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變過去的業(yè)力?

  那么怎么樣從第六意識的如理的思惟、想象來改變我們過去的業(yè)力呢?

  我們看下一段的總結(jié)。我們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專有名詞就叫止觀,講得好聽點就是止觀,其實唯識學(xué)就是想象。只是說這個想象不是我們自己的想象,是透過佛法的指導(dǎo),隨順教理的引導(dǎo),依教起觀。

  這個地方有兩段,我們先看,從本經(jīng)的角度,我們應(yīng)該對人生要產(chǎn)生兩種的想象,所謂一心三觀。

  第一個是空觀。

  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是馬上處理,是先回光返照,照了我們心性不變之體,告訴自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沒有這個東西,就是從個別生命先帶回整體生命。這個事情非常重要。

  一個菩薩遇到事情,要先求安住,再求調(diào)伏,要養(yǎng)成這個習(xí)慣。

  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要突破你的生命,反應(yīng)不要太快,真的不要太快。你太快的話,你馬上被阿賴耶識所騙。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jīng)驗。腳步放慢一點。因為阿賴耶識是生滅的,它要的就是你跟它一起起舞。你不動,不迷、不取、不動,它拿你沒辦法。一個人反應(yīng)越快,對你越不利哦!

  我是說修行人,世間那是另外一套。世間道和出世間道是兩條路。世間人講求效率,這個我們不談。佛法講解脫,反應(yīng)要慢,真的要慢。

  你看《楞嚴(yán)經(jīng)》,不迷、不取、不動。遇到事情,先把心安住,告訴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那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相。所以,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觀,把心帶回家。

  第二個,修假觀,我要怎么面對?照了心性隨緣之用。

  第一個,思惟這是我過去業(yè)力的顯現(xiàn)。

  我現(xiàn)在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把這個因緣把它消失掉;第二個、我希望這個因緣把它擴大。

  假觀,觀察——你從什么地方來?從業(yè)力而來。你將往哪里而去?

  我希望這個因緣,假設(shè)是個好的因緣,跟菩提道相應(yīng)的因緣,我們希望這個因緣增長廣大,比方說布施、比方說持戒、比方說念佛。

  所以,假觀就是用方便法門把這個因緣消滅、或者把這個因緣增長廣大,就是假觀。

  那么中觀就是空有同時、空有無礙。

  空不障礙你的緣起觀,緣起觀也不障礙你的空性,這兩個可以同時存在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