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第二十八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論

  第二十八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者。以方便波羅蜜為體主大悲門。前六波羅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后四波羅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眾生。是故表法中善財知識觀世音菩薩。以為此第七隨順一切眾生大悲回向中行故。此新經(jīng)翻為觀自在菩薩。不可依也。舊經(jīng)名觀世音菩薩者。是為十方世界共為一佛國。無別西方別有阿彌陀。是如來權(quán)設引有為小蒙方便。隨心專念攝余惡心。隨心念處得見化佛。稱自心量。諸德謬解。謂此娑婆世界無觀世音。此改舊經(jīng)本作觀自在。云觀自在者。但約名彰行中。但彰觀照世間出世間無相理智自在非明慈悲之行也。觀世音菩薩文殊普賢。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十方共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賢明智身知根成萬行之門。觀世音明大慈悲處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號毗盧遮那。一切眾生總依此三法。號之為佛。少一不成。今此一位依舊不依新翻。又依梵云光世音菩薩。明以教光行光大慈悲之光等眾生而利物。即一切處文殊。一切處普賢。亦得名一切處光世音。今言觀世音者。取正念心成依心應現(xiàn)而立名也。不可以為觀自在所表法也。觀自在者。約名表法義中。是表第六般若波羅蜜位也。非是方便波羅蜜入生死同眾生行。以四攝四無量不斷煩惱之名。此由翻譯者誤也。觀世音住居補怛洛迦。此云小白華樹山。觀世音菩薩居之。為諸菩薩說慈悲經(jīng)。此山多有小白華樹。其華甚香。經(jīng)云。住山西阿者。西為金。為白虎。主殺位。明于殺位以主慈悲門正趣。菩薩東來以明智位。至文方釋。經(jīng)云。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已下至說頌。長科為二十段。

  一從初佛子已下至一切世間善根有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自集已上三十二種無邊善根分。

  二佛子已下至修習一切善根有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如上所修三十二種無限福田善根回向為一切眾生功德之藏分。

  三佛子已下至永不退轉(zhuǎn)有六行經(jīng)。明菩薩念如上善根不離無作無依菩提心所積集憐愍一切眾生分。

  四佛子已下至亦復如是有十一行半經(jīng)。明菩薩發(fā)愿愿如上所修無限善根所有果報。盡未來劫所修。如上善根。悉以回向一切眾生。令十方世界眾寶充滿;菔o限眾生分。

  五佛子已下至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有五行經(jīng)。明菩薩無五種心常行惠施成五種心分。如經(jīng)自具無虛偽心為首。已上五段結(jié)前三十二種善根竟。

  六佛子已下至皆如是施有十八行半經(jīng)。明菩薩以如是等何僧祇象馬王妓女及自身等十種不可數(shù)物盡不可數(shù)劫而常施分。

  七佛子已下至無有一彈指頃生疲倦心有六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十種施。滿足無限眾生。盡無限劫無一念疲勞分。

  八佛子已下至入一切智智心有六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布施以十種無著解脫心為施者分。

  九佛子已下至得一切智有八行半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十種無限施。起十種無限愿。愿一切眾生得一切智分。

  十佛子已下至于諸有中最尊勝故有一百一十六行半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兩段無限布施業(yè)。普為一切無限種種眾生起一百一十種。廣大無限所為眾生等所緣事業(yè)而行如上等施愿回向故。

  此已下總結(jié)已前三十二種無限善根。以次象馬等十種施等及大愿回向。及為眾生等境界竟。

  十一佛子已下至具足十力調(diào)伏眾生有二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為慈愍眾生入苦同行以大愿接生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不著無一切法有三行經(jīng)。明菩薩雖以施愿回向入苦利益眾生其心有十種不著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增長成就三世佛種有三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一切善根愿一切眾生得智種分。

  云何得入佛智種有四法。一得清凈心。二智慧明了。三內(nèi)心寂靜。四外緣不動。如是修治。能增長三世諸佛智種故。

  十四佛子已下至與諸菩薩等同一見有十七行半經(jīng)。明菩薩修行如上回向之時。神通智力陀羅尼門出過世所稱嘆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神通境界平等清凈有八行經(jīng)。明菩薩如是修行菩薩行時。功德出過思量。何況得成無上菩提。此段明功德作法報生猶尚無限出過思量。何況無作自在菩提之理智。豈可不能成也。言功過也。

