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入門白話解

  律航法師遺著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心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蛐÷暷睢;蚰睢3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v有修持?傆X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匆磺腥硕际瞧兴_。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律航法師遺著序

  先師上律下航上人,壯歲以將軍身,護國護法,晚年現(xiàn)比丘相,度己度人。發(fā)愿‘生生世世,專心弘揚念佛法門,普度眾生同生安養(yǎng),實現(xiàn)人間凈土。’師專弘揚凈土,不遺余力,逢人勸修,隨機宣說。而其自身求生西方,則志專愿切,恒常念佛,竭誠不息。雖是晚年出家,由以具多善根福德因緣故,亦感臨終瑞應(yīng)預(yù)知時至,自行沐浴更衣,于大眾助念聲中,安詳念佛往生也。

  先師弘揚念佛法門的遺著,有‘念佛入門白話解’及‘百日念佛自知錄’二種。念佛入門白話解是接引初學(xué)佛人,歸向凈土的津梁,內(nèi)容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其淺易處,初信佛人皆能明了,其高深處,雖老修行,亦會傾心稱嘆。而書中‘并耳念佛’法,實為排除妄想的妙法,其‘痛切念佛’法,乃穩(wěn)操往生的左券。是故無論新學(xué)老參,允宜人手一冊。至以百日念佛自知錄,為師閉般舟關(guān),精修念佛三昧的筆記,舉凡在關(guān)中的生活檢討,念佛行持,懺悔策勵,遣除魔障等等,一一詳實記錄,以資檢討改進,故名曰:‘自知錄’,蓋取如人飲水,溫冷自知之意焉。其實師之所懺悔自責者,正是我輩學(xué)佛人的一般通病,師發(fā)露而我們覆藏。師之惕勉策勵者,正是我們修行之目標,師惕勵而我們怠忽。師之行持經(jīng)驗,如怎樣念佛才得一心,怎樣拜佛較為虔誠,觀想念佛的修觀次序,念佛見佛怎樣才不會著魔,凡此種種,皆可作修道人的良師益友,不可不讀。況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人事忙碌,長期掩關(guān)修行,很少機會了,此書又堪作有志短期靜修者之參考。竊以此二遺著,一為接引初機之階漸,一為指導(dǎo)專修之南針,澈始澈終弘揚念佛法門。

  先師遺著頗豐,現(xiàn)正搜集整編中,因諸師兄弟,年來皆為弘法傳戒事忙,無暇顧及印行遺著,惟廣化獨以多病偷閑,又因主編民聲日報醒世周刊,偶遇缺稿,遂將念佛入門白話解及百日念佛自知錄,權(quán)充篇幅,甚獲讀者之普遍喜愛,紛紛請印單行本。因此迫不及待先師遺著全集之印行,先將此二編合訂為一冊,題曰‘律航法師遺著第一輯’由醒世周刊印行流通,以應(yīng)讀者之需要。今當付梓,謹序其印行因緣云爾。

  中華民國六十年夏歷六月十一日慚愧比丘廣化序于護國寺退居寮。

  律航法師傳略及其往生事跡

  門人廣化

  師諱宗凈,字律航,別號西衲,安徽亳縣人。俗姓黃名臚初,生于清光緒十三年,少應(yīng)州府試,皆名列前茅。迨清廷?婆e興學(xué)堂,乃就讀安徽優(yōu)級師范,畢業(yè)后棄文習(xí)武,先后入保定軍官學(xué)堂及陸軍大學(xué)第一期深造,故師博通經(jīng)史,精嫻戰(zhàn)略,堪稱文武全才。

  民國肇建,師即參加光復(fù)南京浦口之役,爾后迭次參預(yù)北伐、剿匪、抗日諸役,歷經(jīng)團、旅、師長、副軍長代軍長、防空司令,及最高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等職。半生戎馬建樹,不勝枚舉,載歷次戰(zhàn)役公案中,文繁不錄。其為公案所未載者,竊為師任職山西時,以其與 蔣委員長有同窗之誼,溝通晉豫諸軍與中央之隔閡,化干戈為玉帛,關(guān)系抗戰(zhàn)建國大業(yè)至鉅,此功誠不可泯。其次,抗戰(zhàn)前師任太原防空司令及山西省防空司令,對太原防空工事之建筑,堅固精巧,費少功倍,稱冠全國,中央雖令各省派員觀摩,終不能及。迨抗戰(zhàn)爆發(fā),日機濫炸百余次,僅傷亡廿余人,師之保國衛(wèi)民,厥功至偉。復(fù)次,抗戰(zhàn)期間,師負責第二戰(zhàn)區(qū)補給重任,餉銀一到,親自監(jiān)督裝車待命出發(fā),片刻不停,當時幣值日貶,少事活動,足以致富,而師涓滴不染,清廉高風(fēng),化頑起懦,故第二戰(zhàn)區(qū)始終糧餉充裕,士飽馬騰,皆師補給之功也。

  師之入佛因緣,由于民國廿六年師五十一歲時,忽患眼疾,匝月不能視物,因默思宇宙人生問題,究始要終,均不得其所以,幸蒙溫彥賦將軍示以佛法,抉其疑惑,師初聞佛法,至為驚奇,竭誠欽仰,嗣承朱慶瀾將軍之介,皈依三寶。五十五歲師受在家菩薩戒,發(fā)愿茹業(yè)。三十五年師由第二戰(zhàn)區(qū)駐西安辦事處長奉調(diào)駐北平辦事處長,得緣親近夏蓮居開士,復(fù)遍參僧俗善知識,了生死之心日切,決意擺脫一切,舍家為僧。

  師于三十七年春到臺灣,秋間遇 慈航大師自南洋歸國,歡迎會上,乍見如故,次年佛誕節(jié)即依 慈航大師薙度,黨國干城從此作法門龍象。師出家不久,適匪諜朱X(后伏誅),為掩飾其潛伏工作,嫁禍大陸來臺僧人,媒孽是非,幸?guī)熍c立法委員董正之監(jiān)察委員丁俊生,合商對策,卒賴師力,解除僧難。四十四年內(nèi)政部頒不得新建寺廟,舊者重修亦須呈準之令,師根據(jù)憲法,與之力爭,卒使此一違憲之令,不得實施。慈航大師圓寂時,遺囑三年開缸,因他故稽延五載,眾遂疑不敢開,幸?guī)熈ε疟娮h,率工開缸,慈老肉身不壞,裝金入塔,激勵世道人心,發(fā)揚佛法道果,師有功焉。

