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
佛說無量壽經卷六
自下第三廣舉五惡五痛五燒業(yè)苦之過。令人厭舍。于中初總。何等下別。佛告彌勒吾語汝下。重復總辨。
佛告彌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最無倫匹。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今我于此世間作佛。處于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疏]就初總中。文別有二。一嘆前起后。嘆前彌勒領解奉行。二今我下。彰己化意。為化眾生。令離五惡五痛五燒。令持五善獲五福德。前中初言于此惡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當相正嘆。十方世界最無倫匹。寄對顯勝。所以下釋。先征。后解。諸佛國土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舉易顯難。成此為勝。就后段中。我今于此世間作佛。彰己成佛。處于五惡等。顯己化處。令舍五等。明己化意。為化眾生。令有所出。令有所得。令所出者。出離五惡五痛五燒。五戒所防。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造此五惡。于現(xiàn)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名為五痛。以此五惡。于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此皆令出。令所得中。降化其意。伏令從法。令持五善。所謂五戒。翻前五惡。獲其福者。由持五戒。于現(xiàn)在世。身安無苦。翻前五痛。度世長壽泥洹道者。后生彌陀。終得涅槃。翻上五燒。
佛言。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疏]第二別中。何等五惡五痛燒等。問前起后。下對辨之。一一門中。皆初明惡。后翻明善。
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惡逆無道。后受殃罰。自然趣向。神明記識。犯者不赦。故有貧窮下賤。乞丐狐獨。聾盲喑啞。愚癡弊惡。至有尪狂不逮之屬。又有尊貴豪富。高才明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勉出。世間有此目前現(xiàn)事。壽終后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極刑。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魂神精識。自然趣之。當獨值向。相從共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卒暴應至。善惡之道。會當歸之。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
[疏]就初門中。先明其惡。下翻明善。惡中初言其一惡者?傄詷渑e。次辨。后法。下喻顯過。辨中初先明其殺惡。世有常道王法已下。約殺明痛。壽終已下。就殺明燒。前明惡中。諸天人等。明造惡人。欲為惡等。正明造惡。不知修下。明造惡過。于中初先正明其過。又尊貴下。舉得顯失。痛燒可知。是為下結。譬如已下。喻顯燒相。就明善中。先辨后結。辨中初言人能于中一心制等。正明作善。翻對前惡。身獨度脫獲其福者。翻對前痛。翻對前燒。是為下結。
佛言。其二惡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淫憍縱。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佞諂不忠。巧言諛媚。嫉賢謗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踐度能行。知其形勢。在位不正。為其所欺。妄損忠良。不當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各懷貪欲。嗔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顧前后。親屬內外。坐之滅族;驎r室家知識。鄉(xiāng)黨市里。愚民野人。轉共從事。更相利害。忿成怨結。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所恃怙。獨來獨去。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蛟跇诽;蛉肟喽尽H缓竽嘶。當復何及。世間人民。心愚少智。見善憎謗。不思慕及。但欲為惡。妄作非法。常懷盜心。希望他利。消散磨盡。而復求索。邪心不正。懼人有色。不豫思計。事至乃悔。今世現(xiàn)有王法牢獄。隨罪趣向。受其殃罰。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復為惡。天神克識。別其名籍。壽終神逝。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
[疏]第二門中。先惡后善。惡中先舉。次辨。后法。下喻顯之。辨中初惡。今世現(xiàn)有王法已下。第二明痛。因其前世不信已下。第三明燒。惡中還初明造惡人。都無義下。正明造惡。破家已下。明造惡過。正造惡中。都無義理不順法度。明其無善。奢淫憍等。明其造惡。奢淫憍縱。各欲快意。興盜所為任心自恣。更相欺等。正明劫盜。余文可知。
佛言。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何。上有賢明長者尊貴豪富。下有貧窮廝賤。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淫泆。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睞細色。邪態(tài)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交結聚會。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無道。惡心在外。不自修業(yè)。盜竊趣得。欲擊成事?謩萜让{。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蛴谟H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復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惡。著于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也。
