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jīng)卷第七

  中阿含經(jīng)卷第七

  二十九、大拘絺羅經(jīng)第九(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舍梨子問尊者大拘絺羅:得正見、入正法的方法。大拘絺羅說:知道不善、不善根、善、善根,以及知道食、漏、苦、老死、生、有、受(取)、愛、覓(受)、更樂(觸)、六處、名色、識、行等的四諦比丘,得成就正見,得入正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尊者舍梨子,則在于晡時(下午三點(diǎn)至五點(diǎn)),從燕坐(宴坐、禪坐)起來,到達(dá)尊者大拘絺羅(大膝,舍利弗的母舅,長爪梵志,后為無礙解第一的比丘)之處,共相問訊后,退坐在一邊。尊者舍梨子對尊者大拘絺羅說:「我欲有所請問,不知能聽許我之問嗎?」尊者大拘絺羅回答說:「尊者舍梨子!你欲問便問好了,我聽后當(dāng)會思答其義。」

  尊者舍梨子問說:「賢者大拘絺羅!頗有事(是否有這種事),由于此事,而當(dāng)比丘的則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堅固不壞的凈信。不管遇任何事,都能排除而為絕對的信仰三寶與戒),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了知不善,了知不善根。甚么叫做了知不善呢?所謂身之惡行為不善,口、意之惡行為之不善,就叫做了知不善。甚么叫做了知不善根呢?所謂貪就是不善根,恚、癡就是不善根,就叫做了知不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不善,以及了知不善根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之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能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了知善,了知善根。怎樣知道善呢?所謂身之妙行為善,口與意之妙行為之善,這叫做了知善。怎樣知道善根呢?所謂無貪為之善根,無恚、無癡為之善根,這叫做知道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善,知道善根的話,這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而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位比丘,知道食之如真(如實而知道食),而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滅,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集、食滅、食滅道)。怎樣知道食如真(怎樣如實而知道食呢?)所謂有四食(可長養(yǎng)支持眾生的身心的四種食),一為摶食,粗、細(xì)(段食。將固體或半固體的食物,用手圜團(tuán)而入口中食之,為之摶食)的食物,二為更樂食(觸食。與外境接觸,而得身心之資益,為更樂之食),三為意思食(思食。以思惟、分別,為身心之資益,使諸根增長為意思食),四為識食(分別認(rèn)識作用,而能資益身心,為之識食),這叫做知食如真(如實而知道食)。甚么為之知食之集如真呢?所謂依于愛,便會有食,這叫做知食之集如真(如實而知道食之集)。甚么為之知道食之滅如真呢?所謂愛若滅,則食便會滅,這叫做知食之滅如真(如實而知道食之滅)。甚么為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呢?所謂八支圣道,如正見……乃至正定為之八,這叫做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滅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比丘,像如是的知道食如真,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滅,知道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食、食之集、食之滅、食之滅道),這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之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位比丘,知道漏之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滅,知道漏之滅道如真。甚么為之知道漏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所謂有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這叫做知道漏之如真。甚么為知道漏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集)。所謂由于無明,便為有漏,這叫做知漏之集如真。甚么為知漏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滅)。所謂無明之滅,則漏便會滅,這叫做知道漏之滅如真(如實而知道漏之滅)。甚么為知道漏之滅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漏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漏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漏之滅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漏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滅,知道漏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尊者舍梨子聽后,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即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會成就見,會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苦如真(如實而知道一切為苦),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滅,知道苦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甚么為知苦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呢?)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為五盛陰之苦(五陰熾盛之苦),這叫做知苦如真(如實而知道苦)。甚么為知道苦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集)。所謂有了老死,便有了苦,這叫做知苦之集如真。甚么為知苦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滅)。所謂老死之滅,則苦便會滅,這叫做知道苦之滅如真。甚么為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苦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苦如真,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滅,知道苦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苦、集、滅、道)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尊者舍梨子聽后,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淤潎@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老死如真

  (如實而知道老死),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滅,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如實而知道老死、老死之集、老死之滅、老死之滅之道)。甚么為知道老呢?所謂他已老耄(衰老),頭發(fā)已白,牙齒已落,盛壯之事已日日而衰微,身體已彎曲,腳已乖戾,體重而氣上,都得拄杖(依靠拐杖)而行,肌肉縮而皮膚緩,滿面皺紋如麻子,諸根已毀熟,顏色變?yōu)槌髳?就名叫做老。甚么叫做死呢?所謂那眾生,那些各各的眾生之種類,命終而無常住,死喪而散滅,壽盡而破壞,命根就會閉塞,就名叫做死。在此說死,在死之前說老,就名叫做老死,這叫做知道老死如真(如實而知道老死)。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集)。所謂由于有了生,便會有了老死,這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滅)。所謂生若滅,則老死便會滅,這叫做知道老死之滅如真。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滅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老死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老死如真,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滅,知道老死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尊者舍梨子稱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其事,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生如真(如實而知道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滅,知道生之滅道如真(如實而知道生、生之集、生之滅、生之滅之道)。所謂那些眾生,各各眾生的種類,生的就生,出的就出,成的就成,興起五陰后,就

