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74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74)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由用歸體。請用你的心,回歸你的本性,很清楚,請不要讓你的心向外攀緣!臼菤w依真佛!窟@樣叫歸依自性的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憍慢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凈意,即清凈你的意念,徹底的去改過遷善!炯耙磺袝r中不善之行,】凈身。這是行!境W砸娂哼^,不說他人好惡,】凈口,你不要開口說別人是非長短。古人告訴我們要「謹言慎行」!臼亲詺w依!课也灰茨愕臍w依證,你變好了才是重點。下次我問你:「你歸依了嗎?」你就做給我看。你們聽我的課我都會講關(guān)鍵字,這樣你比較好讀。這一段在叫你改過,后面那一段就是叫你遷善。
現(xiàn)在六祖大師說歸依的方法,把你惡的身口意變成善的身口意。【常須下心,】謙卑。心沒有謙卑怎么有辦法對別人恭敬?【普行恭敬,】對應(yīng)前面所講的「內(nèi)調(diào)心性,外敬他人!辜僭O(shè)你能夠這樣做,就能夠改過遷善,日久行深,自然就能夠見性了。六祖大師雖然是頓悟,但并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夠頓悟,按照這樣地做,縱使現(xiàn)在沒有辦法頓悟,以后也有辦法見性。送大家一句話,有時候頓悟不離漸修,理可頓悟,事當(dāng)漸修,大家也不要太過著急!炯词且娦酝ㄟ_,更無滯礙,】見性之后一切障礙就沒有了。【是自歸依!窟w善。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不是叫你如同草木,如是這樣,就是斷滅!膊凰既f法〕,到底有沒有感覺?有很多人打坐誤會要坐在那邊放空。前面《定慧品》已經(jīng)講過,它不是斷滅,也不是頑空。舉個例子,鏡子的本身沒有起心動念,但它有作用,拿什么東西在它面前,都能夠照映出來。我們的佛性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本來無一物,但佛性并不是沒有覺知,佛性有它的作用,但這個作用是不需要刻意起的,它自然有它的作用。如果你明白,你要注意到,〔不思萬法〕的意思就是叫你偋息諸緣。我們?yōu)槭裁床荒軌騻⒅T緣?就代表我們的心死不了,因為我們的心有很多的欲望跟欲求,這樣你的心怎么能夠止息呢?為什么說要透過原始佛教的四個根本教育:「無常、苦、空、無我」?因為明白這樣的道理,能夠確認是無常,能體悟到是苦,空,和無我,心才能夠死,就是止息。
境界分三種,一種是順境,一種是逆境,第三種叫舍境,就是沒有好、沒有壞,不苦、不樂,那都是發(fā)呆。一般人最討厭逆境,最喜歡順境,還會偶爾發(fā)呆,你不會離開這三種境界。但是我們一般很粗糙的概念,認為順境是樂的,逆境是苦的,舍境是平的,完全是錯誤,因為這三種境界都是痛苦的,這叫三境配三苦,順境叫「壞苦」,逆境叫「苦苦」,舍境叫「行苦」。上面這三個字「壞、苦、行」表面上不一樣,但實際上只有一個意思,就是「無!,下面那個字就是苦,「無!构省缚唷埂,F(xiàn)在不是筆記抄完你就沒有事了,筆記抄完你也很快樂,你不會痛苦,還說今天很高興,學(xué)到三苦,你還是一直想要去追求。你想追求什么?就是因為你的心死不了,一直想要去追求順境,難怪不能覺悟。什么叫壞苦?壞就是所有的東西會成住壞空,這個壞原則上就是會變壞,所以這個順境一定會再變,一變就變逆了。不論你現(xiàn)在遇到什么快樂,那個快樂都不是永恒的,它是隨時都會消失變壞的,所以它才叫壞,壞那個順,把那個順境變掉,一變掉就是苦。你只要從這個角度開始,就想你現(xiàn)在想要追求什么呢?你一直想要去享樂,或求神明菩薩保你平安,那還不是順境?大富大貴,那還不是順境?「希望我家的小犬、小狗都聽我的話。」那一樣是順境。你讀佛經(jīng),也希望「六祖大師在夢中摸我的頭,《六祖壇經(jīng)》我就懂了!鼓阌衷诎V人說夢話了,你的潛意識就是朝著順境在追求。你自己不能夠察覺到內(nèi)心這樣的陷阱,你怎么修行?為什么是陷阱?你不明白無常的法義,原來它就是壞苦。這三個境最重要,你懂了,后面就容易懂。當(dāng)你知道所有的現(xiàn)象一定會變化,當(dāng)你遇到苦逆的現(xiàn)象,就能夠如實地去面對它。逆境的現(xiàn)象就是苦,它苦的就是那個境界。這個苦還不是從無常變的?境界就是變來變?nèi)?都是無常。舍境是不苦不樂的境界,叫行苦,就是我們所講的三法印的諸行無常。你不要覺得不好不壞,那個境界是隨時在變的。這樣三苦來配三毒,喜歡順境的人跟貪相應(yīng),排斥逆境的人跟瞋相應(yīng),長期處在舍境的人愚癡,能夠如實觀察,領(lǐng)悟之后,你的心就止息了,因為你的心不會去妄求什么。但不是止息之后就不做事了,而是把妄心止息,你才能夠生起智慧、慈悲的心,你才能夠勇猛精進。我們?yōu)槭裁磳θ瞬恢?不忠的意思就是你沒有盡全力。自私的人怎么會盡全力服務(wù)別人呢?
