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切愿的相狀

大安法師:深信切愿的相狀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凈業(yè),信貴于深,愿貴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若正修凈業(yè)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fā)愿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v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于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曰,我先稟受世尊凈業(yè)法門,發(fā)愿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愿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愿,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謂切矣。信深愿切,是謂重心。而修凈業(yè),凈業(yè)必強。心重故則易純,業(yè)強故則易熟。極樂凈業(yè)若熟,娑婆染緣便盡。果得染緣已盡,則臨終時,雖欲輪回境界再現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凈業(yè)已熟,則臨終時,雖欲彌陀凈土不現在前,亦不可得。

  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臨時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臨欲命終,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專心待佛,后佛現,乃曰佛來也,遂合掌而逝。夫臨欲命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茍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堅固,當此時,對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謂千古修凈業(yè)者之標榜矣。—— 徹悟大師《徹悟禪師語錄》

  生死關頭,重心和重業(yè)是非常重要的,平時我們就得訓練有素,訓練這個重心。那么,這個深重的心是什么呢?就是深信切愿。深信切愿,我們常常會聽到看到,那什么叫深信之相?什么叫切愿之相?可能我們不一定很清楚。下面就是談深信之相和切愿之相。

  重心,就是我們這些凈業(yè)行人,修行念佛往生的法門,這個信一定不是淺信,不是浮泛之信,不是暫信暫不信,若存若亡,這些都是忌諱的。它所可貴的是深信,深心里面產生的信心。愿,不是今天愿這個,明天愿那個,一定要懇切,一定要專一。如果信深愿切了,那么其他的法師、善知識,乃至外道的邪說,來想動搖我們,我們就不會受他動搖,也不會被他迷惑,這是非常重要的。

  教內有種種法門,也不是說其他法門不好。但是我們已經接觸了念佛法門的時候,你再聽到說這個法門很殊勝,那個法門更好,馬上心就動搖了,“哎呀,它那么殊勝,好像自己的不如它,我是不是放下念佛去修那個”,甚至還被外道邪說所動搖,碰到基督徒跟你講,上天堂如何如何好,也覺得“哎呀,那是。∥鞣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天堂還有女人,可能更好一點”,受他動搖了。

  如果你有深信切愿,就不會受他動搖。深信切愿是般若智慧之相,心就不會被世間的五欲六塵引導過去,轉到那兒去,“我人生的目標就是得到五欲六塵,得到功名利祿,賺多少錢,當多大官,被那個吸引過去”,深信切愿能把那些阻斷。

  那么,信心之相是怎樣的呢?

  當我們在修行念佛法門的時候,倘若達摩大師,達摩大師是西天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來到中國,拿著衣缽來中國找傳人,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傳給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以后是一花開五葉,禪宗在中國非常興盛,達摩大師對我們中國佛教界的恩德甚深甚大。那么,達摩大師忽然現在我們念佛人面前,對念佛人說:“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之禪,你只要把念佛法門放下,我就把這個見性成佛的禪傳授給你。”這個很有點誘惑力,很有點挑戰(zhàn)性。∵@時候怎么辦呢?如果平時你深信切愿沒有解決,這時候趕緊磕頭如搗蔥:“好好好!我趕快放下,你趕快傳給我見性成佛的禪吧!”如果是這樣,你就是決定信心之相不具備。那么要怎樣呢?你這時候要向祖師表示恭敬,你可以向祖師頂禮,但是,你要怎樣說呢?說:“我已經首先接受了釋迦如來傳授的念佛法門,曾經發(fā)愿盡形壽受持不改變,你老人家雖然有甚深微妙的禪道,但是我不敢違背自己原來的誓愿。”不放下自己的念佛法門,不受動搖。這是達摩祖師

