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安頓的良方
道德的鑰匙,可以開啟苦牢之門,到達快樂的天堂;慈悲的鑰匙,可以開啟瞋牢之門,到達無爭的領(lǐng)域;智慧的鑰匙,可以開啟暗牢之門,到達光明的凈土;信仰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完美的境界。(101)
眼睛要消化聲色犬馬,耳朵要消化道聽涂說,大腦要消化信息知識,心靈要消化善惡是非。(102)
鯨豚沉潛于大海,幽蘭沉藏于山谷,從容沉靜于紛擾,清明沉淀于心靈。(103)
養(yǎng)生,則身可立;養(yǎng)性,則心完成。(104)
一念慈悲助人,就是圣賢之心;一念嫉妒害人,就是小人之心。(105)
佛法不是表現(xiàn)自己,只顧自我表現(xiàn),不名佛法真義;佛法要能受用他人,能讓他人受用,方得佛法真諦。(106)
人生如大海,船過不留痕;人生如晴空,雁過不留聲。(107)
點燈,是點亮心中的明燈;拜佛是拜出心中的佛性。(108)
;雙修,修得自他圓滿;禪凈雙修,修得成佛作祖;事理雙修,修得平安順遂;人我雙修,修得祥和無憂。(109)
從山下拜到山上,越拜越高,如同步步高升;從一人拜到萬人,越聚越多,好比善緣廣結(jié);從殿外拜到殿內(nèi),由外到內(nèi),可謂內(nèi)外一如;從傲慢拜到恭敬,由高到低,自能;墼鲩L。(110)
以布施來度化人群,以持戒來節(jié)欲守道,以忍辱來修持百行,以精進來降伏魔怨,以禪定來安住身心,以般若來啟發(fā)無明。(111)
從念佛中得到法樂,從禪坐中得到禪悅,從禮佛中得到輕安,從讀經(jīng)中得到清凈。(112)
用正見來認識善惡,用般若來判斷真假,用法印來抉擇是非,用空理來體會有無。(113)
不計較好壞,則能轉(zhuǎn)苦為樂;不揀擇美丑,則能轉(zhuǎn)染為凈;不分別善惡,則能轉(zhuǎn)迷為悟;不挑剔高下,則能轉(zhuǎn)危為安!皋D(zhuǎn)」,有無限的妙用。(114)
在工作中養(yǎng)息,能恢復旺盛的精力;在煩惱中安然,能止息焦慮的情緒;在復雜中單純,能避免無謂的干擾;在不悅中喜樂,能保持平靜的心靈。(115)
靜中有活潑的舉止,才不會失之于沉;動中有寧靜的力量,才不會流之于浮。(116)
不亂聽,耳朵不會找來麻煩;不亂看,眼睛不會帶來麻煩;不亂說,嘴巴不會惹出麻煩;不亂想,心意不會制造麻煩。(117)
靜心有凈土,靜念有佛國;人圓好事近,人善好運來。(118)
轉(zhuǎn)貪心為喜舍,轉(zhuǎn)瞋恚為慈悲,轉(zhuǎn)愚癡為智慧,轉(zhuǎn)假我為真我,轉(zhuǎn)小我為大我,轉(zhuǎn)有我為無我。(119)
快樂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上,在清和淡雅;快樂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中,在真誠相待;快樂的人生,不在別人的施舍,在自己爭取;快樂的人生,不在遙遠的未來,在當下獲得。(120)
心若誠懇,則光明出現(xiàn);心若善良,則道德顯著;人若真誠,則信用自來;人若實在,則緣分必到。(121)
受戒容易守戒難,發(fā)心容易恒心難,忍苦容易忍氣難,尊上容易尊下難,共無容易共有難,依人容易依法難,依神容易依佛難,為己容易為人難,聽法容易行法難,處眾容易處閑難。(122)
人人皆求名和利,幾人能把歡樂分?心心唯念情和義,普天盡是有緣人。(123)
福田在心,悟者無求;為善在人,能者不難。(124)
無是無非,人間好會;有貪有瞋,荊棘滿布。(125)
面對逆境,只要有悲愿信心,就能解縛脫困;身處順境,只要能感恩惜福,就能持盈保泰。(126)
上床不煩惱,心寬福壽長;包容無心過,積福遠災殃。(127)
寬恕是良藥,施舍得快樂;身安茅屋穩(wěn),知足大地寬。(128)
憂愁苦惱是地獄,慈悲歡喜是天堂。(129)
心平氣和,才能長養(yǎng)智慧,止于至善;心浮氣躁,只會蒙蔽靈臺,趨向無明。(130)
生從死來,無死哪有生;死因生有,有生無不死。故生死只是人生的一種現(xiàn)象。(131)
懂得因果,可以讓我們勇于面對挫;體會因緣,可以讓我們活得歡喜自在。(132)
