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 卷一 觀六情品 第三

  觀六情品第三

  大家看《中論》︿觀六情品﹀第三。

  外人就問,經(jīng)中說有六情,你怎么說一切法空呢?經(jīng)中有嘛!

  「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塵」

  六情就是「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塵」。眼緣色,耳緣聲,鼻緣香,舌緣味,身緣觸,意緣法。經(jīng)中明明說有六情六塵啊!你怎么說一切法空呢?

  現(xiàn)在我們先介紹六情,不過大家要注意到,六情皆是假名,我們先要有這個概念。此地講六情如標月之指,為了使大家了解,所以才介紹六情。六情不是實有,先有這個概念。

  什么是六情呢?他說明白了,眼耳鼻舌身意。首先我們說這個六情,經(jīng)上有提出不同的名詞來。眼可以遙知,「遙」遠就感覺「知」道了,耳聽聲也可遙知,意念法也可遙知。鼻舌身這三項不能遙知,接觸知。香味接觸到鼻子才知道,咸淡接觸到舌頭才知道,粗滑接觸到身體才知道。

  六根六塵生六識,六識就是見、聽、聞、嘗、覺、知。因為它有「接觸知」三項、「遙遠知」三項,所以經(jīng)上又說「見聞覺知」。覺是把鼻舌身三根,統(tǒng)統(tǒng)放在一起說,「遙知」的三項單獨說。

  這個六情里頭,還有分別。眼耳鼻舌身這五根要是起作用的時候,生五識的時候,一定有一分意識?墒且庾R呢?可以單獨的起,一般的叫獨頭意識。五根起的時候,那一分意識,僅知現(xiàn)在。眼耳鼻舌身,眼見現(xiàn)在,耳聽現(xiàn)在,鼻聞現(xiàn)在,舌嘗現(xiàn)在,身覺現(xiàn)在。單獨起意識的時候,它不知道現(xiàn)在,它是根據(jù)前五識謝落影像,知道過去未來。

  因為眼見色,不能見過去色,不能見未來色,僅僅能見現(xiàn)在色;耳聽聲,不能聽未來聲、過去聲,聽現(xiàn)在聲。鼻聞香也一樣,聞現(xiàn)在香,過去香已滅不能聞,未來香未生也不能聞。舌嘗味也是一樣。身覺觸也是一樣,我碰你一下,你馬上知道;碰你已經(jīng)過去了,你不知道;還沒有碰你,你也不知道。

  可是意識對法塵,僅僅對過去未來,不對現(xiàn)在。怎么知道意識不對現(xiàn)在呢?比如說瞎子看不見,可是他有意識啊!如果意識對現(xiàn)在,那應(yīng)該瞎子還能看得見。聾子聽不到,有意識啊!對現(xiàn)在的話,應(yīng)該聾子還能聽到。鼻舌身皆如此。

  意識,五識起的時候它有一分意識。那一分意識叫介爾心,也叫率爾心,僅僅能分別一切法。第六意識不用,禪宗說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指這個。它能分別一切法,在前五識里頭叫現(xiàn)量界。

  第六意識對過去、未來稱為比量界。這里頭六根、六塵、六識沒有人,要是有人就有七根、七塵、七識了。所以人叫非量界,第七識我見、我愛、我慢、我癡,非量。大家慢慢聽,不要迷惑,這都是假名。

  怎么叫介爾心呢?在一剎那之間,沒有尋求心,沒有決定心,沒有染凈心,最低最劣,僅僅分別一切法,沒有分別想。在介爾心里頭,唯識宗有五心,還有一個等流心,它沒有。如果念佛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清凈等流;天天起貪瞋癡,染污等流。

  為什么講這些都是假名呢?我們講過時間方面,假名相續(xù),沒有,是空的。在法,假名存在。時間,怎么知道是空的呢?現(xiàn)在是過去、未來形成,沒有現(xiàn)在,現(xiàn)在空;過去是現(xiàn)在、未來形成,所以過去不可得;未來也是一樣,是過去、現(xiàn)在形成,未來空。

  這個空,我們稱為對待空,不過對待空范圍很狹隘。我們說因緣空,法的存在都是因緣所成。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性,所以都是空的。

  那怎么又說因緣法,又說時間呢?說假名。說眼耳鼻舌身意,即非眼耳鼻舌身意,是名眼耳鼻舌身意。說色聲香味觸法,即非色聲香味觸法,是名色聲香味觸法。說眼識乃至意識,即非六識,是名六識。

  在《心經(jīng)》上說得很明白,它說,是故空中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那就是說根、塵、識皆空。

  所以外人提出來,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情,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都有啊,不能空啊!

