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圓覺道場修證廣文卷第十二
圓覺道場修證廣文卷第十二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十八上
嘆佛功德
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于中有四大智寶珠。具足無量福智功德。由此能生一切眾生。聲聞獨覺。學無學位。及諸菩薩智慧之寶。所謂無染善巧方便大智慧寶。善分別有為無為法大智慧寶。分別說無量法而不壞法性大智慧寶。知時非時未曾誤失大智慧寶。若諸如來大智慧海中。無此四寶。有一眾生。得入大乘。終無是處。此四智寶。薄福眾生。所不能見。置于如來深密藏中故。此四智寶。平均正直。端潔妙好。普能利益諸菩薩眾。令其悉得智慧光明。是為如來心第四相。
第二 起幻銷塵觀
第一 二 述行本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
第一奢摩前已竟 如今次至等持門 即當起幻銷塵觀 萬法存時即不存 此唱還標起行本 必須凈覺作根源 已下正明初起行 虛心審聽世尊言
第二 八 述起行
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
根塵識三因幻有 悟時覺此總非真 此三更互為緣起 故云幻化是其因 識之自分名心性 境雜于心故號塵 宴坐起諸如幻智 諦觀幻者是何人 幻者都無實體性 無明妄有自他身 覺此即名除幻者 勤勤觀察莫因循 所觀之境能觀智 至于出離及沉淪 一切悉皆知幻化 常知豈肯順貪嗔 變起無邊幻化智 遍觀無量幻怨親 一一稱真非彰蔽 觸途開顯免迷津 即于幻化恒沙法 不見可除及可遵 何必觀門須數(shù)數(shù) 只緣妄念起頻頻 除幻者(上二句)兼開幻眾 開除二義未能分 上二句連下二句 亙須相對配其文 上是除迷(除也)下起行(開也) 上命離者(除也)下多聞(開也) 除遍計心一凈鏡(除也) 起依他行萬重云(開也)
第三 五 述行成
由起幻故。便能內(nèi)發(fā)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
根境既銷他己一 大悲內(nèi)發(fā)豈為難 情發(fā)于中名內(nèi)發(fā) 不勞作意故輕安 輕安義意同前段 悲起因由更說看 知幻怨親無異念 利他自利豈亙單 傷彼幻中執(zhí)實苦 悲心開示普令觀 我幻身心何所惜 不辭勞苦或饑寒 幻化死生既不怖 何貪出離住泥洹 只為證于諸幻法 悲心如海廣而寬 十方菩薩皆如此 必因證幻故行檀 次五波羅乃至十 終于八萬四千般
第四 五 述簡濫
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孟嘤离x。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上長苗。
有聞垢凈皆如幻 便謂迷情不假治 故云觀者非同幻 令知藥病義相違 病差不應常服藥 翻述住智亦成非 在此觀門皆是幻 幻除方是行圓時 如向土中種粟麥 苗生結(jié)子更須亙 收子之時苗土棄 兼收苗土是遇癡 種喻凈心土喻妄 苗如幻智遞相依 若不將心觀妄法 無因起智入玄微 凈心觀妄而成智 智能入覺不思議 入覺自然能所泯 唯修進者乃能知
第五 二 述結(jié)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梵語此翻云等至 等持等至勝緣中(如幻之法。非安住。故須等至勝妙之境) 等謂不沈亦不掉 至于妄盡入圓融 據(jù)涅槃經(jīng)唯見觀 其文雖異意令同 文中次第雖差別 皆令正遍見虛空(彼云。毗娑舍那。名為正見。遍見。次第見。別相見。皆是觀生滅之法。即知。同此幻觀)
此下入第三絕待靈心觀。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一絕待也)了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二絕待也)。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于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三絕待也)。
第六 十四 述起行
