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七(1)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七(1)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癸六、宿作因論(分四科) 子一、標計(分二科)

  丑一、所計(分二科)     寅一、指廣說

  宿作因論者:猶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廣說如經(jīng)。

  「不如理作意」,這一大科里面一共有十六段,現(xiàn)在是第六段「宿作因論」。這個我們平常也聽別人說,自己有的時候也會說「宿命論」,究竟什么叫做「宿命論」,恐怕還是搞不清楚,現(xiàn)在這里玄奘大師把印度的宿命論翻成了漢文,看看他怎么講。一共分四大段,第一科是「標計」,「標計」里面分二科,第一科是「所計」,「所計」里面先「指廣說」。

  「宿作因論者」,「宿」,就是以前、過去很久了,所做的業(yè)力是現(xiàn)在得果報的因,這樣的思想的人。「猶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這個《披尋記》的本子是「謂如有一」,這個木刻本《金陵科經(jīng)處》這本子是「猶」,「猶如有一」,我看那「謂」字是比較好。這個就是說有一類人,或者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若沙門」,這話是意思是出家的一種有哲學思想的人。「婆羅門」,就是在家有哲學思想的人,倒不是一般的人,這二類人,或者說是同一思想就是一類人。「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言論。其中的內(nèi)容廣說像經(jīng)里面,像《阿含經(jīng)》里面有說到,就是經(jīng)里面、《阿含經(jīng)》里面有說到「宿作因論」的思想,說的很詳細的。

  這是「指廣說」,底下是第二科「釋略義」。

  寅二、釋略義

  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者,謂現(xiàn)所受苦。皆由宿作為因者,謂由宿惡為因。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者,謂由現(xiàn)法極自苦行,F(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謂諸不善業(yè)。如是于后不復有漏者,謂一向是善性故,說后無漏。由無漏故業(yè)盡者,謂諸惡業(yè)。由業(yè)盡故苦盡者,謂宿因所作,及現(xiàn)法方便,所招苦惱。由苦盡故得證苦邊者,謂證余生相續(xù)苦盡。

  「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者,謂現(xiàn)所受苦」。這一句,第一句是這里把經(jīng)里面說的話引來了加以解釋,是這樣意思。「凡諸世間」,所有一切世間上,所有的人,「補特伽羅」就是數(shù)取趣者,就是在生死流轉(zhuǎn)的人。「士夫」也就指人說!杆艿摹,這經(jīng)上有這么一句話,這句話什么意思,這瑜伽師地論主解釋,「謂現(xiàn)所受苦」,就是現(xiàn)在他所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面的痛苦。這就是補特伽羅所受的,這是受苦說。

  「皆由宿作為因者」,這也是經(jīng)上的這句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謂由宿惡為因」,所受的苦是什么原因有的呢?這就是解釋說,由過去的時候所做的惡、造的罪,造了很多的罪惡為原因,為現(xiàn)在受苦的原因;現(xiàn)在受苦就表示你過去造了很多罪,過去造了很多罪,所以現(xiàn)在要受苦。造罪是「因」,現(xiàn)在受苦是「果」,有如是因就有如是果,那么這個「宿作因論者」這么講。

  「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者」,這句話也是經(jīng)上介紹「宿作因論」上的說法,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者,經(jīng)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謂由現(xiàn)法極自苦行」,這個話就是「勤精進」,就是現(xiàn)在這個人,他明白信受這樣道理的人!脯F(xiàn)法」,就是現(xiàn)在的色受想行識,他現(xiàn)在的色受想行識,主要還是他的心。他能夠「勤精進」,就是很努力不懈怠的,自己給自己受苦,受了很多的苦,造作很多苦的事情自己來受;蛘叨嗌偬觳怀燥、或者吃的很少、或者是太陽曬、或者是用火來烤、或者是學什么…反正做了很多的苦;蛘咭粋腳站在那里,冬天不穿衣服,或者是…都是不穿衣服,做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給自己苦惱。由這樣的現(xiàn)在「勤精進」的去受苦,這樣意思,叫做「勤精進」。這個「吐舊業(yè)」,就是過去造的罪就排遣出去、就消出去了,消出去了過去的罪。你現(xiàn)在多受苦,過去的罪就消除,你受苦就可以消罪,是這樣意思。

