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一生教化三十二字箴
印祖一生教化三十二字箴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印光大師一生對弟子教化的言語很多,他的大弟子德森法師把它歸納成八句三十二個字。這八句箴言不但是大師教化眾生的重點,他老人家本身也同樣依此行持。所以,如果能夠把握這三十二個字,就算對印祖的教化有所了解了。
在尚未入文之前,先簡單介紹印光大師生平。大師是陜西省郃陽縣人,出生在一個家教十分嚴格的家庭。由于陜西在大陸上屬于偏僻地區(qū),一般人民生活較刻苦,因此大師從小就養(yǎng)成勤勞儉樸的習(xí)慣。根據(jù)印祖?zhèn)饔浻涊d,有一次一位弟子在找他,全寺上下都找遍了卻不見蹤影。最后發(fā)現(xiàn),老人家原來在天井內(nèi)洗衣服。當(dāng)時印祖已經(jīng)八十高齡,可是洗衣服卻依舊不假手他人,可見他勤勞的美德。這是從小受長輩教化的影響。
后來出家因緣成熟,就主動發(fā)心出家。在出家期間,大師的德行可以簡單列舉兩點。第一是“吃苦耐勞”。在佛門有飯頭、水頭、菜頭等等,做的是撿菜、燒水一類的工作。這些苦行他都很認真地做,為大眾服務(wù),不辭辛苦。第二是“深明因果”。大師在佛門當(dāng)庫頭(案:即負責(zé)全寺的財務(wù),包含食衣住行等)時,從中得到很大的感觸,知道佛家說的因果一點都不能錯失。
之后,他在南海普陀山閉關(guān)修行長達三十多年,對外沒有任何往來,一心閱藏,從中增進信心。早期受龍舒凈土文啟發(fā)的凈土思想,此時則用來潛修,認真受持。大師之名后來之所以為世人所知,是因為有位高鶴年居士將他所寫的文章公開刊出,大家才明白有這樣一位高僧。所以,七十歲以后在蘇州的十年間,就成了大師教化眾生最忙碌的時期。
綜觀大師一生,自始至終都純粹以凈土持名念佛法門來影響大眾。到底如何影響?以下就依照這八句三十二字箴言,來做個簡單說明。
總 說
在這八句當(dāng)中,前四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地基十分重要,做人做得好,就是學(xué)佛良好的基礎(chǔ)。至于后四句“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號”,講的是出世間法。因為人即使做得很好,最高也只能投生到天道;天道還在六道輪回中,不究竟,終究還是會墮落,好比向天射箭,射得很高,但還是會掉下來。所以,出世法也必須講求,這樣才能解決六道的輪回生死,才能安身立命,達到究竟。這八句其實是有根據(jù)的。前四句的后兩句是根據(jù)涅槃經(jīng)中的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而來。而后四句則是清朝徹悟禪師(凈土宗第十二代祖師)的開示。
別 明
(一)敦倫盡分
首句“敦倫盡分”!皞悺奔磦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guān)系。敦者,親厚也,意即要讓人與人間的關(guān)系好上加好。倫理關(guān)系中,最基本的是家庭倫理,另外像鄰居間的相處,以及出社會后與人的交往,這些都包括在內(nèi)。彼此間既然有關(guān)系存在,就要讓這些關(guān)系加親加厚,此即所謂“敦倫”。至于如何下手呢?關(guān)鍵在“盡分”二字。我們每個人的身分都不只一種,在上有長輩、下有后嗣的情況下,可能當(dāng)子女,也同時當(dāng)父母,或是當(dāng)兄長等等。當(dāng)我們處在任何一種角色時,都必須做得稱職,這樣一來,彼此間的關(guān)系就會漸漸好起來。關(guān)系要良好,必得雙方都能盡其本分,這點十分重要。
中國人講求“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若依社會群體的發(fā)展來說,是從“夫婦”這倫開始,才有“父子”、“兄弟”等等其他關(guān)系的。至于要如何推動,才能使“五倫”和諧、親厚呢?印光大師說,要點只有一個“孝”字。孝道非常重要,像現(xiàn)在臺灣南部還有些地方,把祖先牌位奉祀在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正廳,就是一種重視孝道的表現(xiàn)。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不忘本”。我們今天能立足社會,跟隨善知識學(xué)佛,這個我從何而來?是由父輩來的。如果我們重視孝道,就表示仍有一分感恩的心,有這分感恩的心,事情就好辦。因為有孝思的話,一個家庭就會平安吉祥,對鄰居、社區(qū)、乃至整個國家,都會有良好的影響。正因如此,祖師才一再強調(diào)孝道的重要,F(xiàn)今大家多會感慨社會人心不古,其實社會上的好人還是占大多數(shù),因為如果壞人較多,我們就不可能有機會坐在此地。然而,壞人雖僅占少數(shù),但確實令人頭痛。所以,要靠大家將孝道發(fā)揚光大,來影響不好的人,使整個社會都能走向光明。這是第一點“敦倫盡分”,是我們做人、學(xué)佛很重要的一個基礎(chǔ)。