  那么,縱然或者是釋迦牟尼佛,忽然現身在我們的面前,因為這個念佛法門、往生法門也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對釋迦牟尼本師,是崇拜得五體投地的,本師現前,他說:“我原先所說的念佛法門,只是當時的一個方便之說,現在我有更殊勝的法門,超過念佛往生凈土的法門,你現在暫且把這個念佛往生的凈土法門放下,我跟你說更殊勝的法門。”這時候怎么辦呢?這都是考驗哦!這時候,對一個深信切愿的念佛人來說,也只是向釋迦如來頂禮,向他老人家恭敬陳白,說:“我已經稟受了您老人家教給我的凈土法門,曾經發(fā)愿,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存在這個世間上,我就不會改變往生凈土的信仰。您釋迦如來雖然有更殊勝的法門,但我卻不敢違背我原來的誓愿。”這時候,你能夠這樣陳白,你有深信切愿之相。

  雖然是佛陀、祖師,現在面前,讓我們舍棄念佛一法,也都不改變自己原先的信仰。連佛祖現前都不改變,那些其他的善知識,甚至其他外道魔王,虛妄的邪說,就更不可能動搖我們,迷惑我們,讓我們放棄念佛一法了。

  能如是信,可以說你的信心是深的,具有堅固信心之相,堅固如金剛,這樣就是重信。

  對任何一個念佛人來說,在他修凈土法門的過程當中,都會碰到這樣那樣被人牽引動搖的種種考驗。我就碰到過一次,我還在東林寺,在我這個崗位上,專門念佛的,都有人到這里來說:“密宗多么殊勝啊,有個上師是什么什么來的啊,我是看到你善根深厚,才悄悄跟你說,都有材料的,希望你來修密宗啊!”我說:“我這兒都念佛呢,我在這里怎么修密宗?”他說:“沒有關系啊,你就悄悄地修密宗,你表面上還念佛嘛。”他還來跟我講這個。我說:“好了,好了”。由于我原來對《徹悟禪師語錄》都讀過,忽然就想到這段話。你看看,佛祖現前我們都不改變自己所信,更何況你講一點其他的,說他那個上師又是什么,又變了,又是什么轉生,什么轉生,都是很有迷惑性的。但你不要受他動搖,不要受他動搖。

  我想現在有些念佛人,之所以被動搖,就是因為信心沒有堅固。你看前兩年有個小冊子,我也看了一下,說有個咒如何、如何的殊勝,勸導很多很多念佛人說:“你們念佛不能得力就是業(yè)障太重,業(yè)障太重怎么辦?先給你持一個咒,通過持咒你消掉業(yè)障再來念佛,才能夠有效果。”一聽好像也有道理,于是很多人“嘩啦”一下把念佛都放下來了,放下念佛去持咒,等消了業(yè)障以后再來念佛。那么,這句佛號就不能消業(yè)障嗎?如果佛號不能消業(yè)障,它“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第一了義,圓頓中至極圓頓”又如何體現呢?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它消業(yè)障的能力不是更大嗎?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講,很多人修這個三昧那個三昧,這個是能消很多業(yè)障,但是很難消誹謗大般若的業(yè)障,唯有修念佛三昧才能消誹謗大般若,摩訶般若的罪業(yè)。這些祖師大德菩薩,都這樣講念佛法門消業(yè)障無與倫比的功效,你怎么到現在,還要等我消了業(yè)障再來念佛呢?通過這些我們就能看到,他平時的信心都是很淺顯的,愿力也不是很堅固的。這是講我們的深信之相。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切愿之相:

  對于一個凈業(yè)行人來說,堅固他往生之愿,也要受到種種的考驗,這種考驗來自于順逆、苦樂兩種。

  如果有種考驗,赤熱的鐵輪,一塊圓形的鐵,把它燒成赤熱火紅,然后旋轉在自己的頭頂上,這是非?嗟摹槭裁?我們頭頂的神經元最多,最敏感,感受疼痛最直接。有個赤熱的鐵輪在那兒旋轉,就很苦!這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如果你放棄往生之愿,就不受這個苦;你要堅持你的往生之愿,你就永遠受這個苦。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