  「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這也是經(jīng)上的話,「謂諸不善業(yè)」。這個舊業(yè)是過去時代造的罪,過去時代造的罪,由于現(xiàn)在你的勤精進的修苦行,就消出去了。由現(xiàn)在造的罪,就是現(xiàn)在「新業(yè)」,「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你現(xiàn)在不要做…不要造罪,這樣子的行為就把現(xiàn)在的罪業(yè)就害了,也就是不起了,F(xiàn)在不造罪當然就沒有罪的生起,是這樣。說是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謂諸不善業(yè)」,這一些不好、對于人有傷害的事情,你不要做,那么就把這個罪業(yè)害掉了,也就不起了。

  「如是于后不復有漏者,謂一向是善性故,說后無漏」,這句話又是經(jīng)上說的。「如是于后不復有漏」,就是過去的罪業(yè)由現(xiàn)在的勤修苦行,勤精進的修苦行滅掉了,現(xiàn)在的新業(yè)也不造,這樣子你以后的生命就不再有罪了。過去罪也消滅了,現(xiàn)在也沒有罪,這樣子就是「一向是善性故,說后無漏」,就是把罪業(yè)都消除了,剩下來只是良好的一種功德;所有的毒都消除了,剩下來的都不是毒,這就叫做「后無漏」,以后就沒有漏,沒有罪過了,沒有罪業(yè)了。

  「由無漏故業(yè)盡者」,這還是經(jīng)上的話,「謂諸惡業(yè)」,由無漏故,叫做「業(yè)盡」。這句話指什么說的呢?就是一切的罪業(yè),「業(yè)盡」就是一切的罪業(yè)盡了,一切罪業(yè)盡了,也就是「無漏」,這么意思。

  「由業(yè)盡故苦盡者」,經(jīng)上這句話什么意思呢?「謂宿因所作,及現(xiàn)法方便,所招苦惱,由苦盡故得證苦邊者」。這個經(jīng)上這句話,「由業(yè)盡故苦盡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謂宿因所作」的罪業(yè)所招的苦惱盡了、沒有了,及現(xiàn)在法方便所招的苦惱也沒有了,這就叫做「業(yè)盡故苦盡」。

  這看出來現(xiàn)在的生命體上有二種苦惱:一種是「宿因所作的罪業(yè),所招的苦惱」。一個是「現(xiàn)法方便所招的苦惱」,這是二種。在下文破「宿作因論」這個地方要認清楚,不然就糊涂了,不知什么意思,F(xiàn)在的所受的苦惱有二種:一種是「宿因所作」,一種是「現(xiàn)法方便所作」,這二種苦惱!赣蓸I(yè)盡故苦盡」,就是這二種苦惱都沒有了。

  「由苦盡故得證苦邊者,謂證余生相續(xù)苦盡」。經(jīng)上這句話「由苦盡故得證苦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得證「余生」。現(xiàn)在的生命要受苦,將來以后的生命就是「余生」,余生的生命體上相續(xù)苦盡,一直的是沒有苦惱了,那就是得解脫了,那就是「證苦邊」。「苦盡故」,就是成就了、達到了苦惱的邊際,苦惱到此為止,就是邊際;以后沒有苦惱了,就是「得證苦邊」,是這樣意思。

  那么這前面是「所計」是他的思想!羔屄粤x」也就是他的執(zhí)著,他的不正確的想法。那么下面是指「能計」,能有這樣思想的人,是誰呢?

  丑二、能計

  謂無系外道作如是計。

  「謂無系外道作如是計」,「無系」是什么意思呢?這個「系」,表面上說就是不穿衣服,衣服是「系」,不穿衣服就是那個裸體外道。這個裸體外道,也就叫「尼干子」,「尼犍陀弗咀羅」梵語是這樣意思。因為不穿衣服是裸體,所以也稱之為「無慚外道」,沒有慚愧心的外道,也就是裸露他的身體修諸苦行,這樣的外道。說是外面不穿衣服是「離諸系縛」,表示他內(nèi)心滅除過去的罪、現(xiàn)在的罪,也是離系縛,有這樣的意義的。

  這是說「能計、所計」,加起來就是「標計」,標出來這樣思想的人。

  子二、敘因(分二科) 丑一、問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前面是「標計」,這底下第二科「敘因」,敘述為什么有這樣思想的原因,先是問,什么因緣故,彼諸外道有這樣的見,有這樣的論呢?這是問。