[疏]第三門中。先惡后善。惡中初舉。次辨。后法。下喻顯之。辨中初惡。亦復不畏王法下痛。如是之惡著于下。燒惡中初明造惡之人。常懷邪下。正明造作邪淫之惡。交結聚下。明造惡過。為淫造作殺盜等事。是其過也。余文可解。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斗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于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如是眾惡。天神記識。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善神鬼。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當往趣向。罪報自然。無從舍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趶秃渭。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
[疏]第四門中。先惡后善。惡中初舉。次辨。后結。下以喻顯。辨中初惡。如是眾惡天神記下。是明其痛。壽命終下。是明其燒。惡中初先明造惡人。不念修下。正明造作妄語之惡?谥倪^。不應法故。通名妄語增嫉善下。明造惡過。痛中明其宿善滅盡。善神舍遠。身無依倚。多遭厄難。是其痛也。燒中明其惡業(yè)所牽。鬼神攝錄。將入惡道。受苦燋焚。名之為燒。余文可知。
佛言。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yè)。家室眷屬。饑寒困苦。父母教誨。嗔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取與無節(jié)。眾共患厭。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貧窮困乏。不能復得。辜較縱奪。放恣游散。串數(shù)唐得。用自賑給。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圣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斗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愿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惡逆天地。而于其中。希望僥幸。欲求長生。會當歸死。慈心教誨。今其念善。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嘈呐c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趹纸恢。不豫修善。臨窮方悔;谥诤。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數(shù)之自然。應其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舍。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涂。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疏]第五門中。初惡后善。惡中初舉。次辨。后法。下喻顯之。辨中先惡。如是世人心意下痛。大命將終悔懼下燒。惡中初明造惡之人。徙倚懈惰不肯已下。正明造作飲酒之惡。飲灑之人。不修善行。不事家業(yè)。違反教。嗔怒令喜斗。背恩忌義。欺陵抵拒。兼以論之。肆心蕩逸魯扈抵下。明造惡過。過相眾多。文中具顯。痛中明其現(xiàn)有愚癡。闇障覆心。無所知曉。以之為痛。亦應有其王法治罪。文略不說。燒等可知。
上來別論。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蚱浣袷老缺谎瓴。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身死隨行。入三惡道?喽緹o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后。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惡。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諍利。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坐勞苦。久后大劇。天道弛張。自然糾舉。綱維羅網(wǎng)。上下相應。煢煢忪忪。富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疏]此復總辨。于中還初明其五惡。佛語彌勒世間如是佛皆哀下。翻惡明善。惡中初先總明五惡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已下。別以顯之。別中兩番。初明從惡生痛生燒。身死隨下。明其從燒生惡生痛。前中初言但作眾惡不修善本。明其惡也。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明起燒也;蚱浣袷老缺谎甑。明起痛也。后中初言身死隨行入三惡等。是明其燒。至其久下。從燒起惡。至其久后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怨。起殺生惡。皆由貪著不能惠施。起劫盜惡。癡欲所迫隨心思等。起邪淫惡。厚己諍利無所省錄。起妄語惡。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等。起飲酒惡。此等生惡。身坐已下。從惡起痛。坐前五惡。身受勞苦?嘣霾幌ⅰC么髣。下顯劇相。凡在世間。天下道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造惡必彰。名自糾舉。身當法網(wǎng)。是故名為網(wǎng)紀羅網(wǎng)。貴賤上下。莫不從法。是故名為上下相應。罪者歸之。無人伴匹。故云煢忪當入其中。古今有下。結以顯過。上來明惡。下翻明善。佛語彌勒世間如是。牒舉前惡。佛皆哀之。彰己悲憐。以威神下。教滅前惡;顝纳。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教修世善。棄捐所思奉持經等。教習出善。初至無失。明出世因。終得已下。成出世果。
上來第三明五惡等業(yè)苦之過。
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于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圣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涂無量憂怖苦痛之道。汝等于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發(fā)之惡。于此修善。十日十夜。勝于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未嘗寧息。吾哀汝等天人之類?嘈恼d喻。教令修善。隨宜開導。授與經法。莫不承用。在意所愿。皆令得道。佛所游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去世后。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后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為汝略言之耳。