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圓覺經(jīng)講記(圓覺要義) 第六集

  第六集

  我們都知道善星比丘隨佛二十三年最后還是要墮地獄,何以故?常謗佛故。龍女雖是畜生之女,但因把自己的生命,所謂的摩尼寶珠,自己的珠子,生命之珠供養(yǎng)于佛,瞬間能于他方示現(xiàn)成佛教化

  所以圓頓之教都是如是說,常隨佛學,要依佛所學,依佛教所行,發(fā)起相應,才能產(chǎn)生功德。若不如是,雖隨佛,一樣可以墮落。我們出家人、學佛人經(jīng)常走動,要是大家有這么好的學佛、學法因緣,不能依教而行,多生輕謗、誹謗的這種因緣就會傷害我們的法益,傷害我們的法緣,使我們墮落。那就是所謂的隨佛之善星。

  善星比丘這個故事出自于《大般涅槃經(jīng)》,許多的法師、出家人、在家居士都看過《大般涅槃經(jīng)》,這告訴我們佛法要相應才能發(fā)起利益,要不然我們就會感覺到自己于佛無益無利,就會誹謗佛法,說佛法無益無利,實際往往是自己的作業(yè)。末法時代的人斗爭心、妒嫉心、相互的怨恨心比較重一些,這是共業(yè)所現(xiàn),所以我們要審視自己的行為 。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與諸佛同一法身,所謂的諸佛如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一切眾生究竟處,相比而言,亦無增減。一切煩惱、輪回六道眾生,雖然輪回六道,苦不堪言,無明遮掩,與諸佛也沒有分毫的減少,于光明的覺性之中,亦無一刻地出離。

  如大日出于晴空,烏云可遮一方之地,使這一方不見晴空,不見光明,不見溫暖,就象我們現(xiàn)在下雨是一樣的。其它地方,太陽照耀著大地,給大地帶來生機溫暖。但是一方有烏云的情況下,就是我們的一點執(zhí)著、是非分別、善惡魔佛、大小種種的分別,象烏云一樣,這種無明的烏云會遮蔽我們的心圓光明。使我們不能徹見光明徧照的本體,丟失清凈法益。

  所謂的“始知眾生本來成佛”,諸佛所證,非是心有所得,只是徹回本源罷了。眾生丟失是無所丟失,只是妄執(zhí)以為差別,或者貢高,或者下劣,或者無記,如是之法,皆不能成就法益現(xiàn)前功用,多是六道無明流轉(zhuǎn)。這六道輪轉(zhuǎn),或善、或惡、或無記。

  我們都知道,人、天、修羅,都是持戒行善,或者是十戒、五戒,或者是持戒而瞋恨心大墮入修羅道,或者緣此十戒而墮入人天福報,但這是善法,善法不是無漏,一樣是輪回之業(yè);或者破戒、毀戒墮入地獄;或者種種吝惜、種種慳貪墮入惡鬼;種種無記墮入畜生道。

  我們眾生就在這里面流轉(zhuǎn),所謂的不出覺、受、想、行、識,六根、六塵、六識的發(fā)明,就是十八界的攝護,這種依正二報,會使我們不得清凈的本來成佛的根本利益——大家本來成佛。這也是佛告訴我們的,也就是佛親證的果德,也就是說的佛的清凈覺地。這是佛的最大的智慧、慈悲、方便的給予,一切菩薩不能如此給予,一切賢圣不能如此給予。

  凡夫地,大家只能說貪瞋癡、善惡、是非、大小,或者說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只能說禪定,非想非非想如此之類,不能超越,不能發(fā)生無漏之智,所謂地廣大圓明無漏之智不能得見。

  諸佛如來親證于世,諸佛如來出世為了使我們悟入開示佛之知見。開示也是為了我們的悟入,得清凈的道業(yè),這個道業(yè)是我們本具的道業(yè),皆因我們后天的妄想執(zhí)著,所謂的后天就是發(fā)起的這種無明的執(zhí)染罷了,遮蔽了我們的光明,使我們不能啟用這種本來成佛的根本利益,這正是悲哀之處。

