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yán)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普賢行愿品》偈頌 講記 16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愿品》偈頌(16)

  第二講 ⑤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

  佛經(jīng)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佛陀有一次帶著他的弟子,到北印度弘法,有一個大富長者,邀請佛陀到他的家去應(yīng)供,而且是七天的豐盛供養(yǎng)。佛與眾弟子就在長者家住了七天,這七天里,大富長者都是以非常精美可口的飲食來供養(yǎng)佛及眾弟子。

  到第八天的時候,因為是在北印度,天開始降雪,而且越下越大。一早佛就招集弟子準(zhǔn)備離開長者的家,侍者阿難覺得這么大的雪,如果這時候走的話,在路上會很不方便。他便向佛請示說,是不是我們能夠在長者家多留一天。佛說不行,我們今天必須走。阿難當(dāng)時還處在學(xué)位,沒有完全地證悟,所以他看不到這個因緣,于是他堅持說:“世尊您看,這么大的雪,如果我們走在路上,這一行人可能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我們到哪兒再去找到飲食呢?不如再在長者家停留一天吧!狈饒詻Q回答說:“不行,我們今天必須得走!

  阿難就想,在這之前的七天,這個長者都對我們那么熱情,再多呆一天應(yīng)該沒有問題吧?于是阿難就自作主張,跑去跟長者講:“感謝您七天來對我們的供養(yǎng),您看,今天天下大雪,我們是不是能在您家里多留一天,等雪停了再走呢?”長者一聽阿難的請求勃然大怒,非常地生氣,跟以前完全判若兩人,他氣急敗壞地說:“你們這些無賴沙門,怎么能夠賴在我家里不走,我已經(jīng)盡心盡力地供養(yǎng)了你們七天,怎么你們到今天還不想走,還想要多吃多沾,真是一群無賴!

  當(dāng)時阿難感到特別奇怪,怎么一天之隔,這個長者就判若兩人呢,他覺得人的變化真是不可思議,真是太無常了。阿難就跑去問佛:“這是什么樣的因緣呢?這個長者為什么今天突然對我們變臉呢?”佛就跟他講了一個緣起,佛陀在因地時,在山上修行。那個時候佛還是處于修道位,還是個道人,因為用功修行長年不洗澡,身上就長了很多的跳蚤,打坐的時候、禪定的時候,跳蚤就在身上跳來跳去的,讓道人坐不安穩(wěn)。

  因為那個時候,佛還是在修學(xué)位,所以這使他覺得難以忍受。結(jié)果有一天,一個施主供養(yǎng)了道人一塊骨頭,道人就把身上擾亂他的跳蚤從身上捉下來,放到骨頭上面。道人當(dāng)時想,我并沒有把跳蚤處死,還讓它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它可以繼續(xù)生存的地方,應(yīng)該沒有過失吧。

  那個跳蚤在骨頭上,結(jié)果生存了七天還是死了。大概是因為沒有溫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正那個跳蚤最后是死掉了。

  后來不斷地輪回,那個跳蚤居然就變成了這一世的大富長者,也就因為他跟佛的往昔有這樣一個因緣,道人只讓它存活了七天,所以因果所感,長者只供養(yǎng)了佛七天。因為跳蚤到第八天死掉了,以此惡業(yè),他就起了瞋恨心,到了第八天的時候,長者就翻臉不認(rèn)人了。對這樣一些因緣,凡夫是很難看得清楚的。

  有的時候,可能在我們的生命當(dāng)中會遇到這種人,不管如何對他好,他都不領(lǐng)我們的情,如果遇到這樣的人的話,可以這樣想,可能是我們在過去生中與他有不好的因緣。那今生怎么辦呢?是不是我們也要對他以牙還牙?如果相信因果的話,那就不應(yīng)該這樣做,而應(yīng)該在這一世為他發(fā)愿,給他作回向,希望我們的惡緣能夠了結(jié),這是最好的。

  所以對一個修道的人,千萬不要去瞋恨身邊給自己帶來違緣的人,其實這些因緣都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發(fā)生,假如說我們相信因果的話,如果是有這樣的因果發(fā)生,要用自己的善業(yè)為他做回向,希望能了結(jié)過去這一段惡緣,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

  如果是世俗人,只會怨怨相報,一直將這樣的惡因緣延續(xù)下去,如果是一個修道者,希望通過發(fā)愿與回向能夠把逆緣逐漸地轉(zhuǎn)為善緣,才能真正解決根本問題。我們在發(fā)菩提心里面,不但希望自己的親人,所有給自己帶來順緣的眾生能夠究竟成佛,對那些哪怕是阻撓自己的,給自己帶來厄運的眾生,也回向他們,希望他們也能究竟成佛。如果每天做這樣的回向,過去的這種冤家惡緣,就會慢慢地解開了。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