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瑜伽師地論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九(2)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九(2)

  酉二、與等流果

  與等流果者:謂若從彼出,來生此間人同分中,壽量短促,資財匱乏,妻不貞良,多遭誹謗,親友乖離,聞違意聲,言不威肅,增猛利貪,增猛利瞋,增猛利癡,是名與等流果

  「業(yè)雜染」里面一共分九科,現(xiàn)在是第五科「業(yè)門」,「業(yè)門」里面分二門:一個「與果門」,一個是「損益門」!概c果門」里面是分兩科,第一科是「標列」,第二科「隨釋」。「隨釋」里面分三科,第一科「初三果」,舉不善業(yè)的三果。第一科是「與異熟果」,這一科已經(jīng)講完了,F(xiàn)在是「與等流果」,就是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業(yè)以后,這個業(yè)能給你一個酬謝,酬謝你一個果報,什么果報呢?是「等流果」,就是給你的果和你當(dāng)初造的業(yè)相似,所以叫做「等流果」。彼此相似叫做「等」,「流」就是相續(xù)下去,所以叫做流。這個「等流果」是怎么給的呢?

  「謂若從彼出」,就是說這個有情他造了十不善業(yè),就是到了三惡道去了,給他一個「異熟果」。從三惡道里面出來,「若從彼出,來生此間人同分中」,來到人的世界,此人和其他的人大家都是同類的,叫做「同分」!笁哿慷檀佟,最初造作殺生的罪業(yè)的時候,使令所殺害眾生壽命中斷了,不相續(xù)了,壽命短促了,所以造業(yè)者來到人間的時候,也給你相似的果報,你的壽命要短促,壽命無常,所以叫做「壽量短促」。這可見「壽量短促」,是屬于殺生的罪業(yè)來的「等流果」。

  「資財匱乏」,在因地的時候,你造了偷盜的罪業(yè),嚴重了也是到三惡道去給一個「異熟果」,來到人間再給你一個「等流果」。你偷盜的時候,使令別的被偷盜的人,「資財匱乏」,現(xiàn)在你自己也是,你的資財也是不足,總是有所缺少不夠用。「妻不貞良」,在因地的時候,有一個欲邪行的這種罪過,所以再來到人間,也同樣是他的妻子是不貞良!付嘣庹u謗」,在因地的時候說謊話,就是欺騙人,使人受到傷害,來到人間的時候,常常的遇見人家毀謗他,我也沒有什么罪過,他就說我不對,這個人太冤枉我了,原來是這么回事情!赣H友乖離」,就是在因地的時候,說一些破壞別人感情的事的話,所以現(xiàn)在給一個「等流果」,你的親友也是同你不合,總是有問題,常常的吵架。

  「聞違意聲」,在因地的時候,說些粗惡的語言,令人聽到了以后像刀劍刺傷似的,所以這回自己來到人間的時候,也會聽見一些像刀劍的這種語言刺害他。「言不威肅」,就是綺語,最初好說笑話,說些放逸的話,這回給你一個「等流果」,你來到人間說話的時候,得不到人家的尊重,人家不尊重你,沒有那種威勢,氣勢不夠。「增猛利貪,增猛利瞋,增猛利癡」,在因地的時候,常常有貪心、有瞋心、有愚癡心,你常常這樣熏習(xí),這一生來到人間也是,你的貪瞋癡就是重。常常貪,貪心就重;你常常發(fā)脾氣,脾氣就重;你常常的邪知邪見不講道理,你的愚癡心就是重。

  「是名與等流果」,這叫做等流果,等流果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就是原來的造十不善業(yè)所引發(fā)出來的。

  酉三、與增上果

  與增上果者:謂由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諸不善業(yè)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澤麗少,果不充實,果多朽敗,果多變改,果多零落,果不甘美,果不恒長,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無果實。

  這個是第三科「與增上果」,這個又給你一個增上果。前面給「異熟果」,給異熟果是力量最大的,你做惡事給你一個異熟果是很厲害的,再給一個「等流果」,現(xiàn)在又給一個「增上果」。這個「等流果」,看前后文的意思,是在本身正報上的感受,正報上說的;現(xiàn)在「增上果」,是在依報上,你所享用的境界上說的。

  「謂由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諸不善業(yè)」,為什么會有「增上果」的出來呢?就是因為那個人他常常親近這不善業(yè),常和惡事在一起,常常做惡事,常和惡事接近,常常來做這個惡事,所以叫做「修習(xí)」。做了一次又一次,做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多修習(xí)諸不善業(yè)」。因此這個不善業(yè)是很有力量的,所以叫「增上力」,強大的力量。這個不善業(yè)它給你「異熟果」,給你一個「等流果」之外,又會給你一個「增上果」。什么叫做「增上果」呢?