靜觀稱真幻是俗 二門如上已開敷 今當絕待靈心觀 雙非真俗亦雙符 還用覺心為行本 心金(性凈本覺真心。被妄習所染。如金在礦)覺火(始覺之智。如火)入玄爐(觀門如爐。金火入爐。即礦盡。以初悟之智。入觀門。觀察如來藏心。即煩惱盡。成法身也) 如何方便修中道(不取幻化及諸靜相) 動靜之門總不須 不但身心為掛礙 了知之智亦嫌粗 無意識知(知。是意識)身識覺(覺。是五識) 虛靈不昧似明珠 此即經(jīng)中明字是 不開智慧不開愚 又且珠明有可見 心明空廓無(音沒)形軀(非根識也) 下向無底高無頂 中無在處絕根株 既不常中何有外 東西南北絕方隅 欲言相用非緣起 欲言空寂異頑虛 欲說為明珠日月 欲標為見不開眸(眸眼也) 言知又異于分別 言覺不同醒悟初 世出世間無所比 迥然獨立異眾諸 相應即是靈心觀 絕待不將前二俱 知字恐招分別念 且安明字破昏無 了了不依諸掛礙 礙無礙境悉超喻 既不滯于無礙境 豈令系想住如如(如如是無礙境。今不滯此。故云超) 受用資緣兼世界 雖無取著亦非除 宴坐之身聞見識(心也) 宛然只在舊禪居 觀境洞然無際畔 身心塵域豈能拘 煩惱涅槃猶不礙 況于空界及諸余 如萬斤鐘樓所礙 擊之聲出振寰區(qū) 金銅器等皆如此 聲相锽锽出四衢 身是凡夫心等佛 純陀與我有何殊 身局心通真觀智 便須即定莫踟躕 佛與眾生心不異 便隨迷悟遂殊途 欲住佛心同佛境 只由汝自作功夫
第七 八 述行成
便能內(nèi)發(fā)寂滅輕安。妙覺隨順(隨順妙覺。西國語倒。譯者回文不盡)寂滅境界(隨順菩提涅槃也。雖即未具足。已隨順也)。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為皆浮想。
上來所說修行法 始終性相了無遺 若有人能依此觀 觀成功用復何為 靜幻不生名寂滅 妄緣之后一心時 見聞聲色如盲響(如凈名說) 遮莫嗅嘗與覺知(遮莫者。于智如風。于味不分別。于觸如智證。法如幻化) 任運自然名內(nèi)發(fā) 不同初入強任持 輕安調(diào)暢離粗重 準上何煩再說之 隨順菩提名妙覺 即為大般涅槃時 翻出涅槃云寂滅 二俱無上圣中師 寂滅何殊于寂靜 還須□析二相非 滅是涅槃靜是定 滅超于靜復何疑 故得自他皆不及 眾生壽命屬浮思 唯獨自明他不見(上句釋他不及。下句釋自不及) 自家情想亦難窺 不可智知(自也)兼識(他也) 不分他己想相亙 華嚴經(jīng)里分明說 一切眾生但想持(唯略所也) 既為浮想如何及 得真寂滅始能知 絕待靈心中道觀 功成行相只如斯
第八 五 三結(jié)名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此譯禪那云靜慮 義當定慧等無偏 上云中道靈心者 顯其真造一真源 起行文中絕對待 正由雙泯故雙全 是以三重遮二義 科為絕待理昭然 大涅槃經(jīng)名舍相 亦名動靜二俱捐 憂卑叉者名平等(全是本文平等。即此雙存。是禪那義也。又云憂[(白-日+田)/廾]叉者。名為不[諍]不觀不行。即此絕待義也) 還教定慧等心專 此上雙非絕待者(指釋相經(jīng)文) 意令修習易忘緣 結(jié)名雙是齊融者(指禪那) 定慧俱收義始圓 雙非雙是皆中道 絕待齊融悉離邊 但勘經(jīng)文三節(jié)義(一絕待。如上三重指之也。此是雙非。二靈心。如上指門字也。此是中道。三定慧等。結(jié)名禪那也。此是雙是齊融) 自知配釋甚精研
第九 八 會前文及諸教
依門各釋三門竟 從此評量三種名 三觀皆標覺悟者 已聞前段六章經(jīng) 初章悟得無生滅(答文殊云。于無生中。妄見生滅。又云。亦無身心受彼生死。乃至無起滅故。無知見故) 故此澄祥息妄情 第二了知諸法幻(答普賢云。眾生幻。還依幻滅。乃至答普賢云;蒙頊绻省;眯囊鄿纭;脡m亦滅;脺缫鄿。終于明現(xiàn)故) 遂興幻智化群生(此章末云;孟嘤离x。即是前幻滅亦滅也。又云。是諸菩薩圓妙行。即是前非幻不滅。垢盡明現(xiàn)也) 影滅空銷覺顯發(fā)(答普眼復云。垢盡對除。即無對垢。菩薩及說名教之佛。乃至滅影像故。無方清凈。無遍虛空。覺所顯發(fā)。覺圓明故。顯心清凈。根塵識處界云云) 皆為除疑(金剛藏章)欲斷愛(彌勒章) 始終順覺證圓明(清凈慧章。意云。后三章。亦只是成前三章) 此與涅槃三種相(彼云。無十相故。名大涅槃。[居]比丘數(shù)數(shù)修習定慧舍相。則斷十相。定名三昧。若取色相。不觀色常無常相。是名定相。若能觀色常無常相。是名慧相。定慧平等。觀一切法。是名舍相。次別釋云云如上所引) 如前次配不虧盈 但彼漸門(涅槃從是漸教中終極之義)觀蘊法(彼觀色等五蘊生滅之法) 此依凈覺以修行 又與天臺三止觀 始終法義悉調(diào)停 但彼先觀諸性相 對三諦理便修成 此悟自心不立所(所觀之境。謂三諦也) 唯依悟處自研精(初頓悟之時。已勸之決無疑也) 又此不標三止者 門門止觀自相真 又詳瓔珞經(jīng)三觀 本業(yè)經(jīng)中三諦名 一一三中各次配 悉皆相契不相形 十方菩薩皆修此 離此無由入覺城 三世如來從此證 如佛此說總頃聽
第十 八 三引例彰圓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yè)。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初銷本文
