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凈法師講演集一 「第十八愿」略解
「第十八愿」略解
各位收音機旁邊的朋友、學佛蓮友們,大家午安,阿彌陀佛!
這幾天有機緣在「九九○人間凈土」的節(jié)目當中,跟大家結緣有關凈土的教理思想。今天在這里有一個鐘頭的時間要跟大家談談凈土的核心思想,希望大家能夠歡喜、專心的來聽講,如果是學凈土法門的人,在這短短的一個鐘頭,會讓我們正確的掌握凈土教義的菁華。
凈土三經(jīng)
每一個法門都有主要依據(jù)的經(jīng)典,如果沒有經(jīng)典依據(jù),這個法門就不是佛教。凈土法門所依據(jù)的經(jīng)典,就是「凈土三經(jīng)」。所謂「凈土三經(jīng)」就是《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以及《阿彌陀經(jīng)》,這是最根本主要所依據(jù)的經(jīng)典,講凈土法門,都不能離開這三部經(jīng)典。那么這三部經(jīng)典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又是那一部呢?就是《無量壽經(jīng)》。唯有《無量壽經(jīng)》,才有談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四十八大愿,因此以《無量壽經(jīng)》為正依經(jīng)典中的根本經(jīng)典。
第十八愿是根本愿
這一部根本經(jīng)典所要講的,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往生成佛的愿,也就是所謂的四十八大愿。愿雖然有四十八,但是在這當中,必定有一個根本的大愿,也就是說,雖然其他的愿都是針對眾生所需要的,可是其中必定有一個專門為救度眾生所發(fā)的愿 ── 就是第十八愿,救度十方眾生往生的愿。阿彌陀佛其他四十七愿,固然也是為我們十方眾生所發(fā),或者是為了莊嚴凈土的,或者是為了成就眾生往生之后果位的,但是,如果不能使我們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那么其他的愿豈不是不具意義?因此,能夠讓十方眾生從娑婆世界容易的、簡單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那個愿,才是四十八愿中最根本的大愿,如果沒有這一個愿,其他的愿即使有了,也不能達到目的。
譬如說其他的愿通通完成了,可以說阿彌陀佛也成佛了,極樂世界也圓滿了,可是眾生不能往生,沒有眾生往生,所建造起來的清凈莊嚴、微妙安樂的極樂世界也沒有用。因為阿彌陀佛建設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讓他們到安樂的極樂世界來成佛,永離六道輪回。因此,能夠救度十方眾生的愿,才是最重要的、根本的、核心的愿。
既然是根本的愿,根與枝末是相對待的,有了根,其他的干、枝、葉才能夠生長,因此這一個愿對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即使其他的愿我們還沒了解也沒關系,可是這個根本愿,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了解。凡是講凈土法門,如果不依據(jù)這一個愿而談,往往不會很正確。
第十八愿解析
第十八愿的文字,總共只有短短三十六個字,內容也很淺顯,容易了解。只怕我們信心不夠,如果信心夠的話,當下這一個愿就為我們所擁有;如果信心不足,那么必然要再深入其他的教理做為輔助,讓我們了解這一個愿。如果當下能以一種純樸的、不加計較籌量的心來信受,那么這個愿就為我們所擁有。阿彌陀佛第十八愿,我在這里先讀一遍,然后才依次的依文解義,發(fā)揮它的道理: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
第一句「設我得佛」是什么意思呢?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的時候叫做法藏菩薩,在他還沒有成佛時,為十方眾生發(fā)下四十八大愿,他說他要成佛,但所成的佛,是跟十方諸佛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說,他所成就的佛,必須是能夠救度十方眾生,有救度十方眾生的功德和能力;如果沒有能力救度十方眾生,沒有功德賜給十方眾生,使十方眾生都能順利、安然的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么法藏菩薩說,他不成佛,寧可舍棄佛的資格、佛的身份。必須是使十方眾生,通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并且完成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他才有資格成佛。
