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佛陀學(xué)習

\

  諸位善友,我們分別大概有三年了吧!還記得從上回講,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行,至今也有三年多了。光陰過的很快,現(xiàn)在又跟大家結(jié)個緣,講講我個人的修行過程,做為大家修行時的參考,我說的不見得很對,這不是講經(jīng),只是漫談一下。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yīng)當要先認識的。一般來說,我們所謂的修行都是禮懺、念經(jīng)、念佛,或者上早、晚課。其實這樣的修行是不夠的,我們往往忽略了現(xiàn)前的境界,在佛堂拜佛的時候,忽略了禪室外頭的事情。在我們拜懺或打木魚、敲引磬的時候,會影響到別人;而你并沒考慮到別人,就只看到自己在修行。這樣的修行會有障礙,對你的利益不大,也不會對他人生起什么好的影響。

  在修行的時候,所有外邊的、現(xiàn)前的一切現(xiàn)象,跟我們修的法應(yīng)該是很有關(guān)系的,如果不把修法和日常生活充份結(jié)合起來,那么我們修法的成就也不會太大,對我們的幫助也很小。

  這個涵義就是說,不論你拜懺也好,念佛也好,修禪定也好,一定要跟你現(xiàn)前的現(xiàn)實生活,以及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來修法,成就也容易大一點。也就是把我們的心念跟所修的法結(jié)合在一起,如果我們的修行跟日常的生活、工作成了兩條并行線,分別的進行,互不相干,這兩者你都會做不好。修行和生活不是兩條線,應(yīng)該是一條線,要使你的心跟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成一體,這樣的修行,對你的幫助是很大的。

  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如果你不能夠把佛法跟你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所面對的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用教義上所說的話,就是你的心不能轉(zhuǎn)變客觀和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不能把佛法運用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當中,所以修行所起的作用不太大。

  我們經(jīng)常說信心、信佛,你有沒有信心?你有沒有信佛?這兩個涵義是一體的。信佛即是信心,信心就是信佛,但是我們常把心跟佛分開了,分開了理解力就不強。我們經(jīng)常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要相信自己的心,你們有沒有信心?我們一般說:你有沒有信心?好像是指信佛,并不是如此,而是說信你自己的心。

  我們講述《華嚴經(jīng)》的時候,就跟大家說:“你要相信自己就是毘盧遮那佛,要這樣你學(xué)《華嚴經(jīng)》,才能學(xué)得進去。”意思就是說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相信自己就是阿彌陀佛,“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這不是一句話,而是你在做的時候能夠跟心結(jié)合在一起,這叫有信心;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心,成不了佛,也不是真實的信佛,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

  佛的涵義,學(xué)佛的人都知道。佛的印度原話是“佛陀耶”,“佛陀耶”中譯為直覺的覺,明白的明,我們的覺心是明白的,是覺悟的,但因為受多生累劫的薰習,薰習妄緣迷惑了我們本有的佛性、本有的佛心,好像朦朧陰影,受了垢緣;一旦這些迷惑消失了,恢復(fù)你原來的清凈心,也就是在《楞嚴經(jīng)》上所說的“妙明真心”,那就對了。

  因此你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心。這個心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不論是在你工作當中所面對的事物,都不要離開現(xiàn)前的一念心。學(xué)佛法就要用佛法來指導(dǎo)我們的生活,讓佛法跟生活成為一條線,而不是成為兩條并行線,如果成為兩條并行線的話,修行起來就很困難,也不容易成就。

  當大家念經(jīng)或者拜懺的時候,心總不能夠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談過,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是不是觀想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成為地藏菩薩的化身,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你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你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不是隨隨便便說說,《地藏經(jīng)》第一品當中那些來聚會的大眾,都是受了地藏菩藏教化,從六道出來,乃至于成佛、成菩薩,都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因為你的心跟佛的心已經(jīng)結(jié)合在一起了,當你念地藏菩薩的時候,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念阿彌陀佛,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個問題在你修行當中是最主要的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你要是以這個心來擬定你一天所做的事,以佛心來指導(dǎo)你的一切,那么你所做的都是佛事,也就是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佛的事業(yè)是分不開的,當這樣做的時候,你并沒有求利益的心,也沒有求福報的心,也沒有求加持的心,為什么?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心所具有的,以自心來加持自心,這是從心上來說。

  從身體來說。我們生在這個地球,在地球里我們有肉體,我們這個心究竟是在地球里頭?還是在地球外頭?在我們?nèi)怏w里頭?還是在我們?nèi)怏w外頭?這就是我們要參的,我們所要研究的。

  先說身。我們這個身是非常可貴的,在什么地方可貴呢?假使說沒有這個肉體、沒有這個身,你又怎么能修行呢?沒有辦法修行!我們經(jīng)常講這個身體是圓滿的,為什么是圓滿的呢?就是因為他能夠修道,我們生而為人,能夠有閑暇有時間修行,又幸運地遇到佛,有佛法可以聽聞,有指導(dǎo)的法可依循,所以說這個身體是非常可貴的,一般來說是享受八無暇十圓滿。

  我們的肉體本身就具足了圓滿,肉體雖然可貴,但同時也是無常的,更是不凈的,觀身不凈!觀身無常!它隨時在變化,像現(xiàn)在各位身體的外觀,有二、三十歲的,四、五十歲的,甚至于八十多歲的,這就是無常的標志。一切都在變化無常,再過些時候,你一回憶起來,轉(zhuǎn)眼瞬間,這一切好像就在眼前。所以要觀想身是可貴的,這個可貴的身又有這種的信念,能信自己的心,假這個心藉助于這個身來修行、求解脫,將這種觀想貫串連系起來,你很快就得到解脫。以這種心來修行的時候,你的心就不會起執(zhí)著。