  「所感外分光澤麗少」,就是由業(yè)力招感來的身外之物,或者你的衣食住,或者是你種的花果,這表面上看「光澤麗少」,光潤滋澤的相貌少,總是一種枯萎的樣子,不潤澤。因為在造殺業(yè)的時候,令被殺害的眾生心情苦惱不光澤,所以除了再來人間「壽命短促」之外,所遇見的,所遭遇到的境界,是「光澤勘少」。

  「果不充實」,就是盜業(yè),你偷盜的時候令對方有所缺少,于是乎這個給你「增上果」的時候,所得的事情也是不充實,就是有所缺少。「果多朽敗」,說是得到的果,比如種了橙子,種了蘋果,或者種了蔬菜,到結(jié)果的時候都是朽敗的,能夠成實的不多,這就是欲邪行的果,一種「增上果」!腹嘧兏摹梗阍谝虻氐臅r候好說謊話,給你一個「增上果」的時候,「果多變改」,不是像你想象那么好,總是有變化。

  「果多零落」,因地的時候說離間語,你常好說離間語,那么你依照再來人間的時候得的「增上果」,就是「果多零落」,還沒有成熟就雕零了,都壞了!腹桓拭馈梗虻氐臅r候說粗惡的語言,所以得到的「增上果」,那個果,吃那個橙子,它就是酸得厲害,不那么美,吃什么東西,吃的飯香味也不是那么好,「果不甘美」!腹缓愠!,說這個綺語,因地的時候你說綺語令人放逸,所以你得到的果很快就結(jié)束了,時間不是那么長,就叫你心情不滿意。

  「果不充足」,在因地的時候貪心很大,結(jié)果到人間來的時候,得的「增上果」不充足,就不是那么多!腹槐阋恕,因地的時候常好發(fā)怒,那么得到「增上果」的時候,果也不便宜,就是不隨你的心意的,與你的希望不相應(yīng)!缚諢o果實」,或者是因地的時候有邪知邪見,所以再來人間的時候得「增上果」,「空無果實」,這件事是做生意沒賺到錢,「空無果實」。

  申二、翻例善業(yè)

  當(dāng)知善業(yè),與此相違。

  前面這個「增上果」是說做惡業(yè),「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諸不善業(yè)增上力故」,有這樣的不美滿。若是他修十善業(yè),他不做惡業(yè)修十善業(yè),「與此相違」,就和那個不善業(yè)是相反的了,所感的外分光澤很多,果也是充實的,果也不朽敗,果也不變改,果也不零落,果是甘美的,果也是恒常的,果是充足的,果是便宜的,是有結(jié)果的,那就不同了。

  未二、與現(xiàn)法果(分二科) 申一、略標列

  與現(xiàn)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yè)與現(xiàn)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

  這是前三果,給前面這三果,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底下第二科「與現(xiàn)法果」,「現(xiàn)法果」分二科,第一科是「標列」!概c現(xiàn)法果」,這話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現(xiàn)在造的罪過,現(xiàn)在就得果報,你現(xiàn)在做的功德,你現(xiàn)在就得果報,不用等到來生,這就是「與現(xiàn)法果」,就是在你現(xiàn)在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里面就得到果報。分兩科,第一科是「略標列」。

  「與現(xiàn)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yè)與現(xiàn)法果」,我們做善業(yè),或者是做惡業(yè),現(xiàn)在就能得到果,是要有兩個因緣才能這樣子的!敢、由欲解故,二、由事故」,從這兩方面得到現(xiàn)法果。怎么叫做「欲解」呢?這個「欲」就是強烈的愿望,我希望成就這件事的這個希望心非常的強,這是一個事;「解」就是對這件事,他有深入的認識,有深刻的認識,這是叫做「欲解」,是這樣意思!付、由事故」,「欲解」是在你的思想上說的,這個「事」就是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把這件事做成了,從這兩方面來決定你得不得現(xiàn)法果,這是「標」。底下是「隨別釋」,第一科「由欲解」,先「標列」。

  申二、隨別釋(分二科) 酉一、由欲解(分二科)  戌一、標列

  應(yīng)知欲解復(fù)有八種:一、有顧欲解,二、無顧欲解,三、損惱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凈信欲解,七、棄恩欲解,八、知恩欲解。

