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之分析與治理

  人欲之分析與治理

  太虛

  二十一年秋在重慶求知俱樂部講

  (郭宏居士輸入、楊慧英校對)

  今日因貴社何社長之介紹,試提出這學(xué)理上之問題,即人欲之分析與治理,來與各位咀嚼一番。

  講到人欲這名詞,含義極廣。在人生哲學(xué)上所說生物之表演與發(fā)動,皆出「意欲」,――意志欲望――在人即「人欲」。在心理學(xué)上所說之「沖動」,沖動為從內(nèi)心沖出的意志,欲望從外物引發(fā)――,亦攝屬于人欲中。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單獨生存,即生存亦無文化知識之生存,但社會怎么能安寧?文化怎么能發(fā)達?知識怎么能進步?這些與人欲均有莫大之關(guān)系。在吾人將人類活動之根源――人欲研究明白,拿相宜方法去安頓它,調(diào)御它,而后社會可得安寧而發(fā)達和進步。因此,人欲是值得我們探討與研究的。

  一.人欲之分析

  所謂人欲,若要分析它的內(nèi)容,洵非一言可盡的,這好象一塊物質(zhì),把它放置化驗室分析起來,有同樣的復(fù)雜情形!

  一、有情共欲。

  有情欲的生物,曰有情,這欲不僅人類專有,凡三界之有情眾生均有,所以稱做有情共欲。人是有情欲中之一類,差不多就像說人是動物中之一種。有情的共同情欲,又叫做根本欲。此根本意欲生來就有,而且不知不覺的就有。這可分為四種:一、從形相上說,有美丑之分,人是好美憎丑的;二、從性質(zhì)上說,有真假之別,人是求真棄假的;三、從行事上說,有善惡之辨,人是厭惡取善的;四、從成果上說,有勝劣之區(qū),人是好勝舍劣的。上來四種從相對上說的。佛學(xué)上八識中之第七識,有四種功用:謂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從正面說,即好美,求真,取善,好勝;從反面說,即惡丑,棄假,厭惡,舍劣。我與各位均有此欲美、去不美等之意欲,――根本意欲指第七識――隱藏于內(nèi),諸位稍加反省,即能領(lǐng)會。

  二、欲界共欲。

  佛學(xué)講三界:欲、色、無色。今縮小范圍,除上二界,而專講欲界。在這欲界內(nèi),一切有情均有欲。欲界共同性之欲,有三:甲、續(xù)生欲,即繼續(xù)生命之人欲。此亦有二:

  一、男女欲,通常曰「性欲」。男女之欲惟欲界有,上二界無此欲,此欲仿佛就是平常所說的陰陽性,心理生理,均有此欲。由此男女欲,以繼續(xù)人之身命,如父生子,子又生孫,身命的種類種族,得以相續(xù)。

  還有一種:依佛家三世輪回說法,此一生死了,還可投胎,取得第二生的新身命,所謂精神不死。種類相續(xù)與精神不死,就以男女欲為動機。

  乙、段食欲,四食之一;段即形段,形段食,即物質(zhì)之食也,可維持人類之生命。小孩初生,即知哺乳,既長又要吃飯,使身體發(fā)育魁梧起來。儒書上有句流行語曰:「食色性也」,這是生來就具足的。上面男女欲,即色欲;段食欲,即食欲。

  丙、物境欲。從萬物對境上所起之要求欲,如我們的眼睛欲看美的色,耳朵欲聽美的聲,鼻子欲嗅美的香,舌頭欲舔美的味,身體欲接美的觸。眼、耳、鼻、舌、身、曰五根,色、聲、香、味、觸,曰五境;根境之間曰五識。

  三、人類特欲。

  即人類特別獨有的欲,有二種:俗習(xí)欲,即社會習(xí)慣欲,有五:

  甲、財欲:財產(chǎn)所有欲,小動物如螞蟻、蜜蜂之類都有,人有此欲,不過更為明顯罷了。一般人要求發(fā)財,以為有了財,一切都有了;習(xí)俗上流行如此,故又可曰俗習(xí)財產(chǎn)欲。

  乙、飾欲:本作色欲。飾欲,人人皆有,小孩即知有穿花彩之衣,開一店要崇華富麗,造一房要鋪張排列,動人觀看,凡此皆曰妝飾之欲。

  丙、名欲:惟人類特有,即高等動物如猿猴之類,亦不知好名。人則不然,要于多數(shù)人之中名列前茅,名列前茅還不算,還要如何使其永垂不朽,流芳百世;有些人好名要不到,就是遺臭萬年之惡名亦樂之。