這么說來,法藏菩薩如果要成佛,至少要完成幾件功德:第一、要完成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是要讓眾生往生的凈土,也就是十方眾生的歸宿,如果極樂世界沒有完成,那么十方眾生要歸宿到哪里?同時極樂世界必須是圓圓滿滿的完成,不可以有缺憾、不周到的地方,不可以還要眾生去輔助它、建設它、莊嚴它。為什么?因為極樂世界是成佛的境界,十方眾生是具足貪瞋癡的凡夫,凡夫跟佛畢竟不一樣,凡夫所修的功德,不可能完成凈土,必須是佛才能完成凈土,因此阿彌陀佛必須預先為我們十方眾生,建設完成圓滿莊嚴極樂世界,這是第一件。
第二件必須事先為我們完成的是,十方眾生往生凈土的功德資糧。為什么?因為如果十方眾生能夠完成往生凈土的功德,那么也就不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他自己修行成佛就可以了。就是因為十方眾生始終都貪瞋癡具足,被貪瞋癡的鋼鎖鎖住,掙脫不出來。每天一早起來,眼睛一打開,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的來為自己,如何的追尋五欲 ── 我們的起心動念,無非都是貪瞋癡,都是跟五欲境界相呼應的,這樣的十方眾生,怎么能以自己的力量、功德,進入極樂世界那樣殊勝高妙的凈土呢?所以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阿彌陀佛也必須預先為我們完成。
再來,當十方眾生要離開娑婆世界,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業(yè),譬如殺生、偷盜等等,都必須要償還。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其他的業(yè)也是一樣,都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還清,才能夠離開娑婆。好像我們要移民到紐西蘭,在本國所欠政府種種的稅款,如果不繳清,是不可能離開的;同樣的,我們要離開娑婆,移民到極樂世界,我們生生世世所欠的業(yè)債,如果阿彌陀佛不能預先為我們償還,我們怎么能夠離開呢?阿彌陀佛又怎么能夠救度我們呢?因此,阿彌陀佛的成佛,必須要完成這些條件。
同時我們十方眾生是否能往生極樂世界,不是先問自己功夫達到了嗎?資糧累積夠了嗎?而是要先問,法藏菩薩成佛了沒有?如果法藏菩薩還沒有成佛,那么肯定沒有我們歸宿的極樂世界,也沒有我們稱念的佛號,所以我們要先問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如果祂已經(jīng)成佛,豈不是為我們建設的極樂世界也已經(jīng)完成了;我們從娑婆到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也已經(jīng)具足了;我們累生累劫以來,所欠人家種種應該償還的業(yè),阿彌陀佛也先為我們預備好還債的資產(chǎn)了。
就像有一個兒子,偶而犯錯,在外面欠人家非常多的債務,以兒子本身的力量,不可能償還的,結果兒子被人家關起來了!這個兒子的父親是一國的長者,所謂長者,就是這個國家當中最富有的,國王的金銀財寶都沒有他多,同時這個長者雖然不是國王,卻很有威德,很受國王敬重。長者只有這一個兒子,將來必須讓他繼承家業(yè),可是這個從小疼愛到大,視如自己心肝的兒子,竟然被關起來了,長者爸爸當然是日夜掛念,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希望趕快把兒子贖回。如果以一般的家庭,是沒有能力贖回來的,但以長者的家境來講,那就太容易了,這浪子在外面所欠的業(yè)債,即使再多,跟長者的財富比起來,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因此,除非長者不知道兒子被關起來,既然知道兒子被關的地方,當下就可以把他贖回來。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十方眾生就是阿彌陀佛的孤兒,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十方眾生的父親 ── 長者。祂所完成的功德,是足足救度十方眾生而有余的。為什么?因為經(jīng)典上告訴我們說: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現(xiàn)在阿彌陀佛已經(jīng)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十方諸佛是怎樣來看待阿彌陀佛的呢?在這個娑婆世界宣揚佛教的釋迦牟尼佛就說:
