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65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如果你通達(dá)于無為法,就能開顯我們的般若波羅蜜。如果你不了解無為法,聞到般若波羅蜜但不落于心,不進(jìn)入無為,不能開顯智慧;不能開顯智慧就是妄念。離開攀緣相絕妄。在我們內(nèi)心中有攀緣體,我們識里面一個攀緣相、一個愚癡相、一個分別相。什么叫愚癡相?般若不落于心。所以無為變成有為;智慧不能落于心,不能見到實相。我們從名言上面總是認(rèn)為這個體不是吧?另外有一個清凈法身吧?我們有一個圓滿法身吧?我們還有一個千百億化身吧?你念佛還老是求境界,這些都是攀緣,就是妄識!叭鐏說法無法可說”就是舍去我們攀緣體,了知我們現(xiàn)前的當(dāng)下,把你的攀緣心斷掉。是故一切法不可以求。

  般若智慧一直在你心中安住著這個體,我的身口意全部奉獻(xiàn)給佛了,所以你的身是清凈身,你的口是圓滿的法,你的意是一個總持,你吃飯穿衣睡覺一直安住著,這樣的下去,不離吃飯穿衣睡覺這個體。釋迦牟尼佛就是從吃飯穿衣睡覺開始講這個道理。

  性體本空,空其妄念。聞般若實相,其性本空故,有山河大地,說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有房子車子,都是我們的妄識,妄識就變成有,如果你了解你舍去你此身,身供養(yǎng)給佛,你就是清凈身,你的清凈身空掉了,那你的心就空掉了。以無為為命,以法界為你身,那你不就空蕩蕩的嗎?身空,你感覺的是外面這個世界的清凈體,即法身為身。法身空,那你境界是無住體。第二相空,你的口舍掉,整個法界變成你的口,你無處不在說法,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講話了,你不講話,但天天在講話,天天講話但毫無執(zhí)著,為什么呢?一切法是我口法,法空,報身一切處在說法。沒有身口意的執(zhí)著,自然身口意就空掉了。意不執(zhí)著于身體,你的意就空掉了,你的意攝取了清凈法身、圓滿的報身,你的意完全超越了這個身體,那你意不就是空的嗎?然后整個的空間整個的法界整個的意都變成清凈體了?掌渫,空的是執(zhí)著的這個識,然后跟如來相應(yīng)。把身口意舍掉就是把妄念舍掉了。這個身是四大合和的五蘊之身,舍此身可得清凈法身;我見舍掉,就變成佛陀的法見,佛陀的法是無住之法,與法界相應(yīng);你的意跟法相應(yīng),你的妄念就舍掉了。舍其妄念,空其執(zhí)著。所謂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性體本空故,叫般若波羅蜜,說是這個名字,其實沒有這個名字。如來無所說,空其心中的攀緣。如來有所說和無所說都是當(dāng)下,也就是離名字相,離言說相,在你念頭斷的一剎那,真如就顯現(xiàn)。