  已得命根,這就名叫知道生如真(如實而知道生)。怎樣知道生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有,便會有了生,這叫做知道生之集如真。怎樣知道生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滅)。所謂有之滅,生便會滅,這叫做知道生之滅如真。怎樣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生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生如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滅、知道生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就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有如真(如實而知道有),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滅,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有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所謂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欲界的眾生各隨其業(yè)因而受其果報,為欲有。色界的諸天還有清凈之色,故為色有。無色界的諸天雖無色質(zhì)。但也隨所作之因而受其果報,名為無色有)。這叫做知道有如真(如實而知道有)。怎樣知道有之集如真呢?所謂由于受,便有了有,這叫做知道有之集如真。怎樣知道有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之滅)。所謂受若滅除的話,則有便會滅,這叫做知道有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有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就是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有如真,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滅,知道有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

  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話,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能得正見,對于法而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一比丘,能知道受如真(如實而知道受),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滅,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受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所謂有四種受,也就是欲受、戒受、見受、我受(新譯謂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就叫做知道受如真。怎樣知道受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愛,便會有了受,這叫做知道受之集如真。怎樣知道受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滅)。所謂愛如果消滅的話,則受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受之滅如真。怎樣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受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受如真,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滅,知道受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就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愛如真(如實而知道愛),知道愛之集,知道愛之滅,知道愛之滅道如真。甚么為知道愛如真呢?所謂有三種愛,也就是欲愛、色愛、無色愛,這叫做知道愛如真。怎樣知道愛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集)。所謂由于有了覺(感受),便會有了愛,這叫做知道愛之集如

  真。怎樣知道愛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滅)。所謂覺受之滅,則愛便會滅,就叫做知道愛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愛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就叫做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愛如真,知道愛之集,知道愛之滅,知道愛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便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的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覺如真(如實而知道覺受),知道覺之集,知道覺之滅。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覺如真呢?所謂有三種覺,也就是樂覺、苦覺、不苦不樂覺(新譯為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這叫做知覺如真。怎樣知道覺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集)?所謂由于有了更樂(新譯為觸),便有了覺,這就是知道覺之集如真。怎樣知道覺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滅)。所謂更樂(觸)如消滅的話,則覺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覺之滅如真。甚么為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覺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覺如真,知道覺之集,知道覺之滅,知道覺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

  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呢?」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更樂如真(如實而知道更樂-觸),知道更樂之集,知道更樂之滅,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怎樣知道更樂如真呢?所謂有三更樂,也就是樂更樂(樂觸)、苦更樂(苦觸)、不苦不樂更樂(不苦不樂觸),這叫做知道更樂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之集-觸集)。所謂由于有了六處,便有了更樂,這叫做知道更樂之集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觸之滅)。所謂六處如滅除,則更樂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更樂之滅如真。怎樣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更樂--觸之滅。)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之八圣道,這叫做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更樂如真,知道更樂之集,知道更樂之滅,知道更樂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則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能知道六處如真(如實而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處),知道六處之集,知道六處之滅,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怎么知道六處如真呢?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這叫做知道六處如真。怎么知道六處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集)。所謂由于有了名色(受、想、行、識之四陰為名,為心意識之法,無形體可見,以名而知。色陰為色,是有質(zhì)礙的物體),便有了六處,這叫做知道六處之集如

  真。怎樣知道六處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滅。)所謂名色如滅除的話,則六處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六處之滅如真。怎樣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六處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六處如真,知道六處之集,知道六處之滅,知道六處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之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就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名色如真(如實而知道名色),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甚么為知名呢?所謂四種非色陰(受想行識)叫做名。甚么為知色呢?所謂四大(地水火風(fēng)四大要素),以及四大所造作的,為色(由四大要素所造成的物體)。此說色,前說名。就叫做名色,這叫知道名色如真。甚么為知道名色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集)。所謂由于有了識,便有了名色,這叫做知道名色之集如真。甚么為知道名色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所謂識若除滅的話,則名色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如真。甚么為之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名色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這叫做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名色如真,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滅,知道名色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之中!棺鹫呱崂孀

  聽后,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比丘則能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有比丘,知道識如真(如實而知道識),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甚么為之知道識如真呢?所謂有六識,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就名叫做知道識如真。甚么為知道識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集)。所謂因為有了行(業(yè)行,指精神意志作用),便有了識,這叫做知道識之集如真。甚么為知道識之威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所謂行如果消滅的話,則識便會消滅,記名叫做知道識之滅如真。甚么為之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識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八圣道,就名叫做知道識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識如真,知道識之集,知道識之滅,知道識之減之道如興的話,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話,則比丘能成就見,能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嗎?」回答說:「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謂比丘知道行如真(如實而知道行),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滅,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甚么為之知道行如真呢?所謂有三行,也就是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知道行如真。甚么為知道行之集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集)。所謂由于有了無明,便有了行,就叫做知道行之集如真。甚么為知道行

  之滅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滅)。所謂無明如果滅除的話,則行便會消滅,這叫做知道行之滅如真。甚么為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呢?(如實而知道行之滅之道)。所謂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為之八圣道,這叫做行之滅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行如真,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滅,知道行之滅之道如真的話,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見,而得正見,對于法能得不壞凈,而能入于正法當(dāng)中!棺鹫呱崂孀勇牶,稱嘆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棺鹫呱崂孀臃Q嘆后,歡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問說:「賢者大拘絺羅!如果有一位比丘,其無明已滅盡,明已生起的話。則又要作甚么呢?」尊者大拘絺羅回答說:「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其無明已滅盡,明已生起的話,就已沒有甚么再作的了!棺鹫呱崂孀勇牶蟆7Q嘆而說:「善哉!善哉!賢者大拘絺羅!