  丁、膳欲:本作食欲。膳欲,即上面已說過之段食欲,彼為支持有情生命而食,但單為支持生命,而粗糠糟粕亦可果腹。今則于支持生命之外,還要求豐腴可口,羅列八珍,食前萬丈,乃為得意。

  戊、逸欲:原作睡欲,即放逸閑逸之欲,人人皆有。如人總想多倚多睡,隨意隨便,安逸舒服。平常人雖不能一蹴達到放逸之目的,但總有一僥幸機會,得一空曠地方,讓我去放心安意去睡一覺的心理。于是釀成多坐不喜走,多睡不愛醒的惡習(xí)了。以上五欲,均為習(xí)俗流行普遍之欲。

  二、文化欲:文化欲是為公的,社會的;俗習(xí)欲,是為私的,個人的。此有兩種:

  甲、平安:

  社會不平即不安,社會既不安,所以于比平安之中,就迫切希望平安與要求平安了。人心何以不平?是因為社會不安;社會何以不安?又因為人心不平。創(chuàng)造社會平安之欲有三:

  一、宗教,宗教有超萬有的天國?善饺瞬黄街畾舛冒参俊

  二、政治,政者、正也,凡事得其平正,國家乃治。

  三、藝術(shù),文學(xué)圖畫等都是藝術(shù),都可安慰人之心靈與精神。

  三種之中,有宗教宜于時人地,有政治宜于時人地,而其原則不外使人得安慰,社會得平安。

  乙、知識:

  如貴社以求知名,即欲求種種之知識,質(zhì)言之,即知識要求也。知識當(dāng)從三方面去求:

  一、科學(xué),確實科學(xué),使得得到自然社會應(yīng)用之知識。

  二、哲學(xué),根本哲學(xué),使人得到宇宙人生綜合之理解。

  三、文學(xué),凡想象理想敘述歷史等皆文學(xué)。

  二 人欲之治理

  人欲之大概分析,已如上述,次講人欲分析后之治理人欲。若完全是好的,則亦無用乎治理,如一塊曠野之草原,有好有不好,有雜亂污穢之地,也有條理清楚之地,在這兩種對峙之下,就有修治整理可言了。求適當(dāng)處置人欲之學(xué)說,更仆難數(shù),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于古今中外之各種學(xué)說,他們處置治理之態(tài)度,不外下列幾種:

  對欲的態(tài)度

  有主張縱欲者,以為人欲應(yīng)任其充分流行,如河港污塞,盡量疏通,既免泛濫之害,復(fù)收灌溉之利。有主張節(jié)欲者,以為欲如洪水猛獸,稍縱即不可收拾了。如上面所說之俗習(xí)財產(chǎn)欲等,有一百便想得一千,搜羅一切錢財,萃于我一身,結(jié)果造成現(xiàn)在之大地主與大資本家,弄成社會不平等之現(xiàn)象,那時身為罪藪,害人而復(fù)害己,所以須加節(jié)制。有主張絕欲者,以為縱欲固不對,節(jié)欲亦不徹底,不但俗習(xí)欲之財、飾、名、膳、睡逸等要不得,即文化欲之宗教、政治、藝術(shù)等亦不足取;中國古代如老子輩,即主張此類,他說:「剖斗折衡而民不爭,絕圣棄智其利百倍」,便是主張絕政治欲等之確據(jù)。有主張化欲者,以為欲亦無固定性,可以轉(zhuǎn)變改造的,如地方風(fēng)俗之窳敗,可以改成美善風(fēng)俗一般。

  二、對欲態(tài)度的批評

  主張縱欲者,以近代歐美學(xué)說為多。百年來西洋文化縱欲的生存競爭的口號,大放厥詞;所得結(jié)果,造成爭斗不平等之現(xiàn)象。所以,縱欲的處置,也許說不無有益,但總是益少而害多。主張節(jié)欲者,儒家以理節(jié)欲,古今學(xué)者亦對有主張節(jié)欲的辦法;但其去欲既不能,而向善亦不大,故其缺點,未免是無力的。主張絕欲者,如古代希臘、埃及,及中國之道教等,多主張絕滅態(tài)度以對欲,但不好的固絕去,好的也滅絕,吾人認為也是偏枯的。主張化欲者,哲學(xué)有一部分,從前儒學(xué)主張變化氣質(zhì),也就有化欲的意思。吾人以為第一縱欲,害多利少,利不敵害;第二節(jié)欲,動于情,止于禮,情欲沖動,有相當(dāng)限度,以理節(jié)之;但情沖動到極端時,理是無力絕制的;第三絕欲,好的欲與歹的欲,玉石俱焚,同歸于盡,這種態(tài)度是偏枯的;第四化欲比較來得善巧,文化亦從化欲而產(chǎn)生出來的。

