來越多,而且這個道風越來越好。就因為上來下得了苦,敢去把這些毒瘤給它挖掉,寺院才能健康的弘法,才能有一個清凈莊嚴的學習的場所。不能以人多人少來衡量,那人多的話,都是來搞迷信,反而這么多的人,來倒推法輪。大家都是背覺合塵的人越來越多的,不能這樣的,寧可少的,也要保持這個正知正見。但是我相信,邪不壓正,看我們地藏寺現(xiàn)在的道風,看看現(xiàn)在學佛的風氣,就可以知道,邪不壓正的。我們現(xiàn)在不但道風好,而且大家認可的、精進的,也越來越多了。第四作姿態(tài)淫多,女人愛故作姿態(tài),吸引他人的注意。所以我給大家說,一定不要穿裙子,不要穿這些妖媚的、妖艷的衣服到寺廟里來,我們進到這個地方,我們要生起恭敬心,我們不但自己要清凈,也要給大家?guī)砬鍍,叫大家都能感觸到清凈。這就是引他人的注意,甚至有些女性用外貌、身體、獲取名利,不惜破壞別人的家庭,做出有悖于倫理道德的事情,造成很多不良的社會影響。女人因為嫉妒,而對人毀謗,以此惡業(yè)因緣,不但多墮地獄,又多墮于餓鬼道受苦!墩钐幗(jīng)》中說:“女人貪欲,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yè)不失,不壞,不朽,于餓鬼中不能得脫,業(yè)盡得脫,從此命終,生畜生中,于畜生中,受遮吒迦鳥身,;拣嚳,受大苦惱,畜生中死,生于人中,以余業(yè)故,常困饑渴,受苦難窮”。就是說女人因為貪欲和嫉妒,多墮餓鬼中,餓鬼中的苦受完了以后呢,墮畜生道,墮畜生道還不是這種,能吃的飽的這種畜生,是墮這種遮吒迦鳥,它是一種餓鳥,吃不到東西的餓鳥,報這個身,所以常以饑渴,受大苦惱,畜生的罪報盡了以后,生于人中,還要經(jīng)常受這個苦、難、窮。這里說的不如丈夫,不是你們的愛人,是指男人。不如你丈夫,回家去找丈夫拼命去,不是這樣的,是指不如男人,男人稱為丈夫嘛。由于女身有種種過患,厭惡女身,而興供養(yǎng)。
供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誠敬之心,心誠則能感應道交,這種誠敬之心,從內(nèi)心最深處而發(fā),無雜無染,所以名為盡心就是圓滿。盡心,以這種誠敬之心,供養(yǎng)地藏菩薩像,無論是畫像,還是土石、木頭、銅鐵等,塑造的地藏菩薩像,都可以得此功德利益。日日不退,就是每天以誠敬之心供養(yǎng),堅固不退,念念精勤。下面就是介紹所供養(yǎng)之物。華香,飲食,衣服,這個我們都能理解?暡,就是五色的彩鞋。幢幡,幢是圓筒形的,幡是長條形的,上面繡著佛菩薩的像,或者繡著經(jīng)文,或者繡著咒語。我們大雄寶殿里面,我們幾個殿里都有的,這是供養(yǎng)佛菩薩,或者莊嚴道場的供具。錢,寶物,金銀寶物都是大家所執(zhí)著的,所拼命愛惜的,也是生存所必須的,能舍自己所愛、所需,這是表息滅自己的慳貪之心。布施是去慳貪的,去慳貪之心,你就獲福無量。所以這個寶物,可以毀人,同樣也可以利益人,我們用它去圓滿我們的心性,圓滿我們的菩提就可以,這就是菩薩。錢也是菩薩,用好了是菩薩,用不好是魔,就是這樣。以上所說的這些供養(yǎng),雖說是財布施,但是財不離自心,都是盡心而為,這種深信之心是符合法理的,所以事全是理,財即是法。意思就是說,這種供養(yǎng)具足了財法二施,財法二施具足,能夠這樣廣修供養(yǎng),自然圓成財供養(yǎng)和法供養(yǎng)兩種布施。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這些善女人,難舍能舍,盡心供養(yǎng)地藏菩薩,而且日日不退,精進供養(yǎng),那么在這一期女身報盡之后,永遠都不再會生到女人的世界,何況再來三界受女人之苦呢,這個是絕對不可能的。經(jīng)中就給我們表述的這么一個意思,不會再受女身的。
