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第三十一天

  第三十一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有許多人在修道過程中,說修道修道,什么叫做「道」?有沒有這個問題呢?過去有一位宰相,研究經(jīng)典也聽經(jīng)聞法,但是始終對這個「道」字不明白。在那個時代,得知一位開悟證果的圣僧,他抱著很虔誠的心,很歡喜的心,抱著求道的心,歡歡喜喜移動他的腳步來到圣僧面前,頂禮三拜以后發(fā)問了,他說:請問圣僧,什么叫做「道」?開悟圣僧立刻回答他,如何回答呢?他說:

  「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圣。」

  這就是所講的「道」。所以說了半天「道」,研究了一輩子,他的心里還有迷惑,問圣僧什么叫做道?圣僧三言兩語就回答完畢了。有人終其一生講道,還在讓人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無法一針見血讓人悟這個「道」。

  他告訴宰相:「如果你要直接契會道,平常心就是道。」好一句莊嚴(yán)的「平常心」。諸位,現(xiàn)時下有很多很多政客,都會講一句「平常心」,這三個字「平常心」相當(dāng)有學(xué)問,很有學(xué)識的,值得去研究,這個平常心不是妄想心,不是取舍之心,不是一般泛泛之輩的平常心,不是凡夫心的平常心,諸位,平常心就是道。開悟圣僧接下來回答,平常心是什么意思?他說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凡圣、無斷常叫做道。諸位這樣你悟到了嗎?所以平常心不是你以為的人人都有的是非,人人都有的善惡,人人平常容易鬧情緒的心,以這種心來看待,這樣叫做凡夫心沒解脫,不是叫做平常心。這「平!拱!第一無造作。什么叫做無造作?就是你平常心是對的,你沒有造下了以后輪回生死之因,叫做無造作,叫做平常心。

  人家說抗拒誘惑難,世間的欲望,世間所有的名利,世間所有的五欲六塵之境,你能不能抗拒?控制得了嗎?你定力夠嗎?要做得到才叫做「平常心」,做不到不叫做平常心。做不到你的心永遠(yuǎn)在造作因果造作業(yè)力,造作構(gòu)成因果輪回生死之因,這那里叫做「平常心」呢?「常」就是常住、不變的意思,但是你常鬧情緒,常造下惡的因果,那里叫做常住,叫做「常」呢?不叫做平常心!钙健咕褪且褜⑿臄[平了,沒有貪瞋癡、沒有生死輪回、沒有見思惑、塵沙惑、沒有無明惑了,才算是擺平了。你擺平了嗎?既然還沒擺平,那來的稱呼「平常心」呢?心沒有擺平,沒有常住那里堪稱為「平常心」呢?所以平常心,第一叫做「無造作」沒有作下業(yè)力因果帶來生死之因,如此叫做心擺平,常住之心。

  「無是非」但是你心里一堆是非,人家批評你的時候,你的心熱烘烘的隨境界而轉(zhuǎn)了,無法超越是非啊!那能叫做平常心呢?既然你的心堆起來疊起來,比須彌山更多的是非,那里來的擺平?那里能叫做常住呢?所以平常心不簡單喔!要超越是非,要無是非,要無造作,不造下生死輪回因果之因。

  再來,「無取舍」就是你的心沒被境界轉(zhuǎn)走,這樣叫做平常心啊!不然人家贊美你兩句,哦,內(nèi)心非常甜蜜,心動了。人家毀謗你幾句,耿耿于懷,忘不了人家罵你的境界,被境界轉(zhuǎn)走了。那能堪稱平常心呢?你的心有取有舍、不高興、無法稱心如意、未達(dá)成你心愿,你起懊惱想要把它排解掉,有舍的心。別人向你稱贊,贊嘆全都累積起來,放在你的心里,有取啊!有取有舍那能叫做平常心呢?這樣簡單嗎?不簡單。

  「無斷!刮覀兺詾,人死后連佛性都沒有了,有斷。或者我死后,人永遠(yuǎn)是做人這樣又不對了,如此是常。我們的佛性是隨業(yè)力因果起起伏伏,由因果來決定你,由業(yè)力來決定你。不是說我人死后,永遠(yuǎn)做人,人死永遠(yuǎn)做人叫做「!?墒佛法不是這樣告訴你的,非斷非常,如果你能認(rèn)同此點,這樣叫做平常心。如果心懷兩見也就是「斷見和常見」,這種人并沒有悟道,沒見性那能稱呼為「平常心」呢?

