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四十華嚴 第五卷 第80講

  《四十華嚴》第80講(2009年5月4日)A

  昨天跟各位講到113頁的第一行,叫發(fā)饒益心的部分。這意思就是說菩提心當中包括了這十一個心,除了第一個大悲心是總說以外,其他還有十個心。這內(nèi)容就是你發(fā)的菩提心不可能太單薄,他不是單一意義,這個意義相當?shù)姆簭V。

  我們在世間法中所遇到的事情也一樣。你要做一件事情絕對不是單一,你假如當作單一啊,這個人的工作跟人生啊大概是最基礎的工作。假如你所要做的事情是一項工程的話,那這個人基本上他就是個小國王。

  就好像我們說讀書一樣。讀書這樣一件很簡單的事了。讀書,就是你書給我,我就讀了。那恐怕不是這個樣子。你要學的很多,數(shù)字怎么應用,1234,要怎么教你,然后還要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光數(shù)字就不得了了,其他還沒說。

  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就發(fā)生這樣的狀況。他朝著某一個方向走,你要記得,用大腦的就是娑婆世界,他一定朝哪個方向或哪個方向這樣,他會晃來晃去,所以這個叫無常。今天的世界,我們叫做,這是我給他取名的,是不是恰當還不知道,這有待于將來人類的驗證。我說這個社會,現(xiàn)在整個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叫做民主共犯結(jié)構(gòu),民主有一個共同犯罪的結(jié)構(gòu)。這個犯罪結(jié)構(gòu)就夾在經(jīng)濟成長,夾在社會福利,夾在選票上面,這三個構(gòu)成了一種共犯結(jié)構(gòu)。這個共犯結(jié)構(gòu)當中高舉標榜的叫做民主,民主就要選票,選票要用什么來吸引呢?

  當然,“你逼迫我,所以我要推翻你。”那看有沒有人,被逼迫的那些人會被抓出來打第一線。那假如沒有人被逼迫,他就要講社會福利。所以你看到這些經(jīng)濟發(fā)展的所謂先進國家,都強調(diào)社會福利。社會福利那就要很多資金吶,資金從哪里來?一定要從稅收來,稅收從哪里來?就是,你原來繳1塊,現(xiàn)在福利要提高,現(xiàn)在你就在繳2塊的稅,這個很簡單嘛。那你要給我增加莫名其妙的1塊的稅我不給,不給的話怎么辦?經(jīng)濟成長。就是你賺的越多,要繳越多就對了,原來你賺10塊我跟你苛1塊,現(xiàn)在賺10塊跟你苛2塊你一定會抗拒嘛,現(xiàn)在我給你賺20塊,那你繳2塊應該吧,對不對?每10塊繳1塊嘛。這個叫經(jīng)濟成長。所以要讓你的所得增加,我說這個叫共同犯罪結(jié)構(gòu)。

  你說,他為什么叫共同犯罪結(jié)構(gòu)?你說,為了選票,這叫民主政治沒錯吧?那么我要給社會福利也沒錯嘛。那要社會福利我給你經(jīng)濟成長賺很多錢也沒錯吧?都沒錯。但是錯了!

  錯在哪里?把全世界的自然資源給破壞了,全破壞了。你現(xiàn)在看到今天的世界,光這些所謂先進國家總?cè)丝跀?shù)加起來,我跟你講,不超過11億。那天我講10億現(xiàn)在算一算應該11億了,因為天天有人出生嘛。他占全世界總?cè)丝诘牧种,但是他所花費的資源大概占全世界總資源的90%以上。那換句話說還有55億的人口用的只有10%的資源。這叫經(jīng)濟成長,是二十世紀最大的惡魔,F(xiàn)在我們再繼續(xù)追求下去,他會是在21世紀壓垮這個世界的魔王。大概沒有人會肯定。

  那我們不經(jīng)濟成長要怎么辦?這個就是普遍的心嘛。你有沒有那種普遍讓眾生離苦得樂的心嘛!你要看得到,看不到你根本沒辦法。經(jīng)濟成長再繼續(xù)成長吧,跟你講,中國要是經(jīng)濟成長像美國這個標準的時候,我告訴你,我們的地球叫什么你知道嗎?會變成火焰山。全世界的資源全部開發(fā)給中國這13億到15億的人口來用都不夠用,F(xiàn)在才11億人口已經(jīng)用掉90%了,以他的標準我們拿來用的話,這世界怎么辦?這個是我們站在超越這個共犯結(jié)構(gòu)的立場里,你才能看得到的。你在這個共犯結(jié)構(gòu)里頭你是看不到的。

  因為你要經(jīng)濟成長,你一定要開發(fā)資源。所以你現(xiàn)在會發(fā)現(xiàn),最基本的狀況就是,你家里冰箱壞了,丟掉,就丟掉了,頂多給你20塊回收了。對不對?他為什么不幫你修?洗衣機壞了,腳壞了,丟掉,頂多20塊給你回收。你知道嗎?這些冰箱這些家電用品,我們這里是不是叫家電用品?家里的電器用品吶,包括烤面包機啦、微波爐啦這些大大小小的,每年所報廢的量相當于五千萬輛汽車的報廢。而我們每年生產(chǎn)多少汽車,幾乎每年就要報廢多少汽車。把這些報廢的工業(yè)用品你把它加總起來,你注意看看,這是人類不敢面對的真相!我估計,超過1億輛汽車的報廢。

  那么,這個汽車報廢他要怎么報廢啊?他壓成一個廢鐵塊丟入煉鋼爐,你知道,里面有輕金屬、有塑料、有橡膠、有廢油,有沒有?還有各種化學用品還有那些電線,包電線皮的那些啊,它一起燃燒統(tǒng)統(tǒng)上去了。上面的不是只有二氧化碳。假如只有二氧化碳,我告訴各位,我們只是呼吸比較難過一點而已,F(xiàn)在問題是啊,很多毒氣,不是呼吸困難而已,這是最嚴重的問題。所以經(jīng)濟成長這個部分,是個嚴重的問題。

  那我們站在這個立場來看,不是只指責,我們要的是,提出一套可行的辦法來改善。這個部分我們叫做靈性寶藏的開發(fā),開發(fā)我們內(nèi)在這個靈性的寶藏。那,很簡單的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他就叫做教育,推動教育,不是采礦。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第一步驟啊一定要采礦,不管是石油是煤炭、天然氣,有沒有?銅礦、鐵礦,他一定要采礦,因為你是向他向大自然做一種無償?shù)穆訆Z。因為西方的文明價值就是從掠奪來的,是從搶的搶來的。世界五大古文明當中啊,

  四大文明都是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跟貿(mào)易發(fā)展的,你去注意看看,從巴比倫到埃及到印度到中國這四大,統(tǒng)統(tǒng)都是采取農(nóng)業(yè)跟貿(mào)易而強大的文明古國。只有羅馬,他最偉大的成就是靠掠奪而成為文明古國。你去查查歷史看看,我不是歷史專家,我也算讀過歷史了,他就是掠奪來的。文藝復興以后他的這個思維繼續(xù)在采取掠奪。這個我們前面都跟你分析過了,你看看。

  哥倫布,應該是哥倫布還是麥哲倫,我記不清楚,因為外國人都長得的名字都很像,他跟西班牙女王叫伊莎貝拉簽的合約,就是“國土人民歸我,財產(chǎn)歸你”。所以他就到處搶。甚至于到最后,假如別人跟著你的路去,那你可以課稅,八分之一歸你,我記得是八分之一應該沒錯的話,你的部分不要繳稅,別人八分之七還要再交稅,你的八分之一不用繳稅。所以大家就掠奪。把黑人運到美國去、美洲區(qū),是不是掠奪?對不對?美國人在北美把印第安人屠殺,算不算掠奪?這些都是掠奪。

  現(xiàn)在吶不敢再殺人了,掠奪大自然資源。各位想想看,你砍樹下來有沒有繳稅給樹神?你想想看,你開礦你有沒有繳稅給山神?假設這些主山神、主林神,有沒有?統(tǒng)統(tǒng)出來抗議“你給我砍了那么多的樹,要繳稅啊!”那我告訴你,各位擦屁股就用手擦,你就沒有衛(wèi)生紙可用了,你看看。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掠奪大自然。那么從經(jīng)濟的資源來看,這些都是資源,生產(chǎn)要素啊,但是你是無成本的,所以我們才會這樣暴殄天物。這些吶,我們都應該珍惜,不宜這個樣子浪費。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采用這一條路,走另外一條路,那就是開發(fā)心靈的寶藏,從教育來。從教育來的時候啊,每個人還是在工作,工作中有所得,所得不一定架構(gòu)在自然資源上面,還是可以有所謂的所得。同時吶,你心靈的成長才會達到真正幸福的目標。你所得的成長啊,物質(zhì)的增加,你只有越來越空洞,越來越空洞。這個是我們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里,中國在覺醒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走的一個真正的方向。