  佛說“一切眾生是佛”,我們看眾生處處是眾生,這個地方要審視自己。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生死涅槃之說,只是名字合,但因順應眾生而發(fā)起的回施,猶如昨日善、惡、無記之夢罷了。有的人自以為自己有善法、有善根,驕傲橫行;有的人認為自己不行,怯懦、下劣、卑賤,這都是昨日之夢;有的人無記,不知何作何為,迷悶昏倒,什么昏倒呢?就象昏睡的人一樣,不知取向。這三種作業(yè),可以說都是昨日的夢,那生死涅槃亦昨日之夢。

  “成佛”對眾生來說是有意義的,對佛來說是沒有佛可成的,所以說“眾生本來成佛”。佛法無一可得,是根本安立,究竟清凈法身。

  現(xiàn)在我們世人學佛法,老認為自己有個什么,別人有個什么,第一義諦的教誨,一聽就生怖畏,多生怖畏。生什么怖畏?我們都知道,依漸教來說,根據(jù)眾生的根性漸次施教。先說三皈、五戒、十善,后講種種增上因緣,一直到菩薩戒,乃至最終的說無因無果最上乘教誨。

  最上乘教誨是佛親證,現(xiàn)在許多人迷悶在此。認為無因無果,妄執(zhí)此虛妄之詞,自己不怕因果,結(jié)果墮入因果,而生怨恨,怨天尤人,說佛法不真。佛法就是打破我們的執(zhí)著的,治我們的病的,但是眾生不知,佛這么說就這么執(zhí)著,那么說就那么執(zhí)著,所以釋迦佛說誰說我說法是為謗佛;大家執(zhí)著佛沒說法,佛說誰說我沒說法,是謗佛。所以諸佛如來不說法,但與眾生作提攜。我們要審視這個地方,若不然我們就會起迷倒因緣,追憶昨日夢,以夢為真,以幻為實,那就會苦難不堪。

  于無常中欲求安穩(wěn),了不可得;于混濁中欲得清凈,無由發(fā)起;于顛倒中想得安穩(wěn)利益,那真是……因為種子不真,果必不真。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

  是警策我們大家的,出離我們這種混濁的自以為是,或善或惡、或貢高或下劣,這都是一種不善因緣。

  在佛教之“善”是極善、究竟之善、一乘佛道之善,非差別之善,非世間認為我做好事、我?guī)腿恕⑽覍θ撕、我對人愛戴……如是之類的情感、情計交流的因?這非善。所以佛講“善男子”是對大家講的,所謂的了生死者為“善男子”、“善女人”。

  出一切差別者是為“善”。善是完善,非有對之“善”,非善惡之“善”。

  “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善惡之法、無記之法,亦是無起無滅的。我們眾生的輪回顛倒乃至虛妄的作業(yè),也是沒法生滅的。只是我們認為所謂的有善、有惡、有無記,在這個里面分別起用,這個地方才有六道輪回的幻相,如昨日夢的發(fā)生。

  若是知一切法包括所謂的生死及涅槃,是兩大概念:彼岸、此岸——生死之此岸,涅槃之彼岸。雖說是如是,但都是無起無滅的。這是究竟清凈法身所攝,究竟利益所歸,識得此處方能學習佛法,這叫發(fā)菩提心處。

  若不如是,最初作業(yè)不能發(fā)起。最初作業(yè)沒有,下面的一切功用亦無由發(fā)起。即所謂因地不真,果必委曲。你種的都是焦芽敗種,想得到圓滿佛果,自欺欺人!真是可憐啊!所以佛希望我們因真,也希望我們果真。這無起無作就是我們一切眾生的本圓之心。諸佛所親證的果德,就是這個無作無起,不垢不凈,不來不去。

  說過去禪宗大德讓我們參話頭都這么參的,“前念不生,后念不滅,前念不垢,后念不凈!边@叫話頭。要不現(xiàn)在人都搞話尾,什么叫話尾?染著一邊——或執(zhí)著“有”,或執(zhí)著“無”,或說凈,或說濁,總在生死輪回圈子里發(fā)生有對的因緣;蛘f彼,或說我,人我是非,四相(編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隨身,那是不能發(fā)生功用的,不能得見如來,亦不能得入菩薩的自覺覺他的利益。

  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無來無去

  逃離王宮,棄位出家,說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zhuǎn)*輪,乃至說種種教化因緣,這八個過程都是無來無去的,但因眾生所需而發(fā)起的回施罷了。什么所需呢?眾生本來是佛,是究竟所需,一切眾生本來有佛性,這是究竟所需,這是佛的本懷,也是佛出世的根本所在,也是順性起修的利益。

