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jīng)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xué)導(dǎo)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百喻經(jīng)》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jīng)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般泥洹經(jīng)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jīng)
- 中阿含經(jīng)
- 佛說千佛因緣經(jīng)
- 《賢劫經(jīng)》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fēng)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dǎo)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修心——學(xué)佛之根本
學(xué)佛,今天我們來說說“修心”,心便是佛,地喻心量。我人自心本來無量,橫遍十方,量周沙界。萬法唯心造,心涵太虛,可見之大也。地可生萬法,并且博大深厚之德,生萬物養(yǎng)萬物。地之性,任運隨時,行所無事,渾然無知,寂然不動。此即佛教誨的忍辱也,乃“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而眾生不覺,迷真逐妄,主要在見境生心,六根觸六塵認為實有;而見物即心動,自蔽靈明,遮障清凈之本源,將本有的真心,清凈、平等、正覺、慈悲之心障礙難現(xiàn)。不明此理,所以學(xué)佛人不從心上起修,單從事相上修,難成佛道。此即“不怕破戒,只怕破見”之故。因以妄修真,即當(dāng)取法于地,然山河大地亦因妄生,有成有壞,均為無常。但地之寬厚功德無量,能養(yǎng)、能生、能載、能容一切物,而無自私自利之心。
若學(xué)佛人的心量能與地同大,無取舍、嗔恚、我執(zhí),一切順逆境不動,必與真如本心相契,怎會不成就?心地?zé)o非,口說尚易,實修卻難。利他暫不講,恐一句逆耳之言都難容忍,更不要說養(yǎng)育眾生了。欲當(dāng)生成就,應(yīng)從大地的涵養(yǎng)去思索、用功,方能受用無窮,此即學(xué)菩薩行、修菩薩道也!地之功德在于渾然無知、寂然不動。我學(xué)佛人所以成就甚少,主要弊病就在于知見多,對萬事萬物,總是有自己的意見。凡有我意見者,決定是輪回因。有知有見必易心動,純印老人講的“走心”,“走心”就是我見、我相,其根源皆妄心不息所致。妄心就是無明火,煩惱亦名熱惱,此即造業(yè)受苦之根本。一念嗔心起,燒盡功德林。我等學(xué)大乘法門者,應(yīng)凡事不動無明,不生煩惱,好壞順自然,不取不舍,妄火不燃反轉(zhuǎn)智慧之光,此即轉(zhuǎn)煩惱為菩提,自妙明真心畢現(xiàn),與諸佛同體。
心所以不易自主,主要在定力不夠,遇境心猿意馬,被業(yè)境所轉(zhuǎn)。然業(yè)無自性,只要學(xué)佛人能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別心、不平等心、我慢心乃至相續(xù)心、八萬四千種的塵勞心一概去掉,妙明真心自然現(xiàn)前。
這就要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忍能忍、難成要成,努力在心地上下功夫。此身已得,佛法已聞,若錯過此機緣,豈不可惜。要看得開、放得下,名聞利養(yǎng)、財色名食睡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生死事大無常難料,我等學(xué)佛就是要解決生死大事的。在劫難將至之際,當(dāng)安心立命之道,堅固厭離娑婆之心,依念佛凈土法門,認真修清凈心,學(xué)地之量,法地之德,何患劫難之虞。凡正修之人理應(yīng)依“純印”之示現(xiàn)成為劫前的大法船,濟世利生、挽救人心。欲弘揚佛法,首先必須要救自心,方能救眾生心。當(dāng)清除一切惡念,增長一切善念,此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在自心勿外求,真佛即在汝心頭。
拓寬心地不貪嗔,心能轉(zhuǎn)境為真修。
末法時期眾生,大都業(yè)障深重,故必依佛四十八大愿,仗佛力,加之自己信愿具足、念佛得力,佛力自力,合而為一,必可應(yīng)機究竟圓滿。尤其百年前“純印”二字展在世間,喻以心印心之大法,即念佛修心法門。除此一途別無出路,此即菩薩大慈大悲也!佛說一切法門,究竟都歸一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地拓寬為眾生,此乃成佛之心也!我人學(xué)佛旨在度眾生,所以不顧外緣惡劣,沖破阻力一心度人,此即我愿也!