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也就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功德,不可思議的能力,以及阿彌陀佛本身的光明,是十方諸佛當中最尊第一,十方諸佛都是在阿彌陀佛之下,所以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同時釋迦牟尼佛又說:「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也就是這個大宇宙,十方世界恒河沙諸佛,每一尊佛都有光明,可是每一尊佛的光明,都不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較。所謂比較,是同等性質的才能比較,不同等性質的,根本不能比較。好像要比高低,地面上的東西才可相比,如果是天和地,那根本就不能比了。「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恒河沙諸佛的光明,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的。光明是表示智慧的外相,智慧是光明的本體;既然諸佛的光明,諸佛的智慧,都及不上阿彌陀佛,都不能推測阿彌陀佛的智慧,可見阿彌陀佛這一尊佛,是如何的高圣偉大。也唯有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一尊佛,所以才能夠度盡十方眾生。
在《大阿彌陀經(jīng)》里面,釋迦牟尼佛更稱贊阿彌陀佛說:
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大宇宙中,恒河沙諸佛里面的佛王,王是跟臣相對的。阿彌陀佛的光明如果是極尊的話,表示這個光明是達到最高頂點,為其他諸佛光明所不及。
我們學凈土法門的人,都是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本尊,做為我們所禮拜的唯一對象,同時也以阿彌陀佛為我們稱念的唯一行門。我們禮拜 ── 禮拜阿彌陀佛;稱念 ── 稱念阿彌陀佛;供養(yǎng)贊嘆 ── 供養(yǎng)贊嘆阿彌陀佛。我們理所當然應該知道,我們的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這樣念起佛號來,心中就有一種歡喜,有一種安慰、安心感。
十方眾生
接下來解釋「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到底是指那一類的眾生?跟我是不是有關系呢?如果跟我沒有關系,那么阿彌陀佛再怎樣大慈大悲、大能大德、大愿大力,畢竟跟我沒有關系,我領受不來,也不能得到祂的利益,這等于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只是一種稱揚贊嘆,而不具有真實。因為阿彌陀佛都不能救度我了,還是不夠大呀!必須是阿彌陀佛能夠救度我,才稱得上是大慈、大悲。那十方眾生是指哪一類的眾生呢?我們必須要依經(jīng)文來解釋經(jīng)文,現(xiàn)在我引用其他的經(jīng)文來解釋。有一部經(jīng)叫做《大寶積經(jīng)無量壽如來會》,這部經(jīng)的〈如來會〉內容,也是《無量壽經(jīng)》的另一種內容。〈如來會〉說:
余佛剎中,諸有情類。
也就是說,這個大宇宙當中,國土可說無量無邊,有此世界、他世界、十方世界的國土,這十方眾生就是指「余佛剎中」,也就是極樂世界以外所有佛土中的諸有情類!钢T有情類」就是所有眾生;所有眾生就是上至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也就是十法界當中,除了佛法界以外,所有的法界;上至等覺菩薩,中間包含緣覺、聲聞這些阿羅漢圣者,下至六種凡夫,就是天界的天人,阿修羅道的阿修羅,人道的人,以及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也就是說,十方眾生包含很廣,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這是《無量壽如來會》的經(jīng)文所解釋的。
另一部經(jīng)叫做《大阿彌陀經(jīng)》,里面就說「十方眾生」是:
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
「諸天」有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蜎飛」就是在空中飛的小小細蟲;「蠕動」就是在地面爬的,很小很小的蟲類,這表示十方眾生是指六道眾生。所以說:「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這是《大阿彌陀經(jīng)》所解釋的。