  丑二、答(分二科) 寅一、總標

  答:由教及理故。

  這底下回答,先「總標」!赣山獭梗捎谒麄冇羞@樣的言論,所以知道他有「立如是見,立如是論」。第二個原因就是「理」,他講一套道理出來的。因為內(nèi)心里面有這樣的思想,就是「理」;發(fā)出來的言論就是「教」。那么就是勸別人相信他的思想,就是他的宣傳就是「教」,他內(nèi)心的思想就是「理」。

  寅二、別釋(分二科) 卯一、由教

  教如前說。

  他是怎么樣教呢?前面「因中有果論」那地方說過了。

  卯二、由理(分四科) 辰一、出彼人

  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

  「理」是什么呢?「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也像「因中有果論」那個地方說的。就是那個人他那個第六意根有這樣的聰明,能夠這樣思惟觀察,觀察出來這么一種道理。這是由教、由理。「由理」中分四科,第一科「出彼人」,廣說如前。第二科「舉彼見」舉出來,也就是說出來他內(nèi)心的思想,分成三科,第一科是「標」。

  辰二、舉彼見(分三科) 巳一、標

  由見現(xiàn)法士夫作用,不決定故。

  這一句話是「標」。他為什么有這樣的理論呢?就是他看見了「現(xiàn)法士夫」,就是現(xiàn)在的生命體上的人,他們發(fā)出來的作用,不是決定的;這里面有個不決定,所以有這樣的看法的。什么叫「作用不決定」呢?

  巳二、征

  所以者何?

  這是第二科,這是在「問」。什么叫「作用不決定」呢?問這一句。

  巳三、釋

  彼見世間,雖具正方便,而招于苦;雖具邪方便,而致于樂。

  「彼見世間,雖具正方便」,這是第三科「解釋」。

  「彼見世間,雖具正方便」,那個尼干子外道,也就是他那個大老師,他看見世間上的人。有些人「雖具正方便」,雖然那個人有正當?shù)乃枷,是?a href="/remen/daod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道德的,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業(yè)!付杏诳唷梗瑧撌鞘軜,但事實上招引來很多的不如意。做了很多的好事,結(jié)果沒得好報,受了很多的苦惱,這是一個不決定。他這善業(yè)的作用,沒能得善報,而卻得了苦惱,這是善業(yè)得善報不決定。「雖具邪方便,而致于樂」,那人沒有道德的思想,沒有道德的行為,不道德,做了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那么應該受惡報嘛!不是,「而致于樂」,他得到了很多滿意的事情,很多如意的事情,受了很多樂的果報。就是做惡事不決定得惡報;做善事不決定得善報。所以「見現(xiàn)法士夫」的思想行為是不決定。他看見這件事,看見這件事,他就心里面想了,他就在想。

  這是第二科「舉彼見」,底下辰三「顯彼思」。

  辰三、顯彼思

  彼如是思:若由現(xiàn)法士夫作用,為彼因者,彼應顛倒。由彼所見非顛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為因。

  「彼如是思」,他看見這樣不決定、不公平的這種現(xiàn)象,他內(nèi)心就想了、觀察思惟,什么道理呢?「若由現(xiàn)法士夫作用,為彼因者,彼應顛倒」。若是由于現(xiàn)在生命體的人,發(fā)出來的作用,為彼受苦、受樂的因,「彼應顛倒」,那么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世界,不是,不是一個合道理的世界,都顛倒了。做好事大家都贊嘆的,結(jié)果受惡報,這不是顛倒嗎?做惡事應該受惡報,結(jié)果受樂報,這是顛倒,這是一個混亂的世界了。

  「由彼所見非顛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為因」。因此那個尼干子的大老師,他就提出他深一層的見地,「由彼所見」,深一層的見地,他認為他的見地是最正確,不是顛倒的。他是什么見地?他提出的見地…「皆以宿作為因」,就是他現(xiàn)在所受苦樂的果報,不是現(xiàn)在的行為招感的,是過去世、過去世做善、做惡,做了很多罪才受苦的,所以他這樣提出來他的正見,是「非顛倒」的,這么樣說。

  這是「顯彼思」,他內(nèi)心看見那樣現(xiàn)象,他提出來這樣的見地,這是第三科。

  辰四、結(jié)彼立

  由此理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這第四科,所以他結(jié)束他所成立的這種理論!赣纱死砉省梗蛇@樣的見地,所以他就發(fā)起這樣的思想,建立這樣的言論,對外宣傳。

  子三、理破(分三科) 丑一、總征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現(xiàn)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xiàn)法方便為因?

