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阿彌陀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十二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十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一往分別。同居五濁輕,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諸善聚會等樂!

  上次講到娑婆世界的八苦,極樂世界沒有這些痛苦。在極樂世界沒有懷胎十月胎獄之苦,我們只要當下發(fā)起信愿念佛求生之心,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當中就有我們一朵蓮花,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我們越精進,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就開得越大(如果我們對念佛生不起信心,懈怠了,那這個蓮花就要枯萎了)。我們在娑婆世界的業(yè)報結(jié)束以后,就能夠自在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生苦,皆是蓮花化生。極樂世界“但受不病不老”,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最關(guān)心的問題,我們在這個世間受病魔的折磨非常痛苦,到了極樂世界不會生毛病,也不會衰老,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就,壽命等同阿彌陀佛,無量壽,所以也不會有死苦。“自在游行,天食天衣”,這是針對娑婆世界的求不得苦,娑婆世界的眾生整天為了生計在奔波,從出生就要開始奮斗,一直奮斗到老死。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就不要擔心,極樂世界皆是天食天衣,你要想吃飯,動一個念頭食物就現(xiàn)前,你要想穿衣服,也只要動一個念頭,衣服就現(xiàn)前。在極樂世界也沒有怨憎會苦,皆是諸上善人相聚,與一些大菩薩相聚。這里列舉了幾種娑婆世界眾生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其實快樂遠遠不止這些,所以用“等樂”概括。上面講了娑婆世界同居土與極樂世界同居土的對比,下面繼續(xù)講其它三土的苦樂對比。

  【方便體觀巧,無沈空滯寂之苦,但受游戲神通等樂!

  這段是講極樂世界的方便有余土與娑婆世界方便有余土的苦樂對比。方便有余土的眾生都是斷見思煩惱的。娑婆世界方便有余土的眾生,有些是藏教眾生通過修學(xué)析空觀拙度證入的,有些是修學(xué)體空觀巧觀證入的,這些眾生證入了空性,所證的空性是頑空,不能起作用,也不肯發(fā)心出來救度眾生,這是娑婆世界方便有余土的眾生,就是阿羅漢果位的眾生,他不愿意發(fā)愿再去救度眾生。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的眾生,是修學(xué)圓教的體空觀證入,即色即空,不住于偏真涅槃,而是能夠發(fā)起菩提心,從空出假,到他方世界就能夠利益眾生,凈佛國土,受游戲神通等樂。

  【實報心觀圓,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

  這段是講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與娑婆世界實報莊嚴土的苦樂對比。娑婆世界實報莊嚴土的眾生,主要是修學(xué)別教次第三觀證入的,先空觀,斷見思煩惱,顯一切智;次假觀,斷塵沙煩惱,顯道種智;后中觀,破無明煩惱,顯一切種智。這是次第修學(xué),有隔別不融之苦。也有的是修學(xué)圓教的一心三觀證入的,一心三觀者,是在現(xiàn)前一念心性當中就具足空假中三觀,三諦能夠圓融無礙。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的眾生,皆是修學(xué)圓教的一心三觀,沒有娑婆世界實報莊嚴土修學(xué)次第三觀的隔別不融之苦,但受三諦圓融不可思議之樂。

  【寂光究竟等,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

  這段是講極樂世界的常寂光凈土與娑婆世界常寂光凈土的苦樂對比。娑婆世界常寂光凈土有分證的別教佛,也有究竟圓滿的圓教佛。按照天臺宗的思想,別教佛只斷了十二品無明,不圓滿,不究竟,所以有法身滲漏,無明煩惱未盡,變異生死未了,所得之法沒有能夠真常不變,所以尚有法性流注之苦。極樂世界常寂光凈土已經(jīng)斷除了一切煩惱,無明煩惱全部斷盡,斷除了一切習(xí)氣,理智不二,身土一如,究竟?jié)M證佛果,故受稱性圓滿究竟樂。上來對娑婆與極樂四土的苦樂進行了對比,底下繼續(xù)強調(diào)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的殊勝,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見思煩惱未斷,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到凡圣同居土。