  下面第二偈論主就答了:

  「是眼則不能自見其己體

  若不能自見云何見余物」

  那個眼見,眼能見色。眼它自己就是色法,如果能見色的話,應(yīng)該先見自己的色,后見外色。自己的色法不能見,怎么能見外色呢?

  現(xiàn)在我們就講見聞覺知皆空!栋⒑(jīng)》講:「眼緣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褂|有六種,就是見、聽、聞、嘗、覺、知。今天單獨談見這一項,其余的不提,可以例知。

  既然是眼根、色塵、眼識,三事和合為見,我們細追究起來,眼根里頭沒有見。如果眼根里有見,不必等有色塵,有色塵我也見,沒有色塵我也見?墒怯猩珘m才能見,沒有色塵不能見,就知道眼根沒有見。

  那么有色塵能見,沒有色塵不見,應(yīng)該見在色塵啊!研究起來,見也不在色塵。如果見在色塵,應(yīng)該色塵見眼,怎么說眼見色塵呢?

  或者有人說眼識能見,識是了別,所以能見!栋⒑(jīng)》上說得很明白,眼緣色生眼識,就是緣于根和塵生出六識。六根沒有,六塵沒有,識本不生,它怎么見呢?

  所以根塵識皆是空的。所以《心經(jīng)》說,空中無六根、無六塵、無六識。

  外人又問。怎么叫外人呢?外人不是外道,不入諦理的皆叫外人,所以「外人」三乘里頭也有。外人又問了,眼雖不能自見其己體,但能見外物。好比那個火一樣,不能自燒能夠燒他。論主就說了:

  「火喻則不能成于眼見法

  去未去去時已總答是事」

  「火喻則不能,成于眼見法!够鸬钠┯鞑荒艹闪,不能譬喻眼見法,眼見法就是眼見色塵。

  「去未去去時,已總答是事!惯@是上一品的,去、未去、去時皆空,和火不同。去是已去,就是過去;未去就是未來;去時就是現(xiàn)在。這個三時皆是對待空。

  對待現(xiàn)在、未來才有過去,才有已去。如果已去不空,沒有現(xiàn)在、沒有未來,也應(yīng)該有已去,那不合道理。未去就是未來,未來對待現(xiàn)在、過去才有的。如果實在有未來,未來不空,沒有過去、沒有現(xiàn)在,也有未來,不合道理。去時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對待過去、未來成立,假立的。如果現(xiàn)在不空,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也應(yīng)該有現(xiàn)在。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皆空,所以稱為三世平等。這個在上一品已經(jīng)總答這個事情了,這和火的譬喻不相類同,不能相比喻。

  這個已去、未去、去時,我們還有一種角度可以知道空,那就廣泛了。過去是已去,因緣所成;未去是未來,也是因緣所成;去時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也是因緣所成。既然法是因緣所成,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

  當中利用無自性,是大乘的說法。比如《中論》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鼓鞘且怀说恼f法。你從那個角度看都是空的。大家能懂不能懂啊?如果聽懂的話,下一品就好講了。

  所以都是空的,怎么說有一切法呢?經(jīng)上明明說有世界、微塵,那就是法。那么說是假名,假名存在。世間都知道有現(xiàn)在、未來、過去,既然現(xiàn)在、未來、過去空,怎么會有三世呢?那是假名,假名相續(xù)。假名非實,不是實在有,所以它就是空。

  這首偈,古德破有兩種:縱破和奪破。這個是縱破、奪破啊?從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不可得破,叫奪破。假如說從一切假名,一切幻有,一切假有,這樣破叫縱破。

  「見若未見時則不名為見

  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

  「見若未見時,則不名為見。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見若未見時,三事沒有和合。眼緣色生眼識,才有見。如果沒見的時候,三事沒有和合。那個時候,不稱為見,沒有和合不稱為見。

