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普賢行愿品》偈頌 講記 1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愿品》偈頌(10)

  第一講⑩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

  對于我們,我們的生命又能夠延續(xù)多久,誰也說不清楚,也許就是在下一刻。過去的禪宗,參禪的人就經常要告誡自己:“今日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日穿不穿”,今天將自己的鞋子和襪子脫下去,明早還能不能再清醒過來,把鞋子和襪子再穿起來,說不清楚啊。甚至過去有的修行人,為了思維這種無常,經常把吃過的碗在晚上扣起來,表明也許自己明天就不會再用這個碗了。

  這是修出離心的第二個準備,叫作思維人命無常。這種暇滿的人身我們是得到了,但是這樣的生命能夠持續(xù)到什么時候,我們沒有一個把握,我想在座的沒有一個有把握地說:我絕對可以活到一百歲,或打個折扣吧,絕對可以活到六十歲,這都不一定的。也許一期生命到了,你就死去。比如突然的一個橫禍,不一定我們會壽終正寢。也可能一次天災,就奪了我們的命,或者是一次突然的疾病,都可能要我們的命。這個人身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靠得住,生命會真的那么漫長。在佛經里佛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像水泡一樣非常地脆弱。

  前面講了這些,是希望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有心態(tài)上的準備,這樣的準備是我們修學任何法門都需要的。如果有這種心態(tài)準備,那我們只需要一個法門,就能夠從始貫終地最后修學圓滿。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態(tài)準備,哪怕是我們修學到最最好、最最捷徑的法門,也會因為懶懶散散,最后無所成就。

  這些言教,就是在《阿含經》里面,佛陀弟子不止一次的教誡。有一次佛陀突然問他的弟子們:“人命在幾間?”有的弟子說:“數(shù)日間!庇械牡茏诱f:“飯食間!狈鸲挤穸,最后有一個弟子說:“人命在呼吸之間!笔堑,人命就在呼吸之間!

  還有一次,佛陀為了讓他的弟子能夠理解輪回是危險的,便把弟子帶到懸崖邊,佛陀就發(fā)問:“從懸崖上面看下去危不危險啊?”弟子們伸頭一看,有的馬上頭就暈了,可能有恐高癥吧,馬上感覺到不適。于是弟子們說:“非常地可怕,非常地危險,如果掉下去,那就是粉身碎骨了!狈鹪倮^續(xù)問:“還有沒有比這懸崖更危險的事?”弟子們想了想,說:“有啊,生死、輪回比這個還要可怕!”

  看到這些故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佛陀對弟子是非常親切的,他不是只機械地教授弟子,而是把他們帶到大自然中,直接去體悟生命的實相,通過這樣親切實際的教授,讓弟子提起出離心。

  如果有對生死的畏懼,下一步就會想到了:我是不是能夠通過一些方法,讓自己到一個更圓滿安全的地方,就像《法華經》里“三界如火宅”的比喻。只有讓我們生起對生死的緊迫感,才會生起對解脫渴求。

  如果沒有這樣的思維,我們可能會覺得世間也不錯呀。因為現(xiàn)在還沒有大的問題、大的違緣讓我們去面對,我們麻木的內心是不會覺得人道不圓滿的。其實真正細想作為人有太多的不圓滿,比方說我們都希望健康,但是真能健康嗎?希望身體好,但自己的愿望能達到的嗎?希望生命更長一點,也許正在想的時候,下一刻可能會死去。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沒有辦法能控制。也正因如此,佛陀才會教授我們:如果當你意識到人身是不圓滿的,那你應該通過修行,讓自己從這樣不圓滿的人身里出離。

  要訓練出離心,還有兩種思維是必須的,就是思維業(yè)力因果六道輪回。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一定要相信因果。如果不相信因果,首先在行為上沒有規(guī)范;不相信因果,在世間的取舍上,就沒有標準。一旦相信因果,在行為上不管佛陀對我們要求的,還是種種世間默許成規(guī)的,都會很認真地執(zhí)行。應該說最深層次,道德層面的約束,是來自對因果的相信。而直接跟因果相關聯(lián)的,就是六道輪回。善惡有報,真實不虛,與之相應的善道、惡道完全是自己因果的招感。

  關于這些,我覺得做為一個佛教徒在修任何法門之前,都應該通過種種思維先建立起來。只有建立起這樣的信仰,對后面的修學才會起到更大的幫助。前面的四種思維:人身難得、人命無常、業(yè)力因果、六道輪回,是我們后面步入正式修行的鋪路石。假如沒有這樣的基礎,我們修建起來的修證大廈,是不牢固的。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