  這個苦,可能一般的人,不一定體會得到鐵輪旋轉頭上的苦。我們有些出家比丘,有過一次體驗,就是燃頭頂的香疤。我也燃了一下,原來以為是小菜一碟,沒什么問題,結果一燃發(fā)現,哎呀!很疼痛!燃的時候非要唱南無釋迦牟尼佛,要兩個人把肩膀抱住,要不都會逃跑。』蛘邚澲碜油吹锰傻降叵氯グ,這么疼痛啊!那個灼熱的感覺,疼痛、灼熱得一天不能睡覺。在頭上,那個灼熱的感覺,原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發(fā)現,為什么菩薩戒要求一個受菩薩戒的人一定要燃臂、燃香、燃指!一方面是供養(yǎng)諸佛,另一方面是破除身見,它是很有作用的。我們多生多劫的身見,是受不了肉體上的苦的。但你超越不了肉體上的苦,你自性的東西就不能出來,你就很難為了眾生能夠舍身。碰到一點苦,經不起一點考驗,你就會退回來,意志力上不來啊!所以要通過種種善巧方便,燃臂、燃指、燃頂,把這種身見沖破。你燃幾個戒疤、幾根香,都會覺得很痛,更何況是赤熱的鐵輪在頭頂旋轉,那是什么痛苦?就在這樣的痛苦當中,不以這樣的劇苦退失自己往生凈土之愿。這是第一種,用苦來把我們嚇回去。

  還有一種,用軟性的微妙五欲,讓我們汩沒進去。這里提出,輪王勝妙五欲現前。

  輪王就是轉輪圣王,轉輪圣王由他福德的大小分為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分別統治一四天下,四洲,三洲,兩洲,一洲。四種輪王福報大小、壽命不一,人壽平均八萬歲的時候是金輪王顯現世間;人壽平均六萬歲的時候,銀輪王現前;人壽平均四萬歲的時候,銅輪王現前;人壽平均兩萬歲的時候,鐵輪王應世。他們都是以十善業(yè)道來治理國家,由于轉輪圣王多生多劫修十善業(yè),就感得有自然的七種寶。第一是金輪寶,他有一個金輪,像飛碟似的,他要統治一四天下,四大部洲,他的金輪寶一天就能夠巡視飛行;第二是象寶;第三是馬寶;第四是女寶,他的夫人是容貌德行第一;第五是摩尼寶,他有一個摩尼珠,如意摩尼珠,想要什么這里面就有什么,資生用具都能夠從摩尼寶珠里面流現出來;第六是主藏寶,主藏寶就是財務大臣,很有福德,給他掌管財富,用不完,而且這個主藏寶還有神通,特異功能,能夠兩眼看到哪個地方有金礦銀礦,可以挖掘出來;第七是主兵臣,就是國防部長,他能夠懂得韜略,運籌帷幄,保護他的輪王的境內不受到損傷,這是武力。他自然就感得這七寶現前,他所享受的是色聲香味,財色名食睡,這樣微妙的五欲,是世間第一,這樣的富貴。

  轉輪圣王的位置是一切凡夫眾生所渴望、所追求的,這些東西現前,這種快樂,如果跟我們作個交換呢?你作為念佛求往生的人,如果你把這個往生的愿放下,就給你轉輪圣王的位置做,干不干呢?你不要交換,你不要被他所迷惑,轉輪圣王雖然很享福、很富貴、很有威德,但是他還沒有解決輪回問題,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他差得太遠,我們往生更殊勝。不以轉輪圣王的快樂,來退失我們往生凈土之愿。

  用這兩種,受苦的逆境,用赤熱的鐵輪旋轉,旋轉在頭頂上所受的苦,這是苦的極點;享樂的順境,轉輪圣王的享樂也是極點,最高。這兩方面,都不能使我們改變往生凈土之愿,更何況在世間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順逆境界,怎么能引轉我們往生凈土的愿呢?

