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凈界法師

  看第三段,前面講信心,其次講愿力,這一段講專注:

  乙三、依攝心專注以立行持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都攝六根 ─ 一句彌陀念誦聽 ─ 專注力。凈念相繼 ─ 十句成片三三四 ─ 相續(xù)力。

  當我們開始觀察名號的功德,而產生信心;也觀察凈土莊嚴,而產生了愿力;這表示什么?表示你有資格念佛了,你已經把心態(tài)準備好了。

  接著,怎么念佛呢?當然主要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先從點狀的專注,然后達到片狀的相續(xù)。

  專注力:印光大師提出的三個方法,一句阿彌陀佛念、誦、聽。我們念佛人有三個次第:

  念從心起:每一句佛號要從你內心的皈依生起,如果只有嘴巴念佛,心打妄想-- --口念彌陀心散亂,那不可以,必須念從心起。

  聲從口出:靠你的嘴巴振動而創(chuàng)造音聲來,念佛要出聲,因為它是以音聲來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它是你的皈依境,你不出聲,佛號變成一種法塵,第六識法塵,不是我們的所緣境。如果你不創(chuàng)造音聲,你的所緣境在那里呢?

  所以不管是大聲、小聲,最起碼金剛持也可以,嘴巴振動。黃念祖居士很強調金剛持,這樣不會太辛苦,嘴巴振動就能夠創(chuàng)造聲相,如果你念佛連嘴巴都不振動,很難攝心,因為法塵是闇鈍相,很難捉摸,音聲的所緣境比較明確清楚。

  音從耳入:聽你的聲音!念佛不是聽別人的聲音,是聽你自己的聲音,心才能靜下來,聽別人的聲音,心就向外攀緣了。不管是一百個人念佛、二百個人念佛、三百個人念佛,聽你自己的聲音,這是你的所觀境。

  當這個佛號經過念、誦、聽之后,聽到你的聲音,這叫做一念的相應,成就專注力;再把十句佛號變成三、三、四,讓念佛有節(jié)奏-- --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停頓一下;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剛好形成一個循環(huán)。

  因為追頂念,沒頭沒尾、沒有節(jié)奏比較難攝心。所以印光大師說,用三三四可以把佛號攝住,讓它不會跑掉。

  總而言之,我們要強調一個觀念,念佛要有信愿,念佛你要把心力放進去,心力不可思議。

  簡單的說,就是念佛人要帶一點氣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