  學(xué)佛的人,就是學(xué)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份就是佛;污染的部份就是眾生。現(xiàn)在污染的部份占的重,但是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有一顆清凈的心,有一顆無染的心。有人曾經(jīng)問我說:“我們的佛性究竟在哪里?”我就答復(fù)他:“你現(xiàn)在不要問佛性在哪里!也不要問有沒有佛性!”連我們經(jīng)常說的真如、實相、如來藏心乃至于法界性,這樣的名詞很多,實際上只有一個,就是性體,在佛為佛性,在法為法性,一切眾生都是具足的,但是要先問你信不信,如果你信了,佛性就在你的心,不信等于沒有。

  在《法華經(jīng)》當中,比喻窮人不知道衣服里本來有顆寶珠,卻去討飯。我們本來是清凈無染的,因為迷了,所以才在六道中受苦;但是現(xiàn)在聞了法,要先建立信念,這個信念就是我們學(xué)佛真正的動機,有了這個信心,就可以直接依這信心去修福成佛。在修行當中、日常生活當中,要隨時的觀照,觀照什么呢?觀照我們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定是能觀的,這個念具有外面所有的現(xiàn)象境界,我們這個信心的心能轉(zhuǎn)變一切的境界,而不被外面的境界所轉(zhuǎn),因此就可以逐漸的解脫。

  我剛才說了身體的可貴,但是你也要觀察身體的不凈、觀察身體的無常。不凈觀,就是要你藉假修真;觀無常,就是讓你不要貪戀、不要執(zhí)著,不要在這個身體、肉體上花費很多的心思,否則的話,你是沒有辦法進入的。因此學(xué)佛的第一步驟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建立這么一個觀點。

  第二步驟,在修行時,我們的生活跟我們所修的法,不要分裂成平行線,要走在一條線上,生活就是修行,這是第二步驟。第三步驟,就是要了解身體在修行方面雖然可貴,但如果貪戀這個身體是不可以,它是不凈的也是無常的,我們在修行當中要注意這幾點。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學(xué)佛之后,我們的道友們總感覺自己所學(xué)的不夠,了解的不夠透徹,經(jīng)典看的不夠豐富。以念經(jīng)來說,念一部經(jīng)嫌少,念兩部經(jīng),有時候又嫌太長,有時候聽說《華嚴經(jīng)》最圓滿,就去念《華嚴經(jīng)》,或者念《法華經(jīng)》,反正越大越圓滿,至于受灌頂也是要受大圓滿的灌頂。

  這是貪心,想多累積功德,這樣好嗎?總以為自己學(xué)的、所用的功課不夠,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的已經(jīng)不少了,可是缺乏什么呢?缺乏實際的行動力,沒有一件一件地把我們所知道的去實行;不去實行,你就不能證得,不能證得,你等于沒有得到。所以我們知道的其實夠多了,像我剛才講的那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吧!“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大家經(jīng)常掛在口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每位道友都會念,但你再進一步討教他,他就無法響應(yīng)了,因為我們知道的事情雖然很多,但是所做的事情卻很少,至于講到證得的部份就沒有了,多數(shù)是沒有證得。

  為什么呢?因為你具足煩惱!好多道友煩惱還是很重,還是解脫不了煩惱,因為你所學(xué)的、所念的都跟你的心、你的性體結(jié)合不起來,沒有真正去修行,為什么不修行?我們很懶呀!我對很多道友說,包括我在內(nèi),我們都很懶!很懶!經(jīng)常找借口說,沒有時間,時間不夠分配,我沒辦法啦!不打算修行啦?這樣就把那個可貴的“暇滿身”輕易地浪費掉了,我自己也是如此。一天當中包括誦經(jīng)、心里修觀,你究竟做了幾個小時?當然我們法師是專業(yè)的,你們作為道友的都是副業(yè)。其實以你們副業(yè)的標準,一天二十四小時,睡眠占去好多個小時?閑聊天又占去好多小時?還不說你們玩樂的時間,這樣算起來,其實你們修行的時間并不多!你做了很多的事情了嗎?這叫做“懶”啊!叫做“不精進”啊!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jīng)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有什么辦法能讓我不要付出就能獲得這法?沒有!我跟大家老老實實地說,我出家六十多年了,我也一直這樣在找!要鉆空路、學(xué)竅門,沒有的!不論你跟哪位喇嘛受什么灌頂,就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跟你受灌頂,佛也沒辦法,佛也有做不到的事,佛不能消你的定業(yè)。

  佛有三不能。佛能知道眾生的一切種性、億萬劫的事,佛都能知道。但是無緣的眾生,佛也度不了,佛也不能化,這是佛第一個做不到的事。第二個,佛能空一切相,能成一切萬法之智,但是他滅除不了定業(yè),這是第二個佛做不到的。佛能度無量有情,你看《地藏經(jīng)》,地藏菩薩度那么多的眾生,連佛眼觀故猶不盡數(shù)。文殊菩薩用天眼測量,地藏菩薩已度成佛的、成菩薩的、乃至到忉利天參加法會的有那么多;但是第八品當中閻羅王問佛:“我有一件事情不明了,地藏菩薩那么大的威力,那么大的神通,我看他所度的眾生,隔沒多久又回來了,(意思是說地藏菩薩的神通還不大,力量還不夠。)為什么?不是他度出去的嗎?怎么又跑回來了?”佛說這是眾生的業(yè),剛強難調(diào)難伏,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度的好的!就是佛能度無量有情,像地藏菩薩度的那么多,但是眾生界是永遠度不盡的。就算我們所最尊重、最尊貴的佛也如是,一切佛都如是,一切佛都在度眾生,但眾生界還是那么多,無窮無盡。

  我們剛講這個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口,那就很多了。大家再看看魚、鱉、蝦、蟹那些海洋生物究竟有多少?那也都是眾生啊!’