(二)閑邪存誠
“閑邪存誠”!伴e”,在此當(dāng)“防止”、“預(yù)防”解釋!靶啊,則是指對心理有負面影響者。就當(dāng)今社會發(fā)展來看,有很多事情都對人的身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身為學(xué)佛人,對壞的事要有所堤防;尤其,對往生有障礙的事,都要小心、注意。我們都是凡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xí)性、脾氣,因此,要確實說哪樣不對、不好很難。不過,有個大原則,就是只要某人或某事會對我將來往生造成妨礙的,就要注意堤防。這是大原則,細節(jié)就不論了。
接著說“存誠”!按妗闭,保存也!罢\”則可以就三方面來解釋。第一,當(dāng)“實在”、“老實”講。好比說我們學(xué)佛了,就知道宇宙天地間有許多的佛菩薩和鬼神,所以我們凡是在大眾當(dāng)中怎么做的,私底下也該如是做,也就是要“表里一致”。第二,作“誠懇”、“懇切”解釋。像我們平日在佛堂拜佛、問訊、頂禮時,內(nèi)心要虔誠、恭敬;印光大師說:“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得十分利益”。第三,“誠”還可以解釋為“平實”、“樸素”。民國二十九年,印光大師八十歲。老人家在圓寂前幾天說,靈巖寺沒住持不妥當(dāng),要立一位住持。當(dāng)時,他心目中的人選是任監(jiān)院的上妙下真法師。由于寺內(nèi)上上下下對妙真法師都很有好感,覺得他辦事勤快、修持又好,因此就無異議通過了。印光大師往生前,勉勵妙真法師要平實領(lǐng)導(dǎo)道場,不要講排場派頭,因為排場派頭對了生死一點幫助都沒有,都是虛套。這雖然是大師對出家眾的開示,但這點對在家弟子卻更為重要。例如為長輩送終,我們處理上就不要鋪張、講大排場,因為對長輩的往生沒有絲毫幫助。如做這種熱鬧的虛套可以讓亡者往生,我們即使再窮也要借錢來辦。但正因為毫無助益,所以只要樸實地做即可。以上是“誠”的第三種解釋(平實),舉了幾個例子,其他日常生活上的事,吾人可以舉一反三。
(三)諸惡莫作
第三句“諸惡莫作”,就是壞的事不去做;依戒律來說,就是“止持”。諸惡當(dāng)中,印光祖師說“殺”最嚴重,所以要戒殺。諸位或許會認為,我們學(xué)佛后老早就不殺生了,這何必多說。但是我們雖然不殺生,還是有許多細微處該注意。好比女眾菩薩平日操持家務(wù),在廚房準備三餐,水槽四周就要多注意清潔,尤其是夏天更要預(yù)防招引螞蟻。大家都經(jīng)驗過,流理臺上若沒擦干,很容易就淹死螞蟻。另外,如果我們家中有小孩,難免就會有養(yǎng)樂多、糖果、餅干之類的甜食。若小孩吃完糖果,一定要教他把糖果紙拿到水龍頭下沖一沖再丟掉,因為糖果紙上多少會沾黏一些糖膏,如果不處理,螞蟻一來,很容易就被黏住而悶死在其中了。還有,養(yǎng)樂多或裝果汁的鋁箔包,吃完也不要亂丟,因為甜甜的水會吸引螞蟻跑進去而浸死在其中。所以,在丟棄之前,最好先用水沖過(鋁箔包要先用剪刀剪開),這樣就不容易招來螞蟻了。學(xué)佛就是這樣,不必講得太深奧,只要平常多在生活當(dāng)中實踐力行即可。
(四)眾善奉行
再說“眾善奉行”,如果依戒律來講,這就是所謂的“作持”。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好人,因為自己會做善事。比如別人沒得吃,我就給他吃的;沒得穿,我就供應(yīng)他穿的。沒錯,這是對人行善,可是如果就細部而論,所謂善事,應(yīng)該不僅僅如此而已。何謂“善”呢?要考慮的很多,但至少要包括三點:第一,就時間上來講,不能只利益眼前,未來也要能如此。第二,不但對自己有益,對他人亦復(fù)如是。第三,所行之事,都合乎天地間的正理。符合上述三點,才能稱之為“善”。
在古代,有位有錢的員外想辦冬令救濟,煮粥來賑濟饑荒的難民。由于冬季天寒地凍,每個人都想吃熱食,再加上又可以分得一些銀兩,因此消息宣布之后,幾十里外的人都涌來了。不過,因為事前沒有妥善的規(guī)劃,造成賑濟當(dāng)天發(fā)生嚴重的動亂。天氣嚴寒之下,不耐煩的人群彼此相互拉扯、推擠,結(jié)果有二十多人不幸當(dāng)場死亡。待在屋內(nèi)的員外,一聽到死了二十多條人命,因為驚嚇過度,一下子就悶絕而死了。事件過后,人們檢討整個過程,發(fā)現(xiàn)這樣的行善確實有待商榷。天氣那么寒冷,人又眾多,主事者竟然沒有在事先做好周詳?shù)陌才藕皖A(yù)防,導(dǎo)致救人變成害人,怎能不令人扼腕!可見,好事要成就,必得細密斟酌,結(jié)果才會圓滿。倘若只想成為人人稱贊的大善人,而不仔細思考現(xiàn)實狀況,善事做下來,往往就未必對人有利了。
(五)真為生死 發(fā)菩提心
