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jīng)卷22—32(下)
原典
廣衍品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yīng)章句①。
施安雖小,其報彌大;慧從小施,受見景福②。 ㈠
施勞於人,而欲望祐;殃咎歸身,自遘廣怨③。 ㈡
已為多事,非事亦造④,伎樂放逸,惡習(xí)日增。 ㈢
精進惟行,習(xí)是舍非,修身自覺,是為正習(xí)。(四)
既自解慧,又多學(xué)問;漸進普廣,油酥⑤投水。(五)
自無慧意,不好學(xué)問;凝縮狹小,酪酥⑥投水。 ㈥
近道名顯,如高山雪;遠道暗味,如夜發(fā)箭。(七)
為佛弟子,常悟自覺;日暮思禪⑧,樂觀⑨一心。(九)
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則是⑩痛欲薄,節(jié)清而保壽。(十)
學(xué)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⑾,艱難無過有⑿。(十一)
比丘乞求難,何可不自勉?精進得自然,後無欲於人⒀。(十二)
有信則戒成,從戒多致寶;亦從得諧偶,在所見供養(yǎng)⒁。(十三)
一坐一處臥⒂,一行無放恣,守一以正身,必樂居樹間。(十四)
注釋
、僮C應(yīng)章句:證實回應(yīng)了《法句經(jīng)》中各章句所說的。
、谑芤娋案:受見,回報;景福,大福。
③廣怨:多方面的怨恨。
、芊鞘乱嘣:非事,不該做的事;造,做,故意生出來。
、萦退:少數(shù)民族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呈液體狀態(tài)。
⑥酪酥:亦是少數(shù)民族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呈固體塊狀。
、咚急:即念僧,專心系想四雙八輩之圣泉。
、喽U:即寂靜審慮之意。此乃因心專注而思惟詳密的狀態(tài)。
、針酚^:即觀心、觀照自己,以期明心見性。
⑩則是:以這為標準,為準則。
⑾會止同利難:與人相處共謀財利。
⑿無過有:沒有再超過對有我身的執(zhí)著。
、褵o欲於人:無求於人。
、以谒姽B(yǎng):在所,在所處之處;見供養(yǎng),即被供養(yǎng)。
、右蛔惶幣P:無論是打坐或處臥,皆守一念而正身心。一,專心致志,毫無雜念。
30地獄品
譯文
地獄品的大意是講,地獄中的事情,作惡之人必受惡報,罪惡(報應(yīng))牽強附會不得。
謊語欺人死後將墮地獄,已作惡事卻說「我未作」,兩種罪行後來皆承受,自己造下的罪孽自己牽引自己進入地獄。 ㈠
(即使)法衣穿於身上,(但是)作惡行為不止:行為茍且甘心隱於種種惡行之中,此人最終將墮入地獄之中。㈡
沒有戒德卻接受別人供養(yǎng),(從法)理上講豈不是自損其德?(這種人)死後生吞炙熱著的鐵丸,(內(nèi)心痛苦)躁熱有甚於燃燒的木炭。㈢
放縱逸樂有四種表現(xiàn):喜歡侵犯他人之妻女,身處危險之境無福(報),三是詆毀(他人),四是驕奢淫夫。(四)
不做(有)福(有)利(之事),又墮入惡(道),畏而又畏(其實)很少快樂:王法又施加重重責罰,身死之後墮入地獄之中。(五)
就像拔草割草一般,握得不緊就易割傷手(掌):學(xué)習(xí)持戒卻又不禁制(其欲),(死後)墮入地獄自受惡報。㈥
人的行為若是散漫墮落,就不能驅(qū)除眾多勞祿:在修(清凈行)方面若有缺陷污點,終身都不會享有大福報。(七)
常常做一些應(yīng)該做的事,自守戒律必然能使自己堅強。遠離各種外方(邪)道,不要沾染(外道)以免蒙上污垢。 (八)