  有時候看世間人念佛發(fā)愿,挺有意思的,這段時間沒錢賺了,身體也不大好了,哎呀!趕緊念念佛,求往生吧!他還好像有點發(fā)愿。等到過段時間,身體也健康了,事業(yè)也發(fā)達了,各方面也很風光了,就把往生的愿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你叫他再提起這個,“哎!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世間一點小小的順逆境界都能把他引轉,這說明他的愿切之相,還是沒有成就,不容易的。

  所以,當上面那樣的順逆境界現前,都能不受引轉動搖,這樣的愿就可謂懇切了。

  于是,這個深信之相、愿切之相成就了,才稱為重心。以這個重心來執(zhí)持名號求生凈土,這樣念佛號的力量,也必然會強大,增強。那么,我們以深信切愿去念佛,由于深信切愿的心重,于是念佛的功夫就容易純一。由于我們能念的佛號的力量,這個凈業(yè)的力量強,就使我們的功夫容易熟。

  我們說功夫的成熟、成片、一心不亂,都要從深信切愿這里首先發(fā)端的。那么,這樣的功夫,帶著深信切愿念佛,極樂世界就在我們內心薰習薰習,薰習當中變得越來越親切了、熟了。

  原來我們很生疏,一念佛,我們的念頭開始都是念五欲六塵,你讓我們去念佛,要非常勉強的才會提起這句佛號,很生疏,對娑婆世界五欲六塵、人我是非,他馬上就想得出來,馬上脫口而出。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美妙,一概不清楚,甚至有時候覺得虛無飄渺,“是不是真的?”馬上就容易生起這樣的疑團。之所以我們對念佛往生凈土很生疏,就因為我們對五欲六塵、世間東西很熟悉。那么,現在我們要通過深信切愿對這樣的重心作一個轉換,轉換什么呢?使我們對凈土由生疏變熟悉,對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由熟變成生,要有這樣一個轉換。

  那么,極樂的凈業(yè)如果成熟了,娑婆世界的染緣就容易遠離,甚至完全給它根除。這里面確實是此長彼消的關系。不是說一方面念佛,信愿很懇求,另一方面對世間五欲六塵留念執(zhí)著也很猛利,這兩者它是不兼容的。就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兼容一樣,有光明就沒有黑暗,有黑暗就沒有光明。你真有往生凈土的堅定的信心,那自然對五欲六塵就會淡,就會疏遠。如果你對五欲六塵非常猛利的留戀纏繞,那你必然會對往生凈土疏遠淡忘,此長彼消。就像《易經》里的陰陽魚,你白的那一塊多,黑的這一塊就會少;你黑的這面多,白的那面就會少,此長彼消。所以,我們要使凈業(yè)的成熟度加大,使娑婆的染緣慢慢淡化。

  那么,娑婆世界五欲六塵的污染之源淡出之后,臨命終時,你想輪回也不可得。因為你的因,已經在因地當中使娑婆世界五欲六塵、三界輪回的信息非常弱,而西方凈土的信息能量非常大,大的種子現前,你想再得輪回境界現前,也是不可得的。如果我們念佛往生凈土這個凈業(yè)已經成熟了,那么臨命終時,你想不讓阿彌陀佛凈土現前,那也是不可得的。這里面的因果是法爾自然的,就像前面講的那顆大樹、大墻,已經向西面傾斜了,它這個勢已經成就了,你不讓它向西面倒,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們平時就要有向西方的心理定勢,用它的重心修凈業(yè),一定要使心的定勢形成,心就必然會倒向西方極樂世界。

  剛才講深信切愿之相,以及深信切愿成熟之后,令我們決定往生的道理是法爾自然的。然而,這種信愿的成就要在我們平時訓練,操之有素,這樣就不會在臨命終時至于入到其他的歧路去。

  臨命終時,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在牽扯我們,《地藏經》講冤家債主都會現前,不讓你走,含笑詐親,裝作是你的六親眷屬,含著笑很親熱的讓你到他那邊去。到他那邊去做什么?債務關系要了啊!所以,你平時不能操之有素,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你就會身不由主地被牽到其它道路上去了,而往生凈土就泡湯了。