【性本如空,】止息了,把你的私心止息了,把你的障礙止息了。這個時候〔性本如空〕,你就可以體會到那一種跟空相應(yīng)的境界!疽荒钏剂,名為變化!坎皇遣豢梢宰,要變好的,不要變不好的。【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這段講的是空間,我們在講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是空間。為什么說這個世界叫五濁惡世?這是我們想出來的,就是我們思量惡事它才會成這樣的,如果我們共同把它想成善事,你又何必到極樂世界呢?這里就是極樂嘛!你說這是理論嗎?沒有,這很實際。我舉個例子,你們現(xiàn)在所住的地方有沒有在做社區(qū)改造?怎么改造?就是一進來兩旁都種樹,這樣整個社區(qū)的感覺煥然一新。有的鄉(xiāng)鎮(zhèn)會成立社區(qū)發(fā)展協(xié)會,整個社區(qū)的人全部動起來,大家共同來美化環(huán)境,發(fā)展出特色,或人文素養(yǎng)…,整個社區(qū)改造之后,當(dāng)?shù)氐姆康禺a(chǎn)會增值,這對大家都好。這樣的例子,可以推廣到全世界,娑婆變凈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要一天到晚談不可能,那地藏菩薩一定很難過,因為他發(fā)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鼓銈兌紱]覺醒,他就沒完沒了了。在佛法里面,我們說「莊嚴佛凈土」,從哪里開始莊嚴起?從你的心,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從你的家莊嚴起,不要一天到晚跑道場,家里卻亂七八糟,真正的莊嚴要從你的心,把你的心莊嚴出來。氣質(zhì)是不可以用裝的,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不用刻意包裝。你可以這樣子改變,這不就是化身嗎?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前面講的空間在佛學(xué)中叫依報,依報的意思就是我們依賴這個環(huán)境生存,現(xiàn)在講的就叫正報,也就是說,你可以變成像龍蛇這樣毒害別人,也可以變化成一位菩薩。正報看自己,你想做怎么樣的人,由自己決定,這也叫做千百億化身。我觀察很多人很會化身,他對外面的人很好,像菩薩,回到家就變成龍蛇。當(dāng)然還有一種人,出外是龍蛇,回家是孝子又是慈父又是好老公。我看過黑社會老大,他也是「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顾孝順父母,對兄弟很注重義氣,但是沒有智慧。
【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上界〕就是四圣,〔下方〕就是六凡,四圣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就是六道的眾生,關(guān)鍵在于你到底有沒有智慧,你還是要透過學(xué)習(xí),否則你怎么開啟你的智慧呢?你怎么知道什么叫正見?什么叫邪知邪見呢?你怎么知道什么叫真,什么叫假?【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磕阌袥]有感覺到你的自性是變化多端的?不要自卑,你要多去學(xué)習(xí),既然是無常,你過去是什么人我不管,我只管你現(xiàn)在是什么,所以要這么去察覺。但是,〔迷人〕沒有辦法自己透過反省來察覺。你要靜靜地反省自己,「啊,原來都是我的錯!鼓氵要繼續(xù)想:「既然是我的錯,我如何改?」你每天都要好好地思維,這樣,就會從〔迷人〕變成覺者!灸钅钇饜,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叫一念之間,繞回來不就好了嗎?這樣你會不會用啦?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于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俊矆A滿報身〕談的就是智慧。六祖大師這句話講得真好,啟發(fā)很多人,讓人有頓悟的感覺。比如說,〔千年〕的暗就好像深山的古洞,百年千年都沒有人去走動,我們不管它到底黑暗多久了,只要一盞燈進去,黑暗盡除。我們還沒有覺悟之前,長夜漫漫,好像活在那個暗無天日的黑洞里面,我們這樣很久很久了,今天有幸一讀佛經(jīng),你今天聞到佛法就像遇到一盞明燈,應(yīng)該痛哭流涕。你有感覺到這一盞明燈嗎?所以這一燈就像三寶,就像經(jīng)文。〔一智〕,透過修行,你真懂,能夠深入經(jīng)藏,自然就能夠智慧如海。你今天能夠遇到這一盞燈,你的福報就很好,但是有這么大的福報卻不會應(yīng)用,那就可惜了。所以入寶山不要空手而還,當(dāng)你智慧一打開,能滅〔萬年愚〕。我們愚昧多久了?我們生生世世,甚至在無數(shù)劫當(dāng)中,都是這樣生死輪回,因為我們真的是愚癡。所以一悟便悟,你要注意這句話,不會說開悟之后再迷失,你們不用懷疑這個問題,開悟之后會再迷失,那個人一定沒有開悟。有些人在探討會不會有隔陰之迷,我坦白跟你講,假設(shè)迷就沒有真正的悟,假設(shè)他還會有隔陰之迷,就代表他的悟不是徹底。