做了不該做的事,後來必然產(chǎn)生憂郁和痛苦:行善常常大吉順利,所到之處沒有后悔懊惱。(九)
面對各種惡行,想去作或者已作了;這(樣的人)塵世之苦不可解脫,所犯罪惡已經(jīng)接近難以逃避(懲罰的邊緣)。(十)
謊稱得道以求他人供養(yǎng),自己心行不正,卻去毀謗好人,此乃用邪道蒙蔽世人;其人將因罪業(yè)縛綁,自設(shè)陷阱自投火坑。 (十二
猶如守衛(wèi)邊疆城鎮(zhèn),裏裏外外都要牢固:正心守意無妄念,非法(之念)便不會產(chǎn)生:品行有缺點將導(dǎo)致憂患,自己使自己墮入地獄。 (十二)
應(yīng)該感到羞恥的卻不(以為)羞恥,不該感到羞恥的卻又以之為羞(恥):(這種人)活著時是被邪見所惑,死後便墮入地獄之中。(十三)
應(yīng)該恐怖的見著卻不恐怖,不應(yīng)恐怖的見著反而恐怖;人生信仰偏向邪見一邊,死後便墮入地獄之中。(十四)
應(yīng)該避開的不去避開,應(yīng)該靠近的不去親近:把玩踐行邪僻觀點,死後便墮入地獄之中。(十五)
應(yīng)該親近的就應(yīng)親近,應(yīng)該遠離的就該遠離:恒定如一堅持端正見解(觀點),死後便進入善道境地。(十六)
原典
地獄品第三十十有六章
地獄品者,道泥輩①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妄語地獄近,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自作自牽往。㈠
法衣在其身,為惡不自禁,茍沒②惡行者,終則墮地獄。 ㈡
無戒受供養(yǎng),理豈不自損?死噉③燒鐵丸,然熱劇火炭④。 ㈢
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婦,臥險非福利,毀三侄決四。 (四)
不福利墮惡,畏而畏⑤樂寡,王法重罰加,身死入地獄。 (五)
譬如拔菅草⑥,執(zhí)緩則傷手;學(xué)戒不禁制,獄錄乃自賊。 ㈥
人行為慢墮,不能除眾勞;梵行有玷缺,終不受大福。(七)
常行所當行,自持必令強;遠離諸外道,莫習(xí)為塵垢。(八)
為所不當為,然後致郁毒;行善常吉順,所適無悔悟⑦。(九)
妄證求賂,行己不正,怨誓⑧良人,以枉治士;罪縛斯人,自投于坑。 (十一)
如備邊城,中外牢固;自守其心,非法⑨不生;行缺致憂,令墮地獄。 (十二)
可羞不羞,非羞反羞;生為邪見,死墮地獄。(十三)
可畏不畏,非畏反畏;信向⑩邪見,死墮地獄。(十四)
可避不避,可就不就;阮習(xí)邪見,死墮地獄。(十五)
可近則近,可遠則遠;恒守正見,死墮善道。(十六)
注釋
、倌囔:梵語。也作泥黎,泥朶,意譯為地獄,是十界中最惡劣的境界。
、谄垱]:茍且地沈淪於,或曰因茍且而沈淪於。
、蹏n:吃、吞。噉,音dan。同「啖」,「啗」。
、苋粺釀』鹛:然熱,即燃熱;劇,熊熊燃燒,火力劇烈。
⑤畏而畏:畏而又畏。
⑥菅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且有一定硬度。
、呋趷t:即悔吝,乃後悔之意。怯,吝之異體字。
、嘣棺U:即怨譖,冤枉誣陷。
⑨非法:不法,不符合佛法之念頭。
、庑畔:信仰偏向、執(zhí)著。
31象喻品
譯文
象喻品大意是教人如何端正身(行),做了好事獲得好報,福報來時其速快。我(若)像(身披鐘甲的)大象(參加)戰(zhàn)斗,就不耽心被箭射中;應(yīng)該用「誠信」之法,救度沒有戒德的庸眾之人。 ㈠
就像大象被調(diào)教得十分端正,可以充當國王乘坐的大車:自己調(diào)伏惡念受人尊敬,便是世間誠信之人。㈡