  【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凈四土,圓受諸樂也。】

  這里重點講信愿持名的殊勝。我們通過信愿持名,雖然未斷見思煩惱,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所受之樂與佛無異。因為信愿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即能以佛的善根作為我們的善根,以佛的福德作為我們的福德,我們的善根福德與阿彌陀佛一樣,能夠享受阿彌陀佛一樣的待遇,這是非常不可思議。佛在彌陀經(jīng)中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這段經(jīng)文可以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緣,又經(jīng)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可見,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我們聽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發(fā)起往生西方之心,這就是多善根。阿彌陀佛名號是能念之心的所緣之境,這句名號具足了萬德莊嚴,所以是多福德。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發(fā)起往生求生之心即是因,所念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是緣,因緣具足就能得生同居凈土。所以講“圓凈四土,圓受諸樂!碑斎,不一定要等到往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才能圓凈四土圓受諸樂,我們只要發(fā)起念佛成佛之心,當下其實就能圓凈圓受。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當下所發(fā)之覺心與佛沒有兩樣,好比將一滴水投入大海之中,這滴水的特性與大海沒有什么兩樣。所以我們發(fā)起念佛之心,等同佛的善根福德。當然,我們的自性功德妙用還不及佛,因為我們的修德還沒有圓滿。

  【復(fù)次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yōu)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佛說苦樂,意在于此!

  這里是特顯西方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的殊勝。極樂世界與十方世界相比,它的殊勝之處不是在上三土,不在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凈土,最殊勝的就是我們所往生的凡圣同居土,為什么這樣講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講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橫具上三土,就能夠跟聲聞、菩薩、阿彌陀佛在一起,其它國土其它世界是沒有這種現(xiàn)象的。我們在娑婆世界,哪里會跟這些諸大菩薩跟佛在一起。極樂世界四土相通,娑婆世界四土分的非常清楚,所以有隔別不融之苦。娑婆世界的眾生,要出離六道至少要斷見思惑,我們在座的已經(jīng)修學(xué)這么長時間,連最少的見惑都沒有斷盡,就是沒有證初果。但是我們修學(xué)信愿念佛法門,只要信愿具足,煩惱沒有斷,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已經(jīng)脫離了六道輪回,所以殊勝無比。眾生聞聽此法門無比歡喜,優(yōu)游從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學(xué)這樣一個法門也非常簡單,就念一句佛號,站著念,坐著念,躺下可以念,工作也可以念,干凈的地方出聲念,不干凈的地方默念,所以優(yōu)游自在。現(xiàn)在念的時候自在,將來走的時候也能夠自在。大家可以看到,在彌陀寺這些往生的老菩薩,有幾位是最后走得自在的?很多都不自在,助念要助念個十八九天,他沒有往生,助念的這些人都要往生了,都是走的不自在啊,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們的信愿不夠至誠,念佛功夫不夠深。上次講的,在靈巖山的那些老和尚,最后都走得優(yōu)游自在啊。養(yǎng)齋老和尚,預(yù)知時至,沒有痛苦,自在往生。靈巖山的法主老和尚,悟性長老在寶華山傳戒當中走掉了,也沒有痛苦,這個叫優(yōu)游自在啊。

  己二、約所受用釋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寶,表常、樂、我、凈四德。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繞則他賢圣遍,此極樂真因緣也。】