  我們眾生還是聽不懂呢,所以佛陀又打了個比喻:“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世尊打了二個比喻:一個講境一個講身,一個講身體32相80種好;一個講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微塵為小,三千大千世界為大。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是為多不?這里面雙重意思,大小是一體的,如果你真的了解這個道理,大小是不二的。須菩提,于意云何,它是解釋前面一段話,為了解眾生般若波羅蜜,從這個說法上講跟般若相應(yīng)的體。前面講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后面講如來有所說法不?無所說;它這二個體是相應(yīng)的,它是解釋非般若波羅蜜,它是令我們眾生不要產(chǎn)生二種極端。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不要我們執(zhí)著于名字,后面“如來無所說,”不要我們離開此相。因為我們不執(zhí)著于名字,又會離開相,不執(zhí)著于這邊就執(zhí)著于那一邊,眾生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金剛經(jīng)里面左說右說無非為此故。就像六祖大師講的,你說有我說空,你說空我說有,三十六對;為什么?眾生不執(zhí)著于有就執(zhí)著于空,二邊執(zhí)著,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jīng)也是繞過來繞過去的說,就是怕眾生執(zhí)著于邊見,還是讓我們建立中道思想,那么這樣說我們就很明了了。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三千大千世界叫相,微塵就是一毛端微塵。對人來說一粒微塵能分成90根頭發(fā),一根頭發(fā)還能分成90份,就是說我們?nèi)说男牧?在這個非想非非想天,一個毛端里面能住五百天人;佛陀一微塵中能見大千世界。說大亦小,說小亦大;這個大小又有什么區(qū)別呢?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個什么樣的國土呢?像山,這個山是什么做的,是微塵做的,所謂的山只是個名字而已,山你把它分開來就是微塵眾,哪個地方是山呢?它不過是個名字而已。你到微塵中拿一個石頭過來叫山嗎?拿一個頭過來,叫山嗎?拿一個樹過來叫山嗎?就是你找不到一個山的體,沒有一個真實的山存在,山是怎么做的,山是微塵;這個微塵是小,山是相,但是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一個山,小到極點的時候是沒有,什么都沒有。這是一個念。這個山就是微塵,微塵就是山。說這個山是什么做的,前面講,佛陀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山即是微塵,沒有山可得;你不能說真的有個山可得。這個山是微塵眾,在這里面可以看出來,山是個抽象的東西,微塵是個細(xì)相。般若在哪里呢?般若并不是抽象,叫細(xì)相。什么叫月亮呢?天上有個圓的叫月亮,你到月亮里面去以后,原來沒有月亮;原來是一塊石頭,一塊水,都是月亮的一個體,你到月亮上面去,根本找不到一個月亮的真實體,月亮只是個名字而已。這就是佛陀“摩訶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如果你在遠(yuǎn)遠(yuǎn)看著說,你從來沒有到那個山里面去過,你不理它不管它不去觀照它,對不對呢?這個就是“非般若波羅蜜”。你必須到里面去,才叫則般若波羅蜜。你不到里面去就不是了。比如說,你要到山里面去,發(fā)現(xiàn)山?jīng)]有了,你到廬山里面去發(fā)現(xiàn)廬山?jīng)]有了,到處都是石頭、樹木,大家懂得這個意思嗎?也就是說你現(xiàn)在看到的所謂兒子,眼睛是兒子嗎?鼻子是兒子嗎?身子是兒子嗎?哪個地方是兒子呢?兒子只是你身上的一塊肉而已,這里哪有兒子的名字呢?這個兒子做了爸爸,即然是兒子,你的孫子為什么不叫他爸爸做兒子呢?證明只是名字而已。那你是爸爸還是兒子呢?是個抽象的是個兒子而已。所以說這個名字是害死人的,叫名言。我們觀照實相的時候呢,了解他這個體是微塵眾,細(xì)細(xì)的觀察這個微塵,了不可得。三千大千世界,是代表知佛陀的知見。微塵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來講,是小到極細(xì);就如說一個山(即三千大千世界),那可以抓一把土(即微塵)過來。三千大千世界代表佛的知見,來衡量微塵。用佛的知見三千大千世界來建立微塵就是了不可得。

  第二個,如來說法,有所說法嗎?須菩提說:無所說;這句話什么意思呢?說三千大千世界,是所有微塵,是謂多不?你不要認(rèn)為說我離開這個地球,離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再找般若波羅蜜,所以此相就是說法。此三千大千世界是謂大相,微塵是小相。說大和小是對于世尊“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這句話說的。后面講的和前面講的又是不一樣。對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謂多不?就告訴我們?nèi)Т笄澜缡俏m眾。“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边@個里面建立什么?建立如來之見,是以如來的心來衡量微塵。我們離言說相,說是相也好,微塵也好,不就是一個意念嗎?你意念里面大千世界,你意念里微塵難道不是一念嗎?大千世界是你的一念,微塵也是你的一念,一念的微塵與一念的大千世界難道有大小的區(qū)別嗎?你好像有大小,其實念里面是沒有大小的,大千世界和微塵,名為大千世界和微塵,其實不要離開大千世界也不要離開微塵,無非都是心的一念而已。

  此念無非是心,這個世界就是我的心,我們的心大和小無非是一體。所以大與小之相,這個就是說法,無所說是謂說法;說法是謂無所說。這個說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如來開顯我們不要離開其相,其相就是般若波羅蜜。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不執(zhí)著了,又想另外找一個東西。當(dāng)你不再另外找一個東西了,而現(xiàn)在看到月亮就了解是微塵的時候,正好是如來的知見。如來不離相,般若波羅蜜不離開你現(xiàn)在看的這個月亮。這個微塵眾非微塵眾,和后面“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是名世界和是名微塵它是一樣的,都為假名。