  這個方向我在跟各位談的,絕大部分是傾向于器世間,因為對器世間的掠奪是這一百年來最大的災難。那假如我們在這覺醒的過程當中,中國能夠走向不開發(fā)大自然資源,而是開發(fā)我們的靈性資源的話,那我們的國家建設會更完美,而且可以避免無謂的糾紛。因為經(jīng)濟的成長,因為掠奪資源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在未來的歲月里會非常頻繁,因為資源越來越少,甚至于未來飲用水都會打仗。所以我們應該要在這里好好思維一條好的出路,這個就是饒益心,饒益心。菩薩道在走的是徹底的、根本的而且是制度化的。

  像我們跟各位講造林也是一樣,造林是很頭痛的事啊,但是造林真正要進行的是什么?是生活習慣。所以由宗教來發(fā)起,養(yǎng)成造林的習慣是很好的。每天都有死人,每天都有小朋友出生,為了紀念前輩的往生,最好是家里發(fā)起種樹53棵;小朋友降臨這個世間,最好你也發(fā)起種樹53棵。那么那就是真正的宗教活動,有價值又有意義。那每個人每年不要在那邊祝你生日快樂了,你今年幾歲啊,生日的時候種幾棵樹,為什么?你總要還債嘛,這一年來你用掉多少樹了?種幾顆還人家。你現(xiàn)在所用的樹還很可能都是幾百年的樹,那我們現(xiàn)在種,應該可以有一點補償吧。這是我們該做的事,可是我們很少去留意到這些。當這樣的情況你就會造成對眾生的傷害,尤其是大自然的傷害。當我們留意到,那至少你可以做一些彌補的工作。這是一個器世間的關懷。

  當然,我們看到饒益心的部分都想到的是對眷屬世間的照顧,也就是這個世間的族群沖突,彼此之間的沖突。彼此之間的沖突其實是被煽動的多,被分化的多,為什么我們會被煽動?因為我們無知,意識形態(tài)容易被鼓動。所以我們從行法中來要各位放下意識形態(tài),關鍵就在這里。

  那族群之間為什么容易有對立的情況呢?那一定是來自于嗔跟貪,對不對?嗔心一定是意識形態(tài),貪心不一定意識形態(tài),但是絕大部分來自于爭奪,就是貪。

  那現(xiàn)在吶,我們是社會就是西方的價值觀給我們的,就要競爭。各位發(fā)現(xiàn)到,競爭,第一個會引發(fā)族群沖突,這很明顯;第二個,競爭帶來各人每個人內(nèi)心的空虛化。你要留意到,空虛啊,你會感覺很空洞。

  競爭贏了又怎樣?你成功了,事業(yè)成功是最典型的競爭成功。我們看到很多人,很多人吶,事業(yè)成功以后他很無奈,很無奈。成功的果實不知道跟誰分享,沒人可分享。本來跟你共同奮斗的那個人是最應該分享你成功的果實,可往往在你即將成功的時候,那個人就離開了,家庭就破碎了。那你的成功呢?你找不到標的,找不到標的。

  那個內(nèi)心的空虛啊,還不止如此。本來我們奮斗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幸福,所以幾乎有一個基本公式:我們?yōu)榱藢,將來過著幸?鞓返纳睿袁F(xiàn)在吶,我們要認真賺錢,對不對?結(jié)果賺到錢了,那幸福快樂呢?沒了。已經(jīng)忘了,已經(jīng)忘了什么叫幸?鞓妨。因為在賺錢的過程里,兩個已經(jīng)吵得要死了,不知道吵什么,吵到都分開了。這就是基本公式嘛。所以在西方的公式里,是沒有答案的,沒有答案的。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要饒益眾生你一定要從幸福成長看,不要從經(jīng)濟成長看。當你所得、用具、生活物品很多的時候,大概這個災難就快要降臨了,因為內(nèi)心的空虛使你感到破碎,生命的存在是一種破碎,不完整的,不完整的。所以很多人擁有豪華的轎車,廣廈好幾間,不見得千萬間吶,用的都很好,吃的都很好,沒用,他索然無味。關鍵就在這里。

  所以在饒益眾生的時候,我們要看的是一種深度,絕對不是一般所講的表面上的給予,這個叫饒益。所以他這里講到,“息眾生不善心故”。

  那么昨天我們也跟各位講到,眾生不善心吶,你根本就看不到,因為在那個族群里頭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善心。昨天跟各位舉例的是窮山惡水多刁民吶,那個刁民他為了給家里吃好的、用好的,去搶人家、殺人家這本身沒錯吧?他沒錯的。但是他的環(huán)境就是這樣,他怎么知道搶人家、殺人家是不對呢?

  同樣的,今天我們把它放大來看,現(xiàn)在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破壞整個大自然,破壞我們的器世間,破壞我們的眷屬世間,破壞我們的心靈的智正覺世間,你知道嗎?你不知道,你都不知道。你參與競爭,甚至于你還是成功的競爭者,可是你正是被傷害得最嚴重的人,而你不知道。你還認為我是英雄。斷了一條腿,我是英雄,對不對?鼻子被打掉了,我是英雄。你英雄在哪里呢?你不知道。這個叫無知,無知之過。

  所以眾生不善心吶,不是眾生他能夠了解的。當他們能了解“我這種行為是不當”的時候,他有救了。

  今天,整個社會都沒有辦法感受到,我們的行為是錯誤的時候,這個地球只有沉淪下去了。這不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事。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你才知道,假如這個制度能夠架構(gòu)好,你是不是饒益了所有眾生?對不對?你要怎么饒益眾生,都沒有這個法的殊勝跟窮盡。問題是我們對這個社會,你根本看不到,那你就沒有辦法饒益眾生。

  所以跟各位談,修法,就像前面講的,一方面要求如來境界,一方面要普度眾生。你會覺得這兩個好像兩碼子事,跟你講,完全同一件事。因為你入三昧境越深,你就越能夠看到,這個世間眾生共業(yè)的癥結(jié)越深;你可以看得越深,共業(yè)的癥結(jié)你可以看得越深。你假如不入三昧的境界,眾生的共業(yè)你看不到。

  多少人,講說某某人好厲害,他能知過去、能知未來,他能看三世。我跟你講都是假的啦。我們里面可能也有人會看,我跟你說假的,不是你會看這個人的三世是假的,不是。因為就整個定義來講,你的定義就錯了。你可以看到這只狗的三世嗎?你看不到。為什么你只能看到人的三世呢?你怎么知道這個人的前輩子是齊天大圣還是二師兄呢?你看不到啊。你再怎么看他前輩子都是人,下輩子還是人。但是他前輩子是豬八戒啊,你不知道,他是因為豬流感所以才投胎到這個世間來啊,可是你硬說她前輩子是個女人。她是母的豬八戒你都不知道,你還說她是女人。因為他這輩子是人,顯現(xiàn)給你的相,你看的是人。到底是這個人是人,你看的是人,還是因為你是人,所以你看到的是人?你不知道啊,因為你的潛意識里都是人嘛。

  所以你去留意到,假如這個人他會通三世、會看三世的話,你就告訴他叫他看這只狗的三世,絕對看不到。因為他的印象里是人沒有狗,他看不到狗的前世,也看不到狗的來世。但是他看你的,他認為看到你的是真的,但那個真是假的。知道嗎?就好像你說你在做夢一樣,那個夢對你來講是真的,你確實夢到了。但是那個夢對這世界來講它根本就不存在嘛,從來一刻都沒有存在過,它只是在你的夢境閃過而已。

  你聽懂這種語言在表達什么嗎?你知道嗎?所以,不要相信那些神通的話,那些都不可靠。真正要饒益眾生吶,那是真的從定境中來,沒有定的功夫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好,我們再看下一句,“救護怖畏諸眾生故,發(fā)哀憫心”。

  這個哀愍心,我們中國人就比較清楚了。因為我們有同情心、有惻隱之心,有沒有?哀愍之心,所以哀憫心,就是“救護怖畏諸眾生”嘛,這個是比較明顯的。息眾生不善心吶,是比較難的,因為他涉及的層面是比較廣的。

  好,“舍離執(zhí)著障礙法故,發(fā)無著心”。這個容易吧?一般想修行的人,這個都做得到。那么,舍離一般的執(zhí)著大概容易,舍離到你的根本執(zhí)著,你不容易。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有個同修他請我吃飯,我是很不喜歡人家請我吃飯,你最好不要請我吃飯。那個時候他請我吃飯,我就跟他去了,他要請嘛。去吃一餐飯,總共那時候的臺幣換算成現(xiàn)在人民幣,大概吃了兩塊半。

  他說:“我就是這么省。”

  我說:“是很好,不貪吃。”

  “是啊,”他說,“我現(xiàn)在修法以后精進以后都不貪吃。”

  不貪吃啊。我突然間就看到他手上一閃,我記得是五個指頭嘛,他戴了四個戒指。我就問他說:“這戒指很漂亮啊。”

  他說:“是啊,我就喜歡戒指。哦,還不止戒指,還有這個、還有這個。”

  我說:“啊,你那個戒貪戒得很好?!”

