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第二十四天

  第二十四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處處講見性、論見性、談見性,這個見性,再給你兩個月、十個月也演說不完。但是一位悟性之人,他不費(fèi)吹灰之力,浪費(fèi)那么多光陰當(dāng)下就讓他契會了。所以,我們?nèi)说母鶛C(jī)有頓教、有漸教。有上根機(jī)、中下層根機(jī)差別非常大,雖然差別很大,這與他多生累?有密切的關(guān)系,多世有修、摸久一點(diǎn)的,這種的就是上根機(jī)的,從來不曾聽過不曾摸過的人,我們方便講,就是下根機(jī)的。因?yàn)樗掭^少世、修較少?,這就是平等、平等。

  諸位,「性」是當(dāng)下你這一念就對了,你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起心動念,全都是「性」的作用。你不知看到?jīng)]?碰到了沒?所以要在生活當(dāng)中去參悟,你若無法在生活當(dāng)中契悟,請問你擁有一個性,無性是誰在運(yùn)籌呢?所以一位開悟圣僧,在生活、吃飯中,施為動作中,讓他悟到自性,我們看他怎么說: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喝茶吃飯?zhí)?言語相問處,所作所為處,舉心動念卻又不是!

  這就證明了我們的「性」,在日常生活的一點(diǎn)一滴當(dāng)中頻頻流露而出,可是你沒有看到。所以第一句告訴你「佛法在日用處」,什么叫做「日用」?日常生活你的作用當(dāng)中去會它。他告訴你,你行住坐臥當(dāng)中去會,它在那個地方你有沒有看到?走路,誰在走?吃飯的時候,誰在吃飯?當(dāng)你坐在此處,是誰在這里坐?當(dāng)你躺在那里時,誰躺在那里?你去契會這個問題。當(dāng)你口渴時喝茶,是誰在喝茶?如果沒有這個動念、沒有這個精神、沒有佛性的話,你只是一個活死人。你如何來喝茶、吃飯、走路、坐在那里?在行住坐臥當(dāng)中,日用中與你在吃飯喝茶當(dāng)中,那個地方就是了,不然要去那里找這個「性」呢?

  在「言語相問處」,人家問你,你回答人家,你問人,人答你,一問一答當(dāng)中去契會你的性,你會到了嗎?「性」在那里呀!「所作所為處」你今天做很多工作,沒有「性」誰能工作?搬石頭、挖土、種樹、加工、紡織、做電子種種的動作都是「性」之用。所作所為之處,你契會到了嗎?你看到了嗎?那一個念就是了,那個動作就是啊。所以這么簡單,這說穿了是很簡單,若沒有說穿,你有時候迷就是迷,不覺就是不覺。甚至在起心動念當(dāng)中,你看到了嗎?一個凡夫眾生沒悟性的人,他的起心動念又不是了,那叫做妄想、心猿意馬,叫做妄想?yún)采植皇橇。所以他邊說邊掃,邊掃邊說,這個念頭是或不是這很簡單,悟的人知道這是性之用,這就是了。沒悟的人縱然動那么多念頭,施為動作行住坐臥,做了那么多事情,他迷就是迷。如果已經(jīng)悟了,你老人家為何多生累?以來還沉淪生死呢?就是因?yàn)槟銢]有悟性,隨這妄想意識沉淪生死、飄渺不定,所以才會多生累?輪回至今,永遠(yuǎn)周旋不出三界,這就是沒有悟性。悟性之人早就出離三界、頓斷六道,證成無生法忍與空相應(yīng)、自性解脫、來去自如自在了,所以悟和迷只有一線之隔。

  那么要去何處悟性呢?就在生活中而已。慎重起見如本再念一遍,將這位開悟祖師的法語說清楚: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喝茶吃飯?zhí)?言語相問處,所作所為處,舉心動念卻又不是!

