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其心不淫呢?

\

正式說明殺盜淫妄四重戒,來彰顯無漏戒法的修學(xué)內(nèi)涵。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前面講到攝心為戒,什么叫攝心為戒呢?這個戒法的內(nèi)涵,到底跟聲聞戒有什么差別呢?提出這個問題。佛陀等于是自問自答,先一個征問,再詳細的回答:

首先看淫戒,經(jīng)文比較長,我們分成三小段來說明: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這里,就正式把攝心為戒的道理講出來──

  我們看第一段,先把持戒的功德相,它的標(biāo)準標(biāo)出來。說:假設(shè)在凡夫世界的六道眾生當(dāng)中,你能夠做到其心不淫,則不隨其三界生死的相續(xù)。

  淫戒的重點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

  它的意思:不是說你在佛堂拜佛,在那個地方靜坐持咒,然后你都沒有起煩惱,不是這個意思。你這樣叫緣缺不生,不是其心不淫。應(yīng)該是說:當(dāng)你這個明了的心,受到外境刺激的時候,生起了淫欲的念頭,而你能夠產(chǎn)生一個對治的力量,那個對治的力量被你栽培起來,你產(chǎn)生一種抗拒的力量,甚至于是一個調(diào)伏的力量,這個就是其心不淫。

  這個地方,也并不是說你完全沒有淫欲心,完全沒淫欲心,你就是圣人,那制這個戒對你就沒有幫助,這個地方是針對末法凡夫眾生來制的。就是說:你有煩惱,但是你開始抗拒煩惱、調(diào)伏煩惱,走上了菩提的正道,這個叫做其心不淫。后面的經(jīng)文就在發(fā)明這個思想,讀完后文你就知道什么叫其心不淫。

  這里,先講出一個正面的功德,以下再講到反面的過失:說:你修大乘的真如三昧,你的目標(biāo)是要出離三界,但是假設(shè)一個人,他對淫欲的心不加以對治,不加以對治就等于放縱,(就兩種情況─你不是加以對治,就是放縱),那么三界的生死是不可能出離的。這個人,對于淫欲的念頭,一再的放縱,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修行人,所以他就會有什么功德力呢?多智他有很多、多聞的智慧。(這個地方應(yīng)該只有聞慧,沒有思慧)。第二個他有少分的禪定,這里指的是欲界定…九心;因為初禪不可能有淫欲的煩惱。欲界定,就是少分的禪定。這個人他應(yīng)該有福德力─有多聞的智慧、有少分的禪定,但是他內(nèi)心當(dāng)中─不斷淫,對于淫欲的煩惱,采取放縱的態(tài)度。這樣…他淫欲的煩惱,經(jīng)過他的智慧、禪定兩種資糧的加持,結(jié)果是必落魔道。

  魔道的根本,就是以淫欲心為根本,它的淺深分出三品:

 。ㄒ唬⑸掀纺酴つ跤腥齻特色,

  第一個淫欲熾盛,他的淫欲心特別重。

  第二個福報廣大,這個人在人世間做了很多慈善事業(yè),福報很大。

  第三個心靈特別的靈巧,他有一些小聰明的,這種人就做魔王。

  (二)、中品的魔民─這個是男眾的魔民,魔王的眷屬。

  (三)、下品的─變成一個女眾的魔女。

  不管是魔王、魔民、魔女,他們都有很多、很多的徒眾,就是有很多的魔子、魔孫;那么他們內(nèi)心,是各各自謂成無上道。問題出在這個地方──各各謂自己已經(jīng)成就無上道。一個人為什么墮入魔道呢?不是說他今天犯了淫欲的煩惱,就墮入魔道,不是這個意思。一個人他是破見——邪知邪見—─他自己認為:放縱淫欲可以成就無上道。

  我們解釋一下:在大乘佛法因緣觀里面,破戒你還有救。你煩惱很重,抗拒不了你的煩惱、抗拒不了外在的誘惑,你犯了罪,但是你起增上慚愧,你這個人還有希望,因為你的菩提種性沒有失掉。

  這些人為什么修到最后,他不是成就佛道,是成就魔道呢?破見——邪知邪見,以淫欲的煩惱做功德想。他想說:誒…淫欲并不障道啊,甚至于是對修道有幫助的。

  所以《楞嚴經(jīng)》說:他是因地發(fā)心就錯了,他是以淫欲為本,所以后文佛陀比喻說:你用沙想做飯,你煮不出飯來的。問題點在破見——邪知邪見。他在整個修學(xué)過程當(dāng)中,他自己還是生死凡夫,那么放縱自己的欲望,雖然修福修慧,而自認為成就無上道了。這樣以淫欲為根本,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落入魔道;你用沙去煮東西,最后當(dāng)然只有一個結(jié)果,就是熱沙。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