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講解內(nèi)容(12)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世尊不說話了,你們不能接受,隨緣,默然而不制止。那是說佛不慈悲嘛,這么好的法,你們?yōu)槭裁匆宦?佛知道,佛會觀機,(是)福報不夠。這是真話,現(xiàn)在想聽大經(jīng)的人,確確實實很需要福報,他不能接受,這不奇怪的,佛親自講法華經(jīng),都有現(xiàn)場五千人退席,佛知道默然而不制止,為什么?這個要有深厚的善根福德。所以你們勸人家去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那么容易一講就能去,那個福報是不得了的福報,就是這個道理,確確實實佛教度有緣人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善根、福德、因緣是很深厚的。你看佛親自講法華,現(xiàn)場都有五千人退席,禮佛而退,所以佛黯然而不制止,為什么,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所以學佛也要有很大的福報,不信佛也是這樣子,世間法說緣分沒有到,這個也沒有錯,我們講緣沒有到,其實就是善根、福德的原因。我們才知道后面的法華經(jīng)利益有多大,不聽這個是大損失。所以我們對佛教有誤會,佛教本身沒有任何的影響,那些受影響的人、誤會的人吃了大虧。就是說,我們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損失、極樂世界沒有任何的損失,眾生吃虧,眾生這邊的問題,要受無量的苦。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

  就是說,好,你們走就走吧,剩下的都是骨干,純有貞實;枝葉,是善根福德不夠。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就是說,離開也好。

  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金剛經(jīng)也有愿樂欲聞,我昨天又解釋了一下,這個愿樂欲聞有四個層次,什么四個層次?這個愿是,好,聽一聽,了解一下;那個樂就是生歡喜心來聽,快樂;那個欲,就是非聽不可,就像你們今天下大雪,我也要聽非聽不可,就達到這個欲了;那個聞就最高級了,那個聞就是指的見性了,我有愿樂欲,那個聞就聞自性了,通達自性了,到自性了,達到最深了,所以這點我們要明白,這是四個聽經(jīng)的層次。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

  你看就是說,這里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一切佛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說出來,

  百千萬劫稀有難逢,時乃說之。你看,如優(yōu)曇缽華,時一現(xiàn)耳。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

  還是講我們要信,法華經(jīng)講之前還是要信,所以言不虛妄哪。我們現(xiàn)在還在迷信在世間法。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現(xiàn)在很多人學佛就落在思量分別上,思量分別的話一定會有對立的,所以學佛為什么有那么多門戶之見、有對立,有思量分別。好像我們講通俗的,觀音菩薩管慈悲,觀音菩薩智慧沒有;文殊菩薩有智慧沒有慈悲;這個地藏菩薩有孝敬沒有文殊菩薩的智慧,好像是講三位各管一攤,不是這樣回事的。四大菩薩任何一個菩薩,都代表一切都有,就是說觀音菩薩也有文殊菩薩的智慧,跟文殊菩薩一樣的智慧、跟地藏菩薩一樣的孝敬、跟普賢菩薩一樣的行愿,都是通的,不是各管一攤。這個原來講過,活人就找藥師佛,死人就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管死人的,生病就找藥師佛,這是顛倒,所以很多人確實不明白,所以這里講思量分別,我們都給佛菩薩安排了工作的,給他分好了工,佛菩薩你是管這攤的,你是管那攤的,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嗎?顛倒,這是大顛倒。

  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不曉得這是一體。如果學過楞嚴經(jīng)就知道,其實我們是一體的,諸佛才能究竟明白。

  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

  佛來到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因緣,但是最主要的大事因緣是什么?我們看

  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

  如果我們懂得這個話,我們學佛的態(tài)度就轉(zhuǎn)變過來,我們學佛也要以這個為主。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xiàn)于世。

  開就是打開,打開佛的知見;使,使得清凈故,我們講煩惱轉(zhuǎn)清凈。

  欲示眾生,是指開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xiàn)于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xiàn)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xiàn)于世。

  這叫做開示悟入,佛知佛見,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那么我們,佛已經(jīng)在世間告訴我們,我們學佛的人要抓住這個,這個是最主要的,我們要接受什么,接受佛知佛見。佛知佛見在哪里,佛親口所說。那佛不住世了,佛在經(jīng)典里(告訴我們),這叫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經(jīng)典都不要了,你怎么去智慧如海,那叫煩惱如海。就好像某些人為什么煩惱如海,沒有經(jīng)典教我們,所以這個我們要明白,所以這個是大事情佛知佛見。那你明白的話,聽經(jīng)聞法是不是最重要,我們不聽經(jīng)聞法,我們怎么知道什么叫佛知佛見呢,我們聽這個人說、聽那個人說,我們學了《維摩詰經(jīng)》才知道,依法不依人。他是不是佛、他是不是菩薩,他講的對、講的錯,我們都不曉得。如果經(jīng)典看到,我們講依照經(jīng)典,依法不依人,我們很多人學佛還是感情用事,錯了,不要去感情用事。所以這是法華經(jīng)很重要的一段經(jīng)文,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我們現(xiàn)在大家在一起學經(jīng)典,我們共同學習經(jīng)典。講經(jīng)這個有經(jīng)典,說錯、說對了,我們大家依照經(jīng)典來學。