  「應(yīng)知欲解復(fù)有八種」,欲解又有八種不同,第「一」個「有顧欲解」,第「二」個「無顧欲解」,第「三、損惱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凈信欲解,七、棄恩欲解,八、知恩欲解」,這一共是八種,欲解有八種不同,這是標出來。這底下解釋,分八科,第一科「有顧欲解」。

  戌二、隨釋(分八科) 亥一、有顧欲解

  有顧欲解,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顧戀其身,顧戀財物,顧戀諸有,造不善業(yè)。

  這個「顧」就是關(guān)心的意思,歡喜的事情,他就是關(guān)心。我對這件事我很關(guān)心,這樣的欲解,這樣的欲解而造的是不善業(yè),能夠受現(xiàn)在的果報。這是怎么情形呢?「謂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顧戀其身,顧戀財物,顧戀諸有,造不善業(yè)」這樣,就是說有一位,有一個人,由于這個人有「增上欲解」,就是有強烈的希望心,而對這件事是有研究的!割檻倨渖怼梗褪恰赣蓄櫽狻,這個人愛著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生命很愛著、很歡喜,辛苦一點也不行,太陽曬著一點也不可以,風(fēng)吹著一點也不行,要特別的保護自己!割檻儇斘铩,不但對身體這樣子,對財物也是這樣子!割檻僦T有」,就是除了生命體和財物之外,其余自己所有的一切,所有其他諸物,他的愛著心也是很強。在這樣的愛著心顧戀的心情之下,他造作很多的「不善」的罪「業(yè)」,那么這樣的罪業(yè)也是會得現(xiàn)報,會得現(xiàn)報的。

  亥二、無顧欲解

  無顧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顧其身,不顧財物,不顧諸有,造作善業(yè)

  「無顧欲解,所造善業(yè)」,這底下相反,這個人對自己的「身」體,他沒有那么多的愛著心,對「財物」也是,「諸有」也是,他辛苦一點也不要緊,有點病痛也無所謂,這個心很看得開。這樣的人,他造了一個「善業(yè)」,做了很多的功德,現(xiàn)在他這個生命體會得到果報。怎么樣一個情形呢?「謂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顧其身,不顧財物,不顧諸有」,造作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個人他現(xiàn)在就能得到果報。這是「有顧欲解」、「無顧欲解」,一個善,一個惡。現(xiàn)在底下第三科「損惱欲解」。

  亥三、損惱欲解

  損惱欲解,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損惱欲解,造不善業(yè)。

  這是對另外一個有情的眾生,就是「補特伽羅」的,就是眾生,在生死流轉(zhuǎn)的這個人。而這個造業(yè)者,「以增上品」的,就是特別強烈的「損惱欲解」,他想要殺害他,想要惱亂他,他對殺害他、惱亂他的這件事,他是有深入的研究,他心情非常強烈的要做這個事,「造不善業(yè)」,他造了很多的罪過,那么也會于現(xiàn)法中會受到果報。

  亥四、慈悲欲解

  慈悲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業(yè)。

  「慈悲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這和前面「損惱欲解」完全相反了,他有慈悲心,眾生受苦他心里面不忍,愿意幫眾生的忙,希望他們都能夠安居樂業(yè)。那么這樣的心情,他會造作很多的與人有利益的事業(yè),他會受現(xiàn)法果!钢^如有一,于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業(yè)」,就能夠得現(xiàn)報,能得現(xiàn)報的。這個內(nèi)心里面有慈悲心,而且還是特別強大的,慈悲心非常的強。這個意思就是任何人不能阻礙的,他要在這地區(qū)做了一個利益的、幸福的一個計劃,任何人不可以破壞,他是一定要把它做成功的,那就表示有力量。如果人說這件事不值得做,他就退下了,那就是不能說增上品的慈悲欲解,那就沒有力量。說這樣你內(nèi)心里面有力量大,你要把這件有意義的做成功了,會得現(xiàn)報,是這個意思。

  亥五、增害欲解

  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

  「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憎」惡,心里面憤怒;「害」,想要傷害對方,有這樣的欲解,你內(nèi)心里面有這樣的欲解,你去「造不善業(yè)」的時候,是「受現(xiàn)法果」的。「謂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這里說出一個意思,就是有這么一個人,他對于「佛」陀,對于佛教無量無邊的微妙「法」門經(jīng)書之類,「僧」在佛教里面修學(xué)圣道的人!鸽S一種尊重處事」,隨或者是佛,如果沒有佛在世,或者就是佛像也是一樣,或者法,或者僧,都是我們應(yīng)該尊重的事情。那么在這樣的境界里面,「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這要受現(xiàn)報,受現(xiàn)報的!钢^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