即使大象已馴順,有時亦會突狂奔,即使象師會御象,哪如大象自御更稱心?(三)
大象無法行走處,凡夫之力所不逮:唯有調(diào)伏自己身心者,方能到達安樂境。(四)
養(yǎng)象如果是為了存錢財,其兇猛禍害就難以制服:當日後不喂食料時,此象還是變成野象。(五)
沈淪在惡行之中的人,常常因被貪婪(之意)自我系絆:其外在表徵是不知滿足,所以多次地墮入胞胎(在人世間輪回)。㈥
一心一意走正道,德行無虧心平安:世俗煩惱皆舍棄,猶如大象被調(diào)伏。(七)
樂於大道之人不會放縱其心,能夠堅守佛道調(diào)攝妄心:這種做法能夠拔除身之苦,就像大象走出了陷阱深坑。(八)
假如能與賢能之人為伴,一起行善并且有力,就能降伏各種所聞的(道理)。(九)
不能與賢德有能之人結(jié)伴而行,在行為中放肆作惡并且有力;在魔力壟斷國王的社區(qū)采邑之中,寧可獨處(守善)不要犯下惡行。(十)
寧可獨處守善,也不與愚闇之人結(jié)為伴侶:獨處而不作惡,猶如大象受到驚嚇自我保護。(十一)
今生行善利人得安泰,常處和順得安樂:壽終正寢得福報,不犯眾惡得平安。(十二)
母親健在很快樂,父親健在亦快樂,世上還有沙門修行樂,整個社會因為有道而安樂。(十三)
持守戒律終老安樂,信念正確之處更是端正善行(所在):智慧最能安樂身心,不輕意去犯下罪惡最為安樂。(十四)
就像馬調(diào)教柔順(之後),隨心所欲加以驅(qū)使:一以貫之持守戒律精進向上,禪定之法乃為綱要性的工具(手段)。(十五)
智慧的品行修煉成功人生便可站立,忍意致和(心)意可定:這些均能斬斷人生各種苦(痛),(能夠做到此點)便能隨順心意所到而不犯惡。(十六)
順從這一法則可以保持禪定(心意),就像馬被調(diào)教之後戴上御轡(隨意驅(qū)使);斬斷憤恨之意要消除人生之煩惱,這樣便能稟受天界之樂。(十七)
不要自我放縱(心意),順從(此戒)便可獲得各種解悟:就像(舍棄)瘦弱之馬擇取良馬(可以致遠),拋棄惡念(惡行)就可以變成賢人。(十八)
原典
象喻品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為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鬬,不恐中箭①;當以誠信,度無戒人。 ㈠
譬象調(diào)正②,可中王乘③;調(diào)為尊人,乃受誠信。㈡
雖為常調(diào),如彼新馳,亦④最善象,不如自調(diào)。㈢
彼⑤不能適,人所不至,唯自調(diào)者,能致調(diào)方。(四)
如象名財守⑥,猛害難禁制;系絆不與食,而猶暴逸象。(五)
沒在惡行者,恒以貪自系;其象不知厭⑦,故數(shù)人胞胎。 ㈥
本意為純行,及常行所安;悉舍降使結(jié)⑧,如鈎制象調(diào)。(七)
樂道不放逸,能常自護心;是為拔身苦,如象出于塪⑨。(八)
若得賢能伴,俱行行善悍⑩;能伏諸所聞,至到不失意。(九)
不得賢能伴,俱行行惡悍;魔斷王邑里⑾,寧獨不為惡!(十)
寧獨行為善,不與愚為侶;獨而不為惡,如象驚自護。(十一)
生而有利安,伴輭和⑿為安;命盡為福安,眾惡不犯安。(十二)
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十三)
持戒終老安,信正所正善,智慧最安身,不犯惡最安。(十四)
如馬調(diào)輭⒀,隨意所如,信戒精進,定法要具⒁。(十五)
明行成立⒂,忍和意定,是斷諾苦,隨意所如。(十六)
從是住定⒃,如馬調(diào)御;斷恚無漏,是受天樂。(十七)
不自放逸,從是多悟;羸馬比良⒄,棄惡為賢。(十八)
注釋
、俨豢种屑:不怕會被箭射中。