  我們眾生違逆于本性,無起無滅的本性,無來無去的本性,多發(fā)生虛妄的分別、染著四相。我們經(jīng)常讀《金剛經(jīng)》,許多人讀《金剛經(jīng)》,說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四相若運用此相不名菩薩,不見如來。此是真實說。說若見諸法非相,即名菩薩,即見如來。這不是簡單的言辭,這是諸佛親證的教誨和真實的利益所在。

  現(xiàn)在許多學佛的因緣把這個當成是一種文字游戲,是一種教條理論,跟自己不相干,不拿這樣的教導來指揮自己的行為,指導自己的行為,使自己發(fā)生一個學佛的正因,結(jié)果不得佛法的利益,這真可憐。不能依教奉行,多墮于口舌,真是可憐啊。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

  諸佛如來并不是說真正有一個煩惱可斷,有個生死可了,他真正識得本無生死,本無涅槃,本無輪回,本無佛魔。親證這個根本利益了,是名佛、世尊,是為如來、是為應供、是為正徧知、是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是世尊,人人本來安住,但是不知,虛妄分別,強行說佛說魔,說善說惡,說是說非,說你說我,說過去、現(xiàn)在、未來。所以說諸佛有三種教誨:一是隨順眾生說,二是暢佛本懷說,三是方便種種對機說。這個地方是究竟說,因為《圓覺經(jīng)》是究竟說,是陀羅尼教,是總持教,是攝化一切眾生的根本利益的教誨,是最上乘教誨。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得無失”是根本利益,一切眾生本來也無得無失,就我們現(xiàn)在煩惱也好,無明也好,成就種種順法逆法也好,從根本來說也是無得無失的。若不親證如是,此話也是空話,沒有意義!

  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究竟的歸向、究竟的指導,就象告訴我們千條河流必歸大海是一樣的,使我們有個正確的、究竟的歸向,然后按照這個歸向來行持,明確目標,再來行持,也就是因真果真。若不如是,多會半路流失,迷失方向,喪失大利。

  “無取無舍”,

  我們看現(xiàn)在學佛的人,多在取舍上發(fā)生功用,這個人是我的親屬啊,這個人對我好,對我照顧,眷戀不舍;這個人我煩他,我看見他就夠,就誹謗、詆毀。這樣沒有佛法,這只是一般的人情罷了。

  許多人失心,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我喜歡什么,我不喜歡什么來作取舍。我喜歡這樣的法,不喜歡那樣的法,這叫“失心”。所以過去我們出家人第一步先作沙彌時間,或者作沙彌尼,或作式叉摩那,要隨順師教,打脫自己的業(yè)習,打脫自己的選擇,打脫自己自以為是的心理,才能打一個清凈的基礎,象一張白紙一樣,才能學習佛法,運用佛法。

  現(xiàn)在基本上一出家都自以為是的比較多一些,包括居士也是一樣,包括我們也是一樣的,這是共業(yè)。對任何人我們不詆毀,這是共業(yè)。自以為是就要吃苦,吃無明壓迫之苦、取舍之苦、分別之苦。貪瞋癡慢疑都是因為分別、愛憎所產(chǎn)生的,親疏所產(chǎn)生的。所以無取無舍。

  但我們凡夫煩惱熾盛之時還要取善法,為什么呢?這是一種次第因緣,所以依次第教來說,還是有取舍的,好比說我們出家就舍棄在家的因緣,做出家的事情,不做貪瞋癡的隨緣,那就要取戒定慧的教誨,這是善法的增上罷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戒定慧的教導,漸次修持的教導,都是為了使我們得到無取無舍的根本利益,無來無去的究竟安住,清凈光明的真實利益,是通過戒定慧的逐漸的引發(fā),這是所謂的頓根也好,常規(guī)的教化也好,次第修持的因緣也好。

  說佛回施給我們殊勝的法益,但說無上乘。當然以修持來說決定依次第而行,《楞嚴經(jīng)》也好,一切大乘教誨皆復如是。

  下面有二十五個修持的方法,都是依次第修持的。那么“圓說頓出”,行持還要依次第而行,就說我活人還要一天一天的活,改變自己還要一步一步的來,斷除習氣唯佛一人。所以說賢圣也好,菩薩也好,皆是菩薩四十一個次第,包括阿羅漢、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包括四向亦復如是,他都有習氣,斷盡習氣唯佛一人。