  像如是的。他們二位尊者,又更互說些佛教的真義,然后各人都?xì)g喜奉行,從座起而去。

  三十、象跡喻經(jīng)第十(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尊者舍梨子告訴諸比丘:一切無量的善法,都攝在于四圣諦里。以四圣諦為一切法中最為第一,猶如諸獸之跡當(dāng)中,乃以象跡為第一那樣。里面又說苦諦有四苦八苦.并廣說五盛陰苦之所以,即一切法為四大假和合,四大各含內(nèi)外二種。一切法均由此四大隨因緣和合而成就者。作如是之觀,就

  能堪耐諸困苦。后又說當(dāng)住四無量心,離一切有與愛欲,見一切因緣所生法,厭離五盛陰,以至得解脫。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尊者舍梨子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雖然有無量的善法,然而那些一切法,均被四圣諦所攝,都來入在于四圣諦當(dāng)中。所謂四圣諦,乃為一切法當(dāng)中,最為第一的。為甚么呢?因為能攝受一切眾善法之故。諸位賢者們!猶如諸畜生之腳跡當(dāng)中,乃以象跡為第一那樣。所以的緣故為何呢?因為那象跡,乃為最高大之故。像如是的,諸位賢者們!無量的善法,那些一切法,皆為四圣諦所攝,都來入于四圣諦當(dāng)中,所謂四圣諦,乃在于一切法當(dāng)中最為第一哩!那四種呢?所謂苦圣諦,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滅道圣諦是。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苦圣諦呢?所謂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怨憎會之苦、愛別離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為五盛陰之苦。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五盛陰呢?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色盛陰呢?所謂有色質(zhì)的物體,那些一切,均為是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四大呢?所謂地界與水、火、風(fēng)界是。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地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地界有二種:有內(nèi)地界,有外地界。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內(nèi)地界呢?所謂在于內(nèi)身中的,為內(nèi)身所攝,為堅實,屬于堅性而住,為身內(nèi)之所受的物體。這是那些呢?所

  謂發(fā)、毛、爪、齒、粗細(xì)的皮膚、肌肉、筋、骨、心、腎、肝、肺、脾、腸、胃、糞等物體是。像如是之比類,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存在之物,為內(nèi)身所攝的堅實物,是屬于堅性而住,為身內(nèi)所受者。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nèi)地界。

  諸位賢者們!外地界者,所謂大是,凈是,不憎惡是。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水災(zāi),這時會滅除外地界。

  諸位賢者們!此外地界,乃極為大,極為凈,極為不憎惡。是無常之法,是有盡之法,是會衰之法,是有變易之法。更何況吾人的此身,暫時住止于此,而為愛所受?所謂不多聞而愚癡的凡夫,都作此念:此為我,此為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不作此念:此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么會作如是之念呢?如果遇有他人罵詈、扭打、瞋恚,而責(zé)數(shù)的話,他就會作如是之念:我所生的這種苦,乃由于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乃緣于苦更樂(苦觸)的!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的,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他的心,緣于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動(以界為所緣的他的心,乃為喜,為樂,而要立于界,而固著不動,巴利文為經(jīng)之意)。他在于后來之時,遇有他人來向他說柔辭軟語的話,他就會作此念:我所生的這種快樂,乃由于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乃緣于樂更樂的(樂觸)。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的,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他的心,緣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動。他在其后之時,也遇幼少的人(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年人),來行不可事(不應(yīng)作的,不好的),如或用拳扠,或用石擲,或用刀杖加(用刀用木杖加以傷害),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體,乃為色法粗質(zhì),是以四大之種

  所造的,是從父母所生,都靠飲食而得以長養(yǎng),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臥、按摩,澡浴,而強(qiáng)忍,才能得以維生。是會破壞之法,是會滅盡之法,是離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會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以刀杖來加害。由此之故,他便會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癡,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會作此念: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癡,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應(yīng)該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當(dāng)應(yīng)精勤學(xué)習(xí)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說:『如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解截你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你如被賊用利刀鋸解你的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時,或者心會變易,或者用惡語言的話,你就會衰退的。你應(yīng)該要作此念:如遇有賊來,用利刀鋸解我的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的話,就由于此因緣,使我的心不會變易,不出惡的語言。應(yīng)當(dāng)為了那位解我之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個人之故,而心與慈俱,而遍滿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三四方,四維與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無結(jié)無怨,無恚無諍,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于相應(yīng)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因為我,雖依于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諸位賢者們!當(dāng)知!比丘也應(yīng)如是的,應(yīng)該要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因為我雖依于佛、法、眾,然而乃不住于善相應(yīng)啊!他就由于此慚愧羞厭之故,