、谡{(diào)正:調(diào)教訓(xùn)服,使之能被人駕馭。正,行走規(guī)矩而無野性。
、劭芍型醭:中,符合,配得上;王乘,國王所坐的大車。
、芤:本意為又。此處假設(shè)條件句之連詞,含有即使之意。
⑤彼:代指大象。
⑥財守:亦作財獸。
、咂湎蟛恢獏:那個大象是不知吃飽的時候的。譬喻用法,說貪者貪財,如象不知有飽。
⑧降使結(jié):即舍棄、降伏了煩惱。煩惱能系縛身心,結(jié)成苦果,故稱為「結(jié)」。被逐於眾生界又驅(qū)使來生,故稱為「使」。
、釅d:即陷的異體字,塪穽。
、夂:勇敢、強悍、有力。
、夏嗤跻乩:魔力壟斷國王境內(nèi)的都市。邑,都市、城市。
、休壓:即軟和、和順。
、颜{(diào)輭:調(diào)教得柔順。
、乙:最重要的手段、工具、方法。
、用餍谐闪:意謂人在可以成為佛教教化下的社會化的人,真正超脫了種種苦痛的人。明行,即大智慧流行;成立,即人在世上可以站立、行走。
⒃住定:保持住入定之狀態(tài)。
、召R比良:全句意為在贏馬與良馬之間進行比較而後擇良馬乘之。羸馬,瘦馬;良,好馬;比,比較。
32愛欲品
譯文
愛欲品大意是教人鄙薄淫欲、恩愛之情:塵世之人因為這些淫欲恩愛情感,制造出很多的災(zāi)禍。
心意放縱淫佚的行為上,欲愛就會生出枝枝條條:遍布生長愈加熾烈繁盛,猶如猿猴在林中上下跳躍貪求各種果實。 ㈠
把對愛意忍受的行為看作是(人生)苦楚,(因而)貪婪的欲望在人世間愈加昭著明顯。各種憂患(因此)日夜生長繁殖,蔓延無際猶蔓草隨地而生。㈡
人們被恩愛迷惑,不能拋舍情感欲望;因此憂愁愛戀之意很多,就像潺潺細流漸漸充盈池塘(憂愛充盈心中)。 ㈢
這便是產(chǎn)生憂愁悲傷的原因,世間各種苦痛原因不一:但根本的原因都是由於有愛(意)(引起的),遠離愛(意)則就沒有憂愁。(四)
自己(心中)意念安定可以拋棄憂愁,沒有憂愁哪裏還有什么來世的(輪回)?(如若)不是沒有憂愁沒有染於世俗貪求,沒有世人恩愛,哪裏獲得人生安寧?(五)
有愛之人臨死之時,將會導(dǎo)致眾多親戚(憂愁):跋涉於憂愁的漫漫長途,恩愛之苦常使人墮入危險之境。 ㈥
修行大道品行之人,不與欲望聚會,首先誅伐愛意之根,使其無所伸根之處:切勿像刈割蘆葦(一樣),使其心念再度萌生。(七)
(愛意)猶如樹根深固,即使截斷樹根還會再生新苗;愛意若不連根除盡,往往就會重新遭受愛意之苦。(八)
猿猴得以離開樹上,(但是剛剛)脫離樹上又會再上樹來;庸眾之人也如猿猴一樣,走出(此愛的)牢獄又進(彼愛的)牢獄。(九)
貪婪意(識)是常流之水,憍慢習(xí)氣也是這樣;思想若被淫欲糾纏,自己遮蔽心靈不見佛道。(十)
所有的妄念都會長流蔓衍,愛意猶如葛蔓藤夢(隨處攀緣):只有智慧能夠分辨區(qū)別地看待(萬物),能夠斬斷情思的根源。(十一)
那些受愛意滋潤澤被(之人),其思想必然滋生枝蔓:愛意之欲深而無底,它早老死之根源。(十二)
生生死死枝蔓不絕,都只因為貪婪逞欲:育養(yǎng)怨意徒增墳冢,愚蒙之輩忙忙碌碌。(十三)
即使地獄之中有鉤鑠(等刑具),智慧之人并不因此謂之牢獄:愚闇之人看到妻子兒女,愛意的束縛甚於牢獄的囚禁。(十四)
智慧之人認為愛意便是地獄,深沈無底牢固難逃:因此應(yīng)當斬斷拋棄(愛意),除去貪愛欲望就能獲得安寧。(十五)
看見美色心就易被迷惑,豈知世事皆無常:愚蒙之人只知色貌美,哪裏知道它們并不真實!(十六)
自陷於淫樂之中,就像蠶兒作繭自縛:智慧之人能夠斬斷拋棄淫樂,瞬息之間便能驅(qū)除各種苦惱。(十七)
心念放縱逸蕩之人,看見淫欲以為清凈:恩愛之意由此更加迅猛增長,從此自己為自己造下地獄因。(十八)
要想斷滅欲念之人,應(yīng)常觀身不凈:從不凈之處人手可以脫身邪地,便能斬斷老死的憂患。(十九)
