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的彌陀凈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鉆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宣講。雖然他對戒律深刻地探索,但修持上,全力以赴修行彌陀凈土法門,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民國初年,弘一大師弘揚南山律,躬身踐行。戒律為三學(xué)之基,入道之本。不論修持何宗何派,皆以嚴持凈戒為前提。今對弘一法師的彌陀凈土思想作一初探。
一、弘一法師力弘凈土法門的時代意義
弘師教宗華嚴,兼學(xué)般若,對中國漢傳佛教各宗平等看待,主張“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他在講《佛法宗派大概》時總結(jié):
“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別。而大乘之中復(fù)有種種不同。吾人于此,萬不可固執(zhí)成見,而妄生分別。因佛法本來平等無二,無有可說。即佛法之名稱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種種差別,乃是隨順世間眾生才方便建立。因眾生習(xí)染有淺深,覺悟有先后,佛法便適應(yīng)之有種種差別,其價值亦低昂不等。不得僅尊貴價者,而廢廉價者。所謂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佛法亦爾,無論大小權(quán)實,頓漸顯密,能契機者即是妙法也。故法門雖多,吾人宜各擇與自己根機相契合者研習(xí)之,斯為善矣!”
強調(diào)擇修法門須契理合機。法不契理,屬外道邪見;法不合機,則徒勞辛苦。關(guān)于契理合機,他強調(diào)說:
“但是佛所說的法門很多,深淺難易,種種不同。若修持的法門與根器不相契合,用力多而收效少,倘與根器相契合,用力少而功效多!
弘師于各宗中,認為唯凈土宗“三根普被,甚為簡易,極契末法時機。明季時,此宗大盛。至于近代,尤為興盛,超出各宗之上。弘師曾依圭峰禪師所著《華嚴原人論》,判立如來一代圣教為五教:(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他認為“此五教從淺至深,我輩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義理高深,甚難了解。即能了解,亦難實行。故欲普及社會,又可補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應(yīng)以“人天教”最為合宜也!钡糁恍奕颂旖,難以達到出世的解脫,因此他普勸行人兼修凈土,正如他云“唯修人天教者,雖較易行,然報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諸大善知識盡力提倡凈土法門,今無論習(xí)何教者,如兼學(xué)凈土法門,能獲最大之利益。凈土法門應(yīng)判為‘一乘圓教\’,但深者見深,淺者見淺。所謂‘三根普被\’也!币驗榉鸱ǖ男蕹纸⒃凇傲松撍馈钡幕A(chǔ),務(wù)須即世間而出世間方可。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人處水深火熱中,個個肩負救亡圖存的使命,佛教徒亦不例外。弘師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號,的確是冥陽兩利的無上妙法。他曾作《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一文:
“近印光法師嘗云:飛機炸彈大炮常常有,當(dāng)此時應(yīng)精進念佛菩薩名號。不應(yīng)死者,可消災(zāi)免難。若定業(yè)不可轉(zhuǎn),應(yīng)被難命終者,即可因此生西方。以上法師之言,今略申說其意。念阿彌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現(xiàn)生亦有利益,謂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觀世音名號,常人皆知現(xiàn)生獲益,故念佛菩薩可避飛機炸彈大炮,決定無疑。常人見飛機來,惟知懼,空怕何益?入地洞上山亦無益。惟有誠心懇切地念佛菩薩。于十分危險時,容易獲感應(yīng)。若欲免難,惟有勤念佛菩薩,危險時須念,平日亦須念。因平日勤念,危險時更得力!
弘師認為在此危難之時,若依《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所說,修空假中三觀,則至為困難,我人僅可解其義,難以下手真實修持。即勉強修之,遇逆境亦不得力。故印光大師勸人專修凈土法門也,凈土法門易解,人人皆可實行。他在結(jié)尾處云:
“故勸諸君須深信凈土法門。又須于印光法師前所說者,深信不疑,安心念佛菩薩名號,不必憂懼也。此次與日本抗戰(zhàn),他處皆多少受損害,惟泉州安然。此是諸君念佛誦經(jīng)之力,故能免一時之危險。但后患方長,不可安心,必須精進念佛菩薩,俾今生命終時,決定生西。乃是十分安全之道也。略說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至要至要!
弘師稟承印老力修凈土的教導(dǎo),普勸一切行人修凈土法門,他認為凈土法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上契諸佛之理,下亦隨順時機。其目的是即人天乘而修佛乘,即世間而得出世解脫,看似消極實則積極。
二、弘一法師的凈土思想及其內(nèi)涵
雖然弘一大師畢生踐行凈土法門,但關(guān)于凈土方面的文字并不多見,只能略談一二。
1.修學(xué)凈土之人,應(yīng)以“深信因果,發(fā)菩提心”為宗旨
弘一大師在講《佛教之簡易修持法》中謂:
“因果之法,雖為佛法入門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無論何人皆須深信”也。在講《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一文中,特舉印老“注重因果”曰:“大師一生最注重因果,嘗語人云: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wù)。必令人人皆知現(xiàn)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于此入手。大師無論見何等人,皆以此理痛切言之!