  在《華嚴經(jīng)持驗記》上有一件事,好像是在南北朝的時代,那個時候可能八十卷的華嚴還沒來到中國,就是六十華嚴是來了,好像是在一個北魏的皇宮里面的一個人,請一部《華嚴經(jīng)》到五臺山去受持修學(xué),多少年以后,他的身體恢復(fù)正常。原來他是個男人在皇宮里作事,就把這個身體似乎是有一點事情,那么現(xiàn)在就完全恢復(fù)正常了,有這種事。當(dāng)然這是他對佛法的恭敬尊重修學(xué),所以得了現(xiàn)法的果報。所以「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yè)」,那么得現(xiàn)法的果報。

  亥六、凈信欲解

  凈信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凈信欲解,造作善業(yè)。

  這是第六科,對于佛法僧有清「凈」的「信」心,有清凈的信心,那么有這樣欲解的人,他能在佛法僧上面造了很多的「善業(yè)」,他能「受現(xiàn)法果」!钢^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凈信欲解,造作善業(yè)!

  說有一個人有病,這《法華經(jīng)持驗記》上,有一個人有病,身體常常有病,常常的要吃藥,那么他就把《法華經(jīng)》背下來了,天天背《法華經(jīng)》,天天背,天天背;但是身體還是有病,病還沒好。沒有好怎么辦呢?就是聽說在四川,有一個山里面有什么藥,他就去采藥,聽人說他就去采藥。到了山里面就有一個童子來,說我們家里面有老先生請你去坐一坐,這個法師心想好嘛,去就去了。看見一個老翁在那里,這個老翁對他很恭敬,聽說法師你能誦《法華經(jīng)》,請你誦給我聽聽,這個法師天天念是很熟的,他立著就合起掌來,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一次的就把《法華經(jīng)》都背下來。

  我們一般的人背《法華經(jīng)》,不要太快,至少要五個、五個半鐘頭,從〈序品〉到〈普賢菩薩勸發(fā)品〉,他一口氣就把《法華經(jīng)》都背下來。背完了這時候,這個老翁說是你不要走,我今天請你吃飯,這老翁就做飯請他吃,吃完飯又送給他一包東西,吃完飯了,然后他告辭就走了,還是那個童子送他出來。送他出來,走了不太遠,這個法師心想這個老翁是誰呢?他請我吃飯,要我誦《法華經(jīng)》,究竟他是誰?那個童子說他是孫思邈先生。孫思邈先生是在唐朝的時候,和道宣律師同在終南山住的這樣一個人,那么這個時候可能是到了唐朝的末年,末年的時候,都是百年了,其實孫思邈已經(jīng)很久了,真是有這么一個人的。他一說這話,這童子一告訴他,童子也沒有了,這個房子也不見了,他從這回去以后,身體好了,再也沒有病,沒有病痛。

  這個《法華經(jīng)持驗記》、《華嚴經(jīng)持驗記》、《金剛經(jīng)持驗記》,就有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所以「凈信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凈信欲解,造作善業(yè)」,就能得現(xiàn)報,現(xiàn)在就能得果報。而這個得果報這件事,現(xiàn)在這個本論的文說得非常清楚,一個是你內(nèi)心,你內(nèi)心要有增上的「欲解」,強烈的欲解,你要這樣;第二個你要做這件事,「由事故」,這在第二科會說,你這件事就成功了,做善做惡都一樣。

  亥七、棄恩欲解

  棄恩欲解,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父母所,及隨一種恩造之處,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誑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業(yè)。

  這是第七「棄恩」,就是不講究恩,是背恩的人,背棄了恩德的人,他有這種欲解。他「造不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父母所」,對我們最有恩的就是父母了,在父母那里,「及隨一種恩造之處」,或者在父親那邊,或者在母親那邊,隨那一種有恩的那個地方。有恩其實就是父母愛,父母對兒女的愛,這也是一種有為法,所以也是「造」。