  行持就是要斷除習氣,斷除習氣與秉性的這種差別,那就要漸次行持了。所以說圓教,有的大根性人圓頓法益一聽,圓念、圓成、圓悟,成就圓法益,證得圓果,即生成就;那漸次根性的人聽到圓教,也作漸次修持的因緣。所以稱為圓頓之說,漸次而行,這是通教。

  《圓覺經(jīng)》是不可思議的,就象釋迦佛在后面舉這個例子說,這個教導象大海一樣,蚊蝱,就是小蟲子來吸這個大海的水可以使其飽滿,阿修羅也可以使其飽滿,各順眾生的根性罷了。如大雨普降于南瞻部洲,大器大載覆,小器小載覆,河流多存一些水,大海容納一切水,池溏容納一小量的水,草根樹葉涵納吸收一點水,頑石不潤,這都是因緣。這地方我們要審視。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

  “作”、“止”、“任”、“滅”是“四病”。我們現(xiàn)在許多人學習禪宗,或者學習其它教導,有發(fā)生作意的教誨,作意非究竟的佛道;那“止”、“禪定”乃至種種幻化的種種三昧正受的運用,也非究竟佛道;“任”者,任運自如,種種作業(yè)的任運,亦非究竟佛道,何以故呢?那自然外道也可以任運;滅者,取斷滅,證于實際,亦非究竟佛道。因為諸佛菩薩不住涅槃,不住生死。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直除四病,這是最上乘的四病,在最上乘的修持上往往會發(fā)生這四種病,善知識說你現(xiàn)在要保任、要任運、要作意,作意善意舍棄諸惡,這地方都會犯病,在這個地方執(zhí)持,以為實有;“作”,那就會在作意上墮入不凈心,不能發(fā)生無上的利益;那么“止”呢?認為禪定、三昧就是佛法,那也是墮入可笑之因緣。

  不知道佛法是如《涅槃經(jīng)》所云:“解脫非佛法,涅槃非佛法,大般若之智亦非佛法,三者具足,是為佛法 !爆F(xiàn)在人一般的一聽涅槃,認為取涅槃為佛法,一聽智慧,認為智慧是佛法,一聽解脫,認為解脫是佛法。釋迦佛在《涅槃經(jīng)》上告訴我們真實之語,作獅子吼,摧毀邪見執(zhí)著,說三者某一點皆非佛法,三者具足,如鼎三足,如伊字三點,缺一不可。

  我們現(xiàn)在學佛的人稍有執(zhí)染就會墮入邪見執(zhí)著,不能得究竟道業(yè)。此類稱為蕉芽敗種,這個地方我們要審視的。因為《圓覺經(jīng)》甚深!甚深!特別地細微,因為我們每天有三十頁的任務,也不能細講,因為講這言詞特別費時間,當然大家要深深的思維,我們在一些地方提醒一下。

  末法時代犯這個“作”,“作意”,不凈心。

  “止”,以禪定為法益,為究竟道業(yè)。這在佛住世之時有這樣的人,有的出家人證得四禪八定,或者九次禪定(編注:滅盡定,在四禪定和四無色定之上,又稱第九次定)現(xiàn)前了,認為自己就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認為自己證阿羅漢果了,后來到世間一走動,煩惱業(yè)緣又再現(xiàn)了。因為他沒有證無漏之智,沒有證斷德,不知恩德,發(fā)生不了真正的功用,所以后面就會煩惱再現(xiàn),他就說沒有佛,沒有阿羅漢,就來誹謗如來圣教,墮入地獄。那是以禪定為所謂的能證者。

  有的任運,在我們這個時代,我聽很多大德給大家開示,都墮入這個“任”上了,說你要好好地保任,保任自己現(xiàn)前這個清凈的念,無作無染,所謂的不來不去,莫生念頭,莫隨業(yè)流。在這個地方要任運自如,就認為這是佛法了。可憐啊可憐,這是佛法嗎?這叫菩提分。這個地方一執(zhí)持還會墮入邊見,認為自己清凈了,認為自己得到佛法了,那就會生增上慢心,下面呢就會生煩惱,因為這是有對的、有漏的。雖然說是保任,雖然在任,任來任去,自以為發(fā)起作意,就會墮入前面這個“無作”。

