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十六日(一):愿望——逾簡逾明逾有力用

  安居第十六日(一):愿望——逾簡逾明逾有力用

  心念的自由與自尊

  五念門,所謂“念”,不是說他人的念,是你自心所依的主動作為,這樣就稱作心念、意念。

  比如現(xiàn)在社會上許多鬧矛盾的家庭、單位、朋友,大部分都是失去了自己主動的念。自心所依,我們稱為“外”;主動的作為,稱為“內(nèi)”,這個認(rèn)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明白了所依,能主動地作為,這樣的人就知道自己的心念,而不是被牽制的念頭,被牽制的思想,那樣就獲得了心念的自由。這個自由是十分重要的。許多人為了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犧牲自己的生命。自由是什么呢?一旦我們對自心的所依沒有主動的作為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會被外境牽制,或者被周邊的作為牽制,那么就容易相互地責(zé)怪,這個責(zé)怪就使我們丟失了自己的愿望,失去了心念的自由與自尊。

  念佛并不是讓我們喪失自尊的,實際是讓我們真正地來掌握、來認(rèn)知、來主動運(yùn)用心念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

  有些人奴性慣了,就認(rèn)為你怎么不給我個什么呢,你怎么不讓我怎樣呢?這樣的人嘴上這么說,實際心里的抵觸還是很大的,因為這樣的人充滿了懦弱、對自己不敢正面面對的一種自卑心。這樣可以造出來上帝,心外的上帝。但是我們?nèi)魏稳藢π耐獾纳系?從最原始的狀態(tài)來說,是沒有信服的,往往所謂的信服只是表示了自己的無奈。

  實際上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自由,這個自由是徹底的、無保留的。在佛教有個名詞叫“得大自在”,諸佛如來是得大自在者,從自己的身心世界徹底得到了解放,不會被身心世界任何一個東西所制約。這個大自在,真正超越了三界的任何鎖控。我們?nèi)舨涣私?那就要來研究自己的心念、心愿,要了解你是為了得自在嗎?你是真正為了超越自我嗎?你是真正不要再被纏縛嗎?我們每個學(xué)佛的人、不學(xué)佛的人都必須面對這個問題,因為你的心每天都在跳動,你的生命每天都在作為,你的思想每天都在思維,你和人類在交往,你不斷地散發(fā)著種種氣息,大家相互地在感知。

  所以,知道自己的心所依,能主動地作為的人,起碼說在緣生法上知道了。

  緣生法講我們所依的有四種力——心力、緣力、境界力、串習(xí)力。

  力——用,若對力的認(rèn)知不夠,你就不知道生命在作用,意識在起作用。實際我們都耽擱在作用上了,或者說迷失在作用上,或者說不知道怎么作用。你的意識怎么作用?你的生命作為怎么作用?你的語言怎么作用?若不了解這個力,人就開始困苦了。

  心力,也就是所謂本性的力量、佛性的力量、法界的力量。

  緣力,即所緣。

  境界力,即結(jié)果。

  串習(xí)力,是主動的。

  我們經(jīng)常在佛教徒中聽到這樣的話——道理知道,就是用不上力。你不知道什么叫力,怎么用呢?你不知道該用哪個力,怎么用呢?

  過現(xiàn)未來在“一念”中的作用

  我們來看一看自己的現(xiàn)狀(如下圖),學(xué)會處理它,拆開來看看,一般我們都會說過去如何、現(xiàn)在如何、未來如何。合在一起說“當(dāng)下”、“現(xiàn)行”,都行,其中含著這三世,任何人一念的作為都含著三世所折射的力量的!哪個人的作為不含著過去、現(xiàn)在、未來呢?

  雖然過去現(xiàn)在未來心不可得,但需要了解過去、現(xiàn)在、未來在這一念中的作用。比如在我們的作為中,未來的愿望的召喚對我們影響很大。

  關(guān)于“過去”,我們的主要習(xí)慣大部分都是過去延續(xù)下來的,稱之為“秉性”,在這一生起著暗示的作用。如果我們對過去不了解,盲目地說“過去心不可得”,那是在騙自己!佛說過去心不可得,并不是說“過去事沒有”,并不是說過去對我們沒有影響,如果想讓過去對我們沒影響,那要了解過去才行!