  他說:“是啊,我現(xiàn)在都不貪吃。”

  不貪吃,“貪”戒得很好,貪戒指啊貪珠寶,這個不戒。

  像這種情況就告訴我們,某些部分你可以舍,因為你不重吃,知道嗎?你現(xiàn)在也是一樣,不要光吹牛。有些人不重吃,那吃可以吃得很簡單,但他重穿。對不對?有的不重穿,他重那個窩。窩弄得很好,家里那個窩弄得很好,穿呢,隨便穿,有沒有?有這種習氣。這個叫習氣。

  這個都屬于凡夫性,你還沒修行。只要你重一邊、輕一邊,都表示你還沒修行。你只是從佛教的語言文字里,從語言文字里,你弄到一點所謂法味。那就那一點跟你的好惡相應,好惡相應。因此,你譬如說講戒啊,除貪吶,你就把你不喜歡的當作要戒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戒掉了,那么你喜歡的你就根本就沒看到,根本就沒看到。這個就表示你,根本就還沒有正式地成為一個修行者。你只是從表面上,我聽說要戒貪,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不喝酒的、不吸煙的,那一講到五戒當中不準喝酒,他馬上就戒了,然后看到別人喝酒跟抽煙就好像是洪水猛獸一樣?僧斔矚g的東西,他永遠沒想到他要戒。

  所以,這個執(zhí)著從這個地方看,跟眾生不善心是一樣的,不見得你真看得到。真正執(zhí)著,你要能夠放得下,要能夠舍離,對不對?“舍離執(zhí)著障礙法”,那你一定要入禪定才能舍,假如不入禪定你在世間看要舍,根本不可能,根本不可能,你只是意識形態(tài)上。你可能會說對,要舍,眼鏡換便宜的就好,因為你討厭它嘛,就換便宜的,不過裝金牙還是裝好一點。對不對?你裝假牙跟戴眼鏡都有病啊。

  可是當你比較,叫偏心嘛,偏心“牙兒子”,不疼愛“眼兒子”的時候,你眼鏡就隨便換一個?墒钱斈慵偃缯J為,眼鏡對你比較重要的時候,你又舍不掉了。這個時候,不能叫做你有舍離執(zhí)著。你要記得這個部分。

  同樣的,這個情況到抽象化的時候,在哪里呢?在我們同修當中,你也發(fā)生這樣的情況。你對你喜歡的同修,你就會說“我們是同行善知識”,對你不喜歡的同修“那個是佛教的蟑螂,他在這里頭混的,他根本就誤解佛法”。有沒有這種情況?其實在你一般生活里也有這種情況。你的好朋友講什么都對,你不喜歡的人講什么都不對,這個就是根深蒂固的執(zhí)著。你是為情所困。

  這個情啊,已經(jīng)讓你喪失了那種公平的正義感,你已經(jīng)變成情緒在左右你,你沒有判斷是非的標準。那,這個說明了什么?你的人格性不健全。那,要除掉這個部分,你只有透過很深的禪定,才能夠把人格性給矯正過來,那你才有可能真的舍離執(zhí)著。

  所以各位要舍離執(zhí)著,從事相上來看我跟各位講就是那四個,你先看看。

  第一個布施。把生死布施掉,這一點做到你就證阿羅漢。因為你已經(jīng)舍離生死了。

  第二個舍離病苦。病苦是很好舍的,對不對?大家都怕病嘛。怕病你就把病丟了就好了嘛?墒呛芷婀郑徊∑饋砟愣急У镁o緊的。不是跟你講病你不喜歡你就丟了嗎,你不愿意丟。跟你講,真的你不愿意丟。一個病苦。

  第三個煩惱,會失眠的人吶,就是有煩惱,把煩惱布施掉。

  你注意到這幾個,這三個都很好布施。至少每天你要布施一次。在什么時候布施你知道嗎?躺在床上的時候。我跟各位講,你回去試試看,這個法門很好用。當你在煩惱睡不著的時候,你躺好,兩腳伸直,兩手擺平,然后放下,你自己放下,喘口氣放下,肩膀放下,肚子放下,因為你有煩惱有病苦的時候你都會抽緊。你現(xiàn)在放松,放松,一直放松放下,當你一直看著自己放松放下的時候你就睡著了,你就睡著了。我跟你講,你不要怕你睡不著,你就是不聽話所以你才睡不著;厝ツ憔驮嚕裉焱砩媳WC你的失眠跟煩惱全部斷除。你要躺好躺平,兩腳伸直,兩手放平,你要放這樣也可以啦,不過我覺得放這樣會比較好。放平,然后放下,頭擺正,肩膀放平,然后什么什么就一直放一直放下去,大概你還沒放到膝蓋就睡著了。因為你只要放下,大概你放到肚子的底下很快就會睡著了。試著放下,放下。所以佛陀講放下這,放下這!當你放到那里,你就“啊,我開悟了。”開悟不會爬起來一定睡下去。你回去試。

  你假如說“我一直放到天亮都還沒睡著。”你一定沒放下,你一定提起來。因為一講到放下,每個人都緊張,要怎么放下?你就試著摸幾次就知道,很快就會睡著了。好吧,這個從實修上面來,他是有功夫的,不過從生活中來是好訓練,至少讓你把失眠的痛苦給治好,把你煩惱的給治好。

  那有一個,第四個叫做布施你的意見。你不要像我這樣喋喋不休,一講兩個鐘頭都不停,對不對?這個意見太多了。你自己當跟別人意見有沖突的時候,或人家的意見跟你相反的時候,你要放下你的意見,這個時候你只要放下意見,天下太平,知道嗎?不但放下,甚至于再贊美他一下,你絕對沒有敵人,你記得這一點。當人家意見跟你不同的時候,你有你的計劃、你的高見,統(tǒng)統(tǒng)不要講。因為尤其在會議場所這種地方。因為你要知道,你是在跟人家溝通,知道嗎,你不是在辯論,也不是在教學。在辯論教學當然你的主見要表達很清楚啊,在一般的溝通或者會議的時候,其實不必了。

  有人意見跟你怎么樣,開始一回合起來要起爭論的時候,一個有智慧的人是馬上轉(zhuǎn)回來,自己馬上轉(zhuǎn)。因為他的意見不會轉(zhuǎn),我就轉(zhuǎn)。轉(zhuǎn)了怎么樣,我贊美他。甚至于站在他的立場,把他的意見再加以補充。告訴你,敵人馬上變成朋友。你就是這個會議結(jié)束,你走了不理他,他一定追著你“因為只有你了解我”。因為你替他的意見都做補充了嘛。你留意到嗎?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應對進退的手段。

  “我不但要把這個敵人化解于無形,要把它變成我的力量”,這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意見跟我不同,我就開始留意了,你這個意見有用沒用。因為我不講我的意見,你就不知道我的東西你可以用。但是你既然都講了,我一定要把你變成對我的意見加分的地方。那我在這個時候贊美你,因為我一贊美,主席一定看到,我對你的意見很熟,對不對?然后我再給你補充下去,那你就死定了,對不對?我在你的基礎上有加分嘛。

  現(xiàn)在不是流行一個嗎,叫“專利無效論”,為什么專利無效?你發(fā)明了這個,發(fā)明了,我就把你的發(fā)明我再改一下,就我的變成比你更好,你的第一代我的第二代,那你的第一代專利有用嗎?我的第二代是在你的第一代專利上面架構(gòu)起來的。類似這種情況,這是為人處事當中,應對進退上非常需要的一法。

  所以你懂得應對進退,你的成功率是比別人特別高,比別人特別高。不是你比別人厲害,是你懂得應對、懂得進退。在這個過程里,你說“我只有三分力量而已”,不要緊,把大家的意見聽一遍以后,都給他們稱贊以后再加點意見,那他們都八分,你一加你就九分了。那么要實施的時候,一定是以他的原始提議為基礎嘛。其實旗桿是插在我們家里,不是插在他家里,這個就是你在運用的地方。

  這個,我給你講不是斗爭,這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標準,基本的做法。你不但不沖突,而且大家會相處得非常融洽。而等到有爭執(zhí)要選領導是誰的時候,你一定被拱出來,因為你最能化解這些沖突嘛,留意到。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執(zhí)著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意見執(zhí)著是最難的。

  在蔣經(jīng)國時代,我們部隊里做了一個調(diào)查。什么財務公開沒有問題,因為弄到最后就要財務公開嘛。人事公開也沒有問題,弄到最后就是制度要建立嘛,人事要公開嘛。他那時候四大公開還五大公開,就是意見不能公開。為什么不能公開?因為大家就在吵架,每次開會不知道在吵什么,吵完了大家吃一吃,吃飽飯吶,都是敵人,都是敵人,因為你都跟人家吵了。其實吶,意見是最好公開,你要會轉(zhuǎn)的話,你布施你的意見,所有人的意見就統(tǒng)統(tǒng)變成你的意見。各位要留意,尤其是那不會當主席的人,兩邊一吵,那自己也參加了,變成三大黨大戰(zhàn),這個就是不能布施意見。布施意見的人生是很美的。

  前面三個都是痛苦,煩惱、病苦、生死都是痛苦的,意見不痛苦,但是這四個會布施啊,不但沒煩惱,人生是很燦爛的。你要懂得這種技術(shù)性的運用。

  好,我們再看下面。“普遍法界諸佛剎故,發(fā)廣大心”。

  這個,從佛法的立場,我也要跟各位講一下。“法界諸佛剎”,常有人這樣問,“師父,你一直講法界,你講華藏世界海,在哪里?”

