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虛云禪林首屆禪七開示 第四講 一花一笑
第四講
一花一笑
(2009年12月4日晚)
各位善知識:
禪,很奇妙,也很平常。如果只強調(diào)禪奇妙的一面,我們一般的人就難以接觸;如果只講平常的一面, 但是不去體會,不去覺察,不去觀照,不去感悟,這個最平常的一件事,你也是怎么都體會不出來的,沒有那個感覺。所以說,禪既平常又奇妙。
禪具有普遍意義,不是一個特殊現(xiàn)象。所謂:有佛出世,無佛出世,法爾如是。禪就是這件事,有佛出世,禪如是,無佛出世,禪亦如是。禪,對人類而言,不分男女相,沒有 年齡的限制,沒有貧富的差別,沒有賢愚的不同,更不受文化水平的制約。
在人類的歷史上,只有禪存在的時間最悠久。在釋迦佛還沒有出世以前,禪就存在。禪是現(xiàn)現(xiàn)成成的,釋迦牟尼佛只是發(fā)現(xiàn)了它而已。禪并不是釋迦牟尼佛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禪是真理,真理只能發(fā)現(xiàn)不能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就不是真理,因為一切可造作的東西都是有為的,無為無漏的禪是不可 造作的。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雖然處處都在顯示禪機,但是并 沒有真正把這件事清清楚楚地說出來,只是到了要入滅的時候, 才用象征的手法把禪指示出來。在一次法會上,佛拈一枝花,大 眾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迦葉尊者見佛拈花,微微一笑,釋迦 牟尼佛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 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付囑于汝!倍U的信息就 在這一花一笑中傳遞了出來。禪,作為一個法門,就從這個時刻 起誕生了。
這一花一笑,你說有多美就有多美,說有多玄妙就有多玄 妙,說有多簡單也就有多簡單。古來的祖師曾說,釋迦佛拈起這 一枝花來,在百萬人天的大會上表演一番,這是故弄玄虛。這都 是過來人的話。禪本如是,拈花不拈花,禪就是禪,禪不是花,花 不是禪,就如同月不是指,指不是月一樣的道理。但是要借這朵 花,把這件事傳遞出來,這一枝花就是傳遞禪的一個載體。迦葉 尊者這一笑,是他領(lǐng)會了禪機的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
我們今天的人,拿一大把鮮花走到佛前上供,旁邊的人見了 以后,哈哈大笑,這是不是禪呢?應(yīng)該說也沒有離開禪,但是它 并不等于就是禪。因為禪是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任何一件事都沒有 離開禪。但是,當(dāng)我們還不知道這就是禪的時候,花就是花,笑就 是笑,與禪毫無關(guān)系。我們在這一花一笑中認真去體會,為什么 這件事要用這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釋迦佛拈起這朵花,迦葉尊者 這一笑,說明釋迦佛認可了這件事,無疑在說,迦葉你算是明白 了我的意思,可以成為我的心法的繼承人。迦葉尊者,也就成為 印度禪宗的第一代祖師。
從迦葉尊者一直向下傳承,到了第二十八代,也就是菩提達 磨大師,他來到中國,傳播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所開顯的禪宗 這一法。有人形容達磨祖師是一個面貌猙獰的人?匆豢次覀儸F(xiàn) 在所畫的達磨祖師像,如果不知道他是達磨祖師的話,簡直就覺 得這個外國佬太恐怖了,眼睛鼓得那么大,怪嚇人的樣子。達磨 祖師為什么要現(xiàn)金剛怒目之相呢?那是他老人家太慈悲,太可 憐我們當(dāng)時的人了。那些人不領(lǐng)會達磨祖師的西來意,對達磨祖 師有種種的誤解,種種的排擠,種種的毒害。他老人家深慈大悲, 不得已現(xiàn)那種金剛怒目之相。