心不著度人相,心永遠是清凈的;不計較是非人我,對贊毀均不動心,心始終是清凈的;錢財舍出而不留名,善事作完而不留念,心還是清凈的……對辱我者不憎,譽我者不喜,親我者不厚,疏我者不薄……如如不動的心,又怎會不清凈呢?學(xué)佛者千萬不要作表面文章,口念佛不走心,遇到事情必然以凡心世法相待,毫無功德而言,此種心情怎么能修出去。轉(zhuǎn)迷為悟主要在心性上的徹底改變——真心、直心、平常心。
學(xué)佛的根本在修清凈心。孰不知種種不如意恰是自己難得的道心之緣。
附:
心現(xiàn)法
眾生皆具佛性,其中包括惡鬼、邪魔、壞人甚至畜生,為什么?因眾生皆有一靈佛性。性,真極無變,無有生。因性是本體;物質(zhì)和法,因無自性,無自性則空。這皆是有生有滅的,若明心不滅,性不滅,唯此是永恒不變是恒常的。格物致和,窮理盡性(理體——心性)。色是相,空是本性,色顯于空,空含于色,色空不二,理事無礙。一切法唯心現(xiàn),無別自體,是故隨心回轉(zhuǎn),即入無礙。
萬法心生
“一切法皆唯心現(xiàn),無別自體,是故隨心回轉(zhuǎn),即入無礙”。因為一切物質(zhì)(色)都由性表現(xiàn),此外決無任何本體,所以只要一念心回光返照,就進入了無礙自在的心性體中。就連一切法,所有諸佛也總在眾生之中,離眾生則無佛德。佛的德性體現(xiàn),包含在眾生之中,因而佛法佛性,即是眾生之心。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眾生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眾生心。千燈一光本無二致,平等一體。只因是迷悟不同,方有差別——佛、眾生。覺即佛,迷即眾生。但心體一如,毫無差別,若認此心,識此體,關(guān)鍵在于破迷正悟,背塵合覺。欲達此唯回心轉(zhuǎn)意,照徹自性。騎牛找牛,找遍十法界也無牛,但若回光返照,當(dāng)體即是。這就是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應(yīng)明了“見性成佛”的性是佛性,而化性卻在“人心”中,即心即佛嘛!如何修此佛心呢?念佛!一念佛一念心,念念佛念念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佛知見,只汝自心,更無別佛”。
塵中見法界
“感與應(yīng)俱適,心與境兩忘”。寂然不動,感而通;有感有應(yīng),感應(yīng)不窮。心自如如,境自如如,心境交融,物我兩忘,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水窮云起,心隨自然。若有此心,便是不合情理的悖論,在禪的境界中也仍然究竟解脫,一無掛執(zhí)。如禪宗有違背常理的一首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如此“荒唐”,卻成了禪的一種境界,“手可指月,月不在指”。
修行人只要能達到“念佛念心,念心念佛”的地步,心佛不二,即是“自心是佛,自心作佛,心佛一如”。念佛人有兩種,迷人事相求佛法,智者自心取凈土。因佛土就在心上,心凈西方不遠,心染碌碌難到。
偶然聽人讀了張伯端的《即心即佛頌》,真乃妙極,短短數(shù)語,即統(tǒng)歸佛法。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回向。無異無同無有無,難舍難取能聽望。內(nèi)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間。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凈業(yè)。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我法二空
菩提為正覺,明心乃修持方法和手段。學(xué)佛就是要徹悟心性可證涅槃,長生不死。
空寂隨變化,真如任為之。
與天齊壽體,凈心大法師。
明心見性即明本原凈心,見本來面目。人人皆具佛性,佛學(xué)是內(nèi)學(xué)是內(nèi)修,所以不能外求。應(yīng)直指人心,見性即見自己的本來佛性,卻是諸法空性,因諸法性空無我、無常,所以眾生與佛平等、無差別,明此性即頓悟成佛。
學(xué)佛在自心,成佛在凈心。心佛眾生不二,菩提心從大悲心生,大悲心是眾生心。由此可知菩提心即眾生心。一心、一切為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如何為眾生呢?成佛之愿即是。
欲成佛有善根福德,能看破放下,三個條件具足必當(dāng)生成就?雌剖巧聘,對佛的教誨信解;放下是福德即愿行,必能一向?qū)D?念佛成佛。否則怎能夠眾生無邊誓愿度呢?