【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就是《金剛經(jīng)》所講的「過去心不可得」。你過去是什么人我不管,你心中沾沾自喜你的豐功偉業(yè)也不對,你常常呵責(zé)自己,覺得自己罪不可赦,這樣也不對,因為它一直障礙你。無論你過去是誰,這都沒有意義!境K加诤,】世間人都講把握現(xiàn)在,但是佛法不可以這樣講,應(yīng)該是活在當(dāng)下,因為現(xiàn)在心亦不可得。【念念圓明,自見本性!渴裁慈俗罹M?就是念念見性的人最精進,換個簡單點的,念念正見,再換個更簡單的,念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說簡單嗎?真的還是不太簡單。我已經(jīng)講過了,你東逛西逛已經(jīng)無聊一個下午了,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嗎?回到家里才想到,「我干嘛買這件衣服?」你一直扒飯,「我怎么吃得那么飽?」你知道你念念在做什么嗎?假設(shè)你一念有所閃失,比如在高速公路發(fā)生車禍只是一下子,有時候沒有機會讓你重來,所以我才說調(diào)整一下,但是也不要調(diào)太久,因為調(diào)越久危險性越大。
【善惡雖殊,本性無二,】如果你明白這句話,惡人你也應(yīng)該禮敬,因為你看到〔本性無二〕。你知道善惡事實上是不一樣的,〔善惡雖殊〕是異,〔本性無二〕是同,同跟異,學(xué)佛的都應(yīng)該明白!府悺故恰干颇芊置髦T法相」,「同」是「于第一義而不動」!緹o二之性,名為實性!繘]有分明對待,才是你真實的本性。你只要起了分別對待,那就不是你真實的本性,那就是你的個性,你的個性是有好惡的!居趯嵭灾,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不染〕就是不執(zhí)著。憑什么不執(zhí)著善跟惡呢?憑他的般若智慧,他已經(jīng)看到〔本性無二〕。不思善不思惡是《六祖壇經(jīng)》常常用的話,六祖大師常常用善惡的概念來開示。不染善惡跟善惡不分差很多。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窟@里的概念跟前面幾乎是一模一樣,完全是看自己的〔一念〕。既然如此,請你回歸一句話,你不要小看一句佛號。為什么有人跟你說「多念佛少說話」?因為你多說話多造罪,叫你少說話就是不要再造罪了。但是叫你少說話不要想,你又沒有辦法。少說話就是像我們禪修一樣,禁語,但是你就說在心里面,這樣沒有效,所以就叫你念佛。少說話,多念佛,念一句佛號叫一念善,可滅恒河沙的惡。為什么是一念?一念跟前面的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樣,難道要千燈嗎?一智能滅萬年愚,難道要萬智嗎?這樣的道理就很清楚了。覺醒不是說覺醒多久,而是說一念覺醒。如果那一念不能夠覺醒,就不可以說一念覺醒,就應(yīng)該說一念不覺醒,想要覺醒,但實際上是沒有覺醒!局敝翢o上菩提,】保持到成佛,就是《壇經(jīng)》前面所講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什么心?但用這一念。假設(shè)你現(xiàn)在沒有辦法起清凈的心,至少起善心,先用善心來練習(xí),到最后連善也不執(zhí)著,那叫清凈,一直保持到你成佛為止。【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從開始到結(jié)束,開始就是我們說的「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咕褪菑氖贾两K。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73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75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dǎo)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