  十六佛子已下至不違菩薩行有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見法三世體相平等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有十行經(jīng)。明菩薩如是回向時。得法業(yè)剎三世平等。已得承事一切諸佛。入一切清凈眾會道場分。

  十八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等隨愿一切眾生如是回向有九行經(jīng)。明總嘆如上回向施愿所得之德業(yè)用成就分。

  十九爾時已下一行經(jīng)。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二十其頌總有四十二行。文義自具。不煩更釋。

  第二隨文釋義者。何故名為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為明第七方便波羅蜜主大悲門。以波羅蜜中所修智慧之力。入于生死海隨一切眾生根品。同行利生故。故名等隨順。如十住中第七住大悲位休舍優(yōu)婆夷云我有同行眷屬八萬四千那由他常居此園者是。大意云。同一切眾生八萬四千及不可說煩惱悉同行故。是此義也。亦是此位第七回向與善財所見觀音。是此位也。可知。如此一段回向總有二十段經(jīng)文。余十九段。文義自具顯現(xiàn)。不煩更釋。如第十六段。得知法業(yè)平等三世互不相違。約作略釋。經(jīng)云。一切佛剎平等清凈。一切眾生平等清凈。此約理智說。一切善根平等清凈。乃至四行經(jīng)總明。約理智說。如第十七段中。眾生不違一切剎者。明依報相似。剎從心業(yè)起故。眾生心差別。如世界成就品具明。思不違心者。以思從心生。即思是心。余心仿此知。業(yè)不違報者。報從業(yè)生報是業(yè)果。余仿此知。如業(yè)不違業(yè)道者。明來生受生與現(xiàn)世作業(yè)相似。余仿此。法性不違相。為無性為相。無相為相。無性中實相即如來身色及妙境。是眾生不了無性妄計之相。即天人龍鬼畜等。是各隨心。自心所生業(yè)相稱余仿此。生不違性。明以生是無生無生為生故。剎平等不違眾生平等。此約理無凈穢。已下例然。一切眾生安住平等。不違離欲際平等者。明眾生報居之境與解脫涅槃際無二理性同時。無二性故。過去不違未來?偯魅佬怨省H罒o體?上噙`故。余例知。佛平等不違菩薩平等者。明以佛理智及菩薩體用不離無性。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得業(yè)平等。得報平等。如是十平等法。明以回向發(fā)愿力莊嚴自報得此十平等果故。表法中如善財知識十住第七。以優(yōu)婆夷休舍表慈悲位。十行第七位。表慈悲以滿足。王自化其身作諸罪逆。自化其身捉來殺罰。以息眾生惡逆。此十回向第七。即以觀世音表慈悲位也。夫大教玄悠芳文義廣。法門名句明白宛然。十十之數(shù)相從。萬萬千千次第。不可以將小池而添巨海。未足以致其深。炷微燈而益日光。焉能資其遠照。此經(jīng)義弘言修理具詞豐。且略釋其大意。密智幽潛。聊申少趣。不可加余經(jīng)之法相滯此妙章。若得意修行者。理由定發(fā)。智以理明。悲藉愿興。行成愿發(fā)。理弘智博。愿廣悲寬。佛種因此而生。法界以斯緣濟。都結(jié)如此余義后文。

  第八真如相回向者。以愿波羅蜜為體。明此位同第八地智增勝以愿引生智業(yè)成大悲故以愿防智為智體凈故利化不弘。表法中如善財童子見東方正趣菩薩是其行也。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者。明法空智應現(xiàn)普周亦無來去。觀世音指東方正趣。及至見時與觀世音同會而見。表以愿會悲智令悲智圓滿故。東方表智。西方表悲。日出照明春陽發(fā)生。青龍吉祥表智。日入昏迷秋霜凋零白虎殺害。明以智入悲處苦流濟益眾生故。第八愿波羅蜜。明防智體性凈以愿會悲成普賢行升進。隨其行位和會知之。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jīng)意者。自初佛子已下至頌已來。長科為十段。

  一佛子已下至普能往詣一切佛土有三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入此真如相回向位中以自所得善根。更加回向發(fā)愿所緣成位升進分。

