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宗地引論

  大乘宗地引論(注一)

  ──十七年春編集──

  上卷

  “教”二“乘”或一多,雖為今對佛法之大分判,然以中國及個人之大乘立場,則覺余乘可含攝于“大乘”;而大乘中雖有顯密等多少之區(qū)別,覺其同證實(shí)相而得菩提,平等無有高下。為詳究斯義故,嘗欲造“大乘宗地”、“大乘經(jīng)釋”以明之。大乘經(jīng)釋所取經(jīng)本選定楞伽,發(fā)端未竟其緒。大乘宗地:地謂“能持”、“所依”,宗謂宗派;能持大乘佛法各宗派而為其“所依”,故名大乘宗地。大乘宗地又有引論、本論、余論之別。本論、正由大乘佛法之各宗以明其本義;余論則依本論成立之義,以抉擇世間教、哲、科、藝諸學(xué)者。今此引論,乃條貫十余年來關(guān)于此思想所散見之言論,結(jié)成一編,以為本論之喤引也。

  結(jié)前說為引論,茲又分二:一、補(bǔ)偏救弊者,二、總示本意者。今先結(jié)集補(bǔ)偏救弊之說,此有九節(jié)。

  一 為“法相”對“賢首”者

  甲 三重法界觀(注二)

  乙 對辨唯識圓覺宗(注三)

  此中“三重法界”依法相之三自性立。明三自性,較四法界切符心境;彰法相之殊勝。“唯識與圓覺”之對辨,亦針對賢首家所立法相、法性(此賢首家所云法性、非常途所云法性)而立論者;旨在平彼所云法性與法相之高下,歸本戒賢、玄奘、窺基相承之“應(yīng)理圓實(shí)宗”,別名“唯識圓覺宗”耳。

  附一 讀梁漱溟君唯識學(xué)與佛教(注四)

  附二 關(guān)于支那內(nèi)學(xué)院文件之摘疑(注五)

  二 為“性、相”對“臺、賢”者

  對辨大乘一乘(注六)

  按:此因臺、賢二家,大抵以“法性般若”、“法相唯識”為三乘中大乘權(quán)教,而別以自所宗法華、華嚴(yán)等為三乘外之一乘實(shí)教;此論即泯除其三一權(quán)實(shí)之異見者。

  三 “性、相、禪”對“臺、賢”者

  曹溪禪之新?lián)艄?jié)(注七)

  按:此論以禪宗為準(zhǔn),以抑臺、賢而揚(yáng)性、相,辭意明決,頗惹宗賢首者紛諍;然其勢亦從前列諸篇積成者。對之解紛釋諍者有四,附錄于此。

  附一 答某君(注八)

  附二 答某師(注九)

  附三 略說賢首義(注一○)

  附四 論賢首與慧苑之判教(注一一)

  四 “性、相、律”對“密宗”者

  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顯密問題(注一二)

  五 “臺、賢、禪、凈、律”對“密宗”者

  中國密宗復(fù)興之趨勢(注一三)

  六 大乘各宗對“密宗”者

  論即身成佛(注一四)

  按:以上三篇,旨在泯平密顯之勝劣見,對治時人偏蔽。執(zhí)密宗者,因此起劇烈之爭論,迄今未已。殊可見破著之難已!

  七 大乘律對余宗者

  志行之自述(注一五)

  八 以“法相”對余宗者

  緣起抉擇論(注一六)

  九 以“凈土”對余宗者

  凈土宗十住心論(注一七)

  下卷

  前卷或抑或揚(yáng),或?yàn)槌C其積習(xí)、或?yàn)榉髌鋾r趨、或泯勝執(zhí)同劣、或翻劣執(zhí)為勝,要皆補(bǔ)偏救弊之方便耳。不知其意者每激生爭辯,故當(dāng)繼集“總示本意”之說,此有篇七、圖一。

  一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攝論”(注一八)錄出者

  論曰:即惑(亦即無明妄想、性惟遍計(jì),然亦依他所起)、業(yè)(亦即生死流轉(zhuǎn)、煩惱纏縛、性惟依他,然亦遍計(jì)所執(zhí)也)、苦(亦即異熟報(bào)障,亦即異生)……得其旨者,正不妨隨宜而施設(shè)耳。