弘師還強調(diào)凈土法門亦以發(fā)菩提心為宗要,在《凈土法門大意》一文強調(diào)發(fā)菩提心的重要。其文:
“常人謂凈土宗惟是送死法門(臨終乃有用),豈知凈土宗以大菩提心為主。常應(yīng)抱積極之大悲心,發(fā)救濟眾生之宏愿。修凈土宗者,應(yīng)常常發(fā)代眾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負擔(dān)一切眾生,代其受苦。所謂一切眾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jīng)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眾生,所造種種惡業(yè)應(yīng)受種種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負擔(dān)。決不畏其多苦,請旁人分任。因最初發(fā)誓愿,決定愿以一人之力救護一切故。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現(xiàn)。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今以一人之力,負擔(dān)一切眾生!
為令修凈土者發(fā)起菩提心,弘師勸誡行人讀誦《普賢菩薩行愿品》,廣作社會慈善事業(yè)等。
“勸大家應(yīng)發(fā)大菩提心。否則,他人將謂凈土法門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fā)菩提心者,自無此譏評)!
從上可知,弘師要修凈土者深信因果,一方面俾其嚴持凈戒,另一方面說明凈土法門建立在“凈業(yè)三!被A(chǔ)上,從而念佛為因,往生西方為果。
2.以求生西方為究竟歸宿
修凈土者,須以現(xiàn)生念佛及種種功德,悉皆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究竟歸宿,萬不可求來生;蛞蜇潙賶m境,口雖念佛而不肯發(fā)愿往生,此為修凈土者之大忌。務(wù)必唯彌陀是念,唯極樂凈土是求。于十方佛土中,亦須只求生西方極樂凈土,因為他方諸佛凈土皆依自力修持方可往生,而彌陀凈土則兼仗佛力,于現(xiàn)生中無法斷盡惑業(yè)者亦可“帶業(yè)往生”也。弘師亦十分重視這點,常執(zhí)般若慧劍斬除行人之不正確的見解,以俾其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也。他在《凈土問辨》一文中,有問有答地甄別云:
問:菩薩應(yīng)常處娑婆,代諸眾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靈芝疏主初出家時,亦嘗堅持此見,輕謗凈業(yè)。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頓覺前非,悲泣感傷,深自克責(zé),以初心菩薩未得無生法忍。志雖洪大,力不堪任也!洞笾嵌日摗吩:“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未證無生法忍者,要須常不離佛也!
問:兜率近而易生,極樂遠過十萬億佛土,若欲往生不綦難歟?
答:《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云:“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膘`芝《彌陀義疏》云:“十萬億佛土,凡情疑遠,彈指可到。十方凈穢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議故。由是觀之,無足慮也!
問:聞密宗學(xué)者云,若惟修凈土法門,念念求生西方,即漸漸減短壽命,終至夭亡。故修凈業(yè)者,必須兼學(xué)密宗長壽法,相輔而行,乃可無慮。其說確乎?
答:自古以來,專修凈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壽者。前說似難信也。又既已發(fā)心求生西方,即不須顧慮今生壽命長短,若顧慮者必難往生。人世長壽不過百年,西方則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智者權(quán)衡其間,當(dāng)知所輕重矣。
問:有謂彌陀法門,專屬送死之教,若藥師法門,生能消災(zāi)延壽,死則往生東方凈剎,豈不更善?