  「以增上品背恩欲解」,強烈的不承認有恩這件事,他有這樣的欲解!钙壅N欲解」,他會對父母有欺誑心,欺騙他的父親母親。對父母不承認父母有恩,內(nèi)心里面是什么種境界呢?所以也不拿父母當(dāng)一回事,是欺騙自己的父母!缚岜┯狻,就是極殘暴的這種行為,極殘暴的行為,對父親、母親、有恩的人造了不善的業(yè)。在這些善惡因果的故事里,對父母說謊話,偷父母的財,罪過都是不得了。所以你要對父母說誠實話,而能供養(yǎng)父母,功德也是不得了。這經(jīng)上說對父母能夠不背恩而能報恩,和供養(yǎng)等覺菩薩相等,和供養(yǎng)等覺菩薩相等,這功德是很大的。這是「棄恩欲解,造不善業(yè)」,也是得現(xiàn)報。

  亥八、知恩欲解

  知恩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報恩欲解,所作善業(yè)。

  「知恩欲解,所造善業(yè)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強烈的感覺到父母恩德太大了,那么沒有欺誑欲解、酷暴欲解,而有報恩欲解,有這樣的思想。然后能夠?qū)Ω改福茏龊芏嗪芏嗟墓Φ碌氖虑,那么也是能得現(xiàn)法報,現(xiàn)在就會得果報。

  這是前面是說到這「八種欲解」,先是前三果,后來就是「與現(xiàn)法果」,現(xiàn)法果這里面是這樣,這底下。

  酉二、由事(分二科) 戌一、不善業(yè)(分二科)  亥一、標

  由事故者:若不善業(yè),于五無間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現(xiàn)法果者。

  前面是說「欲解」,這底下說你要有行動,有了這樣的行動。分兩科,第一科是說「不善業(yè)」,「不善業(yè)」里面先標。

  「由事故」,造了善不善業(yè)會得到現(xiàn)法果,第一個是「欲解」,第二個是「事」。這個「事」指什么說的呢?由什么緣故會有這個作用呢?「若不善業(yè)」,這底下這是標,「若不善業(yè)」,假設(shè)你做惡事,「于五無間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現(xiàn)法果者」,這是做這個不善業(yè)。什么「不善業(yè)」呢?這底下說到最嚴重的,就是五種惡業(yè)能墮落到無間地獄受苦的,這無間地獄的這不善業(yè),墮落無間地獄的不善業(yè)!讣氨送帧,及于彼無間業(yè)同類的一種罪業(yè)!敢嘤惺墁F(xiàn)法果者」,這無間罪受現(xiàn)法果,及彼同分中也有受現(xiàn)法果的,這是「標」。

  亥二、釋(分二科) 天一、五無間業(yè)

  五無間業(yè)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于如來所惡心出血。

  底下解釋分二科,先說「五無間業(yè)」,這五種墮落無間地獄的業(yè)力是什么呢?「一、害母」,殺害自己的母親;第「二」是「害父」,殺害自己的父親;第「三、害阿羅漢」,這是圣人。父親母親是有恩德的人,殺害了自己的父母,這個罪過太大了,這是墮落無間地獄的;阿羅漢是圣人,這是敬田最值得尊重的圣人,你殺害了他,也是要到無間地獄去的。殺害這三種人,在殺業(yè)里面是最重的了,是成就了究竟的殺生罪業(yè)。

  「四、破僧」,第四個是破和合僧,大眾僧在一個寺院里面的出家人,本來都是和合的,但是你從中間說些謊話,說虛妄語,把他們破壞了,不和合了,當(dāng)然這是凡夫僧說的,圣人是不能破壞的。這個破和合僧里面分兩類:一個破羯摩僧,一個是破轉(zhuǎn)*輪僧。破羯摩僧:就是一個寺院里面,因為你說謊話而使令大眾僧分裂了,分兩處作羯摩了,說戒分兩個地方,大家不能共同的作羯摩說戒了。當(dāng)然最少要到八個人,連這個能破者說謊話的這個人,一共是九個人,那么若是做羯摩的時候,就是四個人出家人一邊,五個人一邊,那么五個人多數(shù)勝過少數(shù),大家就是分裂了,因為意見不合而分裂了,這是一種。

  其次破轉(zhuǎn)*輪僧:轉(zhuǎn)*輪僧這不只是戒律上的問題,就是他這個出家人從新建立了一個法,在佛教來說,在釋迦牟尼佛法之外另立一種法,你能同意,你能夠忍可這件事,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以外有一種正道,你同意,這件事你同意了,這就是破了轉(zhuǎn)*輪僧,這是不對了。而這件事佛在世不可能有這種事,誰能和佛去斗一斗,不可能的,佛在世的時候不可能,佛臨滅度的時候也不可能,中間有可能,所以提婆達多是做了這件事,那么這是破轉(zhuǎn)*輪僧,都叫做破和合僧。