  「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寡劬壣圩R,三事沒有和合,你說有見,那是虛妄說。

  我們先說,三事沒有和合不能有見。假如說三事和合呢?根塵識三事和合,大家說能有見不能有見,誰知道?還是不能有見。眼根里頭沒有見,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色塵里頭沒有見,大家也知道了;眼識里頭沒有見,大家也知道。和合起來變成有見,沒有這個道理。

  好比說你沒有錢,袋子空空的;我沒有錢,也是空空的;他沒有錢,也是空空的。三個人在一起變成有錢大財主,那有這回事呢?所以我們先說,沒有和合不能有見,已和合還是不能有見,以無自性故。所以假使要說見能見,「是事則不然」,沒有這個道理。

  下一偈他說出來了:

  「見不能有見非見亦不見

  若已破于見則為破見者」

  「見不能有見,非見亦不見!挂姴荒苡幸,我們知道見是三事和合有的,三事和合不能有見,他說「見不能有見」。非見非和合,非見也不見,三事不和合也沒有見。這個經(jīng)上稱為畢竟空。

  「若已破于見,則為破見者!购秃喜荒芤,不和合也不能見,這就破了見。如果說已經(jīng)破了見,則為破見者。見者是人,見沒有了,怎么會有人呢?沒有人沒有見,怎么會有情?

  我們要知道這一偈「見不能有見」,他說三事和合不能有見!阜且娨嗖灰姟,沒有和合也不能有見。見是人見,既然破了見,當然破了見者了,見者是人。

  到這里已經(jīng)破六情了,沒有人沒有見,怎么有六情呢?六情就是見聞覺知,破了見者││人,就徹底破了。

  你說根塵識,都產(chǎn)生于人。不錯!要是縱破,就說了,「見」可以分別好壞,所以是情,「聽」分別好壞,「聞」分別好壞,「嘗」分別好壞,「覺」分別好壞,「知」分別好壞,所以是六情。要是根本說,都是產(chǎn)生于人,F(xiàn)在破了見者這個人,六情就已經(jīng)破了。

  以下他用縱破。其實沒有法也沒有人。說法即非法,是名法。說人即非人,是名人。比如說四諦法,苦集滅道,有人沒有?他講苦,集是苦因,滅是果,道是因,他沒講人啊!也沒講法啊!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沒有人也沒有法,所以破了見就破見者了。

  「離見不離見見者不可得

  以無見者故何有見可見」

  我們上面講過,根塵識三事和合稱為見。既然是根塵識三事和合為見,不和合就叫離見,已經(jīng)和合就稱為見!鸽x見」就是根塵識三法沒有和合,稱為離見!覆浑x見」就是根塵識三法和合,稱為不離見。

  離見不離見,見者都不可得。見者是人,沒有人。這首偈空二我,空人我、法我。我執(zhí)有兩種,一個是人我執(zhí),一個是法我執(zhí)。根塵識是法,根塵識和合有人,稱為見者,見者不可得。人不可得,根塵識當然不可得,那空法我。

  舉個例子說。十二因緣是法,四諦是法,三乘修的都是法,這里頭沒有人。我們就拿十二因緣為例子,十二因緣是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

  我們?yōu)槭裁匆允蚓墳槔?因為他后文講到十二因緣。這里頭沒有人。無明生行,沒有說無明生人;行生識,也沒有生人;識生名色,也沒有生人;名色生六入,也沒有人;六入生觸,也沒有人;觸生受,也沒有人;受生愛,也沒有人;愛生取,也沒有人;取生有,也沒有人;有生生,也沒有人;生生老死,也沒有人─十二因緣里頭沒有人。

  有一般人說,十二因緣沒有我─人我執(zhí),我相信,可是有「法」呀!有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個是有啊!