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除非,那就是你自己愿意,除非因為慈悲愿力,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我們有些婦女,認為做婦女真好,有人哄著,有人供著,掙錢還方便,下一世還做女人,是不是,下一世還想做女人,這個是愚癡。不知道女人的苦,只看眼前的樂,沒有看到以后的苦。這里,是慈悲愿故,為了度脫眾生來受女身的。比如摩耶夫人,她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賢劫千佛都以摩耶夫人為母親,也就是說,后面的彌勒菩薩,一直到賢劫的最后一尊佛,樓至佛,就是韋陀菩薩,都以摩耶夫人為生母。《華嚴經(jīng)》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摩耶夫人回答善財童子說,大愿智幻法門,得此法門故,為盧舍那如來母。摩耶夫人到這個娑婆世界,來為釋迦牟尼佛做母親,她是發(fā)愿來的,是慈悲愿力。我們看她在藍毗尼園,從右肋下生悉達多太子,顯現(xiàn)不可思議自在神力。還有《華嚴經(jīng)》中講的,婆須蜜多女,得離欲際法門,她能夠隨順眾生的欲樂,而現(xiàn)種種身。如果是天人見到她,她就示現(xiàn)天女,如果是人非人等眾生見到她,她立即為他們示現(xiàn)人非人女,被淫欲心纏繞的眾生,聽她說法,就能夠離欲,并得菩薩無執(zhí)著三昧,這些被淫欲纏繞的眾生,見她一面,就能得菩薩歡喜三昧,同她握一次手,能得菩薩遍住一切佛剎三昧,這些被淫欲心纏繞的眾生和她擁抱,能得菩薩攝受一切眾生,恒不舍離三昧等等?傊,婆須蜜多女示現(xiàn)女身,她是恒順眾生的樂欲,先以欲牽鉤,后令入佛智。她示現(xiàn)這種女身,不是為了欲樂,欲望的欲,而是為了利益眾生,度脫眾生來示現(xiàn)女身的。我們現(xiàn)在想做女人,都是為了欲望,為了欲樂,不一樣的,發(fā)心不一樣的。
承斯供養(yǎng)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這是總結(jié)供養(yǎng)地藏菩薩,終究不受女身。供養(yǎng)地藏之力,這是承他力,功德力是現(xiàn)行精進之力,自力就是供養(yǎng)地藏之力,他力呢,就是我們所做的功德之力,自他之力,互融互熏,所以能成就不可思議之力,于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 上一篇:地藏經(jīng) 第十七講
- 下一篇:地藏經(jīng) 第十九講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如何讀誦《地藏經(jīng)》?
- 為什么讀《地藏經(jīng)》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
- 怎么理解《地藏經(jīng)》說的只要臨終聽聞佛名就能解脫?
- 初學者讀《地藏經(jīng)》讀第幾品?可以只讀第九品嗎?
- 《地藏經(jīng)》的各個“波羅蜜音”是什么意思?
- 念了《地藏經(jīng)》為什么還經(jīng)常生?
- 修學佛法只念《地藏經(jīng)》可以嗎?
- 為什么要學習《地藏經(jīng)》?學地藏經(jīng)的目的
- 念《地藏經(jīng)》需要回向嗎?回向給眾生
- 《地藏經(jīng)》是一部孝經(jīng)嗎?講了什么孝道?
- 誦《地藏經(jīng)》不能晚上讀,是這樣嗎?
- 誦《地藏經(jīng)》會有特殊感應嗎?
- 弘一大師總結(jié)《地藏經(jīng)》最重要的三點
- 如何理解《地藏經(jīng)》中“方便”的含義?
- 讀地藏經(jīng)的好處與方法
- 念佛為什么要誦《地藏經(jīng)》?念佛與誦地藏經(jīng)的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簡介!晚上在家不能念《地藏經(jīng)》嗎?
- 每天誦《地藏經(jīng)》好處大嗎?怎樣才能還完前世的賬?
- 晚上能誦地藏經(jīng)嗎?用立香還是盤香?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