  開悟祖師都為你解釋得很好,說得明明白白了。你修道再無法入門,他就拿你沒辦法了。所以我們根機(jī)有上中下之根機(jī),道理在此。

  「見性成佛」的法門,是針對中上階層的人說「見性」的道理。下根機(jī)的人,他一聽之下不能認(rèn)同他的心就是佛,有些懷疑、怕怕的,信心不足,何以見得呢?來,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如何評論見性和未見性。

  六祖惠能大師云:「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zhí)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因此見性和沒有見性,只是這個竅門而已。剖得開、閃得過的向你恭喜了。什么叫做小根機(jī)的呢?六祖老人家就替你一語道破了。迷惘本性的人,他往往會心外求佛、心外求法,修行處處在求感應(yīng),處處就要見阿彌陀佛,處處就要見藥師佛,要見當(dāng)來下生彌勒菩薩,要見十方佛菩薩,稱為「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沒有悟到他的自性,這就是所說的小根的,也就是小根器的人。沒見性,但是修福也修慧,鋪路造橋、救濟(jì)別人,他做得比你還多,但是就是沒悟性。沒有悟自性的人心外求佛求法,這種貪求功德的人,若沒見性則名之為小根,也就是小根器的意思。一位開悟出離三界證成果位的人,他不必打誑語,若打誑語,他如何成就無上菩提呢?所以我們要聽圣僧的話,不要聽一般泛泛之輩的話。沒有開悟證果的人說出來的話,如何和一位圣僧較量呢?沒辦法。

  他又說如果你已開悟頓教,也就是你已見性之人,修行修到明心見性了,他絕對不執(zhí)著修外面一切法,不會心外求佛求法,他絕對不會外修,稱為不執(zhí)外修。此人他自心當(dāng)中時常起正知正見,他知道對與不對、究竟與不究竟、圓滿或不圓滿,是非分明善惡清清楚楚,該做不該做,明白不明白,他比誰都清楚,即為自心常起正見。凡夫眾生善惡不分,將善當(dāng)做惡、惡當(dāng)做善,是當(dāng)做非、非當(dāng)做是。例如現(xiàn)在選舉期間,有時黑可以講成白,白的可以說到黑,凡夫眾生很健忘,明明一個貪官污吏,結(jié)果人家美言幾句以后,你就忘了他的過去照常蓋給他,這叫做自心無法起正見,是非不分明,這樣不對喔!是就是、非就非,修道自心能常起正見者,此人就已進(jìn)入圣位了。

  見性之人自心能起正見的當(dāng)下,多生累?的煩惱塵勞漸漸會頓斷,不會染污他的自性,這就是見性的功能和意義。總之,修道就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千萬不可心外求佛求法,心外求佛求法名之為外道。你看很多人,都心外求法求道。結(jié)果求來的東西,都是生滅法、有為法,人天的果報而已。所以論功德要從自性去見,見自性才是清凈皎潔、光明自在的功德。所以六祖的話我們再念一遍:

  六祖惠能大師云:「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zhí)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我們修行,佛法在生活當(dāng)中,你有沒有悟到?他告訴你在日用中,在行住坐臥當(dāng)中,吃飯喝茶當(dāng)中,在言談當(dāng)中,那些作用當(dāng)下就是「性」。什么叫做「佛法」?「佛」梵語叫做「覺」。覺悟,覺悟之法就是佛法。所以你的生活若沒有覺悟,你的生活就是世間事。你的生活一點(diǎn)一滴若覺悟,當(dāng)下就是佛法。佛法沒有離開世間法,世間法覺悟了,世間法就是佛法。如果佛法沒有覺悟,佛法當(dāng)下就是世間法。世間就是有生滅、有為、如夢幻泡影,世間就是有污染、有取舍、有得失叫做世間法。佛法就遠(yuǎn)離這些塵勞,遠(yuǎn)離這些污染,所以佛法叫做覺法。