  我說“你不認識。”

  他說:“至少我認識極樂世界。”

  我說:“在哪里?”

  他說:“在西方啊。”

  我說:“西方在哪里?”

  他說:“西方,這里東方那里西方,只要前面向東方后面就是西方了。”

  我說:“你錯了,你早上7點所指的西方,到晚上7點就變了方向,變東方。”

  他也很快,腦筋一轉(zhuǎn):“對,地球會自轉(zhuǎn)。”

  我說:“還不止此,夏至的西方到冬至的時候就變東方。”

  他一想:“對,地球會公轉(zhuǎn)。”

  我說:“那請問你,西方在哪里?”

  “哎,那經(jīng)典不是說西方嗎?”

  我說:“那你就被經(jīng)典騙了。”佛陀早就講過了,我講的經(jīng),你不要因為我講的經(jīng),你就說是對的。你一定要你自己去實踐、去體驗,你才能夠說對或錯。你沒有實踐沒有體驗你就說“佛陀說”,那你是迷信的。這個,我告訴你,所有宗教的教主,沒有人像佛陀這么理性、這么客觀。知道嗎?所以這是一個絕對的標準。那這里面就產(chǎn)生了,那我講的西方是指什么你知道嗎?是不是這個東西產(chǎn)生了?那你有沒有這個疑情?

  為什么要講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不講東方極樂世界?東方不能叫極樂世界,東方叫“滿頭包世界”,知道嗎?因為你在這個世界里,你只有滿頭包。對不對?你諸事不順嘛。想要投資,投資當然投資,投下去就不見了叫投資嘛。想要收獲?哼,門都沒,你從哪里收?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這個世間吶,他很辛苦、他很認真、他也很聰明,可是他很不幸。有沒有?有沒有遇到過?我看我們大家都很幸運,沒有不幸的。多少人是不幸的。

  我告訴你,失敗的人不是IQ比你差,失敗的人不是比你懶惰,真正失敗的人絕對比你認真。IQ不一定比你高,但絕對比你認真吶,尤其他在快要失敗的時候那是不眠不休地投入,對不對?那為什么失敗?同樣的IQ、同樣的努力,為什么他失?為什么人家成功?這個就是福報的問題,就是福報。

  你沒有福報啊,你認真吶,過勞啊,只是過度勞動而已。那你寧可少賺一點,經(jīng)濟實力雖然差一點,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可能會更幸福一點。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好,那么現(xiàn)在要告訴各位的是,當你從這個本身來看吶,你是看不到的。東方、西方你是看不到的。那么講法界,我簡單的講,這個法界跟你現(xiàn)在所生活的世界是重疊的,我很簡單地給你定義啊,華藏世界海啊,跟你現(xiàn)在的五濁惡世是重疊的,百分之百重疊。但是你為什么生活在五濁世界里?而沒有辦法活在華藏世界里,關鍵在哪里?這就是你要學佛弄清楚的地方。極樂世界不在哪里,他只不過是個凈土而已啊。從這里我給你做定義,你弄清楚。

  在娑婆世界里的人只有一種心態(tài),活在所有的環(huán)境里。你記得這一點。在極樂世界里的人吶他也是只有一個心態(tài),活在這個世界里。但是他們兩個心態(tài)不同。

  娑婆世界的眾生吶,他的心態(tài)是斗爭,現(xiàn)在的話叫做競爭,尤其現(xiàn)在叫做完全競爭。經(jīng)濟學叫完全競爭,我講的完全競爭跟經(jīng)濟學的完全競爭的定義不太一樣,但是我是借用他的詞。反正這個完全競爭就是隨時可以打人就對了,意思就是你隨時會失敗,你今天成功不見得你明天會成功,因為這競爭永遠是存在的。競爭永遠存在你永遠有風險,是不是叫風險?那你永遠都在不穩(wěn)定中,那這種完全競爭充分說明了佛家所講的無常,充分說明了無常的存在。越完全競爭,你的無常就越迅速,就越迅速。知道嗎?所以這個是娑婆世界的狀態(tài)。

  那么極樂世界呢,他也只有一種心態(tài),不競爭。他認真地在做什么?善根的培養(yǎng)跟成長。他只做這么一件事,在極樂世界在這種凈土里,他也只有一種心態(tài)。

  華藏世界不一樣,他有各種不同的心態(tài),但是他有一個本質(zhì),可他的本質(zhì)是光明的,所以他的各種心態(tài)都有一個目標,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他都有這樣一個目標。那么他在因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每一種環(huán)境就是一個佛剎。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你上公車的時候,你要記得這叫公車佛剎,公車就像個佛國度一樣,你在這里你就要覺醒,就要覺醒。覺醒就是佛國度。你要留意到,這個時候你不管到哪一個佛國度里。你都是佛,因為你的覺在運用。不同的國度。我到爸爸面前,這是一個佛國度,因為我是兒子,因為我在爸爸面前嘛。對不對?我到兒子的面前,又是另外一個國度,因為我是爸爸。對不對?你想想看。

  所以當你的生活,開始在這個社會生活,這個我們叫社會生活,社會有各種不同的族群,你去跟人家相處,能不能相處得很融洽、很自在,以各種不同的心態(tài)去跟他們相應。而在這個相應的過程里,都在導引他們不同領域的人吶,朝向離苦得樂的方向,那你就是活在華藏世界海里。

  因為你能窮盡他,所以他叫做法界。留意到,這個就是法界的定義。沒有離開你的人事生活,完全是因為你的心態(tài)。因為你的心態(tài)是單一化,那你只有在一個地方。

  假如這個單一還在這四大困難當中,四大困難就是生死、病苦、意見、爭吵、煩惱,那就叫五濁惡世,就叫五濁惡世。假如你是完全是在四大現(xiàn)象的約制之下,那你就在娑婆世界。

  假如你因為學佛以后,心境純一,“我不管那些,我完全就是成長我的生命善根。”那可以,那就在凈土了。只要你是單一化都在凈土,這指善的、好的。假如你只是世間結(jié)構(gòu)的,那你就在娑婆。

  那你假如,能夠像這地方講的,有廣大心,各種環(huán)境你都能適應,這個叫發(fā)廣大心嘛,所以他才有普遍法界諸佛剎,你知道嗎?因為這里講到,法界跟諸佛剎的連在一起的機會不多,就在這個地方我們把這個定義充分地告訴你。

  這樣子對法界有認識了吧?

  那你要是認為,“那我們學佛不是要去一個很美好的地方嗎?”假如你是這種觀念的話叫外道,這是外道思想。“一個很美麗的地方,那里有七寶池啦、八功德水啦”,那叫外道思想。凈土有,也在我們的世間。你的心境一轉(zhuǎn)出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七菩提分。把你的心泡在七菩提分里,生活中的身、口、意三業(yè)泡在八功德水里,不是八正道嗎?那經(jīng)文七菩提分跟八功德水是從小乘的定義來講的,從大乘經(jīng)典的定義就改為七寶池、八功德水,這是很簡單的意思。

  有人這樣問過我:“你這樣講,哪一本經(jīng)這樣說?”

  我說:“不是哪一本經(jīng),每一本經(jīng)都這樣說。”

  那說:“不是,哪一個人注解這樣說?”

