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光老和尚 開示二十一
開示二十一
這為什么東走西走呢?古人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一定要弄個明白。唐朝的時候,印度那邊經(jīng)常來些出家人,我看哪,古代印度到我們國家來譯經(jīng)的這些三藏法師一共有二百九十多個人,這些法師到這邊傳法譯經(jīng),都會到五臺山看看,因為《華嚴經(jīng)》上說,這東方震旦大國清涼山以文殊菩薩為首,有一萬多個菩薩圍繞。印度一位禪師到五臺山,見了一個老師父,古代那些祖師聰明啊,他一到中國就懂得華文,你說現(xiàn)在人聰明,趕不上古人哪,玄奘法師通達十幾國文字,現(xiàn)在學(xué)英語多少天也學(xué)不會。他就問這個老師父,說:老師父,這里有多少人哪?老和尚就答復(fù)說:“前三三與后三三”。 這究竟多少人呢?這一千多年來都沒有把這個弄明白。
廣東一個法師把這個“前三三與后三三”解釋成三種法界,后來天童八指頭陀,那是過來的人,在齋堂里表堂說,佛法要照這樣會啊,那就錯了!他把這部書給他燒了,那就是對于這些事情啊,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怎么說也不行!
到過云居山的可能會看到趙州關(guān)那個石碑上老和尚說的那幾句,老僧今年百十八呀,就是一百十八歲的時候,再過兩年他就死了,芒鞋踏破趙州關(guān),有人問我心中端的事,前三三與后三三。到后來他老人家祭云居山道膺祖師的時候,才把這個事說明白,他說五臺山那個前三三與后三三,就是前面有三百三十個祖師,后面還有三百三十個祖師,前面這三百三十個祖師我已經(jīng)記好了,后來的三百三十個祖師后人再來記?雌饋虛云老和尚他不簡單那!云居山有一個滿覺老和尚,我跟他很熟,我在幼年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誰要是說虛老和尚說菩薩再來,他不答應(yīng),說:你說的不像,老和尚他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不能測量他!說老和尚是觀音菩薩再來,老和尚是迦葉尊者,他也不答應(yīng),說:你這不是打妄語嗎?你怎么曉得老和尚是觀音菩薩,你有什么根據(jù)?這都是不對。也可以說,知者不說,不知亂說!就是這個樣。
你要穿一件衣服,得有人給你給受,要不給你受的話,穿一回就犯一回戒。怎么受呢?或是你有一條五衣、七衣,用手捧著,跪在佛前,上座在那站著,你把衣遞給上座,你說,“此衣多羅,兩長一短,各截一尺!闭f三遍,說完了,上座說“善”,你答“爾”,這個衣就算是你的了,你要是不這樣受一下,你搭一次你就犯一次戒。
你自己私人不能有一點東西叫人不知道,不管你什么東西,都要有一個人知道,給你受才算是你的,F(xiàn)在誰講這個呢?只顧著大道理講一大片,這些制度、應(yīng)當(dāng)做的不說了,嫌這啰嗦,現(xiàn)在的出家人不少啊,得真實利益的很少,就是也不是說不懂佛法,把這佛法裝了一肚皮,裝的滿滿的,講的頭頭是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你要說他一個不對啊,哎!他煩惱的要死,這是什么?這就是眾生知見!
那一年好早了,民國初年,虛云老和尚、月霞法師、天寧寺的冶開老和尚這些名山大寺的方丈長老都到上海靜安寺,在靜安寺商討,清朝沒有了,民國出現(xiàn)了,有些事情也不好辦了,這些老法師有些皈依弟子,都是清朝的大官,你象虛老和尚,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是他徒弟,清朝末年,皇宮里這些官,大部分都是皈依老和尚。大家請老和尚主持這些會議,象這天臺教、五教、法相這些宗都有人哪,都是很有道德,都很了不起,學(xué)天臺教的就講天臺教怎么好,怎么高;參禪的就說禪宗是最上乘;學(xué)五教的就講五教怎么好怎么好,還有持密的就強調(diào)持密好,都各自贊嘆各自所學(xué)的法門,講的都很有道理。大家說完了,就請?zhí)摾虾蜕姓f:您老人家道德高啊,了不起啊,年紀也大,懂得也多,給我們大家也講講吧!老和尚說:那也可以,要講就講講吧。虛老和尚是過來人哪,他不執(zhí)著呀,他說:各宗的祖師,各立門庭,各出手眼,也無非方便,令一切學(xué)者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你看說的究竟吧,各宗門庭那么高尚,那也無非是個方便法呀,目的都是為了令這些學(xué)者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佛出世的本懷。
這現(xiàn)在也在那里爭,就是沒有人家爭的好,依然還是說自己對,別的不對,光說別個不對,這就是我執(zhí),執(zhí)著我對,別人不對,這是修行上的一個大障礙,假若修行人我執(zhí)不破,生死就不了。古人說:我執(zhí)易破,法執(zhí)難忘。就是說自己看幾本經(jīng)書,看幾本語錄,依文解義,有一點意思在那兒,知道一點東西,知道一點是知道一點,你沒得到受益呀!就跟那個周叔迦,他是個很聰明的居士,精通三藏,北京彌勒院真空法師,那是過來的人......