  什么叫假名呢?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們立出的一個名,這叫說相,不離相而立假名,立假名是名不離開這個名,就是說不離開我們現(xiàn)在的這個名,因為離名,就像離相一樣,離開這個相不能說相。三千大千世界實在是我們看到的體啊,如果你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體,比如這個山啊是名為山,說我現(xiàn)在明明看到是山,你說這個不是山,我另外找山嗎?我現(xiàn)在看到,就像我們說身口意,你進(jìn)入般若智慧的這個體的時候,你身口意屬于佛的法身的時候,清凈之相無非是法界;法界無非是莊嚴(yán),不離此世界,只是舍除妄見而已;此相還是此相,只是此相是你的心,此身是你身,你這個妄身已經(jīng)沒有了,變成法界就是你的身了;你已經(jīng)換到那邊去了。

  所以你現(xiàn)在看到的月亮那是不一樣了,你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他已經(jīng)融到世界里面去了,融到法界里面去了,山是我清凈之身,樹木草花是我之口,你融到這個山里面去了,山跟你是一體的;你的心跟山相印了。整個法界他就是一個比喻的說法,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我一心所顯,這里面告訴我們不離實相,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雖然是名微塵;而不舍故。前面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微塵,是般若的觀照,后面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是假相。釋迦牟尼佛如來有所說法不?如來無所說;無所說就是說,為什么就是說呢?大千世界無非說法,雖然是說法但是如來無所說,實相現(xiàn)前。也就是說非微塵是名微塵;既然是名微塵的話,證明說微塵就是我的心,我心就是微塵;沒有一個對立的微塵,微塵就是我的心;世界是我心,我心即世界

  大千世界是空相是清凈的,是我的清凈心。山在哪里?是我清凈法身;樹木草木風(fēng)水在哪里?是我口。三千大千世界是空相的,哪個地方搞個山出來?名言即空;名言是空的體。南無阿彌陀佛在哪里?是一個空叫清凈法身,南無阿彌陀佛又在哪里?無量光明無量壽命,是他的報身。所以叫持名性空,持名立相,是種種微塵。微塵就是山啊、土啊、水啊、草啊,即名微塵是法。三千大千世界是佛,里面很多的草木山水,,這叫做法,此法是我心法,此名是我心名,是我清凈的法身,是我圓滿的報身,是我們的意,你這個妄體已經(jīng)沒有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里面佛陀打了個比喻的說法: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證明說微塵是代表法的,我們往往執(zhí)名呵。

  我們的妄想從哪里來呢?就是說我有一個家,其實你那個家只是個名字而已,這個名字是空的,這個叫做法身,但是你到那個家里面去,那個家什么都不存在。有兒子,有孫子,有房子,有家俱,有豬馬牛羊,叫做塵,很多塵積到一塊,叫做家,事實上找不到哪個地方是家。沒有地方的家代表家是空的,叫做清凈法身;家里面的很多塵,那叫法。你心中執(zhí)著于法,不知道你心中妄執(zhí)于塵,是由于與法對立起來了,所以我是我,法是法,不知道這個家里面所有的法,就是我的心啊,就是我的塵,是我的口業(yè),(口就體表法)。你知道你這個家是無所得故,知道你家里塵是你諸法故,報身。那么你在這里面,你的身口意是整個的一個家,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家,所以此小家此大家,無非法故。過去我不寫了一個偈子嗎:無量壽佛名清凈法身,無量大愿即報身,如來回向即化身,什么叫回向呢?法身與報身回向我們的心就是清凈的化身;所以我們的化身在法報里面。你沒有家,你沒有家里面的種種的塵,就沒有法,沒有身體,沒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那來的意念呢?你意念沒有東西執(zhí)著啊,執(zhí)著也不得到啊。

  家里的塵丟掉了,法的執(zhí)著也忘掉了,那你自己也就沒有了;你的意念完全是在妄里面,在塵里面,所以呢意念由法報生出。無住之體是我大慈父,無住之相是我大慈母,慈父慈母能化育我,我這個意念從哪里來呢?法報而立,沒有法身,沒有報身就沒有我們現(xiàn)前的化身。沒有家沒有塵,你家里面沒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那你從哪里來的,所以由塵而出。如果你沒有家根本就不成立啊,所以家是空,塵是有,有塵有有就產(chǎn)生意,意即化身,這個化身來自于塵,來自于根本。