  再來,「非凡圣」,在究竟清凈的本性當(dāng)下,非凡非圣,你開悟證果以后圣人之境,你不會住在那里,他知道圣人之境界也是假名的名詞而已,非圣非凡。既然在究竟清凈的本性,那里還稱呼它叫做凡呢?已轉(zhuǎn)凡入圣了,那里還有一個「凡」之名稱呢?這樣并不是本性的本位,非凡非圣,凡夫和圣人的假名而已。究竟清凈的本性既然一塵不染,萬法不立的狀況下,那里有凡圣之名稱呢?那里堪稱為平常心呢?

  所以好一句莊嚴(yán)的平常心,如本就將它解釋十幾分鐘了。你看,平常心是否一般政客或是一般凡間人說:「嗯!平常心就是道!蛊匠P氖钦嬲饷摰脑捙!能做得到才叫做平常心啊!做不到還在是非當(dāng)中打滾,還造作一切生死輪回業(yè)因,還有取、有舍、有斷、有常、有圣、有凡這不能堪稱為平常心。開悟圣僧也說,如果真能做到如此,才是所謂「平常心就是道」。現(xiàn)在再將圣僧回答宰相的語錄,再念一次:

  「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圣!

  有人說如本法師你講得非常清楚了,是否可以將平常心透過其他的角度解釋一下,讓我們知道平常心就是道,道就是平常心?在禪宗而言,站在「見性成佛」的法門來講,「道」簡單講就是見到了他的清凈本性,清凈的本性也就是見到他的如來藏性,見到一真法界,見到他的妙覺,見到他的菩提自性的時候。但是菩提自性是如何一個模樣呢?狀況境界如何呢?開悟圣僧云:

  「佛佛佛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舍難指望,內(nèi)外圓明到處通!

  這就是所說的平常心的境界,其實站在開悟證果的圣者而言,平常心當(dāng)下就是明心見性了,見到他清凈光明的本體的時候,也就是見到了他的佛性。你成佛以后,佛的狀況如何呢?他告訴你,佛佛佛佛沒什么模樣,如果佛性還有一個模樣的話,有色有形相的話,可見你看到他的「相」,并沒有看到他清凈的「性」。所以我們說「破相顯性」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只看到他外表的相。

  所以【金剛經(jīng)】說三十二相不是代表佛性,不可在三十二相見如來,如果三十二相是如來的話,那么轉(zhuǎn)輪圣王也具足三十二相,既然三十二相不是如來,那么佛性是如何呢?實在是沒有模樣,不可用顏色來代表來見它,不可用聲塵來見它、會它,它實在沒有模樣。那么沒有模樣要如何會呢?如何見呢?這要透過你多生累劫修行強而有力的慧根和善根來會它了。他告訴你,佛佛佛佛什么叫做佛呢?實在沒有模樣,不可畫一個東西代表佛,用什么形象來代表呢?「說似一物即不中」佛是沒有模樣的!敢活w圓光含萬象」既然佛性沒模樣看不見、摸不到、抓不到,并非代表無啊!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一心,你契會到了嗎?「一顆圓光含萬象」啊!我的自性能講經(jīng)說法,我的自性能生慈悲喜舍,能布施,能持戒,能忍辱,能精進,能禪定,能產(chǎn)生無量的智慧,一顆圓光含萬象!萬象就是所謂宇宙萬法不離自性喔!你契會它。他又告訴你「無體之體是真體」,說佛性為無,叫做斷,說它常住不變是常,如果是常而不變的話,為何能普度眾生?在現(xiàn)象界起無量妙用呢?說常,說斷,全都不對。但是已悟之人就會知道什么叫做佛性,未悟的人說常不對,說無常也不對。相對的,若悟的人說常、無常統(tǒng)統(tǒng)對。