  師與凈土法門似有夙緣,自皈依后,即專修凈土,公余念佛,日課萬聲,至老無間,一生本此自度度人,故無論僧俗,凡來請教者,皆勸以發(fā)愿念佛,求生西方。三十九年冬及四十一年夏,師曾先后在汐止靜修院及大湖法云寺閉百日念佛關(guān)兩次。四十一年冬師六十六歲,于火山大仙寺受具足戒后,即遵佛制半月半月誦戒,更誦凈土三經(jīng),誦至力竭聲嘶,反覺法喜充滿。其平日不拘行住坐臥,佛號不離口,念珠不離手,即外出旅行時,于車聲隆隆中,更大聲念佛,雖全車之人,投以驚奇眼光,而念佛自若。又以并耳聽聲記數(shù)法,藉攝心念,乃引用軍人并眼瞄準開槍法,移作并耳注聽佛號也。攝心記數(shù),則以三三四合而為十,逢十進數(shù),口念佛號,耳聞佛音,記數(shù)于心,初三聲注左耳,次三聲注右耳,再四聲兩耳合聞,共為十聲。又左右耳各記三十聲,兩耳合計四十聲,共為一百。百則左耳記之,千萬億聲以此類推,得其傳者,咸稱絕妙。惟朝暮課誦,師謙稱晚年出家,不諳梵唄,隨眾上殿,恐擾眾儀,故多在旁殿自修。而訂有定課,寒暑不易,客中旅途,從不間斷。朝課念大悲咒十小咒及白衣神咒,其般若心經(jīng)最后偈咒,多念七遍;晚課一律誦彌陀經(jīng)及慈云懺主凈土文,至心求愿往生西方,每念至‘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輒聲淚俱下,精誠萬分。

  師于四十八年題贈侍者廣化東游法語,有‘吾老矣!西歸之日,諒不甚遠’之句。四十九年春,師將臺中慈善寺予廣化接替,退居靜修,預(yù)積往生資糧。五月二十八日晨,師趺坐于毗連大殿之寮房,隨眾誦朝課,當念完十小咒時,寂然入定,‘見一大法會,異常莊嚴,人數(shù)之多,世所未睹,又見已故蓮友多人。’心知往生期近,原已允老友劉蔭遠將軍之邀,于六月初往受供旬日之約,即行謝絕,不問外緣,一心念佛,每日定課,由一萬聲增至五萬聲。六月初五日起,寺中大眾,每晚輪流陪師念佛至午夜。初七日師付后事,立遺囑。六月十一日上午師披南傳袈裟,穿新鞋襪,預(yù)備往生。中午徒眾得息,紛紛返寺叩安,師見之大喜。下午三時許,師自持衣物,步行去洗澡,與平時毫無異狀。浴畢至客堂,眾請師門邊向南坐,通風(fēng)較涼,如何?師答:‘面對西方,不忘生西。’遂至東壁面西而坐,對大眾開示云:‘你們呀!能得信佛,很幸運啦!’手指出家眾‘你們信佛又得出家,是幸運中最幸運的人啊!太好啦!我告訴你們,佛教修行的法門多得很,而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最圓頓殊勝,你們看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到現(xiàn)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求生西方,我這就是現(xiàn)實最好的證明。’復(fù)起立抖擻兩袖云:‘看!不是蠻好嗎!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此時似乎有人聯(lián)想到‘佛及圣眾,手執(zhí)金臺,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師聞之連說:‘對!對!對!就照這樣修,我走了!’眾起送師回寮。少頃有送地藏殿木料者來,以地藏殿由師發(fā)起興建,尚未竟功,師最關(guān)心,曾由徒眾發(fā)愿完成,師方將此事放下,但一聞木料來,即起命廣化扶侍往觀,行間有‘我這一生太幸運啦!晚年能出家,又得你們這些道友招呼我,為我念佛助往生,謝謝你們啊!這亦是我幸而出了家,若不出家,這時為妻兒子女啼哭糾纏,怎能一心念佛呢?不得一心,又怎能往生?......’行到堆木料處,環(huán)視一遍,坐約三分鐘,即獨自回寮,隨命‘請廣化來!’廣化趨至。時正下午五點三十分也。見師示異狀,乃問:‘是否時候到了?’師點首,遂鳴鐘集眾‘大家念佛,助師父往生。’師亦隨眾念佛,初緊而急,漸模糊不清,五時三十四分,于大眾念佛聲中,師安詳往生矣。遵遺囑停靈三日,時雖炎暑,而容光煥發(fā),無異生時,荼毗后,獲舍利數(shù)百粒,大者如豆,小者如米,瑩潤晶澈,五色燦爛,世所希有。頂骨呈蓮華色,半露舍利,若絳璧之嵌珍珠焉。凡此瑞相,足征往生無疑矣。

  附錄 憨山大師念佛偈

  但將一句阿彌陀, 置在心中常不斷。

  果能念念最分明, 即與彌陀親見面。

  常思凈土在目前, 日用頭頭無缺欠。

  佛土全攝一句中, 是真如來異方便。

  當在了了分明時, 更無再起差別見。

  念佛入門白話解重印序

  念佛入門白話解一書,為 先師律公上人述編,問世以來,秉經(jīng)三版。茲者鐘石磐老居士復(fù)發(fā)起翻印,且來函謂:‘律老此書最合時宜,閱者皆欲人手一冊,今擬翻印,俾廣結(jié)緣,特請法師倡導(dǎo),應(yīng)否重加整編,更祈酌奪!’云云。竊以 先師律公老人,一生以凈土法門,自度度他,其弘揚凈土也,不惟以口勸,且著之以文字;又不惟以文字,更示之以篤行;最后復(fù)示現(xiàn)種種往生瑞相,證明信愿念佛,功不唐捐。老人弘法利生悲心,至矣!極矣!今鐘居士發(fā)心翻印此書,洵屬衍傳無盡明燈者也。惟原版為六十四開本,字體小編排擁擠,蓋臺灣光復(fù)之初,限于財力物力所使然。除重加整編外,并附印‘律航法師傳略及其往生事跡’于卷首,俾讀者得知其為人,讀其書發(fā)起增上信心。是為序。