以上四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說的是做一個好人的基礎(chǔ),但對學(xué)佛的人來說,這樣還不夠。因為學(xué)佛最重要的,就是要了斷生死輪回,所以必須“真為生死”來學(xué)。人生很無常,平常我們晚上睡著就是“小死”,因為明天不一定還能穿上自己的鞋。如果穿得了,就能繼續(xù)活下去;沒法穿了,就表示生命結(jié)束了。正因為生命難料,所以我們隨時要有“真為生死”用心的準備;學(xué)佛若不為這個,即使聽了很多祖師的開示,也等于沒用。
說到這里,大家或許覺得可以做到,沒有問題。但是一想到自己得好結(jié)果(了脫生死),而家人、朋友卻仍然在沉淪當(dāng)中,就會覺得不忍心,怎么辦呢?這就要講到“發(fā)菩提心”。所謂“發(fā)菩提心”,并不是指要像大法師一樣弘揚佛法;如果我們能發(fā)愿,影響家人、鄰居、朋友來學(xué)佛,這就是“發(fā)菩提心”了。不過,說到這兒,問題又來了。佛教的修行法門那么多,我們自己該怎么抉擇,又該如何引導(dǎo)別人呢?今天我們必須掌握一條正確的路,這條路就是能令眾生當(dāng)生成就的“凈土持名念佛法門”。
(六)深信切愿 持佛名號
持名念佛的要點有三:第一“深信”,第二“切愿”,第三“一心念佛”。何謂“深信”呢?就是對于釋迦牟尼佛的話─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深信不疑。其次,深信阿彌陀佛所發(fā)的四十八愿絕不虛假。再者,深信十方諸佛對于極樂世界、持名念佛法門的贊嘆絕無誑語。這樣的“信”是十分堅定的,即使釋迦牟尼佛再來,勸我們放棄念佛法門,我們也絲毫不受動搖。
第二“切愿”,這“愿”分兩方面說。首先,是要對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產(chǎn)生厭離心。祖師曾經(jīng)提出一個比喻,說娑婆世界就好比監(jiān)獄一般,沒有自由;又好像茅坑一樣,又臟又臭。正因非久留之地,所以應(yīng)該盡速離開。英國科學(xué)家霍金也曾經(jīng)表示,一千年后,地球?qū)⒉辉龠m合人類居住,因為大自然變化太大,所有生存條件都將每況愈下,所以,對娑婆世界要有厭離心。其次,則是要對西方極樂世界有欣求之心。我們無始劫來流浪生死,在六道輪回中凄慘落魄,受盡種種苦楚;現(xiàn)在要回家,要往生極樂、永斷生死了,應(yīng)該歡喜踴躍、載欣載奔!靶绤挕倍季咦懔,往生之愿才深刻、真切。
最后,持名念佛法門的第三個要點是“一心念佛”。如何念佛才能得一心呢?印光祖師說,要領(lǐng)就是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意即念佛的時候,要把心完全收攝在一句“阿彌陀佛”上。不論自己念或是共修念,一字一句都要聽得清清楚楚;由心田中發(fā),由口出聲,再由耳根聽入,每個細節(jié)都要清楚、不散亂。這個“聽”字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能確實去行持,定慧必然日進有功,往生亦必定穩(wěn)操勝券。
結(jié) 語
這八句三十二字,是印光大師一生教化的主軸。前四句和后四句之間,關(guān)系密切,不相舍離。后四句一定要建立在前四句上,這樣才能落實,也才有下手處。意即道業(yè)若要有進展、成就,必得先培養(yǎng)健全、優(yōu)質(zhì)的人格;佛菩薩的智慧、莊嚴,都是奠基在做人基礎(chǔ)上的。再者,前四句也要有后四句來配合,如此才能徹底圓滿。大家可以試著觀察,懂得學(xué)佛、念佛的人,他孝敬父母、敦倫盡分的方式,絕對和沒學(xué)佛的人不一樣。唯有懂得佛法,才知道怎樣做對自己的親人、朋友最好?傊,祖師在世間法和出世法兩方面,都已為我們提綱挈領(lǐng)、指出明路,吾人若能善體祖意、如法用心,必能自利利他、圓成菩提。(弘化 2007年第2期 )
- 上一篇:印光大師
- 下一篇:人有實德,天有奇報!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印光大師: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師: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dāng)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印光大師: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印光大師: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fēng)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xué)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