那一年,在廣東云門寺,老和尚知道的事多,讀書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老和尚說他想把這個改一改:萬般皆下品,唯有修行,歷代諸圣賢,盡是修行人。他那意思啊,也不是改,就是各弄各的,F(xiàn)在社會上有一部分人讀了好多書,把這社會上的書丟了,出家了,又抓住佛教的書不放!佛說這些經(jīng)啊,是叫我們體會,依法而修,不是光在那兒讀,經(jīng)上不是有一句嗎?“愿解如來真實意”,你光是抓住那個本子不放,你是不是解到真實意了?
禪堂里一天到晚講看話頭,什么才算看話頭呢?話頭就是無生一念,有心有念那就不是話頭了,高旻寺他是參話頭,虛云老和尚他教看話頭,心平氣和的看,看什么呢?觀察我們自性本體不生不滅,觀心無念。他那個參哪,用的勁太大了,說:咬定牙關(guān),握住拳頭,是誰?到底是誰?究竟是誰?要跳起腳來參,拼命參!這個看話頭哪,這人很容易靜,緊追拼命,你看話頭跟誰拼呢?拼什么呢?話頭就是一念不生,還沒有起心動念,看住這個,叫看話頭。你要是跟他拼呀,你拼一頭火。
那究竟人家也算是很好啊,高旻寺那么多的人哪,來果老和尚他也是住在禪堂幾十年。這個道場跟那個道場,這個法門跟那個法門有些爭執(zhí),其實呀,不應(yīng)該爭,那就是你用什么功你就好好用嘛,你念阿彌陀佛你就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以念佛為正行,其它為助行,要贊嘆參禪是最上乘,贊嘆功德回向凈土。
以前住禪堂的老修行,住兩三年禪堂,就到客堂里要求說,我要做三年飯,我要去種菜,我要當(dāng)行堂,燒開水,這都是培福結(jié)緣哪,這對正行有幫助,并不是一說修行什么都不干了。
我見到個老修行說什么:我不生凈土!這人蠢。有人問禪凈,蓮池大師說:禪中之凈,凈中之禪。我們一個出家人要把佛法用活,都是佛說的嘛,你還想拿著這個法把那個法批倒啊?那不對!我們要知道,像維摩居士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他是破執(zhí)的,不是我們執(zhí)著心去說,不要以自己的知見,想把前邊的祖師批倒啊,那你要下地獄!這個佛祖的言教,一個字不能動,那魔王波旬可是要動的,自己要知道,我們是真正的佛子,凡是佛、祖師講的,一言半句都是寶,都值得我們恭敬,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這個樣子才對!社會上現(xiàn)在這些人好多呀,他以為我有點文化,看了一部分經(jīng)書語錄,就敢提出來這個長那個短,那可不能這樣提啊!這樣提,你就跟波旬混到一起去了。
印度那邊的戒律到我們國家,因為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中國是個大國,中國人是上根利智,中國有圣人。百丈禪師精通戒律,他根據(jù)這一切的制度建立了清規(guī),唐宋年間,正規(guī)的禪堂就建起來了!禪堂里這些規(guī)矩很細致,就光是一個上廣單,事情就那么多,我們的妄想多、煩惱多,祖師才建立這些制度,沒有這些制度不行。
叢林建立三綱,首座是說法之綱,維那是教規(guī)之綱,典座是飲食之綱。六月十五、七月十五,維那在齋堂里要宣布住寺清規(guī),念一遍,方丈叫再念一遍,念了一遍再念一遍,連念三遍,為什么?恐怕別人聽不懂。大寮的典座是飲食之綱,飯要熟,菜要爛,鹽要放的差不多,不要太咸,也不要太淡。庫房里也有制度,方丈也有制度,上客堂也要制度,虛云和尚又把戒堂立了很多規(guī)矩,這些新戒剛來出家,有些事情他不知道,一定得有很多制度,妄想太多,煩惱太重嘛!沒有這些清規(guī)戒律來管制不行!不是說一定要把人管住啊,你的妄想不管,煩惱不停的話,你修行什么呢?