  其實「法」也沒有,所以「法我執(zhí)」也空。怎么知道呢?「老死」空。怎么知道老死空呢?有生才有老死,沒有生沒有老死,所以老死空。那生不空?其實「生」也空,因為有有才有生,沒有有就沒有生。那有不空?「有」也空,有取才有有,沒有取沒有有!溉 挂部,有愛才有取,沒愛就沒有取。那愛就不空嗎?「愛」也空,因為有受才有愛嘛!沒有受就沒有愛!甘堋挂部,有觸才有受,沒有觸沒有受!赣|」也空,有六入才有觸,沒有六入那有觸?「六入」也空,有名色才有六入,名就是心,色就是身,有身心才有六入。那名色不空?「名色」也空,有識才有名色。「識」也空,有行才有識,沒有行沒有識!感小挂部,有無明才有行,沒有無明沒有行。

  接著以后,他就說了,一切空,好!我承認,那無明不空啊!無明空了怎么生行?

  「無明」也空。怎么知道無明空呢?無明是虛妄執(zhí)著,沒有實體,它的本身就空。你虛妄執(zhí)著才有無明,如果不虛妄,應(yīng)該叫真如啊!所以十二因緣的法也空,所以這首偈空兩種我。

  所以《心經(jīng)》說:「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五陰空,五陰法空。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空。無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空。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六識空。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十二因緣空。無苦集滅道,四諦空。無智亦無得,「智」是般若,「得」是波羅蜜,六度空。三乘法皆空。有人說無智,智是菩提,得是涅槃,菩提涅槃空,也有道理。因為什么原因呢?一切法空啊!

  所以他說離見不離見,見者不可得,人我空了。

  「以無見者故,何有見可見?」這是空「法」。因為沒有人,怎么有見和可見?見是能見,可見是所見,能見的就是六根,他以「見」略說。實在說應(yīng)該是六種,見、聽、聞、嘗、覺、知。能見是六根,可見是所見,所見是六塵。六根六塵不可得,所以他說何有見可見?

  下面那個偈就破識了,總說是根塵識不可得,皆空。

  「見可見無故識等四法無

  四取等諸緣云何當?shù)糜小?/p>

  「見可見無故」,就是根塵皆是沒有,空了。「識等四法無」,因為《阿含經(jīng)》說,眼緣色生眼識,具足說就是緣六根六塵生六識,三事和合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出于《雜阿含》,這個佛說的,你怎么說沒有法呢?其實佛以世間語言,說有為法皆如幻如化,有人不知道,執(zhí)為實有!栋⒑(jīng)》這段文是佛以世間語言說的有為法,都是幻化的,不知道的執(zhí)為實有。般若經(jīng)說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緣根塵生于識,是如幻的。

  上面那首偈破過,根塵皆空,怎么會生識呢?根塵不生識,怎么知道呢?根塵里面,是有識或是無識?有識也不生,無識也不生。如果說根與塵里面沒有識,怎么生識呢?譬如說水里面沒有金子,土里面也沒有金子,把水和土和合起來變成泥巴,它不可能變成金,「沒有」怎么生?

  或者有人說,一定是根塵里面有識才生識。它也不生,怎么知道呢?識已經(jīng)有了,怎么再生呢?譬如說你口袋里已經(jīng)有錢,那不是口袋生的。你口袋是萬寶囊,沒有錢,它能生出錢來;已經(jīng)有錢,不是它生的。

  那么說起來,假如說根塵里面有識,就不用三事和合了。根與塵和合就生觸了,何必根塵識三事和合呢?所以根塵識三事和合生觸,如幻的,不是真實的。這個道理大家懂嗎?識先有、先無都不生,所以佛說無生法。

  一切法空,就是無生;一切法不可得,就是無生;一切法如幻,就是無生;一切法唯是假名,就是無生。不怪法性,怪眾生不知。

  所以他說:「見可見無故,識等四法無」。那四法呢?緣根塵生識一法,根塵識三事和合觸二法,觸生受三法,受生愛四法。這四法都沒有,都空。我們講十二因緣講過來,愛受觸皆空。他這邊有個識,所以他說「識等四法無」。

  既然識觸受愛都沒有,「四取等諸緣,云何當?shù)糜?」略說呢,四法皆沒有了,愛不能生取,所以取也沒有,也空。取有四種,所以他說取等四法。那四種取呢?第一個是欲取,第二個是見取,第三個是戒取,第四個是我語取。