答:彌陀法門,于現(xiàn)生何嘗無有利益,具如經(jīng)論廣明,今且述余所親聞事實四則證之,以息其疑。一、瞽目重明;二、沈屙頓愈;三、冤鬼不侵;四、危難得免。
以上幾番問答中,可窺見弘師發(fā)揚善導(dǎo)高風(fēng),秉承印老叮囑,導(dǎo)一切行人以求生西方為究竟歸宿,除此勝異方便之凈土法門,欲于現(xiàn)生中了生脫死者,百千人中難得一二。
3.臨終關(guān)懷,助念往生
凈土法門的關(guān)鍵,在于確保臨終一念往生西方。平日念佛工夫,主要為臨終一念而施設(shè)。印老曾著《臨終三大要》,弘師亦作《人生之最后》,分“病重時”“臨終時”“命終后一日”“薦亡等事”“勸請發(fā)起臨終助念會”等,略述梗概如下:
病重時,病人應(yīng)早作遺囑,然后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yè)。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此中,尤為強調(diào)病未重時,亦可邊服藥邊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若病重時,病苦甚劇者,切勿驚惶,痛苦乃宿世業(yè)障;蜣D(zhuǎn)未來三途惡道之苦。于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yīng)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以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后,承斯善業(yè),決定生西。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被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yīng)于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其人即將臨終,其沐浴更衣,皆須隨宜而為,不可強行而為。無論亡者,或坐或臥等姿勢,毋須執(zhí)著,亦應(yīng)任其自然,不可勉強而為。盡量讓亡者舒坦些,以免因生瞋恨發(fā)怒而墮落惡道。因為人將臨終時,身體四大分散,痛苦非常,此時最易起瞋生怒。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凈,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因八小時內(nèi),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命終前后,家人萬不可哭?抻泻我?能盡力幫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后。命終之后,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nèi)誤觸亡者。八小時后著衣,若手足關(guān)節(jié)硬,不能轉(zhuǎn)動者,應(yīng)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于臂肘膝腕,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yīng)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者。
薦亡等事,宜在“七七”日內(nèi)舉行,其法事應(yīng)以“念佛”為主。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得利益,亦更因之增長。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出喪儀文,切勿鋪張!毋圖生者好看,應(yīng)為亡者惜福也!捌咂摺币院,亦應(yīng)常行孝道,以盡孝思。
如上是弘師關(guān)于“臨終關(guān)懷,助念往生”的大概內(nèi)容,值得注意的是他將“儉以養(yǎng)德”、孝慈之道等內(nèi)容,完全含攝于臨終關(guān)懷中,若對其父母做到臨終關(guān)懷,助念往生,則是隨順佛道,孝敬父母。
4.攝心念佛,唯貴耳聞
當(dāng)年弘師掩關(guān)念佛時,印老曾訓(xùn)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弘師秉此《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法》而執(zhí)持名號,印老注重攝耳諦聽,為“都攝六根”的下手方便處,強調(diào)口里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耳內(nèi)佛聲聽得明明白白,里應(yīng)外合,以二重圓通工夫成就念佛三昧。弘師在《勸人聽鐘念佛文》中透露了“攝心念佛,唯貴耳聞”的氣息,屢經(jīng)自己的親身勘驗而加以發(fā)揚。他的理論根據(jù)印光大師所謂“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他提倡聽鐘念佛者,鑒于“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鐘念之,最為有益也!辩娐暱捌苹璩,似引磬之功能,有警覺作用,并且還能調(diào)試的當(dāng),緩慢適中!俺跄罘鹫,若不持念珠記數(shù),最易懈怠間斷”,難以確!皟裟钕嗬^”。而聽鐘念佛,正好對治此病。這便是弘師極力傳播此法的真正原因。
5.總結(jié)
弘一法師的彌陀凈土思想,主要傳播了印光大師的宗旨與精神。弘一大師之所以極力弘揚凈土法門者,受印老影響,末法時至,唯凈土法門方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加上戰(zhàn)火連綿的環(huán)境,其“契理契機”莫如凈土法門。他對華嚴與般若的研究,亦是為了更為深信凈土,增強道念的一種權(quán)便,其種種文字與著作亦是發(fā)揮凈土法門的注腳而已。弘師盡其畢生精力與心血探索戒律學(xué),嚴于律己,以“深信因果,發(fā)菩提心”為凈土法門宗旨的思想光芒,正是“悲欣交集”的寫照。
- 上一篇:如何改習(xí)慣?
- 下一篇:怎樣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 弘一法師/慶裕:佛心就是開悟心
- 弘一法師/慶裕: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 弘一法師/慶裕:修養(yǎng)美德是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堅持自己的路
- 弘一法師/慶裕:智慧由心生
- 弘一法師/慶裕:思考才能得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沒有恐懼更淡定
- 弘一法師/慶裕:舍棄繁雜見真諦
- 弘一法師/慶裕:璞玉無暇靠打磨
- 弘一法師/慶裕:天然無飾,便是本性
- 弘一法師/慶裕:菩提之心是一種靈悟
- 弘一法師/慶裕:舍一份虛榮,得一份真相
- 弘一法師/慶裕:從容面對生死
- 弘一法師/慶裕:自省讓人更淡定
- 弘一法師/慶裕:勞筋骨銘心志
- 弘一法師/慶裕:放低身價聲譽長存
- 弘一法師/慶裕:簡樸滋養(yǎng)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讓心與事業(yè)融合
- 弘一法師/慶裕:內(nèi)心寧靜才能致遠
- 弘一法師/慶裕:給內(nèi)心一片自由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biāo)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弘一法師]佛心就是開悟心
- [綠茶]什么是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的產(chǎn)地與特點介紹
- [禪宗文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禪意
- [佛經(jīng)故事]故屋有鬼
- [哲理故事]看透世俗,便可以解脫
- [佛與人生]頂點是走下坡的開始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如何形成的?
- [弘一法師]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 [紅茶]什么是小種紅茶?小種紅茶的特征與種類
- [禪宗文化]寒山《吾心似秋月》的禪意
- [哲理故事]不以物喜
- [佛經(jīng)故事]婢女取水
- [佛與人生]不必看前世因果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袈裟,袈裟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 [弘一法師]修養(yǎng)美德是智慧
- [綠茶]安徽猴坑什么茶最有名?尖形烘青綠茶太平猴魁介紹
- [禪宗文化]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xiàn)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