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書白話解

又序(此系光緒戊申蜀士李天桂請作)一: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圓融,離念離情,不生不滅。謂之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謂之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類明鏡之了無一物,而復胡來漢現(xiàn)?猶太虛之遠離諸相,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本覺心中;圓具諸法。乃如來所證之無上覺道,亦眾主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跡,廣導群萌。自是尼山抉誠明之奧,作修齊冶平之軌。柱史說道德之經,陳長生久視之術。大覺世尊,稱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塵合覺之道,立不生不滅之宗。雖淺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間有異,要緣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發(fā)揮演暢之。普令含識,稱性起修,即修顯性,消原無之幻妄,復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涎登覺岸而后已也。

  偉大周遍宇宙啊,我們自心本來具有的大道:微妙不可思議啊,我們自心本來具有的法性。真理之體與真智之用是沒有區(qū)別的,出世與入世是圓融在一起的,離開一切妄念,不為外境所轉,走入不生不滅的境界。這就叫做有又沒有,沒有又有,空又沒有空,沒有空又空。眾生與佛都從這里面出來,圣人與凡人都不能說出。好象明鏡能照萬物而它里面并無一物,怎么能說誰來誰去呢?好象天空遠離各種事相,卻并不妨礙太陽普照,云朵飄聚。這就是說真如①本性之處,沒有一點塵土。本有佛性之心,圓滿具足萬法②。這就是佛所證得的無上真理,也是眾生所迷失的常住真心。儒釋道三教圣人,根據這一道理,垂跡各方,廣泛引導愚癡眾生。于是孔子特出來演說“誠明”的奧義,作出“修齊治平”的軌則。老子說出《道德經》,陳述長生不老的辦法。釋迦牟尼佛,演說法界本性,指示常住真心,說出凡入圣的大道,立不生不滅的宗旨。雖然淺深大小不同,入世出世有差別,但都不外乎以我們自心本有的理性,去發(fā)揮演說。使一切眾生,識自本性,開始修行,一旦修行,則本性漸漸顯現(xiàn),消除了本來就沒有的幻妄境界,恢復本有的天真,永遠出離了迷路,最后就登上了覺悟彼岸。

  注釋:

 、僬媸钦鎸嵅惶,如是如常不變。亦即一切眾生自性清凈心,又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

 、谥敢磺惺挛。一切事物,不論大、小,有形無形,都叫法。有形的叫做色法,無形的叫做心法。

又序二:

  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職掌文衡?帜⿲W無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廣訓,示吾一十六世之言。妙義無窮,誰測淵源?注解縱多,莫窺堂奧。致令上下千古,垂訓受訓,皆有遺憾,不能釋然。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來,博極群書,深入經藏。覺世牖民,引為己任。淑身變俗,用示嘉謨。以奇才妙悟之學識,取靈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隨機說法之文,著斯民雅俗同觀之注。理本于心,詞得其要。征引事實,祛迷云于意地;闡揚義旨,揭慧日于性天。使閱者法法頭頭,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懲。直將帝君一片婆心徹底掀翻,和盆托出。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訓受訓,悉皆釋然,毫無遺憾。而又悲心無既,慈愿莫窮。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篤胞與,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禮義以敘彝倫,好令德而遠美色。因著戒殺之書,曰:《萬善先資》,戒淫之書,曰:《欲;乜瘛。良由世人殺業(yè)最多,淫業(yè)易犯,以故不憚煩勞,諄諄告誡。又以泛修世善,止獲人天之福,福盡墮落,苦毒何所底極!乃宗凈上經論,采其逗機語言,集為一書,名曰:《西歸直指》。普使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緇若素,同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超出輪回,直登不退。謝妄業(yè)所感之苦,享吾心本有之樂。前二種雖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種雖明了生死法,而亦須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兇,縷析條陳,決疑辨難,理圓詞妙。其震聾發(fā)聵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勢。誠可以建無地,質鬼神,羽翼六經,扶持名教。允為善世第一奇書,與尋常善書,不可同日而語。不謂之菩薩乘本愿輪,現(xiàn)居士身,說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文昌帝君,在他前世的時候,一心修行五常①,恭敬奉持三教,在實際行動中度化眾生,他的目的只是要使自己達到至善②的最高境界,功勞大,德望高,就被天帝任命掌管文昌府,主管人間功名、祿位等事。他恐怕后學無知,埋沒了自己無量劫來常住真心,就作文廣為訓誡,告訴大家我一十七世之事。微妙奧義無窮無盡,誰能測知他的淵源?注解即使多,也不能看出其中的奧妙。致使上下千古,流傳下去接受訓誡,都有根大的遺憾,不能解除疑慮。安士先生,宿根深厚,德本悠遠,乘愿再來,博覽群書,深入經藏,自覺覺他,誘導世人,把注解這件事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并以自身的美德轉變世俗,為世人指示了一條最好的出路。憑他奇才妙悟的學識,取來釋跡孔子的心法,就帝君隨機說法的文章,寫出雅俗共享的注解。理源于心,措詞簡明扼要。旁征博引,事實確鑿,解除了人們思想上的疑團。闡述發(fā)揮大義要旨,在自性的天空中高舉一輪智慧的太陽。使讀者一看,頭頭是道,有所仿效,起心動念,警覺戒備。徑直把帝君一片苦口婆心全部揭開,和盤托出。使上下古今,流傳開來,接受教誡,都能解除一切疑惑。安士先生又悲心切切,無有休止,慈愿宏深,不知根底。想要使人民推廣忠恕③,實行博愛,停息戰(zhàn)爭,樂享天年,遵守禮義,排定倫常,道德增長,不近美色。因此,就寫了戒殺之書,叫做《萬善先資》,戒淫之書,叫做《欲;乜瘛。實在是因為世人殺業(yè)最多,淫業(yè)易 犯,所以不畏麻煩勞苦,諄諄告誡。又因為泛泛地做些世間善業(yè),只能獲得人天的福報,福報享盡,又會墮落,苦毒沒有窮盡!于是就遵照凈土經論的宗旨,摘取那些對機的語言,匯集為一本書,叫做《西歸直指》。普使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或智惑愚,若僧若俗,同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一旦擺脫輪回,從此道心不退,一往直前。斷離了妄業(yè)所感的痛苦,享受了我心本有的法樂。前二種書雖然說明修行世間善業(yè),但其中也具備了解脫生死輪回的方法;后一種書雖然說明擺脫生死輪回的方法,但也離不開修行世善。至于吉兇順逆,一條條分析,一條條陳述,決疑解難,理圓詞妙。那種震聾發(fā)聵的感情,比拯救落于水火中的人更加迫切。確實可以驚天地,動鬼神,輔助六經④,扶持名教⑤。應公認為世上第一奇書,與一般的勸善之書比,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安士先生不是菩薩乘愿再來,現(xiàn)居士身,說法度生,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注釋:

