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無依行品第三》節(jié)錄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無依行品第三》節(jié)錄
上夢下參老和尚
“修定行者若具資緣,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終不退失。由此不起一切惡法,廣說乃至不善尋伺,往生天上,證得涅槃。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諸三摩地,初夜后夜富拾睡眠,精這修學,還離憤間,少欲知是,地所愿戀,一切貪嗔忿覆惱害,懦慢貢高,怪吝嫉妒,離間粗惡,虛誑邪穢,一切人間嬉戲放逸,皆悉還離。如是行者,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贊嘆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
那庾多供,況剎帝利、婆羅門、筏拾、戍連曩等,未得定者,尚應受此贊嘆、檀拜、恭敬承事、奉施供養(yǎng),何況已得三摩地者。爾時世尊而說頌日:
修定能師惑馀業(yè)所不能
故修定為尊智者應供善”。
修定的行者,一定要具是資緣,那時候,諸三摩地未成就的能夠得成就。要是先成,已經(jīng)成就的,那就更增長,再不會退失。那么,有定力,心能降伏得住,一切惡法都不起:“廣說乃至不善尋伺”尋伺,是追求的意思,不去迫求的意思。這樣子,可能往生到天上,證得涅槃,更能夠修成,或者修四禪四定,或者四空四定,就可以生到天上,乃至再深入的修諸三摩地,乃至于究竟證得涅槃,乃至證成三乘果位。
這是佛贊噗修定的。在世間修行的時候有三種,第一種是修定心,第二種是讀誦,第三種是營福。這個修定的行者就是修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靜處、寂靜。在修因的時候,就是修寂靜,修靜慮,修觀,而后成就的時候,達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講了很多,等持,翻寂靜,修定行的人應該作些資量的工作,修的時候,你才容易證得。你們要注意的事項,也就是環(huán)境,外面的客觀的情形,你都應當注意。
如果你還沒有成就三摩地,也就是還沒有得到定之前,你就要辛苦一點。初夜、后夜,你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應當辛苦一點 。如果在初夜的時候,以現(xiàn)在十二小時計算,你在中夜的四個小時可以休息一下。初夜跟后夜這八個小時,你都應當精進的修行,不要太貪睡,“常舍睡眠”,四個小時是不夠的。這是指真發(fā)心要了生死的人,我們想師煩惱,像這類的修行人,真正的信仰佛所教尊的。
我所指的這個信心并不是我們一般的信,而是真正的深信不移。你相信佛的教誨,佛告訴我們怎么作,我們怎么作,這樣的話,才能夠人道,F(xiàn)在我們自認為都是很信佛的,我個人感蹙到是不夠的。我們并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只睡四個小時,其余的二十個小時,我們都能行道嗎?像我們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專業(yè)的,專業(yè)都作不到,像大家不佛修行都是副業(yè),并不是專業(yè)的。
大家知道,在我們出家之后,有早晚課,我們都是兩點半起來,每間寺廟都是兩點半,這個規(guī)定,你到哪個廟掛單都是兩點半起床,這里含著很多的意思。以前大陸上,寺廟里沒有晚飯,他叫纂石,也就是吃榘,F(xiàn)在,末世的身體,不像遇去古人那橛的健康,就得吃繁,拿這個晚飯當纂。但是寺廟里正常規(guī)矩,這個集是稀飯、臭咸菜。你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算了。
現(xiàn)在當然不是這樣子,大家如果到寺廟去吃晚飯,還是吃得很好的。有的小師父還到外面去下小飯,像我們下邊那個門口,盡是小飯,這樣遢能修道呈?種個善根而已!真正要修行的,你應當不要太貪睡,睡眠是一蓋。我們算一算,我們這一生當中,睡眠的時間占去多少?占去很多時間!但是有些人為了以營事業(yè),或者作工人的,還得加班加點,有時候為了賺錢,他睡的也很少,那跟這個沒有關系,這里是專指修行者說的。你要想修定的時候,應當要精進,不要懈怠。睡眠,這是懈怠!你把好時間都耽誤了。
有的道友們發(fā)了心,想住山里,或者我們有好多的道友居士想學古德,不睡眠的,這也很多,甚至也有不吃皈的,打一個七兩個七,把時間集中起來,要修道,目的是想得定。得定有什么好處呢?大家是知道的,一有定,就能開智慧。在定中的時候,你什么都明了。就像那些阿羅漢,你要是請他給你回向,他在未入定的時候,跟我們差不多。他一入定,觀照起來,智慧現(xiàn)前,他才能知道。他拾了報,就入了三摩地,證了空理。