  那你去看海云法師的注解,他一定這樣說。因為古代他不必講這些就可以了,他人很單純。但是,你現(xiàn)在太復雜了,你假如變成意識形態(tài),以為外面在外太空,買個747的機票,你就會飛在那邊,你要先看看那邊有沒有機場設備?沒有說哪個凈土有機場,對不對?但是你在生活中,因應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所構(gòu)成的族群,都能導引他們朝向解脫的境界,那你就是活在法界里了。所以法界的存在運作,根本上是你的愿力跟眾生的業(yè)力去相應。

  你要弄清楚這一點,不是你在修什么功德福報的那個部分,這里頭差很多。你不要看這很簡單的一句話經(jīng)文,要講還真的不容易。這個就是所謂的廣本華嚴經(jīng),大本華嚴經(jīng)。

  我談這個部分,簡單的給各位舉幾個例子談,給各位去感受一下。要真的每一句、每一句啊,一個心、一個心,是怎么樣的狀況跟各位講清楚,那不是一個心講兩個鐘頭就可以了。你要從心的定義上面來講,那這個確實有困難,時間、因緣都很難具足。我們只能夠把它拆散,一部分講一點,一部分講一點。遇到那個地方有這樣的因緣我們說說,有其他因緣,我們講其它部分。好吧,休息一下。我們再繼續(xù)跟各位講。

  《四十華嚴》第80講(2009年5月4日)B

  好,我們再繼續(xù)跟各位談。

  剛才講到發(fā)廣大心吶,是很不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所認知的這個世界啊,通常你都被框住了,尤其是所謂的專家。我不是反對專家,因為我也蠻像專家。越是專家,他越固守他的那一塊堡壘。因為他不能固守他的堡壘,他就不能叫專家,對不對?所以越專的,他就越在一個世界里,他走不出到另外一個世界。你知道嗎?你要能夠適應,看別人的變化。所以當一個人具有排他性的時候,排他,拒絕別人,不能接納別人的時候,他是標準凡夫。再怎么專家都是凡夫。

  一個真正有量,有心量,對于不同環(huán)境的狀況,多少都需要能夠接納。不要說完全接納,至少你要不排斥。當你會排斥別人,排除他人的范圍,那是不好的。世界要和平,必須懂得包容,而不是排斥。當你要排斥別人的時候,怎么會安寧呢?對不對?你要排斥他,他要生存吶,對不對?他為了生存你要排斥他,那兩個一定斗起來。因此彼此相互尊重、包容、珍惜是非常重要的。記得啊,這“六字大明咒”啊,珍惜、尊重、包容,這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沒有這個心吶,你沒有無邊心、沒有廣大心。你能夠包容別人,那就沒邊了。你要記得“眾生無邊誓愿度”,要度眾生是沒有邊際的,沒有邊際。那無邊的眾生要怎么度。堪菟。你有沒有智慧讓他警醒,離苦得樂,那是你智慧的問題。你沒有智慧不要緊,但是你要有包容心嘛,要尊重他的存在。

  譬如,現(xiàn)在有很多地方,在保護野生動物。因為他已經(jīng)很稀有了,要保護它。這個還比較不怎么樣,因為它本來稀有,你要保護嘛,這是應該要做的本分事。但對于貓啊、狗啊,這個就很麻煩了。你喜歡它的時候它叫寵物,你不喜歡它的時候它叫流浪狗,對不對?流浪貓。流浪狗比較有可能,流浪貓比較不可能。因為貓是選地方的,狗是選主人的,這兩個悟性是不同。你能夠尊重它嗎?能夠包容它嗎?

  好了,狗、貓是很具體的。在我們生活中也有狗、貓,當你在排斥他的時候,他就跟狗、貓一樣,當你接納他的時候他是人。所以你要留意到,你有沒有尊重人家的心?有沒有包容人家的心?要不然你所接觸的人都變流浪狗、流浪貓了,因為你要排斥他。所以你想世界和平,那各族群之間要互相包容;你想要社會和諧,你一定要人人之間相互包容,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但是你要知道,你每一個人也要戒正一個缺點,那就是貪心。人家包容你,人家尊重你、接納你以后呢,那你忘了我是誰。有沒有?這個叫做什么?賤味,你想要超越他,甚至于背叛他,對不對?那這個是很下賤的人,不知感恩,不知感恩圖報。你要留意到,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為什么你會造成人家不愿尊重你、不愿包容你?因為人性有這個缺點。

  當你到了哪一天,生活比較自在,開始想一想“他吃那么好,我為什么沒吃那么好?”你要記得,當有這種念頭起的時候,不是108拜,大概要拜一萬零八百拜,要加100倍拜。因為這表示你的貪欲起,貪心即將發(fā)作。那你恐怕會背叛你的恩人,或者殺害你的恩人。你要知道,這個是很重要的。

  你可能會說“那這樣不公平,我這輩子永不得翻身吶。”告訴你,你好好感恩比較重要,別想翻身,要翻身就做個負心的人。負心的人知道嗎?就是不知感恩而背叛的人,那你將永墮地獄不得翻身。要留意到,感恩是很重要的。當你懂得感恩懂得報恩,你的主人成功,你就跟著成功了。你不要太監(jiān)當久了想要當皇帝,那你要干什么?這個都不對的。我們該感恩就是感恩,做好你自己的份內(nèi)事,永遠無災無難。你想要對等啊,那就不好。這個是提醒各位,給各位看一下。

  好,下面講“等虛空界無不住故”。

  這個,剛才講遍法界,這里講虛空界。這遍法界、等虛空界,佛教常連在一起講。我們簡單的跟各位講到這里。

  再下面,“見一切佛妙色身故,發(fā)無垢心”。

  無垢就是沒灰塵的意思。不但沒灰塵,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有一些叫做什么,漬,那個東西它滲透了,會變成你認為是當然的顏色。要留意到,這個人性中有這種缺點。所以我們常常講,人性嘛要是不好的,那你要怎么除掉?這個你一定要有這種警覺。

  有一些缺點是無所謂的,反而那個缺點吶,會成為你的特質(zhì)也不一定。我記得有一部電影,不是電影,電視連續(xù)劇叫“楚留香”,有沒有?我們有沒有看過?在香港拍的,臺灣影星鄭少秋演的。他那個鏡頭有一個動作,喜歡怎么樣,鼻子摸一摸,有沒有?那有人有這種習氣,這個習氣不好,但是好像也是他的特色,這個要不要一定改呢?這不一定改。

  但是有些人有個缺點,也是小東西,這里我比較少遇到,臺灣吶很多,這是從日本人留下來的一種后遺癥。“啾”喜歡有這種聲音,有沒有?牙齒用那個牙簽剔慣了,就常常有東西堵著就,“啾啾啾”這個就很討厭,對不對?你鼻子摸一下是你的事情,還不太礙眼?墒悄隳莻聲音出來,好像老鼠在叫,有的話你就要改。因為人家聽到那個聲音就討厭吶,很多大事你都辦不成。你不要以為大事辦不成是什么智慧的問題,你小動作就耽誤你一生。這個叫做漬。

  無垢就是沒有這些。這個垢啊,你要能除掉。佛相好莊嚴,他連這些動作都沒有,他當然會成佛。

  那我們?nèi)秉c太多了。我跟各位舉個例子,這個在佛法基本教材里,你都應該知道的。佛有32相,對不對?32相哪32個,背不起來太多了。但是32相你知道啊。

  現(xiàn)在有一天,大梵天王請佛吃飯。這個就很麻煩了,梵天是有色身,他不吃飯的。這一天因為佛要吃飯,佛是人間的人,他一天要吃一餐飯。他要修福報,所以他供養(yǎng)佛,請佛到大梵天。好啦,那眾弟子們吶都有四禪八定的功夫,所以呢他一上去都跟上去了。

  目犍連遲到了,他神通好,飛太遠了,趕回來,來不及了。當他到的時候大家已經(jīng)就坐了。就坐的時候啊,他傻住了。這里頭有一個境界,什么境界呢?因為大梵天王也是32相莊嚴,佛也32相莊嚴,這下子麻煩了,兩個坐在一起一樣莊嚴。

  那目犍連來要禮佛啊,“哇,哪一個是師父?”因為32相都一樣,鼻子一樣大,耳朵一樣大,眼睛一樣,什么都一樣啊,那怎么看得出來哪一個是佛?這就發(fā)生問題了,他看了老半天,用他,他神通第一嘛,用種種神通看吶,就看不出來,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32相是完全一樣。這我們沒辦法,我跟你講,鼻子一樣大,嘴唇一樣大,你也不必量你的嘴唇我的嘴唇都不必,反正32相就那么莊嚴。

  他沒辦法,就只好問舍利弗:“兩個一摸一樣,哪個是師父啊?”

  舍利弗說:“你就是沒智慧,你搞神通沒用,哪個是師父你不知道?”

  他說:“對啊,32相莊嚴我怎么分得出來?”

  他說:“81隨行好是佛陀有的,大梵天王沒有。”

  “81隨行好那怎么看呢?”

  他說:“眼睛一樣漂亮對不對?81隨行好有一好,就是眼睛不眨。”所以你看,佛像不眨眼睛對不對?佛像不眨眼睛不是佛不眨眼睛。是佛不眨眼睛啊,不是佛像不眨眼睛,你不要弄錯了。佛是不眨眼睛的,那是,所以相好嘛。大梵天王有相沒有好,佛有相有好,所以他81隨行好,是不是?

