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觀照娑婆之苦

\

  《凈土》雜志《無量壽經(jīng)》講記之三十四文/釋大安

  請看經(jīng)文: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

  這是第二十八世人極苦章,在這段經(jīng)文中,釋尊以大圓鏡智映照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眾生相。透過佛的開示,如實觀照時代的濁惡與自身的煩惱,由此激發(fā)吾人厭離娑婆之心。無量劫以來,吾人迷惑顛倒故,曾無一念出離之心,貪戀世間五欲六塵,如老象溺泥。是故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慕極樂、厭離娑婆之心,乃釋尊演說凈土法門不得不著重指點的內(nèi)容。眾生耽戀娑婆,佛則極言娑婆之苦以折伏之;眾生罔知凈土,佛則極言凈土之樂以攝受之。慈悲施設折攝二門,方便度生,理應如是。

  “然”是承上啟下之辭,釋尊悲愍地慨嘆,世間人沉迷自性,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大都趨向低俗下賤,見小不能見大,知近不能知遠,不能了知精神超越之大事。受無明煩惱業(yè)力的摧動,普遍地都在競爭那些不緊要的事務。竭其心智,猛利地追逐財色名食睡,最大限度地占有資源,對物質享受的貪婪,以擁有豪宅、名車、高級音響、名牌服飾為榮,廣告大肆宣揚奢靡的生活,認為是時尚,不擇手段地去追求。道德堤壩全面潰破,造作諸多的惡業(yè),導致了這個“劇惡極苦”的世間。劇惡是指生存在這個物質時代的眾生,不信因果,不信輪回,放縱貪瞋癡三毒煩惱,造作極大的惡業(yè)。諸如毒牛奶、地溝油、黑社會猖獗、坑蒙拐騙、權力尋租、毒品泛濫,乃至殺父殺母等,現(xiàn)代眾生的作惡程度,用“劇惡”來形象,可謂貼切。由此惡業(yè),便招致極苦的后果,諸如身體疾病增多,環(huán)境受到極嚴重污染,氣候異常,地震頻繁,憂郁癥,自殺率居高不下,人與人之間疏離,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的壓力日益沉重。這是現(xiàn)世華報,而后世的果報則要遭受三惡道之苦刑。自詡進步的現(xiàn)代人,有必要停下匆忙的步子,認真思惟一下此生后世的成因果報。

  然長夜漫漫,誰去尋覓光明,三界火宅,眾生渾然不覺。受無明的驅動,勤苦身形,經(jīng)營醉心于世間的事務,加班加點,夜以繼日,其目的無非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過上舒適體面的生活,滿足五欲的享受。為此付出身體疾病的代價,所謂“四十歲之前拼命掙錢,四十歲后花錢保命”。身為錢奴,身為欲奴,無有一絲的主宰自在。這個世間的眾生無論是地位尊貴的人,還是地位卑下的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其共同的特點就是貪財。每天期盼的是財源滾滾,唯恐錢財不多,尤其是在一切以經(jīng)濟、gdp為目標的社會,全民上下無不鉆到了銅錢孔內(nèi),形成普遍的金錢拜物教。如是價值導向,自然形成一種無論是富者還是窮人的憂愁心理,富人希望錢財更多,窮人當然更希望自己有錢,用以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在貧富差距偌大的社會,富人還擔心被綁架,于是富人不僅自己請保鏢保護人身安全,還得請保鏢保持自己子女不被綁票?梢娪辛隋X仍然擺脫不了恐懼不安、憂愁痛苦。沒有錢的人,吃飯穿衣住房都成了問題,更是愁眉緊鎖了,鎮(zhèn)日琢磨弄錢的法子了。民間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或云“十億人民九億騙,還有一億在訓練”,即是一切向錢看所導致的社會亂象。旅游風景點的門票不斷拉高,即使清凈如佛門寺院也被旅游經(jīng)濟所籠罩,高價門票、高價香等形成主流,甚至神圣之露天大佛也成為斂財?shù)墓ぞ摺?a href="/"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教內(nèi)部發(fā)出的反對聲音在商品經(jīng)濟狂潮中,淹沒不聞。佛教寺院被市場經(jīng)濟所綁架,誠為可悲可嘆。