所以,在修定還沒有成功之前,要舍掉睡眠,要精進修學。學什么呢?學禪,要習定。但是你待在市中心可不成!汽車的斡攫,讓你不易入定。人聲嘈親,也不能入定,。眥間的地方是不成的
少欲知是,知是者常樂,不要貪求太多我們因為貪心太大,沒有覺悟到我們的肉體是幻化的,沒有把肉體認定是無常的,就給他找舒服,怎么調(diào)和,怎么舒適,多欲而不知是,好多人部小臺滿是的。有時窮人看到富人,也很奇怪,他有那么多錢,這輩子吃得了嗎?富人看窮人,說你不修福,該受罪,你窮是應該受的。這是教我們少欲知是,像我們有些大德住在山里,他的福輟很大,但是他都舍棄了,這樣才能得到快樂。知是者常樂,少欲者自安。少欲,你才會平平安安的。無求,你也不傷害誰,因此,必須少欲知是,無所愿戀。頗戀就是貪戀的意思,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就我們來說,衣食住行,吃的、穿的、住的,還有一個代步的,對這個不貪戀。對于貪嗔、忿覆、傷害、懦慢、貢高、慳吝、嫉妒、離間、粗惡、虛誑、邪穢,你要具是慈悲喜舍,對治貪嗔癡愛。頗戀就是貪的意思,嗔就是不如意的時候,會生起煩惱,嗔就是嗔恨心。
這是罪業(yè)的三根本。貪、嗔、癡。癡就是沒有智慧。懦慢,每個人都這樣想。我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我有什么懦慢?但是,事實上不然,每個人,你回想在同輩、同事當中,總覺得我比別人強。懦,簡單說就是驕氣,廣泛的說,就是矯揉進作。矯揉進作的事太多了。不懂裝懂,不會裝會。明明不成,自己還說為自己了不得,為什么把懦跟慢速在一起,這個慢就是傲慢的意思。
窮人也會傲慢嗎?窮人更傲慢。他感覺到自己很清高,特別是讀過一些耆的,古來窗秀才,現(xiàn)在有些是大學學業(yè)的,現(xiàn)在大學學業(yè)就差一點,博士學位的,碩士學位的,我記得二十幾歲在上海的時候,博士是不少,在北京,博士也不少一我曾經(jīng)遇到兩個博士都是美國學的,一個在康乃爾學廛業(yè)的。他在大學當教授,驕傲還可以。把他捉起來關到監(jiān)獄,他總以為比別人高,“我是博士住監(jiān)獄!”我說:“我是和尚住監(jiān)獄!”叫我陪他,他總感覺更驕傲。他這個驕傲、慢,無論到什么地方,他都表現(xiàn)出來。任何時候,他總比人強?峙率窍铝地獄,他還覺得只有他才夠這個資格下地獄。你沒作這個業(yè),你還來不了這個地方。
像我在監(jiān)獄里,住的時間太久了,跟犯人打堆的多。到了那個地方,犯人跟犯人,他也認為我比你們這些犯人都強。每個人都有這個表現(xiàn)。這就是俱生我孰。這個很屬害!因為我比人家強,女道友無論多丑,他認為自已是很美的,一天總照鏡,都在擦洗。為什么?懦慢、真高。
慳,就是貪的意思,很吝惜。拾心不重!我們請的舍是什么?是布施,慈悲喜拾的拾,拾要從你自己心里舍,不只是物貿(mào)。除了物貿(mào)以外,先舍心。如果你心里頭舍得清凈了,那就成功了。慳貪沒有了,反過來就是布施,就是慈悲,就是舍。嫉妒呢?那涵養(yǎng)就更多了,嫉妒人家的好事,要是有利害關系,你嫉妒還可以理解。跟他毫無相關,只要是幾個人,一說別人的好事,別人贊嘆別人,他就說破壞的話。“他算老幾,他有什么了不得!”這就是嫉妒。這類的事情很多很多,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碰到。
在《普賢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五大愿隨喜功德,看見人家好事,你要贊嘆,贊嘆隨喜,他的好事就分給你一半。我們要經(jīng)常隨喜諸佛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大家都知道,愿力大,下地獄度眾生。觀世音菩薩愿力也很大,有十二大愿。普賢菩薩十大愿、文殊菩薩十大愿,我們都隨喜,就分一份,看見別人作好事,我們沒有那個力量,作不到,我們就隨喜。隨喜他,見面分一半,我們中國是見面分我一半,但是我們佛教不讓要物資,我就隨喜。也不傷害他原來的,就是隨喜功德,變橛就可以消除嫉妒了。
“離間粗惡”,離間就是挑撥離間。看別人要是成功了,他就要破壞。不有兩舌,搬弄是非。
像上面所說的貪嗔忿覆、惱害懦慢貢高種種的粗惡都是虛誑。臟的、穢的,也就是垢穢的。不只是放棄這些,人間的嬉戲放逸,皆悉還離。像在家里看電視,這算不算嬉戲呢?看你怎么看。如果發(fā)心的人,修道的人,你在那個情境的時候,看你怎么用心?你定不定得住?如果定得住,你那個嬉戲,就變成精進,嬉戲放逸皆變成精進。“那伽常在定”,佛大菩薩作一切隨順眾生的事情,他常在定中。這些事情翻過來,就是精進,如果我們作不到。我沒有這個定力,頂好還離一點,自己檢點一些。有些人經(jīng)常拿這個當借口,“哪有放逸?我在修道呢!”
