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從人道到佛道

  第一篇 從人道到佛道

  壹 前言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維摩詰經(jīng)》說:“菩薩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凈;……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意思是說佛國、佛土在眾生身上求,離開了眾生,就沒有佛,離開了群眾去求道,是沒有道可求的。佛陀在各種經(jīng)論中也一直強調(diào):“我是眾中的一個。”六祖大師更說:“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我們要成佛,必須在人道磨練、修行,經(jīng)由人道才能成佛,在其他諸道中是無法成就佛道的。學(xué)佛的最終目標(biāo)是成佛,但是要進趨佛果的前階卻是做人,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了,佛果也就完成了。所以,如何健全人道,是我們學(xué)佛的第一個課題。

  貳 人道的完成

  做人的條件很多,儒家說的是忠信孝悌;佛陀告訴我們要行布施、持戒、禪定,這三者不但能讓我們將人做好,并且能使我們進一步生至天上,因此這三者又叫“人天三福行”。不過,學(xué)佛最重要的,第一步要發(fā)心,心發(fā)則佛道堪成;其次要有堅定的信仰,有信仰才有力量。有了發(fā)心與信仰,進一步在生活中實踐布施、持戒、禪定等修行,則人天福報具足,必能從人道漸次進入佛道。

  一、發(fā)心

  在佛教里常常講“發(fā)心”,所謂發(fā)心就是發(fā)下列三種心:

  1.發(fā)增上心:可以招感人天果報。

  2.發(fā)出離心:可以招感聲聞、緣覺的果報。

  3.發(fā)菩提心:可以招感菩薩的果報。

  我們希求人天果報所發(fā)的心,就是增上生心,也就是希望未來所得的果報,都能比現(xiàn)在更增勝一些。

  《中阿含經(jīng)》卷二十五〈增上心經(jīng)〉,佛陀告訴弟子,欲得增上心,應(yīng)該數(shù)數(shù)念于五相。所謂“五相”就是:

  第一相:心與善相應(yīng),若生不善念時,就以此善念對治惡念,使其不生。譬如木匠以墨繩測木,以利斧治之令直。

  第二相:若念善時,生不善念,則觀惡念能帶來災(zāi)患,觀想一切惡念都是障道,是所以不能成正覺的因緣,如此惡念便不生起。譬如有人年少可愛,若以死蛇死狗等不凈之物系于其頸,還有什么可愛的呢?這是以厭離對治惡念的方法。

  第三相:若雖念善,惡念仍起;雖觀惡念能障道,惡念仍生,此時應(yīng)去除一切念。譬如明眼人在光明下可見各種東西,如果把眼睛閉上,即使有外境、有光明,則毫無所見,這是以不念對治惡念的方法。

  第四相:若念善時,生不善念;觀念惡患時,亦生不善念;不念念時,亦生不善念。這時,應(yīng)以思行漸減其念。譬如有人急速行走,自忖:我何不徐步呢?即便徐行。又自忖,我何不停下來呢?當(dāng)他停下來后,又想:我何不坐下來呢?正當(dāng)坐下來時,心中又想,我可以躺臥下來。這是以漸減的方式對治惡念。

  第五相:若念善時,生惡念;觀念惡患時,亦生惡念,乃至不念念時,思行漸減時,惡念仍然不滅,這時只好咬緊牙關(guān),所謂“齒齒相著,舌逼上腭,以心修心,受持降伏”。譬如兩個大力士捉住一個瘦弱的賊人,他只好乖乖降伏了。

  發(fā)心就是開發(fā)心田,佛經(jīng)中常將我們的心喻如田地,心的田地如果不開發(fā),縱使外緣具足,福德具足,也不能長出菩提之苗,就像一粒種子,沒有好的田地,它就不能結(jié)出好的花果。所以,我們要開發(fā)心中財富,開發(fā)心地能源,必須從發(fā)心開始。世間上,發(fā)心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發(fā)心的力量不可思議。

  二、信仰

  《華嚴(yán)經(jīng)》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信仰就是力量,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信仰,心靈沒有皈依處,他的內(nèi)心是空虛的,人生則如無錨之船,隨波逐流。有了信仰,內(nèi)心才會充實,生命才能圓滿。但是,信仰不能植根于貪求上,而必須安住在長養(yǎng)慈悲道德、正信因果之上,這才是正確的信仰。

  學(xué)佛的第一步為什么要皈依三寶,就是為了確定自己的信仰。信仰可凈化我們的身心,可以增進我們的道德,可以升華我們的人格,可以做我們生活的指標(biāo),尤其可以發(fā)掘我們佛性的能源。佛陀在成道的時候,曾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成佛的性能,佛性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但是因為被無明煩惱遮掩,所以要靠自己去發(fā)掘,信仰就是開采佛性的方法。

  《大智度論》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論中譬喻說:“信仰的利益如手。”好比一個人進了寶山,山中蘊藏許多的寶藏,如果沒有雙手,就不能挖取寶物。同樣的,我們學(xué)佛,好比進入佛法這座無盡的寶藏里,如果缺乏信仰,就無法堅定不移地埋頭挖寶,依靠著信仰,才能獲得其中的功用。因此,要想獲得佛法的利益,一定要具備信仰。