  在這以經(jīng)濟為中心的時代,人們的心思自然圍繞錢財而旋轉。處心積慮,謀劃種種掙錢的方案,投資走向,成本利潤謀劃,怎么運作能夠獲取更多的利潤,一樁買賣績效不佳,原因何在,種種思慮、行為的動機全為求財。發(fā)現(xiàn)哪個地方商品價格便宜,趕緊跑到那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商品比較貴,趕快把商品倒過去。商人沖風冒雪,乃至不惜身命,滿天下跑,就是為了錢。有一則小幽默,石油大亨們在天堂開會,有一總裁最后到達會議室,見沒有座位,便急中生智地說:“地獄發(fā)現(xiàn)大油田了。”眾大亨們一聽,都夾起公文包往地獄奔跑。此總裁倒是有位子坐了,然只剩下他一人,此情形令他不安。他想:莫非地獄真的發(fā)現(xiàn)大油田耶?于是他自己也夾起公文包,往地獄跑去。

  可憐呀!利欲催促著吾人在競爭的跑道上,無休止地狂奔,終其一生,無有安閑之時?纯茨切┕善弊C券市場中的交易者,看看那些投資房地產(chǎn)的商人們,看看那些在職場上打拼的白領們,看看那些在流水線操作的民工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眾苦充滿的世間,有何安樂幸?裳?

  人生在世,難免為種種資生用具所牽累,有些許田地,還憂慮田地不廣;亦有舍宅庇身,又憂慮舍宅不堂皇富麗。牛羊車馬,以至臺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皆為所憂之境。“且如窗紙雖微,被人扯破,猶有怒心。一針雖微,被人將去,猶有吝心。倉庫既盈,心猶未足。金帛已多,營猶未止。舉眼動步,無外愛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歸,已憂其失。種種事務,無非掛懷。一旦大限到來,盡皆拋棄。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者乎?”(《龍舒凈土文》),然眾生不能覺悟其苦空無常之本質,沉浮世間,患得患失。當沒有錢財?shù)臅r候,憂愁衣食不繼,擔憂有病無錢醫(yī)治,生活在不安憂慮中。當錢財很多的時候,恐怖被別人偷了、搶了,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證了,等等。一個社會貧富懸殊很大的時候,確實富人是不安全的,所以富人要以仁慈之心散財,使窮人能夠保持最低限度的生存的水準。這樣窮人不至于有仇富心理,且對富人的布施心存感激,這樣社會就和諧了。是故,應對富人窮人都應施設圣人教化,使一切人都免于憂愁與恐怖,展現(xiàn)生命的尊嚴。

  請看經(jīng)文:

  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舍;蜃菟椋硗雒K。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居。

  這段經(jīng)文進一步描述富人失去錢財?shù)耐纯唷?a href="/fojing/"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經(jīng)常講財為五家所共有,這五家是:一者水(水災漂沒財物);二者火(火災焚燒財物);三者盜賊(財物被偷盜了);四者國王(下令沒收財產(chǎn));五者敗家子(冤家債主再來,敗掉家中財物)。經(jīng)歷千辛萬苦積攢的財富,只要遇到上述五項之一,便都磨滅消散。這些被人們視為橫禍與非常之難者,亦是人生際遇之常態(tài),證知財產(chǎn)乃不堅之物。而每遇財物突然消散之時,內(nèi)心便充滿著憂思、痛苦,精神恍惚,驚恐憤恨,無能排解。鎮(zhèn)日生活在愁城怨海中,一刻都不能忘懷;蛴捎谪敻槐蝗思岛,橫遭刑禍,摧滅其家,放碎其財。如西晉石崇,積財如山,驕奢當世,斗富擺闊,博取豪譽。后被他人蓄意鼓動朝中大臣,誅殺石崇。待囚車把他拉到東市時,他悲哀地嘆道:“這些奴才貪圖我家的財產(chǎn)。”押解他的人譏諷道:“知道錢財是禍根,為何不盡早散發(fā)出去?”石崇無言以對,他一家十五口都被斬首。

  可見古人造的“錢”字,甚有智慧。“錢”,是金子旁邊有兩把戈,危哉,險哉!而眾生卻執(zhí)迷不悟,追逐錢財,如飛蛾赴火,死而后已。古德有云:“冷笑富家翁,營生忙似箭。囤內(nèi)米生蟲,庫中錢爛貫。日里把秤稱,夜間點燈算。形骸如傀儡,莫教繩索斷。”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然當閻王老子派鬼卒催命時,你一生積累的財物帶不走一分一毫,誠如《普賢行愿品》云:“是人臨命時最后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nèi)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而一生追逐財富所造的惡業(yè),卻如影隨形地相伴隨著你!縱然“尊貴、豪富”之人也難免有如上的貪求、守護、散失、喪身等苦患。世事無常,早晨尊榮顯赫,晚夕或為階下囚,或被牢獄,或被流放,無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憂愁恐怖,無時或舍,求財勤勞若此,失財痛苦若此,身心困頓,令五臟六腑、陰陽失去平衡。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不通暢,便會引發(fā)種種疾病,長年與疼痛“共居”。現(xiàn)代人大多處在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諸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乃至各種癌癥等,成為現(xiàn)代人的殺手。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對照經(jīng)文,吾人當惕然驚醒,覷破夢幻財物,布施持戒,種植福德之善因。