  五十八年古歷十一月十七日 廣化書于法航樓

  念佛入門白話解

  釋律航述編

  第一講 三皈五戒 念佛常識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三皈,持五戒,再老實念佛。立時即可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把這個五濁惡世,一變而成極樂世界。但為什么不能實現(xiàn)呢?這由于大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師世尊,自說念佛法門,易行難信。足見凡事尤其佛法,由明理到起信,是一段十分艱難的過程。這本小冊子,用白話問答的方法,概括說明佛法大要及修行途徑。作為接引初發(fā)心菩薩的參考。

  三皈

  ●問:什么叫做三皈依?答:皈是歸向,依是依靠,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問:怎么皈依佛呢?答:皈依佛,就以佛為師。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和種種神仙。因佛為大覺悟的人。其他天魔神仙,皆是外道,雖有神通,也不究竟!駟:怎么皈依法呢?答:皈依法,就以法為師,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是佛說的道理,如三藏十二部經(jīng)文,都是無上的寶典,決不像外道偏僻和不了義的書籍!駟:怎樣皈依僧呢?答:皈依僧就以僧為師,永不皈依外道邪眾。僧是指出家受具足戒的清凈福田僧,跟他學(xué)習(xí)佛法,可以離苦得樂。決不像外道邪眾,專門騙人謀利!駟:受了三皈有什么好處呢?答:皈依佛就不墮地獄。嗔恨為地獄的因,佛無嗔恨,你若存心做事,常依照著佛,那還能再墮地獄嗎?皈依法就不墮餓鬼。貪吝為餓鬼的因,佛法首禁貪吝,你事事都依著佛法去做,那還能再墮餓鬼嗎?皈依僧就不墮畜生。愚癡為畜生的因,清凈僧人,有大智慧,你若常親近明師良友,那還致再墮畜生嗎?●問:我們怎么皈依呢?答:你既對于佛法,有了真正信仰。再參訪戒行精嚴,學(xué)問淵博的和尚,懇求慈悲允許,在佛前舉行傳授三皈依的儀式。以后就是真正佛教徒了。

  五戒

  ●問:五戒都是些什么?答:一是戒殺生。二是戒偷盜。三是戒邪淫。四是戒妄語。五是戒飲酒。這殺盜淫妄酒五樣,在佛教上是嚴厲禁止的,所以叫做五戒。學(xué)佛的人,對于五戒,無論何時何處,是不可不受持的!駟:戒殺生的意義是什么?答:凡是有生命的動物,都不可殺害,也不可吃他的肉。按照因果報應(yīng)的道理,現(xiàn)在你殺他,將來他必定殺你,F(xiàn)在你吃他的肉,將來他必定吃你的肉。你想可以不戒殺嗎?●問:戒偷盜的意義是什么?答:凡是不義之財,皆不可貪圖。就是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如不經(jīng)物主許可給與,擅自取用,皆叫做偷盜!駟:戒邪淫的意義是什么?答:就是除了正式夫婦以外,(專就在家人講)不可和別人通奸!駟:戒妄語的意義是什么?答:妄語就是說謊話,自害害人。受戒之后,永不說謊話,和不做哄人的事!駟:戒酒的意義是什么?答:酒是亂性之物,喝多了,容易做壞事。修行的人,必須一滴不入口。至于吸食煙草和五辛,口臭傷腦,最好一律禁戒!駟:這不吃肉,有點難做到,不知可否通融?答:如果驟然吃素,覺著為難,可以暫時吃花齋和三凈肉!駟:花齋有幾種?答:花齋有多種。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及月底三天吃齋的,叫做十齋。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兩天吃齋的,叫做六齋。以上兩種,你可以隨意揀一種!駟:怎樣叫三凈肉呢?答:就是殺生的時候,沒親眼看見他臨死的情形,也沒聽到他叫喊的音聲。并且不是專為自己吃才殺他。這三種就叫三凈肉。凡暫時不能完全吃素的人,可以吃三凈肉,漸漸做到不吃肉。但無論什么肉,在家中萬不可殺生,可以在市場上買來已死的肉。

  念佛常識

  ●問:五戒雖可強制不犯,但有時自己約束不住犯戒的念頭,怎么辦呢?答:念佛就是唯一的好法子。當你覺著心不受約束的時候,趕緊一心念佛,惡念自然就消滅了!駟:念佛怎么入門呢?答:念佛有三件事,先要知道,第一件,要確信西方有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那個世界的教主。念佛的人,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生到那里。第二件,既知道極樂世界,有種種莊嚴。須發(fā)切愿要往生到那里。心中常存著那里是我的老家,其他的地方,不管是好是歹,我皆不去。第三件,你既有了真信切愿,再加上老實念佛,那就將來會成功了!駟:念佛不就是用口念么?還要注意些什么?答:有些人,口里雖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卻盡管胡思亂想,那樣念法,是很少利益的。必須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心口如一,除了一句佛號以外,什么事都不思,雜念頭慢慢減除,這才容易達到念佛最高的境界!駟:那不很難么?答:念佛法門,說易極易,說難極難。不過不管難易,只管耐著心多念,日久成了習(xí)慣,自然就得到念佛的真實利益。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便是這個意思。還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念佛的時候,要使阿彌陀佛,每個字,都從心里經(jīng)過。心里想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務(wù)令每一個字,都從心里發(fā)出來,再由耳朵聽進心里去,一個字也不可把他放松。像這樣用功,時候長了,心自然不致散亂。這是頂要緊的法子,千萬不可忘記!駟:您說的念佛方法很好,可惜我沒有工夫去念,怎么辦呢?答:念佛,應(yīng)該在每天早晚兩時,立一個課程,限定念佛多少,或幾百聲,或幾千聲,或幾萬聲,可以按各人的情形,來規(guī)定。無論忙閑,非念完此數(shù)不可。此外搬柴運水的時候,可以念佛。刷鍋洗碗的時候,可以念佛。耕種鋤割的時候,可以念佛。不論走著,坐著,以至睡覺、大便、小解的時候,(只宜默念)都可以念佛。何致沒有工夫念佛呢?