  他一看,果然,就真的有一個從不眨眼睛的,那就分辨出來了。這個叫做妙色身。

  那我們沒有辦法啦。但是佛教界有很多講法你也不要當真。佛有廣長舌相,那是32相之一。那我們不會修行的人這個廣長舌的定義全錯,我跟你講全錯。現(xiàn)在就有人講:“舌頭伸出來看看,有沒有頂住鼻尖,有頂?shù)奖亲拥,三世不說謊話。你拉出來假如沒有頂?shù),你就說謊話。”這個定義是這樣講的,為了鼓勵大家說實話,不要說謊話,那么這么說可以。但是這是教材,它是教人家的一種材料,你不要把它當真理,真理不是這樣講的。

  那么他說廣長舌相是,佛把舌頭伸出來,他不但頂住鼻尖他可以把整個臉蓋住,那是什么舌頭?那青蛙好像也這樣,對不對?一吐出去三米遠的地方那個昆蟲都可以粘進來吃,那你這種講法好像也不對。

  廣長舌相,他是講廣又長沒有錯,但是你不要用你自己的定義。廣長舌相是修行成就的一種相,你沒有修行不行。他當然跟你講好話有關,那個,跟你不講謊言也有關,但不在這里表達。他是因為你修行的時候,舌頭,這個是印度人修行的方法,我講你大概也沒聽過。那個舌頭可以向內(nèi)伸過去,從這個哪里我不知道我沒有伸過。反正舌頭往內(nèi)伸,舌頭可以往內(nèi)伸,穿過大腦。大腦有幾片你知道嗎?有兩片。他可以從那個縫中穿過去,達到最上面的頂這個叫甘露頂。當這個舌頭穿到甘露頂?shù)臅r候,甘露會灌頂,整個灌下去,全身細胞全部穿透,你的生命就是永恒的。那是印度人的一個修行的絕高的功夫。

  那么舌頭有一個腱有沒有?那個腱太厚的話,那孩子不會講話,講話會口急,大舌頭。那么那個腱自己會斷,你不要用剪的,剪的是重傷害,會變啞巴。他不是剪,他自己會斷,他修行練瑜伽的時候它自己會斷,它自己會伸上去。那是一種高級的修行功夫。

  我沒有教你,我只是這樣講,你不要回去自己干脆菜刀拿來,自己割兩下。那是不準這樣修的,那個一定要嚴格的老師在監(jiān)督的。你假如有人要教你,兩下子回去靠自己盲修瞎練的你也最好不要修。那個一定要跟在師父的身邊,師父天天盯著你才能訓練的。

  這個能夠穿過大腦碰到這個頂,你的舌頭有多長我不知道,拉進去然后碰到你的百會那一點,這個叫做廣長舌相。知道嗎?我們這32相的解釋有很大的出入。

  這個相好莊嚴是佛的妙色身,是因為你心清凈以后自己會產(chǎn)生的。你在修行要專到那個時候,心無雜染,身體會起變化。這個也是觸功德當中最高級的一種。你自己沒辦法自己修。

  很多人自己修啊,自己入定,自己到哪里去也不知道,那個不對。你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很明確地指導你告訴你怎么修,這個部分一定要有,那要修行一定跟你的善知識要有共識,要相應。怎么相應呢?就是你要有共同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

  假如你的語言講得不一樣,你講的“入定”,人家講的叫睡著了。很多人睡著了都當入定。光不倒單就好了,不倒單知道嗎?不倒單,很多人學不倒單就是“我晚上都坐著睡”。坐著睡是坐著睡,跟不倒單沒關系。不倒單是指這個叫斜,不臥,就是說永遠是坐著。他不躺下來睡,但是他也不睡,他坐著是入定。你要是沒有標準的入定功夫,沒有不倒單,知道嗎?你干脆就躺著睡,不要坐著睡。坐著睡是古代那個窮的要死,冬天又冷,沒辦法只好窩著,躺下去面積太大棉被不夠長,只好坐著包著,那個時候就坐著睡。那你現(xiàn)在不要虐待自己。不倒單不是睡,他是晚上入定。不一樣,跟你坐著睡的不一樣。

  好,這個“妙色身”跟你簡單講一下。

  再一句,“觀三世法智無盡故,發(fā)清凈心”。

  “觀三世法”,剛才跟各位提過,觀三世啊,三世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假如有人跟你講說,他能觀三世的話,你先弄清楚,你是講我的前一世跟我的下一世這樣叫三世嗎?這個不是,這個叫三生。前生、今生、來生,是這樣子。這個地方講三世是指過去生,過去無量生,無量哦,未來也無量生。

  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能觀三世,你問他一個,問他。這個因為我遇到太多了,我們弟子里也很多,信眾也很多。他說觀三世,你問他哪一世?好,那他會說哪一世,就前一世。那請問我爸爸叫什么名字?我告訴你,他一定愣在那里。他可能告訴你,爸爸姓朱名堅強。你要搞清楚啊,這個爸爸是誰、媽媽是誰,我是叫什么名字,你要觀要應該觀得很清楚嘛。不是,他觀不出來。那有一個,你這么一問,他可能腦筋急轉(zhuǎn)彎,掰出來一個也不一定,但連續(xù)三五個下來他一定編不出來了,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你說下一輩子是什么,他假如看得到下一輩子是什么的話,那達賴喇嘛、班禪喇嘛要轉(zhuǎn)世,找他去那不就很清楚嗎?根本不可能啦。那為什么會有兩個、三個DB法王在那邊吵?對不對?那就去找他去替他看一看嘛,他前輩子是不是班禪是不是DB法王就好了。不可能,所以你放心不可能,絕不可能。這些大修行人的轉(zhuǎn)世都常常出問題了,那你這個沒修行的你怎么有可能講準呢?所以不要談那些。

  我們看原始經(jīng)文。這個是原始經(jīng)文,“觀三世法智無盡故。”智啊,智慧無窮盡,你能夠觀三世,智慧是無窮盡的。智慧怎么來的,從清凈心中來的。換句話說“我沒有無窮盡的智慧,那我多少也懂一點過去”,那你也要有清凈心才修得到。

  清凈心是必備條件,修學以后智慧增長多少是一回事。但是你假如沒有清凈心,你沒有智慧。那清凈心,告訴各位,它是怎么來的,我們告訴你主要是來自于你的疑情,疑情專注你就有清凈心。

  這個疑啊不是懷疑,是懷疑的疑,情是感情,它的意思就是你先接納,然后慢慢求證。很多朋友們談戀愛,一認識就想要結(jié)婚,這個很危險。為什么?你沒有疑情。你假如說交往是很好,就接納了才交往,那你要帶著求證的心。這家伙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對不對?他是真的愛我嗎?真的我們可以結(jié)婚嗎?你都沒有啊,你碰到了只要是有對象就好。那一頭栽進去再爬出來,已經(jīng)都是鋼盔打破了,防彈衣都穿透了。沒用啦。

  疑情是很重要的智慧的根源。尤其我們對生命都不了解的時候,遇到重大事情要做抉擇的時候,那是你的一項考驗?墒俏覀儼呀K身的幸福啊,就賭下去了。一賭啊,叫做一翻兩瞪眼,死得有夠慘,對不對?就是你不會處理世間事,不會處理。不是不會處理世間事。不會處理世間事叫做不會處事。你不會處理你生命中的事。

  好,這個是清凈心引發(fā)智慧的部分。

  我們再看最后一個,“為欲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

  “一切智智”就是智慧的根源。你想要進入智慧的根源最深處的地方,要發(fā)大智心,大智慧心。那么,這十個心其實對我們來講,我們都只是列為標的。只是把菩提心的標的分成十個,一個一個從頭開始。你看看,這一個心的成就你要花多少時間?我們學佛不到三天就發(fā)阿牛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概就發(fā)那幾個字的心,那幾個字不算。你要有這個內(nèi)涵,這個實質(zhì)性的內(nèi)涵能夠成長起來才算,這個都屬于你菩薩種性成長的部分。

  好,下面總結(jié),“發(fā)如是等種種心故,是名菩薩發(fā)菩提心”。

  發(fā)心是這樣發(fā)的。佛教泛濫以后啊,大家都跟著發(fā)心,那就跟喊口號一樣,“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后什么意思?萬歲,我見到萬歲,萬歲是什么?萬歲不是皇帝嗎?皇帝就皇帝,跟萬歲有什么關系?你在喊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時候,那你恐怕都不知道萬歲什么意思,為什么?因為我們只是跟著走。學佛不是要你跟著走,學佛要你覺知,不要墮入慣性。

  假如你進入佛門,只對佛教的語言采取一種感情式的、慣性的接納,你跟沒有進入佛門一樣,還是三惡道。當然有一點福報。你開口閉口都是空性啦、金剛經(jīng)啦、心經(jīng)啦,一切皆空啦,佛里佛氣啦,那下輩子就是那聲音很好聽的昆蟲。有啊,因為你有那個福報,你光念佛經(jīng)的福報有啊,但是你還在三惡道。