  佛法不能離開我們生活的一點(diǎn)一滴施為動作。我們用吃飯來做比喻,比方說我問你:「你會吃飯嗎?」「會啊!如果不會吃飯,我現(xiàn)在已三、四十歲,五、六十歲,七、八十歲了呢?我比誰都會吃飯!沟俏覇柲:「你這餐飯吃得漂亮嗎?干脆嗎?爽快嗎?自在嗎?解脫嗎?」你說什么才叫做解脫?什么叫做漂亮呢?我的問題很簡單,你吃一餐飯,有沒有被這餐飯的境界轉(zhuǎn)去?有沒有被這些菜色轉(zhuǎn)去?我再說深入點(diǎn),當(dāng)這餐飯,菜煮得太咸,你有沒有苦惱?這菜你太太沒有加鹽太淡了,你有沒有苦惱?吃一餐飯當(dāng)中,把太太罵個半死,把你的兒子、媳婦、女兒念得讓他沒面子,讓他起懊惱。所以吃這一餐飯是失敗的飯,你吃這一餐飯是不成功的,吃這一餐是苦惱無量無邊的飯,所以這一餐飯是失敗的。

  有一次弘一大師讓人家請吃飯,有一位居士陪大師吃飯,吃了太咸了,有一盤菜咸了一點(diǎn)。他說:「喔,這盤菜可能最近鹽降價了太咸了。」意思是加了太多鹽,很咸就是了。弘一大師在旁邊笑咪咪的說:「咸有咸的滋味。」這位居士在旁邊再夾菜,夾到一盤很清淡,他說現(xiàn)在鹽又漲價了,漲價了就不敢加鹽,加鹽下去本錢高。所以他說:「喔,這盤菜太淡了。」弘一大師笑咪咪的告訴他:「淡有淡的滋味!箖删湓捯徽f出口,居士就領(lǐng)悟了。弘一大師吃這一餐飯沒有被這些飯、這些菜轉(zhuǎn)走,心能轉(zhuǎn)境不為境轉(zhuǎn),即同如來。所以菜,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滋味,吃這一頓飯并沒被境轉(zhuǎn)走,能轉(zhuǎn)境,自性自在解脫光明。這位居士,大師尚未告訴他以前,吃這餐飯的時候,被飯菜給轉(zhuǎn)走了,所以這餐飯是失敗的一餐飯。弘一大師吃這一餐飯能轉(zhuǎn)境,是很爽快豪邁、自在解脫的一餐飯,因?yàn)樗麤]有染味塵,他沒有在這餐飯菜好吃的當(dāng)中取舍得失被它轉(zhuǎn)走,功夫就看這竅門而已。

  你說會吃飯,從小你阿爹、阿娘、太太或是你的媳婦,煮多少飯菜給你吃?問你自己就好不必問佛祖,也不用問如本法師,也不必問開悟圣僧。你被飯菜轉(zhuǎn)走,那么你這餐飯是失敗的,這餐飯被境轉(zhuǎn)走了。佛法就是在這個地方得到啊!但是并非咸和淡被它轉(zhuǎn)走以后,意味你不能講,可以,但是對太太好好的說,不要因此生瞋恨心、起懊惱心,心耿耿于懷頓斷不了,這樣被境轉(zhuǎn)走了。嚴(yán)重者還打太太耳光、侮辱她,那是不行的,可以好好的講,切不可因這餐飯而生瞋恨心,記恨啦、忘不了啦,動不動就舊事重提,那就是你的心種下瞋恨心的種子,這頓飯永遠(yuǎn)失敗。用這吃飯為例,就是說佛法在吃飯當(dāng)中,去體會去悟它而已。所以佛法在生活中,離開生活并無佛法,能轉(zhuǎn)境就是佛法,吃一頓飯很清涼很快活,就是成功的一餐飯,也就是佛法在此處運(yùn)籌起來剛剛好,自在解脫。