另一部《無量壽莊嚴經(jīng)》也說: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如果以這部《無量壽莊嚴經(jīng)》所解釋的來講,這十方眾生所指的對象,就更下劣了。最初講的是指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以外的九法界有情,包括菩薩跟六種凡夫;接下來《大阿彌陀經(jīng)》只說六道的眾生;現(xiàn)在《無量壽莊嚴經(jīng)》就只說三惡道的眾生。從它解釋的這段經(jīng)文就顯明,所謂的「十方眾生」,就是具足貪瞋癡三毒,同時將來可能會墮落三惡道的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可說都是跟三惡道有份的。為什么?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貪瞋癡,除非他是乘愿再來,不然都是受業(yè)投胎轉世。因此釋迦牟尼佛才在《阿彌陀經(jīng)》里面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五濁惡世」,世是惡世,人就是五濁惡人。之所以是五濁惡人,因為我們都有見濁、煩惱濁,根本上就是有貪瞋癡慢疑。從《無量壽莊嚴經(jīng)》這一段經(jīng)文所解釋的十方眾生,正是我們娑婆世界具足三毒的眾生。
同時《無量壽莊嚴經(jīng)》又有一段經(jīng)文說:
輪回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這四句其中前兩句,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阿彌陀佛呼喚六道輪回的眾生類,要快快讓祂救到極樂世界去受安樂的生活,成就佛的果位,不要繼續(xù)在六道里面造罪造業(yè)、受苦受難了!后兩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拱浲臃饡r常不間斷的,以祂大慈大悲的心要救度眾生,同時要度盡阿鼻苦眾生,阿鼻就是阿鼻地獄、無間地獄的眾生。阿鼻眾生有兩種:一種是已經(jīng)造了五逆謗法的罪,目前正在阿鼻地獄受大苦的眾生;另一種是現(xiàn)在造了五逆謗法的罪,可是壽命未盡,還沒有墮落,等到一口氣不來,無常一到,就當下墮落阿鼻地獄。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要盡快的度盡這些眾生,因為佛的慈悲,都是以最苦的眾生為最急迫救度的對象。好像救生人員,一旦跳下水中,他所要急迫救度的對象,就是那種不會游泳,在那里喝水,即將滅頂,非常痛苦,呼天喊地求救無門的人。阿彌陀佛的救度也是一樣,我們就是在六道苦海當中頭出頭沒的眾生,不能在六道苦海里面從此岸游到彼岸,所以我們六道眾生、五濁眾生,都是在貪瞋癡五欲的苦海中掙扎,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救度,F(xiàn)在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要我們趕快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將來墮落阿鼻地獄受苦。從這段經(jīng)文來講,表示「十方眾生」的定義,就更為低下了,最先是包含菩薩在內,最后就專指受苦的眾生。從以上這些經(jīng)文可以知道,阿彌陀佛主要救度的對象,是為了會墮三惡道的眾生。
主持人:法師講到這里,我們大家有問題可以打電話進來請教法師。
問:小孩不聽話的時候,用什么方法教呢?
答:其實很多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調皮,只要他心地不壞,不做壞事,調皮倒是沒有關系的。不知道你這個孩子現(xiàn)在多大?最好你本身可以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教孩子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方便,可以在家里裝一臺「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機,常常播放佛號,讓孩子多聽聞熏習。因為善、惡跟每個人過去的業(yè)有百分之百的關系,如果這個孩子過去種的善根福德因緣比較多,當然不用你操心;萬一孩子過去世的業(yè)比較重,如果能夠念佛號給他聽 ── 最好讓他自己念佛,預先消除自己的業(yè)障,那么將來孩子就比較不會變壞,也比較具足福德因緣。所以最好讓孩子多念佛,你本身也要多念佛。如果孩子已經(jīng)識字,可以請佛教童話故事書給他看,因為孩子通常比較喜歡看漫畫,可塑性也比較高,看了這些書之后,頑劣的根性會漸漸導正過來,心也會因佛法的熏習而純厚善良。
問:我想請問法師一個問題,我現(xiàn)在每天晚上念經(jīng),但是我并沒有皈依,聽了法師的開示,感到心里很平靜;還有我跟我的孩子關系很差,他年紀也不小了,不曉得是不是前生業(yè)障,一見他,我就心里很不開心?