  我前面講的,全世界人人果能受三皈、持五戒,老實念佛。馬上可把五濁惡世,變成極樂世界。就是說一個人受了三皈,嚴持五戒,絕對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在現(xiàn)世是一個標準好人。若再老實念佛,便可臨終往生極樂世界。從此了脫生死,永不受輪回六道之苦了。譬如一個人念佛,則一人為好人,推之一家一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如此,那還致像今日世界人類互相欺詐,彼此殘殺嗎?大家不可以為這是淺近的道理,不去注意。要知道世上有許多淺近的道理,三歲小孩子都能曉得,但是八十歲的老翁,還行不得哩。

  附錄 諦閑法師開示

  知見不足為害,但不可執(zhí)。

  妄想不足為害,但不可隨。

  附 夏蓮居居士語錄

  念佛當如香象過河,步步著地,念佛當如羚羊掛角,四面不靠。全身靠倒,熾然而念。光涵虛空,聲滿天地。佛聲所到處,即佛光所照之處,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將一句阿彌陀佛如靠一座須彌山一樣,無論遇到任何順逆苦樂的境界,決不忘失這一句佛號,方為堅持正念。

  第二講 十善業(yè)道 凈課儀規(guī)

  我上次講的受三皈,持五戒,老實念佛。是偏重于自修方面,佛法叫做‘自利’。今天講十善業(yè)道,是從自利方面,擴充到利人方面。佛法叫做‘利他’。

  十善

  ●問:十善業(yè)道怎么講法?答:每人作的行業(yè),有善的,有惡的。十善業(yè)者,就是十種善的行業(yè)。道者是其中的道理。也可作道路講!駟:那十種行業(yè)是善的呢?答:十善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行。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綺語。八不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見。這十種善行,又稱為十善業(yè)道。是佛教道行教育的根本善法!駟:這十種善法必須通統(tǒng)做到嗎?答:凡要做一個良善的人,必須具有這十種善行。要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嗔恚、邪見。若有了一件,就不可叫做完全良善的人!駟:這十善業(yè)道與上次講的五戒差不多罷?答:就表面來講,好像差不多。其實內(nèi)容的意義,大不相同。五戒是重在身戒和口戒。十善業(yè)道,除了身口之外,特別重在意戒!駟:怎樣叫不殺生?答:不但人不可殺,凡是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不可殺。還要注意保護動物和放生!駟:怎樣叫不偷盜。答:凡是用不正當?shù)氖侄?而取得的財物,都為偷盜。若以暴力或巧智而劫奪騙取他人的財物,更為國法所不容。并且把自己的財物,量力去幫助人,才算圓滿!駟:怎樣叫不邪行?答:不邪行,就是不邪淫。除了正式合法的夫婦以外,皆不應(yīng)邪淫。并且以身作則,勸導(dǎo)他人不作非法茍合的勾當!駟:怎樣叫不妄語?答:不妄語,就是不說虛偽不實的話。譬如‘見言不見,不見言見,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并且提倡忠實的言論。問:怎樣叫不兩舌?答:不兩舌,就是不說離間他人的話。例如‘在此言彼,在彼言此’。并且調(diào)和意見,使大家都和諧歡樂!駟:怎樣叫不惡口?答:不惡口,就是不說粗惡村俗的話。如罵詈他人,皆是不應(yīng)當?shù)。并且對人一律和顏愛語!駟:怎樣叫不綺語?答:不綺語,就是不說沒有意義的話。凡是風(fēng)花雪月,花言巧語,如談人家閨閫的事,絕口不言。并且常常發(fā)表光明正大的議論。●問:怎樣叫不貪欲?答:不貪欲,就是不貪圖一切非分的欲求。并且提倡少欲保身,知足常樂的風(fēng)氣!駟:怎樣叫不嗔恚?就是凡遇一切不如意的事,概不嗔怒忿恨。古人所說‘不怨天,不尤人’。并且對人接物,克己和平!駟:怎樣叫不邪見?就是不可起一切不合理的見解。凡與佛經(jīng)相違背的,無論如何新奇,皆不可主張或附和。并且以正確的見解,降服外道魔說!駟:十善業(yè)道,在佛法上怎樣區(qū)分呢?答: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叫做身三業(yè)。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叫做口四業(yè)。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叫做意三業(yè)。為人必須具有這十種道行,方能做到身口意三業(yè)清凈,為成就來生人天的正因。在世法,就叫做養(yǎng)成健全人格。●問:養(yǎng)成了健全人格,自然止惡行善。何必再念佛呢?答:為人具有這十種善業(yè),才與佛法相合,才容易念佛,才能了生脫死離苦得樂!駟:我對于生死苦樂的道理,還不大明白,請詳細講一講。答:我們既是凡夫,總免不了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種苦。況且有生必有死。身體死了識神又去投胎。頭出頭沒,輪回六道。真真苦不可言!駟:輪回六道,怎樣講?答: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叫做六道。我們今生為人,是前生做了為人的因。若今生不念佛,縱令行十善業(yè),更加禪定的工夫,生到天道。待天福享盡,仍然要墮落的。今生若一有惡念,如貪、嗔、癡等。便不免輪轉(zhuǎn)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去了!最苦最久。你看可怕不可怕?●問:怎么念佛,請講一個頂簡單的方法?答:念佛的方法,本來很多,F(xiàn)在專把在家修行的凈課儀規(guī),寫在下面。你們慢慢練習(xí),日久自然會念。不必著急,不要怕難,佛法不可思議。只要抱定深信、切愿,去實行、有恒心、有勇氣,天下事沒有學(xué)不會的。