  硬會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是沒有欲,是滅盡而無余。諸位賢者們!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xué)(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水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水界有二種:有內(nèi)的水界,有外的水界。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內(nèi)水界呢?所謂在于內(nèi)身中,是內(nèi)身所攝的水,水性為滋潤,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這是甚么呢?所謂腦、腦根、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涎、膽、小便是。像如是之比類,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內(nèi)身所攝的水,水性乃屬滋潤,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nèi)水界。諸位賢者們!如外水界的話,就是大的,凈的,不憎惡的。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火災(zāi),那時會滅除外水界的。

  諸位賢者們!此外水界乃極為大,極為凈,極為不憎惡。這是無常之法,是會盡之法、衰法,是會有變易之法。何況吾人的此身又是暫住,為愛之所受呢?所謂不多聞愚癡的凡夫,會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啊!多聞的圣弟子就不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么會作此念呢?因為如遇有他人來罵詈、捶打,瞋恚而責(zé)數(shù)的話,便作此念:我會生此苦,乃由于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緣于苦更樂(苦觸)的。他觀察此更樂(觸)之無常,觀察覺(受)、想、行、識之無常,他的心緣于此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于后來之時,他人來對他說柔辭軟語的話,他便作此念:我生此快樂,乃從因緣而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甚么為緣呢?緣于樂更樂(樂觸)。他觀察此更樂(觸),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他的心緣于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于后來之時,如遇有幼少(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人)來行不可事(對你不應(yīng)該

  作的事,不利的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擲,或者用刀杖加害的話,他就作此念:我受此身體,乃為色法的粗質(zhì),是四大和合為種子,而從父母所生,需靠飲食來長養(yǎng),須要常披衣服來蓋覆,都依坐臥、按摩,也應(yīng)澡浴,更得強(qiáng)忍才能生存,是會破壞之法,會滅盡之法、離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會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此的緣故,他就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說: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應(yīng)該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當(dāng)精勤學(xué)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作如是說:『如果有賊來,用利的刀鋸,解截你的身體為節(jié)節(jié)段段。你如果被賊徒用利的刀鋸節(jié)節(jié)的解截你的身體時,假若心有變易,或出惡言語的話,你就是衰退。你應(yīng)當(dāng)要作此念:如有賊徒來侵,用利的刀鋸節(jié)節(jié)的解截我的身體的話,就會由于此,而使我的心不變易,不出惡語言,當(dāng)應(yīng)替那位節(jié)節(jié)解截我的身體之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個人之故,心和慈俱在,遍滿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與慈俱在,無結(jié)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而成就游止于中!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于相應(yīng)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所謂我,雖依于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諸位賢者們!當(dāng)知比丘,也應(yīng)如是的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因為我雖依于

  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他就由于此慚愧羞厭之故,便會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是沒有欲,是滅盡而無余。諸位賢者們!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xué)(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火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火界有二種:有內(nèi)身之火界,有身外之火界。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內(nèi)火界呢?所謂在于內(nèi)身中,是內(nèi)身所攝的火,火性屬于熱,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這有甚么呢?所謂暖身、熱身、煩悶、溫壯,以及消化飲食等是。像如是之比類,以及在于此身中,其余的內(nèi)身所攝之火。火性屬于熱,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nèi)火界。諸位賢者們!如外火界的話,就是大的,就是凈的,不憎惡的。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外火界之生起,火災(zāi)起后,會燒掉村邑、城郭、山林、曠野的。將一切燒掉后,或會燒至于道,燒至于水,無受而滅。諸位賢者們!外火界消滅后,人類會求取火,或者用鉆木截竹去取火,或者用火珠木隧(都是古代取火的工具)去求取火。

  諸位賢者們!此外火界乃極為大,極為凈,極不憎惡。是無常之法,是會盡之法、衰法,會變易之法。何況吾人的此身乃為暫住,乃為愛之所受呢?所謂不多聞而愚癡的凡夫,會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不會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么會作此念呢?因為如遇有他人來罵詈、捶打、瞋恚責(zé)數(shù)的話,便會作如是之念:我會生此苦,乃從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緣苦更樂(苦觸)是。他觀察此更樂為無常,觀察覺(受)、想、行、識為無常。他的心緣于此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于后來之時,如遇幼少(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人)來行不可事(不應(yīng)

  該作的,不利之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擲,或者用刀杖加害時,他便會作此念:我受此身體,是色法的粗質(zhì),以四大的種子和合而成的,是從父母所生的,需靠飲食來長養(yǎng),須要常披衣服來蓋覆,都依坐臥、按摩,也應(yīng)澡浴,更得強(qiáng)忍才能生存,是會破壞之法,會滅盡之法,會離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會致于被奉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因此之故,他會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說: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癡,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應(yīng)該致于被奉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當(dāng)精勤去學(xué)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說:『如果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節(jié)節(jié)的解截你的身體。你如果被賊用利的刀鋸來節(jié)節(jié)的解截你的身體時,假若心有變易,或者用惡語言的話,你就是衰退。你應(yīng)當(dāng)作如是之念:如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節(jié)節(jié)的解截我身的話,就因此而能使我的心不變易,不出惡語言,當(dāng)替那位節(jié)節(jié)的解截我身的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人之故,而心與慈俱在,遍滿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至于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與慈俱在,無結(jié)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于相應(yīng)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所謂我,雖依于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諸位賢者們!當(dāng)知比丘,也應(yīng)如是的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所謂我,雖依于