  二佛子已下至顯示安隱住處有十行經(jīng)。明菩薩觀眾生惡道苦如身愿速出離分。

  三佛子已下至心不動搖無障礙故有十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回向有十為令眾生得十種大利分。

  四佛子已下至普于世間現(xiàn)成正覺有四十六行半經(jīng)。明菩薩見勝妙國土及一切妙境。以無量大愿愿一切眾生皆盡普得生在其中并獲眾益分。

  五佛子已下至廣大善根有五行經(jīng)。明菩薩已上回向善根自增善根分。

  六佛子已下至圓滿一切清凈智慧有一百八十九行半經(jīng)。明以如上回向。皆以無性無著真如為回向分。上一百八十九行半經(jīng)。明約以真如為回向體。以真如遍世間一切法;叵蜻遍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何以然者。為以回向為方便興起無作真如中大智大悲大陀羅尼門大神通道力令稱真如無作大自在作用恒寂故。若不如是以大愿大悲大智慧無限回向。但依無作真如用凈煩惱。即同二乘樂寂及三乘六通菩薩。但生一方凈國。不入法界之真門。居門外之權(quán)乘。且止草庵之位。當知滿十方之差別種智。皆由大愿力而發(fā)生圓法界之行門。藉回向而興起。故立斯教網(wǎng)。用接有緣。明知軌度而踐其蹤。使學者省功而不錯謬者也。

  七佛子已下至第八真如相回向有十二行半經(jīng)。明以如上真如相回向自獲義利分。

  八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善根隨順真如相回向有十三行半經(jīng)。明如上回向已得同如來成道分。

  九爾時已下一行經(jīng)。明金剛幢菩薩說頌嘆法分。

  十已下有五十八行頌。明以頌重頌前法分。

  第二隨文釋義者。于自余文義經(jīng)文自足。如此一段。經(jīng)云。一身充遍一切世間。得佛無量音聲。于一毛孔中普能容納一切國土。得佛無量神通。置諸眾生于一毛孔。此約十住初心見道之后入實知見。然為凡夫有信士。略釋少分。以開心目。非入禪定觀智會融方親見爾。論主頌曰。

  了知毛孔大小性十方國土無表里

  智境含容十方剎剎土體相本皆幻

  智身體凈相無礙毛孔微塵亦復然

  國土因心虛妄生無妄智境恒相納

  眾生心凈無表里乃了自身毛亦然

  心無分別自他情一切塵毛含佛剎

  是故如來說回向廣興愿行融自他

  愿他得樂與己同心凈佛國恒相入

  以廣大愿興大智同體智悲充法界

  無功理智起身云隨類現(xiàn)形聲亦爾

  能以自他同體智眾生身中現(xiàn)佛國

  以眾生智轉(zhuǎn)法輪眾生心迷不知覺

  以眾生智是佛智佛智本是眾生智

  迷者佛智作眾生悟者眾生是佛智

  如是了達體同別堪與眾生作依止

  約釋第八真如相回向竟。

  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回向者。以力波羅蜜為體。以善財所見天神為所表此位之行也。所居之城名墮羅缽底。神號大天。城名墮羅缽底者。此曰有門城。此是此界干神。以干為天門。以后次第見地神。以此二位明和會此十回向位之智極悲終。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極。地神表大慈悲王極。厚載萬物育含生故。像如父母位也。天神無量種眾寶。積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嚴。地為凈剎。眾多寶藏自然踴現(xiàn)。明天地神隨業(yè)養(yǎng)育濟物之德廣大。至文方明。略舉會通表法之意。令后學者易見其意。不迷教行。不迂修行。表法中明智凈稱天之性。即法財充滿功德寶出現(xiàn)如山。若純凈大悲育載萬物。如地無勞故。地體本唯凈土。此唯智悲之凈極故。即佛國莊嚴凈也。此明神智應真德會天地濟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靈。是菩薩約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升進理智幽微像天靈。而不測神功。萬有以不作而為之。二義如前。第一從佛子至說頌已來。長科為七段。

  一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縛解脫回向已下至隨順忍可有八行經(jīng)。明因中種善根生十種尊重分。

  二佛子已下至生無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已上可十五紙經(jīng)。明修初十種善根。修十種尊重行無著無縛解脫回向得入普賢微細智境分。

