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玄奘精神 第37節(jié):第六章 無須畏懼貌似強大的對手(1)

  有人說,只有到達終點才是快樂的,也有人說,旅途也能讓人充滿收獲--在玄奘眼中,生命就像是一道漫長的風景,結局和過程同樣美麗;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勿須畏懼那些貌似強大的對手;

  兩軍對壘,氣勢是關鍵,誰能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誰就已經(jīng)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

  老虎不是病貓,辯經(jīng)猶如戰(zhàn)場,既是學問的較量,也是膽氣和戰(zhàn)術的對決,不可存有半點仁慈之心。

  龜茲,一直是西域最神秘的國家,玄奘在這里不僅領略了奇特的龜茲音樂,也清楚的感受到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區(qū)別,并將面臨西行旅途中的第一次重要挑戰(zhàn)--與西域高僧木叉毱多辯經(jīng)。

  四目交錯,玄奘從木叉毱多倨傲淡漠的神情中看到了不屑與挑釁,也就是從這一刻起,他意識到這位坐在上首的西域胡僧,很可能將成為自己在龜茲國的最大對手;

  這次辯經(jīng)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既是玄奘與大唐之外的小乘第一次正面交鋒,又事關自己在西域地區(qū)接下來行程的順利與否,還關系到玄奘自身在佛學領域的聲望……

  那么,玄奘又是如何贏下這場辯經(jīng)的呢?神秘而古老的龜茲國,又給玄奘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呢?

  離開高昌后,玄奘的取經(jīng)團隊一路往西,在經(jīng)過沿途幾個小國后,來到了西域中部著名的阿耆尼國。

  阿耆尼國之所以著名,不僅僅因為它是《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的第一個國家,更重要的是它悠久的歷史和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阿耆尼,即現(xiàn)在的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據(jù)《漢書·西域傳》記載:

  "焉耆國,王治員渠城,去長安七千三百里。戶四千,口三萬二千一百,勝兵六千人。擊胡侯、卻胡侯、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擊胡左右君、擊車師君、歸義車師君各一人,擊胡都尉、擊胡君各二人,譯長三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與烏孫接。近海水多魚。"

  阿耆尼國地域廣大、人口繁盛。東晉高僧法顯就在其求法旅行記《法顯傳》(亦稱《佛國記》)中則將其稱為"焉夷",還提到阿耆尼國跟高昌國一樣崇敬佛教,只不過當?shù)厝诵欧畹牟皇切?a href="/remen/xiu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修行的大乘佛教,而是當時十分流行的小乘佛教。

  進入阿耆尼國境內(nèi)后,玄奘的隊伍首先來到了一個名叫"阿父師泉"的地方。這個地方非常奇妙,在大道南面數(shù)丈高的沙土崖壁上有一處泉眼,泉水就從崖壁上往外涌出。關于這眼泉水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支商隊在途經(jīng)此地時水盡,無法再繼續(xù)走下去。其間有一個僧人,因為窮困而跟著隊伍一路乞討為生,大家覺得當初是覺得帶上一個信佛的僧人讓他接受我們的供養(yǎng)是為了借此求得佛祖菩薩的保佑,也沒什么話說,可現(xiàn)在我們受折磨到這等境地,他竟然一點都不覺得愧疚擔憂……僧人聽到議論后就說,你們想要得到水,就應該各自禮佛,接受三歸五戒,我才能幫大家登上懸崖去求水。眾人覺得也沒更好的辦法,不如死馬當活馬醫(yī),就按照僧人說得去做了。受戒完畢后,僧人又說,我登上懸崖后,你們要同時念"阿父師為我下水",需要多少就說多少。僧人登上懸崖后,眾人就開始求水,不久,崖壁上竟真的冒出大股大股的泉水來,眾人無不歡呼雀躍。水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等了很久,卻不見僧人下來,待眾人爬上懸崖一看,僧人已然圓寂。為了紀念僧人的恩德,眾人就在他圓寂的地方修了一座石塔。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