  這是第三科是「理破」,第一科是「標計」,第二科是「敘因」,現(xiàn)在第三科就是瑜伽師地論主,這論主由佛法的真理來破斥他的邪知邪見,分三科,第一科「總征」,先問。

  「今應問汝」,現(xiàn)在應該同你討論這件事,提出來問題問問你,你解釋、解釋!溉旰嗡俊鼓阈睦锞烤瓜朐趺吹哪?「現(xiàn)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xiàn)法方便為因?」這個「現(xiàn)法方便」也就是他勤精進由現(xiàn)法極自苦行,就是這件事,就是臥在有刺的草上面,來刺這身體讓他受苦,這叫做「現(xiàn)法方便」。他現(xiàn)在的生命體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活動,叫做「現(xiàn)法方便」。在那個有刺的草上面來刺自己的身體,身體跳起來,然后落下去,叫這刺來刺身體,受這個苦。這個苦是「現(xiàn)法方便」所招之苦,如果你不那樣做就沒有苦嘛!所以這個苦不是「宿作為因」,是你現(xiàn)在自己給自己制造的苦,不能說這個苦是「宿作為因」。

  「現(xiàn)法方便」,招引來的苦,你現(xiàn)在這種愚癡的行為招引來的苦,這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xiàn)法方便為因?」這個「宿命論」…,破這個「宿命論」怎么破法?是這樣的破法。你這個苦是過去世的罪業(yè)為原因?是現(xiàn)法方便為苦之因?兩種業(yè)只是一種苦。你這個修苦行這個苦,究竟是那一個原因出來的?是「現(xiàn)法方便」招引來的呢?是「宿作」的罪業(yè)招引來的呢?提出這兩個問題。

  丑二、別詰(分二科) 寅一、宿作為因難

  若用宿用為因者,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復有漏,乃至廣說,不應道理。

  「若用宿用為因者」,這是第二科,是丑二「別詰」,前面是「總征」。這第二科一條條的問,分兩科,是寅一「宿作為因難」。

  說是你現(xiàn)在,「現(xiàn)法方便」修苦行受這個苦,是以「宿作」的罪為因由的,你若是認為這樣子的話。「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那就不合道理,那就是不合道理了。那么這話怎么說呢?因為你說現(xiàn)在受的苦是宿作為因,但是你現(xiàn)在你修這個苦行這個因,你現(xiàn)在修苦行那個受苦,很明顯是你「現(xiàn)法方便」招引來的嘛!如果你不要自己制造苦惱而有苦惱來,那個苦應該是「宿作為因」,F(xiàn)在是你自己在那里是故意的制造苦來受苦,這是現(xiàn)法方便為因嘛,這很明顯是這么回事。若是你說宿作為因、宿作為因的話,你就不要修苦行,不要修苦行,不要修苦行你就受了苦,有苦來,有苦來那個苦是宿作為因。「宿作為因」,現(xiàn)在受苦了,過去世的業(yè)力、那個罪業(yè)就消除了,這樣子說還是有道理。

  但是你現(xiàn)在不是,現(xiàn)在是你故意制造的苦,這是現(xiàn)法為因,所以說,你說由現(xiàn)法為因所受的苦,受了苦就能夠排遣過去的罪業(yè),這話說的不合道理。你現(xiàn)在要排遣,排遣宿世的受苦、排遣宿世的罪業(yè),就是自己不要制造苦惱。因為你這苦是你現(xiàn)在努力造,你自己故意造來的,現(xiàn)法方便為因的嘛,不是以宿作為因的。不是以宿作為因,那么這個苦,不應該能排遣過去的罪業(yè)。你若說是由現(xiàn)法方便招引來的苦,那就不能排遣過去的罪業(yè),就不能。因為這個苦和過去的宿作罪業(yè)沒關系,所以你受苦,你白受苦了,你不能消罪的呀!除非是…你不是自己制造的,它就有苦來,那樣子你受苦,那可能是能消除罪業(yè),能消你以前的罪業(yè)的。所以你若說是…你現(xiàn)在、現(xiàn)法方便為因的這個苦,你說它是宿作為因,這話是不對的,不合道理,你這句話說的不對。所以「汝先所說,由勤精進」自己去修苦行,能消滅過去的罪業(yè),這不合道理。

