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二篇 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法融
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法融
牛頭法融(西元五九四─六五七年)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牛頭法融
潤州牛頭山法融禪師,姓韋,延陵人。
年十九,翰林墳典,探索將盡,而姿質(zhì)都雅,偉秀一期,喟然嘆卅︰「儒道俗文,信同糠粃,般若止觀,實可舟航!顾烊朊┥,依炅法師,剃除周羅,服勤請道。炅譽動江海,德誘幾神,妙理真筌,無所遺隱。融縱神挹酌,情有所緣。以為慧發(fā)亂縱,定開心府,如不凝想,妄慮難摧。乃凝心宴默於空靜林,二十年中,專精匪懈,遂大入妙門,百八總持,樂說無盡。趣言三一,懸河不窮。
貞觀十七年(西元六四三年),於牛頭山幽棲寺北巖下,別立茅茨禪室,日夕思想,無缺寸陰。數(shù)年之中,息心之眾百有余人。初構(gòu)禪室,四壁未周,弟子道綦、道憑,於中攝念。夜有一獸如羊而入,騰倚揚聲,腳蹴二人,心見其無擾,出庭宛轉(zhuǎn)而游。山有石室,深可十步,融於中坐,忽有神蛇長丈余,目如星火,舉頭揚威,於室口經(jīng)宿,見融不動,遂去,因居百日。山素多虎,樵蘇絕人,自融入後,往還無阻。(以上錄自《續(xù)高僧傳》卷二六,《大正藏》五○.六○三頁下─六○四頁上)
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牛頭)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中略)別僧云︰「此去山中十里許,有一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卅︰「在此作什麼?」師卅︰「觀心!棺尕ΙU「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便起作禮。師卅︰「大德高棲何所?」祖卅︰「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箮熦ΙU「還識道信禪師否?」卅︰「何以問他?」師卅︰「向德滋久,冀一禮謁。」卅︰「道信禪師貧道是也!箮熦ΙU「因何降此?」祖卅︰「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師指後面云︰「別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繞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怖勢。師卅︰「猶有這個在?」祖卅︰「適來見什麼?」師無對。少選,祖腳於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覩之竦然。祖卅︰「猶有這個在?」師未曉,乃稽首請說真要。
祖卅︰「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瞋,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師卅︰「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卅︰「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箮熦ΙU「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祖卅︰「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fù)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祖付法訖,遂返雙峯終老。師自爾法席大盛。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一.二二七頁上─中)
附錄:心境問答
博陵王問師卅︰「境緣色發(fā)時,不言緣色起,云何得知緣,乃欲息其起?」
師答卅︰「境色初發(fā)時,色境二性空;本無知緣者,心量與知同;照本發(fā)非發(fā),爾時起自息。抱暗生覺緣,心時緣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養(yǎng)育。從空本無念,想受言念生;起法未曾起,豈用佛教令!
問卅︰「閉目不見色,境慮乃便多;色既不關(guān)心,境從何處發(fā)?」
師卅︰「閉目不見色,內(nèi)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guān)心,心亦不關(guān)人;隨行有相轉(zhuǎn),鳥去空中真。」
問卅︰「境發(fā)無處所,緣覺了知生;境謝覺還轉(zhuǎn),覺乃變?yōu)榫。若以心曳?還為覺所覺;從之隨隨去,不離生滅際?」
師卅︰「色心前後中,實無緣起境;一念自凝忘,誰能計動靜?此知自無知,知知緣不會;當自檢本形,何須求域外。前境不變謝,後念不來今;求月執(zhí)玄影,討跡逐飛禽。欲知心本性,還如視夢里;譬之六月冰,處處皆相似。避空終不脫,求空復(fù)不成;借問鏡中像,心從何處生?」
問卅︰「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
師卅︰「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問卅︰「智者引妙言,與心相會當;言與心路別,合則萬倍乖!
師卅︰「方便說妙言,破病大乘道。非關(guān)本性譚,還從空化造。無念為真常,終當絕心路。離念性不動,生滅無乖誤。谷響既有聲,鏡像能回顧。」
問卅︰「行者體境有,因覺知境亡;前覺及後覺,并境有三心。」
師卅︰「境用非體覺,覺罷不應(yīng)思。因覺知境亡,覺時境不起。前覺及後覺,并境有三遲!
問卅︰「住定俱不轉(zhuǎn),將為正三昧,諸業(yè)不能牽,不知細無明,徐徐躡其後!
師卅︰「復(fù)聞別有人,虛執(zhí)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轉(zhuǎn)還虛妄。心為正授縛,為之凈業(yè)障。心塵萬分一,不了說無明。細細習(xí)因起,徐徐名相生。風(fēng)來波浪轉(zhuǎn),欲靜水還平。更欲前途說,恐畏後心驚。無念大獸吼,性空下霜雹。星散穢草摧,縱橫飛鳥落。五道定紛綸,四魔不前卻。既如猛火燎,還如利劍斫!
問卅︰「賴覺知萬法,萬法本來然。若假照用心,只得照用心,不應(yīng)心里事。」
師卅︰「賴覺知萬法,萬法終無賴。若假照用心,應(yīng)不在心外!
問卅︰「隨隨無簡擇,明心不現(xiàn)前;復(fù)慮心闇昧,在心用功行,智障復(fù)難除。」
師卅︰「有此不可有,尋此不可尋;無簡即真擇,得闇出明心。慮者心冥昧,存心托功行。何論智障難,至佛方為病!
問卅︰「折中消息間,實亦難安帖,自非用行人,此難終難見。」
師卅︰「折中欲消息,消息非難易。先觀心處心,次推智中智,第三照推者,第四通無記,第五解脫名,第六等真?zhèn)?第七知法本,第八慈無為,第九遍空陰,第十云雨被。最盡彼無覺,無明生本智。鏡像現(xiàn)三業(yè),幻人化四衢。不住空邊盡,當照有中無;不出空有內(nèi),未將空有俱。號之名折中,折中非言說。安帖無安處,用行何能決!
問卅︰「別有一種人,善解空無相。口言定亂一,復(fù)道有中無,同證用常寂,知覺寂常用。用心會真理,復(fù)言用無用。智慧方便多,言辭與理合,如如理自如,不由心識會。既知心會非,心心復(fù)相泯。如是難知法,永劫不能知。同此用心人,法所不能化。」
師卅︰「別有證空者,還如前偈論。行空守寂滅,識見暫時翻。會真是心量,終知未了原。又說息心用,多智疑相似。良由性不明,求空且勞己。永劫住幽識,抱相都不知。放光便動地,於彼欲何為?」
問卅︰「前件看心者,復(fù)有羅縠難!
師卅︰「看心有羅縠,幻心何待看,況無幻心者,從容下口難!
問卅︰「久有大基業(yè),心路差互間。得覺微細障,即達於真際。自非善巧師,無能決此理。仰惟我大師,當為開要門。引導(dǎo)用心者,不令失正道。」
師卅︰「法性本基業(yè),夢境成差互,實相微細身,色心常不悟。忽逢混沌土,哀怨憫羣生。托疑廣設(shè)問,抱理內(nèi)常明。生死幽徑徹,毀譽心不驚。野老顯分答,法相媿來儀。蒙發(fā)羣生藥,還如色性為!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一.二二七頁中─二二八頁上)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