  三佛子已下。至不分別。若法若智有七行經(jīng)。明得無別分。

  四佛子已下。至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回向。有十五行半經(jīng)。明修此回向得三業(yè)無著無縛。同三世佛回向自在分。

  五菩薩摩訶薩已下。至成就菩薩自在神通。有九行經(jīng)。明此修回向得善根不壞。所生值佛得自在神通分。

  六爾時金剛幢菩薩已下一行經(jīng)。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七已下有一百二行頌。文義自具。兩行一頌第二隨文釋義者。云何為無著無縛解脫回向為無性。理智無依。即一切無著一切無縛。是故經(jīng)云。甚微細智。修菩薩行。住普賢道。若文若義皆如實智生。如影智生。如夢如幻如響如化如空。乃至無所依等智生也。經(jīng)云。菩薩摩訶薩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舉十種意。在無盡所謂者。欲論及所陳之法。謂于出生死心生尊重者。三乘中出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為有厭生死忻寂靜故。得入變易生死。不同一乘以智生身遍周剎海任根應現(xiàn)非生死性。乃至同于世法非生死性。諸見道者應如是知。若論自報智合行同方能睹也。如是出生死性生尊重故。經(jīng)云。于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即攝善法戒。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十信有漏所求。十住已去無漏希求。總須心生尊重。于悔諸過業(yè)心生尊重者。是悔往業(yè)也。已下隨文義可知。如是令尊其因故。果便不退。如十層之閣下固而上存。已上一段以尊重因竟。自佛子菩薩摩訶薩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隨時忍可。至生無所依智生一切法智。有十五紙經(jīng)?偯鞒删腿乐T佛果德及普賢果行諸微細法。如是微細法門約立十種微細。略以示之。余皆仿此。

  一佛身微細。如佛報身中。于一佛身中及一眾生身中。有不可說不可量佛身。一切佛身一切眾生身?偁枴

  二佛智微細。于一智慧中遍虛空界眾生隨樂之法皆差別知。

  三佛受生微細。盡十方一切佛剎。皆末為塵。于一一塵中一時受胎。一時初生。一時趣道場。一時轉(zhuǎn)法輪等。而亦不壞起隨類身對現(xiàn)故。

  四攝世一切眾生微細。于一切佛剎塵中具普賢行。一一眾生前隨類現(xiàn)形說法教化。各各差別重重無礙。

  五國土微細。于一一塵中皆有無量等虛空廣大國土。一一國土互相參入。重重無礙如華藏海是。

  六菩薩眾海微細。于如上佛剎塵中一一佛所。有如虛空量等廣大道場。菩薩眾海皆悉充滿。如是一切剎塵之內(nèi)?偨匀缡。如是道場。如是眾海。皆相參入。重重無礙。如光如影。

  七菩薩見佛微細。隨其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見如來如對目前。說隨自位法。見隨自位身。

  八佛音聲微細。如來音聲。不從心出。不從身出。常有音聲。恒遍十方。隨聞之者皆使得聞。

  九時劫微細。以三世不可說劫一切諸佛不出。一念普在如今。如今現(xiàn)前諸佛還居未來過去。一時三世參入。劫劫重重無礙。

  十神通道力微細。以法性遍故智身亦爾。以無依住智對現(xiàn)色身。十方響應而無往來。亦無變化造作之心。以智隨本愿法應如是。及一切塵中境界亦復如是。重重無盡。

  如是已上安立十種法門。釋此位中回向之法。大況如是。明此無著無縛回向位中菩薩堪如是入故。余文可知。大意以無作法身無住智以十回向大愿。調(diào)和令得成就大慈悲利眾生之行海。令使一切思分別便為智用。令使一切知見總為禪門本來不動。令使理性本寂定門起差別智身慧身變易。令使一毛孔中安立一切佛剎眾生剎。悉皆無礙。令使有為無為為一法界自在故。如是回向。

  第十等法界無量回向者。以智波羅蜜為體。表法以善財童子所見安住地神。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處中宮而治四季。明處智行悲圓滿故。其地神住摩竭國者。是如來成道之國。明此位升進至中道同如來智悲圓滿位故。摩竭國是此閻浮之中心。是中宮位。若隨當方有帝王所居處。即是。若隨位升進。修行中智悲圓滿行是。若望回向。表位會融中。前天神表智。此地神表悲。二位會融。以成一位。養(yǎng)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門。如百萬地神放大光明遍三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萬行門慈光照燭遍也。大地震吼者。悲心感應也。種種寶物處處莊嚴者。明大悲行滿現(xiàn)業(yè)果報。舉本位因果報得所嚴也。廣釋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滿可以說教利生。須當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載育萬物不以為勞。如地能生能養(yǎng)能載終始不移焉。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當位者。從初佛子已下至三十三卷中說頌已來。長科為二十六段。