那是自己騙自己,如果是我們二十四小時,雖然不能夠作二十個小時候,十個小時可以不?作不到五個小時可以不可以?作不到!兩個小時可以不可以?還是作不到,一個小時可以不可以?也作不到!那你早晚的時候,臨睡覺,臨起床,念上十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恐怕還是作得到吧!或者你再多一點,念上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乃至到十者普皆回向,背背普賢大愿意的十大愿王。這個可以吧!如果這個也記不得,念念觀世音菩薩圣號,念念普賢菩薩,念念地藏菩薩。但是,我們習慣上還是念觀世音菩薩跟地藏菩薩的時候多。這個念上十幾聲,恐怕作得到吧!作什么事,你念十幾聲,都可以吧!
這樣可以對治很多的煩悄,就是這么一點點,時間雖然很少,可是利益非常之大。普通的、善根淺薄的,像諸位道友綴常來聽經(jīng),一聽一兩個鍾頭,你聽進去的是文字,或者聽到哪位法師所說的語言,能不能人你的心?用耳根聞了,聞了反聞聞自性,跟你的心性結合起來。佛所說的這些事情,好像我都有犯,所以我沒有定。怎么辦?我知道了之后,就應該漸漸的遠離。另一方面,要是貪嗔忿覆,乃至于虛誑邪穢的一切嬉戲放逸,這是不好的。不好的,要離開:好的,要精進,要作到。“如是行者”,也就是這個行道的人,這樣修定的人,當然不一定是出家人,我們諸位道友,優(yōu)婆塞、慢婆夷、一切居士,凡是修定的,你要這樣作,在寂靜虛去修道,精進減少睡眠,你不食、不嗔,不癡、不嫉妒、不放逸,你應得到什么呢?得到大梵天王來護持你。遺有四天王,或者人間的轉輪王,也就是國王,他們都贊噗恭敬禮拜東承事你。乃至于對這個修定者,行道的人,布施百千那庾多供那么多,也就是供養(yǎng)很多的意思。
一個剎帝利種、婆羅門種,乃至筏拾、戍達羅,這種種種姓的人,他們在那兒習定的時候,雖然遇未得定,他也是修行者,他都能夠受著這些梵釋四王的贊嘆、禮拜、恭敬、承事、供養(yǎng)。如果已經(jīng)得了三摩地,修定得成就了,得了定,得了三摩地,那么所修的供養(yǎng)就更小可思議。這必須從兩方向說,跟他過去多生累劫的善根有關系。
像在印度,有些羅漢證了四果阿羅漢,不但修定,而且他是得到三摩地的,得到空定的,得到自在的。為什么他去托缽去乞食,還是得不到呢?當時有人這樣問世尊,佛就給他答復說,他過去多生累劫很少布施。慧的方面,雖然是成就了,但是福的方面很少, 印度有句話:“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乞食乞不到。“修福不修慧,香象掛纓絡”國王騎的那些大象,掛些珠寶纓絡莊嚴,它就是修福不修慧,墮到畜生道。羅漢,修慧不修福托空缽,也不是永遠托空缽,偶而有托空缽的時候。因此知道一切事物當中,不論在內(nèi)教,在外遑的境界相上,不要鉆牛角尖,有微人愛問這些,愛鉆空子。我不修定,我也得到供養(yǎng);蛘哌@樣說,得到供養(yǎng),是因為你的福報。不是從慧所生長出來的。這是佛鼓勵修定的人。
佛說法,都是給眾生一點甜頭,所以說地藏菩薩加持我們,能得到許多好處,他才肯念,《普門品》說,念念觀世音菩薩圣號,你可以得到很多的加持,免除了很多的災難。那等于是加持,F(xiàn)在你要是跟眾生請空,“空,那我信什么?”他不信,這是他理解錯了,你必須到什么程度才說什么活,就是這個涵義。所以,世尊就把上面這段話的意思用偈頌表達一下,為什么這樣說?因為修定的人,他能師惑;笳呔褪敲曰蟮囊馑,就是不明門,沒有正知正見,起貪嗔癡,起忿覆惱害,他沒有定力,他見到食欲就定不住,隨著境轉了,心被境轉,所以就墮落了。要是有定力,心能轉境,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他說,雖然說了三個方法,修定、讀誦大乘、乃至營福,進個方法當中只有修定是最好的,“修定能師惑,除業(yè)所不能”你作別種修行,不是修定的話,你想師惑是很難的。因此,“故修定為尊”,最尊重的、最尊敬的,是以修定為最好“智者應供養(yǎng)”,有智慧的人應這橛作,供養(yǎng)承事。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