聲聞修四諦“苦集滅道”,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佛修清凈平等。
心生六道
世尊講法四十九年,其中講般若二十二年,般若總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身心世界,了不可得?梢姳娚鷺I(yè)障深重,喚不醒啊!二十二年仍然喚不醒妄想分別執(zhí)著,始終不覺悟。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zhí)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才有十法界,執(zhí)著才有六道。有貪心就是餓鬼道,有嗔心就是地獄道,不明事實真相、不明道理就是畜生道。其實都是自己業(yè)障變現(xiàn)的,猶如作夢一樣。
學(xué)佛非多聞、多見、多游、多看為宗旨。此乃執(zhí)心作怪,未離凡夫心,實以妄修妄,不得成就……
應(yīng)以修心為根。此念一生,當(dāng)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離佛無心,離心無佛。此乃心佛不二也!
學(xué)佛之人,舍此心求佛,欲升反墜,轉(zhuǎn)增甚遠,窮劫修,不得佛道。我學(xué)佛人,可悟出此理否?念佛為何?念自本尊也!愿有緣善信借吾此語,頓悟成道,同證菩提。
念佛人若能了悟人我、法我二空,對境心無取舍,空色不二,善惡一體,即入圣境地!欲達此地,必從心上修,勿從相上求。
境界無順逆,無念心安然;境緣任由去,心不隨境轉(zhuǎn)。
佛與眾生本無異,迷悟分別有殊途,“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老實念佛。
心佛眾生本一體 無始劫來未相離
此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起無坐亦無覓處,覺當(dāng)下便是。動念即乖,有思即迷。猶如虛空,萬法由此生,無邊又無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老實念佛 心勿外緣
純印老人說:“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佛與眾生無別異,但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zhuǎn)失,一無所得,尚不醒悟。自家有佛,又身外覓佛;不生不滅之心本具,又盲然十方捉此心,空極終無所得……不知息念亡慮佛自現(xiàn)前,只有老實念佛,乃絕妙之方也。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即是性,性即是心。佛性眾生性,性無二異。為眾生時此心不滅,為佛時此心不添。念佛即念此心。學(xué)佛人若不明此理從修自心入手,縱然無量劫修行,終不入道,枉受輪回。
學(xué)佛根本修自心,念茲在茲成佛道。
造作善惡業(yè)因,得勞苦輪回果,非解脫道。莫如自認本心,心即法,法即心,一切即在默契中。凈心念佛,隨緣作善,當(dāng)生可成就。
凡夫執(zhí)有,不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實幻有,了不可得?斩豢,不空而空,明此理乃妙智慧也!
真如本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佛立面前。
諸法性空,了不可得,若有少法可得,亦即著相,窮劫不得見性。
如來性本具足,自度非依他。悟由迷中生,正從邪中修?梢娊(jīng)典實為指路標,所學(xué)佛乃自學(xué)、自證、自修,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除此心外,終無別佛。猶如離水無冰,離冰無水。心即佛,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離心覓菩提、證涅槃無有是處。
本性空寂湛然,不生不滅,纖塵不染,一法不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此即至性中人。
三藏十二部,千經(jīng)萬論只是明心的藥方。心本明,奈垢染,明心即見本性,本性明徹,無染無垢,全知全覺,德能具備。修見性之法,末法時唯凈土法門適于三根行者,帶業(yè)可往生。但得見彌陀,何愁不明心見性呢?