  一佛子已下至令其善根增長成就有十一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智悲圓滿堪為法師施法利生分。

  二佛子已下至無恚梵行有二十一行經(jīng)。明菩薩以法利生自余修梵行分。

  三佛子已下至亦令眾生安住正法有二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自在梵行分。

  四佛子已下至悉得成就一切智故有二十二行經(jīng)。明如上法施所生善根回向愿得為一切眾生演說三世佛法入無礙辯及音聲無礙分。

  五佛子已下至得如我無異有十一行經(jīng)。明菩薩令諸清凈以如上法施及回向發(fā)愿善根又回向愿見等法界如來出興于世調(diào)伏等世界無盡眾生分。

  六佛子已下至不失壞諸清凈行有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回向善根如法界無量分。

  七佛子已下至于一切法永不忘失有十六行經(jīng)。明以法界等無量善根回向愿令一切眾生得見佛心清凈分。

  八佛子已下至無差別性回向有六行經(jīng)。明如法界性無起無遷回向分。

  九佛子已下至成就菩薩說法愿力有二十七行經(jīng)。明菩薩愿如上法施回向善根又愿一切眾生得入佛法師位分。

  十佛子已下至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回向有六行經(jīng)。明以無取著以為回向分。

  十一佛子已下至無礙光明恒不斷故回向有二十二行經(jīng)。明不為世法不為二乘法但令一切眾生入佛智故回向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入佛廣大門故回向有三十行經(jīng)。明一切善根但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成大菩提分。

  十三佛子已下至自在神通無有休息有二十三行經(jīng)。明以如上等善根回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悲大喜大舍及永離二種著成滿佛智慧分。二著者。著有。著無。是非自他彼此內(nèi)外能所都為二。

  十四佛子已下至應以修習善根回向有六行經(jīng)。明菩薩如是回向時于三有五欲境界不應貪著以無貪嗔癡善根故修習善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設大施會有四行經(jīng)。明菩薩舍惡成善離眾魔業(yè)設法施會分。

  十六佛子已下至覺悟一切眾生長夜睡眠音有二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自得無礙音聲普遍愿令一切眾生音聲圓滿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正念智慧辯才有十行半經(jīng)。明愿一切眾生得離過惡得清凈分。

  十八佛子已下至一切智身有十四行半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善根回向愿得浮智身分。

  十九佛子已下至安住修菩薩行有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法施善根如是回向愿隨住一切剎無有休息見者獲益分。

  已上十九段明法施回向善根饒益自他行門分。

  已下三十三卷中。明莊嚴佛剎回向分。此等法界無量回向中。通有此三十二三十三兩卷經(jīng)。

  二十佛子已下至廣大智寶究竟圓滿有三紙半經(jīng)。明以如上法施功德寶回向莊嚴無量佛剎皆令清凈分。

  二十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廣說有十一行經(jīng)。明菩薩愿以菩薩身遍諸佛剎及寶莊嚴位過前百千倍分。

  二十二佛子已下至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回向有二十八行經(jīng)。明菩薩總為眾生如是回向分。

  二十三復以此善根已下至咸令歡喜故回向有十九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回向但欲令說法及行安樂一切眾生令圓滿如法界分。

  二十四佛子已下至如來眾會道場平等回向有二十二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法施及大愿莊嚴廣愿化眾生總令住法界平等故回向分。

  二十五佛子已下至第十等法界無量回向有十一行半經(jīng)。明以如上回向一切善根時得如是身口心業(yè)及十種安住法界清凈分。

  二十六菩薩摩訶薩已下至到于彼岸有二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以如上法施等善根回向皆愿一切眾生得見佛入佛知見同佛所得分。