  如來所說是不離此相建立真如。所以你們回家以后就應(yīng)該知道了,此走路非走路是名走路,此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走路的人呢,此人非人是名人;此眼睛非眼睛是名眼睛;此耳朵非耳朵是名耳朵,都是叫名,叫做塵相。塵里面內(nèi)斷,相上外斷,外斷就是身心清凈。你走路沒有個走路體,你走路哪個腳在走路呢?腳怎么會走路呢?腳上面沒有走的哪個相,你一直這樣觀察。所以佛教里為什么要經(jīng)行呢?我們生活在經(jīng)行之中,你每天這樣走的時候,不斷的用般若智慧來觀照,此大相非相,系我之法身,此塵是非塵,是我之妙法,身舍意,你這個意念舍于法故,所以我意從此生,從清凈法身生,我意從此生,是我報身,所以我們是從法報身里面出來。我們現(xiàn)在不是從那個地方出來,而是從那個地方執(zhí)著,眾生向外面走,不知道從外而向內(nèi)走,所以我們微細(xì)的相也好,還是粗相也好,應(yīng)該如是觀照。

  “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彼@句話是一起說的,前面他用三千大千世界以境來說,來作為比喻;現(xiàn)在他這一句話,把二個放到一塊了。“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边@句話是一個,也就是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如來無所來無所去,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對不對呢?三十二相是我們執(zhí)著的相,可以以我凡夫的境界來見如來嗎?能以這個相我們來見如來嗎?我們眾生執(zhí)著啊。因為前面講的,世界空掉了,微塵空掉了,沒有如來所說,沒有法相可立,沒有般若波羅蜜可立,依實相,沒有名字。接著呢說世界不立,微塵不立,微塵不立就是不立我們的一切諸法。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世界不立,大不立,大不立沒有如來可得;塵境不立,小不立,小不立是法不立,沒有如來所說。這個時候眾生就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啊,就執(zhí)著了:如來三十二相是真的還是假的呢?眾生以三十二相為莊嚴(yán)。后面說:“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和“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是不一樣的。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他認(rèn)為三十二相就是佛,三十二相滅的時候他就看不到了;就是說,你現(xiàn)在看到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因為眾生就執(zhí)著啊,以為三十二相可立,釋迦牟尼佛馬上就破除眾生的疑惑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边@里面有二個體,如來的三十二相的圓滿相,是來自于釋迦牟尼佛百劫修福,是無住之相,無住之圓滿體,是無生法忍里面無住相生出來的,三十二相的體就是無住體;有住,三十二相就是住體。如果你有住于三十二相見如來,那怎么可能見到如來呢?

  比如來講,我們不通過般若實相觀照,直接說月亮是圓的,你就說月亮是圓的,你就能說見到了月亮了嗎?你沒有見到月亮。我畫個圖形跟你講是三千大千世界,那能證明說你已經(jīng)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了嗎?三千大千世界只是個名字而已。我把這個山的名字在你心中建立了,你說你見到山了嗎?沒有見到山,但是你見到山的時候,又離開了這個山嗎?沒有離開這個山,但是你又沒有見到這個山,為什么呢?山的體里面沒有一個山的體,在你意念里面就是個形狀,是空性的,但是呢在這個形狀里面,你找不到一個形狀的體,你沒找到。所以我們眾生,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

  般若波羅蜜已經(jīng)觀照了實相,才能夠得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無住生心里面顯現(xiàn)出來的,因為三十二相是化身相,是眾生心中出來的,F(xiàn)在我們出家相,從有住的體里面出來的。因為我們有住,住色。每個人相貌好看不好看,都跟你有住有關(guān)系,你有貪嗔癡,你的眼睛就非常難看;你耳朵聽聲音,有貪嗔癡有好壞,有善惡之分別,耳朵肯定會難看;你鼻子聞到的味道,你取善相取惡相,對你鼻子他一定有影響。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見色而起貪念的時候,那你將來的相貌一定有貪的這個相出來,就像修佛像的人,他像佛,如果那個人呢,修神像,他就變成神。為何修什么像什么,因為他們有住故;有住就有相,此心與此相一定是相應(yīng)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從無住相中生,你執(zhí)著于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因為你不是跟無住相應(yīng)的,你當(dāng)然見不到三十二相了,見不到三十二相,那么你就不能見到無所來無所去,因為你依三十二相來修行,永遠(yuǎn)見不到如來的。三十二相是眾生的心相,心中有執(zhí),三十二相就見不到。后面不是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阿難尊者因見三十二相而出家的,住在色上面,因為住色,他必定還有迷惑,證不到阿那含;釋迦牟尼佛在欏嚴(yán)經(jīng)里面破了他的色相以后,才證阿羅漢果,他以前只在初果里面,他還被那個摩登伽女所迷。為什么呢?因為他注重相。如果以三十二相見如來,我們見到三十二相,就不應(yīng)該被迷啊,為什么阿難尊者見到三十二相,以三十二相而出家,還不能破色呢?因為三十二相并非如來,三十二相是我們眾生心中的色相,執(zhí)著于這個色相,你最多只能是阿那含。佛陀在破心的時候,把這個三十二相破掉了,住的心破掉了,三十二相就是他的實相的時候,他徹底的破除了我見,三十二相即是非相。以無住之心,以般若之體來修三十二相,才是對的。以無住相,以實相,以般若智慧才能見到三十二相,如果你沒有般若這個智慧,三十二相是得不到的。