  三、佛法對欲的態(tài)度

  甲、人乘節(jié)欲:佛法教人做平常人之方法,三皈立信,五戒為規(guī),五戒即節(jié)欲之方法。五戒者:一、不亂殺,非全不殺,如殺一救百亦可;二,不偷盜,非不取有義應(yīng)得之財;三、不邪淫,不戒男女夫妻之婚配;四、不妄語,不妄語以立信;五、不飲酒,不飲酒以明性。

  乙、天乘、二乘絕欲:修五戒是人乘,修十善、四禪、四定是天乘,天乘從人超天,守完全五戒――十善從五戒開出――,絕一部分欲,可超一層天;漸絕漸高,依次超于四王、忉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之六天,而上入色、無色界天。二乘即聲聞與獨覺,他們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成聲聞果;無無明乃至無老死,成獨覺果,是主張完全絕欲的。

  三、大乘化欲:大乘修六度萬行,普度有情,有度生之大欲,無利己之私欲。大乘以大欲去化私欲,方便善巧,蔑以加矣!

  四、大乘化欲的方便

  甲、文化欲的凈化:

  一、平安信教而修行:信「眾生無邊誓愿度」之佛教,修「煩惱無盡誓愿斷」之勝行。

  二、知識的解理而證果,解「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之理,證「佛智無上誓愿成」之果。二、俗習(xí)欲的凈化:佛法講八功德,七圣財,可以凈化眾生之財欲;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光明,無有倫匹,可以凈化眾生之飾欲;講「法王」「世尊」十種德號名稱普聞,高逾須彌,可以凈化眾生之名欲;講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可以凈化眾生之食欲;講三摩地輕安定樂,可以凈化眾生之逸欲。

  三、物境欲的凈化;十方諸佛菩薩凈土,依報正報之凈土莊嚴,可以凈化眾生物境欲之欲見美色,欲聽美聲,欲嗅美香,欲嘗美味,欲舐美觸。

  四、續(xù)生欲的凈化:大乘密宗最高部有二根交會,二性相合等形象以表法,表福智雙修定慧和合等法,可以凈化續(xù)生欲之男女欲;密宗修法以花、香、燈、涂、飲食等物質(zhì)供養(yǎng),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度,可以凈化續(xù)生欲之段食欲。

  五、大乘化欲的圓成

  一、全美:佛法真有完全美滿,如佛典上說,無漏方算究竟。所謂無漏者,如杯盛水不漏,就是說沒有絲毫過失,才叫完全美滿。世俗美總是美丑相對之美,非無漏,非究竟,更非圓成;佛法之美則否,可以凈化眾生之根本好美欲,

  二、極真:佛智通達一切,澈了人生最極究竟,無欠無余;而十方三世諸佛,完全證明,毫無虛妄與偽假,其極真自不待言,可以凈化有情之根本求真欲。

  三、純善:諸佛、諸大菩薩,自己早以完成,而今以大悲方便利導(dǎo)眾生,孳孳不休者,純?yōu)槔艘?故曰純善;純善可以凈化眾生之根本喜善欲。四、最勝:佛法講最勝,非曰其他是劣,而佛法獨為最勝。佛之福德、莊嚴、智慧、能力等,實際上確為高出一切,最究竟、最圓滿,吾人依之為模范,可養(yǎng)成超三界出苦海之清凈最勝人格,所以十號之外,佛又號曰「最勝」。佛弟子在經(jīng)典上又稱「最勝子」,就是表明佛為實成最勝者,佛弟子學(xué)佛,亦為學(xué)最勝者,可以凈化眾生之根本好勝欲。

  上來從人欲之分析,講到古今中外學(xué)說對付人欲之態(tài)度,再談到佛法如何治理人欲。草草說來,大海一滴,希望諸公努力研究,庶人欲不致作弊,而能滿足人類之欲望與要求了。

  (慧松記)(見?木硪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