  那么他認為“有作”了,他認為他清凈嘛,有所得嘛。有所得就會生起所謂的不凈心。我們知道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不作意,自然發(fā)起報德回施,報德的教化,報德的行持,報德的三昧,但是七地以下的菩薩還都是有作意的因緣,叫“不凈心菩薩”。這次第我們好好看。

  “滅”者,就是墮入二乘,求于實際。阿羅漢果趣于無余涅槃也好,都是證得這個因緣,一涅槃就發(fā)生歡喜,斷滅大慈悲種性,不入菩薩乘,不入最上乘,墮入化城之中。釋迦佛當然在大乘了義教上還是呵斥這個事情,這也是一病。在《楞嚴經(jīng)》上也稱為外道,外道一病。有九十六種外道,現(xiàn)在學佛人不知道九十六種外道,我們要是看看《瑜伽師地論》就會知道現(xiàn)在基本上都在外道之中,很少人知道佛法的。

  這話跟大家講也是比較實際一些,也不敢傷害大家,但的確我們要實話實說,真正知道佛法的人利益的確是不可思議的,那是不假起作的,所謂地一切作為都是佛法的光明,都是無沾無染的,都是解脫,都是般若,都是涅槃。但于此處決不著不染,無有痕跡。所以說諸佛無知正徧知!徧照于法界,那無作起。

  這四病我們要好好的看一看。

  “于此證中,無能無所”

  “能”“所”兩忘,這也是個方便說,我們現(xiàn)在眾生都在“我”、“我所”中。

  “我”就是“我”能講法呀!“我”能修證呀!“我”向往佛法呀!這個“我”是學佛的第一障礙。

  “所”,我在修什么法呀,我在做什么事情呀,那么我遇的是惡友啊善友啊,周圍的依報因緣就會發(fā)生“所”。

  這個“我”、“我所”,就會產(chǎn)生負作用,什么負作用?障自己清凈道緣,自己的清凈法益。心有罣礙,多有得失,有得失就有人我是非,人我是非就有愛憎,有愛憎就幻化無量的差別境界,那生死輪回由此而生!拔摇、“我所”為本的,“能”“所”也就是“我”“我所”,就是轉(zhuǎn)換一個名詞。

  “畢竟無證”

  諸佛如來證無所得,是為親證,所謂的亦無能證者,亦無所得者,是為佛的真實利益。這于初發(fā)心來說,多生恐怖。所以佛在很多經(jīng)典上說與初發(fā)心說第一義諦,此人為墮落,為法墮,說者、聽者皆受傷害。

  因為我們講《圓覺經(jīng)》是仗佛威神,猶如大海一樣,給大家的最究竟的利益,一入耳根,永為道種。這是諸佛的威神加被,非我等言詞,也不是我們杜撰出來的,這是諸佛的最上乘教誨,是大家的善根成熟,我是這么感受的。

  “亦無證者”

  “畢竟無證,亦無證者”,這是諸佛親證的果德,F(xiàn)在人稍微有一點福報,就吹噓自己的福報;稍微有一點妖魔鬼怪附體,就認為自己有神通,可憐!就欺壓別人,自己受人欺壓了,欺壓得狠了,就認為自己怯懦,痛哭流涕,無所寄托,依賴于人?蓱z!可悲!

  現(xiàn)在學佛的確很可憐,搞的都是外道之法、邪見之法、罪惡之法,反而認為自己在行持佛法,可憐啊!但是我們只能給大家相互的提醒因果,提醒佛法的最上乘教化,如此而已。信不及,你自己受果報,跟別人不相干。這夢幻的果報,跟任何人都是不相干的,各個都不相干。要相干,佛那么慈悲,早把我們都給接度過來了。

  今天早晨一些菩薩來給我說一些事情,我說人情不是佛法,我感覺佛法這個事情,大家要認得清楚的。佛法的確是一切眾生本具的,你再怯懦的人也是本具具足圓滿的,你再高傲的人也不比別人強什么,大家都是很平等的。——諸佛如來為什么能實施教化呢?最慈悲、最智慧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佛教的師徒關系也是前者為師導,后者為師資,是個引導的因緣罷了。所以大家同一師學,都學的是佛教,不是誰比誰高明,誰教導誰,誰是誰的上帝,誰掌握誰的命運。根本沒有這樣的因緣,那都是外道之法、邪見之法、修羅之法,決定非佛法。