  佛性不可說;驘o常,方便說,說常住。但是如果說是常住不變的話,那他如何來講經(jīng)說法呢?你若執(zhí)著為無常的話,為何它無常但多生累劫維持到現(xiàn)在不變呢?所以;驘o常你必須徹底悟入,悟它「不偏無常不偏!乖谥械喇(dāng)中去體見你的自性。所以「無體之體是真體」啊!說它無,但強而有力的善根的人他意會得到,你不可說它無。你也不能說它有,有的話,為何盡我這一輩子抓不到,看不到,摸不到呢?如果看不見,摸不到那是誰在講話?講話的人是誰?你現(xiàn)在在聽,沒有一個光明的本體誰能聽呢?所以有善根的人,他漸漸就悟入了,叫做「無體之體是真體」。

  「無相之相是實相」,「實相」是我們光明的本性,它無相,但是無相為何能生一切萬法,起無量的妙用?所以說「無相之相是實相」試著由此契悟。「非色非空非不空」,「非色」你的佛性不能說它是紅的,青的,白的,灰的,粉紅,藍(lán)色,它不是用顏色來代表。你不能空又?jǐn)鄿?若是斷滅,為何多生累劫輪回到現(xiàn)在,它還常住不變呢?你不能認(rèn)為它空就認(rèn)定為沒有!阜遣豢铡拐f有說無、說有說空都是兩頭話,如何在「有」的當(dāng)中,見到「非有」,在「非有」當(dāng)中見到「有」,這才是我們的本色,才是修道要努力之處。再者「不動不靜不來往」,你說它動,其實它不動,你說它靜,它也不靜啊!在動靜當(dāng)中會見本性,才是真正的功夫。如果佛性偏離動,你見到這端而已,如果光看到它靜,就只是靜的一面而已。但是你沒有看到它靜沒有看到它動,又不對了,這是功夫所在啊!這就是掃除我們處處不可執(zhí)著,看到動就執(zhí)動,看到靜就執(zhí)靜,動靜當(dāng)中自在來往,你契會到了嗎?「無異無同無有無」說它差異嗎?不對。說它相同嗎?不過明明還在凡夫,凡夫你不能說他同,說他差別。但是佛也是由凡夫來成的,不能說它異,這樣難不難?說難實在難,不過會悟的人并不難。所以修道要遠(yuǎn)離有無這兩面化,來契會你的本性。

  「難取難舍難指望」,你取你的本性,取不得。要把它舍掉,也舍不了!鸽y指望」,「佛性」難以說是什么東西,設(shè)定什么東西。在這么難的當(dāng)中,修道就是這么一回事,會到你的平常心,也就是如來藏性叫做「難取難舍難指望」,如果難取難舍難指望是真的,但仍有許多人開悟證果明心見性啊!所以不可不用一些心,一些功夫來契會你的本性。他再說「內(nèi)外圓明到處通」,有一天,你徹底明心見性了,隨時隨刻你的作用都是佛性之用,你到處都見到,任何一小時、一分、一秒鐘都是自性之妙用「內(nèi)外圓明到處通」。因為你沒有排除心里的妄想意識,達(dá)到究竟空寂時,你用妄想意識為人處事,舉止動作都是凡夫的境界。達(dá)到內(nèi)外圓明的時候,你舉手投足,乃至說話吃飯,都是清凈自性之妙用。以上所言也是平常心的角度,若達(dá)到這樣何曾不是達(dá)到解脫?何曾不叫做涅槃?何曾不是佛心?這個平常心由這位開悟圣僧所言一句一句很好念,你能體會這些語錄,那么你和開悟圣僧的心境沒什么兩樣,你和十方諸佛開悟證果的心境完全同一鼻孔出氣。

  開悟圣僧云:「佛佛佛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舍難指望,內(nèi)外圓明到處通。」

  這就是我們的本體,也就是平常心真正的深深的意境。若達(dá)到此,何曾佛不是你,你不是佛呢?