答:你還沒有皈依,在奧克蘭有好幾個道場,都有三寶住持,皈依很簡單、很容易,也沒有什么條件,所以你可以先去皈依。
誦經(jīng)有誦經(jīng)的功德,但是「經(jīng)」是告訴我們一條路走,所以我們誦經(jīng)、閱經(jīng)之后,就要去實踐,因為佛教是實踐的宗教,而不是講哲學理論而已。誦經(jīng)最好是誦《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其他的經(jīng)典有時間再誦、再去研究。誦經(jīng)之后最好有幾十分鐘的時間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時間不夠,寧愿少誦經(jīng),多念佛。
兒子跟我們的關系不好,有句話說:「父母跟兒女之間,都是一種因緣的關系而來,不是來報恩就是報怨,不是來討債就是還債的。」不過既然生而為母子,表示緣份不淺,所以應盡量維持這份關系,盡量示以愛心,真誠的愛護他,為他設想。所謂「真誠能感動人」,一旦他感受到你的愛心、關懷跟包容,就會回心轉意。當然,兒子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也有責任,畢竟兒子是我們帶大的,是看著我們的模樣長成的,因此我們也必須檢討自己,改進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既然學佛了,就要想想自己的言行舉止像個學佛的樣子嗎?為什么自己最親近的孩子居然不能認同我們學佛,還對學佛的父母不恭敬呢?這就是我們要檢討的了!最好當我們要發(fā)脾氣或要計較的時候,就想想:「我是佛教徒,我是學佛想成佛的人,我這樣說、這樣做可以嗎?」這么一想的話,言行舉止就會不一樣,就會感動自己的兒子,你這樣做看看。
問:還有我想繼續(xù)請教,我讀了佛經(jīng),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我想進一步知道,怎樣讓自己更皈依到凈土宗。
答:這個我等一下會繼續(xù)說下去,這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為我們所講的。
問:謝謝。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xù)開示)
所謂「十方眾生」,就是有可能會墮入三惡道的眾生,也就是具足貪瞋癡慢疑,追求五欲生活,就像我們這種娑婆世界的眾生。這么一解釋,我們就曉得十方眾生不是指其他的人,而是指我們在座每一位,不管是在家、出家,男眾、女眾,有修行、沒修行,甚至是善人、惡人,通通是十方眾生,通通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因此,我們既然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愿心,就不應該自卑說:「唉!我修行不好,恐怕不夠格往生極樂世界!咕筒粦撚羞@種自卑下劣的心。每位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如果能夠了解這一點,那么阿彌陀佛這第十八愿,就是我們最后的希望、光明、安慰了。
(中途又有電話進來請教問題)
問: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念佛,他往生的時候,是不是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是不是念《阿彌陀經(jīng)》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
答:都可以的。剛剛講十方眾生,包括現(xiàn)在還活著的人,包括即將臨終的人,包括已經(jīng)斷氣在中陰身的人,包括已經(jīng)墮落到三惡道的人,九法界的眾生通通包括在內。臨終的眾生在生時,不管有沒有遇到佛緣,如果能夠把握臨終時為他開示阿彌陀佛救度的道理,要他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不要執(zhí)著這個世間,不要執(zhí)著家人,甚至看到祖先或各種境界來,也不要接近,唯有阿彌陀佛出現(xiàn),才坐上阿彌陀佛的蓮花。告訴他這一點,然后在旁邊念佛,也讓他念佛,只要他有愿生極樂的心,當下念佛,那個時候必定往生。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就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印光大師說:「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困難!闺m然平生之時沒有佛緣來學佛法,倘若臨終時告訴他阿彌陀佛的救度,只要他肯往生,就能夠往生,非常的容易。而下輩子要當人,如果沒有五戒的功德,根本當不成,所以往生反而比下輩子當人還要容易。
問:謝謝!
(以下為上人的繼續(xù)開示)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剛剛解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這兩句,現(xiàn)在要來解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惯@三句,這十二個字可以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也可以從我們這邊來解釋。
從阿彌陀佛這邊來解釋,「至心信樂」是阿彌陀佛的至誠心、清凈心、智慧心,祂真誠不變要救度我們,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容否定、不容懷疑、永遠不變。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悲心愿力,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永恒如此。這是阿彌陀佛的「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阿彌陀佛要我們往生祂的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才說「欲生我國」。「我」就是指阿彌陀佛,「我國」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所以「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真誠救度我們,要我們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的悲心,這是從阿彌陀佛那里來解釋。
「至心」是阿彌陀佛的真誠心。真誠在哪里呢?在于救我們、呼喚我們到祂的國土去,這件事是金剛不變、客觀存在的,所以是一種信。所謂「信」,是客觀存在的,才能成為信,如果沒有客觀存在,就沒有信可言了。所以祂的客觀存在能夠使眾生獲得安樂,有彌陀的救度就樂,沒有彌陀的救度就苦了。
從我們這里來講,「至心」是我們的愿生心,真實不變;真實的愿生心,就是我們的至心!赣覈故俏覀冊干鷺O樂的心,真的愿生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還不夠,還要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同時要相信阿彌陀佛不是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不是高高在上讓我們膜拜而已,阿彌陀佛是很親切的來到這里呼喚我們,拜托、要求我們給祂救度,到祂的極樂世界去。祂說:我為你完成極樂世界,我為你完成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通通容納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正覺的名號里面,白白的、通通的送給你,我要求你接受,到我的極樂世界吧!