  三、修行

  佛法中,從發(fā)心、信仰,到究竟的證悟,尚需經(jīng)過解行的修學(xué)過程!洞笈派痴摗氛f:“有信無智,增長愚癡;有智無信,增長邪見。”《佛遺教經(jīng)》說:“聞法而不行,如人數(shù)他寶,自無一分毫。”《楞嚴(yán)經(jīng)》說:“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在在說明佛教是解行并重的,既需要慧解,尤須付諸實行,如此才能獲得實益。所以皈依三寶以后,進一步要受持五戒、十善。

  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能不殺生,則得健康長壽;能不偷盜,則得大富大貴;能不邪淫,則能家庭和諧;能不妄語,則能受人贊譽;能不飲酒,則不亂性。

  受持五戒而能持戒清凈者,可說是眾福之所歸。由于能持凈戒,現(xiàn)生不受國法,并且能受到社會的尊重,人天愛戴,天龍護持。

  十善業(yè)也是德行的根本,十善業(yè)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十善業(yè)在大乘佛法中,屬菩薩戒,同為人、天、聲聞、緣覺等一切善行的根本。《海龍王經(jīng)》說:“十善業(yè)道,是生人天,得學(xué)無學(xué),諸沙門果,獨覺菩提,及諸菩薩一切妙行,一切佛法所依止處。”一個人若能常行十善業(yè),不但自己幸?鞓,社會也多了一份安寧祥和。

  從受三皈,進而受持五戒十善,在修學(xué)的過程中,可以說又更上層樓。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能常行布施,廣結(jié)善緣,常行禪定,以定得慧,則不僅是完成人道,更是向佛道邁進了一大步。

  參 佛道的完成──修學(xué)菩薩五十二階位

  佛道就是解脫之道、菩提之道、涅槃之道。佛經(jīng)上說,成佛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菩薩自初發(fā)菩提心,累積修行功德,以至成就佛果,必須經(jīng)歷三大阿僧祇劫。其間必須經(jīng)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五十二個階位,稱為菩薩五十二階位。分別是:

  1.十信:是信心、精進心、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護心、愿心、回向心。十信是因為菩薩在萌發(fā)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之初,所修以信為主,故名十信。

  2.十。菏浅醢l(fā)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十住是指菩薩于此安住其心,于六度等,行未殊勝,但得住名,故名十住。

  3.十行:是歡喜行、饒益行、無恚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xiàn)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此十位通名為行,是因為能行六度萬行,則必能利益有情。

  4.十回向:是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諸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等心隨順一切眾生回向、如相回向、無著無縛解脫心回向、法界無量回向。此十位通名回向,是因菩薩能將所修,普皆回向給一切眾生。

  5.十地:是歡喜地、離垢地、發(fā)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xiàn)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位所以通名為地,是因為菩薩能總攝能證之智與所證之理的功德以為自性,并依持所修行,令此自性得以生長。

  6.等覺:當(dāng)菩薩修至第十地的法云地時,已經(jīng)位鄰佛果,僅比佛果略遜一籌,因此稱為等覺,也就是等同正覺的意思。又名一生補處,表示次一生即將成佛。

  7.妙覺:妙覺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佛果,因為它的境界奧妙不可思議,故名妙覺。

  五十二階位中,十信至十回向?qū)俚谝话⑸o劫,十地中的初地至第七地,屬第二阿僧祇劫,第八地至第十地屬第三阿僧祇劫。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而修成佛果,也就是成就正等正覺。此時不但泯除人我關(guān)系,建立無人我對待,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平等觀;并且能視一切眾生如同親人,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怨親平等”的慈悲觀包容一切眾生;尤其能正觀緣起,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法,一切眾生都是累世的親人眷屬,因此能不執(zhí)空有,不執(zhí)生死,在無住觀中超越時空的障礙,而證悟永恒無限的境界。這個境界,正是我們學(xué)佛人所追求超脫的境界。

  因此,我們?nèi)缒芙⑵降扔^、慈悲觀、因緣觀、無住觀,以此為待人處事的依歸,那么當(dāng)下就是在實踐“佛道在眾生身上求”的佛道。

  肆 結(jié)語

  《法華經(jīng)》中曾以“人身難得”的譬喻,來贊嘆生而為人的可貴!栋⒑(jīng)》說:“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這些都是意謂人身的難得,人間的可貴。

  生而為人,到底有什么可貴?根據(jù)佛經(jīng)上說,人道有三事勝于三惡道及諸天:憶念勝、梵行勝、勤勇勝。有了這三個條件,加上人身有種種痛苦,而這些苦又是在我們“堪忍”的限度內(nèi),所以它不但不會障礙我們學(xué)道,反而會激發(fā)我們的精進勇猛心,成為學(xué)道的增上緣。因此,人道是成佛的樞紐。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得何生度此身?”得生人身難,因此應(yīng)該好好珍惜人身,好好把握今生,只要我們能把人做好,把人道完成,其實已經(jīng)掌握到成佛的契機,已經(jīng)邁向成佛之道了。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