  按佛法的道理說,你過去的罪業(yè)現(xiàn)在發(fā)生作用,使令這個人苦了、受苦了,那么這個苦漸漸的消除了,那個罪業(yè)、這個作用,也就消除了。這個佛法應該承認這一點,若是你自己故意制造苦行受苦,那個不是過去的業(yè)發(fā)生的作用,那個業(yè)還在那里沒有動,那你不能消它,你受了苦就是白受苦了,你不能消過去的業(yè)。我們出家人里面也有人提到你多受苦就消罪業(yè),那么在這個地方可以分別出來,你自己故意的受苦不能消罪,你不能消罪的。所以「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yè)故,是不應道理」。

  那「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這也是不合道理,F(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不作,你嘴說空話,照樣還是造業(yè)的,所以那句話沒有用,當然明知道…,不要說是…這個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是相信因果的人,你不修止觀,你不去調(diào)伏煩惱,明知道是做惡會有惡報,還是做惡的。所以這句話也是…也不合道理,你就是這樣說,還是不合道理的。所以「現(xiàn)在新業(yè)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只是說空話就是了,還是做不到的。

  「如是于后,不復有漏」,所以你說現(xiàn)在去修苦行消過去的罪業(yè),現(xiàn)在不要再造罪,將來就不會有罪了,乃至到像你說的很多很多的話,都是不合道理,那都是邪知邪見了。

  這是第一個「宿作為因難」。底下第二科「現(xiàn)法方便為因難」。

  寅二、現(xiàn)法方便為因難

  若用現(xiàn)法方便為因者,汝先所說,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不應道理。

  若是你改變、改變了主意,說是所有的苦都是由現(xiàn)法方便為因的,現(xiàn)在這個人他的生命體上發(fā)出來的思想行為有錯誤,所以招感了苦惱。若這樣講,若是這樣,你改變了這個主意呢,「汝先所說」,你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就不合理了,不應道理。這是兩個難。

  丑三、結(jié)斥

  如是現(xiàn)法方便苦,宿作為因故,現(xiàn)法士夫用為因故,皆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如是現(xiàn)法方便苦,宿作為因故,現(xiàn)法士夫用為因故,皆不應道理」,這是第三科「結(jié)斥」。這個「理破」分三科,第一科是「總征」,第二科是「別詰」,現(xiàn)在第三科呵斥他。

  「如是」,像前面這一大段說的,你所現(xiàn)法方便招引來的苦,是宿作為因,不合道理,現(xiàn)法士夫用為因故,也不合道理!甘枪蚀苏,非如理說」,所以這個宿作因論是不合道理的說法,你要棄舍這種邪知邪見,不要再宣傳了。

  子四、顯正(分二科) 丑一、標說

  我今當說如實因相。

  現(xiàn)在是第四科「顯正」,第一科是「標計」,第二科「敘因」,第三科是「理破」,那么第四科「顯正」,顯示正義,分兩科,先是「標說」。

  「我今當說如實因相」,我現(xiàn)在應該開導,開示、開示你佛法的真實的道理,因果的道理要告訴你。這是標、「標說」,下面「列別」分三科,第一科是「唯用宿作為因」分兩科,第一科是「標類」。

  丑二、列別(分三科) 寅一、唯用宿作為因(分二科) 卯一、標類

  或有諸苦,唯用宿作為因。

  佛法里面講的道理是這樣,或者有一種苦惱,它唯獨是用過去的罪業(yè)為因緣而有的。這是這個類,底下舉一個例子。

  卯二、舉例

  猶如有一自業(yè)增上力故,生諸惡趣,或貪窮家。

  「猶如有一自業(yè)增上力故」,就像有一種人,他自己的以前的這業(yè)力很強的!冈錾狭Α,就是很強大的罪業(yè)。「生諸惡趣」,使令這個人到三惡道去受苦了;蛘呤菦]到三惡道,來到人間生到貪窮之家,生活困難受種種苦。