依覺修成還證覺 始終于覺永依隨 故云隨順并親近 離此修行無所依 十方諸佛諸菩薩 道品波羅智與悲 八萬四千同異行 皆將三觀以為基 此是行人之事業(yè) 修之前后或同時 單復互習名隨順(如下二十五輪) 圓證寂成(圓覺)無上師
后釋三數(shù)之教
此經(jīng)本業(yè)涅槃教 瓔珞天臺等化儀 何得觀門方便法 皆將三數(shù)以為規(guī) 良緣法性元三大(華嚴大方廣三字。是體大。相大。用大。起信亦列三大) 迷成三道鎮(zhèn)相違(十二因緣。具惑道業(yè)道苦道。此三與三大。常遠隔也) 故說三因皆佛性(雖三道長隔三大。然于此不失自性。故名三因佛性。一性因佛性。即本性也。當此靈心。二了因。達妄法皆空。即此靜觀。三緣因。六度萬行。迷即此幻觀) 制三聚戒便堅持(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 令依三上修三觀 回向三處(菩提眾生實際)展三歸(三寶) 滅于三道成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具于三德不思議 得三妙覺(實相菩提。方便菩提。實智菩提)三圓寂(性凈涅槃。方便凈涅槃。圓凈涅槃) 住三秘密(摩訶般若解脫法身)是圓伊(伊字三點) 故此經(jīng)云一切佛 皆將三觀以為基(□□本文)
八挍三觀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二乘圣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此云無賊。亦云殺賊)辟支(此云緣)佛(此云覺者。謂覺緣之者)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初三偈且釋羅漢辟支。
阿者言無羅漢賊 殺煩惱賊是其功 十使已除(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八解脫 三明已備六神通 辟支佛者名緣覺 覺了因緣自性空 修此二乘成極果 悉超三果出煩籠 應受人天廣供養(yǎng) 堪為龍鬼所歸宗 禮者災衰當殄滅 供之福報自豐隆
次二偈述度人令得二種圣果功德。
若人教化眾生類 令入如斯圣位中 從一二三直至億 百千萬億數(shù)方終(從一數(shù)。至憶。又從一億二億數(shù)百千個億。方后度得爾許人。皆成羅漢辟支佛也) 世福只應佛曉了 凡夫欲測實其緣(此上正明功德。此下明超過人天) 施戒善因?qū)Υ恕 —q如培塿比高峰
三有八句明修習三觀福。又超過度人之福。
復有一人別起行 唯求圓覺一乘宗 聞?wù)f前未三種觀 心心領(lǐng)悟慶難逢(三觀根本是前六章所說。到此成就故。功德甚多) 一志不隨萬境執(zhí)(經(jīng)云隨順者。是前六章所說。不隨順遍計執(zhí)情也) 萬般唯順一心融(正明隨順無礙法門。無礙法門者。萬境融為一心也。依此故。三觀無礙) 修習此心才一念(經(jīng)云一剎那頃) 已過前福(度人證圣果之福)數(shù)無窮
五有二句申疑情。
剎那之福何如是 心雖欲信意難從
后二句通疑念。
都為正當隨順處(一在隨順身心外境。皆全空如幻。但是圓覺凈心心境界處也) 此時直與佛全同(故經(jīng)云十方如來心。皆于中現(xiàn))
至心懺悔
弟子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熏習無明。鄣蔽心目。隨逐煩惱。造三世罪。或耽染愛著。起于貪欲煩惱;蜞另7夼瓚押⿶馈;驉笐|瞪瞢不了煩惱義。我慢自高輕慠煩惱。疑惑正道。猶預煩惱。謗無因果邪見煩惱不識緣假著我煩惱迷于三世執(zhí)斷常煩惱明狎惡法起見取煩惱。僻稟邪師造戒取煩惱。乃至一等四執(zhí)橫計煩惱。如是煩惱。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已來。至于今日。守惜堅著。起慳吝煩惱。不攝六情奢誕煩惱。心行弊惡不忍煩惱。怠墮緣緩不勒煩惱。情慮躁動覺觀煩惱。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諂曲而譽不直心煩惱。剛強難觸不調(diào)煩惱。易忿難悅多貪恨煩惱。疾姤擊刺狼戾煩惱。兇險暴害諂毒煩惱。乖背二諦執(zhí)相煩惱。隨從生死十二因緣流轉(zhuǎn)煩惱。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恒沙煩惱。起四住地。構(gòu)于三界苦果煩惱。如是諸煩惱。無量無邊。惱亂賢圣六道四生。今日發(fā)露。向十方佛尊法圣眾。皆悉懺悔。愿皆消滅。
