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六講

  《首楞嚴經》講解第十六講

  主講:釋慧祥法師

  日期:2007年04月22日

  請大家合掌!

  至心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至心發(fā)愿:佛弟子(您們的名字)愿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愿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fā)菩提心;已發(fā)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叵蚪o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業(yè)障消除,;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yè)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凈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稱)。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稱)。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稱)。

  稱念并回向畢者,請放掌!

  眾佛友!我們接著第十五講來解說《首楞嚴經》的經文。

  【經文】能于國土,成就威儀。

  【釋經】

  能于所在的國土上,成就清凈的威儀戒。

  【說明】

  是指這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們,不論到任何國家,在任何土地上,其身口意,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能如法,而不會造作危險、無效、后患的事。

  【經文】從佛轉輪,妙堪遺囑。

  【釋經】再者,這些大阿羅漢們,跟隨著釋迦牟尼佛轉妙*輪,度脫眾生出離生死,對釋迦佛所囑咐的事情都能巧妙的完成。

  【說明】

  所謂的“輪”就是“車子”、“車乘”。

  “*輪”就是以法來運載眾生,去向解脫之道。

  “轉輪”就是“轉*輪”,也就是推動佛法來運載眾生,去向解脫之道。

  眾佛友!

  問:如何得知,“輪”就是“車乘”呢?

  答:如《長阿含經》載:“八萬四千車。乘金輪車。駕力馬寶。清旦出游。案行天下。周遍四海。須臾之間。還入城食!(CBETA, T01, no. 01, p. 23, b15~18)

  眾佛友!

  天下之圣王為“轉輪圣王”。

  佛為法王。所以佛陀以轉輪圣王推行十善法為譬喻。來形容諸佛開示一切佛法,為“轉*輪”。

  轉輪圣王,有七寶,其中一個就是“金輪寶”。

  而這“金輪寶”就是轉輪圣王的瑞相之一,能飛行的金色寶車。

  而轉輪圣王的另一寶“馬寶”就是拉“金輪寶車”的。

  因為這馬也能飛行。所以才有資格拉動“金輪寶”。才能做到“清旦出游。案行天下。周遍四海。須臾之間。還入城食。”

  用現(xiàn)代白話來說明:就是早上起床后,地球繞了一圈,然后回來吃早餐。

  眾佛友!

  如果您還不能相信這轉輪圣王的種種事跡。那您就將相關的事情,當做到是譬喻故事,來學習其中所而說明的道理就好了。

  反正等修行到某個程度時,自然這些都會了解并得到證明的。

  因此,這句經文:“從佛轉輪”,就是“隨從釋迦牟尼佛轉*輪”。

  又這“妙堪遺囑”。其中的“遺囑”,不是我們現(xiàn)代的用法。

  我們現(xiàn)代是指人死之前,囑咐死后當如何如何。名為“遺囑”。

  但是在這經文中的“遺囑”不是這個意思。

  這經文中的“遺囑”,“遺”字,是指“贈言”之意。

  君子贈人以言。

  中國字中的“遺”字,有“贈送”之意。《孟子》一書就用過這個字意。

  而“囑”字,就是“囑咐”。

  如果將經文中的“遺囑”一詞,用現(xiàn)代白話來說明:就是“贈送弟子們好的教導,吩咐他們如何實際運用!

  又這“妙”字如何解呢?

  眾佛友!

  當知,任何的理想的完成,都是要靠技術層面來完成的。

  而技術層面有下列的層次:

  第一層、未曾聞法:連聽都沒有聽過。這層人,別說技術,連理論都還未通達。

  第二層:聽聞正法:聽聞到能安全有效無后患的成就目標的方法。這層人,是理論基礎打好了,所以可以開始真的“修行”,也就是“訓練”了。

  第三層:初嘗法味:就是訓練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有一次成功的經驗。

  就譬喻:學射箭,練習啊練習,沒有一次射中,都快要沒有信心時,終于射中一次了。這時信心大增,知道自己只要再勤加練習,就可以百發(fā)百中的。

  第四層:練習純熟(熟練):就是已經練習到很熟練了,隨時都可以做到。如以射箭為喻,就是可以將靜止的靶,百發(fā)百中了。

  第五層:熟能生巧:就是將練習再擴大并深入。

  如以射箭為喻:就是從靜止的靶可百發(fā)百中,再增上連動態(tài)的靶也能百發(fā)百中,再增上連蒙著眼睛單單聽聲音靜止的靶也能百發(fā)百中,再增上連蒙著眼睛聽聲音連動態(tài)的靶也能百發(fā)百中。

  第六層:巧而生妙:就是有很多巧熟的技能,合并運用的練習到技術非常微妙。

  再以射箭為喻:當一個人學了射箭,而能蒙著眼睛聽聲音連動態(tài)的靶也能百發(fā)百中。這時他的射箭技術就是畢業(yè)了。而他又學騎馬的技術,也學到熟巧,也畢業(yè)了。這時,他將兩個技術合并運用,則能騎在馬上,蒙著眼睛聽聲音連動態(tài)的靶也能百發(fā)百中。

  這時,就是巧而生妙的技術層了。

  第七層:妙而通達:將很多巧妙的技術再深入合并運用,而能運用暢行無阻,是為“通達”。

  第八層:通達以至于出神入化(又名:神通):將很多通達的技術再合并運用,則能成就無作妙力。名為神通。

  因此,有關經文“妙堪遺囑”,就是他們對佛陀所教導的佛法的技術層面的能力,都已能自我訓練到“巧而生妙”的境界了,所以堪能完成佛陀所吩咐的事情。

  這八層的技術境界,只是一個簡略的說明。請大家要深入體會。

  又眾佛友!

  就算有人學會了一個神通。但是某些神通,沒有聽過。則對這個沒有聽過的神通,他則算是第一層“未曾聞法”的階段。

  眾佛友!

  因此,“從佛轉輪,妙堪遺囑!

  就是:

  隨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而推動佛法的教育,對佛陀所囑咐的一切事情都能很巧妙的完成。

  眾佛友!為了讓大家有時間提問,所以我就不說太多。今天只說到此就了。

  下課。祝大家進步!

  現(xiàn)在來布置作業(yè)!

  一、將《首楞嚴經》卷一,用打字,一字一字打出來。當然,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將整部《首楞嚴經》都用打字的從頭打一遍。

  目的:

  (一)電子抄經,跟經典結緣。并回向于生生世世中,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二)練習打字技術,令從生疏,而熟練;熟練而巧妙,巧妙而通達,通達而出神入化。

  二、您可以依您的能力,再進步之。自己訂一個技術層面的來自我訓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