  那么,臨命終時的把握,是要靠自己深信切愿在這時發(fā)揮作用了。

  這里舉出幾位古德,我們古代的凈業(yè)修行人在臨命終時所現出的境界。是六欲天,從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這些天童次第來接引他到天堂去,他們都不去,唯專心等待阿彌陀佛來,阿彌陀佛現前,他才說“佛來了”,跟著去。

  這里我們舉出幾則《凈土圣賢錄》里面的記載。唐代的慧光法師,他是專研《華嚴經》的,對《華嚴十地經》、《十地品》都有注疏。他在臨命終時,天童就來接,他一看到天童就說:“我不到你那去呀,我是念佛要到阿彌陀佛那去的呀!”就不跟他走,他就專心念佛,這一念佛,馬上西方的境界,香華現在空中,佛來了,他跟著去了。這是唐代的慧光法師。

  唐代的道昂法師,也是這樣的,念佛往生凈土的信心很懇切,然而他臨命終時,兜率天人來接他,他沒有受動搖,說:“我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那時候還正在講菩薩戒,在法座上講菩薩戒,給大家授菩薩戒,他在臨命終時授菩薩戒,開示里充滿著悲心,種種天堂的境界現前不受動搖,一心期待阿彌陀佛。這時候,阿彌陀佛的化身現在前面,幢幡、音樂、異香,他一見到說:“佛來了”,手上拿著的香爐掉在地上,他就走了。這是唐代的道昂法師。

  還有唐代的壽洪法師,他也是在兜率天人來的時候不受動搖,念佛往生的。

  所以,一定要等阿彌陀佛來才合掌而逝,其他的來都不動搖,這是成就往生凈土的榜樣。

  但也有些出家在家人,在這個過程當中由于信愿問題,看到天堂境界現前,也會跟著走的。有一個人,他臨命終時,夜摩天人來了。夜摩天人來,他給大家說:“我要到夜摩天去做天王了”,他就走了。還有一個法師就更那個,他是修華嚴法界觀的,他臨命終時,就讓大家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希望華藏世界境界現前。隨著念、念、念,念了很久,他旁邊助念的就問:“你見沒有見到盧舍那佛?見沒有見到華藏世界呀?”他說他都沒有消息,大家又“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又有人問:“見到什么了?”“娘來了”,他跟他娘走了。這個事情警醒了當時助念的人:“哎呀,不行,念那個不行啊!還得趕緊念阿彌陀佛。∧睢洞蠓綇V佛華嚴經》怎么把娘念來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為什么念六字洪名?阿彌陀佛有臨終接引愿。∵@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只要他方世界的眾生聞信我的名號,種植諸多的功德,愿意到我這兒來,我臨命終時就會帶著菩薩圣眾去接引,如果這一愿不能成就,我就不成佛。我們深信切愿持名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第十九愿為所應之法,這兩者整合起來,我們臨命終時就非常非常保險了!

  因為念佛,名號里面就有著阿彌陀佛十九愿的功德,我們念這句佛號,召喚阿彌陀佛十九愿已經成就的愿力成就,就法爾自然地現出西方三圣拿著蓮華前來接引的情景。這個情景,就是我們往生凈土的中陰之相。我們的神識呢?一般是觀音和大勢至菩薩,搬著那個蓮臺過來,我們神識就在蓮華上。蓮華一閉合,彈指間,一念間,一頃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蓮華化生。這是凈土宗非常不可思議的情景,但是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為什么阿彌陀佛要發(fā)這一愿?他就是看到我們凡夫眾生在這個生死關頭,念頭很多、業(yè)力眾多,各種東西現前,我們的阿賴耶識、神識被業(yè)力、心力弄得就像十二級、十六級臺風里面的一只小舟,沒辦法把握。∵@時候的眾生是最需要幫忙的時候,阿彌陀佛看到眾生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幫忙,也必須幫忙,他也有能力幫忙,就建立這一愿,臨命終時來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是太重要了!