 、僦溉省⒘x、禮、智、信。

 、凇洞髮W》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說大人之學,在于回歸自己的本性,而本性周遍法界,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故當推己及人,廣濟眾生,以盡天理之極,再也沒有一毫私欲。

 、邸墩撜Z》里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的學問,就在于忠恕二字)忠即是做人竭心盡力,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恕即是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苤浮兑住、《禮》、《樂》、《詩》、《書》、《春秋》。

  ⑤儒家學說--禮教。

又序三:

  不慧少讀儒書,罔知孔孟之心傳;長學佛乘,未悟如來之性體。迄今年臨知命,見等面墻。徒有樂善之心,毫無利人之力。欲將此書刊刻流布,無奈貧無卓錐,兼以懶于募緣。因是多年,未償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靈根,篤修善行,企得無上佛法。朝禮普陀名山,于法雨禪寺,偶然會遇。若非宿緣有在,何以邂逅如斯。乃屈膝問法,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倫常,精修凈業(yè),自利利他,唯此為要。若能躬行無玷,方可感化同人。倘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壞法。彼世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遷者,非無修德遷善之資,乃無良師益友以身率之故也。即的以此書,令詳悉披閱。務使己之動作云為,與書之指示訓誨,相契相合,無少參差,庶幾可耳!彼遂若獲至寶,慶幸無已。發(fā)愿刊板,用廣流通。又祈作序,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顛未。其有欲致君澤民,修身齊家,教子孫以希圣賢,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請熟讀而力行之,當不以吾言為謬妄也。

  弟子不才,少讀儒書,不知孔孟的心傳;久學佛法,未悟如來的本性。到今年已臨五十歲,已經是近土的人了。僅有一點樂善的心,毫無一點利人之力。想要把這本好書刊刻流布,元奈貧無立錐之地,加上平常懶于化緣。因此多年,沒有完成自己的宿愿。四川居士李天桂早具慧根,誠修善行,希望證得無上佛法。朝禮普陀山的時候,在法雨禪寺與我偶然相遇。如果不是前世有因緣,怎么會有這樣的巧遇。他頂禮問法,征求一條出門要道。我就說應在倫常中著力,精進修行凈宗,自利利他,只有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夠親身實行,不受污染,就可以感化別人。如果言行不一致,那么奉法反而是壞法。當今之世不能加緊修行道德倫常,善的力量不能轉化天下人心,并不是我們沒有修德轉善的資質,是因為沒有良師益友以自身作楷模來改變天下風氣啊!于是就把《安士全書》贈送給他,要他詳細閱讀。務必使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與書中的指示教誨,互相契合,沒有一點差別,這樣才可以的啊!他就如得到了珍寶一樣,慶賀有幸獲得,發(fā)愿制版、廣泛流通。又請我作序,普告大家。因此我就不自量力,顧不得自己學識淺陋,略說頭尾。有關這些想要致君澤民,修身齊家,教子孫成圣賢,悟心性了脫生死等內容,請讀者仔細閱讀,并在生活中實行,就不會認為我所說的是謬論或虛妄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