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佛性非從心外得,心生動念即造惡。
真修行,應(yīng)以“寂滅為體,離相為宗”。寂滅生菩提,離諸法相故,著相修行者,實修輪回墮落道。
三毒即貪嗔癡,反之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若能返照,三毒返三慧三學(xué),可轉(zhuǎn)煩惱為菩提,轉(zhuǎn)生死為涅槃,同是一性空。舍此不得,轉(zhuǎn)化成般若,心如如無所去來,即入大涅槃。何以故?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梢娙缬尚纳,一念心具足十法界,萬法有無皆由心。內(nèi)不起心,外不動念(開口便錯,舉念皆乖),境不生有,心不生定,心境俱凈,乃名正見。
悟時無法,迷時著法。無法法成法,著法法無法。人著法時法皆妄,法著人時法皆真。
心生佛滅,心滅佛生。凈心常寂佛即現(xiàn),心生法生邪見生。佛出煩惱盡,無心佛自生。有求不得,無求可得。
生死根源在三毒六賊,此若凈,生死何在?真如與妄想,涅槃與生死,菩提與煩惱,解脫與輪回,皆出一心生。心若無生無滅,即圓證菩提。三世諸佛無不以自心為本師,所以守心為修道者第一要義,省時省力直通涅槃。
無憂惱第一修,無疾苦第一利,無貪著第一智,明實性(佛理)第一慧,真四眾第一親,念彌陀第一善,開發(fā)自性第一富,證涅槃第一樂。
學(xué)佛人最易著相,開光法會總好東張西望,盼佛菩薩顯靈,應(yīng)該知道若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形類等,皆墮邪見。若執(zhí)著于此,欲見性成道,無有是處。因為執(zhí)著心障道,有執(zhí)著心必然出不了六道,“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外面境界如何都不要理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希望心施法乃凈業(yè)也!遠離利養(yǎng)乃真智也!
佛門應(yīng)以無事為興旺,少受人知乃大德,吾人修持難矣!
修行應(yīng)解行相應(yīng),說食數(shù)寶,說藥去病,行而不解,多入歧途。若只知念佛多向果上攀緣,所念如法否?因力、緣力忽略能成佛否?經(jīng)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緣謂一切功德善根,資助了因,開發(fā)正因,切不可不深長思之。
凈土,實為無逆惡煩惱之清凈果也,念佛者無逆惡煩惱之清凈因心也,作之眾善即此因果之助緣也。因與緣猶如鳥之兩翼,因緣必同修方能感應(yīng)道交,成其果也!
古德所以提要因上起修,“自凈其意”、“心凈土凈”,欲證凈果須植凈因,“隨緣消舊業(yè),更不造新殃”。明此理,如理如法修,方萬人修萬人去,否則因力不育果焉得乎?
當(dāng)今學(xué)人,右手掃地,左手揚塵,邊修邊造孽,念佛何益?凡欲當(dāng)生成就,老實念佛者無不警惕因緣。因緣不凈,實不老實,解行何有?《阿彌陀經(jīng)》“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無量壽經(jīng)》“舍五惡,去五痛,離五燒”;《觀經(jīng)》提倡修三福,都講因緣關(guān)系,不可偏廢。學(xué)人焉能不明此理?
學(xué)佛人欲當(dāng)生成就,隨緣不攀。
勿于心上著一物,則真智真修也!
智者了知無二法乃自性即佛性,佛性本具足,何須身外求。念佛一心不亂,自性即顯。
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欲成就無上菩提,達一切種智,要親近善知識,他是一切種智的因。若無大德說法,雖具大智者亦理解不了佛法。現(xiàn)今有凈空法師指路,乃學(xué)人之幸也!
凈心念佛生般若,世人本具菩提般若智,只緣心迷六塵障自悟。可見佛性無差別,迷悟分覺愚。
迷人口說法,智者心行作。說空亦非空,說有亦非有,空有本不二,摩訶證菩提。
般若智,自性生,依外法,不得成。如何修?凈心無求念佛即是。
一真一切真,一經(jīng)通一切經(jīng)通。千萬勿雜修,視自己因緣根性選一門深入,道業(yè)可成。
般若無形無相,離相即相,認相如實。心無般若,必歪解世出世法;心不轉(zhuǎn)念,學(xué)佛無益。
一念迷心著境有煩惱即凡夫,一念悟心離境生般若即佛菩薩。凡圣無別,迷、悟上起分。要修心,轉(zhuǎn)心!
真學(xué)佛者,必須打破五蘊斷煩惱,遠離塵勞、憒鬧、名利,凈心修持,佛性可顯,佛道可成!