活,是精神和生命力的展現(xiàn);活,是慈悲和忍耐力的詮釋。當個會笑的「活」人,才能擁有世界!(133)
身為苦本,苦因有身,身要離欲才會自在;心為道源,道在于心,心要清明才能見性。(134)
超脫榮辱毀譽,就是解脫;放下是非恩怨,即能自在。(135)
秉守正見,是到達真理之路;護持正法,是開啟佛國之鑰。(136)
至忠之一念,小可安住身心,大能舍己為公;至誠之一念,上能體悟佛心,下可發(fā)揚人性。(137)
退步再思量,可以跳得更遠;休息再沉潛,可以走得更長。(138)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慈悲和忍耐;人世間最美的情操,是發(fā)心與感動。(139)
所謂智慧,是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所謂慈悲,是關(guān)照別人的一舉一動。(140)
佛門,是五濁惡世的安全港;信仰,是動蕩社會的定心丸。(141)
信仰的熱忱,要靠不忘初心來維持;處世的平安,要以不負因果為原則。(142)
種善因得善果,甜美的果實人人愛;種惡因得惡果,苦澀的果實人人怕。(143)
知道苦惱的人,會守本分不妄求;明白是非的人,能懂因緣不無理。(144)
迷惑時,我們失去所有時間;開悟后,我們擁有一切世界。(145)
心志不磨,則智慧鈍拙;患難未嘗,則膽力怯懦。(146)
真正的閑,是心靈中超然物外;真正的忙,是工作里渾然忘我。(147)
禪,就是平等,沒有分別對待的心,才能參禪;禪,就是尊重,懂得尊重包容的人,才能悟禪。(148)
受戒要發(fā)心,心一發(fā),邪魔外道都會遁形;持戒是守道,道能守,天龍八部都會護佑。(149)
疑心,會破壞感情;信心,能凝聚共識;瞋心,會瓦解人性;愛心,能營造和平。(150)
懂得勤勞的人,不會說沒有時間;不知精進的人,才會抱怨沒成就。(151)
不聽世間的雜音,耳根清凈,心境自然空靈;不看眼前的五色,眼根單純,心中自然無物。(152)
如能人我互調(diào),則心里平靜,不易起瞋心;常思彼此平等,則心懷慈悲,更易生愛心。(153)
心真,則大地皆清凈;心善,則行事皆順暢;心美,則眾生皆可愛;心誠,則天下皆平坦。(154)
不害怕煩惱,自可安然自在;不執(zhí)著煩惱,當能高枕無憂。(155)
心中有一盞明燈,是最美麗的人;心中存一滴法水,是最富有的人。(156)
隨時照顧念頭,就是戒律的持守;分秒把握當下,即為禪定的顯現(xiàn)。(157)
要提升精神世界,必先淡化對物質(zhì)的要求;要充實人文內(nèi)涵,須得增強對知識的渴求。(158)
榮辱禍福皆是業(yè),心甘情愿任他來;利衰毀譽無非緣,心安理得隨他去。(159)
一旦發(fā)心,平庸化為神奇;如能承擔,渺小變成偉大。(160)
禪心,是搶不走的珍寶;密意,是流不盡的法水。(161)
難得胡涂,是解決煩惱的最好辦法;大智若愚,是安頓身心的最佳妙方。(162)
有著無憂無懼的人生,過著無貪無瞋的生活,看著無生無滅的生命,存著無高無下的心情。實乃世間一大福報也。163)
獨處,須內(nèi)觀,看無相之相;靜坐,常內(nèi)省,聽無聲之聲。(164)
沒有信仰,如同無舵之舟,難以抵達幸福彼岸;沒有信仰,如同無樹之根,無法期待開花結(jié)果。(165)
身心清明,做得了自己的主人;身心污濁,只能當別人的奴隸。(166)
找到自己,能尋回生命的本質(zhì);擴大自己,能延長生命的價值;升華自己,能體會生命的自在;圓滿自己,能覺悟生命的真諦。(167)
常懷怨恨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滿懷感恩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168)
無我,則無對待,無我是和平的根本;有我,則有分別,有我是爭執(zhí)的根源。(169)
人各有所難,非勝其難,則不足為英雄;人各有所悟,非徹其悟,則不名為禪者。(170)
忙,是忘掉煩惱最好的方法;閑,是衍生憂慮最快的途徑;喜,是增加情趣最美的甘霖;怒,是丑化心靈最猛的毒藥。(171)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者不惹事生非;話少不如話好,話好者能給人歡喜。(172)