禪堂里邊的去上殿要穿鞋穿襪子,不過現(xiàn)在弄不成了,業(yè)障太重了!不往上頭上,一點委屈受不得,一點苦頭吃不得,想享受,想利益,想快活,想方便,這就不好弄了!現(xiàn)在你不管哪個禪堂,這規(guī)矩也弄不起來,怎么弄不起來呢?他不但是一個人不愿意守規(guī)矩,其他的還跟著上。禪堂里有正式的規(guī)格,止了靜了,有的人或是有病,或是大小便,沒有辦法嘛,就得叫他出去,不出去怎么辦哪?這個人不管是東單西單,只要是清眾,就到維那師父面前合掌,維那拿著香板,在他擔(dān)擔(dān)子那個地方打三個香板,自己就開門出去了,再不要回來,回來打人閑岔,等開了靜你再進來。
禪堂里班首是方丈請的,那就是犯了清規(guī),由和尚治,其他的清眾都不要提,維那是教規(guī)之綱,是管清眾的,不能說維那你把班首都管住了,那不是的。叢林里面、禪堂里面有些事情要強制,有些人你不強制他就不行。和尚在那里坐著,或是想起來什么事情,或是外面有人三彈指,輕輕往里面說一聲:和尚有事。和尚就出來了,和尚出去的話,就不能站在維那面前挨三個香板,侍者跟著他往前走,把門開開,請和尚出去,陪同和尚一同到外邊。
首座和尚與方丈分座說法,他是我們大眾的依止師,他是法位上的人,他們這四個班首,代替方丈分座說法。以前在這個期頭,班首秉拂小參,方丈要升座說法,班首秉拂小參,你們沒有看到過,以后這些事情都要把他弄起來,這都是為了佛法而存在,佛教的偉大,才有這些。因為方丈要升座,先有班首在前邊,下了晚殿,叫小參,早課楞嚴咒這些都念完了,大家都在兩邊站好,中間擺一個位子,這個班首,或是首座、西堂、后堂、堂主,要秉拂,是這樣搞的。
我呀,在幼年知道這些,我出家的太白頂,那都是老參師父,都是住過金山、高旻的,太白頂云臺寺那前前后后,這山也不陡,順著那個大山嶺,北邊是河南,南邊是湖北,這云臺寺大殿在河南,前邊天王殿就歸湖北,那個地方啊,修的就是好,成千上萬的出家人到那兒去,人最多!每年歸元寺開期,大部分都是太白頂?shù)娜?太白頂?shù)娜吮樘煜?他們在那里吹牛皮,說什么?不管什么大廟,沒有太白頂?shù)娜?那就不算叢林!那是實際呀,他人多呀!