  凈課儀規(guī)

  (甲)朝暮簡課念法

  每天早晨及黃昏,須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無佛像,或所住之處,不甚方便,不焚香頂禮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虔誠焚香,頂禮三拜。念法如左: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導(dǎo)師阿彌陀佛如不妨礙工作,可接念阿彌陀經(jīng)一卷,往生咒三遍,贊佛偈一遍。萬一時間不允許,自己酌量減少。

  三、南無阿彌陀佛不必禮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功夫忙閑而定。但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早晚兩課,把自己預(yù)定的念佛數(shù)目念完,即接念菩薩名號如左:

  一、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二、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觀音勢至為彌陀左輔右弼統(tǒng)稱西方三圣,必須虔誠禮拜。

  三、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的菩薩,將來皆是您的師友,也應(yīng)當禮拜。

  拜完,即接誦回向文如左: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回向文,也就是說明我念佛的愿力。愿力最為重要,必須懇切發(fā)出。不可滑口讀過。誦畢及禮拜而退。

  (乙)十念法

  面西合掌,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不高不低,不快不慢。隨各人氣力長短,或五六聲,或七八聲,盡一口氣為一念。意在以氣束心,專注懇切,共念十口氣。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以上兩法為最簡單易行,而又最合實際。再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助緣,F(xiàn)生滅罪得福,命終往生極樂,萬修萬去,千真萬確。

  附錄徹悟禪師法語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人逃得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難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后世三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道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百千劫在出頭來是幾時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六信實有凈土如今娑婆無異的確現(xiàn)有七信愿生即生已今當愿已今當生經(jīng)有明文豈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第三講 四攝 六度 三輩往生

  前次講的十善業(yè)道,是種人天道的因,將來可得人天道的果,足能自度,但嫌愿力太小,不能度他。今天要講四攝六度,是行菩薩道,種菩提因。自他兩度,同證佛果。但雖廣行四攝六度,若不發(fā)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仍不能見佛聞法,證得正等正覺。因此接講三輩往生,了知凈業(yè)正因,圓滿成佛的功德。

  四攝

  ●問:四攝怎么講?答:攝者,是攝持,或攝化,即把握施行的意思。共有四樣:一、布施攝。二、愛語攝。三、利行攝。四、同事攝。所以叫做四攝!駟:怎樣叫布施攝?答:布施攝就是若遇到有人要我?guī)椭趺?當盡我的力量幫助他,內(nèi)分財施、法施、無畏施,使他因此生起親愛的心來,依我學(xué)習(xí)道行。●問:愛語攝怎么講?答:愛語攝就是以善言慰喻,而去感化不學(xué)習(xí)道行的人,使他樂于接受,愿來學(xué)習(xí)道行!駟:怎樣叫利行攝?答:利行攝就是起身口意的三種善行,利益有情,使他們知道我們佛教,不是空談無補!耖g:甚么叫同事攝?答:同事攝就是要示現(xiàn)與被度的人相同行為,所謂‘和其光同其塵’在人群里,隨機教化,使人群同受道行的教育。

  六度

  ●問:實行四攝是否把菩薩道完全包括了?答:若行菩薩道不僅四攝。還有六度萬行,不過四攝法是他的前方便!駟:六度怎么講?答:度者是度化。共有六樣;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所以叫做六度!駟:布施持戒,前次講過,我已明白了。怎樣叫忍辱呢?答:忍辱,就是有人無故來打罵,你能安心忍耐,不起煩惱!駟:精進怎么講?答:精是不雜,進是不退。就是對于道行,純一不雜,日有進步!駟:怎樣叫禪定?答:禪名禪那,這靜慮的意思。定即安定。學(xué)佛的人,必須有禪定的工夫,才能開悟大道。●問:般若怎么講?答:般若二字是梵音,翻譯妙智妙慧。便非普通所謂智慧了!駟:學(xué)習(xí)六度,發(fā)起萬行,還要念佛嗎?答:六度萬行,修菩薩道,還須念佛求生極樂,才可圓成佛果。你不聞普賢、文殊、馬鳴、龍樹諸位菩薩嗎?他們過去已成佛道,今生倒駕慈航,現(xiàn)菩薩身,行菩薩道,最后還發(fā)愿求佛接引,往生極樂。你又不聞慧遠、善導(dǎo)、智者、永明諸位大師嗎?他們宗教皆通,人天景仰,仍然畢生念佛,求生凈土。這諸位菩薩祖師,皆已上品上生了。

  三輩往生

  ●問:念佛往生品位怎樣分別呢?答:往生與否,全看你信愿切不切。至于品位高下,又憑念佛的工夫淺深,大概分為上中下三輩:每輩又分上中下三品,共計九品。●問:怎樣修行才可以上輩往生呢?答:上輩修因有五樣:一、須舍俗出家。二、須發(fā)菩提心。三、須一向?qū)D畎浲臃。四、須修諸功德。五、須回向諸善,愿生極樂!駟:中輩往生要怎樣修行呢?答:中輩修因有四樣,一、須發(fā)菩提心。二、須一向?qū)D畎浲臃。三、須少修福善。四、須回向愿生極樂!駟:下輩往生要怎樣修行呢?答:下輩修因亦有四樣:一、須發(fā)菩提心。二、須一向?qū)D畎浲臃?乃至十念愿生其國。三、聞甚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四、臨命終時,以至誠心,乃至一念,念于彼佛,愿生其國!駟:如你所說上輩往生,須舍俗出家,那末,我們在家人就沒有分了?答:出家在家,在心上分別,不盡在形式上分別;你如果舍棄俗念,便和出家人一樣,反過來講,出家人如不能舍棄俗念,仍等于在家人。要知修行在心地不在形相。●問:凡往生的人,有無共同遵行的條件?答:無論上中下三輩,有三個條件,必須統(tǒng)同遵行,方能往生。第一要發(fā)菩提心,第二要一向?qū)D?第三要回向極樂。●問:怎樣叫做一向?qū)D?答:‘一向’有兩個意思:一是就空間說,直趨西方一個方向,既不偏南,也不偏北:二是就時間說,自始至終,永久稱念,剎那不斷。專念者,是專持阿彌陀佛名號,決不夾雜其他名稱,所謂專修無間是也!駟:若能一向?qū)D?還須一心不亂,才可蒙佛接引嗎?答:若你能做到一向?qū)D?再回向愿生極樂,臨命終時,一定蒙佛接引,至于一心不亂的境界,果能做到,固然頂好,但不可因未能完全做到,而生畏難退屈的心,你只管一向?qū)D?保證決定往生!駟:往生既分三輩九品,有無共同的利益?答:不論品位高低,一經(jīng)往生,決定不退,并且只此一生,皆可補佛!駟:成佛以后盡管自己享樂嗎?答:我們成佛,為的普度眾生,所以見佛聞法,頓開佛慧,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乘愿再來,娑婆世界,度化現(xiàn)生,以及多生的父母眷屬和法界眾生,同生凈土,離苦得樂。