不為外境所動,即能堅忍其性;不為內(nèi)根所惑,則能澄明其心。(173)
容貌姣好,不是真正的漂亮;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麗。(174)
能放下生死煩惱,是第一等有福報的人;能提起信心正念,是第一等有智慧的人。(175)
欲望越少,越能享有幸福的生活;煩惱越少,越能擁有自在的生命。(176)
只有享不到的福,福薄自憐之人經(jīng)常錯過幸福;沒有受不了的苦,苦盡甘來之人終會遠離痛苦。(177)
污穢的溪流,一入大海即為清水;散亂的凡心,一念慈悲就成圣賢。(178)
布施,是慈悲的養(yǎng)成;持戒,是道德的增長;忍辱,是人格的升華;精進,是力量的聚集;禪定,是修行的展現(xiàn);般若,是智慧的極致。六度皆備,則是佛道的完成。(179)
發(fā)菩提心,要能不退,才會達到預定的目標;修菩薩道,不求速成,即能完成圓滿的愿力。(180)
幸與不幸的人生,是前世所造的「因」;好與不好的生活,是現(xiàn)在承受的「果」。(181)
不會聽話,可謂煩惱之根源;學會聽話,即得無憂之妙方。(182)
做好生活的環(huán)保,居家干凈,必然清爽舒適;做好內(nèi)心的環(huán)保,心靈無染,自然法喜充滿。(183)
滋長情緒的無明,是眾苦之源;開顯心中的智慧,是斷苦之本。(184)
心中沒秘密,即是開朗的人生;心中沒負擔,即是解脫的人生。(185)
佛法不離生活,行住坐臥皆可示現(xiàn);生活不離佛法,語默動靜無非是禪。(186)
得失妄想不能停止,就無法安;好壞攀緣不能去除,就無法自在。(187)
心若閑,事多人忙心不忙;心不閑,事少心忙人不忙。(188)
為學要專心,心無旁騖,才不會被聲色迷惑;做人要單純,心沒雜染,才能不為葛藤纏繞。(189)
唯有三輪體空的布施,信仰才會純潔;唯有無住無得的修行,佛道才易成就。(190)
歡喜是佛法,有歡喜才能安住身心;佛法是財富,有佛法方能留住錢財。(191)
不以成敗論英雄,成敗實乃家常事;不因善惡定圣賢,善惡只在一念間。(192)
出污染心,得清凈心;出貪瞋心,得慈悲心;出邪知心,得正見心;出凡俗心,得道念心;出懈怠心,得精進心;出妄想心,得正念心;出差別心,得平等心;出計較心,得自在心;出奸邪心,得忠義心;出孤獨心,得群我心;出自私心,得公德心;出三界心,得佛教心。如此,始謂真正的出家。193)
持戒,能將坎坷的遭遇,變成福樂安康的境地;修定,能把散亂的心思,調(diào)至專注沉穩(wěn)的狀態(tài)。(194)
心平氣和,乃健康之道;結(jié)緣喜舍,是快樂之源。(195)
心中了無牽掛,是真正的自由;生活一無所求,才全然的自在。(196)
多做、多學、多發(fā)心,是最好的收入;少欲、少瞋、少煩惱,是最大的幸福。(197)
物質(zhì)盡管豐富,擁有的層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樂趣無窮。(198)
安住身心,是工作進步的關(guān)鍵;淡泊寡欲,是人生自在的條件。(199)
存好心是──以真誠心對治虛假心,以忠義心對治奸邪心,以仁愛心對治殘暴心,以歡喜心對治憤怒心,以慈悲心對治瞋恚心,以般若心對治愚癡心,以喜舍心對治慳吝心,以感恩心對治怨恨心,以知足心對治貪婪心,以虔誠心對治輕慢心,以清凈心對治污染心,以正直心對治諂曲心,以公平心對治偏狹心,以公德心對治缺德心,以隨喜心對計較治心,以尊敬心對治傲慢心,以包容心對治怨懟心,以進取心對治放逸心,以淡泊心對治虛榮心,以光明心對治暗昧心,以念道心對治世俗心,以善良心對治邪惡心,以厚道心對治刻薄心,以平等心對治歧視心,以感動心對治冷漠心(200)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zhuǎn),轉(zhuǎn)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xiàn)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guān)容易守關(guān)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