  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他就由于此慚愧羞厭之故,便會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這是妙息寂,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而沒有欲,是滅盡而無余。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xué)(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風(fēng)界呢?諸位賢者們!所謂風(fēng)界有二種:有內(nèi)風(fēng)界,有外風(fēng)界。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內(nèi)風(fēng)界呢?所謂在于內(nèi)身中,是內(nèi)身所攝的風(fēng),風(fēng)性屬于動,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是那些呢?所謂上行的風(fēng)(嘔吐、吃逆),下行的風(fēng)(大小便、放屁),腹風(fēng)(臥于腹中之風(fēng))、行風(fēng)(臥于胃中之風(fēng)),制縮風(fēng)(身體屈伸、血液循環(huán)等風(fēng)),刀風(fēng)、躋風(fēng)、非道風(fēng)、節(jié)節(jié)行風(fēng)(巡行支節(jié)支節(jié)的風(fēng))、息出風(fēng)(呼氣)、息入風(fēng)(吸氣)。像如是的比類,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身內(nèi)所攝之風(fēng)。風(fēng)性屬于動,為內(nèi)身之所受的。諸位賢者們!這叫做內(nèi)風(fēng)界。諸位賢者們!如外風(fēng)界的話,就是大的,凈的,為不憎惡的。諸位賢者們!有時會有外風(fēng)界之生起,風(fēng)災(zāi)界生起時,會撥屋(倒屋)、拔樹、崩山,至于山巖撥滅后,便會停止,而纖毫也不動。諸位賢者們!外風(fēng)界止后,人民會求得風(fēng),或者用其扇,或者用哆邏葉(棕櫚樹葉),或者用衣服去求取風(fēng)。

  諸位賢者們!此風(fēng)界極為大,極為凈,極不憎惡,是無常之法,是會滅盡之法,是會衰微之法,是有變易之法,何況吾人的此身乃為暫住,為愛之所受?所謂不多聞的愚癡的凡夫,會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為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不作此念: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為甚么會作此念呢?因為如遇有他人之罵詈、捶打、瞋恚,責(zé)數(shù)的話,便會作如是之念:我會生此苦,乃從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緣于苦更樂(苦觸)是。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觀察覺(受)、想、行、識為

  無常。他的心緣于此界而住,而止,與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動。他在于后來之時,遇有人來向他說柔辭軟言的話,他就會作此念:我所生的這種快樂,乃由于因緣所生的,并不是沒有因緣的。以甚么為緣呢?乃緣于樂更樂(樂觸)。他觀察此更樂(觸)為無常的,觀察覺(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他的心,緣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動。他在于其后之時,如遇幼少的人(年輕人),或中年人,或長老(老人)的人,來行不可事(不該作的,不好的),或用拳扠,或用石擲,或用刀杖來加害時,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體,乃為色法粗質(zhì),是四大之種所造的,是從父母所生,都靠飲食而得以長養(yǎng),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臥、按摩、澡浴,而強(qiáng)忍,才能得以生存。是會破壞之法,會滅盡之法,離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會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這緣故,他便會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會正身正念,會不忘不癡,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會作此念:我極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癡,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應(yīng)該致于被拳扠、石擲,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當(dāng)應(yīng)精勤學(xué)習(xí)世尊之法。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說:『如遇有賊來,用利的刀鋸,節(jié)節(jié)的解截你的身體。你如被賊用利的刀鋸,解你的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時,或者心會變易,或者用惡語言的話,你就會衰退的。你應(yīng)該要作此念:如遇有賊來,用利刀鋸解我的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的話,就由于此因緣,使我的心不會變易,不出惡的語言。應(yīng)當(dāng)為了那位解我之身為節(jié)節(jié)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為了那個人之故,心和慈俱,而遍滿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三四方,四維與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無結(jié)無怨,無恚無諍,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眾(僧),而不能安住于相應(yīng)之舍的話,則諸位賢者們!那位比丘應(yīng)該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因為我,雖依于佛、法、眾(僧),然而卻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諸位賢者們!猶如初迎的新婦(剛出嫁的新娘),看見其姑嫜,或看見其夫主時,就會慚愧羞厭那樣。諸位賢者們!當(dāng)知!比丘也應(yīng)如是的,應(yīng)該要慚愧羞厭:我對于法之利,卻得不到利,對于德,也沒有甚么德可言。因為我雖依于佛、法、眾(僧),然而乃不住于善相應(yīng)之舍。他就由于此慚愧羞厭之故,便會住于善相處之舍。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謂舍一切有,而離開愛,是沒有欲,是滅盡而無余。諸位賢者們!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學(xué)(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諸位賢者們!猶如由于木材,由于泥土,由于水草,而覆裹于空,便會產(chǎn)生家屋之名那樣(眾物眾緣而成舍宅)。諸位賢者們!當(dāng)知吾人的此身,也是如是這般,都是由于筋骨,由于皮膚,由于肉血,這些物體纏裹于空,因此,便產(chǎn)生身體之名(眾物眾緣聚合才能成為身體)。諸位賢者們!如果內(nèi)的眼處破壞的話,則身外的色陰,便不為光明所照那樣,就沒有念,眼識就不得生。諸位賢者們!如果內(nèi)眼處不壞的話,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眼識就可得生。諸位賢者們!內(nèi)眼處,以及外的色陰,暨有眼識,才能知道外之色陰,這是屬于色陰。如果有覺(受)的話,就是屬于覺陰(受陰),如果有想的話,就是屬于想陰,如果有思的話,就是屬于思陰(行陰),如果有識的話,就是屬于識陰。像如是的觀察陰,而合會(觀察五陰之聚合)。