  這是「宿作為因」,這是一種,這是第一科「唯用宿作為因」。現(xiàn)在第二科「雜用宿作現(xiàn)業(yè)為因」,第二科先「標類」。

  寅二、雜用宿作現(xiàn)業(yè)為因(分二科) 卯一、標類

  或復有苦雜因所生。

  或者是有一類的眾生所受到的苦是雜因所生,不是唯獨宿作的罪,也有現(xiàn)在造了罪,那么和合起來為因緣而生出來苦惱的。這是另一類。那么底下「舉例」,舉例子頭一個「舉事王」。

  卯二、舉例(分二科) 辰一、舉事王

  謂如有一因邪事王,不獲樂果,而反致苦。

  「謂如一」個人,他這個人為政府、為國王做事,為王做事不以正道,他是用一種詐術、邪因、不道德的事情,為王做事。為王做事,當然他做事情沒做的好!所以沒有得到如意的果報,受苦了。受苦了,不獲樂果,他的意思是希望因此而能夠得到樂,結(jié)果沒得到樂果反而得到苦惱了,那么這是雜因。雜因是什么呢?就是這個人宿世沒有做過功德,現(xiàn)在沒有這個善業(yè)去得福報,所以得到苦果。他得到苦果,一方面是過去沒有善業(yè),所以那就是他…可以說「宿作為因」。

  但是這個宿作為因,不能單獨得到這個果報,要「邪事王」,他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做事,所以受到國王的治罰,所以沒得到樂而受苦,那么這就是現(xiàn)業(yè)。有現(xiàn)業(yè),也有宿業(yè),和合起來而得苦,這是「雜因所生」,是這樣意思。那么這樣事情,如果……若是反過來說,假設這個人宿世做了很多的功德,做了很多功德,那他現(xiàn)在,因邪事王呢,他就不會得到苦,他就會得到樂,因為過去他有那個福報,他有那種福業(yè),現(xiàn)在他就還是能得到福的、得到安樂果的,那就是不同了。那么現(xiàn)在這是第一科。底下「例余業(yè)」。

  辰二、例余業(yè)

  如事于王如是,由諸言說商賈等業(yè)、由事農(nóng)業(yè)、由劫盜業(yè)、或于他有情作損害事,若有福者,獲得富樂;若無福者,雖設功用而無果遂。

  「如事于王如是」,說是…這一段是說為王做事,他得到這樣的果報,這是雜因。那么若做別的其他的事情呢?做什么事情呢?「由諸言說」,以說話為職業(yè)的,用說話作職業(yè)。其實言說也就是文學,語言文字,就是讀書人還屬于這方面的事情的人,他們寫文章的人,這個都是言說為事業(yè)的。或者其他…是「商賈等業(yè)」,做生意的人;或者是做農(nóng)業(yè),「由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或者是做工業(yè),制造一個機器,制造飛機、制造汽車的,那么這是「工巧業(yè)」!赣山俦I業(yè)」,或者是劫盜的人,做事業(yè)的人。「或于他有情作損害事」,以殺戮為業(yè)的,殺豬宰羊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為什么是雜因所生呢?「若有福者」,就是把那個事王的也在內(nèi),若是他宿世做過了很多的有意義的、利益人的事情,那么他現(xiàn)在不管做什么事情啊,他能「獲得富樂」,那個富貴的這些安樂。「若無福者雖設功用而無果遂」,也是不行的,也是得不到的。那么就是你若搞錯了,搞錯了就是你就受苦了,那么這就是這樣意思。

  寅三、純由現(xiàn)法功用為因(分二科) 卯一、標類

  或復有法,純由現(xiàn)在功用因得。

  這是第三科,「純由現(xiàn)法功用為因」的,不是由「宿世」。純由現(xiàn)在這個色聲香…不是,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現(xiàn)在的色受想行識的生命體,發(fā)出來的活動的作用,以此為因而有所得。這是「標類」,底下「舉例」。

  卯二、舉例

  如新所造引余有業(yè),或聽聞正法于法覺察,或復發(fā)起威儀業(yè)路,或復修學工巧業(yè)處,如是等類,唯因現(xiàn)在士夫功用。

  「如新所造引余有業(yè)」,就是譬如你現(xiàn)在無明緣行,由無明為因緣,你造了…或者是罪業(yè)、或者是福業(yè)、或者不動業(yè),那么引出來這種…造成這個業(yè)將來得果報。將來是得三惡道的果報、或者是人天的果報、或者色界天的果報,那么這就是現(xiàn)在的一種為因,「純用現(xiàn)在現(xiàn)法為因」,現(xiàn)法的功用為因而得果報的。

