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宗寶鑒》譯注 卷二之七

  《蓮宗寶鑒》譯注 卷二之七

  [原文]

  修持法門

  夫無為境界迥絕名言,有漏色心要憑修證。真如具含眾德,方便而有多門。上自離相平等,下至十念稱名,總括不離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終歸于無念,有生直至于無生。可謂一句彌陀,群機普應矣。

  [消文]

  修持法門

  真如本性是天然本具的,在圣沒有絲毫的增加,在凡也沒有絲毫的減少,這個就是成佛的根本。我們修行是屬于有為法的,但是這些所謂的有為法正是為了回歸不增不減的真如本性的,就象流浪游子的歸家之旅一樣。所以在這里說真如本性是“無為境界”,是遠離名字語言的,也是不一定非要用名字語言來表述的。“迥”就是遠離的意思,“絕”就是不需要或者雖立名言而不能達意的意思。

  正如上面所說,盡管真如本性的無為境界是無法通過有為的修證而有絲毫的改變,但是作為眾生,卻還是需要通過有為的修證來斷除理障和事障,從而達到顯現(xiàn)真如本性的目的。如果我們不去腳踏實地的消除理事二障的話,真如本性雖然具備,但是卻無法顯露出來,因此有為的修證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

  真如本性完全具備如來所有的功能和德行,然而作為根性不一的眾生而言,要想恢復真如本性的功能,卻需要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情況修行不同的法門才能獲得。這就是“真如具含眾德,方便而有多門”的意思。

  “上自離相平等”指的大菩薩的根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只有大菩薩才能真正做到離相,才能真正做到平等。正如《金剛經(jīng)》所說:“菩薩應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這里說的就是離法相。又說“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名菩薩”,這里說的是離四相。可見,只有菩薩才能真正做得到離相。

  同樣,“平等”也只是菩薩以上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平等。我們知道《無量壽經(jīng)》的全稱是《佛說無量壽清凈莊嚴平等覺經(jīng)》,其中提到一個“平等覺”。在佛法中,六道凡夫是迷不是覺,二乘圣人是獨自覺、自了漢,能夠“自覺”,不能“覺他”,所以說他們是“不平等的覺”。只有菩薩既能自覺,還能覺他,自他平等,共同覺悟,這才可以說是“平等的覺”。

  因此,我才說“上自離相平等”一句,指的是大菩薩的根器,這個“上”字就是指上上根而言。

  同理,“下至十念稱名”一句里面的所說的“下”字指的就是下下根而言,也就是下品下生的眾生。這類眾生生前身犯五逆十惡,不信因果,毀謗正法,不能聽聞正法,雖聽不信,命終當墮惡道。臨命終時地獄相現(xiàn),遇到善知識教以念佛求生的法門,從而能夠“十念稱名”,這種根器是人中下下之品。

  根據(jù)上面的解釋,我們不難看出,“上自離相平等,下至十念稱名”一句,說的是念佛法門所能度化的眾生的廣度,這是其他法門所做不到的。所以接下來才說“總括不離三乘”,意思是說能夠修學三乘佛法的所有眾生都可以修念佛法門。這里的“總括”有大包大攬的意思,這是在贊嘆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的殊勝之處,這是其他法門不可能做得到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看“往生冥符九品”一句。關于往生的問題,永明延壽大師著有《凈土生無生論》,在這部書中,大師對“往生”的解釋是“生生不可說,生不生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不可說”,竊以為,這應該算是過來人對“往生”最全面、最權(quán)威、也是最圓滿的解釋了。

  這四句如何理解呢?首先看第一種情況,對于不明心性的有漏凡夫而言,確有西方可生,實有彌陀當念,一切從事相出發(fā),盡在信愿持名中。這類藏教根器的修行者,雖不能消歸自性,洞明“自性彌陀,唯心凈土”之旨,但卻能真信切愿,老實念佛求生,從而可以達到伏煩惱,得清涼的效果。正所謂歪打正著。因此,他們這種情況就是“生生不可說”。

  第二種情況是針對明心見性者而言,他們能夠明白萬法不離一心的道理,因此在念佛持名的同時,念念消歸自性,西方不向他求,于是步步涌蓮華,觸處皆菩提,即此娑婆世界便是極樂矣!這一類正是通教根器的修行者,雖求往生,能達不生之理,所以稱之為“生不生不可說”。

  第三種情況是“不生生不可說”,這是針對上品根性的修行者而言,他們久已明心見性,通達“自性唯心”的道理,這就是“不生”。但為利他人示現(xiàn)求生,為諸眾生樹立風范,于是老實念佛,踏實求生,這就是“生”的道理。這是別圓菩薩的上品根機,正是永明大師《四料簡》中所謂的“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F(xiàn)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深明“不生”之旨,是謂“有禪”;為利有情,老實求生,是謂“有凈”。此一類人,正是現(xiàn)世的人師,來世的佛祖啊!于是乎我想到了六祖大師的話:“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國?”相較之下,能大師也難免“有禪無凈”之失啊。

  第四種情況“不生不生不可說”,這是諸佛境界不與九界共,無論凡圣同處常寂光,全妄即真,非當來即,非翻轉(zhuǎn)即,當體即是。正所謂“三賢十圣居果報,唯佛一人居凈土”。圓伏、圓斷、圓自在莊嚴、圓建立眾生。至此,加一言即是妄,離言絕慮方是真。

  往生之義,前面已經(jīng)簡單介紹過了。由于彌陀與凈土,本是指歸自性之說,故而萬里長征不離足下,因果權(quán)實全歸當下,所以說是“冥符”。意思是說,生與不生,都不壞實相宛然。唯于知見高下處論九品優(yōu)劣而已。所以說“往生冥符九品”。就象一個個體戶在經(jīng)過了一段漫長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之后成為了一名企業(yè)家,過程是真實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個體戶便是企業(yè)家,企業(yè)家便是個體戶,這就是諸法實相。

  總論念佛法門,雖有持名著相的修行方法,但其目標卻是以無念為最終的根本。雖有往生的殷殷期盼,但其結(jié)果卻是以無生為最高旨趣。因此才是上至金剛后心的等覺菩薩,下至十念持名的五逆十惡之輩,均可以通過念佛法門得到相應的成就,一人一蓮花,九品逐高下。因此最后一句歸結(jié)為“一句彌陀,群機普應”,大哉凈土玄門,偉哉我佛本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