  此已上是正釋十個回向門竟。長科第十三段中佛神力故已下。復分為五段。一佛威動地分。二諸天興供分。天興供中有二義。一香華幡蓋供。二諸天歌贊禮敬放光等供。三從如于此兜率天已下。至悉亦如是。是都結(jié)十方同然分。四十方同號金剛幢菩薩俱來證法分。五明金剛幢菩薩觀眾說頌分。

  第二隨文解釋者。云何為等法界無量回向。釋曰。如法界無中邊回向。心亦無中邊。如法界無作者回向。心無作者。法界無去來遠近回向。心無去來遠近。法界如虛空回向。智如虛空。法界不思議回向智不思議。法界無所依回向智無所依。法界一切諸佛之所共住;叵蛑且磺蟹鹬沧 7ń绶侨兰耙磺猩鷾鐣r分所攝;叵蛑。非三世時分所攝。法界圓滿三世事業(yè)。在于現(xiàn)前;叵蛑菆A滿三世事業(yè)在于現(xiàn)前。法界有無自在。回向之智有無自在。為令自他皆如法界無礙自在如諸佛故。以是名為等法界無量回向。大意令一切發(fā)菩提心者一如法界。諸德用自在圓滿廣大無限。離大小性不屬一二三百千萬等有限量故等。無限量法。世間出世間大智大悲喜舍等法界眾生界故。若不如是回向設求菩提。但得二乘住寂菩提菩薩樂生凈土。皆住門外三車。露地白牛不當其分。此十回向諸三乘皆得出世心者。令達世間生死之性。自性法界令起大悲。與一切眾生皆得令見眾生性是法界智故。得平等悲門。入普光明圓智之宅故。不令久住草庵化城。即如維摩居士所說一期法門。是令三乘回向之小分法華露地白牛之乘。略陳一分之寶所。總興法界門普光明大智佛果普賢行海。是普終畢也。如此當部經(jīng)中十回向門。為回十住十行中大悲大智法身萬行功德莊嚴自他滯障悲敬不真知見不廣悲心不普心不廣大不稱無限法界。將此回向均治令等。稱法界無礙無限自在住故。若不如是以無限回向發(fā)愿。普為無限法界眾生。即自住真門偏生凈土。不依法界無礙垢凈平等無限同體大悲。不成佛果故。如是十回向均十信十住十行及十地十一地行門?傇谄渲。此義十地位中更不別配佛果。但取此位十個佛果上名?偼。同名為妙菩薩名號。十地位中菩薩上名。與此十回向位菩薩?偯饎。但幢與藏別。明妙用之佛果及所行之法與此無殊。但蘊積功終大悲功滿。名之為藏。非是異此回向位外別法也。是故善財十回向中善友即長者天神地神。所表十地知識九個夜天。總是女眾。一個如來為大子時妻。以表純修大悲之位。明十住十行智位。十回向以愿力均融。令智悲等進十地蘊修令大智大悲深廣成備故。以十個女眾表之。十一地悲智滿成普賢行門。即明以悲興智。即以佛母摩耶為十一地初善知識。能生一切諸佛為表。母是悲位。佛是智故。以悲生智故。云摩耶生佛故。得幻生法門。此明悲智德成普賢行滿故。明其進修次第如是安立。若以修行一時同進。即如善財十住位中第二海門國海云比丘是。成就初發(fā)心住悲智門。以此義故。于中有阿修羅王等十王。是表入生死之行故。又海云是此回向位中能入生死大海故。又生死海即佛海故。故云有佛出現(xiàn)說普眼經(jīng)。著十王等。表萬行自在也。乃至十住第七住休舍優(yōu)婆夷等亦是。但以成熟慣習增降處論之。又此五位法門?偛怀鲆剎那際。始終成故?偀o前后之義故。如第二十段。以法施善根回向莊嚴佛剎中。此是愿力莊嚴。有義隱者。釋之可知者如文。如延袤言樓閣相連延長無限。寶窗牖者。大曰窗。小曰牖。寶多羅形如半月者。是西域樹名。如此葼櫚樹。以寶為體。以半月寶用嚴其樹。不可言樹形如半月。無非如來善根所起者。以愿力如佛善根所起莊嚴而用莊嚴佛國故。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者。言水說法。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者。此是百葉白蓮華也。還能出百種音聲。說百種法故。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凈者。明以愿智慧業(yè)超勝報得。出過余法名秀出。能清眾業(yè)名清凈。須彌云妙高。山名為止。以艮為山為止。王者自在也。明以止其心心即凈故。若心凈即智慧妙用自在故。故報得其山亦如是故。因果相似故。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凈無比者。明八正道之報得。寶線者教也。以名言竹帛而貫穿之。令法無散失故。以成果報也。菩薩寶者。如菩薩形約行報得。阿僧祇寶旋示現(xiàn)菩薩智眼者。約無礙智報得。為以一智中智無盡法門。以深幽無極名之為旋阿僧祇宮殿者。悲宮智殿報相莊嚴也。鑒者照徹也。寶山為垣墻者。以止為防護報得故。阿僧祇寶化事者。此寶能化作種種事法。此約以一智行萬行報得也。寶藏現(xiàn)示一切正法者。是一切種種之智藏報得故。如來幢相迥然高出者。寶似佛形像而立莊嚴國土。明真如智幢不傾動報得也。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者。其寶似賢人形。形狀有賢人之相。約自賢而報生也。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者。明以三昧為園林之報得故。寶音者。以音聲為寶。非有形質(zhì)也。寶形者。以種種寶作種種形故。寶相者。以寶為相好故。寶威儀者。以寶作菩薩威儀庠序故。寶聚者。見者皆生智慧聚。明以智慧聚報得故。寶住者。以智境界現(xiàn)作菩薩十住之位。寶修習者。以寶為修習法門次第。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yè)。此是識業(yè)報也。寶無礙知見者。以寶為無礙知見。見者得清凈法眼。約凈智無礙所生也。寶多羅樹者。此樹似葼櫚堅如鐵。葉長稠密。設多時大雨如屋常干。如此經(jīng)所說。約以寶為體。非如西域人間木樹也。其樹無枝處為身。身直上者為干。干上傍生者為枝。枝上細者為條。王都及聚落者?偸羌s大愿行化作莊嚴佛剎。跋陀羅樹者。此名賢。以樹下有賢人居。又樹出賢才。其上有帝釋寶網(wǎng)莊嚴也。寶吹者。能出音寶如螺唄之形。其聲清亮者。清亮也。寶鼓妙音克諧窮劫者?苏吣芤。諧者和也。言音韻和雅曲調(diào)無比。阿僧祇寶生者。以寶能生種種法寶。亦云眾生能發(fā)心為寶也。寶身者。明以寶為種種之身也。寶口者。以寶為口形能演法音故。寶心者。以寶為心之形具足意業(yè)及大智愿寶。大意已下如上。以因果相似解之。其中可解之事如文自具。大綱以果知所因。如上莊嚴皆大愿興行所成。如華藏世界。皆由普賢愿力起。明因愿起行故。寶身業(yè)語業(yè)意業(yè)者。以寶為三業(yè)。從自三業(yè)起行。立詮思惟去就以心寶為之。