  因此,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一個問題—要“自修”、要自己努力,沒有一個什么樣的善巧方便,說我不修就能證得了,就能解脫了;就算釋迦牟尼佛再生也是一樣,你就算親自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也沒有辦法幫你,觀世音菩薩也沒辦法。

  因此,與其幻想有一個能救護你的寄托,不如反過來求你自己的心,把你的心住到一定的住處!金剛經(jīng)》中說:“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才能生心!生的這個心是什么心?是無住!你把心住在無住上,無住就是一切都不執(zhí)著,這樣才能夠得到成就,才能夠得到解脫,除此之外,你再也無法尋獲。

  所以事情不須要知道那么多,我們能夠斷見惑,就很不得了了;只要你能斷了見思惑,起碼不在三涂流轉(zhuǎn),不到六道輪回流轉(zhuǎn)。我們不要講的很高、很大、很圓滿,但是做起來,還是得一步步地實行,腳踏實地的做。

  另外,不要把佛對這一類眾生所談的法接到另一類機上,這樣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這個時候沒有明師,沒有好老師給予指導(dǎo),觀不到我們多生累劫的根機,如果就把佛教導(dǎo)的話拿出來說,也不知道哪個是對機的,哪個是契合你的,反正你都接受,那你會造成混亂。就好像明明是大乘根機的大眾,反而跟他們說小乘的契經(jīng),面對小乘的根機反而說大乘的經(jīng),人家一聽就想:“我何必學(xué)那個呀?我還是明心見性吧!禪門一炷香,立證菩提嘛!還是去學(xué)禪宗!”

  這些問題造成了我們的困惑,這種困惑是誰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因為我們的業(yè),所以遇不著明師。從前有一位道友跟我說,要我給他介紹一位明師讓他認識,要像弘一法師、虛云老和尚那樣的明師。每次到他那里去,都要我講講他們的過往經(jīng)歷,我都沒有講,其實還有比他們更高的明師,像明朝的四大名儈,你只是聽到名字,當你真正親近他們,他們也不是圣德啊!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印度人眼中也不比外道強,不過是另創(chuàng)的一位佛嘛!不像我們東方把佛宣傳的那么神秘,那么神話,這是不切合實際的。我這樣說,大家可能不太能接受,反正我說的是實在的話,這是我出家六十多年的體會。

  你是什么業(yè)、什么因緣,你就會遇上什么教師。我說:“你自己好好地修吧!如果釋迦牟尼佛在我們身邊,像我們這樣的業(yè),他也是沒辦法,你不學(xué),他有什么辦法呢?并不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所有釋迦牟尼佛教育的眾生都證得阿羅漢果的,還是好些眾生沒法證得。”我的體會是這樣。

  我以前也是非常的好奇,總想找個竅門,不然我不會從大陸跑到西藏去,還是一個人跑到西藏去的。我也想尋找一個快捷方式,可以方便一下成佛,也不要參禪,也不要念佛,念個咒就行啦!我到了西藏以后,一共持了幾十年的咒,現(xiàn)在也還沒有成佛。專門持咒也是修法的法門,大家在臺灣會遇著很多的大德喇嘛,你先得自存己德,把你自己的德行看一看,看你能接受到哪一個階層的法,以自己的福德、智慧,能夠接受到哪一個階層的法,你就踏踏實實地照著哪一個階層的法去修行,能得到現(xiàn)世的安樂。這就好比你想要上高級餐廳,荷包里得有那么多的錢,如果沒有那么多錢,在小攤子上隨便吃吃也可以,能夠不餓肚子就可以了。

  現(xiàn)在這個時候我們等于還在迷途當中,不知道究竟該走哪條路線?佛說了這么多法,你一定還在摸索,念佛好呢?還是參禪好呢?這位大師說念佛好,那位大師說持咒好,其實哪一個方法好呢?你得選擇適合自己的,你感覺到哪一種方法你學(xué)得很高興、很愉快、很有心得,你就堅持這種方法不要放棄。不要聽到別人的指正,你就又改變主意,持續(xù)地做下去就好

  了。但是得精進,疲疲塌塌地、懈懈怠怠地就想成佛了生死啊?你就是想求發(fā)財都不容易啊!

  要是現(xiàn)在的生活很困難,想求佛菩薩加持我,讓自己發(fā)財,就很不容易了。買獎券可以發(fā)財!八千萬張也只有一張會中獎!你去碰一下運氣吧!這是不可靠的。你應(yīng)當腳踏實地的做,盡你所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好,運用自己真摯的、正知正見的心,處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把學(xué)佛、學(xué)道這些正知正見、求解脫的知識,運用到你的工作當中、生活當中,你會得到一定的受用,你可以鍛煉到不生起煩惱的境界。以前你愛罵人,愛說些不好聽的話,愛挖苦人;以前妒嫉心很強,看別人好就不高興,看誰發(fā)了財,他就妒嫉,看誰受窮,又瞧不起人家,現(xiàn)在都改正了。