“塵勞八萬四,遠離自性生”。若明此理,無念、無憶、無著、無妄,不取不舍,隨緣處事,隨遇而安,心必凈,佛自成。
心開意解,自性般若非言說、文字、心緣起用。凡夫欲解般若猶如系發(fā)離地,荒唐之至。念佛達一心不亂,般若即顯。
自心起正見,煩惱塵勞離。則如見性,內(nèi)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zhí)心,通法無礙,必得大自在。
念佛方法:一句佛號從心起,口出入耳須分明,都攝六根本無念,無念而念真念佛。
學(xué)佛有三種人不得受用:
二、在修行中投機取巧,讀大經(jīng),夸夸其談,誤已知佛法,有所知,障了自己的悟性;
三、貪嗔癡習(xí)性毫無改變。
若無此三點,勿小看不懂佛法之人,一旦豁達不知比一般人高出幾倍,頓成上根利智之人。
若開智慧非經(jīng)論,全憑悟性用功夫。一切法無性為性,隨緣無性,無性隨緣為妙智。
如何用智慧
“舍識用根”,六根正常用,不用第六識(意),將第六識轉(zhuǎn)化為智慧,不起分別用即轉(zhuǎn)化為妙觀察智。妙觀察智即《般若心經(jīng)》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離兩邊不住中,方稱妙,即不執(zhí)有,又不執(zhí)空,二諦圓通三昧印。
性出陀羅尼,世世永不忘。外得的可忘可失,死法不如法,得不到三昧故(正受用),所以不要鉆紙棺材。
真心,非生非滅,最圣最靈,遇境似有,境滅則無。真心寂然不動故。
無住生心,離一切相為無住。修一切善為生心。
前為空,后為有,空有不二。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道 心
道:是法,是修行之法。心:是性,以方法修自性。
如何修道心?孔子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對外境要馬虎不要認真,心不在即無分別。無分別即無障礙。道在何處?吃屙坐臥無時無處不是道。上殿誦經(jīng)為凈,入廁方便為穢,其實無凈亦無穢,凈穢出一體,苗秧無分別,無執(zhí)著則與道相應(yīng)——無煩惱。
“境緣無善惡,煩惱起自心”。所以修道就是修心,順逆統(tǒng)統(tǒng)拿來作自己的增上緣為真修、會修。
高峰老人插秧偈:
手執(zhí)稻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低頭即回光返照,水清見天(性)。心清則見自性之天,六根與六塵相應(yīng)即無道。事事本空,何必求真,退步海闊天空,道心進兩尺,若能退得急則進得快,不動不成,根不緣塵,“情不附物,物豈礙人”。近日謗我、污我、疑我者猶甚,非他人之過,自愧德性大虧,善緣消吾業(yè)也!
阿彌陀佛!
道向自心求,莫向外緣覓。
如何開啟智慧之門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著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就可開發(fā)智慧。佛說應(yīng)“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著相造十種業(yè)(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不著相就造十善業(yè)了,不著相就是波羅蜜。如受罵不生氣,被打不動氣,被殺無痛苦氣……這就要修布施不著相,持戒不著相,忍辱不著相,精進不著相,禪定不著相,般若不著相,念佛不著相……
無相持戒真持戒,無相修行真修行,無相念佛真念佛……修無相菩提,“穿越萬花叢,身不沾一葉”。會修者悠哉!快哉!
開智慧有兩個條件:一理,二事。理是靠自己悟性,外緣只能作助緣;事是廣學(xué)多聞。精即多,深即廣,一經(jīng)通一切經(jīng)通,一點通點點通。“純印”為我們指明了修行的方法,“悟得純印理,何愁不開悟”。
障悟性的第一大敵是我慢,我慢破壞清凈心,破壞功德,有此心障善根。不貪不嗔不癡是三善根,貪法之人(法執(zhí))必增我慢心。
樺甸幾位居士打電話請法,殊不知我有何法?除了說閑話就是講廢話,誤人誤己。法在哪里?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無不含法。
佛本自心,法本自身,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外覓無真法,觀照法皆真。
若明吃、穿、睡之理即見性也。吃時想佛講四念處。此身不凈,來時帶病,犯病以食飲治之,食飲即便,污穢之極,此身無常生老病死,無一能免,明此理應(yīng)以假身修真身。穿衣即劣物品包裝后見面好莊嚴些,實際是掩蓋本相——裝相。此身三苦難免,睡即假死,每日死一次,尚不醒悟,睡時可有所得?看不開,放不下,一覺不起又如何?若明此理,你爭我奪,值得否?若不生不死只有往生。老實念佛,才是大智慧……
請什么法?真法鼻尖過,卻看不到,對胡言亂語反倒津津有味,真是顛倒之極!