  所以我們要的是覺性,為什么叫性?性是本質(zhì)的意思。覺悟的本質(zhì)有了,你生命的本質(zhì)就很高,生命的品質(zhì)、生命因素的水平就高了。你覺悟到什么,你將來就以這一個東西為什么,為前導,引導你從這一方面去相應,這是最先決的主要條件。那你假如這本性是不好的是墮落的,那你就這個本性去相應嘛。所以為什么叫佛教?佛是覺悟,覺悟的教育叫佛教,覺悟的方法叫佛法,覺悟的學問叫佛學。

  所以佛,為什么叫佛,要弄清楚啊!你是個學佛者,你是學著覺悟的人,是不是這樣?那你怎么又變慣性呢?怎么又跑到慣性里面去呢?那你就沒有學佛了。至少你是什么,學的失敗了,學佛失敗了。提醒各位,不要在這里常犯這種缺點。

  好,現(xiàn)在把菩提心的部分吶,這一段算是很長了,這個菩提心你從這里再看回來,善財童子見到吉祥云比丘的時候,就是講這十個他要學菩薩行,這個“云何能舍凡夫家生于如來家”的這一種情況,這十句話問得很詳細,這就是菩提心。他不是隨便問一問,尤其這一法在海云比丘這里這一法講的是真理,以及取得真理的方法,甚至于我要取得真理的這個方法的必備條件。就這個部分。

  我們都覺得很簡單,現(xiàn)在至少我來講《華嚴經(jīng)》,你聽《華嚴經(jīng)》也蠻容易的,對不對?那你,由于你的慣性,已經(jīng)不把這個真理當作真理的重要性,所以你就很容易疏忽。希望各位,你現(xiàn)在聽到,內(nèi)心里頭要有一種追求,而這個追求一定基于你的珍惜、尊重跟包容。你不用急,你必須包容你自己。你可能有其他條件不具足,因緣、條件,尤其學華嚴吶。

  學華嚴它有兩個特色:

  第一個是義學非常豐富,也就是你的文字工程,一般的文化素養(yǎng)要相當高,要不然你很難入;

  第二個特色,就是“我假如真的是不具備這些條件,那我要從禪觀下手”。那要從禪觀下手,你要學華嚴這個禪觀,那你一定要跟華嚴的師父們學。你到外面學一學來問,說:“師父我這樣子是不是入三昧境?”你去買一面鏡子,上面寫三昧就“三昧鏡”,那跟我們講的不一樣,此境非彼境。

  所以這一個共識你一定要架構(gòu)好,就這兩個,一個義學,一個禪觀。你必須從這里來獲得你所要的真理,究竟的真理。

  好,我們再看下面。

  “善男子,我初止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常以十事觀察大海而為境界。”

  我們講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好像是最不重要的,因為重要的是“所謂”下面,那個是內(nèi)容。這個內(nèi)容很重要,當然很重要。就好像,各位大概有經(jīng)驗,我買一塊上好的肉回家要煮來吃,怎么煮。堪阉箝_放下去,撈起來吃,是吧?這叫白斬肥肉,是嗎?所以這塊肉要弄得好吃,你一定要怎么樣?要各種醬料、配料做好,是不是這樣?你那些東西有沒有準備好?沒有的話那塊肉,那你做起來一定不好吃,你挑的再好的原料都沒用。好原料是需要好功夫,好功夫需要一些好工具搭配。假如沒有的話,你根本配不上,那好原料會被糟蹋掉。

  好,我現(xiàn)在跟各位講,這句話其實有兩個東西。第一個是“我初止住”,我剛開始來到這個海門國。十二年,有十二年的時間。為什么講十二年?他記得那么清楚?十二年是真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這樣十二年嗎?不是這個意思,這個經(jīng)典講的絕不是這個意思。十二是指因緣法。十二因緣,有沒有?很清楚啊。

  所以當你在問師父說:“你學華嚴學多久以后你開悟?”師父會跟你,講十二年。不管哪一個開悟者一定跟你講十二年。因為十二年是有為法里面的時間。這個時間夠了,我就破十二到十三。所以你看佛塔塔尖一定十三個,那就是佛已經(jīng)破十二因緣進入十三的領域——無為法。因為十二因緣法是有為法,他破這個有為法進入無為法是第十三,你懂嗎?那個塔坡、塔尖那個地方圈圈一圈一圈那一定十三圈,從印度到中國一直是這個標準,因為他講十二因緣法。

  所以十二因緣法是世間有為法,你學十二因緣法會成就那是“阿彌陀佛”,不可能的。但是你一定要突破它,超越他你才有可能突破。那要怎么破十二因緣?那就用十三來表法。不是說十三就破十二因緣了,不是,他只是表法。

  所以他這里講的說,我最初修學這個法門是用十二因緣來的。那十二因緣講什么?這里頭又牽涉到跟前面有關。因為海門的海,他這里特別在講,他用十二因緣到海門是指什么?海是指世間的森羅萬象。這世間的森羅萬象,是我學佛真理的下手處,直接我就從這里下,這個善知識從這里來。

  那么前面那一參,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名字是很不一樣的。他這個地方,吉祥云比丘并沒有告訴善財童子說,我到勝樂國妙峰山來多久。有沒有?他這個地方為什么登妙峰山呢?妙峰是指那個真理的理,像妙峰一樣。我向上走,是上求佛道的意思。向妙峰走,追求真理嘛,這叫妙峰山,高嘛。那個真理他顯現(xiàn)出來是念佛法門,就從這里顯現(xiàn)。所以他用山來表達,是直接追求真理的這個部分,所以很單純,“登妙峰山”。所以前面你看,漸次南行,往勝樂國,登妙峰山,就直接上去了。

  那個“經(jīng)于七日竟不能見”,我們跟各位講過他就是七菩提分嘛。在七菩提分的范圍里頭你見不到,要在七菩提分范圍外。他把七菩提分拿來應用,你要從應用面才看得到,你從純理上看不到,因為他在法界。

  那這一參呢,他到海門國,它不是追求純理的部分,他直接從世間法上下。世間法,密密麻麻那么多像大海一樣,就是門嘛,他的下手處,入門嘛。全部用十二因緣法來。

  你看,一句話里已經(jīng)把他修法的部分,可以告訴你,他忙死了。世間法,我告訴你柴米油鹽醬醋茶,他要去賺錢,對不對?他要張羅生活中的這種種事,這里面有沒有講過他有侍者?對不對?有沒有講過說他有什么助手?都沒有啊,他完全意思就告訴我們,他包括衣服要怎么洗,晾衣服,要不要織不知道,至少要去買嘛。對不對?那你要,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當然更多了,吵架啦、為了地界啦、為了怎么樣啦,甚至于信眾們吶,或者是海門國當中的人,有人生病啊,或者吵架啦,都要他去排解糾紛,這就是他日常生活要處理的事。從日常生活中來。

  那么他在這個過程里,在處理這些事,他會遇到很多問題,他就用“十事觀察大海而為境界”。這個海是什么?這個地方的大海跟前面的海又不一樣了,“眾生心,如大海之難測”。那么他就在想,人心,他當然用海來比喻人心。人心有什么狀況?他用十個標準在看。深、廣,那有什么?那人心如大海,他用這十個標準在處理。

  所以我跟各位講,那四大現(xiàn)象當中,生理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其實你都已經(jīng)被框住了。你真正的苦是來自于社會現(xiàn)象。因為物理現(xiàn)象你也認為必然如此,就是社會現(xiàn)象給你的苦難最多。而社會現(xiàn)象反映在人心上面是最復雜的,主要是這種狀況。所以人心難測也就在這個地方他完全反映出來。世間事,“事”不難,人心不好處理,人心的欲望,有沒有?就在這里,這兩個數(shù)字完全講這些。“十”是講數(shù)目多少很難講,他跟你講用我們中國話講,就統(tǒng)統(tǒng)算進去,統(tǒng)統(tǒng)吶,那么簡單地列出來是十件,表示所有的都在這里面了。他是指這個意思。

  所以這個十二跟十,都有他的意義在。所以后面再講到千兩百年也是一樣。這十二的意思,擴大到重重無盡。這是這個語言模式的特色。所以經(jīng)典在表達的。

  你會發(fā)現(xiàn)到,這個《四十華嚴》是般若三藏,應該是,我這個記太多常常會忘記,偷看一下,對啊,般若三藏。他的語言模式,他翻譯這部經(jīng)的語言模式基本上跟實叉難陀的一樣,所以你在看,都能通達,他的語言模式、思維模式是一致的。

  好,這兩個部分你了解后,大概你就知道后面十件大事要講的狀況,你就能夠掌握住了。要不然你從文字上去解讀,沒有什么意義。

  常常有人問說:“師父,你打坐入定的時候在想什么?”我入定的時候還想什么,入定就不想。入定還會想就沒入定,入定的時候想什么那叫胡思亂想。不會想。入定就是不用腦筋才入定,腦筋一動就沒入定啊,對不對?你坐在家里在那邊看電視,看一看電視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你眼睛還睜著,那叫做白日夢,對不對?因為你看一看然后想自己的去,那也入定嘛,那入什么定?入邪定聚。那個不是我們講的入正定聚的定,他胡思亂想定。所以你要把這個弄清楚。