  二 “佛乘導(dǎo)言”(注一九)錄出者

  問曰:其大乘法要義如何?答曰: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計(jì)度貪著常、樂、我、凈,反引發(fā)塵勞增益其苦惱,名運(yùn)糞入不名運(yùn)糞出也。

  三 “整理僧伽制度論”(注二○)錄出者

  甲 “宗名”之次序

  八宗──道基七對──次序表

  由豎觀之:可見順序之則前南山而后清涼;逆序之,則前清涼而后南山。……然師家須善于應(yīng)用,無一物是藥,無一物不是藥者;此可深長思焉。(見論“宗依品”第一節(jié))

  乙 “宗學(xué)”之問答

  問曰:既取法隋唐諸宗為依止,則相傳有十三宗矣,何為僅列八宗?……權(quán)乎實(shí)乎?偏乎圓乎?幸勿為承虛觸響之言哉。ㄒ娬“宗依品”第三節(jié))

  四 “佛乘宗要論”(注二一)錄出者

  甲 大乘教、理、行、果的經(jīng)論及宗派

 。ㄒ娬“純正的佛法”第三章第六──十節(jié)

  乙 小乘與大乘之關(guān)系

  (見論“純正的佛法”第四章

  附 唯性論書后(注二二)

  五 佛法總抉擇談(注二三)

  六 從“攝大乘論講錄”(注二四)錄出者

  今講此論,先依佛教總系統(tǒng)中明其位置。……關(guān)于教、乘一多之義,別為一表以明大意,詳待他處明之。

  七 佛法大系(注二五)

  附 評寶明君“中國佛教之現(xiàn)勢”(注二六)

  大乘宗地圖(注二七)

  (注一)本論由光華書局印行。本論系結(jié)編散見之論文而成;各文今已分編入全書各編中,故此但存目以見當(dāng)時編結(jié)之次第及其用意,省略論文而備注其出處。

  (注二)今編入全書本編。

  (注三)編入全書第六編“法相唯識學(xué)”。

  (注四)編入全書第十六編“書評”。

 。ㄗ⑽澹┚幦肴珪谑“書評”。

  (注六)編入全書本編。

 。ㄗ⑵撸┚幦肴珪谄呔“法界圓覺學(xué)”。

  (注八)編入全書第十九編“文叢”。

 。ㄗ⒕牛┚幦肴珪谑啪“文叢”。

  (注一○)編入全書第七編“法界圓覺學(xué)”。

 。ㄗ⒁灰唬┚幦肴珪谄呔“法界圓覺學(xué)”。

 。ㄗ⒁欢┚幦肴珪谑“學(xué)行”。

 。ㄗ⒁蝗┚幦肴珪谑“學(xué)行”。

  (注一四)編入全書第七編“法界圓覺學(xué)”。

 。ㄗ⒁晃澹┚幦肴珪诰啪“制議”。

 。ㄗ⒁涣┚幦肴珪诹“法相唯識學(xué)”。

 。ㄗ⒁黄撸┰囊“佛說無量壽經(jīng)要義”。今編入全書第七編“法界圓覺學(xué)”。

 。ㄗ⒁话耍┚幦肴珪谄呔“法界圓覺學(xué)”。

 。ㄗ⒁痪牛┚幦肴珪谝痪“佛法總學(xué)”。

 。ㄗ⒍穑┚幦肴珪诰啪“制議”。

 。ㄗ⒍唬┚幦肴珪谝痪“佛法總學(xué)”。

 。ㄗ⒍┚幦肴珪谑“書評”。

 。ㄗ⒍┚幦肴珪诹“法相唯識學(xué)”。

 。ㄗ⒍模┚幦肴珪诹“法相唯識學(xué)”。

  (注二五)編入全書第一編“佛法總學(xué)”。

 。ㄗ⒍┚幦肴珪谑“書評”。

 。ㄗ⒍撸┚幦肴珪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