  第二十三段中。明愿以菩薩身莊嚴佛剎充滿其中。下文都結(jié)如上莊嚴復過百倍。以此善根以將回向。

  第二十四段中。佛子已下舉十種回向所有如文具悉。如地振動段中動有三義。一說教威感動。二大眾聞法悅樂動。三推佛神德致令動。諸天興供有二義。一說佛教法門門招感供。二諸天聞法歡喜興供。如供養(yǎng)色數(shù)如經(jīng)可知。如一切佛剎現(xiàn)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者。此是說法現(xiàn)德法境相稱故,F(xiàn)非由天供也。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都結(jié)十方同此。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舉過百萬佛剎微塵數(shù)者。十住百。十行百千。此位百萬。明升進知見知之增廣之量如是。百萬世界微塵數(shù)之外而來者。處迷不及云外。升進悟解入位云來。百萬佛剎微塵數(shù)菩薩同名金剛幢來嘆善哉。稱嘆金剛幢菩薩者。明智會道同名亦同故。亦明今時之智會與古今合故。亦是達如是等剎塵之境?偸墙饎傊菬o迷惑故。世界名金剛。光亦如是。爾時已下有六行經(jīng)。明嘆金剛幢菩薩說頌之德。如文可知。已下有九十四行頌。兩行一頌如文自具。其中隨位授記作佛漸漸經(jīng)劫廣者。明隨位升進智慧大悲廣故。非是有時日歲月劫量延促廣也。皆是約修行之位。安立佛果之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