我們合掌膜拜阿彌陀佛,其實是阿彌陀佛合掌在要求我們;就好像剛剛所講的那個長者,在要求他的兒子回長者的家一樣。所以我們的「信」,不只信有極樂、有彌陀,也要信極樂世界是我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所建設的。所以,「至心」,是我們的真實、真誠心;「欲生」,是我們真心愿生極樂世界;「信樂」,是信有彌陀,有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是為了救度我,念佛必定往生,因此有信心就有安慰、有快樂,因此叫做「信樂」。
(又有電話進來)
問:如果念阿彌陀佛就能夠生極樂世界,那么其他像靜坐的禪宗,能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呢?
答:能。謝謝你的提醒,我解釋不完全。所謂「十方眾生」是包含地球上不管是中國人、臺灣人、香港人、紐西蘭人、美洲、澳洲、歐洲等所有的人類;同時也包含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天主教徒;當然也包含佛教界學禪宗的、密宗的、天臺、華嚴、三論、唯識……只要他愿生彌陀凈土,專稱彌陀佛名,沒有一個人不能被救度,沒有一個人不往生的,所有任何眾生都可以往生凈土。
問:比如我就要離開世間了,如果是學禪宗的,也去念阿彌陀佛,這樣混合起來,可不可以呢?
答:可以。等于是他雖然學禪,可是他目標在極樂凈土,所謂「禪凈雙修」,所以他也能夠往生。就如我剛剛講的,愿生心真切,就能夠往生。
問:我現(xiàn)在學靜坐,有次靜坐時,感到小腹下面有一些輕安的感覺,本來是坐完了要起來回向,但是感覺輕安的時候就不想起來,這樣子是不是著相,是不是不太好?
答:這不算著相,覺得時間到了非起來回向不可,那反而是一種著相。純粹以靜坐而論的話,靜坐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先要有輕安,好不容易靜坐得到輕安,你就在輕安當中培養(yǎng)寧靜安詳?shù)男木?然后以那份輕安、寧靜去處事為人。所以,學禪也會改變我們的心境、我們的氣質,展現(xiàn)一位學佛人的風范。
(主持人:時間還有一點,請師父繼續(xù)。)
乃至十念
接下來我繼續(xù)解釋,「乃至十念」就是他愿生的心一生不變,而稱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就能往生。如果說現(xiàn)在愿生,將來不愿生了;或者年紀大、臨終的時候不愿生極樂世界了,那也不能夠往生。所以「至心」從我們這里來講,就是真的愿生,一輩子不改變,這是我們的至心,改變就不算了,就只是結個緣。
「乃至十念」,「乃至」意思是說:上包含一輩子,下包含十念、五念、一念,也就是剛剛所講的,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就以臨終的時間,能夠念十聲佛號就念十聲,不然念五聲、念一聲,甚至只是心中念我要讓彌陀救度,這個就是「乃至十念」!改酥潦睢共恢皇鞘疃,也包含乃至九念、五念、一念;同時也包含了乃至十一念,乃至百念、千念,乃至一日、七日、七月、七年、七十年,也就是說這個人壽命如果延長了,就乃至十一念、二十念,乃至百念;乃至一日、七日念佛,乃至盡他的一輩子去稱念這個名號,這就是「乃至」。
很遺憾,還沒講完,但時間已到;今天晚上在「九九○人間凈土」繼續(xù)請大家收聽,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講于紐西蘭之奧克蘭FM104.6電臺「佛法在世間」節(jié)目
- 上一篇:慧凈法師講演集一 念佛之殊勝利益
- 下一篇:慧凈法師講演集一 難易二道判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