  諸位賢者們!世尊也曾如是的說:『如果見緣起的話,便是見法,假如見法的話,就是見緣起。』為甚么呢?諸位賢者們!因為世尊乃

  說五盛陰,說諸陰乃由因緣所生的。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諸位賢者們!如果內(nèi)身的耳、鼻、舌、身、意等處破壞的話,則身外之法(聲香味觸)便不為光明所照那樣,就不會有念,意識就不得而生。諸位賢者們!如果身內(nèi)之意處不破壞的話,則外法便會為之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意識就得以生起。諸位賢者們!內(nèi)意處,以及法,暨意識,而得以知外色法,這是屬于色陰。如果有覺(受)的話,就是覺(受)陰,如有想的話,就是想陰,如有思的話,就是思陰(行陰),如有識的話,就是識陰,像如是的觀察陰之合會。諸位賢者們!世尊也作如是之說:『如果見緣起的話,便就是見法,假如見法的話,便則是見緣起!粸樯趺茨?諸位賢者們!因為世尊說五盛陰乃從因緣所生起的,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盛陰是。他(指學(xué)佛人)如能厭惡此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五盛陰的話,則厭惡后,便沒有欲,沒有欲之后,便是解脫,解脫后,便能自知已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生死已盡,不會再有生死。因為他的清凈的梵行已成立,也就是已完成清凈的功行,自然的所應(yīng)作的功行都已辦理完畢,無須再為功行之如何費(fèi)心,只須輕爽的應(yīng)用其功力于日常里。他就是這樣的成為一位阿羅漢〔無生〕,故不再更受后有身,因為他已如實而知道真理,故不會再被一切所礙,可以自由自在,無掛無礙的了)。

  諸位賢者們!這就是比丘之一切大學(xué)(大作佛事,完成生死大事)!

  尊者舍梨子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位比丘們,聽尊者舍梨子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三十一、分別圣諦經(jīng)第十一(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贊舍梨子、目揵連二尊者。說舍梨子生諸梵行,猶如生母,目揵連長養(yǎng)諸梵行,好似養(yǎng)母。舍梨子循佛言教,對比丘廣說四諦之義。說苦諦而說八苦,說集諦而說愛染執(zhí)著為苦因,說斷愛染執(zhí)著而離欲,就可滅苦,為苦滅諦,說正見乃至正定,以示道諦。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這是正行說法,所謂四圣諦是。乃廣攝一切,廣觀一切,為分別、發(fā)露,是開仰、施設(shè)、顯示、趣向的真理。過去的諸位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他們也有這種正行說法,所謂四圣諦,乃為廣攝、廣觀、分別、發(fā)露、開仰、施設(shè)、顯示、趣向的真理。未來的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他們也是同樣的有此正行說法,所謂四圣諦,乃為廣攝、廣觀、分別、發(fā)露、開仰、施設(shè)、顯示、趣向的真理。我今現(xiàn)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有此正行說法,所謂四圣諦,為廣攝、廣觀、分別。發(fā)露、開仰、施設(shè)、顯示、趣向的真理。

  舍梨子比丘乃有聰慧、速慧、捷慧、利慧、廣慧、深慧、出要慧、明達(dá)慧、辯才慧。舍梨子比丘,乃成就實慧的比丘。為甚么呢?因為我略說此四圣諦后,舍梨子比丘則能為他人廣教、分別、發(fā)露。開

  仰、施設(shè)、顯現(xiàn)、趣向。舍梨子比丘廣教、廣示此四圣諦,為人分別、發(fā)露、開仰、施設(shè)、顯現(xiàn)、趣向時,則能使算不盡的人,而得觀察此真理。舍梨子比丘能用正見,為他人之導(dǎo)御。