  第四講 持名念佛要義十則

  我本意勸人專門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講,為什么先講三皈、五戒、十善業(yè)道以及四攝、六度,然后才講念佛的道理呢?因為念佛法門,本師釋迦牟尼佛親口說過,是‘易行難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識,大略講解明白,陡然講說念佛往生的道理,不容易令人生起信仰,并且要知道,念佛法門,除了念佛之外,如在能力許可時,還須研究佛教的道理。現(xiàn)在我要講念佛往生法門,很覺得佛法如大海的水,只好先就一點一滴來說起,假定‘持名念佛要義十則’。這個題目,本是我前在新竹佛學(xué)院連講十次才講完。今天把他照寫出來,是文言的,自然有些不懂,但演講時用白話解說,又每則下加以略解,也就可以明白了。

  持名念佛要義十則

  偈頌

  稽首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佛土遍十方,極樂國第一。豎窮與橫遍,不離我心體。佛恩多加被,暢演十要義。

  (略解)偈頌的意思,是作者不敢自專,先求佛力加被,仗佛的力量,來說明一切。持名者,是執(zhí)持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為豎窮三際(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又名無量光,為橫遍十方(四方四維上下)。我們真如本性的心體,亦復(fù)如是,所以叫做不離我心體。

  一、念佛往生須備三資糧

  信、愿、行、三往生資糧,資糧具備,遨游樂邦。

  甲、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信己本靈,本具佛性。信佛大愿,臨終接引。信法殊勝,希有難遇。

  乙、生死苦海,愿為渡船,愿生極樂,見佛聞法,愿來娑婆,廣度含識,不愿自求,人天福報。

  丙、信愿如目,力行如足。念佛正行,譬如煮飯,猛火燒開,細火煨爛,勇猛精進,專修無間。

  (略解)我們由某地到某地,雖然很近的路,也須帶些路費,況想往十萬億剎的極樂國,豈可不準備資糧嗎?但要準備的,并不是黃金、美鈔,只需要信、愿、行三樣。怎樣準備呢?文內(nèi)甲、乙、丙三項說的很明白。你們需要深信、切愿、力行,才算充實準備。否則淺信浮愿,悠悠泛泛的念佛,那不過種種善根。如果資糧充足,則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剎那之頃,即可到達。所以說,遨游樂邦。

  二、念佛往生須修三福

  世出世間,修福為先,凈業(yè)正因,功不唐捐。

  1、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殷勤修行。

  (略解)古德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福為先。我們今生得了人身,又得聞佛法,皆是前生修福所致。念佛是修慧,更須修福。積功累德,;雙修,才能到了兩足尊的佛位。怎樣修福呢?如文中第一項,孝順父母等,為世間福,是做人的根本。第二三兩項,為出世間福,是凈業(yè)正因。念佛的人必須努力修習(xí),才與佛心相應(yīng),才能蒙佛接引。至于三皈、五戒、十善業(yè)道、菩提心等,前次業(yè)經(jīng)講過,不再贅說。

  三、念佛往生須知四遍行

  念佛法門,遍行一切,人、法、時、處,無不賅攝。

  1、遍一切人:老幼男女,貧富貴賤,法界有情,皆可念佛。

  2、遍一切法:律教禪密,統(tǒng)為攝心,一句彌陀,萬法歸宗。

  3、遍一切時:忙閑寒暑,苦樂無記,二六時中,都可念佛。

  4、遍一切處:行往坐臥,僻靜熱鬧,出聲默持,隨身法寶。

  (略解)我勸人念佛,嘗把念佛的道理,很詳細的講給人家聽,得到的回答,都說您講的念佛的道理,很好;但是,或說太老,太少,太貧,太賤,沒有資格去念佛;或說學(xué)教,學(xué)律、學(xué)禪、學(xué)密,又何必去念佛;或說太寒、太熱、太苦、太忙,沒有工夫去念佛;或說住的地方、環(huán)境,不適宜于念佛。究其實際,皆是錯誤的觀念。怎樣講呢?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最為方便中的方便,殊勝中的殊勝。真是人人可以念佛,法法可以念佛,時時可以念佛,處處可以念佛。‘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還有這樣便宜的事嗎?’(夏蓮居居士語)

  四、念佛往生須知生死的道理

  心佛眾生,三名一體。吾人自性,本不生滅。一念不覺,方有生死;欲了生死,須斷妄念;欲斷妄念,莫如念佛。行人念佛,系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凈念而伐染念,日久功純,就有念而達無念。所謂‘無念而念,念而無念’是也。念既無,云何妄?妄念既斷,生死自了。

  (略解)佛經(jīng)有云:‘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就是三名一體的意思;但是我們眾生的心,與佛的心,為什么一迷一悟,相懸天淵呢?只因真如不守自性,一動妄念,便成無明。所以生死輪回,永無窮期。本師世尊成道之后,發(fā)現(xiàn)眾生,皆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種智,在說法四十九年中,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凈土法門,針對眾生妄念,叫他念佛。又利用眾生的執(zhí)著,叫他執(zhí)持名號,這是對癥發(fā)藥,就路回家的辦法。所以說:‘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凈念而伐染念;就有念而達無念’,誠為方便中第一方便,捷徑內(nèi)特別捷徑。這真是我們眾生出生死輪回的要道呀!