叢林下說,出門三五里,各有一家風(fēng)。就是說禪和子不如隨和子,什么是隨和子?到哪個叢林你就得隨他那個樣子搞啊!禪和子就太執(zhí)著了,非要他那個樣,還提出來,你這個地方怎么怎么樣,他那個地方怎么怎么樣?吞镁透f:你說那里好,你到這兒來干什么?怎么不在那里住!我在云居山的時候,這個慧通師、慧靜師,還有同安那個慧參師,他們都是高旻寺的老師父,他們準備要改云居山的規(guī)矩,那時候跟著虛云老和尚的有三十多個人,當(dāng)時首座、知客都是虛云老和尚的學(xué)生,客堂里說什么:你們想改云居山虛老和尚的規(guī)矩,你們走!不能在這!你們上高旻寺去,高旻寺那邊弄的一堂糊涂,啥也不是!那慧通師弄的不好,這么搞一下,那么搞一下,過兩天搞不成了,后來這個慧參就到同安寺,他自己在那兒搞起來了,這個慧靜老師父也跑了好多地方,就到西京臥龍寺,他在那里搞起來了,這慧通師又跑到廣東丹霞山,又跑到云門寺,又跑到南普陀,又跑到高旻寺,又跑到五臺山,他在五臺山弄的不好,又往云居山來了。
靈意在客堂當(dāng)知客,他要堅持虛老和尚制度,那誰能改變啊?你們不曉得,十個二十個慧通你也搞不動他,那虛云老和尚修云門寺,經(jīng)濟都在他手里,老和尚很信任他,到云居山那些事不都是他弄的嗎?靈意,你看他那個樣子不怎么樣啊,他可會搞,那些綱領(lǐng)執(zhí)事都搞不贏他,那一誠和尚給慧通說了多少好話,說讓他在這里搞嘛,這都是祖師道場。靈意師和我都是跟虛老和尚有緣,他在客堂里當(dāng)知客,我在禪堂里當(dāng)首座,有什么事情他老是問問我。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靈意師被逼的不想活了,他拿了把砍刀要到后山抹脖子,他割了一下,可能感覺太疼了,第二刀割不下去了,我到山上放牛,看見那個石頭后面躺著一個人,我一看是靈意,我趕快把他扶起來,讓他坐好,我回到屋里和了點面,烙了一個燒餅,纏在腰里,拿到山上給他吃。后來那些頭頭知道了,就讓我交待問題,我說:我們就是在路上碰到一個陌生人遇了難,我們也會幫一幫,何況我們都是出家人,生死患難在一起,比親兄弟還要親哪!我既然看見了我怎么能不管呢?他們聽我這么一說也就算了。
怡山文上說,這萬劫的愛纏哪!你看看我們打了幾個七,習(xí)氣毛病、無名火依然存在,佛法不得現(xiàn)前,假若一個出家人,你這五欲要是丟不掉啊,你出家也是白出,要知道這個修行人成佛了生死,并不是快快活活的,很如意、很舒服就成佛了,不要說我們成佛不容易,你就蓋這幾間房子也不容易呀,你象他們在家人,他就弄幾個錢也不容易,你看把人累的,我們打禪七想得自性的無盡寶藏,那比他們要艱難哪!《法華經(jīng)》說,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不是菩薩舍身命處,沒有一個針孔那么大的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舍身命處,你看這難不難!
學(xué)佛的主要任務(wù)是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你仔細觀察一下,晝夜六時,你那個戒定慧還在不在?這話頭是不是看了?能不能看一枝香?看十分鐘呢?我看有些人哪,基本來說還沒看,也可以說沒有一點慚愧,那就是有這個因緣或是符合自己,穿上這個和尚衣服,假若是不符合自己的話,這和尚衣服就脫了,要按說,辜負了常住啊!也辜負了人家做飯的,包包子的,別人在那里做事,包包子供養(yǎng)你修道,那是希望你成了佛好度他呀,我們接受別人的供養(yǎng),就要趕快踏踏實實的用功啊!這吃的、用的,蓋房子,這都是別人的力氣呀,都是為了我們打七了生死,在功夫上、見地上、受益上得到一點實際,這全在乎自己,催板!
- 上一篇:體光老和尚 開示二十
- 下一篇:體光老和尚 開示二十二
- 功夫要做的純熟,妄想煩惱就會輾轉(zhuǎn)消失
- 什么是念佛功夫呢?
- 什么是出世法?不貪不染
- 如何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修行人呢?
- 努力今生須了脫,不教累世受余殃
- 體光老和尚:這些在旁人看來是傻子的其實都是高僧
- 僧人受信施,不了生死就無法生西方
- 四處參學(xué)的你是為生死還是物質(zhì)?
- 出家不事修行 會變牛變馬償還供養(yǎng)
- 不開悟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guān)
- 古代佛教徒和現(xiàn)代佛教徒的區(qū)別在哪?
- 病后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 修行要“每天大街跑,心中念佛忙”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七
- 體光老和尚 開示四十九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五十
- 體光老和尚 開示五十一
- 體光老和尚的法脈傳承
- 體光老和尚開示錄 前言
- 體光老和尚簡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