  修道你真的要用功,你的功用要用在日常生活里面,知道你的任何一個起心動念,活著這一刻一秒靈靈覺覺,清清醒醒,明明白白這才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不可生活在過去的心態(tài),甚至生活在未來的幻象里面,這是生死的根本妄想心。你活著現(xiàn)在的這一秒這一剎那之間的靈靈覺覺,這才是可貴的。所以凡夫眾生都生活在是非里面,永遠(yuǎn)生活在讓人稱贊,贊美的生活里面。這都不是任何一位修道人,應(yīng)該扮演的角色,斷盡凡圣的情執(zhí)以外,還不可讓任何境界之風(fēng),將你扭轉(zhuǎn)左右,要活在自己的人格里,什么人格?光明的本性里,清凈解脫里,涅槃的自性里,不生不滅的自性里才是認(rèn)同你的尊嚴(yán),否則我們無尊嚴(yán)可稱,全都沒有人格了。應(yīng)如何達(dá)到有人格呢?

  「妄想無性,念念相續(xù),利根眾生一念回光返照,當(dāng)下即見本體,既見本體,圣凡情盡,靈光獨耀,八風(fēng)不動,諍論都息,一切功德,法爾具足!

  好一句「法爾具足」,我們活著就有尊嚴(yán)了,如果這么有尊嚴(yán),與諸佛出世有什么差別呢?所以一句話告訴你,你要活得有尊嚴(yán),第一、要了解妄想無自性。如果妄想有自性的話,多生累劫以來你的妄想如今又何在呢?妄想是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沒有一個念頭,沒有一個思想,能夠永遠(yuǎn)存在你腦海中,思想知識念頭都是生生滅滅,念念不住啊!真正會修道的人,上根利器的人,他一念回光返照當(dāng)下見到他的本體了。既然見到他清凈本體的時候,說是凡夫,說他是圣人,全都是多余的話了。他光明的本體是靈光獨耀,任何一個五欲六塵之境碰到你的清凈自性,它都粉碎了,靈光獨耀啊!「八風(fēng)吹不動」,一切的諍論全部停下來,你自性功德完全百分之百具足了,如此才知道「靈光獨耀,八風(fēng)吹不動」的境界,到那個時候,還有什么人來左右你呢?那時真正有能力來自主的時候了,是人天的導(dǎo)師。說到八風(fēng)吹不動,讓我聯(lián)想到一個問題,我們清凈的本性,他說是「靈光獨耀」什么意思?就是你的本性遇到五欲六塵之境沒有被其所轉(zhuǎn),不但不被所轉(zhuǎn),又能轉(zhuǎn)一切境,這才是真正的功夫。所以我們常說一句話,上根和下根有什么差別?下根是說,你每天生活在不生不滅的自性里面,經(jīng)過運籌之后變成有生滅,不能見到無生滅,總是看到生滅之法,這是下根之人。上根之人雖然生活在生生滅滅狀況下的假相,但是他了解這些假相生生滅滅不離清凈自性的妙用,他悟這妙用是來自于本體。所以他看生滅當(dāng)下就不生不滅,一念回光返照當(dāng)下見到他的本體,當(dāng)他見到本體的時候,圣凡的情執(zhí)已盡,在此情況下當(dāng)然靈光獨耀,八風(fēng)吹不動啊!一切的諍論都停下來時,自性的六度波羅密、三藏十二部教典所有的境界,都在他的自性里,百分之百具足了。到此時,還有什么話可說的呢?到此時遠(yuǎn)離一切諍論,風(fēng)平浪靜了,清凈光明的自性已經(jīng)展露在你面前了,全都不可說了,如本要為你燃鞭炮向你恭喜的時候了。