  這段描繪了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殊勝,佛在這里再次提醒舍利弗及諸大眾,極樂世界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四寶周匝圍繞,所以國土叫作極樂。欄楯,就是欄桿,橫木叫欄,豎木叫楯。用欄楯來莊嚴界畔,界畔就是分界線,我們娑婆世界是用圍墻來莊嚴界畔。羅網(wǎng),用來莊嚴虛空。行樹,用來莊嚴陸地。一重行樹,一重欄楯,圍至七重,上面覆蓋了七寶羅網(wǎng)。這些欄楯跟羅網(wǎng)皆是金、銀、琉璃、玻璃這四寶合成。在這樣殊勝的依報環(huán)境中,我們就把這樣的一個國土稱為極樂。從表法的角度來講,欄楯表戒,能夠防非止惡。羅網(wǎng)表定,依此能夠伏住我們的心。行樹表慧,道樹高遠。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寶,金、銀、琉璃、玻璃表常、樂、我、凈四德。七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分為七個科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后面還會詳細介紹。四寶,表常樂我凈這涅槃四德。常,指佛性永恒不變,是涅槃的本體。樂,指涅槃之體永遠沉浸在涅槃之樂當中,能夠運用自如,所以稱為真樂。涅槃之體即是真我,“我”有自在義與主宰義。涅槃之體能夠斷滅一切污垢,于一切污垢之中不能沾染,是凈。凡夫無常計常,無我計我,無樂計樂,無凈計凈;二乘認為苦、空、無常、無我,佛用常、樂、我、凈四德來對治凡夫跟二乘的八顛倒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我們也就具足了佛的常樂我凈這四德:與佛一樣壽命無窮無盡,是常;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樂;身心自在游戲神通,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jīng)行,是自在;身心清凈,外無惡緣,是凈。

  “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睆浲咏(jīng)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描繪比較簡略,依報只講到了欄楯、羅網(wǎng)、行樹,沒有講到宮殿樓閣,《十六觀經(jīng)》當中就講得非常詳細,講到了宮殿樓閣,在我們周邊,這些宮殿樓閣是誰住在里面呢?都是佛菩薩以及清凈大海眾,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周邊全部是與佛菩薩這些清凈大海眾在一起。

  “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繞則他賢圣遍,此極樂真因緣也。”剛剛講過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都具有常樂我凈這四德,這是自己持名念佛功德深的緣故。外面所接觸的人也皆是佛、清凈大海眾這些清凈無為之眾,這就是極樂世界的真因緣。這些真因緣都是由于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所感召來的。四土為什么會有這些清凈莊嚴,是通過什么方式得到這些清凈莊嚴的?下面開始辨明四土修因證果。

  【此等莊嚴,同居凈土是增上善業(yè)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

  這個“此等莊嚴”就包括以下四土,首先看同居土的清凈莊嚴所感召的因,就是修學(xué)什么樣的法門才能感召同居土的殊勝莊嚴。第一、由增上善業(yè)所感。這個增上善業(yè)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我們大家聽到這個就信心百倍,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就要信愿具足老實念佛。阿彌陀佛名號具足四種緣:所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這是念佛成佛的親因緣。如果能夠保持凈念相繼,不間斷,就是等無間緣。以佛號作為所緣之境,是所緣緣。念佛能夠感召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加被,以及諸佛菩薩的護持,就是增上緣。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含攝了法藏比丘因地至果地的不可思議功德,我們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就能把佛的善根福德作為自己的善根福德。所以經(jīng)中告訴我們,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里增上善業(yè)就是指信愿持名。

  第二、圓具五品觀所感。這是天臺宗圓教觀行五品位的修法。一、隨喜。我們知道了一切眾生本來具有佛性,就要生起修行之心,能夠發(fā)心修學(xué),修止觀,天臺宗的止觀。二、讀誦。讀誦大乘經(jīng)典,解其深意,幫助止觀。三、解說。能夠為他人解說,方便別人修學(xué)。四、兼行六度。剛剛開始修學(xué)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修學(xué)止觀稍微明了了,這時還是要以自修為主,兼行六度為輔,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兼行就是隨喜隨緣去利益眾生。五、正行六度。要主動去行持這六度法門。修成這五品觀能夠降伏五住煩惱,相當于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的境界。修學(xué)這樣的法門也可以感召往生西方同居土。