  這個破和合僧就是說謊話,在說謊話里面最嚴重的罪過,這種事情一做了以后,大家都不能修學(xué)圣道了,不能修學(xué)圣道,出家人就不能進步,因為思想混亂了。是你說的對呢?是我說得對?釋迦牟尼佛說得對?是你說得對?這個凡夫就是很可憐,自已沒有這種鑒別的能力,一有了問題的時候,是佛說的對?是袓師說得對?都是有這個事情。所以主動來破壞者,他的罪過非常大,所以到無間地獄受苦了。

  「五、于如來所惡心出血」,在佛這里,惡心的要傷害佛,想要殺佛不可能,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會令佛出了一點血,這件事提婆達多是做成功了,這叫惡心出佛身血,這也是逆罪之一,是五逆罪。這五逆罪,通常我們在經(jīng)論上看到的說法,都是身受,就是這個生命存在的時候沒有事,這個生命死掉了以后,墮落到無間地獄去,都是這樣子,F(xiàn)在這個文上說,也是已有受現(xiàn)法果,你造了五無間罪還要受現(xiàn)法果,受現(xiàn)法果這里要想一想,也還倒是很合道理。說這個人要是把父母殺了,法律上是允許的嗎?可能是要處理,法律上還有問題,然后要處理這個問題,那么就是現(xiàn)法果了,也可能法律上要制裁他的,那么就是受現(xiàn)法果了。實在來說,有現(xiàn)受、有生受、有后受,因為到三惡道受苦,這罪業(yè)沒有完全清凈,還有剩余的力量來到人間,還是要受苦的,還有余報,一定是這樣子。

  天二、無間業(yè)同分(分二科) 地一、列

  無間業(yè)同分者:謂如有一,于阿羅漢尼及于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后有菩薩;或于天廟衢路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或于寄托得極委重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于有苦貧窮困乏無依無怙為作歸依,施無畏己,后返加害,或復(fù)逼惱;或劫奪僧門;或破壞靈廟。

  這是第二科,前面說五無間業(yè),這個「五無間業(yè)」:殺害父、害母、害阿羅漢是殺罪,破和合僧是虛妄語,于如來所惡心出血,是殺生的加行,而事情沒成功,想要殺佛是害不了。提婆達多在我們律上看,提婆達多是想要把佛害死,所以他要做新佛,阿奢世王就做新王,是這樣計劃的,結(jié)果提婆達多是沒有成功。這下面是「無間業(yè)同分」,同類的,他不是害父、害母、害阿羅漢,但是與那種罪過是相同類的,是指什么說的呢?

  「謂如有一,于阿羅漢尼」,阿羅漢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個女人不是一般女人,他是得阿羅漢果了,這個女人是阿羅漢果了;或者說這個人是他的母親,就是他母親修學(xué)圣道得阿羅漢了,這樣說這個人是阿羅漢,是他母親,于這樣的人所,「行穢染行」,這也就是無間業(yè)的同分,這個罪過和無間業(yè)是相等的。

  「打最后有菩薩」,「最后有」,這個菩薩最后有菩薩,那么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你想殺害他不可能的,但是你可能會打他,這件事可能會辦到。那這樣子這也等于是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相似。

  「或于天廟衢路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供養(yǎng)天的廟,或者在四通八達的道路的街市店鋪里頭,「立殺羊法」,你在那里成立一個殺羊的地方,而且還是有條例的,什么什么的,立出一個殺羊法!噶餍胁唤^」,這種殺羊的法流行不斷的,是這樣子,你這樣子去做這種事。

  「或于寄托得極委重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者一個人對于「寄托」,彼此間是可信任的,可委托辦事情的,重要事情可以委托的,這「寄托」!傅脴O委重」,「委」者順也,極能互相隨順的這種人,就是彼此間的感情是非常的好,極難的事情都能互相隨順來做!笜O委」,就是能隨順你,而且這感情非常的重,有重大的親厚關(guān)系的這樣的親友,親厚的人,或者是朋友,彼此是同一個心情!戈扰f等所」,或者年紀很大叫做「耆」,或者關(guān)系很久了,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關(guān)系,很久了。就是你對這樣的人,與你有這樣親厚關(guān)系的人,與你有這樣信心的人,「損害欺誑」,你損害他,你欺騙他,那當(dāng)然這是罪過很大,這就是和無間業(yè)的同分。