  說到這里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靈光獨耀,八風(fēng)吹不動!故裁唇凶觥赴孙L(fēng)」呢?就是說修道過程中也好,世間人在世間為人處事也好,有八種考驗。八種考驗無法動搖你將你搖動,你能轉(zhuǎn)境,八種境界之風(fēng)吹動不了你,叫做「八風(fēng)不動」。是那八種風(fēng)呢?苦、樂、稱、譏、利、衰、毀、譽名之為「八風(fēng)」。有人說「八風(fēng)吹不動」風(fēng)難道有八種嗎?東北風(fēng)、西南風(fēng)、南風(fēng)?這樣說誤會了,此八風(fēng)是指境界之風(fēng)。第一是苦。有人一輩子吃盡一切苦,他沒有志氣,沒有愿力,被這境界考得東倒西歪,抵擋不住貧窮,窮得沒有志氣,受苦就動搖他的心志,這樣就叫做倒了。雖然吃苦沒有風(fēng)仍然倒下了,被考驗倒了,就像被風(fēng)吹倒一樣,此八風(fēng)第一的苦,受苦不被其改變叫做「受苦不動」,嗯,他自在解脫。再來,苦的相反就是快樂,你受快樂沒有被考倒,叫做八風(fēng)的第二風(fēng),你成功了,有人稱贊他一下,哇!他的尾巴一直搖了,你稱贊兩句,高興一輩子受樂,已經(jīng)動搖了不能堪稱為不動。一個人嬌生慣養(yǎng),享受一輩子,他不能自主控制不住,在順境中被考倒了。他受別人稱許、贊嘆的狀況叫做「稱」,他能轉(zhuǎn)境叫做「不動」。人家譏笑他,毀謗他,他倒了的話叫做八風(fēng)已倒,碰到利害關(guān)系不會被轉(zhuǎn),不動。嗯,你成功了!杆ァ咕褪鞘,衰微,但是他有志氣,腳跟站得穩(wěn)又能轉(zhuǎn)此境界,內(nèi)心如如不動,這樣他就成功了。

  再來,他受到毀謗受到不如意的境界,叫做「毀」仍然如如不動,他不會被轉(zhuǎn)那么「毀」成功了。在社會上有頭有臉,仍然能轉(zhuǎn)境不會貪戀其中,不動,那么「譽」就成功了。總之,這八風(fēng)完全是境界之風(fēng),你轉(zhuǎn)得過來,即為八風(fēng)不動。就是所說的「苦、樂、稱、譏、利、衰、毀、譽」你能轉(zhuǎn)這些境界當(dāng)下向你恭喜了。所以說八風(fēng)吹不動的人要有修行之人,如果沒有修行的人,別說是稱贊你、贊美你,你生活在順境當(dāng)中一直沉迷下去的話,無法自主在順境中也是被境界轉(zhuǎn)走了。所以在逆境中和順境中的比較,在逆境中你會注意,這樣比較好修,較好忍。順境當(dāng)中有時不知不覺就沉迷下去,反而不好忍不容易修。所以忍順境和忍逆境,逆境比較好忍,順境不好忍,因為逆境的你會提神醒腦會注意,所以比較好忍。人家罵你、咒你、你是修持的人會注意,如此比較忍得住。順境不一樣,順境都是在不知不覺當(dāng)中的,人家稱贊你,贊美你,隨喜乃至生活非常富裕,哇,你的佛性污染了,不知不覺墮落下去你也不知道。人家說溫室里的花朵,往往不堪外面的風(fēng)來吹襲,一吹之下就枯萎雕零了。室外的野玫瑰,風(fēng)吹日曬它仍然挺挺而立,它已經(jīng)習(xí)慣于風(fēng)吹日曬,有?性較有愿力,較堅強較有意志力較能免疫。為什么它較有毅力,較能免疫呢?因為平常的考驗,它培養(yǎng)強而有力的耐性,所以經(jīng)得起外面的風(fēng)吹。而溫室里的花朵,嬌生慣養(yǎng),境界一考驗之下要死要活,鬧情緒了,太過于順境所以不好修不好忍,道理在此。

  所以修道過程中,多少讓境界考一考,也不是壞事,反而能夠培養(yǎng)你的一股愿力出來。你看外面藤或樹木,風(fēng)一吹東倒西歪,但是它不倒就是不倒,就像不倒翁,培養(yǎng)它的?性,比較?不會脆脆的,風(fēng)一吹就斷了,它較有?性。沒有經(jīng)過考驗的人,突然社會上八風(fēng)稍微吹過來,他就哇哇叫怨天尤人,怪他的公婆,怪他的上司,怪他的部屬,沒有不被怪罪的地方。都不承認(rèn)自己的過失,也不檢討自己,一切箭頭都對外,這就是所謂的「煩惱即菩提」,我們在煩惱大海里,這種人生存才是真正的功夫。在風(fēng)平浪靜,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里面,這種人雖然很養(yǎng)尊處優(yōu),住得富麗堂皇,但這種人的境界很脆弱,除非他是多生累劫有修行的人,能培養(yǎng)他的?性和愿力,不然的話,十有九人就慘兮兮,東倒西歪了。什么叫「八風(fēng)吹不動」呢?對他摸一下、碰一下,講他兩句,就要死要活了。所以在大風(fēng)大浪的人容易成就菩提,容易成就他的愿力,成就他的?性,成就他的免疫力,道理在此。