  “過去”還有個承接,承接過去的過去的相續(xù),所以佛有講《本生經(jīng)》,即世尊在因地一生一生的作為。我們漢地的佛教徒比較忌諱“過去”這個說法,藏地人就比較喜歡,說這個從哪兒來、那個從哪兒來,這個轉(zhuǎn)了多少生、那個轉(zhuǎn)了多少世,為什么要講這個呢?承接一個緣起。

  實際上,在我們生活意識的過程中,在世俗的狀態(tài)下,我們稱為“世俗有”,這不要害怕!我們要分析世俗、超越世俗,就不要怕它!世俗的作用有,此“有”是說我們可以分析,可以審視,可以觀察它,這不是執(zhí)著,恰恰是破除執(zhí)著的最好的辦法!你空泛地說這沒有那沒有,結(jié)果習(xí)氣一來,什么都有了!所以我們對“世俗有”不要害怕。

  為什么我們提出來“不念自業(yè)他業(yè)共業(yè)”呢?實際就是我們過去有啊。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聽到的、憶到的、想象到的,你過去都經(jīng)歷過,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在你的記憶海中就不能成熟,那么在依報中就不能再現(xiàn)。你說“我打個妄想也有嗎”?饒不了你!因為無始以來你輪回的太久太久太久了,我們說曠大劫以來的業(yè)力,“曠大劫”此言不虛啊,沒法稱量了。這就是你的過去!所以,我們說“不念自他共業(yè)”,只是說不念過去罷了,這里面當(dāng)然也有現(xiàn)在,也有未來。

  我們念佛,是念個當(dāng)下還是未來呢?還是過去呢?現(xiàn)在所行十分重要,你從過去帶了些什么都不重要,實際本來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我們不了解過去的時候,那過去就太重要了!為什么呢?它支撐了你整個生命!

  那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我們要依一個圓滿的意樂去作為,就是要依一個智慧快樂的法子來活人!那么你過去秉承的什么就無所謂了,或者說你過去秉承的東西已經(jīng)變得沒有力量了,因為現(xiàn)在你尋求到了——比如說“我的作為就依著‘平等安心一切時\’,用這個平等的心來審視現(xiàn)在的逆緣與順緣,都去覺悟它,不去急急忙忙地做任何一個事情,不去急急忙忙地思考、完成任何一個事情。

  你再急,后面的事還不斷等著你的,不如把現(xiàn)下的一個思維、一個作為、一個事情處理地簡簡單單、清清晰晰、明明了了的。所以稱為圓滿意樂。這樣做,你過去的來源變得不重要了,因為即使是違緣,你也可以從容不迫地去思維、去作為、去言說,為什么呢?你知道事情是無量無邊的。

  把事情簡單化,愿望就好實現(xiàn)

  一個人一旦真正了解了任何事情都是無自性的、不可得的,那就把現(xiàn)下這個不可得而你又在做的事情做好它,在思維的事情思維得當(dāng),在言說的話言說得當(dāng)。你就會從容。你不能麻醉自己啊,說“我這個人沒事兒了”,第二天就有事找你來了。你也不用找事情,每天都有因緣成熟,只要愿意做一點(diǎn)平常的、如實的事,只要有一點(diǎn)點(diǎn)的善念,我們每天可做的事十分多,不用再重新建立事情,根本不需要,但是你說我再主動地建立一些作為行不行呢?完全可以,但是不要離開你的圓滿意樂,也就是說你不要留下遺憾。我們人生中的言說、意識、作為只要不留遺憾、不留后悔,你就開始踏實起來了,然后你就知道這個世界對你有多么大的恩惠!