  「或于有苦貧窮困乏無依無怙為作歸依」,或者有一種人是很苦惱的人,這「貧窮困乏」生活困難的人,這個人無依無怙,一點依靠沒有,一點依賴沒有,沒有人能幫助他的人。而你能夠「為作歸依」,你能夠做他的救護者、愛護者照顧他的人,能作歸依,他也就死心踏地的和你在一起,他依賴你!甘o畏己」,你為他作歸依,解決了他很多的問題之后,你布施他沒有恐怖,這個人無依無怙就是有恐怖,你為他做歸依者,就使他沒有恐怖了!负蠓导雍Α梗髞砟阌謥韨@個人,這也是與無間業(yè)是同分的!负蠓导雍,或復(fù)逼惱」,「加害」就是殺害他們,「逼惱」沒有殺害,總是對這個人叫他苦惱,逼迫他受到很多的苦惱,那也是一樣。

  「或劫奪僧門,或破壞靈廟」,或者這個人他劫奪出家人的財物,「劫奪僧門」。窺基大師解釋,說是我們出家人戒律上是有這么一條,說是齋主功德主拿來的財富,是布施給大眾的,布施給常住的,給大眾僧的,自回入己,把它回轉(zhuǎn)到自己的腰包里了,這叫「劫奪僧門」,劫奪僧門是這樣意思。

  這件事,我以前我在老法師的座下,我初出家的時候在老法師座下,我沒有去當(dāng)僧職事,我是不懂這個事情,一點也不明白,因分別心也少,也沒去想這些事。等到自己老法師都不在了,自己去做了僧團的負責(zé)人的時候,就知道這件事情,就是一念之差而已,有了事情的時候,就是你自己這一念心,你說這樣就這樣,你說那樣就那樣,很容易就犯錯做錯事。說是我寫個收據(jù),這是證明什么的,其實這都不行,都是要你非要謹慎這一點,如果你對善惡果報模糊了一點,就不得了,就是不得了。

  所以佛在世的時候,說要得到阿羅漢,你才可以做僧職事,得初果都不可以。阿羅漢才能為大眾僧做事,才能為大眾僧做事。那么佛滅度以后,當(dāng)然還有一個時期,很多的阿羅漢圣人,沒有圣人的時候怎么樣呢?深信因果的人才可以,不敢做錯事!富蚪賷Z僧門」,我們看那寒山詩上面,那些作的那個序文里面說的一些事情,哎呀,真是的,對因果沒信心的人,是危險的很。

  「或破壞靈廟」,「破壞靈廟」這個也是包括供養(yǎng)佛教寺廟你破壞,或者供養(yǎng)天神的這個廟你破壞,都是不對的,都是不應(yīng)該,都是不對的,這個罪過都是很大。

  地二、結(jié)

  如是等業(yè),名無間同分。

  這是結(jié)束這一段,前面說的這些事情,都是和那五無間的罪業(yè)是同類的,都是要到無間地獄去受苦了。

  戌二、善業(yè)(分二科) 亥一、舉勸進等(分三科) 天一、勸進母等(分二科)

  地一、舉母(分二科) 玄一、舉于具信

  若諸善業(yè),由事重故受現(xiàn)法果者:謂如有一母無正信,勸進開化,安置建立于具信中。

  前面是說「五無間業(yè)」和「無間業(yè)同分」,這兩種會受現(xiàn)法果,現(xiàn)在不要到死后,現(xiàn)在就受果報,這前面是說這個「不善業(yè)」,這底下第二段是說「善業(yè)」。

  「若諸善業(yè),由事重故受現(xiàn)法果者」,善業(yè)先「舉勸進等」,分三,先「勸進母等」,先說勸母信,「舉于具信」!钢^如有一母無正信」,假設(shè)舉一個例子,說是這個人的母親,他對于佛法僧沒有正信,不相信佛法,不相信佛法那么兒女相信佛法,感覺父母、母親沒有信心,心不安。就是千方百計的「勸進開化」,我勸諫我的母親,希望他的思想能進一步,常常的來開化他,用佛法來化導(dǎo)他!赴仓媒⒂诰咝胖小梗瓉頉]有信心,就是能夠把他,能建立他的信心,贊嘆佛法的微妙功德,使令他能解脫沒有信心,而能夠具足信心,從那個沒有信心的地方,來到有信心的這個地方來,就是「安置建立于具信中」,能做這件事,這是一科「舉于具信」。

  玄二、例具戒等

  如無正信,于具信中如是;犯戒,于具戒中;慳吝,于具舍中;惡慧,于具慧中亦爾

  這底下不只是關(guān)于信心的問題,還有「如無正信」,假設(shè)說是母親沒有正信,能勸他發(fā)起正信,能這樣子。如「犯戒,于具戒中」,說我的母親常好犯戒,做一些有罪過的事情,那么我做兒女的,現(xiàn)在信佛法了,感覺到這事不妥當(dāng),也是勸進開化,叫他不要犯戒,能安住在持戒清凈這一面,從犯戒里面解脫出來。