以欲為網(wǎng)自我蒙蔽,以愛為蓋自我遮覆,自我放縱猶如自己捆縛自己進入地獄,就像魚兒進入筍簍之中(不復(fù)得出):人若被衰老與死亡所窺伺,就會像小牛尋求母乳一般急急慌慌。(二十)
遠離欲望熄滅愛意軌跡,走出欲網(wǎng)就無所遮蔽:完全符合大道要求便可解除牢獄捆縛,所有的彼此對立都將消解:已經(jīng)能夠救度邊罪的品行,便是大智(大慧)之上。(二十一)
不要親近遠離佛法之人,也不要受愛意浸染:不能斬斷「三世」(情緣)之人,一定將會再次墮入邊罪之中。(二十二)
如若覺解了一切(佛)法,又能不粘著滯留於諸法(之義),所有的愛意全部放下釋解,這樣便是與圣人之心相通。(二十三)
所有的布施中佛教真理的布施最殊勝,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法味最為殊勝:所有的樂中真理的法樂最為殊勝,一切苦中以滅除愛欲最為殊勝。(二十四)
愚闇之人因為貪心而自我束縛,不去尋求超度此岸進入彼岸:貪心是使愛意破毀的原因,既害他人又害自己。(二十五)
愛欲是以意(根)作為田地,以淫怒癡為種子:所以布施(財物)給救度世人之人,將會獲得無法計量的福報。(二十六)
出門伙伴很少而貨物很多,經(jīng)商之人心內(nèi)怵惕恐懼:酷嗜欲望就會賊害性命,所以智慧之人從不貪求多欲。 (二十七)
心起欲相則欲現(xiàn),何必色香五種欲?如能速斷五種欲,便是世間真勇士。(二十八)
沒有欲望沒有三界煩惱,心意恬淡安然就沒憂愁禍患的纏繞:如使煩惱消除盡,這樣便可永遠地走出生死之淵。 (二十九)
我任欲的真正源頭,乃由意根的無端妄想:我若不以假有為真,情欲幻相將自行消滅。(三十)
砍伐(意識之)樹不要停歇,意識之樹產(chǎn)生各種惡(行):徹底斬斷意識的樹根,比丘所追求的乃是涅盤之境。 (三十一)
那些不去砍伐(意識之)樹(之人),多多少少都殘余各種親(情):心(念)系絆(在親情之上),就像牛犢尋求母乳(貪戀依靠,不能自立)。(三十二)
原典
愛欲品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愛欲品者,賤淫恩愛;世人為此,盛生災(zāi)害。
心放①在淫行,欲愛增枝條;分布生熾盛,超躍②貪果獲。 ㈠
以為愛忍苦,貪欲著③世間;憂患日夜長,莛如蔓草生。 ㈡
人為恩愛惑,不能舍情欲;如是憂愛多,潺潺④盈于池。 ㈢
夫所以憂悲,世間苦非一,但為緣⑤愛有,離愛則無憂。(四)
己意安棄憂,無憂何有世⑥?不憂不染求,不愛焉得安⑦?(五)
有愛⑧以死時,為致親屬多;涉憂之長涂,愛苦常墮危。㈥
為道行者,不與欲會,先誅愛本,無所植根;勿如刈葦⑨,令心復(fù)生。(七)
如樹根深固,雖截猶復(fù)生;愛意不盡除,輒當還受苦。(八)
援猴⑩得離樹,得脫復(fù)趣樹;眾人亦如是,出獄復(fù)入獄。(九)
貪意為常流,習(xí)與懦慢并,思想猗淫欲,自覆⑾無所見。(十)
一切意流衍,愛給⑿如葛藤;唯慧分別見,能斷意根原。(十一)
夫從愛潤澤,思想為滋蔓;愛欲深無底,老死是用增。 (十二)
所生枝不絕,但用食貪欲;養(yǎng)怨益丘塚⒀,愚人常汲汲。(十三)
雖獄有鉤鑠⒁,慧人不謂牢;愚見妻子息,染著愛甚牢。(十四)
慧說愛為獄,采固難得出;是故當斷棄,不視欲能安。(十五)
見色心迷惑,不惟⒂觀無常;愚以為美善,安知其非真。(十六)
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盼除眾苦。(十七)
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為凈;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獄牢。(十八)