  為什么很多人無奈于世俗而又要去做世俗呢?因為他沒有新的選擇,沒有法的選擇。我們想不管過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現(xiàn)下的事情、語言、思維得當(dāng),這不難!因為這個主動權(quán)在每個人自己手里,再大的違緣中都能做得到,只要你愿意這樣做,只要你看得清晰。

  過去成熟的果報現(xiàn)前了,你只要認(rèn)真地面對它、尊重它,有自尊地去處理每個當(dāng)下。這個自尊并不是別人把你捧起來,而是你心中真正的意樂與自由。

  所以,現(xiàn)行是我們整個生命的作用點(diǎn)。現(xiàn)在之成熟也就是過去之記錄,未來一般我們談的是希望、愿望,希望在影響著我們,悄悄地導(dǎo)引著我們的作為,我們現(xiàn)下的作為也在影響著它。

  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象佛陀一樣有那樣清凈的國土度無量的眾生——這也是個愿望、希望,也可以說是個未來。你把心安到這個地方了,你就會朝這個方向走了。

  我們無始以來的累積,無量的時間、無量的事情、無量的思考、無量的言說,這些無量背后只有一個——現(xiàn)前。現(xiàn)前只有一個——一個念頭、一個事情、一個作為。所以無量的東西一下簡單化了!我們把一切作用力處理在這一念、一事、一時中。

  簡單了就好操作,就會主動,也就會有力。我們不管什么過、現(xiàn)、未來了,就把現(xiàn)下這一個理念、一個事情、一個交流表達(dá)的準(zhǔn)確、做的準(zhǔn)確、思維的準(zhǔn)確。這樣你就能自由、滿意,就會義無反顧。

  因為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是由這“一念、一事、一時”組成,所以我們想實施一個愿望,就在一個思維、一個作為、一個言語的當(dāng)下去實踐。這樣“愿與事對稱”,因為簡單了而能對稱,F(xiàn)在人太復(fù)雜了,經(jīng)常這個事才做一半兒就跑去做那個事,結(jié)果一個事情都沒做徹底過,一句話都沒說圓滿過,一個思維都沒有次序過,這樣其作為與愿就不對稱。

  所以,我們真正作為一個學(xué)佛人,沒什么可急的也沒什么可燥的,完全可以從容不迫地去做好每一個事情,因為每一個事情組成了這個無量無邊,每一個事情也包含了無量無邊,你可以從容地去做,這樣養(yǎng)成一個簡單的習(xí)慣——把無量無邊的事情從現(xiàn)在做起,做得有條理、清晰、無有遺憾,那你就獲得現(xiàn)下的自由,養(yǎng)成了一個自由、智慧、意樂的習(xí)慣!而不是被迫,有些人學(xué)佛念佛是被迫的,這個被迫帶來的最后結(jié)果肯定是心靈深處就會背叛它,浪費(fèi)了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把事情簡單化,愿望就十分好實現(xiàn)。比如我們念佛,要把念佛簡單化。以前打七的時候,我提示提示大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也沒有什么事情可急,你也得不到什么,你也失去不了什么,就慢慢地念吧,這樣可以使你的心靈從容起來,看清世間,看清作為。一般打過一個七后,打第二、第三個七時,大家都會感嘆還是打七好。因為什么呢?簡單。他輕松了,變得自由了,在這個小空間中看到一個大的世界。而我們在混亂、逼迫中生活時,即使在很大的地方都看不到這個世界的樣子,因為你沒有一個地方認(rèn)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碰觸到它的真實,所以我們會迷失在這個法界,迷失在這個世間。

  念佛是至簡至明的愿望

  所以,先學(xué)會簡單的愿望。實際念佛是最簡單的愿望!“唯佛是念”,不過是希望我們把自他共業(yè)中千差萬別、無量無邊的事放一放,先主動地解決一個事——念佛。這是什么事?無所得失。用這一個事來凈化所有的世間,凈化所有的過現(xiàn)未來身口意三業(yè)。怎么凈化?就從當(dāng)下這一念做起。從哪兒修呢?就從這一念。這一念見真,念念就真了。這一念不見真,你還不知道什么是真妄的時候,你會徘徊,徘徊就是虛假,虛假就是矛盾,矛盾就是負(fù)重,負(fù)重了就相互產(chǎn)生怨言、迷失、敵對。