  「慳吝,于具舍中」,說是我的母親很慳吝,自己很多的財富,不肯在三寶里面作功德,很慳吝,也還要勸進開化,使令他從慳吝中解脫出來,能知道布施幫助貧苦的人,在三寶里面做種種功德,「于具舍中」!笎夯,于具慧中」,說我的母親有智慧的,頭惱非常好,但都是邪知邪見!笎夯邸梗浅旱囊环N智慧,總是會講出一些邪知邪見的道理來,不相信佛法。但是當(dāng)子女的,勸進開化自己的母親能夠改變過來,「于具慧中」,安置他在佛法的光明智慧里面!敢酄枴梗蚕裥判哪莻樣子,「如無正信,于具信中」安置建立,也是這樣子。

  地二、例父

  如母,父亦爾。

  前面以母為例,能夠勸導(dǎo)自己的父親也是這樣子,這個功德非常大,也是一樣能得現(xiàn)報的。

  天二、供養(yǎng)起慈定等(分二科) 地一、舉于起慈定者

  或于起慈定者,供養(yǎng)承事。

  前面是說勸進母親、父親,這個特別有恩德的人,F(xiàn)在第二科「供養(yǎng)起慈定等」,對于這些人能有功德。

  「或于起慈定者,供養(yǎng)承事」,這個「起慈定者」怎么講?「慈定」就是修四無量心的人,修四無量心的人是已經(jīng)得到四禪八定的,或者只得初禪,在初禪里面修四無量心,或者是得了二禪、三禪、四禪,四禪八定,他修慈悲定,在定里面觀想有無量無邊受苦的人,愿意他們離苦得樂,得到很多很多的快樂,這樣觀想發(fā)慈悲心,這樣的修慈三昧。慈三昧成功了的人,他現(xiàn)在入了慈悲三昧之后,他又出了定了,「起慈定」,從慈三昧里面出來的這種人!腹B(yǎng)承事」,你現(xiàn)在發(fā)恭敬心去供養(yǎng)這個「起慈定者」,你能夠供養(yǎng)他生活所需,而又能為他辦事,「承事」,這個人就會得現(xiàn)報。「起慈定者」,其他的悲、喜、舍不提,只是說起慈三昧的這個人,你若這樣做的話,你能得現(xiàn)報。

  地二、例于起無諍定等

  如于起慈定者如是,于起無諍定、滅盡定,預(yù)流果、阿羅漢果,供養(yǎng)承事亦爾。

  「如于起慈定者」,前面說是從慈三昧里面出來的人,是這個樣子。如果那個阿羅漢他入于無諍三昧,從無諍三昧里面出來的時候,你不能說離開很久,說是前三年入無諍定,你今天來供養(yǎng),不是那樣子,就是從無諍三昧里面出來,你就「供養(yǎng)承事」,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無諍三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阿羅漢,得了滅盡定的大阿羅漢,他本人心里面清凈無染,沒有愛煩惱,沒有見煩惱,沒有一切的煩惱清凈。而他也和一切人不起煩惱,他日常做一切事情的時候,他都先入定,他入定干什么呢?他看一看我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做事,經(jīng)過什么地方,是不是遇見一些人不高興我,他一入定一看就知道了。如果我從這里走有人不高興,那我不從這里走,總是避免任何人因為我而起煩惱,他若入了這樣的定,能這樣做的時候,是沒有煩惱的,任何人不會看見他坐那里不高興,沒有這種事,行、住、坐、臥、說話,大家都是歡喜的,而沒有煩惱的。入這樣「無諍定」的人,他這時候從無諍定里面出來,叫做「起無諍定」。

  「滅盡定」,也是三果圣人以上,才能夠入這樣的定。這個滅盡定,當(dāng)然這是圣人的定,凡夫不能入,從滅盡定里面出來的,也是這樣!割A(yù)流果」就是初果,初入圣道的圣人,初入圣道的圣人,你若能「供養(yǎng)承事」他,功德能得現(xiàn)報,有這個事情。這二果、三果不行,因為他不是初入圣道,又不是圣道圓滿者!赴⒘_漢」是圣道圓滿的人,所以你若對這樣的人能「供養(yǎng)承事」,「亦爾」,也是能得現(xiàn)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