  如果你想見三十二相,你必須要舍我,必須要舍去我見、我執(zhí),然后跟觀照實相相應(yīng),才能夠與般若相應(yīng)。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欏嚴(yán)經(jīng)里面七處尋心,心在里面嗎?心在外面嗎?心在中間嗎?心在眼睛嗎?……釋迦牟尼佛最后罵阿難,眾生迷惑啊,以為真有心可得。阿難啊,你無始以來,六道輪回的原因,只為你有心可得,其實無心可得啊,用你那個心找你那個心,沒有心怎么找呢?你心一空法界即空。原來一切色是我色,一切聲音是我聲音,如果你無住的清凈跟實相相應(yīng)了,跟般若相應(yīng)了,此身此境此心相應(yīng)了,那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住與法界相應(yīng),三十二相即是眾生相,眾生相就是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與一切眾生心不取不舍,不會有眾生可得,也不會離開眾生。因為如來證到無住之心的時候他成佛了,三十二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對三十二相不執(zhí)著的,他色聲香味觸法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是不二的;為什么呢?大千世界是我心故,清凈法身;外面的相是我相故,圓滿報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變成他的意,千百億化身。所有的色跟法界的色是相應(yīng)的,此色通達(dá)于外色,此聲通達(dá)于外聲,外面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與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體的,依法身報身成就他的化身。所以釋迦牟尼佛常在定中做佛事,不離法身不離報身,就是化身。但是我們眾生以為佛陀是佛身是佛身,是法身是法身,報身是報身,化身是化身。

  我們以為如來是拆開來的,其實如來三身不拆,他的清凈心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如來在這個經(jīng)典上面很多地方說得很清楚,此手達(dá)于佛手,就是說這個手伸出來了,十方諸佛的手通達(dá)無礙;他把這個手一伸出來,和十方諸佛所有的手都可以握手;為什么呢?因為他的身遍法界故;他所有的聲音,所有的諸佛都能夠聽得到。因為佛佛相應(yīng);所有法,法與法相應(yīng)故,佛身是一體的,佛陀的法就是一體的。所以佛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聽到佛陀的聲音,此聲音無礙;佛陀此口是眾生心,依眾生心能會于清凈。是故手與十方諸佛的手相應(yīng),以此口說法,所有諸佛聽而無礙;證明他以此身與諸佛法相應(yīng),與報相應(yīng),此化身與法報不二故。所以眾生以為離開此相有另外的佛可得,不知道此身就是佛身。所以后面講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本褪钦f不離此相,建立彼相。

  這后面講“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本褪墙形覀冃薨闳舨_蜜,是無有立名,離名言之,就是離開文字而說。這個三十二相的名,是從這個相的體里面出來的。因為如來無所來無所去,不離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粗相,三十二相里面拆開了就沒有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單獨的體是找不到的,三十二相拆開了,每個相有每個相的相好,一百劫修這個三十二相;那一百劫里有三十二相的體嗎?當(dāng)然又不離三十二相了,三十二相就是百福,百福就是三十二相;所以。這個相是不二的。

  眾生修行不能偏,應(yīng)走以中道的思想來修行;所以我們眾生修行,從境界上講,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的,必須要觀照,必須要修無住之心,但是又不離開三十二相,此相是法報化的一個體。因為眾生心里面有三十二相的化身,清凈的法身佛與佛見;圓滿報身是菩薩見,三十二相是眾生見。眾生見到的三十二相,就是菩薩見到的無量相,而菩薩所見就是如來清凈的法身;所以法報化他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不可以迷。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南摩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