  在社會上,有這一類思想的人很多,如果我們沒有這類的思想,那要更精進的去做。文殊菩薩教導(dǎo)我們要“善用其心”,就是把你這個心,運用到日常生活上去,把佛法灌輸?shù)缴钌稀R坏┯辛朔鸱ǖ闹笇?dǎo),你日常生活就不同了;有了佛法的指導(dǎo),工作上也不同了,這些明顯的轉(zhuǎn)變,你自己去體會吧!你能夠沒有妒嫉心,沒有障礙心,你就不會有煩惱了。能夠不起瞋恨心,你已經(jīng)從中得到很多,已經(jīng)逐漸的往成道的方向走了!要想另外有個什么特殊的因緣,不必強求!對你反而有害無益,只有真正的斷了煩惱,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那才是你實在的受用。

  如果煩惱還是存在,再大的神通,像四天王的神通不小,我們知道龍王的神通也不小,就連鬼神的神通也不小!但是他們的煩惱非常重,瞋恨非常的重,正知正見始終產(chǎn)生不起來,那種神通也只能幫助你做些壞事,不能幫助你做好事。

  因此不要生起不正確的念頭,要精進;要在正知正見的指導(dǎo)下,把所修行的佛法灌輸?shù)侥愕?a href="/remen/shengm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生命當中。修佛法就是要了脫生死!就是修你的生命!各位道友們!精進一點不要懶惰,要善用工作、生活之外屬于你自己的時間,不閑談、不聊天、不說空話,那樣犧牲精力來做,你會得到的。修你自己的生命,修你自己的世界,像阿彌陀佛四十八愿就是修他自己的世界,釋迦牟尼佛修華藏世界的時候,華藏世界修成了,他的化身可以示現(xiàn)什么呢?不只示現(xiàn)釋迦牟尼佛,也示現(xiàn)畜牲身,不只是佛身

  佛在囑托地藏菩薩度眾生的時候,跟地藏菩薩說的很清楚:“我不是只示現(xiàn)佛身度眾生,我也示現(xiàn)一切身度眾生。”我們修的時候,一個一個的修我們自己的化身;本尊成就了,自然就是化身,你現(xiàn)在就是化身。

  因此,你要是能看重自己所做的修行跟你的生命,那就是修你的生命,你的生命要生存必須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環(huán)境就是你的世界,修你自己的世界,在這方面不但能自利也能利他。阿彌陀佛修成極樂世界,就利益一切的眾生了,誰到那個世界都沾他的利益,假祂的威力攝受了。

  要是這樣來修行,才能逐漸消除我們的業(yè)障;雖然不能徹底消除,但是你修行一段時間,就消除一部份。當處在逆境的時候,你的業(yè)障會很快消失,你得會利益。如果你學(xué)佛法,沒有跟生活結(jié)合起來,當你處在逆境的時候,就會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不但業(yè)障沒有消除,反而增加新的業(yè),業(yè)障越增越重。假使你會運用的話,一旦這一段業(yè)障過去了,你會得到很好的啟示。

  因此我們每位道友自己修行、用功的時候,一定要把你所理解的佛教道理,用你的心去指導(dǎo)你的身、口、意,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的走,千萬不要生起超越的想法,不要起非份之想,想一下子成佛,有沒有即生成佛的呢?有啊!《法華經(jīng)》里只說一位龍女,《華嚴經(jīng)》里只說一位善財童子!其它的經(jīng)教可有指示哪一位是即生成佛的呢?我們必須認識佛所教導(dǎo)的法,也認識我們現(xiàn)實世界的生活,你把這些結(jié)合在一起,認識你自己,雖然你得了暇滿可貴之身,但是你用功不夠,你就把“暇滿身”糟蹋了!

  有位道友跟我說:“我能有‘暇滿身’,又信佛、又聞法、又修行,我的成就還不高?”你不能這樣比!你要往好一點的比!這樣去比較是沒有錯,但是你的成就如何?當你兩只眼睛一閉,壽命盡了,能不能解脫?如果沒有把握,你就得加油、用功,不要想的太好了,想的太好容易懈。灰驗槲乙呀(jīng)夠了,也不求成佛,現(xiàn)在的財產(chǎn)夠我生活了,子孫也很孝順,我放棄了!照樣的輪轉(zhuǎn),再換個面目還不是這樣,你別的宿業(yè)又成熟,就會往下墮,生到天上去的也會下墮的。

  因此當我們分配時間的時候,一定要撥出點時間來修行,讓我們的修行更有把握一點。說到有把握,你自己要怎樣才知道有沒有把握呢?我想自己都能知道一點,以前一見著心愛的東西,你會貪戀的不得了,現(xiàn)在因為修行的關(guān)系,淡泊了,甚至有沒有都無所謂了。比如說你喜歡古玩、喜歡玉石、喜歡寶石,甚至于睡覺前還摸摸它、看看它,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丟下了,有好幾天沒有去看了,連找都不想找,有沒有都沒有關(guān)系,這樣你的工夫就會有進步了,貪戀心也輕了。

  以前談戀愛的戀人或者夫婦兩人離開一段時間,彼此會想念著對方,現(xiàn)在都很自然了!直到各睡各的,到一定要分開的時候,各不相干,都淡了。以前最貪戀的都是衣服、飲食、貪欲,還有妒嫉心,看到別人好,過去是妒嫉,現(xiàn)在看到別人好,贊嘆學(xué)習。普賢菩薩十大愿王在這里就用上了,隨喜功德可以把業(yè)障轉(zhuǎn)變成福德了,你自己可以體會。

  我本來是很愚癡的,以社會的眼光來看,連小學(xué)都沒有畢業(yè),書也讀的很少,就靠佛菩薩的加持,我是虔信不已的,但這是佛菩薩的加持?是自心智慧的增長!怎么能讓智慧增長呢?那是磨練出來的,經(jīng)過好多的磨難!智慧不但沒有消失,還增長了一些,以前不會的現(xiàn)在也會了,也沒有從外來,也沒有跟誰學(xué),這就是證明。以前每逢要講大部經(jīng)或者講深奧一點的經(jīng),心里頭便有恐懼,恐懼什么呢?怕講錯話,講錯了要背因果。但是這幾年恐懼感沒有了,但僅僅只是不恐懼而已,是不是講的好呢?那就不一定!