  「或聽聞正法于法覺察」,或者是一類的人,他歡喜學習佛法、聽聞佛法,由聽聞而專精思惟,而又能夠如理作意,修學圣道,修學戒定慧,就是聞思修三慧!赣诜ㄓX察」,就是包括了思慧和修慧,聽聞正法是聞慧,由聞思修慧的修行而能斷惑證真得圣道,那么這就是純是現(xiàn)在你肯努力而有這樣成就的。

  「或復發(fā)起威儀業(yè)路」,或者是這又是一種。你能夠由內(nèi)心的發(fā)動,你就會有行住坐臥的威儀,這一方面的,你有行住坐臥的威儀,你心一變,行為上就變,他是以心為本的,這也是你現(xiàn)在的…我現(xiàn)在說心里想要坐下,那就坐下;你想要走,就走;你想要去紐約,就去紐約,那么這就是你現(xiàn)在的現(xiàn)法功用為因,所表示出來的一種境界。

  「或復修學工巧業(yè)處」,或者這個人歡喜做律師、歡喜做會計師、或歡喜做工程師、或者什么…,他修學世間的各種工巧業(yè),這都是你現(xiàn)在的努力。

  「如是等類唯因現(xiàn)在士夫功用」,而成就的。這就是這樣的意思,不純是「宿作為因」,不純是宿作為因,也有是現(xiàn)在努力的而成就的,也有是過去的業(yè)力又加上現(xiàn)在的努力和合而有所成就的。

  這是論主破斥「宿因論」,而后又開示出來佛法的正見,這一大段。

  癸七、自在等作者論(分三科) 子一、標計(分二科) 丑一、所計

  自在等作者論者:猶如有一或沙門、或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變化為因,或余丈夫變化為因,諸如是等。

  這是第七科,前面是第六,現(xiàn)在第七「自在等作者論」。這個大自在天他能夠創(chuàng)造宇宙的萬物,這個作者論。還有個「等」,就是還有其他的…或者是說梵天,還有其他的…或者時間能創(chuàng)造一切、或者是方所能創(chuàng)造一切、或者征塵能創(chuàng)造一切,這個種種的論,F(xiàn)在說「自在等作者論」,第一科是「標計」也是先說「所計」,后說「能計」。

  「自在等作者論者:猶如有一」位,有一類或者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什么見?什么論呢?「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所受的苦,或者所受的樂。「彼一切」所受的苦樂的果報,以誰為因?「或以自在變化為因」,是大自在天他能變化的,他能變化一切的事情,他變化苦你就得受苦;他變化樂你就是受樂,你只有去受,你不能去創(chuàng)造的!富蛴嗾煞蜃兓癁橐颉,或者其余的丈夫變化為因。這個窺基大師解釋這個文夫是誰呢?就是我,就是執(zhí)著的那個「實我」,就是那個自我是作者,自我又是受者。但是數(shù)論師的意思,那個我、神我只是受者,有自性是作者。那么勝論師就不同了,勝論師說:我也是作者,我也是受者,各式各樣的說法不一樣!钢T如是等」,這么多的作者論說出不同的說法。這是「所計」。

  丑二、能計

  謂說自在等不平等因論者,作如是計。

  這是說「能計」。這個能有這樣思想的人是誰呢?就是「說自在等不平等因論者,作如是計」,這個大自在天他能創(chuàng)造萬物,萬物是有因的,就是以大自在天為因,是「有因論」。但是自在天以誰為因呢?自在天是無因而有的,他是無因的。這樣說就是不平等,有的有因,有的無因,是不平等論,「不平等因論」。而佛法就是平等的,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所以這是「說自在等」是「不平等因論者,作如是計」的。說這個我能創(chuàng)造一切,那么我是誰創(chuàng)造的?我是無因而有的,那是不平等,「不平等因」。

  這是「標計」,底下就是「敘因」。

  子二、敘因(分二科) 丑一、問

  問:何因緣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這是「敘因」,這是「問」,底下就是回答。

  丑二、答(分二科) 寅一、總標

  由教及理。

  這是「總標」,由教及理,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的。這個「教」如前面說了,這里不再說了。這底下是「別釋」。前面是「總標」,這是「別釋」。「別釋」第一是「由教」,「由教及理」。