  至于目揵連比丘,則能使人立于最上的真際,所謂使人究竟漏盡是。舍梨子比丘,已生諸梵行,猶如人的生母,目揵連比丘,則長養(yǎng)諸梵行,猶如人的養(yǎng)母。因此之故,諸位修梵行的人,應(yīng)該要奉事、供養(yǎng)、恭敬、禮拜舍梨子比丘,以及目揵連比丘。為甚么呢?因為舍梨子和目揵連比丘,乃能為諸修習(xí)梵行的人求義,以及饒益,求安隱快樂之故。」那時,世尊說如是之法后,就從其座位起來,而進(jìn)入室內(nèi)去燕坐(禪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乃告訴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們!世尊為我們而出現(xiàn)在于世間。而所謂為他人廣教、廣示此四圣諦,分別、發(fā)露、開仰、施設(shè)、顯現(xiàn)、趣向。那四諦呢?所謂苦圣諦,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滅道圣諦是。諸位賢者們!甚么為苦圣諦呢?所謂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為五盛陰苦是。諸位賢者們!說生就是苦,此說是為甚么呢?(為甚么說生為苦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生,則謂那些眾生,彼彼(各各)眾生的種類,生時,就為之生,出時,就為之出,成時,就為之成,興起五陰之時,就已得命根。這名叫做生。諸位賢者們!所謂生苦者,則所謂眾生當(dāng)出生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遍受其受,會覺,而遍覺。而心會受苦受,會受遍受,會覺,而遍覺。這樣的身心都受苦受,都會受,而遍受,都會覺,而遍覺。身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熱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

  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會說生為苦,就是因此之故。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老為苦?此說是由于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老,就是說那些眾生,彼彼(各各)的眾生之種類,因為老耄(年老),而頭發(fā)變白,牙齒脫落,其盛壯已日日衰微,身體曲而腳也戾,體重而氣上,都須拄杖而行。其肌已縮,而皮已緩,其面上皺紋有如麻子,諸根都已毀熟,顏色已變?yōu)槌髳?這就名叫做老。諸位賢者們!所謂老苦,就是說眾生到了年老時,其身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的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會說老為苦,就是因此之故。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病為苦?此說是由于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病,就是說頭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齒病、舌痛、(音咢,齒相近之肉)痛、咽痛、風(fēng)喘、咳嗽、喝吐、喉痹、癩癎、癱瘓、經(jīng)溢、赤膽、壯熱、枯稿、痔瘺、下痢等是。如果有如是的比類,以及其余的種種病,乃由于更樂觸(觸陰)而生的,都不離開心,都建立在于身中(生在于吾人的身體內(nèi)),就名叫做病。諸位賢者們!所謂病為苦者,就是說眾生有病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會受,而遍受,會覺,而遍覺。身

  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熱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而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病為之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死為苦呢?這是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死者,就是說那些眾生,彼彼(各各)眾生的種類,身命已終止,而無常,而死喪散滅,壽數(shù)已盡而破壞,命根已閉塞,就名叫做死。諸位賢者們!死為之苦者,就是說眾生在死亡之時,其身會受苦受,會遍受,會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而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身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熱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身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壯熱而煩惱,而憂戚之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死為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怨憎會苦呢?此說是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怨憎會(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或在一起),就是說眾生實在有內(nèi)六處,所謂不愛之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是。它們都同聚會而為一,有攝、和、習(xí)(集),而共合而為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更樂(觸)、覺、想、思、愛,也是同樣如是。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六界。所謂不愛的地界、水、火、風(fēng)、空、識界是。它們都同為會聚于一,而有攝、和、集,共合而為苦,就名叫做怨憎會苦。諸位

  賢者們!所謂怨憎會苦者,就是說眾生和有怨憎的人會合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怨憎會苦的原因,就是依于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愛別離苦呢?此說是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說眾生實在有內(nèi)六處,所謂愛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它們都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yīng),別離而不聚會,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為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有更樂(觸),有覺、想、思、愛,也是像如是的。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fēng)、空、識等界是。它們各異而分散,而不得相應(yīng),別離而不會(聚),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為苦,這就名叫愛別離苦。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所謂眾生別離之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愛別離苦者,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為甚么說所求不得苦呢?此說是甚么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眾生之生存之法,不離于生活之法。欲得使我不生存者,這實在是不可以欲而得之事(為了生存而爭,誰想叫他不生存,是不成的。犯法或橫災(zāi),或厭世而失去生存者除外,其它無論何人都在求生存)。老之法,死之法,也是必然的,都是愁惱憂戚之法,而不離憂戚之法。想欲得以使我不憂戚的話。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的)。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是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而他們會作此念:如果我會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zhuǎn)此事,而使其為可愛念。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如愿)。諸位賢者們!眾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樂,而可以愛念。這時,他曾作此

  念:如我生樂,而可以愛念者,欲得使此快樂常恒久住而為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愿)。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曾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這時,就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zhuǎn)此事,而使其變?yōu)榭蓯勰。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愿)。諸位賢者們!眾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思想為可以愛念。他便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可以愛念的話。就欲得使此可愛念為常恒久住而為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諸位賢者們!說所求不得之苦者,就是因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苦的原因,此說為甚么原因呢?(為甚么略說五盛陰是苦呢?)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等盛陰均為是苦的本原是。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為苦,就是由于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過去時,是苦圣諦,未來與現(xiàn)在之時,也是苦圣諦。這是真實之諦,而不虛的,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而合于如是之諦。是圣者所有,是圣者所知,是圣者所見,是圣者所了。是圣者所得,是圣者所等正覺的,因此之故,說苦圣諦。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愛集苦集的圣諦呢?所謂眾生實在有愛內(nèi)六處,也就是愛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在此里面,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此法。這叫做愛集苦集圣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為了所作之業(yè),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圣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而更樂(觸)、覺(受)、想、思、愛,也