  為什么我們在做好多事情的時候,心里會產(chǎn)生恐怖感?一個人住或者晚上到“夜總會”(就是墓地),晚上天又黑,走到那種地方去,總會生起害怕的感覺,為什么會有恐怖感?你的智慧還沒有明了,雖說是假的,你都當成真的;說沒有鬼,你又害怕什么呢?人人都說沒有鬼,你也知道沒有鬼,大家不是都怕鬼?如果你獨處暗室,有一個人戴張鬼臉,就會把你嚇一跳。這是因為你心里有罣礙,還沒有解脫。你可以考驗自己,要是解脫了,什么損失都沒有了,從來不動心,就叫有工夫,你可以自己印證一下。

  這就像說我作夢,夢見觀世音菩薩來給我指導(dǎo),地藏菩薩來跟我見面,這些都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你自己的心。佛菩薩有沒有加持呢?我們學(xué)佛的人,一切的得失都是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在哪里呢?是你自己的心跟佛菩薩相結(jié)合,哪一部份結(jié)合,哪一部份就得到加持;沒結(jié)合的部份就得不到加持,要這樣來理解、這樣來修行,才能把我們的生活跟所學(xué)的佛法相結(jié)合。

  但是我們怎么樣來訓(xùn)練這個心?怎樣相結(jié)合呢?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例子很多,我們好多女道友在廚房烹飪料理的時候,只是在做炒菜的動作,心理頭又怎么跟佛法相結(jié)合呢?能不能相結(jié)合呢?烹飪料理的時候,你心里頭是怎么想的?你發(fā)過愿嗎?依照文殊菩薩跟智首菩薩說的“善用其心”,你應(yīng)該發(fā)愿!

  我跟好多道友談?wù)撨^這個問題,當你做菜時,要發(fā)愿說:“我做菜呀!比天上的美味還美妙,不論誰吃了一定會高興,還有我這道菜,誰吃到了它,病難消除、災(zāi)難消除,病苦沒有了,身心健康!”先不說那道菜是不是有這種效用,你能這樣修練你的心,就已經(jīng)是大菩薩心。你有沒有這樣想過?我們多少女道友烹飪料理的時候有這樣想過嗎?發(fā)過這種愿嗎?對我們來講,吃了我做的這道菜,癌癥消失了,不用吃什么藥,我的菜就是藥,飯、菜本身都是藥,我們只知道肚子餓了,吃東西可以解饑,還不知道它的妙用,病從口入也從口出,你知道嗎?

  我碰到過這么一位發(fā)愿的菩薩,你吃她這份飲食,你的癌癥消失了,

  這是她的加持力啊!因為她的心跟你的心是相通的,這是心的體會,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善用其心”。

  我們還要修無常觀,在日常生活當中,心里頭不要留戀什么,不要貪戀什么,你想一想貪戀之后也沒有意義,一樣都會過去的,都會消失的,沒有一件東西不會消失的,F(xiàn)在科學(xué)發(fā)達,大家都知道地球被破壞殆盡了,我們經(jīng)常不能理解現(xiàn)在災(zāi)難的來源,把它歸究于鬼神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已經(jīng)證明,這是我們大家共同造業(yè)的結(jié)果。氣候反常、地震頻繁、風災(zāi)特別多,科學(xué)越發(fā)達的地方,風災(zāi)越厲害,這是物質(zhì)性的,不屬于精神性的。我們?yōu)榱艘澣?a href="/remen/caif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財富,拼命的競爭,掏空地球,我們算一算一天輸出多少油?從地底下挖出多少煤礦?它不會再生了,地球即是如此,空了,它能不陷下去嗎?

  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那么大的災(zāi)難,唐山大地震不是像我們這里的地震只是搖幌一下,而是整個塌陷下去的,一震就全都坍塌下去了。北寧路、錦潮路,還有許多的鐵路,只要經(jīng)過唐山大地震的地方,就會同時被陷在其中。多少列火車、還有運貨車、整座寺廟,還有樓房都陷在地底層,為什么?從明末、滿清的時候,唐山就開挖煤礦。唐山市不大,現(xiàn)在整個市區(qū)早就挖空了,它能夠不陷下去嗎?像汽油內(nèi)含很多礦物,不也都是從地球取出來的嗎?這是人為的災(zāi)害,不是天災(zāi);人類自己要整自己,自己要害自己又有什么辦法呢?“自作業(yè)”沒有辦法。氣候的反常,乃至于好多的衛(wèi)星上空,空中的氣量已經(jīng)不同了,還有很多的二氧化硫呀!增加的成份,我們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我曾經(jīng)待過西藏,在距離康定很近的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做“者多”,一到達那座山上時,必須把騾子的鈴鐺都摘下來,事先那騾子的主人告訴我們不能大聲說話,不能大聲喧嘩,要我們慢慢步行下來,我就覺得很奇怪,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他說:“騾子的鈴鐺聲,跟人大肆喧嘩的聲音一樣響亮,如果你不相信,我們都下山去,你在山上喊一聲,冰雹馬上就滾下山來,這不是神話!因為空氣一震動,山頂上的雪就裂開、滾落下來了。”我根據(jù)這個道理推想,是不是整個空中的氣流,一經(jīng)震動它就會產(chǎn)生變化,因此我們的心跟日常生活、一切物質(zhì)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我們盡做些破壞地球的事,大家要多讀《仁王護國經(jīng)》,讀讀《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就會知道末法時代、我們現(xiàn)實的社會為什么會這個樣子,是人親手造成的!如果我們把所學(xué)的佛法跟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我們這一部份人所造的業(yè)就會有所不同。