  寅二、別釋(分二科) 卯一、由教

  教如前說。

  理者,這第二科說「理」,理分三科,第一科是「出彼人」。

  卯二、由理(分三科) 辰一、出彼人

  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

  如前面「因中有果論」那里說。這是「舉彼見」,「廣說如前」,這是「出彼人」,第二科「舉彼見」。

  辰二、舉彼見(分三科) 巳一、標

  彼由現(xiàn)見于因果中,世間有情不隨欲轉(zhuǎn),故作此計。

  這是第二科「舉彼見」,分三科,第一科是「標」。就是「彼由」于現(xiàn)前發(fā)現(xiàn)因果之中,這個世間的「有情不隨欲轉(zhuǎn)」,不能隨自己的心意而出現(xiàn)的,不能隨自己心意而出現(xiàn)。我想要做惡事,我想要做善事,不能隨你心,不能滿你的心愿的,你不可以作主的。所有的行為,所有的境界,不是隨你心愿出現(xiàn)的,這就叫「不隨欲轉(zhuǎn)」!腹首鞔擞嫛,所以他有這樣的思想。這是「標」。

  巳二、征

  所以者何?

  「所以者何」是問?為什么是這樣子呢?是問。第三科是「解釋」,先是說「因不隨欲」。

  巳三、釋(分二科) 午一、因不隨欲

  現(xiàn)見世間有情,于彼因時,欲修凈業(yè),不遂本欲,反更為惡。

  「現(xiàn)見世間有情」,世間上有情識的人。「于彼因時,欲修凈業(yè),不遂本欲」,有的眾生他似乎是相信有善惡果報,所以他要造好因,在因地的時候就想要修這個清凈良好的功德的事情,于人有利益的事情,但是做不到,「不遂本欲」,不能滿足他的愿望的,他做不到!阜锤鼮閻骸,不愿意做惡反而還要自己去做惡,做惡的因緣出現(xiàn)就做惡了。那么這就是不遂…,想要做善不能做,所以「不遂本欲」。這是「因不隨欲」。

  午二、果不隨欲(分二科) 未一、標相

  于彼果時,愿生善趣樂世界中,不遂本欲,墮惡趣等。

  第二科「果不隨欲」,分兩科,先「標相」標出來他的相貌。

  是于受果報的時候,那個有情是希望能夠往生到善趣,人天的善趣,快樂的世界里面去生活!覆凰毂居,不能夠滿足他的愿望!笁檺喝さ取梗炊鴫櫬涞饺龕旱廊チ。所以因也不能隨意,果也不能隨意,他看見了這樣的事情。這底下「釋義」解釋,前面是「標相」,這里解釋道理。

  未二、釋義

  意謂受樂,不遂所欲,反受諸苦。

  前面那段文的意思,就是那個眾生他心里面是不想受苦,想要受樂,但是不能夠滿足他的愿望,所以他受苦了,這樣子。

  辰三、顯彼思

  由見此故,彼作是思:世間諸物,必應別有作者、生者、及變化者,為彼物父,謂自在天,或復其余。

  「由見此故,彼作是思」,這是第三科「顯彼思」,第一科「出彼人」,第二科「舉彼見」,現(xiàn)在「顯彼思」。

  「由見此故」,由于那個人他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事實的原因,所以他內(nèi)心就去觀察思惟怎么回事情呢?「世間諸物,必應別有作者,生者及變化者」,這世間上這一切的事物不能隨人,不能隨順他自己的愿,他愿意做善做不成,想要受到好的果報不行,這什么原因呢?一定是,決定是,另外有一個主宰者、主宰者。

  這個「作者」,就是主宰者,你想要做好事不行,叫你要做壞事,「作者」!干摺梗o你造作很多的苦惱叫你受。這個「生者」,就是他能夠出現(xiàn)這一切的苦樂的事情。「及變化者」,或者變化出來苦樂的事情,就是另外一個主宰者給你做,給你生、給你變化…這些事情。「為彼物父」,為彼一切事物的父親,他能造作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兒子,那么是這么回事。這個父親給兒子做了很多的苦,叫他兒子受苦,然后稱他為愛,稱之為愛!钢^自在天」,或者說這個是父是誰呢?就是大自在天,或者其余的梵天王這些人。那么這是他們這個「自在等作者的論」,他這個論是這樣的,有立如是見,「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這樣的說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