  佛法在言語交談當(dāng)中自性解脫,為人處事與人談話說得剛剛好,不多也不少很中肯,不會染到你言談的一切,中道解脫。譬如說,講話的時候,你很會贊嘆別人,那么你就是口業(yè)供養(yǎng)人家。有人講話,對別人諷刺、挖苦、揶揄,讓人在你身邊很沒安全感,不知何時會被挖苦,不知何時會被作弄讓他難堪,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人家在你身邊怕死了,你看他造了多少口業(yè)?所以如果口業(yè)能夠多稱贊人家適當(dāng)?shù)馁潎@,針對事實(shí)稱贊兩句、美言幾句,對你而言不傷大雅。所以適當(dāng)?shù)姆Q贊和贊嘆,人家對你有好感、對你印象很好,和你相處當(dāng)中很有安全感,你平易近人不會棱棱角角的,嗯,你的口業(yè)供養(yǎng)人家了,佛法在這個地方得到成就了。

  平常我們要面帶笑容,頻頻流露出笑容來,別人看到了會起歡喜心,別人的內(nèi)心就無比的溫暖,有無比的信心,你的面容展露出微笑,適當(dāng)?shù)墓B(yǎng),別人就會很高興了。你看有一種人長得很酷,從來都不曾笑,突然笑起來,會讓你嚇一跳,覺得很離譜,那不是「奸」的感覺,只是會讓人覺得奇怪,有些恐怖、陰森森就對了,一輩子沒笑過幾次啊!所以讓人一見就怪怪的。因此,面帶適當(dāng)?shù)男θ?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一種供養(yǎng)呀!所以不曾笑過的人,你拿鏡子來鍛煉,要笑得好,若笑得太離譜就糾正一下,笑得合適、角度要抓準(zhǔn),不要笑得太離譜,給人家一看之下覺得陰森森的不如別笑,笑到供養(yǎng)不得讓人起懊惱、嚇一大跳,不知從那一道來的。

  總而言之,我們的佛法在生活當(dāng)中,你用得出來嗎?如果用不出來你就休談修行,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道理在此。修道是你的心境處理起來有污染、沒污染,有悟性、沒悟性如此而已。所以貪瞋癡無明煩惱凈化,當(dāng)下就是凈土。你的自性里面就有凈土了,你的心、自性就是佛了,你的身體運(yùn)籌起來一切沒有染污,這副身體和佛沒有什么兩樣。所以凈土在我們的誠心里面,修行此處解脫,此處就是凈土。不必愿東愿西,一下子要去西方凈土,一下子要去東方琉璃世界,愿東愿西,此人并未悟性。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他舉了一個例子很美喔,美在那里?

  【六祖壇經(jīng)】云:「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則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心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在處一般,故佛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六祖老人家是悟道之人,是過來人倒駕慈航,佛菩薩再來的,所以他講話句句都有他的角度、意義和啟發(fā)性,能夠讓我們回歸到本來的定位,也就是「修行在一念間」而已。他說:「假如你是東方的人,我們一般都說念佛求生西方凈土,西方的對面就是東方,東方就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假如我們這些東方人,他的心如果沒有罪,心若清凈當(dāng)下就無罪了,對不對?對。若是西方的人,心若不清凈也有過失也有罪過。」說心地的問題。他又說:「如果東方的人,也就是我們這一方的人,他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殺、盜、淫、妄犯科累累,心中起心動念都是非法的,這東方人造罪,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鼓敲磫栴}出來了,「如果西方人來造罪,他要求生到那個國家呢?那一個世界呢?」他當(dāng)下就是暗示你說「你呀!你修行在當(dāng)下一念而已,你的心地清凈解脫就對了,不然你東方人造了罪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么西方人造罪要求生到那個國土呢?」這是啟示的喔!當(dāng)然西方極樂世界那些人是不會造罪,但這是比喻的話。如果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造罪要求生到那里呢?極樂世界已經(jīng)很清凈了,還照常在極樂世界造罪的話,喔,那就沒話說了,到底要求生到那里去呢?他的意思是,你的心地是東方人,我們這些人心地清凈沒有造罪,那就不用愿東愿西了,不然我們這些人造罪要求生西方凈土,那么西方的人造罪要求生到那一國呢?有人就說啦,西方怎么會再造罪呢?那是假設(shè)的話,絕對不會造罪了。意思是說,我們不必愿東、愿西,愿意去南方、北方啦,叫我們破除這種封鎖,不要離開這一念修行,他的重點(diǎn)在這里。