  你想,我們一個人要到遠方去,那地方從來沒有去過,盡管有人告訴清楚了東南西北,經緯方向,要我走過去,可能也覺得很困難。比如讓我們步行到北京去,你從來沒有去過北京,這時你心里很害怕,“我到北京去,到時候一走,沒有走對方向怎么辦呢?或者就在本地兜圈子,兜了很久兜不過去怎么辦呢?甚至本來向北方走,結果走向東邊去了,又怎么辦呢?”完全是有這種可能性的。所以他內心沒有信心,他內心有很多不安和慌懼,我怎么走得過去?如果再加上自己身體不好,如果又加上自己正好是殘疾人,是個瘸子,兩腿都沒有,那就更沒辦法。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很希望你北京的朋友、親戚能夠接我就好了,派一個人來接我去。這個人是很熟悉的,坐什么交通工具、怎么走,他駕車嫻熟,我跟著他走就好了。就滿天的云都散了。如果要讓我自己一個人去,可能很麻煩。

  所以,我們每個眾生對在臨命終時,要去什么地方,都有一種潛在的渴望、要求。這就是所謂宗教的訴求。阿彌陀佛來滿我們愿了,臨終接引。他老人家?guī)е^音、勢至和清凈大海眾菩薩都來接引。就好像我們一出門,這個北京的朋友就已經開了一輛車停在門口了,你坐上車就去了。如果他更富貴一點,有一架直升飛機就更好,坐上飛機就去了。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坐得上?還就是深信切愿,重心修凈業(yè),我們就坐上了這個交通工具,就登上了這個蓮臺。

  臨命終時出現的境界,它在佛教的義理和心性上是很不可理解的,但是確實很符合大乘圓頓的佛教精神。

  有人就常常問:“是不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趕緊從西方極樂世界跑過來呀?那我念佛他也來接引,他念佛阿彌陀佛也來接引,不僅這個世界,還有他方世界,都來接引,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不會忙死了嗎?他忙得很累了,到哪里去加油,補充能量?”實際上,這是因緣和合產生的不可思議的情況。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臨終勤修我皆接引愿”,他已經成就了。成就了就好像一個信息,彌漫在虛空法界,也彌漫在我們眾生的念頭里面,這是他提供的一個緣,增上緣。而我們眾生愿往生的心是因,因和緣正好感通了,就自然而然現出了臨終接引的景象了。不是當下阿彌陀佛趕緊跑過來,這在佛門有個比喻,水清月現,天上那輪月亮永恒在那里,自然現前,F前,不是月亮下來了,月亮沒有下來,水也沒有上去,但是水中有月。

  那么,阿彌陀佛現前,也跟我們能念的心所變現是有關系的。為什么上輩往生見到的是很殊勝的,阿彌陀佛帶觀音、勢至過來、帶菩薩圣眾過來?這是你有大乘菩薩的心,你看到的是菩薩圣眾。如果你是中輩往生,你是小乘的心,你看到的是帶著比丘過來,阿彌陀佛也現比丘相過來。甚至下輩往生,業(yè)障很重的,都看不到佛過來,只是看到蓮華。有的能看到報身,有的能看到化身,有的只看到菩薩,有的只看到比丘,有的什么都看不到,只有蓮華。這些都因我們的深信切愿程度、持名功夫深淺,而顯現臨終接引的情況,各有不同,也表明三輩九品乃至無量輩品往生的差異,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臨命終時,在地、水、火、風都在分張的時候,這是一個人生命當中最痛苦的時候,也是最關鍵的時刻。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六欲天的天童次第都來接引你到天堂去,這是什么境界?一般的人對天堂都是挺向往的,那里也是蓮華化生,也有美妙的音樂,天女如云。很多別說凡夫,就是小菩薩到那去都會被那天上的五欲所迷惑、所纏繞。