  我們讀十二因緣只知道愛生取,其實取有四種: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欲取是對五陰法,色受想行識生貪欲叫欲取。見取呢?是對五陰生我見、邊見、一切見,稱為見取。戒取,取著邪戒。因為以前有人發(fā)現(xiàn)牛命終以后升天,所以他持牛戒,和牛一樣,其實那是非因執(zhí)因。升天的原因,不是持牛戒的原因,稱為戒取。我語取,就是我所說的話取著。由于我見、邊見,執(zhí)著我所說的法是對的,不以諦理推尋。以諦理推尋的話,合乎諦理的是對的,不合乎諦理的不對,他不以諦理推尋。對我見、邊見執(zhí)著,稱為我語取。

  從識以下,識觸受愛取皆是有為法。佛說有為法,是說有為法如幻。有人執(zhí)著為實在的,誤執(zhí)著佛語。

  所以上一首偈,先空人我,后空法我。

  從「見可見無故」以下就空法我了。于法執(zhí)著,稱為法我執(zhí)。以下有很多品空法我的,比如空六種、空五陰,都空法我。

  這個空法我,我們可以說龍樹菩薩空法我和《心經(jīng)》有關(guān)系。《心經(jīng)》說過了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五陰,他這個也有。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他這里頭也有。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空十二因緣,他也有。無苦集滅道,一直到無智亦無得,空三乘法,里面也大略提到過。

  這一偈「識等四法無」,一直到「四取等諸緣,云何當?shù)糜?」就空根塵識。如果有連續(xù)性說,人空的話,怎么會有根塵識呢?如果簡單地說,一切法不生。佛說修行人要證無生法忍,那怎么有根塵識?既然是根塵識沒有,怎么有觸受愛取?沒有取怎么會有有?沒有有怎么會有生?沒有生怎么會有老死?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都虛妄取著。我們本無生死,可惜功力不夠,不了生死。十二因緣所說的,沒有生死。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生滅是因緣,于人無所有,沒有人。再改個樣子說,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生滅是因緣,于法無所有。

  所以大家看經(jīng)文要尋其義,得其義理,可以脫出文字窠臼。我們看經(jīng),差不多落入文字窠臼,只知道依文解義,不得其理。中國有個張江陵,他是儒家。他說過一句話:「得其理,文可忘矣!」得到理的話,文字可以忘記了。我們根據(jù)《中論》的經(jīng)文也可以說:「得其理,言語可忘了!寡哉Z執(zhí)著就是我語取。

  這個理又稱為義。義不在文,不在文字上;而不離于文,不能離開文。文字言語如敲門磚,敲開門就丟掉了。舉個例子說,三加四等于七,七不在三,也不在四,可是也不離開三、四。這個不能執(zhí)著,你一執(zhí)著就不對了。三加四是對的,別的不對,那就是我語取了。二加五也是七啊!你不可能說三加四對,二加五不對。

  再講一講,八減一不也是七嗎?你說三加四那個七對,八減一那個七不對,沒有這個道理。再講一講,二十一除以三,不也是七嗎?你要是說那不對,死于文下。執(zhí)著三加四對,那就錯了!那叫我語取。二十八除以四,不也是七嗎?得其理以后,脫離開文字窠臼,不受它籠絡(luò);不得其理的話,叫死于文下。

  「見可見無故,識等四法無,四取等諸緣,云何當?shù)糜?」講到這兒,大家都明白了吧?聽明白了,我們就往下講了。

  「耳鼻舌身意聲及聞?wù)叩?/p>

  當知如是義皆同于上說」

  耳鼻舌身意,這是說六根;聲及聞?wù)叩?聲是六塵,聞?wù)呔褪悄莻人,這是說六根六塵也沒有人。具足說,緣耳聲生耳識也沒有。三事和合觸是多余的,如幻如化的,這都是有為法。鼻香也是一樣,舌味、身觸、意法,都是一樣,都是空的。

  「當知如是義」,都是這個道理!附酝谏险f」,就和上面說的是一樣。總說一句話,上面說的,空二我─空人我、空法我,這是根本說。空二我以后不生二障,空人我不生煩惱障,空法我不生所知障。空了煩惱障,就空分段生死;空所知障,空變易生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