君問犟牛道,犟牛道不通;境緣本不二,修證勿朦朧。
似我一心念,君修誦大經(jīng);法法平等智,統(tǒng)攝歸一心。
明自心 見自性
佛說法,不離眾生明自己的心見自己的性。“若人識得心,大地?zé)o寸土”。眾生無量劫迷于物轉(zhuǎn),總不離心外見法,執(zhí)心外法,則邪知邪見。不知自性,本無一物,萬法了不可得。既然識得心,大地?zé)o寸土,為何佛說許多法?對治眾生心故。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眾生執(zhí)心甚重,有的邪教雖被國家取締,但入此功者,受邪魔侵擾極不易悔悟,自覺心中有“輪”。“輪”何來?非魔頭施魔法所致,乃他從邪說誤導(dǎo)自心生輪,久思久盼而成魔輪。
清凈心即佛,稍知佛理,對此決無異議,心里有輪轉(zhuǎn)動,本無一物的心,突然生一個輪子,焉有福在,執(zhí)心不除焉能解悟。明自心,見自性,即凈心是也!
修 行
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頓斷無明,立地成佛,一念不起即佛,一心不亂可見佛。“道向己求,莫從他覓”。
發(fā)菩提心,發(fā)心有兩種:真發(fā)心發(fā)于行;假發(fā)心發(fā)于口。發(fā)于行而心安喜樂,發(fā)于口則煩惱叢生;發(fā)于行可消業(yè),能帶業(yè)生安養(yǎng)國,發(fā)于口增無明必墮惡趣。
純印老人講修行猶如和面,性急不成,是慢功夫,火候一到,面、手、盆三凈。入佛門方悟面為體、手為用、盆為相,修行就是要修這個體相用一如,修這個本體實凈而被客塵染污不凈的“心”。
心要像明月清凈無染,清涼遍照,有感皆應(yīng),有水即現(xiàn)月;心要像太陽,光暖遍施,平等布施,無生無滅亦無分別;心要像水,洗污垢染自身而無怨,潤萬物而不傲,處低塘不居高坎,體柔和割不斷,應(yīng)六和之表帥也!
知見起念非波羅蜜
不見一切法,即見般若波羅蜜;不住一切法,即住般若波羅蜜;不念一切法,即念般若波羅蜜;見相非相非非相,即見般若波羅蜜;不見有相亦不住空相,即見般若波羅蜜;無分別佛法、世間法、邪正法即見般若波羅蜜;無念無見空寂圓融,即般若波羅蜜;放下經(jīng)論不執(zhí)法有、不落法空,自性悟證即得般若波羅蜜。
智慧雖尊 非定莫深
定從何來?持戒。要遠離看淡五法,憂喜苦樂舍。“我”念重的人舍不掉。無憂無喜是心上修,無苦無樂是相上修,統(tǒng)統(tǒng)舍掉就自在了。舍是非心非相,一切看淡,一切全得。所以要遠離“憂喜苦樂舍”。
佛講法從二諦說,必有理有相有用。若無理單有事相即為邪說、外道書,因俗諦有,無真諦。
明二諦是明理,尚不能了生死,只有老實念佛,才能了生死。但理不明,心難顯,被業(yè)拖住,當(dāng)生不易成就。二諦本在一心,一心念佛,凈心念佛,必覺二諦。
生智慧三種緣
一、守心持戒;二,收心不散亂得定;三、心凈開慧。
讀經(jīng)要有出名相之心
見幻即離,離幻即覺。無所離處,當(dāng)下圓覺。不必外求,性空成道。
佛法與世法相反,學(xué)佛要一心二用。一心就是無知,二用就是無所不知;一心就是根本智,二用就是后得智;一心就是精專,二用就是廣學(xué)多聞;一心就是不變,二用就是隨緣;一心就是洞達法性,二用就是分別法相;一心就是無住,二用就是生心;一心就是如如不動,二用就是離相即相;一心就是本,二用就是末;一心就是理,二用就是事;一心就是體,二用就是相;一心是真諦,二用是俗諦……此即萬法不出一心之理。
經(jīng)文有文有理,文以顯理,理以成文,文理相合即佛經(jīng)。讀經(jīng)只注重文,必死于文下,不能開悟。因為文靠廣學(xué)多聞,理靠自己的悟性,理明文忘可聞一知十。所謂悟性,就是人們常說的聯(lián)想力。
文為末,理為本;末以顯本,本以成末。猶如樹枝葉顯根干,根干成就枝葉。
開智慧靠什么
開智慧靠清凈心。清凈心是因,廣學(xué)多聞是緣;經(jīng)典是緣,自悟是因。修行非是修慧修神通,神通與智慧本來具足何須用修!是修迷惑顛倒之心,是修妄想、分別、執(zhí)著,是修貪嗔癡的習(xí)性,這些本無的污垢修掉了,四智即顯。
什么是清凈心
無住就是清凈心,純印老人講“凡事不走心”就是清凈心。清凈心是智慧種,一念不生般若生。
戒定慧是了生死、得解脫的因。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有戒定慧功德,雖弱必強,雖愚必智。
佛講,生死煩惱要“以戒捉,以定縛,以慧殺”,戒定慧具足心得解脫。
不持戒而得定者無有是處,不得定而開慧者無有是處。生智慧必有因有緣,因是清凈心,緣是廣學(xué)多聞。清凈心是體,廣學(xué)多聞是緣,廣學(xué)多聞一定要依附清凈心,否則必然背道而馳,不能了生死。清凈心就是智慧,清凈心就是一切法,如《心經(jīng)》講的:色即智,空即慧;若無一法可得即智慧,認為有一法可得即凡夫。
沒有貪嗔癡就是佛法,否則就是外道,就是邪法。
明佛理
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佛。佛居何處?