  凡夫眾生愚癡不了解他的自性,也就是沒有明心見性,也沒有覺悟這頓教的道理,不了解他的內(nèi)心,心就是佛。不了解他的身體就是凈土,在此狀況之下愿東愿西愿南愿北,如果是一個悟了的人,當(dāng)下在此處悟了,此處就是凈土,見到自己的自性佛了。所以佛祖說:「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你的心清凈了,當(dāng)下你所在之處就是凈土了;心若不清凈,這個地方就變成穢土了。所謂「隨所住處恒安樂」這句話很重要!鸽S所住處恒安樂」你住的地方永遠(yuǎn)是快樂的,你的心要清凈,要達(dá)到究竟無煩惱,能轉(zhuǎn)一切境,當(dāng)下悟明你的心地,這樣叫做「隨所住處恒安樂」。我們不能轉(zhuǎn)境又沒有見性,當(dāng)然你所生活的一點(diǎn)一滴、一秒一分全都熱烘烘不快樂,渾身不自在。所以六祖老人家這些話,是要啟發(fā)我們,當(dāng)下要見性,自性要凈化,如此你的周遭,四周圍全都是極樂世界。我們將六祖惠能大師的話再念一遍:

  【六祖壇經(jīng)】云:「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則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心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在處一般,故佛言:隨其心凈則佛土凈!

  好莊嚴(yán)的啟發(fā)性的話,這個角度很美,所以我們多念幾次、多聽幾次,放在你心里,有一天就會悟到心地了。

  諸位,釋迦牟尼佛時常教我們要「破相見性」,「破相見性」或是「破相顯性」,我們都執(zhí)著外在一切相,但是卻從來不曾去認(rèn)識心中的自性。所以你未悟性的人,永遠(yuǎn)處于外在生滅法、有為法,追求勞碌一輩子,你實(shí)在有夠歹命啊!勞心勞力做得像一只憨牛一樣,真正有夠可憐。所以能夠回歸自性,見到見性的人,你漸漸自性解脫、煩惱頓斷,就能出離三界了。現(xiàn)在我們引用一位開悟圣僧的話:

  「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

  「捫空追響」是說執(zhí)著空性,執(zhí)著現(xiàn)象界,執(zhí)空執(zhí)有,這是勞汝心神弄得半死,和見性都沒關(guān)系,這完全和外道沒什么兩樣。佛道之所以和外道不相同,就是因?yàn)榉鸬?a href="/remen/diz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弟子有悟性、有見性,外道沒見性,永遠(yuǎn)是生死凡夫一條!笒锌兆讽憽购唵握f,搜索空性,搜索空性是好事還是歹事?那怕是摸到空、住在空、認(rèn)識空,但是你沒辦法空自在者,就算證到了空,佛陀也不允許。因?yàn)樽C到空,沒有「將空出假」倒駕慈航度眾生。住空、證空,這都不是佛陀的本懷。所以你證空之人要倒駕慈航,否則變頑空永遠(yuǎn)做二乘人,佛陀也不許可!缸讽憽购唵沃v,「響」者有為生滅法。有為生滅法你摸一輩子、探討一輩子、用一輩子,枉費(fèi)光陰、浪費(fèi)青春!竸谌晷纳瘛箘诼的愕男纳,很枉費(fèi)就對了。