  哪個人沒有家族?哪個人沒有眷屬?誰不愛護自己的眷屬?愛護自己的家族?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以佛的神力,以佛的那些大弟子,那些大阿羅漢的神力,當琉璃大王殺釋迦種族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知道這是宿業(yè)所感召的,目犍連尊者不服氣,救了五百名童子到天上去,等災(zāi)難過去了,他把缽取下來,這五百名童子已經(jīng)化為膿水,這是業(yè)啊!所以我剛才說,佛也不能消宿業(yè),怎么辦呢?要靠自己轉(zhuǎn),自己作的業(yè)要自己轉(zhuǎn),不要抱怨這抱怨那,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會增加自己的業(yè)。為什么?因為不了解、不認識,所以才會抱怨;如果你了解、認識,就不會抱怨了。

  我經(jīng)常聽到有人抱怨這個世界不平等,這也不平等,那也不平等,那里有平等的地方?依照佛的教導(dǎo),自己作的業(yè)自己來受,有什么不平等!這都是你自己作的業(yè)!自己作的業(yè)自己來受!所以這是平等的,我們雖然是信佛,現(xiàn)在也修行,每天要接觸很多的事物、很多的人,你不能不接觸的!就算是我們出家人,離開家庭,也還得在社會上生活。每天坐車、生活、吃飯,也要接觸很多人、很多事。你要如何面對這些人、這些事?在沒有學(xué)佛、不知道佛法的時候,我們運用的都是些錯誤的應(yīng)對方式及方法,現(xiàn)在我們明白佛法了,也明白了善惡果報,也知道怎么樣修行可以消災(zāi)免難了,你就應(yīng)該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面對很多人、事的時候,你就可以拿這些道理來運用,不是嗎?你知道了佛教導(dǎo)的道理,你就拿來運用。就像你學(xué)其它的技術(shù)一樣,例如:學(xué)車床、學(xué)鉗工、學(xué)工商管理,你進入社會的時候就可以拿來用,學(xué)佛的時候也是這樣。

  我們不論學(xué)一門技術(shù),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現(xiàn)實,面對這一切事、一切人,當你碰見一個人無理的咒罵你、毀謗你,也許與你素無瓜葛,可是他無緣無故的就來殘害你,你應(yīng)該怎么辦呢?沒有學(xué)佛的人,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會不服氣,就想要報復(fù),去跟他比力氣、勢力、金錢!學(xué)佛的人要學(xué)會忍!忍他、讓他、不理他,因為這些事物都不是常在的,我們剛才講“無常”,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有人經(jīng)常問我:“老和尚啊!您那三十三年是怎么過的?”我說:“‘無常’!我現(xiàn)在感覺三十三年的時光很短,當時一天一天地感覺好像是很長,但一晃眼就過去了,感覺很短啊!”我們上回在這里演講,至今相隔三年多了,現(xiàn)在又回來了,感覺好像是昨天的事,講完了再繼續(xù)講,沒有空暇的。這樣觀照一切,它不會久停的。一過去,再換個環(huán)境,不論是環(huán)境、事物、人物都在變換,時間的變換很快,物質(zhì)的變換也很快速,人的面貌也煥然一新。一轉(zhuǎn)換,又是一個新的情境。在無常當中,都會變化不定的,能這樣想會幫助你看開一點,放下一點,不要太執(zhí)著,什么事都不要太硬碰硬,對你沒有好處,對眾生也沒有好處。假使你能忍一時之氣,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可是一個學(xué)佛的人知道,那是消災(zāi)免難,當你用佛法來面對一切的人、事、物,也是如此!

  好比我們開一間公司,遭受意外、被人陷害、被人誤解、或者遭人縱火等種種災(zāi)害,假使你內(nèi)心不平、氣恨,想盡種種辦法報復(fù),已經(jīng)是不可能挽回的,你又能怎么辦呢?我們佛教就是講懺悔,懺悔自己的業(yè)重,起碼這樣子能夠讓你安定下來,安定什么呢?安定你的心靈,知道因果不滅、因果循環(huán),自己作的業(yè)自己消,任何事情能照著佛所教導(dǎo)的教理去想、去做,你會得到很大的受用,當你都能受用了,你就知道修行的工夫進步了。

  當我們沒有信佛的時候,不懂得佛的教導(dǎo),很多事情想不通,甚至犯了更多的錯誤。諸位道友都有個人的經(jīng)歷,信佛久了,自己總覺得有份安慰,自我的安慰。人家打你兩個耳光,你不還手,這不是“阿Q精神”,不要看到魯迅的“阿Q正傳”上的敘述,以為阿Q就是這種精神,其實不是的。他所寫的“阿Q正傳”,也是我們佛教忍辱波羅蜜的精神,釋迦牟尼佛就是這種精神。我們要做的就是忍辱波羅蜜,所以要把修行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來。隨便你做那一行,都可以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xué)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么好,有一次他平靜的用心作畫,他一“靜”下來,他在“靜”中看到一幅好畫,提起筆就把這意境畫下來。在他作畫的時候,正好有一位朝山的大富翁看上了這一幅畫,要讓他再畫第二幅晝,他怎樣畫也畫不出來了,即使畫出來也很丑不象樣,這是什么原因呢?那時候我曾經(jīng)想過這個問題,宏覺法師說那位和尚已經(jīng)不是專心一致的作畫,已經(jīng)走火入魔了。怎么樣才叫“走火入魔”呢?這不是像氣功那樣的“走火入魔”,而是不修正念,墮到邪門。他自己沒有警覺,畫畫是想賺錢,賺了錢他還能修嗎?他的心就不定了,因為嘗到甜頭了,還想再畫去賣錢,這時候,連三塊錢都沒有人要買了!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的。

