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普賢行愿品》偈頌 講記 2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愿品》偈頌(20)

  第二講⑨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

  隨喜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在我們修學隨喜支的時候,要隨喜哪些功德呢?

  “十方一切諸眾生”,首先我們隨喜誰?要隨喜人天乘的善法。十方一切所有眾生,只要這個眾生有一念善法因緣,我都愿意去隨喜。哪怕是一個小孩,他有這一念的善舉,我都愿意去隨喜他、去贊嘆他。

  “二乘有學及無學”,這就是我們說隨喜聲聞、緣覺,小乘人的功德。有學是指還處在學位的小乘人,無學就是已經(jīng)證到阿羅漢的圣者,他們的功德,我也愿意隨喜。還有就是隨喜大乘佛菩薩的功德。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就是所有佛菩薩的功德,我也愿意隨喜。

  以上偈頌,就是說在隨喜支里面,所有眾生的功德,只要是善法我都愿意去隨喜贊嘆。隨喜的對象,不管是一般的弱小眾生,還是像佛菩薩這樣的圣者,不管功德大、功德小,我都愿意去隨喜贊嘆。

  第一句指的是對人天善法的隨喜,第二句是對小乘行者功德的隨喜,第三句就是對大乘行者功德的隨喜。也就是說在修隨喜的時候,所有眾生的功德我都隨喜,一個不落,這才是普賢行愿的隨喜境界。

  關(guān)于隨喜的功德,在《匯集經(jīng)》里有講到:“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在隨喜別人的功德時,我們?nèi)绻苷嬲\地去贊嘆他,覺得別人做這樣的善事自己打心里歡喜高興,而不是去譏毀他,去忌妒他,那由此得到的功德,是與對方的功德一樣的,這也是我們積聚資糧的一種善巧。

  在佛經(jīng)里記有這樣一件事,有一次,阿阇世王點燈供佛,作為國王供佛,那排場肯定相當?shù)卮?而且供的燈也是相當?shù)亩。當時就有一個老太婆,看到國王供燈她非常地高興,很隨喜,想自己也供一盞燈吧。但是這個老太婆非常地窮,窮得沒錢買燈,她就到處去乞討,討到可以買一點點油的錢。

  而后,老太婆又在路邊撿了一個牛角,在中心放一個燈芯,可以算燈具了,就拿著牛角燈到油鋪里買油。買油的時候,油鋪的老板很感動,覺得這個老太婆能夠以自己乞討的錢來供佛,很不容易,他也愿意隨喜一分,于是就給老太太的油多添滿了一點。

  老太太于是拿著牛角燈,很虔誠地放在阿阇世王所供的很多燈里面。就這樣一個小牛角燈居然能通宵地燃著。而阿阇世王所供的那一大片燈,或者是被風吹熄了,或者是油燃盡了,反正到了第二天全部都熄滅了。唯有老太太的牛角燈,燃得非常的透亮。

  天亮后,由目犍連尊者負責來收拾燈具,目犍連要把燃盡的燈都收起來,但看到怎么有一個燈,燃得特別地好。因為要把所有的燈收拾起來清理道場,目犍連就想把這盞牛角燈熄滅,他用手去煽這盞燈,不能滅,又用神通去煽,還是不能滅。我們知道在佛弟子中,目犍連是最有神通的,居然神通也不能滅牛角燈。

  目犍連覺得很奇怪,他跑去問佛,“為什么這樣小小的一盞燈,我不能把它熄滅呢?”佛就說,“不但你的力量沒辦法把這盞燈熄滅,就是四大天王,他們聯(lián)合起來想煽滅這盞燈,也是沒辦法熄滅的!边@時目鍵連就問,“為什么這盞燈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佛就說:“這盞燈是一個窮老太婆為隨喜阿阇世王的功德,點了這樣一盞燈。點燈時她發(fā)了一個大愿,希望這盞燈能照亮所有的眾生,讓它們脫離黑暗,讓它們能夠從此覺悟!最后圓滿成佛!因此功德你無法熄滅這盞燈!

  我們點燈一般都是為自己祈福,希望我點了這盞燈,佛陀保佑我的子孫興旺發(fā)達,我自己生意興隆,永遠平安等等,都是在為自己發(fā)愿。而那個老太婆點燈時,卻發(fā)了一個很大的誓言,希望這一盞燈能夠照亮所有的眾生,讓它們脫離黑暗,讓它們能夠從此覺悟!最后圓滿成佛!她有這樣的大誓愿力,所以這盞小小的牛角燈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也因此,佛說,不但是目犍連的神通煽不滅它,就是四大天王他們合力來煽也煽不滅它。

  當時目犍連聽了非常地慚愧,這樣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婆,能發(fā)出這樣廣大的誓言。佛于是當下給這個老太婆作了授記,說她多少劫以后將會成佛,佛號叫什么、國土叫什么等等。

  如果按照以前講的內(nèi)容來衡量,其實老太婆發(fā)的這個誓言,我們把它稱為菩提心,她就是在供燈的時候,發(fā)了我要救度所有眾生,希望這盞燈能夠點亮眾生內(nèi)心的明燈,這樣一個大愿。這盞牛角燈雖然很普通,但是因為心愿的廣大,它就不再是普通的一盞燈了,也因此為老太婆帶來無盡的功德。

  所以我們講到修法要積聚資糧的話,可以常常隨喜贊嘆別人的功德,說不定由于我們的清凈發(fā)心,自己所獲的功德比對方還要大。因為很多的時候,我們看有錢人,到寺廟里來做一些供養(yǎng),但他的愿力很小,想到的都是他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家族,如果我們看到施主有這樣的善舉,我們?nèi)ルS喜他,不但去隨喜,而且擴展心量為眾生發(fā)愿的話,那我們的功德會因為發(fā)愿的殊勝,遠遠超過那個施主的功德。這又是一種積聚資糧的善巧方法。

  所以在這兒,佛教會我們一種善巧地積聚資糧的辦法,叫做隨喜功德。哪怕是別人做一點點小善事,自己都要生這種歡喜心,那么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歡喜心,別人有的功德自己都能沾一份。當然,說到這里,我們不能去討便宜,我們見到他人做功德的時候,嘴里只是隨便說說“隨喜隨喜”,這個“隨喜”嘴巴上雖在說,但心里想:嗨!他那個功德有什么不得了?有這樣的心態(tài)的話,不但我們得不到隨喜的功德,反而有意業(yè)上的過失。

  這就是我們在修隨喜支的時候,一個是我們要真誠地去隨喜贊嘆別人,另外一個呢,我們還應該以此功德為一切眾生發(fā)愿,這就是在為自己積聚成佛資糧。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