  前面講的是感召往生同居土的因行,往生同居土的果就是勝妙五塵為體。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都是因緣所生法,兩土皆是靠五塵為體,娑婆世界的五塵是色聲香味觸,極樂世界也是靠這五塵,但是五塵差別很大。娑婆世界的色塵,就比如人,眾生相是千奇百怪,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有黑有白有老有小;極樂世界皆是男身,到了極樂世界我們身體都是紫磨金色,相好如佛,極樂世界所見皆是勝妙色。娑婆世界我們走在外面,噪音不停,震耳欲聾;極樂世界有樹作百千種樂,有鳥兒出和雅音,所聽之聲皆是勝妙聲。娑婆世界環(huán)境污染,臭氣熏天;極樂世界一切之物皆以寶香合成,所聞皆是勝妙香。娑婆世界,眾生口味千奇百怪,喜歡吃辣的,喜歡吃甜的,喜歡清淡的,喜歡油膩的,總是眾口難調(diào);到了極樂世界,所受的皆是天食,天廚妙味,嘗到的皆是勝妙味。娑婆世界冬寒夏暑,衣服要天天換洗;極樂世界天衣著身,身體所覺皆是勝妙觸。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同居土的五塵何以有這么大的差別呢?這就是我們心地的清凈與否所感召的凈穢之土。娑婆世界的眾生整天跟貪嗔癡煩惱相應(yīng),所感的世界就不清凈;極樂世界凡圣同居土的眾生雖然見思惑沒有斷,但是已經(jīng)伏住見思惑了,不起現(xiàn)行,所感召的國土就是清凈之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極樂世界蒙阿彌陀佛慈悲加被。經(jīng)中“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表明在極樂世界不但是依靠自力,而且是依靠阿彌陀佛的大悲愿力。

  【方便凈土是即空觀智所感,亦相似三觀所感,以妙真諦無漏五塵為體;】

  這段是說明方便有余土的修因證果。方便有余土的清凈莊嚴是由修學(xué)即空觀智與相似三觀所感。第一、即空觀智。不是前面講的通教所認為的偏真之空,這是圓教的即假即中之空。通教的偏真之空是頑空,不能起作用,圓教即假即中之空能夠從空出假,不住于偏空之中。第二、相似三觀。相似,就是六即佛的相似即。修學(xué)圓教的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是利根菩薩所修之觀法,認為當前一念心性之中就具足了空假中這三觀。

  修學(xué)這兩個法門就能夠感召到方便土的妙真諦。修學(xué)藏教的析空觀或者通教的體空觀,就能夠見到真諦,但是這里謂“妙”真諦,就不可思議了,修學(xué)圓教的一心三觀,才能得到這樣的妙真諦。無漏之五塵,也是所感之果。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也是以五塵為體,不過不同于凡圣同居土的勝妙五塵,因為方便有余土的眾生已經(jīng)斷除見思煩惱,比凡圣同居土的心來的清凈,所以感召的國土也是清凈,是無漏五塵。漏,就是煩惱,所以這五塵是無見思惑所感之五塵。

  【實報凈土是妙假觀智所感,亦分證三觀所感,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體;】

  這段是說明實報莊嚴土的修因證果。實報莊嚴土的清凈莊嚴主要由兩方面的因行感召而來。第一、妙假觀智。妙假觀,非別教的次第三觀,是圓教的即空即中之假觀。方便有余土的眾生雖然見思煩惱已經(jīng)斷盡,塵沙煩惱尚未斷盡,塵沙煩惱會障礙他們?nèi)ザ缺娚?所以這一土的眾生還是以自修為主以度生為輔。到了實報莊嚴土,這些眾生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已斷,無明煩惱亦破,本具智慧德能顯現(xiàn)出來,就是能夠從空出假,協(xié)助佛去度化眾生。第二、分證三觀。修學(xué)一心三觀,分破無明,證入圓教分證位。破四十一品無明的時候就開始分證佛性,這些眾生從破第一品無明煩惱的時候就已經(jīng)進入了法身大士的行列。

  所感之果,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所感之體!懊睢彼字B,就是簡別次第三觀所感隔別不融之俗諦,是圓教即真即中之俗諦。無盡五塵,指色聲香味觸中,隨拈一塵皆具一切塵,塵塵無盡,實報莊嚴土也不出這五塵。實報莊嚴土的眾生已經(jīng)斷除了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亦破,所感之土當然比方便有余土眾生更加殊勝,是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體。