佛語彌勒。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于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怨。悉令度脫。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疏]第四勸人修舍。于中有二。一如來勸修。二彌勒領解。前中有三。一以理正勸。二吾哀汝下。舉已現(xiàn)在化益以勸。三吾去世下。舉已滅后衰損以勸。初中有二。一以理正勸。二汝等于是廣殖德下。彰此修勝。增人學意。前正勸中。初勸自行。得佛經辭。當熟思之。端心正行。主上已下。勸其化他。主上為善率化下等;奚。當求度世拔生死等。化他離惡。彰此勝中。初明此界一日修善。勝無量壽為善百歲。所以下釋。下明此界修善十日。勝余佛國為善千歲。所以下釋。就初段中。汝等于是廣殖德本?傄詷伺e。布恩等別。別中初舉六波羅蜜。是自利行。布恩檀度。勿犯戒度。忍辱忍度。精進進度。一心禪度。智慧慧度。轉相教化。是利他行。為德立善?傄越Y之。此前作善。正心正意齋戒清凈。是其止善。以此修難。故于一日。勝無量壽為善百歲。就下第二舉已現(xiàn)在化益勸中。初明化人修善得樂。佛言已下。明其化人滅惡離苦。就下第三舉已滅后衰損勸中。初舉滅后衰損之事。語彌勒下。勸人修斷。上來佛勸。自下彌勒領解奉行。彌勒白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是領解也。如來慈等。彰己奉行。
上來四段。合為第二廣舉娑婆穢惡之事令人厭舍。
自下第三就無量壽得失雙辨令人修舍。就中有五。一佛勸阿難禮無量壽。二阿難奉命敬禮彼佛并愿求見。三由前請。無量壽佛放光普照。四因佛光照彼此相見。五因相見。具彰彼國得失之事。令人修舍。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十方國土諸佛如來。常共稱揚贊嘆彼佛。無著無礙。
[疏]就初段中。初告阿難。令禮彼佛。十方國下。舉佛共嘆。成其頂禮。
于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愿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眾。
[疏]第二段中。初明阿難奉命設禮。白言已下。啟請求見。愿見彼佛。求見化主。安樂國土。求見其處。及菩薩等。求見彼眾。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xiàn)。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疏]第三段中。初先法說。佛放光明。普照一切。皆同一色。次以喻顯。下合顯之。
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疏]第四段中。初此見彼。后彼見此。彼中。初阿難見。后大眾見。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凈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凈自然之物。為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己見。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yǎng)諸佛。汝復見不。對曰。己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對曰。己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虬儆裳;蛭灏儆裳。各于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愿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于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愿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圣眾。是故于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眾生。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fā)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yǎng)。及諸菩薩聲聞圣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yǎng)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佛告彌勒。譬如轉輪圣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繒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于王。輒內彼獄中。系以金鎖。供養(yǎng)飯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于意云何。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于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yǎng)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余樂。猶不樂彼處。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諸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yǎng)。亦得遍至無量無數(shù)諸余佛所。修諸功德。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疏]第五段中。初彰彼得。令人愿求。后愿彼失。使人厭舍。彰彼得中。如來三問。阿難三答。文顯可知。顯彼失中。初先彰彼胎生之失。若有眾生識本罪下。教人修舍。前明失中。文別有四。一彰彼國有胎生果。二慈氏白下。辨因顯果。三復慈氏下。對勝顯劣。四如輪王下。就之顯過。就初段中。如來初問。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阿難次答。前已已見。如來下復為之具辨。第二段中。初彌勒問。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正辨胎生。約化顯之。為是通問。下佛答之。于中先明胎生之因。若有眾生明信佛下。明化生因。胎生因中。先明其因。此諸眾生生彼已下。明因得果。就明因中。若有眾生以疑惑心。略明其失。修諸功德愿生彼國。略明其得。不了佛下。廣明其失。于彼佛智疑惑不信。是其失也。于中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總。不思等別。佛智淵深。余不能測。名不思智。佛智眾多。非言能盡。言不可稱。于諸法門。知之窮盡。名為廣智。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于此下結。然猶信下。廣明其德。下得果中。先辨。后法。明化生中。先明其因。此諸生下。明因得果。自下第三對勝顯劣。于中先舉化生之勝。后對明胎生之劣。文顯可知。自下第四明胎生過。約喻顯之。如來初先立喻反問。彌勒次答。不也?偞。但種種下。別以顯之。佛告已下。如來為辨。明胎生者無余苦事。但五百歲不見三寶不得修善。用此為苦。以此苦故。雖樂不樂。上來四段。合為第一明胎生失。自下第二教修舍。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正教修舍。識本疑惑佛智之罪。深自悔責。即得已下。明修得。彌勒當知其有已下。結勸修學。舉失顯得而為勸也。