  「夢覺覺非,竟有何事?」今天已經(jīng)夢了,已經(jīng)覺了,知道這個覺也是不可得,叫做「覺非」。我們還未覺悟自性以前,都像在做夢一樣,有一天你見性了,就如同夢已經(jīng)覺了,已經(jīng)醒了,三界沒你的份了!妇褂泻问隆惯有什么事呢?已經(jīng)沒事了嘛!為何沒事了?你已悟性之人,自然不會隨妄想意識在那邊起起伏伏沉淪不息。所以佛法告訴你,修道首先要「證悟諸法空性」,證悟諸法空性,不是說有空可住,真的有空可證,這樣就誤會了。「空」是諸法本來的面目而已,本來的面目那里有空可證呢?那里有空可住呢?沒辦法再住,如果有空可住的話,是妄語,絕對錯的。佛在【大般若經(jīng)】說:「諸法空性,是諸法本來的面目而已,不是有個空可住,空可住的話,皆為魔說!顾钥湛勺、不可住,這是方便說而已。

  十方三世諸佛不來人間便罷,若來人間,必說諸法空性的道理,讓你知道諸法空性,是諸法本來面目。二來,既然諸法本來面目是空性、無常、無自性,如此頓斷你的執(zhí)著性。我們?nèi)嗽谑篱g就是把無常當(dāng)做常,把這空性的東西當(dāng)作不空。所以佛陀來人間,只是說出諸法本來的面目是空性無自性,如此而已。是發(fā)覺者,不是佛祖還沒來人間以前諸法是不空,來人間以后,佛陀用神通愿力將它變成空性,那就誤會了。佛祖有來人間、沒來人間,諸法的空性是諸法本來的面目,把它講出來如此而已。他先覺悟然后再來覺悟這些后覺的人,這樣諸位明白嗎?來,我們看【大般若經(jīng)】佛祖怎么說?

  【大般若經(jīng)】云:「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dǎo)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圣道得圣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所以十方三世諸佛來人間,個個都說出諸法本性空的道理,來化導(dǎo)一切有情出離生死。你如果聽十方諸佛說諸法本性空義的道理,這才是要讓你入圣道、證圣道果根本的關(guān)鍵所在。

  換一句話說,諸佛見性,見性當(dāng)然了解諸法空性,如果不能了解諸法空性,他也成不了佛啊!所以離本性空寂而說法者沒什么方便法了。法者因緣法,因緣法者個個空性。不錯,所以我們修道過程中,聽佛祖的話絕對沒錯,不要三不五時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你按照佛祖的方法去修就對了。再念一遍:

  「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dǎo)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圣道得圣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解釋「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凡夫眾生執(zhí)著一切萬法為實(shí)有,叫做「追響」!疙憽咕褪怯袨樯鷾绲囊幻妗7卜驁(zhí)著有,你修行如果又執(zhí)著世間實(shí)有者,那就是修道的通病,不能認(rèn)識法門。你聽佛陀說諸法空性,你以為有空可證可住的話,這樣又是你修道的障礙,修道之病又跑出來了「勞汝心神」啊!因而住在空、執(zhí)著一切萬法都是修道的弊病,你要了解諸法空性是轉(zhuǎn)凡入圣、開悟證果的關(guān)鍵之一。但是你證悟空以后不能住于空,更嚴(yán)重的是把空當(dāng)作頑空,絕對有的空和絕對無的空,這種說法就不對了?傊,空性是建立在萬有的身上說諸法空性,你把它當(dāng)做頑空,就和佛法的本質(zhì)脫節(jié)了。所以住在空的人,我們方便說,二乘人叫做「偏執(zhí)的涅槃」。住在空能自在,落到現(xiàn)象界中的話,比殺了他還慘,所以很多阿羅漢感覺在現(xiàn)象界很累。他說叫我出來度眾生,不如我展露一些神通給眾生看,有信心善根流露就好了。展現(xiàn)一下神通,又跑到山上去修行,躲起來較快活啊!在現(xiàn)象界,喔,勞心勞力啦。在現(xiàn)象界,喔,紅塵滾滾,所以比較不喜歡在現(xiàn)象界,住在空比較解脫自在啊。不錯,在涅槃中、無生法忍當(dāng)中比較自由自在,是一個無事道人,同時是世間最幸福的人了。可是你自身住在涅槃當(dāng)中,不出來度眾生,佛陀是不許可這樣喔!他不要讓你這么做,因?yàn)槟阍诳漳茏栽?你也要鍛煉在有中能自在,也就是現(xiàn)象界要能自在,在生死當(dāng)中能自在,在紅塵滾滾當(dāng)中能自在才對啊!他的重點(diǎn)在此。

