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

  這個凈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凈土宗的修學者,我們不管是今生的離苦得樂、或者是來生的功德莊嚴,主要還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所成就的,這樣的一種特色,當然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就有所不同。

  我們一般的圣道門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主要是仰仗你內在心靈的力量,來斷惑證真;凈土宗的修學,在整個修學的過程當中,是要讓你的心力跟佛力產生交互的作用,我們叫做「感應道交」,所以感應道交是整個凈土宗的修學宗旨,也可以說是一個修學的目標,你必須要用盡一切的方法,讓你心靈的力量跟佛陀的力量感應道交,這個是凈土宗的最高目標。

  那怎么樣達到感應道交的目標呢?它的一個根本的宗旨是什么?在這樣一個修學的傳承當中,最早提出感應道交修學方法的,就是印度的祖師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在《往生論》當中提出了「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認為我們凡夫要跟佛陀感應道交,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修一心歸命。那怎么修一心歸命呢?天親菩薩提出了五個法門,包括身業(yè)的禮拜、口業(yè)的稱念、意業(yè)的作愿觀察回向,就是身口意的相應,這樣子能夠把你的心,慢慢慢慢跟佛陀的心,兩個就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了,所以最早提出凈土宗修學宗旨的是天親菩薩「一心歸命」的思想。

  這種思想傳到中國以后,善導大師把它發(fā)揮出來,善導大師根據(jù)阿彌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善導大師說:其實第十八愿是整個修學凈土宗的主要宗旨,所以叫做愿王。十八愿當中的根本思想就只有八個字,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他認為這八個字是整個凈土宗當中修學的成敗關鍵。

  凈土宗它不怕你煩惱重、它也不怕你業(yè)障重,但是你要感應道交必需要具足這八個字,「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那這八個字怎么解釋呢?太抽象了。所以善導大師說「這八個字其實就是順從本愿的意思」,這句話就把整個凈土宗的中心思想挑出來。就是說你一個念佛的人,你用什么心態(tài)來念佛是最恰當?shù)哪?就是你這一念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不能夠有任何的妄想,你不要說「我這個人業(yè)障深重、我是福報不夠」,這樣子就叫做抗拒本愿。你內心當中念佛的時候,只有一種想法,順從本愿的想法,這個就是后來蕅益大師延伸出來所謂的「真實信心」。

  其實我們看名相一再改變,或者到最后印光大師叫「老實念佛」,其實都是這個道理。老實念佛也好、真實信心也好、順從本愿也好、一心歸命也好,就是彌陀第十八愿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個地方的問題點就是你對凈土宗要產生一種強烈不共的信心,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內心當中有很深厚的疑惑煩惱,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教理的學習,來拔除你內心的疑根,你疑根未拔,你很難順從本愿的。比如說你念這一句佛號,讓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我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教理的學習,成就大乘的正見,從對四十八愿的學習當中,慢慢慢慢的拔除你內心的疑根,未來我們念佛的時候就能夠「順從本愿、一心歸命」,就這個道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