  我說這個故事的意思是,當你修行剛有點工夫的時候,一入就靈!靈的時候,一旦錯用就迷了,迷了就著魔了。所以當我們的工夫到達了一個程度,跟日常生活結(jié)合了,不要炫耀,不要以為成道了,你僅僅是降伏自心中色心的境界相;如果你以為已經(jīng)有成就了,就完全錯誤了,因為修行人發(fā)生這種事情太多了,你的成就一多了,魔難也就跟著來了,甚至連你生起一個錯誤的念頭,都會遭很大的魔難。因此大家將佛法結(jié)合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知道自己功力到達什么程度,要自己認清自己。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xùn)練心的一個方法,我拉拉雜雜的說了這么多,都是在說明“煉心”,“煉心”應(yīng)該在什么地方練習呢?就在生活當中!就在你面對一切的人、事!處理之后你就會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還是波濤洶涌?是有功力,還是沒有功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舉自己讀《金剛經(jīng)》的例子。我平反之后,再次回到中國佛學(xué)院教書,開始讀《金剛經(jīng)》,那個時候我讀起來,跟我以前所學(xué)的、聽的、講的完全不一樣,好像很生疏。以前慈舟老法師、倓虛老法師也講過,但是回憶他們講過的話,感覺自己不甚理解,反而從那個時候開始讀《金剛經(jīng)》從不間斷。十年之后,所有的問題自己突然有了解答,這是怎么來的呢?是讀了十年《金剛經(jīng)》所換來的。在這個時候,你說有悟境嗎?沒有,只是以前的疑惑自己已經(jīng)能夠解答了。在理解《金剛經(jīng)》之后,再來看《阿彌陀經(jīng)》等其它的經(jīng)典,它們都是相通的,相同的疑問,也都能夠理解的。如果再繼續(xù)讀上十年,我想情況就會有變化了。讀經(jīng)的時候心里游蕩,思緒紛亂,雖然不是游山玩水,但又回到以前的境界,這就是錯誤的。

  讀經(jīng),心沒有住到經(jīng)上,換句話說,你吃飯沒有住到吃飯上,喝水沒有住到喝水上,心跑了,這就沒有辦法了,這樣讀誦經(jīng)典所得的利益很少。雖然每部經(jīng)上都說,你讀此經(jīng)會得到什么福德,那些都是鏡花水月,不可靠的。功德是因為你讀經(jīng)的時候,心理產(chǎn)生般若的明,有一種照慧,這是在解上來論功德,如果你只念到文字,以為就能有好大的功德,有沒有功德呢?有,但跟你這個智慧的功德是不能相互替換的。

  我再舉個念經(jīng)的例子,大家有沒有念經(jīng)念到心神游蕩,晃到哪兒去了都不曉得?還有,你在誦經(jīng)時電話正好來了,不管你誦經(jīng)是否完成了就去接電話,你這部經(jīng)算不算圓滿呢?如果你去接電話,你就不能繼續(xù)剛才未完成的部份繼續(xù)念下去,必須從頭開始誦經(jīng)。讀誦大乘經(jīng)偶爾會有入定的情形,好像很快就念完了,平常讀《金剛經(jīng)》需要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是今天突然只要十分鐘就可以持誦完畢,仔細回想我并沒有遺漏哪一段經(jīng)文!那是因為你的精神今天特別集中,所以有此收獲,但這要你自己認定,一點也滲不得假的。

  念佛也是如此!先是計數(shù),計一計連數(shù)字都沒有了,我們念經(jīng)、念佛都有這種情況,能念的人,所念的經(jīng),好像都沒有了,還在念嗎?沒有念嗎?四十多分鐘一下子過去了,這也是好現(xiàn)象,這是你的心明白了,漸漸趨于寂靜,不論修哪一法,里頭都會有很多的體會,每個人都會有的,只是深淺不同,時間的長短不一,每個人下的工夫如何?只能自己領(lǐng)受了,并不適用其他人,你是你,他是他,不是嗎?我們看別人的境界,不能把它搬到我們自己身上來,那是不適用的,因為有時候只是心里出現(xiàn)短暫的寂靜而已,你還沒有得到,要真正的入定,我今生恐怕做不到了。

  我現(xiàn)在八十多歲了,時間也不多了,但是你們必須得這樣的做。諸位道友,我們今天漫談了這么一段時間之后,不論你吸收了多少,都要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像〈凈行品〉當中,文殊菩薩跟智首菩薩說“善用其心”,之后,文殊菩薩又說了一百四十一種的例子,包括你上洗手間的時候都要念個偈子,但是夠不夠呢?不夠的,說的不完全,你遇到的事情太多了,你可以自己編。不論你遇著什么可以自己編,例如:“當愿眾生,如何如何:”,你發(fā)什么愿就編什么偈子,都可以,這就叫做“善用其心”。反正就是“上求佛道、下度眾生”,這樣你就念念住在佛、法、僧三寶上。