也有人懷疑,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這個公案在 當(dāng)時是不是發(fā)生過,是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回事。有人便非常巧妙地說,禪是本然的,禪的存在,是不需要歷史來證明的,因為歷史證明不了這件事。有沒有這件事,歷史是怎么說的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拈花一笑,確實傳遞了人類最美好、最究竟的禪的信息。 所以說,拈花公案奠定了禪在佛教史上最權(quán)威的地位。
也有學(xué)者懷疑菩提達磨是否真有其人。雖然是個別的學(xué)者 有這樣的疑問,我想,這同釋迦佛是否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的公 案一樣,有沒有達磨這個人也并不重要。達磨的形象,達磨的思 想,起到了將印度的禪傳遞到中國的橋梁作用。只要這個橋梁作 用發(fā)揮了,達磨這個人有還是沒有,無關(guān)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 樣一個人物,把禪的精神傳遞給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得到這個 啟發(fā)之后,再把它和中國固有的文化結(jié)合起來,就產(chǎn)生了中華禪。
中華禪是吸收了印度文化、印度佛教最精華的部分,把它和 中國文化最精彩的部分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禪宗。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歷史大事。這件事改變了整個中國文化的面貌,改變了中國人的心靈,直到今天,影響了全世界。達磨的橋梁作用,達磨對禪的貢獻,就是再過一萬年也沒有人能夠磨滅得了的。
從達磨傳到六祖慧能,中國禪才真正走上了高峰。我們現(xiàn)在 有很多禪的語言,智慧的語言,都是六祖說出來的。六祖是一個 不識字的人,但他能夠參透心地法門,能夠領(lǐng)悟最上乘禪,說明 禪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能夠摒息諸緣,不生一 念,心如虛空,你就能進入到禪的境界。妨礙我們進入禪的最大 障礙,就是我們的心有執(zhí)著、有分別,時時處在分別中,時時處在 執(zhí)著中,我們與禪就拉開距離了。講一個很小的例子:我們在禪 堂行香,大家一邊走一邊觀照,非常投入。這個時候,走進來一位 自認為是應(yīng)該被尊敬的人,就馬上停止腳步,要讓那個可尊敬的 人走在前頭。這個舉動,在世俗層面來講,可以理解,但是在禪的 層面、在修行的層面來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為什么呢?你在 讓路的一瞬間,就起心動念了,你的功夫本來可能會成片,但由 于這一念分別心的干擾,就失去了覺照,就起了執(zhí)著。
有一個公案,是講牛頭見四祖的情景。牛頭見四祖,并不是 牛頭禪師到四祖的道場來問道,而是四祖到牛頭禪師的道場去 點化他。四祖到了牛頭禪師的住處,就問:你修行的地方在哪里 呢?牛頭禪師就領(lǐng)著四祖往山里慢慢走,走了一段路以后,突然 看見虎豹成群,四祖就故意現(xiàn)了一個動作,表現(xiàn)出看到這群虎豹 的恐懼感。四祖的這個動作,無疑被牛頭發(fā)現(xiàn),牛頭就說:“你還 有這個在!彼淖娌蛔髀,繼續(xù)跟著他走,到了牛頭住的地方,沒 有桌子,也沒有板凳,就有幾塊大石頭。四祖就在這幾塊大石頭 上都寫一個“佛”字,寫完以后,就坐在石上。牛頭就說:“這上面 有‘佛\’字,你怎么可以坐呢?”四祖說:“你還有這個在!”