  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

  佛來到世間就是這個事情,就是把我們眾生的智慧打開!華嚴經(jīng)》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現(xiàn)在迷掉了。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所以三藏十二部有經(jīng)藏、論藏、律藏。經(jīng)論正知見,糾正我們的知見;律藏正行為,糾正我們的行為;戒律,制約我們的行為;經(jīng)藏是幫助我們知見。佛法知見是重要的,八正道里面第一重要的是正知正見(正見),正見最重要。七菩提里最重要的是擇法(擇法覺支),選擇什么,選擇正知正見。所以我們能來學《法華經(jīng)》,就是第一正知正見,其它大乘經(jīng)典也是這樣的(正知正見),不容易啊。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那么以前明明說了那么多,說了二乘、三乘,后面講無有余乘,那么以前講了二和三算什么呢?若二、若三,無有余乘,沒有二沒有三。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崂,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shù)方便

  以前講的二和三是什么,是方便。

  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最后什么,萬法歸一,歸自性哪。如果不歸一的話,到時候有二、有三,就會有誤會。這里講的,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一乘就是佛乘。

  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阿羅漢叫做一切智,菩薩叫做道種智,成佛叫做一切種智。

  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于世,

  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一樣,佛佛道同。

  亦以無量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一定要得到這個究竟,這是佛的慈悲,我們學了大乘經(jīng)典知道,佛是希望我們成佛而且是快快成佛。其實最快(成佛)是到極樂世界最快,還有一個頓悟最快,但是(頓悟)要有根性,這個要明白。中國的六祖惠能表演的是頓悟,頓悟要有根性,如果沒有根性的話,那個很危險。還有我們佛慈悲到極處,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學佛真的明白道理,成佛難不難,不難。我講的不難,就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難,人人都做的到,一切眾生都做得到。這就是我們的問題,你說頓悟我們做不到,這個是真話,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難,難在什么地方,以后就知道,我們講《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就知道,這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難就難在就是信(出了問題),不信。很多真正的念佛人,信的那個標準沒有達到經(jīng)典的標準,外面有一點誘惑那就不信了。

  舍利弗,現(xiàn)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你看還是反復說,萬法歸一、歸于一乘。一才是平等,所以金剛經(jīng)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

  一定是佛給我們的知見,一定不是那種阿羅漢的知見,不是菩薩的知見,是佛的知見。但是阿羅漢、菩薩是過程,我們從十法界來講是過程,不能一步到位,分幾步走。

  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

  這個種種欲就是煩惱習氣,就是說我們凡夫,不能夠一步到位成佛,佛在中間就設(shè)了很多方便幫助我們提升,但是不要把這個方便當成究竟,這是個過程,所以很多人學佛把手段當成目的,手段是手段,要通過這個手段達到究竟目的,很多學佛人迷在那個手段里,種種欲就是煩惱習氣。所以深心所著

  《無量壽經(jīng)》講,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六道,也是我們的習氣,我們叫深著世樂。這個世間的所謂樂有一點,佛法就不要了,深深的著,這是習氣,粘住了,放不下。這里講的我們心也是深心所著,這個不是普通的著,這個要長時間的熏,就好像我們的廚房的一些油垢,比方說油煙機,要用很特殊的洗滌產(chǎn)品等等,要專業(yè)人士才能洗的干凈,污垢洗不干凈,這個污垢太深了,無始劫來。所以為什么學佛不能成就,就是這個煩惱習氣。一個是沒有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沒有抓住佛知佛見,第二個就是習氣沒有改,但是這個要給我們時間,為什么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足夠的時間斷煩惱。如果說像我們現(xiàn)在有這么多時間聽經(jīng),我們遲早有覺悟的這一天,這種時間不多,我們這種正法聽的機會不多,很少,不是說沒有,很少太少,敵不過那種五欲六塵的誘惑。

  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原來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通通讓我們放下這些煩惱習氣。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講的這些東西通通都是為了達到最究竟目的,成佛。所以我們讀了大乘經(jīng)典才知道,我們才敢去講,我們這生可以去做佛,不是去做阿羅漢不是做去菩薩。南傳(佛教)國家,他們這一生只能說,做阿羅漢,是小乘。他們不相信大乘,這是緣分不同。我們中國大陸是北傳(佛教)的,大乘是做佛的,不是做菩薩,超越菩薩,大乘經(jīng)典講我們本來就是佛,就是說我們只要發(fā)菩提心,把這個心發(fā)足,我們可以成佛,所以發(fā)心很重要的。我們要發(fā)什么心,要發(fā)做佛的心,現(xiàn)在這個社會發(fā)什么心,發(fā)升官發(fā)財?shù)男摹?/p>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