  五、念佛往生須知心佛的關(guān)系

  佛生于心,心隨佛現(xiàn),念念相續(xù),聲聲相應(yīng),出口入耳,復(fù)歸于心循環(huán)無間,萬修萬去。

  (略解)心外有佛嗎?全佛就是心;佛外有心嗎?全他就是自。經(jīng)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叫做心佛不二。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何以言之?十萬億程之蓮邦,不離吾人當前之一念。無量光壽之宏名,本顯橫遍豎窮之心體。刻實論之,心佛一體,念佛便是念心,如是心想佛、口念佛、耳聽佛,好像一個鐵環(huán),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斷。永明延壽禪師說:‘萬修萬人去’,是保證決定往生。

  六、念佛十法須融通應(yīng)用

  念佛之法雖多,持名最為簡便;持名之法雖多。記數(shù)尤為穩(wěn)當。廣說方便,都為百種,茲約十法可以融通:

  1、高聲念。2、低聲念。3、追頂念。4、金剛念。5、默境念。6、痛切念。7、出入息念。8、四字念。9、六字念。10、晨昏十念。

  (略解)念佛本分為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四種。惟以持名念佛,最為簡便。又持名念佛的方法也很多;但初學(xué)念佛的人,以拈珠記數(shù)最為穩(wěn)當,每天或數(shù)千聲,或數(shù)萬聲。到了功夫純熟,不記數(shù)也可,至于念佛的方法,在續(xù)藏內(nèi),有念佛百法一篇,講的最詳細,我現(xiàn)在約為十法,可以融通應(yīng)用,不必拘定那一種,這文內(nèi)十種方法,大多一看就可明白;但實行時候,必須先經(jīng)法師指導(dǎo),且互相薰習(xí),才能如法呀!

  七、念佛入門須先攝意根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首重意根,知妄即離,如何攝意,四要須知。

  念佛四要

  ┌一、要虔誠,最忌欺偽。

  │二、要痛切,最忌虛浮。

  ┤

  │三、要恒久,最忌間斷。

  └四、要專一,最忌夾雜。

  (略解)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根,念佛的時候,必須把握著這六根,不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牽引,方能凈念相繼,但這六根里頭,最難把握的,就是意根,所以表內(nèi)四要,都是攝意根的法子,你們?nèi)缒馨岩飧鶖z住,其他五根,都伏首聽命了。

  八、念佛四訣須時時檢點

  念字從‘心’不僅用口,‘今’為現(xiàn)在,莫管過未(過去、未來)欲知其訣,口、耳、聲、意,一向?qū)D?自得心開。

  念佛四訣

  ┌口須念的清清楚楚,不可夾雜閑字。

  │耳須聽的明明白白,不可糢糊放過。

  ┤

  │聲須調(diào)的勻勻凈凈,不可忽高忽低。

  └意須養(yǎng)的綿綿密密,不可倏續(xù)倏斷。

  (略解)訣者是口訣,叫人口中常念,易于注意,大家不可以為這四訣,淺近易知,可是實行起來,真不容易,古德說:他念佛一百聲,而真正一心清凈,落在佛的上面,不過三五聲,所以對于口、耳、聲、意四項,必須時時檢點,是否如法?我慚愧念佛已竟十二年,到現(xiàn)在少分還沒有做到,如文中莫管過未四個字,就是很難做到的,通常念佛的時候,不是思前,便是想后,夏蓮居老居士有兩句詩云:‘莫管過去與未來,念準當前這一句’,當時行人體會詩意,便得著受用的很多。

  九、念佛往生須具欣厭二行

  愛不重,不墮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如何輕愛?努力一念,往生津梁,須具欣厭。

  1、厭離行:娑婆穢境,眾苦共集,生老病死,怨會愛離,所求不得,憂悲煩惱,富貴榮華,緣盡誰保?

  2、欣樂行:求生凈土,為度眾生,七寶莊嚴,微妙清凈,金地瓊林,蓮花化生,神通自在,所求皆應(yīng)。

  (略解)我們念佛修行,必須對于于身、家、花花世界,一概覺得虛妄不實,污穢不凈,生一種厭離的心,又須對于極樂世界,依正種種莊嚴,生一種忻往的想,念佛的工夫,越加緊,則欣厭的心想越熾盛,果能到了欣往和厭離的極處,自然功純,業(yè)凈、妄消、真顯,決定往生西方。倘對于身家眷屬,名利恩怨,有一絲一毫放不下,便不能往生。

  十、念佛往生須一向?qū)D钊f行回向

  1、一句彌陀,作己命根,咬定牙關(guān),決不放松。

  2、一向?qū)D?念茲在茲,一切雜事,都不想思。

  3、勸人念佛,無上法施,行住坐臥,不忘生西。

  4、大小萬行,回向西方,愿共眾生,同往樂邦。

  (略解)一向?qū)D?萬行回向八個字,是持名念佛的綱宗,關(guān)于凈土宗的千經(jīng)萬論,教人怎樣怎樣用功,皆不出這八個字的范圍,所以本講,也以此作為結(jié)論。至于一向?qū)D?前次業(yè)已講過了。萬行回向者,就是說念佛的人,須要擴大心量,以佛心為心,愿人人皆往生凈土,不可作自了漢,所有一言、一動、一飲、一啄,即說一句好話,行一件小善,無不回向西方極樂世界,若遇順逆喜怒,一切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這一句佛,提起一拶,即見當下消滅,以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