  佛祖在經(jīng)典上說「不入煩惱大海,不能成就一切智智。」換一句話說,一切智智就是佛的境界,佛的智慧,佛的智慧都是在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煩煩惱惱當(dāng)中,在八風(fēng)中搖搖晃晃成長構(gòu)成菩提的。所以要修到八風(fēng)吹不動,真的需要一些功夫啊!在此處說一個公案,作一個結(jié)論。宋朝時,佛印禪師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不是別人正是當(dāng)代名聲很大的蘇東坡先生,蘇東坡先生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可說是一級棒的,他學(xué)佛非常深入,也是虔誠的佛教徒。而蘇東坡也有一位很好的朋友,佛印禪師。佛印禪師和蘇東坡的關(guān)系,一僧一俗來往非常密切,亦友亦師。

  有一天蘇東坡先生心血來潮想到:「我研究經(jīng)典,也聽師父講經(jīng)說法!褂幸惶坐禪坐到一個階段后,心想:「我修到這個階段真正境界不錯了!顾芟M约旱男木匙尫鹩《U師了解,看他悟的境界有沒有深入,有,有深入,但是不說出來,又怕佛印禪師不知道,所以在書房寫了幾句話,要讓佛印禪師印證我蘇東坡的心境是否有悟進去?他寫好以后就讓書僮送到佛印禪師手中。佛印禪師就將它打開來看,喔,真的有體悟,不錯。看蘇東坡怎么寫: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好一句「端坐紫金蓮」!富滋熘刑臁故钦f我頂禮,禮拜,天中天就是佛的境界,我向佛陀頂禮,尊重佛祖。他寫這首詩以前,蘇東坡先生有尊敬佛祖,幸好沒有貢高我慢!负凉庹沾笄,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惯@也是描寫佛的意思,表示我的心境也靠近這樣了「毫光照大千」。所說的苦樂稱譏利衰毀譽這八風(fēng),已經(jīng)無法將我蘇東坡先生吹動了,我能轉(zhuǎn)此八風(fēng),不被八風(fēng)左右了,我有這樣的境界,如同坐在金色的蓮花上一樣,自己如此告白,讓佛印禪師知道。佛印禪師不打草驚蛇,在字條上寫了兩個字,讓書僮又拿回去給蘇東坡先生。書僮坐船回來,將字條拿給蘇東坡先生,蘇東坡打開錦囊來看,在未打開之前,心想,我寫了這么漂亮的詩句,佛印禪師一定很賞識我一定會稱贊我,贊美我。正在高興當(dāng)中打開來一看,兩個字:「放屁」,說他放屁就對了。蘇東坡先生氣得怒發(fā)沖冠,氣得暴跳如雷,我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故呛蔚惹f嚴(yán)解脫的話,竟然給我寫了兩個字「放屁」。氣得立刻坐船要找佛印禪師理論一番。當(dāng)蘇東坡來到佛印禪師的方丈室時,又看到五個字:「一屁打過江」。蘇東坡先生慚愧得很,一句話都不敢說。你說你有多解脫,八風(fēng)吹不動,我寫兩個字「放屁」,你就受不了了,一屁打過江啊!劃船要過來理論,他看到「一屁打過江」羞愧得無地自容,向佛印頂禮三拜。蘇東坡先生說,這一次又輸了,輸?shù)脩K兮兮的,說什么「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諸位清楚了嗎?所以蘇東坡先生是一位很可愛的人,他會耍脾氣,但也是容易屈服的人,所謂能屈能伸啊!他的境界也是不簡單喔。也多少有些來歷,文學(xué)的素養(yǎng)很高,修道的道行也不錯,能夠?qū)戇@些詩來,若沒有相當(dāng)悟境的人,一般泛泛之輩焉能寫出這么解脫的話呢?所以理論歸理論,事實歸事實,境界還未到,做不到歸做不到,但是他的理論正確。所以我們臺灣所有人民百姓千萬不要再高喊「八風(fēng)吹不動」喔!到時我寫兩字「放屁」把你一屁打過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