  《西域記》里面講到無著菩薩,還有世親菩薩,還有師子覺,是三兄弟。開始他們都修兜率內院,往生兜率內院,有一個約定說:“我們三個人,誰到了兜率內院彌勒菩薩那里,回來報個信。”結果,獅子覺菩薩先往生了,先走了。這一走,聽不到報信,沒有消息。其次就是世親菩薩,世親菩薩在往生的時候,他的長兄無著就特意對他說:“你這次去,一定無論如何要報個信。” 世親菩薩就去了。到那里過了三年,世親菩薩來了,無著菩薩說:“你怎么來得這么遲啊?” 世親菩薩說:“我已經很快了,我到那兒去了之后,就是向彌勒菩薩頂了一個禮,聽了很短一點時間的經,馬上想到這個約定,就回來報信了。由于天上的時間觀念跟人間不一樣,所以我是很快,但這里一下就過了三年了。”無著菩薩問:“師子覺在什么地方啊?”他說:“師子覺去了兜率院,在外院就被那些五欲給迷住了,沒有進去。”

  你說說,六欲天這種微妙的五欲對我們眾生是多么的吸引啊!在臨命終時,當天堂美妙的境界現前,如果不是平時對西方凈土深信切愿到十分堅固的程度,都經不起考驗!一看,“哎呀,那個地方也很好!我就跟著去好啦!”就會這樣。

  所以,在四大分張,神識脫離身體的關鍵時刻,在六欲天微妙的五欲境界、各種天女現前的境界出現的時候,你容易被它牽引。在這時候,你有沒有信愿,信愿到什么程度,就在這里起關鍵作用了。

  剛才講到的,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人里面、在修凈業(yè)者里面,是我們的榜樣。∫粋凈業(yè)行人,對修出離道,對三界六道以及往生凈土的情況,要有一個廣大的知見。

  就像古德說的,出家乃大丈夫氣概,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出家不僅僅是出兩扇門之家,剃個頭就叫出家,更重要的是出煩惱之家、出三界之家。在出三界之家的知見上,一定體現大丈夫氣概,對三界的五欲六塵不感興趣。所以,祖師大德也開顯我們: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我們在這世間修四禪八定,就是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在那里享受天福。但是那種禪定,這個我,行識,第六識動之不動,如石頭壓草,如冰凍魚。禪定過后,還要輪轉,還要墮落,甚至有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修到非想非非想,也不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悟證無生法忍,再回到這個世間普度一切眾生。即使下品下生,在蓮華里面十二大劫不能出來,不能見佛,不能聞法,不能見菩薩比丘僧,這樣的情況也勝過天宮六欲天。哪怕是往生到邊地疑城,也比生天來得好。因為輪回太苦了。十二大劫出來,還能夠快速成佛。在邊地疑城,也很快能夠懺悔懷疑的罪根,也能夠出來見阿彌陀佛,聞大乘的佛法,分身無量到他方世界聽聞佛說法、授記、得百千陀羅尼,快速成就佛果。

  這一點,徹悟大師在這段里面,把我們在生死關頭的兩種力量及原理,給我們講了出來。然后告訴我們,要用深重的心來修凈業(yè),深重的心就是深信切愿之心,來執(zhí)持這句萬德洪名。

  要具有深信之相和切愿之相,這深信切愿之相里面是智慧的表達,沒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就很難對這苦樂、順逆境界能忍,忍不住啊!所以說,菩薩修般若波羅密,他要修忍,修忍是法忍、生忍,忍得住,忍得住就是般若智慧的力量所致,也是般若智慧的表現。然后,深信切愿持名一定要練熟,就是熏習。念佛的過程就是熏習我們阿賴耶識凈業(yè)的種子,熏習到力量非常強,它必然現前就會牽引我們的神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這深信切愿的熏習過程當中,又能夠感通彌陀的臨終接引愿現前,那么往生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萬修萬人去。在深信切愿過程當中,能不被世間的順逆境緣所轉移,在臨命終時,能不受天堂的享樂所轉移。

  對此,平時就要訓練有素,使我們的信愿堅固如金剛,要像古德那樣,以道昂法師他們作榜樣,這樣才能夠決斷生死,蒙佛愿力帶業(yè)往生,截斷輪回六道的惡趣,圓成我們自性無量光壽的性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