  好,那現(xiàn)在我們看看他講的十件事,“所謂:思維大海寬廣難量”。

  大海很寬,沒有邊際,對不對?我這一邊有那一邊就沒有啊。我們在大海只看到我們這一邊沒有辦法看到那一邊?吹玫侥且贿吔泻{兩岸,對不對?那是此岸、彼岸嘛,有那一邊。那問題是,你看臺灣海峽當然有彼岸吶,從臺灣的東岸往前看,看到哪里去?看到彼岸就到美國了,他沒有岸的。所以他寬廣難量,是借著海來看眾生的心是摸不著邊際的。

  那摸不著邊際要怎么辦呢?這里面還有個問題,他在因為這里,前面講過他就是要度眾生到彼岸離苦得樂嘛,那么這樣子要怎么辦呢?一個眾生來找你,出了一堆問題以后,然后他走了。那師父就開始在煩惱了:“唉,這要怎么辦怎么辦?”煩到你睡不著起來。

  哎,他第二天來又很高興了:“師父,你好。”

  “你昨天不是說什么嗎?”“沒有,我們兩個已經(jīng)和好了。”

  師父說:“你們小兩口沒搞好,我搞了一晚上沒睡,結(jié)果你們早上起來好了。”

  寬廣難量。∧氵沒摸著邊際,他們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我跟你講,智慧都是這樣熬出來的啦。他來跟你講怎么樣怎么樣,你想一想反正無常嘛,小兩口搞不好你還在煩,他們已經(jīng)好了。他拿來這里丟在這里:“你看他說逼我要離婚吶,我要不要蓋章?師父你說,你說要蓋,你就把它蓋下去,我就跟他離婚。你說不要蓋,你就不要蓋。”那你要不要替他蓋?丟給你以后,然后他走了。你想一想,說不定他們已經(jīng)好了,你不要再想他要不要蓋,反正把它收起來就好了。

  過了三年說:“師父,我那個離婚證書你有沒有蓋?”

  我說:“你不是拿回去嗎?”

  “沒有,我沒有拿回去,我那一天拿來給你就沒有拿回去!”

  我說:“這樣嗎?那你這三年跑哪里去?”

  “本來他跟我說好了嘛!”

  “那好了就不要離婚嘛”,我說,“你現(xiàn)在來干嘛?”

  “我們還是要離婚吶!”

  你看,你要不要煩下去?

  這個叫眾生事,理不得。理不得你能不理嗎?你不理他理你,他還是來找你。所以叫寬廣難量。這些狀況在起變化的時候,都是心性的問題,他有一條規(guī)則存在,你自己要慢慢去整理這些事。好,他們有下一步要做的部分。

  第二個,“思維大海深難得底”。

  剛才是寬廣,現(xiàn)在是“深難得底”,你很難去談下去。這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問問題,他不是問一個問題,他問一大堆問題。所以當這個問題你講完了,你講完了他“不過”、你又幫他講完了“但是”、你講完了他“可是”、你講完了他“還有”,這個叫深廣難測,他不知道在問什么。搞了半天你到底在問什么嗎?所以我們看,在作答的時候就產(chǎn)生這樣的情況。

  “你要問什么?”

  “你告訴我這個。”

  我說:“我告訴你這個你下面不可以有這幾個。”

  他說:“哪幾個?”

  “不過、但是、可是、還有呢,這幾個。”

  “可是你講得你不對,我還是有問題。”

  我說:“你認為我講的不對,你就不要問。我還沒答你就認為我不對,我還要回答你什么?”

  你要知道為什么?這個叫做狡辯,他就真的是來打擂臺的。他真的要問,是一種謙虛,你真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在討論那個東西。而不是你出一個選擇題給我,然后我選了以后,你又再出一個選擇題,一直重疊在那個上面。那不是,不是這個樣子。你說是他就出個不是的出來,你說不是他就拿出是的出來。那這個不是。尤其在談論心性的問題,你知道嗎?現(xiàn)在是雜訊很泛濫的時代,那這個是無法爭辯的,而人心吶,在這一方面卻普遍的存在。

  好,第三個,“思維大海同一咸味”。

  這個就講回來了。剛才講有寬廣難測啦、深難得底啦,那事實上同一咸味。為什么同一咸味?因為都是世間結(jié)構(gòu)嘛,大腦邏輯,合理的推理嘛。大家知道,合理的推理,你會推理我也會推理,大家都一樣。問題是合理的推理不是真理,因此一百個人能推出兩百個答案。你自己都可以推好幾個答案,因為合理的推理是架構(gòu)在你記憶的材料上面。你是學工的工的推理方式;你是學醫(yī),醫(yī)的推理方式;你學法,法的推理方式;學文學,文學的推理方式;學歷史,有歷史的推理方式;都不一樣,答案怎么會一樣呢?但是這些推理同一咸味,都是合理推理。他的答案吶,統(tǒng)統(tǒng)都不對。即使萬一有一個對的答案,在那不對的范圍里頭也沒有意義。我們要的是生命中的真理,你要知道。

  所以真理它不是有一個答案的問題,因為你用合理的推理去找,都一直要找一個正確的答案。那我告訴你,你推出一千萬個答案吶,沒有一個是對的。但真理的存在,不在于哪一個答案是真的問題。你要記得這個原則。

  那反過來,真正的問題,真正的答案,并不是在你推理所得的答案。這常常跟各位講說,你在家里,家人不講道理,家人不可以講道理,為什么?家人只能包容,只能教育。這個孩子不對,你要知道你當老爸的,你只有概括承受。他弄錯了,要賠就賠啊。你再跟他講道理,孩子說好吧你對吧,我不對啦,晚上不回家。我看誰對?他不回家以后,看你賠不賠?你賠了以后他也不回家,不賠他也不回家,你跟他講道理,就不回家,誰對?你是不是要他好好、乖乖、很安全的在家里比較重要?那就不是對不對的問題。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夫妻也一樣。你再講下去,講下去你對,你對那我們離婚吧,那我看你對,你要對還是要離婚?對不對?那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因此真的有這種狀況發(fā)生的時候,已經(jīng)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是家庭要維系下去,要達到幸福的家,幸福的家如何呵護?這個才是真理的目標。

  那你推理,推,這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你再推什么,推下去只有破了,這就是一個關鍵處。所以怎么樣都對。所以你就會變成這樣,怎么樣都對,維護幸福的家,維護健全的人性,這個是真理所要的目標。那么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其他都對。所以答案、結(jié)論并不重要,重要是那種境界那種狀況這個才是重點。

  為了達到這個幸福美好的人生目標,當然就對了,那有什么不對?只有一個狀況,是我們跟其他的族群在一起的時候,那有一個公約。那個公約是維系各族群之間的什么?和諧。

  那你要講道理,就要達到和諧的目標,F(xiàn)在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道理都講不到和諧,你看中東和談多少次?不能和諧。那種道理沒有用。各方都在談,哪一方?jīng)]道理?哪一方都有道理。那為什么不能和諧?可見那種合理的推理根本沒用。大到天下大事都這個樣子,小的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們要知道真理的目標不是合理推理的答案。合理推理的答案不是真理。真理的目標就是和諧、幸福,對不對?能夠達到幸福達到和諧的目標,什么答案都對啊。那答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只要把那個境界現(xiàn)前就好嘛。

  那你現(xiàn)在不管境界如何,硬是一個意見爭到底,結(jié)果支離破碎,那些意見有用嗎?所以我們在看生命的存在,各位要從生命的存在上面,來看這個生命存在的價值跟意義。不是在爭論意見,不是在爭論是非。這個是跟各位講“同一咸味”,你應該弄清楚的地方。

  “思維大海出生眾寶”。

  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前面跟后面開始有一個轉(zhuǎn)化,轉(zhuǎn)過來,“出生眾寶”。前面他是講寬廣難量,這個地方能夠出生眾寶,意思就是大海有很多寶。寶在哪里?你找不到。對不對?就是當你在跟眾生相處的時候,你的這些原則透過十二因緣,在破十二因緣的時候,你會產(chǎn)生七菩提分,你會產(chǎn)生八正道,這個就是眾寶,寶是寶在這里。所以他才叫七寶池、八功德水。有沒有?他已經(jīng)轉(zhuǎn)化過來了,出生一切眾寶是指這個寶。透過與眾生相處這種鍛煉,你的生命里會產(chǎn)生七菩提分、八正道這一類的寶。不是說大海里有夜明珠,有摩尼寶珠,還有珊瑚、還有琥珀,那叫貪心無量。不是那個寶,七菩提分、八正道這一類寶。

  好吧,我們今天講到這里,明天我們再把這一段把它講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