  偈頌

  生寄死歸,一切放下,保持正念,千鈞一發(fā)。

  慈悲加祐,令心不亂,眷屬同助,西方相見。

  寶蓮齊開,誰人不羨,無常迅速,行人勉旃。

  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挽回劫運,凈化人間。

  (略解)這個偈頌,是作論的通例,每到一篇完結(jié),照例發(fā)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方為契合佛旨,至于偈中意思;第一首:因為念佛的人,多有一生精進,偏到臨命終時,放不下兒女私情,名利恩怨,便不能保持正念,所以叫做‘千鈞一發(fā)’。真真危險呀!要把‘生’看作住旅館;‘死’看作回老家,才能含笑而去。第二首:是說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保持正念,是佛菩薩加被行人的力量,自力他力,交相感應(yīng),生前一切業(yè)力不起現(xiàn)行,唯憑愿力,引導(dǎo)其前,往生極樂,但眷屬們,千萬不可悲哀哭泣,在十二小時以內(nèi),切不可搬腳牽手的胡抖擻,大家要安詳念佛,幫助病人順利往生。第三首:是說病人壽數(shù)未盡,慢慢會好的,如無壽數(shù),便藉佛力,引導(dǎo)識神,一剎那間,蓮花化生,見佛聞法,永證不退,這樣一生成佛,大家豈不羨慕嗎?第四首:是作者觀察,最近世界大勢,共業(yè)感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恐難幸免,殺人的武器,日有進步,戰(zhàn)火一開,雙方都拿出秘密武器來,那時慘酷破壞的情形,超出已用的原子彈之上,佛說劫火洞燒,大地平沉,也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是共業(yè)之中,還有別業(yè),你們不聞輪船飛機失事,常有少數(shù)人幸免于難嗎?這便證明雖同在劫難之中,如肯真心念佛,仍可消除業(yè)障,減輕禍患,我嘗說:當此大難將臨的末法時代,若為自利,除了專念彌陀,回向極樂,決不能了脫生死;若為利他,除了行菩薩道,弘揚凈宗,決不能挽回劫運。唯愿全世界人類,同發(fā)菩提,同念彌陀,同生凈土,同圓種智。(完結(jié))

  附錄三則

  持名念佛實驗方法

  謹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謂不假方便者,因念佛就是方便,不必于念佛之外,更求方便也。但眾生根器不同,故所用的方法亦異,律航于念佛之余,參究佛說及祖師的開示,體驗實行,比較有效者數(shù)法,擇要錄出,以就正于大德并提供參考,非敢于念佛之外,別立方便也。

  一、并耳念佛

  念佛宗旨,本為攝心專注一境,令散亂心,漸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亂。若欲達此目的,必須將阿彌陀佛四字宏名,字字都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明明白白,但耳根對聲塵,須由聽力強銳,方能格外清晰。并耳者,即合并兩個耳根的聽力,用在一個耳根上,試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槍,當他瞄準時,皆閉一眼,用一眼,視力格外分明,而聽力亦復(fù)如是。律航初學(xué)此法時,先將右耳聽力作意并在左耳,聽一百聲,再將左耳聽力并在右耳聽一百聲,然后兩耳平均一百聲,如是循環(huán)練習(xí),不過一月,大見功效,一往妄念紛馳,現(xiàn)因聽力特別增強,漸受約束,偶起妄念,隨即覺知,日久自成習(xí)慣,不必作意并耳,而自然并耳矣,經(jīng)云:‘此方興教體,清凈在音聞。’則持名念佛者,誠不可不加強聽力。

  二、隨工念佛

  律航嘗勸人念佛。得到的回答,多說:‘念佛很好,可惜沒有工夫。’唉!這沒有工夫四個字,不知耽誤多少人不得往生,因此,建立‘隨工念佛’一個名詞。隨工念佛者,即隨著工作而念佛,先講兩段故事,作為證明。

  1、打鐵念佛

  2、織布念佛

  從這兩段故事上,足證隨著工作,可以念佛,并可成佛,只要對于念佛法門,具有深信切愿,則無論什么工作,皆可隨著念佛,決不妨礙。例如耕田,經(jīng)商、造飯、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種種行業(yè),悉皆可以隨著工作,或默持佛號,或出聲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與手,各司其事,日久純熟,制心一處,相得益彰,事無不辦,此后學(xué)佛者,焉得借口‘沒有工夫’而自甘暴棄呢?

  三、痛切念佛

  古德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又云:‘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當痛念生死。’由是知吾人為了脫生死而念佛,決非悠悠泛泛所能濟事,故律航于晨昏兩課時,增設(shè)痛切念佛一門,共分五段,每段先作觀想,隨即念佛,其法如下:

  1、先面佛長跪,口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同時心中觀想‘我自無量劫來,流浪生死,皆因不知念佛法門’,即以頭著地,兩手輪番屈指自數(shù),出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二十聲,再抬頭長跪。

  2、接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同時心中觀想‘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即以頭著地,如前念佛二十聲,抬頭長跪。

  3、接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同時觀想‘此生如不能生西,即仍在六道中輪回,刀山劍樹,驢肚馬腹,勢必難免,可悲可怕’,即以頭著地,如前念佛二十聲,抬頭長跪。

  4、接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同時觀想‘今生父母眷屬現(xiàn)在(將來)墮在何趣,若不自度度他,問心難安’,遂即以頭著地,如前念佛二十聲,抬頭長跪。

  ‘注’行人的父母如已去世用現(xiàn)在二字,否則用將來二字。

  5、接念南無阿彌陀佛三聲,同時心中觀想‘無量劫來,父母眷屬,皆在六道中受苦,若不能普度一切,則念佛何為?’于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油然而生,與佛心冥合矣,隨則以頭著地,如前念佛二十聲,仍抬頭長跪。高聲自唱‘拔一切業(yè)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行人仿佛親聆阿彌陀佛空中開示云云,隨即至心虔誦往生咒十遍,或七遍(至少三遍)起立禮佛三拜,同時默祝四生六道,一切含靈,咸憑法力,離苦得樂。

  上來痛切念佛,律航自實行后,覺得步步緊拶身心,念念切近精實,不覺不知,由念而痛,由痛而悲,由悲而哀,以致哭不成聲,及至誦咒之后,又覺得身輕心愉,如釋重負,共計五段,每段需二分鐘,總共不過十分鐘,其功德無量無邊,實不可思議,謹作供養(yǎng),聊備參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