彩繪木雕佛懼火,金屬之佛畏于爐,泥灰之佛難入水,真佛安居自性心。
心生法生佛亦生,心滅法滅佛亦滅,此即常寂湛然物,稱號撫拭見本尊。
老實念佛 心勿外緣
純印老人說:“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佛與眾生無別異,但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zhuǎn)失,一無所得,尚不醒悟。自家有佛,又身外覓佛;不生不滅之心本具,又盲然十方捉此心,空極終無所得……不知息念亡慮佛自現(xiàn)前,只有老實念佛,乃絕妙之方也。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即是性,性即是心。佛性眾生性,性無二異。為眾生時此心不滅,為佛時此心不添。念佛即念此心。學(xué)佛人若不明此理從修自心入手,縱然無量劫修行,終不入道,枉受輪回。
學(xué)佛根本修自心,念茲在茲成佛道。
造作善惡業(yè)因,得勞苦輪回果,非解脫道。莫如自認本心,心即法,法即心,一切即在默契中。凈心念佛,隨緣作善,當(dāng)生可成就。
凡夫執(zhí)有,不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實幻有,了不可得?斩豢,不空而空,明此理乃妙智慧也!
真如本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佛立面前。
諸法性空,了不可得,若有少法可得,亦即著相,窮劫不得見性。
如來性本具足,自度非依他。悟由迷中生,正從邪中修。可見經(jīng)典實為指路標,所學(xué)佛乃自學(xué)、自證、自修,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除此心外,終無別佛。猶如離水無冰,離冰無水。心即佛,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離心覓菩提、證涅槃無有是處。
本性空寂湛然,不生不滅,纖塵不染,一法不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此即至性中人。
三藏十二部,千經(jīng)萬論只是明心的藥方。心本明,奈垢染,明心即見本性,本性明徹,無染無垢,全知全覺,德能具備。修見性之法,末法時唯凈土法門適于三根行者,帶業(yè)可往生。但得見彌陀,何愁不明心見性呢?
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佛性非從心外得,心生動念即造惡。
真修行,應(yīng)以“寂滅為體,離相為宗”。寂滅生菩提,離諸法相故,著相修行者,實修輪回墮落道。
三毒即貪嗔癡,反之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若能返照,三毒返三慧三學(xué),可轉(zhuǎn)煩惱為菩提,轉(zhuǎn)生死為涅槃,同是一性空。舍此不得,轉(zhuǎn)化成般若,心如如無所去來,即入大涅槃。何以故?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梢娙缬尚纳,一念心具足十法界,萬法有無皆由心。內(nèi)不起心,外不動念(開口便錯,舉念皆乖),境不生有,心不生定,心境俱凈,乃名正見。
悟時無法,迷時著法。無法法成法,著法法無法。人著法時法皆妄,法著人時法皆真。
心生佛滅,心滅佛生。凈心常寂佛即現(xiàn),心生法生邪見生。佛出煩惱盡,無心佛自生。有求不得,無求可得。
生死根源在三毒六賊,此若凈,生死何在?真如與妄想,涅槃與生死,菩提與煩惱,解脫與輪回,皆出一心生。心若無生無滅,即圓證菩提。三世諸佛無不以自心為本師,所以守心為修道者第一要義,省時省力直通涅槃。
無憂惱第一修,無疾苦第一利,無貪著第一智,明實性(佛理)第一慧,真四眾第一親,念彌陀第一善,開發(fā)自性第一富,證涅槃第一樂。
學(xué)佛人最易著相,開光法會總好東張西望,盼佛菩薩顯靈,應(yīng)該知道若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形類等,皆墮邪見。若執(zhí)著于此,欲見性成道,無有是處。因為執(zhí)著心障道,有執(zhí)著心必然出不了六道,“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外面境界如何都不要理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無希望心施法乃凈業(yè)也!遠離利養(yǎng)乃真智也!