  反正我知道我周圍修羅之法比較重,邪見之法比較重,末法時代這個地方都是特別重。人有一點因緣就想教導別人,想管別人的命運,豈不知自己的命運是個什么都不知道。佛法不是這個,只是相互的提攜,告訴大家本來具有的東西罷了,誰也不比誰高明。

  同一師學,如水入河,相互的愛戴,相互的借鑒,相互的提攜罷了,極為平等、安穩(wěn)、究竟。你要有下劣想、貢高想,都不能學習佛法的,這是究竟佛法之處。下劣的人可憐!貢高的人更可憐!不相信?果報如是!就在這個地方提醒大家,佛法是無所得,你認為有所得,早入魔眷屬了。

  《楞嚴經(jīng)》上那么多陰魔、色魔,色、受、想、行、識五十個陰域都是警告我們這個地方。但是現(xiàn)在的人根本不出離這個東西,在這里面張牙舞爪,或在這個地方痛哭流涕,或要這個地方迷茫不知去向。就是不出色、受、想、行、識,被五蘊所左右,被五陰所折服,可憐啊!不得佛法清凈本圓利益,可悲啊!還自以為是,或者自以為可憐,那真是可憐處。所以說不明心地,學法無益。過去的祖師古德們都警告我們,反復的給我們說,就這么個意思。

  “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無量壽經(jīng)》反復地告訴我們,既不貢高,亦不下劣,F(xiàn)在的人不貢高就下劣——貢高起來飛揚跋扈,下劣起來真是可憐,貢高人可憐,下劣人一樣可憐,因為貢高下劣最后就會帶來一個無記的結(jié)果——迷茫,迷茫的時間更可憐,愚癡,愚癡相現(xiàn)前,讓人感覺特別可憐。

  因為有貢高就有下劣,中間就有這一段無記的因緣。往往人自以為自己有善法的時候,就會生貢高、增上慢,認為自己罪惡,過分自責的時候就會生下劣想,也特別地可悲!我經(jīng)常聽到出家人或者學佛人這樣說,當然在家人這樣說也比較多,“不想活了,我真不想活了”,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出家最初因緣遇到幾個上吊自殺的,都是跟我說這樣的話,說某某人在哪兒上的吊,某某人在哪兒自殺的,我說我這個人業(yè)報怎么這么不好呢?怎么老聽到這個消息?出家一看,那當然在家人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事情,為什么我們出家人、學佛人還有這么的事情呢?就是不明佛法罷了,不明這個清凈的法性本來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所以就在這個地方做是做非,做得做失,得不到了就生傷悲,就生下劣,就不想活。我的確遇到這樣的因緣太多了,我感到大家怎么不學佛呢?拿這么大的精力來學佛多好呀!許多人拿很大的精力搞是非、搞驕慢、搞下劣,就是不搞佛法,可憐!很大的精力就去贊嘆自己,炫耀自己,就不去歇歇心,不知道一切佛法本來是平等的,可憐!真是可以說現(xiàn)在千萬億個可憐啊!可能這是諸佛出世的正因吧,就告訴我們眾生是可憐愍者啊!

  我希望大家學佛的在一起,相互的愛戴是要得的,提攜是要得的,不要相互的傷害也是要得的,但是不要用人情,不要用“愛”,要用真心!要告訴因果,要告訴大家實際的諦理,也就是實際的因緣、佛法的真實利益,要不然愛也是苦。何以故?愛是苦本,憎也是苦本。我走這幾年,看到的不是愛就是憎,滿足我隨順我,我就愛你,拼命地保護你。你傷害我了,違背我了,我就瞋恨你,處處給你制造麻煩,這樣的人都沒法學習佛法,這是因果在那兒擱著哩,都是生死輪回的根,我們學再多的言辭也沒有意義。大家不運用佛法,還是個可憐愍者。你雖然出家了,或沒有出家,你掛個學習佛法的旗號,但是不學佛,太可憐了!比不學佛的人還要可憐,因為你會喪失以后的佛法因緣的。

  我看到許多在家人活得很輕松,我跟許多所謂名字學佛的人說,我說你不如回家,我就這么說的,我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人,給別人講佛法講得頭頭是道,也可能我是其中之一吧!我感覺挺強烈的——這個地方,自己的受用沒有,到是非中、到愛憎中就輪回不休了。誰對自己好,這個人就是有法人了;對自己壞,那就起瞋心;對住自己了歡喜踴躍;對不住自己就起其它因緣,太可憐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