  是如是。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愛六界的,所謂地界,水、火、風(fēng)、空、識界是。在于其中(指六界),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集苦集圣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為了所作之業(yè),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圣諦。諸位賢者們!在過去之時是愛集苦集圣諦,未來與現(xiàn)在之時,也是愛集苦集圣諦。是真諦而不虛,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而契合于如是之諦。是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見,圣所了,圣所得,為圣之所等正覺,因此之故,說愛集菩集圣諦。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愛滅苦滅圣諦呢?所謂眾生實在有愛的內(nèi)六處的。也就是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他如果解脫此內(nèi)六處,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已無欲,已滅盡,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如果為多聞的圣弟子的話,就會知道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道此法,已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滅苦滅圣諦。都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果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不愛其財物。不作其所作之業(yè),他如果解脫,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盡,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他乃知此愛滅苦滅圣諦。像如是的對于外處之更樂(觸)、覺、想、思,以及愛,也是如是。諸位賢者們!眾生實在有愛之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fēng)、空、識界是。他如果解脫這些,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已無欲、已滅,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多

  聞的圣弟子,乃知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此法,而如是見,如是了,如是視,如是覺,這叫做愛滅苦滅圣諦。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財物等,都不作其所作之業(yè)。他如果能解脫,不染不著,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滅,他已知道此愛滅苦滅圣諦。諸位賢者們!過去時是愛滅苦滅圣諦,未來、現(xiàn)在時,也是愛滅苦滅圣諦,是真諦而不虛,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是契合于如是之諦,是圣者所有,圣者所知,圣者所見,圣者所了,圣者所得,是圣者之所等正覺,因此之故,說愛滅苦滅圣諦。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苦滅道圣諦呢有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是。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見呢?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走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者觀察本所作時(由正見而念四諦時,而察知本來所作的一切業(yè)),或者學(xué)念諸行時,或者在察見諸行的災(zāi)患時,或者在徹見涅槃止息之理時,或者沒有所著時,或者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于其里面,能擇而遍擇,能決擇其擇法,能察視而遍視,能觀察明達(dá),就名叫做正見。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志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者觀察本行時,或者學(xué)念諸行時,或者在觀察諸行的災(zāi)患時,或者在察見涅槃止息時,或者沒有所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在這些時),心伺(窺察)而遍伺,而隨順?biāo)?可念的則念,可望的則望(念、望,也就是心念、愿望,都取正確的),就名叫做正志。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語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之行時,或?qū)W念諸行時,或察見諸行的災(zāi)患時,或者察見涅槃止息時,或者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除了口的四妙行(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之外,諸余其它的口的惡行,都遠(yuǎn)離除斷,不行不作(不說惡的言語,及其動作),不合不會(不附和贊同惡的言語),這叫做正語。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業(yè)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行,或?qū)W念諸行,或察見諸行的災(zāi)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除了身的三妙行(不殺、不盜、不淫)之外的其余的身的諸惡行都遠(yuǎn)離除斷,都不行不作,不合不會,就名叫做正業(yè)。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命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qū)W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zāi)患,或見涅槃止息,或者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并沒有無理的要求,并不會以多欲而不厭足,不用種種的伎術(shù)、咒說、邪命作其生活之需(不要為了修持正道,而用邪曲的方法去作生活。所謂出家學(xué)道之人,如以販賣物品,占相吉兇,或用咒術(shù),或用詐現(xiàn)奇特異相以自活命之類)。但以法去求衣,而不用非法去求取。也以法去求食、床座、而不用非法去求取,這名叫做正命。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方便(正精進(jìn))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qū)W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zāi)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如果有精進(jìn)方便的話,則一向精勤而求,以有力而趣向,專著而不舍(向善纏住不放),也不衰退,而正伏其心,這名叫做正方便(正精進(jìn))。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念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qū)W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zāi)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或念于順念,背于不向念,念于遍念,又念于憶念,心正而不忘心之所應(yīng),這名叫做正念。

  諸位賢者們!甚么叫做正定呢?所謂圣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qū)W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zāi)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里面,如心安住、禪住、順住、而不亂不散,而攝止于正定,這叫做正定。

  諸位賢者們!過去時,這是苦滅道圣諦,未來、現(xiàn)在時,這是苦滅道圣諦。真諦而不虛,而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諦審實,而契合于如是之諦。是圣者所有,圣者所知,圣者所見,圣者所了,圣者所得,圣者所等正覺的。因此之故,而說苦滅道圣諦。

  于是,而說頌說:

  佛明達(dá)諸法見無量善德苦集滅道諦善顯現(xiàn)分別

  (佛陀乃明達(dá)于諸法,見無量的善德。對于苦集滅道諦,乃善于顯現(xiàn)分別!)

  尊者舍梨子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舍梨子尊者所說之義后,都?xì)g喜奉行!

  中阿含經(jīng)卷第七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