  菩薩就不一樣了,菩薩不但在涅槃能自在,在空性能自在,在無生法忍能自在,在大圓鏡智能自在,在如來藏性能自在,那怕在妙有當(dāng)中,現(xiàn)象界當(dāng)中,他也能自在呀!他度眾生就輕輕松松的有如吃冰棒,涼涼的,說法時辯才無礙。他為眾生服務(wù)心不會埋怨,無怨無悔,什么「勞汝心神」?對菩薩而言完全不存在。怎么說?因?yàn)槠兴_不但在空能自在,在有也能自在,叫做「真空能妙有,妙有又能真空,動靜不二!沟木辰,所以阿羅漢差一截很大截。

  我們今天非常贊嘆菩薩的偉大,能達(dá)到空有不二、能動靜不二、能真空妙有、無住生心、生心又不住,在此情況下漸漸步入實(shí)相中道的不二法門,所以佛陀才贊嘆菩薩偉大啊。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落入二乘人阿羅漢的境界,因?yàn)樗诳漳茏栽?在現(xiàn)象界則不能自在,差在這個竅門。雖然同樣是圣人是開悟圣者,但是境界有高低,高低是高低,我們對阿羅漢也很尊敬,最起碼他是出三界的圣人了,只是美中不足,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能真空起妙有在現(xiàn)象界能自在,這是我們很大的期待就是了。

  諸位,直到有一天你真的和空性相應(yīng),知道空的道理以后,你這個人漸漸自性解脫了。凡夫眾生就是不能見性,了解諸法的無我空性,永遠(yuǎn)沉淪三界當(dāng)中。所以【大般若經(jīng)】佛祖又講話了:

  【大般若經(jīng)】云:「一切法都無實(shí)有,離我我所,皆以無性而為自性,本性空寂,自相空寂;唯有一切愚夫異生,迷謬顛倒!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單刀直入告訴你,一切法那里是實(shí)有?既然一切法是緣生,緣生諸法那里有實(shí)有呢?都是空性的。所以說「離我我所」不錯,我認(rèn)為有一個我,有一個被我所看,被我所用構(gòu)成「能所」,「能」也好「所」也好,全都是無自性,無自性是「能所」的本來面目,因?yàn)楸拘钥占虐?自相空寂那里還有一個我,被我所說被我所看,被我所用的山河大地呢?「能所」當(dāng)下都是無自性空啊!但是凡夫眾生愚癡沒智慧,因此迷惘顛倒,一切空性的東西把它當(dāng)作不空,無我的東西把它當(dāng)成我,叫做顛顛倒倒。

  佛祖來人間是要粉碎我們錯誤的思想,將無常的東西說它就是無常,不要把無常當(dāng)作常,把我們打醒,把諸法空性的東西,說它是諸法空性,不要眾生把世間的無常當(dāng)作常,繼續(xù)再沉淪下去。他是覺者啊,說諸法空性,諸法無常,諸法無我,千萬不要迷惘顛倒。你看佛陀多么慈悲,也因?yàn)槭饺乐T佛,悟這個空的道理,他已經(jīng)成就無上菩提,見性成佛了。

  所以希望我們大家,在修道的過程中,你我人人都能見到清凈的自性,要回光返照,你若見性以后,你和世間人就不相同了。之所以不相同,你的竅門在那里?你有見性,一般人沒有見性,還不知道要沉淪生死多久。一覺一切覺,一悟一切悟,一迷一切迷,沉淪何時休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