  我們念佛,放棄自他共業(yè),無外乎是想讓大家把無量的世界簡單化,使作為有力、滿意、自由,使我們真正地做一個安樂行者。此安樂非私欲,我們說布施之樂、利生之樂、禪定之樂、無染之樂、法之樂、簡單之樂……只要如法行,你會知道這個樂和世俗之快樂是不一樣的。

  所以,愿望逾簡逾明,逾明逾好操作。好操作者莫過于念佛,因為念佛,從每個角度來說,人容易滿意。而念任何一個世間的作為,在世俗心中都總有一些缺欠。但是念佛沒有缺欠,佛已經(jīng)表達(dá)了:若你稱念就會具足無上大利,沒有虧欠,來使你簡單化、真實化、主動化、無慚愧,是步入一真的方便。

  所以,我們念第三門,來止世俗的惡業(yè),止三界的差別,止聲聞緣覺的不了義。止這些,實際就是簡單了,就唯佛是念了。這不過是個入手的方法,也是個效果。念佛能止九界之過患(即其不足),故“眾生所愿樂,一切能滿足”,念阿彌陀佛這樣一個功德名號,能滿一切眾生的愿,能破一切眾生的無明,使我們止九界的過患,止世俗的過患,止聲聞不究竟的過患,使我們圓成于無上菩提,也就是圓滿地使用我們的真如心性。

  念佛一法真是至簡至明!止九界不圓滿之“惡”,止六道輪回中各種果報的逼迫,令心無障礙,【舉例:人的心愿的作用——十四五歲的孩子心中沒有障礙獨(dú)自周游全國、周游世界的故事】其實我們平時所有的作為都有障礙,但通過念佛,通過一個抉擇,會沒有障礙,這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現(xiàn)世、過去世所做的身口意三業(yè),因為往生彼國,止我們善惡輪回的果報,所有的惡緣、善緣都變成佛緣了。有居士說,師父你發(fā)那個“一切有緣皆能往生”的愿,有緣人是什么人呢?有的人說我和你有緣,我也不能往生!阿彌陀佛成佛十劫了,有多少人還是高喊不能往生,你擋不住他,所以觀音勢至才來示現(xiàn)大悲與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方便身(智身),即以悲身與光身來度化眾生,示現(xiàn)方便。

  心愿不一樣,世界也不一樣了

  我們要知道,這個“愿”不過是心里的一個認(rèn)知,你可以發(fā)一個愿試一試,你去做它幾天、思維它幾天,你會感到很快樂的一個東西,原來這個法界是人的心愿設(shè)置的,雖然同樣是一個法界,不同心愿使得這個法界對其的作用力是截然不同的!

  你可以試驗一下,發(fā)一個簡單的心愿(當(dāng)然善的心愿是有意義的,惡的心愿沒意思,把人搞得越來越別扭),你記錄下來,一天、兩天、三天……,你審視審視,你會感到這個世界真是不一樣了,因為心愿不一樣了,世界也變得不一樣了。比如我們對某個人有意見,你可以改變一個心愿,你說他是佛,我應(yīng)該禮敬他、尊重他,至少不能敵視他,就發(fā)這么一個愿,三天以后你看看會是什么樣子。實際很多修法的確都是這樣的!九e例:奉愛瑜伽的一支在歐美傳播時,一百萬美金兩個課程,就教三個字“I love you”,比如夫妻有矛盾了,分別作意love對方,七天以后在一起就互相I love you了。大家都認(rèn)為很值!

  為什么這三個字這么值呢?因為準(zhǔn)確、簡單,準(zhǔn)確簡單就有力,有力就有效果,有效果大家就會說值。很多人學(xué)了很多,一本一本一本的,但業(yè)力一來,一個都不起作用,該翻臉翻臉,該嗔恨嗔恨,為什么呢?就是方法不準(zhǔn)確。

  (歲次辛卯五月初一2011年6月2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