上來第三明攝下人往生彼國。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yǎng)無數(shù)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告彌勒。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被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shù)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普供養(yǎng)無量諸佛。于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shù)。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
[疏]第四重攝上人往生彼國。于中先明此土菩薩往生彼國。彌勒先問。如來后辨。佛告彌勒不但已下。廣明余國菩薩往生。于中初總。其第一下。別以列之。十三國菩薩往生。通前娑婆。別列十四。不但此下?偱e余國。明皆往生。甚多無量。不可具說。舉此令人求去專也。
上來正宗。
自下流通。于中有四。第一如來嘆經勸學。二爾時世尊說此經下。彰說利益。諸人悟道。三動地放光。雨華作樂。增眾深信。四明所說利益弘多。大眾同喜。
初中有五。一舉聞益。勸人受行。二吾今為諸眾生已下。教人請決。三當來之世經道滅下。彰此經法濟益之要獨留百歲。四佛語彌勒下。舉經難聞生人重敬。五是故我法如是作下。結勸修學。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疏]初中有二。一舉得聞無量壽名。獲利深廣。勸學此經。聞名依經。故勸學之。若有眾生聞此經下。明聞此經得益廣大。勸人受行。前明聞佛得益之中。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為得大利。明聞佛名得益多也。是故已下。勸學此經。以此經中說無量壽。聞獲大利。故設大火滿三千界。亦須從過聽受此經。況余小難。所以下釋。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故必須聽。后明聞經得益之中。若聞此經。于無上道終不退轉。舉聞經益。是故應當專心信等。勸人修學。上來第一舉聞利益勸人受行。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后。復生疑惑。
[疏]第二教人請決。吾為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及其國土一切所有。彰己化意。所當為者皆可求之。正勸請決。無得已下。遮后人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
[疏]第三明此經要獨留百歲。當來之世經道滅者。舉彼未來法滅盡事。釋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歲。未法萬歲。一切皆過。名為滅盡。我以慈下。明已留意。佛以慈悲憐湣眾生。故法滅后。獨留此經百歲濟度。以此經中開示凈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大涅槃經顯示佛性。教圣中深。圣人先隱。為是先滅。此經教人厭苦求樂。濟凡中要。為是后滅。法隨人別。故滅不同。其有眾生值斯經者所愿皆得。明留之益。法滅盡后。百年聞者。尚得利益。往生凈土。況今聞者。何有不生。唯佛留意。明今聞經。有求去者。定得往生。莫自疑慮。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疏]第四舉經難聞生人重敬。如來興世難值難見。明值佛難。生當佛時。名之為值。目睹稱見。此皆難也。諸佛經道難得聞等。明法難聞。于中先明經教難聞。手得經卷。之名為得。耳聽曰聞。亦可領誦名之為得。耳聽稱聞。此等皆難。菩薩勝下。明其行法聞之甚難。遇善知識能行亦難。明修行難。此前泛舉。若聞斯經信樂受等。難中之難。約對前三。明此經中修學最難。余義余法。處處宣說。開顯凈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
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疏]第五結勸修學。言是故者。是此經法有多益故。于中修學最難得故。我今宣說。言我法者。舉此經法。如是作者。此經宣說彌陀如來修愿修行得身得土。名如是作。如是說者。如來上來為眾宣說。名如是說。如是教者。如來上來教人往生。名如是教。此舉前法。應當信順如法修行。結勸修學。
上來五段。合為第一嘆經勸學。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眾生。皆發(fā)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凈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于將來世。當成正覺。
[疏]第二段中。明說利益。無量眾生發(fā)正覺心。起愿益也。聞彌陀佛發(fā)愿修行得佛凈土攝化眾生。愿與同之。名正覺心。下明得道。先小后大。小乘眾生。聞說娑婆穢惡可厭。深心厭離。故得小果。于中初言得凈法眼。成須陀洹。見四真諦。名凈法眼。次得那含。后得羅漢。大乘眾生。聞彌陀佛成德廣度。堅心愿求。故得不退。聞此多益。誓欲濟度。名誓自莊。由斯克果。故于將來當成正覺。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紛紛而降。
[疏]第三段中。如來化周。為增物敬。故以神力動地放光作樂雨華。六動如上。
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眾、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眾。聞佛所說。靡不歡喜。
[疏]第四段中。明說廣益。教愜群機。大眾同喜。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六終
- 上一篇: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五
- 下一篇:佛教的三種報應模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