  請看經(jīng)文:

  貧窮下劣,困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驎r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這一段描述貧賤之人求財之苦。貧窮下劣之人,在社會上總占多數(shù),他們生活困窘,衣食得不到保障,而且成為生活常態(tài)。這是由于過去世未培福因所致。這些人在潦倒的命運中,又常沒有改過遷善的勇毅,又不能像孔子所教誨的那樣“素貧賤,行乎貧賤”,在貧賤當中安身立命。他們也在攀比,所以對于田園屋宅、錢財奴婢六畜、衣食什物,希望能與他人一樣擁有,然業(yè)因未具,總不如意。于是內(nèi)心便憤怒、焦慮,鎮(zhèn)日打妄想,期冀找到發(fā)財捷徑,一夜暴富,不甘心打工的微薄收入;騼e幸有了這件,而沒有那件;或得到一種,而又失去了另一種,于是又鉚足勁追逐,等到費盡心機,財物周全,轉眼又復糜散。比如那些中彩券的人,沒高興幾天,便陷無妄之災,散失意外之財。以不正當?shù)氖侄潍@得的財物,終究是要“糜散”的。等到失去的時候,那種憂苦,比原來沒有得到時的憂苦更甚。貪心所使,又生起求索之行,雖然用盡心機,然業(yè)力所致,終無再得的機會,徒勞無功,思想無益,每日奔波,身勞心苦,坐起不安,日夜憂愁。像無頭的蒼蠅,到處找發(fā)財?shù)那,聽說傳銷能發(fā)大財,便把親戚朋友、七姑八姨等人脈關系全找遍,只要有點熟人關系都去找,這些人脈關系都成了他賺錢的工具手段。逐利之憂念伴隨著他的一天到晚、從月到歲、從生到死,都是追求財富的這種痛苦。由此導致身心疲憊、陰陽五臟六腑不平衡了,寒濕內(nèi)停,氣血痹阻,周身疼痛,不得不求醫(yī)問藥,把不擇手段弄來的一點錢,轉成了醫(yī)藥費,到頭還是一個窮光蛋。

  常言道:“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因為貧賤,不識義理,不怕因果,胡作非為。只要能弄到錢,便鋌而走險。諸如拐賣婦女兒童、販毒、印制假鈔、捕獵珍稀動物,乃至團伙搶劫銀行等。自然逃脫不了因果的法則,現(xiàn)生便受到國法的制裁,關進牢獄,甚或被判死刑;或僥幸逃脫法律懲處,而因果相關,或遭橫禍夭命;諸如貪官自殺,或黑社會之間火拼等。

  那些把錢財視為生命去追逐的人,每常嘲笑因果,奉行功利主義價值觀,他不肯去行善,不肯去布施,不肯去行孝道。修道,他就更想不到了。一談起修道,他會哈哈大笑,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東西。我們長期以來批判形而上學,所以導致很多人生活在形而下的物質層面,沒有形而上的精神品格的提升,沒有信仰,全然麻木封閉。對他談及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雋語,如同對牛彈琴,沒有感覺。這些人不承認有“道”,自然不會去行“道”。“道”里面就包含著因果的法則。他沒有因果的觀念,自然也不會去行德目。“進德”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一談到道德,他會發(fā)問:“道德值幾文錢一斤?”這種人撥無因果,不信輪回,放縱貪瞋癡三毒煩惱,造作種種惡業(yè),壽終身死,隨業(yè)受報。當然只有獨自遠向三惡道而去。這種業(yè)力牽引受報的情形沒有人可以知曉,唯有五眼圓明的佛陀方能洞悉。釋尊以大悲愍心,開顯我等眾生心行果報,可怖可懼。吾人當幡然覺悟,油生厭舍娑婆依正二報之勝心,懇切稱念佛名,求生極樂蓮邦,方不負釋迦文佛一片悲心。

  南無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