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凈;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十九)
以⒃欲網(wǎng)自蔽,以愛蓋自覆;自態(tài)縛於獄,如魚人筍口⒄。為老死所伺,若犢求母孔。(二十)
離欲滅愛跡,出網(wǎng)無所蔽;盡道除獄縛,一切此彼解;已得度邊行⒅,是為大智士。 (二十一)
勿親遠法人,亦勿為愛染,不斷三世者,會復(fù)墮邊行。 (二十二)
若覺一切法,能不著諸法,一切愛意解,是為通圣意。(二十三)
眾施經(jīng)施勝,眾味道⒆味勝,眾樂法樂勝,愛盡勝眾苦。(二十四)
愚以貪自縛,不求度彼岸;貪為敗愛故⒇,害人亦自害。 (二十五)
愛欲意為田,淫怒癡為種;故施度世者,得幅無有量。 (二十六)
伴少而貨多,商人怵惕懼(21);嗜欲賊害命,故慧不貪欲。(二十七)
心可(22)則為欲,何必獨五欲!速可(23)絕五欲,是乃為勇士。(二十八)
無欲無有界,恬惔無憂患;欲除使結(jié)解,是為長出淵。(二十九)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三十)
伐樹(24)勿休,樹生諸惡;斷樹盡株,比丘滅度。 (三十一)
夫不伐樹,少多余親;心系於此,如犢求母。(三十二)
注釋
、傩姆:內(nèi)心欲望馳騁,不加管束。放,縱也。
、诔S:勇躍、積極地、努力地。
、壑:顯著、昭著。著,音Zhu6。
、茕:細流不斷。
⑤緣:謂人心識攀緣於一切之場界。
、藓斡惺:意為哪裏還有來世的輪回呢?
、卟粣垩傻冒:宋本《法句經(jīng)》作「不愛焉得世」。如果沒有愛意,哪裏還有對世界的執(zhí)著?依宋本句似可解通。若依原句,則疑有訛脫、誤譯之可能。
、嘤袗:《中華大藏經(jīng)》寫作「有憂」。宋本《法句經(jīng)》寫作「有愛」。因愛而生憂 ,有憂緣於愛。故意皆相同。
、崛:蘆葦,割其苗而不掘其根,極易再生。譬喻用法!赌窍缺惹鸾(jīng)》有「譬如刈」之句,意同。
⑩猨猴,今寫作猿猴。
⑾自覆:自我遮蔽、自我蒙蔽。
、袗劢o,《中華大藏經(jīng)》作「愛結(jié)」。宋本《法句經(jīng)》亦作「愛結(jié)」 。
、岩媲饓V:增加更多的死於愛欲之墳?zāi)埂R饧粗笎塾绞谷松驕S於死亡。
⒁鉤鑠:鉤鑠,即是兩種不同的刑具,以刺傷肉體為功能。鑠,一種被鍛鏈得很薄的 金屬片。
、硬晃:不專心於。
、砸:因為。
⒄人笱口:當作入笱口!吨腥A大藏經(jīng)》,宋本《法句經(jīng)》皆作「入茍口」。笱,捕魚的一種竹器,口大頸小,且頸部有逆刺式的竹芒,魚可順利進去而不能脫出。
、诌呅:即邊罪之行的省稱。佛教戒律中有邊罪,即使僧人犯淫、盜、殺人、大妄語四種大罪,犯此四種罪惡之人是佛海邊外之人,不堪重入佛門凈土。
⒆味道:體味大道。味,親自體驗,實踐。
⒇敗愛故,宋本《法句經(jīng)》作「財愛欲」。依上下文意,宋本更合理。
(21)怵惕懼:小心謹慎、提心吊膽。怵,驚怖。
(22)心可:心中想要?,同意,以某某為可,贊同某物。
(23)速可:《中華大藏經(jīng)》寫作「違可」。依上下句文意,當作「違可」,即違背自己心中的世俗意愿而正之以佛法。
(24)伐樹:譬喻句。伐意識、意念之樹。
- 上一篇:法句經(jīng)卷33—39(上)
- 下一篇:法句經(jīng)卷22—32(中)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