佛門應(yīng)以無事為興旺,少受人知乃大德,吾人修持難矣!
修行應(yīng)解行相應(yīng),說食數(shù)寶,說藥去病,行而不解,多入歧途。若只知念佛多向果上攀緣,所念如法否?因力、緣力忽略能成佛否?經(jīng)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緣謂一切功德善根,資助了因,開發(fā)正因,切不可不深長思之。
凈土,實為無逆惡煩惱之清凈果也,念佛者無逆惡煩惱之清凈因心也,作之眾善即此因果之助緣也。因與緣猶如鳥之兩翼,因緣必同修方能感應(yīng)道交,成其果也!
古德所以提要因上起修,“自凈其意”、“心凈土凈”,欲證凈果須植凈因,“隨緣消舊業(yè),更不造新殃”。明此理,如理如法修,方萬人修萬人去,否則因力不育果焉得乎?
當(dāng)今學(xué)人,右手掃地,左手揚塵,邊修邊造孽,念佛何益?凡欲當(dāng)生成就,老實念佛者無不警惕因緣。因緣不凈,實不老實,解行何有?《阿彌陀經(jīng)》“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無量壽經(jīng)》“舍五惡,去五痛,離五燒”;《觀經(jīng)》提倡修三福,都講因緣關(guān)系,不可偏廢。學(xué)人焉能不明此理?
學(xué)佛人欲當(dāng)生成就,隨緣不攀。
勿于心上著一物,則真智真修也!
智者了知無二法乃自性即佛性,佛性本具足,何須身外求。念佛一心不亂,自性即顯。
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欲成就無上菩提,達一切種智,要親近善知識,他是一切種智的因。若無大德說法,雖具大智者亦理解不了佛法,F(xiàn)今有凈空法師指路,乃學(xué)人之幸也!
凈心念佛生般若,世人本具菩提般若智,只緣心迷六塵障自悟。可見佛性無差別,迷悟分覺愚。
迷人口說法,智者心行作。說空亦非空,說有亦非有,空有本不二,摩訶證菩提。
般若智,自性生,依外法,不得成。如何修?凈心無求念佛即是。
一真一切真,一經(jīng)通一切經(jīng)通。千萬勿雜修,視自己因緣根性選一門深入,道業(yè)可成。
般若無形無相,離相即相,認相如實。心無般若,必歪解世出世法;心不轉(zhuǎn)念,學(xué)佛無益。
一念迷心著境有煩惱即凡夫,一念悟心離境生般若即佛菩薩。凡圣無別,迷、悟上起分。要修心,轉(zhuǎn)心!
真學(xué)佛者,必須打破五蘊斷煩惱,遠離塵勞、憒鬧、名利,凈心修持,佛性可顯,佛道可成!
“塵勞八萬四,遠離自性生”。若明此理,無念、無憶、無著、無妄,不取不舍,隨緣處事,隨遇而安,心必凈,佛自成。
心開意解,自性般若非言說、文字、心緣起用。凡夫欲解般若猶如系發(fā)離地,荒唐之至。念佛達一心不亂,般若即顯。
自心起正見,煩惱塵勞離。則如見性,內(nèi)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zhí)心,通法無礙,必得大自在。
學(xué)佛根本在修心--老實念佛 心勿外緣
- 上一篇:觀自心論和諧
- 下一篇:發(fā)心與持名、淺談念佛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jīng)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jīng)》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讀誦無量壽經(jīng)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jīng)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nèi)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guān)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jīng)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