  【常寂光土是即中觀智所感,亦究竟三觀所感,以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

  這段是介紹常寂光凈土的修因證果。常寂光凈土所感之果的因行就是修學(xué)即中觀智以及究竟三觀。第一、即中觀智。非別教次第三觀的中觀,是圓教即空即假之中觀,此中觀最為殊勝之中觀。第二、究竟三觀。修學(xué)一心三觀,證入圓教究竟位,這個時候四十二品無明煩惱統(tǒng)統(tǒng)斷盡,佛性徹底顯現(xiàn),究竟圓滿佛果,成為圓教的究竟佛。

  所感之果,就是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懊睢敝兄B,簡別別教相對于真俗二諦之間的但中,是圓教即真即俗的圓中。色聲香味觸五塵,在常寂光凈土里面稱為合真如自性,完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圓融周遍,不可思議,這是常寂光凈土所感之體。

  【欲令易解,作此分別,實四土莊嚴,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假中。所以極樂同居凈境,真俗圓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這段是說明四土圓融無礙。上面為什么對四土的修因證果分別說明呢,就是為了讓大家容易了解!吨姓摗分v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同居土是因緣所生法,方便有余土是即空,實報莊嚴土是妙假,常寂光凈土是即中,這是用中論這首偈子來說明四土就是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皩嵥耐燎f嚴,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假中!比绻凑諏嵗韥碇v的話,四土莊嚴清凈,圓融無礙,在這四土當中每一土又具足了四土。從帶業(yè)往生到同居土的眾生來看,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方便、實報、寂光也是因緣所生法。極樂世界唯一同居土,又橫具上三土。從斷見思煩惱往生方便有余土的聲聞來看,一切法皆是空,則同居、實報、寂光無不是空。極樂世界唯一方便土,則橫具上下三土。從斷無明煩惱,證法身,往生到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來看,一切法都是即假,則凡圣、方便、寂光也都是即假。極樂世界唯一實報莊嚴土,則上下三土無不即假。從斷盡無明煩惱往生到常寂光凈土的佛來看,一切法即中,凡圣、方便、實報也皆是即中。極樂世界唯一常寂光凈土,所以橫具下三土。極樂世界每一土都能夠圓具四土,所以極樂同居凈境,真俗圓融,不可限量,下皆仿之。同居土能夠圓具四土,圓融無礙。同居土的人民是代表因緣所生法,其土聲聞代表即空(即空就是方便有余土),其土菩薩代表即假(即假就是實報莊嚴土),其土的佛代表即中(即中就是常寂光凈土)。所以凡圣同居圓融無礙,極樂世界的同居土真俗中三諦能夠圓融無礙,一土具足四土。因為在這一土當中有聲聞(聲聞就代表方便有余土),有菩薩(菩薩代表實報莊嚴土),有佛(佛就代表常寂光凈土),所以是一土具足四土,不可限量。下文如有顯理之處,皆仿此處。

  【問: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莊嚴?答: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一理性具足莊嚴,方是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勝妙五塵,何異偏真法性!

  藕益大師防止有人墮入情見,執(zhí)理廢事,故用問答形式來破除眾生的這種情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這三土是事相,有種種的清凈莊嚴。常寂光凈土即是理體,那為什么也有五塵莊嚴呢,為什么也有色聲香味觸?有些人覺得它是理性,不應(yīng)該有。這種見解是錯誤的,偏執(zhí)于理性,忽略了事相。要知道理事不二,理由事顯,事得理成。下三土的清凈莊嚴就是常寂光凈土的事相,寂光是下三土清凈莊嚴的理性。所以常寂光凈土稱性五塵具足不可思議無量莊嚴,是諸佛究竟的依報之土!叭艏殴獠痪邉倜钗鍓m,何異偏真法性!比绻腥藞(zhí)著于理性,認為寂光凈土只有理性,不應(yīng)該具足這勝妙五塵,那真正佛的境界跟二乘的頑空就是一樣的了,因為它不能顯現(xiàn)出事相。二乘的空跟有隔別不融,常寂光凈土是空有不二,圓融中道,稱為真空妙有,這種空能夠起作用,能夠幻生萬法。所以理性之無量光明全體顯現(xiàn)即是稱性勝妙五塵。以上就是四土的修因證果。

  愿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