又弟子等從無始已來。至于今日。長養(yǎng)煩惱。日深月厚。非唯輪轉(zhuǎn)生死。受苦無窮。而乃覆蓋慧眼。令無所見。斷于眾善。成種種鄣。今日覺悟。一一懺悔。所謂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值圣僧之煩惱(乍看似鄣字在句末。細詳鄣字之意。皆在每句之首。已學初地至十地不合。是煩惱故)鄣。不見過去未來一切善惡業(yè)行之煩惱。受人天尊貴之煩惱鄣。生色界無色界禪定福樂之煩惱鄣。不得自在神通。飛騰隱顯。遍至十方諸佛凈土聽法之煩惱鄣。學立那般那數(shù)息不凈觀諸煩惱鄣。慈悲喜舍因緣煩惱鄣。學十方便三觀義煩惱鄣。學四念處暖頂忍之煩惱鄣。學聞思修第一法煩惱障。學空平等中道解煩惱鄣。學八正道示相之煩惱鄣。學七覺支不示相之煩惱鄣。覺于道品因緣觀之煩惱之鄣。學八解脫九定之煩惱鄣。學于十智三三昧之煩惱鄣。學三明六通因無礙之煩惱鄣。學六度四等之煩惱鄣。學四攝法廣化之煩惱鄣。學大乘心四弘擔愿之煩惱鄣。學十信十行之煩惱鄣。學十回向十愿之煩惱鄣。學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之煩惱鄣。學五地六地七地諸知見之煩惱鄣。學八地九地十地雙照之煩惱鄣。如是乃至鄣學佛果百萬阿僧祗諸行上之煩惱。如是行障。無量無邊。今日至倒稽首。懇向十方佛尊法圣眾。慚愧懺悔悉皆消滅。
至心發(fā)愿
愿弟子等。承是懺悔貪嗔癡等一切煩惱。生生世世。折驕慢幢。竭愛欲水。滅嗔;稹F朴薨V闇。拔斷疑根。裂諸見網(wǎng)深知三界猶如牢獄。四大毒蛇。五陰賊怨。六入空聚。愛詐親善。修八正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三十七品心心相。應十波羅蜜,F(xiàn)在前。
又愿弟子。藉此懺悔鄣于諸行一切煩惱愿弟子。在在處處。自在受生。不被結(jié)業(yè)之所回轉(zhuǎn)。以如意通。于一念頃。遍至十方諸佛凈土。攝化眾生。于諸禪定甚深境界。乃至一切知見。通達無礙心。能普周一切諸法。樂說無窮。而不染著。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智慧自在。方便自在。令此煩惱及無知結(jié)習。畢竟永斷。無復相續(xù)。無漏圣道。朗然如日。
發(fā)愿已。歸命禮三寶。
○白等眾聽說此時無常偈
莫道年年相保守 功德各自卑修營 此會眾徒分散后 豈知誰死復誰生 一朝入玉成塵聚 家中寂寂不聞聲 縱使靈床安哭處 何由可得見真形 凡愚不覺此 常耽五欲樂 正法念經(jīng)中(出第三十七) 說偈呵責曰 若人不觀心 常受行欲樂 長夜久時眠 苦惱不曾滅 癡故樂受樂 不覺知苦惱 后得衰惱時 乃知得何果 欲初似賢善 不實甚為惡 此為地獄使 專行不饒益 盲者信此欲 智眼者則離 猶險岸相似 如是墮地獄 謹慎第一友 常能作利益 放逸第一怨 故應近善友 欲遍一切身 如第一嚴毒 惡道第一道 所謂放逸是 若行于放逸 復深著境界 彼以愚癡故 常受諸苦惱 一切命皆失 一切樂皆盡 一切愛別離 汝死時欲生 死為第一惡 到曠野大道 更無如法歸 故應隨順法
- 上一篇:圓覺道場修證廣儀卷第十一
- 下一篇:圓覺道場修證廣禮贊文卷第十三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述要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大疏
- 圓覺經(jīng)道場修證儀
- 圓覺經(jīng)略疏
- 注華嚴法界觀科文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二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一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十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九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八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七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六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五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四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三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一
- 圓覺道場修證禮懺文卷第十八
- 圓覺經(jīng)略疏之鈔卷第二
- 圓覺道場禪觀修證廣文卷第十七
- 圓覺道場修證禮懺廣文卷第十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