  像我們第一次講〈修行〉的時候曾經(jīng)提到,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早晨起來也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雖然說中間有停歇,但是兩頭連系起來,還是很好。如果你的心力強,日常生活中又都能夠“善用其心”,那么你所受的效益會很快的、很明顯的增強!一個月、二個月,或者一年、兩年,你會逐漸改變個人的習性、思惟方式,以前的思惟方式是那樣,現(xiàn)在的思惟方式是這樣,不盡相同!現(xiàn)在我們的思惟方式是順著菩提道走的,一念覺念念覺,達到究竟覺,究竟覺悟者,每一位道友都可以自己體會得到的,這不是很深的,人人都做得到。根據(jù)這個路子做,只聽我公開演講是不夠的,有時候心有所感,就隨手記錄下來。

  總之,我們所學(xué)的要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我們的行為舉止也必須與我們說過的話相結(jié)合,這樣子你就不會去說傷人的話,到達了一定程度,你就不會想罵人。聽到罵人的話,你聽到的不知道是什么語言,你想罵人也罵不出來。你知道該罵人的話,什么都罵的出來,這就是你已經(jīng)達到自然而然、不造作的境界了。那個業(yè)只是口,如果你念念的那個心,都不曾離開佛、法、僧三寶的話,心里的惡念頭就不容易生起!也沒有機會生起,不論遇到什么環(huán)境,你都要導(dǎo)引使它生起善念。

  大家可以驗證一下,下次我們再來講四念住:“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觀怎么觀?怎么住?念有住,我們的念是不住的,我們要學(xué)習這念怎么樣才能安住。

  【問答篇】

  問:剛才老和尚講了修觀、無常,我們都知道無常,我想只要是人都會死,既然我們都會死,本來就無常了,為什么還要修一個“無常觀”呢?修“無常觀”的目的為何?因為我們都知道既然會死就不應(yīng)該再去觀無常,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楞嚴經(jīng)》里面講,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具足了千萬空觀,返聞聞自性,剛才老和尚講過“善用其心”,我想請問一下“善用其心”具足了多少空觀?還有“善用其心”與耳根圓通返聞自性,有何差別?

  答:第一個問題,我先給你答復(fù)。你說人都知道無常的,可是做起來都是常的,徐居士你想一想,你做的都是常啊!你認為你自己何時會死,你能知道無常嗎?佛問他的一個弟子說:“人的生命大概在幾天之內(nèi)吧?”有的說是在一天之內(nèi),有的答在呼吸之間。佛說:“汝近道矣!”你說無常人人都知道,可是人人現(xiàn)在做的都是有常啊!就連我也是如此,我知道我明天死不了啊!所以我就沒準備,萬一今天晚上死了呢?所以說“無常觀”是讓你證得,不是讓你了解這個名詞,你了解了這個名詞,不見得是事實啊!

  你要能夠證得無常,基本上你起碼要斷見思惑,就因為你沒有證得,所以佛要你觀無常。雖然時時刻刻都會想到無常,如果是思想當中修成了“無常觀”,并不是叫你自殺!觀無常是看一切事物的變化是無常的,要找無常性,你看看《雜阿含經(jīng)》,看看佛說的,觀心無常,心一天天的變化,你說那是常的嗎?是定性的嗎?不住!所以無常。

  第二個問題,你問文殊菩薩答的“善用其心”與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有何差別?“善用其心”是初入門的,從動的境界,在你每一天的境界相上,遇到什么境界就發(fā)什么菩提心,讓你的心系念在菩提道上,系念在度眾生上、成佛道上,不要岔到別處去了。觀世音菩薩就不同了,他是聞到自性的。這就跟禪宗問:“念佛是誰?”他找哪個誰啊?也就是我剛才講的佛性,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都跟佛無二無別,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是利根的,可以迅速證入,“善用其心”這個法門是遇事時發(fā)心,這是磨練,使你的心能夠達到那種境界,現(xiàn)在你的心還不能到達那種境界,所以要清凈你的行為。

  題目中就已經(jīng)明白的告訴你,這樣做能使你的心地清涼,明天我們就要講怎么念住,眼耳鼻舌身意,在你眼觀色的時候,要住在色上,耳聞聲響的時候,要住在聲上,你做任何事情要住在上面,不要讓念頭跑了,這叫住。住就是定!

  《楞嚴經(jīng)》上所說的二十五圓通,觀世音菩薩入三摩地證得的時候,他是從這個法門證得耳根圓通,像大勢至菩薩憶佛、念佛必定見佛,都是一個涵義。〈凈行品〉有兩種意義,〈凈行品〉是“慢來”,《楞嚴經(jīng)》是“頓來”,“頓”是由“慢”而形成的,“慢”是成就“頓”的。這是《華嚴經(jīng)》的信位菩薩所修的,初信佛的人必須如此修法。

  〈凈行品〉是信位,善財童子最初參文殊師利菩薩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跟善財童子說的當然不是這個法,在《華嚴經(jīng)》里頭說善財童子見了文殊菩薩就生起了信心,發(fā)了菩提心,也沒說善財童子怎么信的、怎么修行的就過去了。只說他從那時候就一位一位的參,參到〈十回向品〉的第七回向,經(jīng)過信、住、行參的回向,觀世音菩薩示現(xiàn)的是第七回向,就是二十七參的時候,善財童子才參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楞嚴經(jīng)》中說耳根圓通,《華嚴經(jīng)》中則沒有說,這二者不能夠混淆在一起!独銍澜(jīng)》說的是《楞嚴經(jīng)》,〈凈行品〉說的是〈凈行品〉,各各法門是不一樣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