真正達到了禪的平等無差別的境界,佛見、眾生見都要掃蕩 干凈,因為有佛見、有眾生見,就是分別見。見了眾生漫不經(jīng)心, 見了佛就磕頭禮拜,這就是在分別,在執(zhí)著,從禪宗的功夫上來講,這就是生死的根本。因為分別心還沒有斷掉,執(zhí)著心還沒有 掃蕩干凈,你要了生死,就必須要把分別心、執(zhí)著心掃蕩得一干 二凈,才能有了生死的份。
古代有一位丹霞禪師。有一年冬天,他到一個寺院掛單,天氣大寒,冷不可耐,他在一個佛殿里坐著,實在是冷得頂不住了,就把供臺上的木佛搬兩尊下來,劈成小塊,點著了用來取暖。寺院管事的人看到了,很是吃驚,就問:“你怎么把佛像劈了燒火?”丹霞禪師說:“不是的,我是在燒取舍利!惫苁碌娜苏f: “哎呀,你怎么這么糊涂,這是木頭佛,怎么會有舍利? ”丹霞禪 師就說:“既然沒有舍利,那我就再燒幾尊!闭f著就又搬了一尊 下來,放在火里燒。要知道,這是在說法,各位可不能照此效仿。 禪師是在教人破除佛見、法見、眾生見、煩惱見。所謂“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是在破相,是以這個具體的燒佛像的作略,來開示那 些佛見、法見非常深的人,不破掉這種見,就與真理無緣。從理上 講,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從事上講,平等中有差別,要做到二諦圓 融,那必須是開悟以后的事。佛經(jīng)和祖師的語錄處處教導(dǎo)我們不 要存佛見,不要存法見,不要存眾生見,“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 別”,平等平等,如是如是。禪宗就是這樣的奇妙,禪宗的作略就 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我們學(xué)禪的人一定要有丈夫氣概,盡管我們在座的巾幗英雄占多數(shù),須眉丈夫占少數(shù),但是在佛性上,在見真理上,在開悟上是沒有男女相的。人有男女,佛性沒有男女,就像六祖所說的:“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 ”人有男女相,佛性是平等的,沒有男女之別。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丈夫作略,從本質(zhì)上來領(lǐng) 會禪。
禪,不是某些人的專利品,禪是大眾的,懂得禪以后,悟到禪 以后,表現(xiàn)禪的方法,千姿百態(tài),一人一個樣。中國歷史上的大祖師,像南北朝的傅大士、志公和尚,那都是大禪師。像唐朝的寒 山、拾得,那更是了不起的大禪師。寒山、拾得現(xiàn)的什么相呢? 現(xiàn)的是窩囊相,天天穿著破衣服,跑到國清寺的廚房去烤火。吃的是什么呢?寺里和尚吃剩下的餿飯餿菜,他們拿一個竹筒打回去,慢慢吃,過著一種巖居穴處、瀟灑自在的生活。一面在山洞住,一面吟詩作對,所吟的詩都歪七歪八地寫在石頭、樹干和墻壁上,無非是諷喻世間的種種不平等,發(fā)揮自己內(nèi)在的喜悅與禪機,奉勸世人,止諸惡,修眾善。一本《寒山拾得詩》,流傳千古,近 世以來,譯成了西方文字,流傳到歐美各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 人,成為一部分青年人的信條,寒山、拾得,也成了他們的偶像。
表現(xiàn)禪最典型的,是兩宋之間杭州的濟公和尚。各位對濟公 和尚可能印象最為深刻,因為電視劇經(jīng)常會播放,不斷地宣傳濟 公這個形象。濟公是一個大徹大悟、瀟灑自在的和尚,是一個悟 透了禪機的和尚。我們只要有濟公和尚當(dāng)初那一念心,那種信 念,那種決心,我們每個人就都有可能達到濟公和尚的境界。
只要悟透了,禪機千姿百態(tài),禪風(fēng)多種多樣,禪的生活就是 藝術(shù)化的生活。禪表現(xiàn)在生活當(dāng)中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說是生活 禪。生活禪本意就是,禪在生活中,多彩多姿,離開了生活,就找 不到表現(xiàn)禪的方法。釋迦佛拈一朵花是什么呢?是生活。達磨大 師東來指示梁武帝,指示二祖慧可,都沒有離開過生活。古往今 來,歷代禪師都是在生活中表現(xiàn)禪法,體現(xiàn)禪風(fēng),開示禪道,悟透 禪機。所以,禪在生活中。
- 修學(xué)佛法的關(guān)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成就學(xué)問之道的同時要領(lǐng)會其中的真諦!
- 妄想煩惱不是實在的,不要隨著走!
- 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xí)氣拼搏
- 同樣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jié)果
- 怎么理解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 佛教傳承的根本問題是什么?
- 煩惱是什么意思?怎么對治?
- 為什么禪宗寺院課誦安排早念觀音晚念彌陀?
- 如何看待命運?怎么掌握?
- 可以在無明師指點下修白骨觀和不凈觀?
- 打禪需注意克服兩種情緒和防止兩個偏差
- 時刻保持感恩的心態(tài),奉獻的精神
- 連“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
- 修養(yǎng)到位,別讓自己得這些“病”
- 一切法的根本是什么?
- 開啟修行道路的三大關(guān)卡
- 學(xué)佛亦是學(xué)做人,佛法也是一種活法
- 每個人都要有承擔(dān)眾生不幸的精神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