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八卷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八卷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上進
鄭成忠請普說。師云。平江信士鄭偲。知有此段大事因緣。得得來見妙喜。要聞般若。所將供養(yǎng)真身舍利寶塔。洎齋云堂清凈禪眾。請普說功德不為別事。專用回向無上佛果菩提。觀其發(fā)心亦已廣大。只這一念廣大之心。能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有者不信這般說話。多執(zhí)事難理。如富樓那執(zhí)相難性。問世尊曰。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饎t不生。復(fù)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去這里執(zhí)相生疑。是故釋迦老子先為阿難說性水真空性空真水。乃至地水火風(fēng)。一一周遍法界。隨眾生心循業(yè)發(fā)現(xiàn)。嘗記得。山僧往年行腳。將入京師。到鄧州天寧。有蔡州道士。忘其姓名。以醫(yī)來南陽。一日見他教人來藏司。借寶積華嚴(yán)二經(jīng)。山僧竊知其為佳士。翌日相見。與之說話。果然契合。因問。所以借經(jīng)之意。曰某粗聽好人說話來。若要理會本命元辰下落。須還釋迦老子始得。話間忽問山僧。佛具正遍知。世界上事一一說盡。何故不曾見說金木水火土之所緣起。吾師有所聞見。無惜開示。方是時。自家漆桶未破。未暇理會這般底。只向他道。藏經(jīng)中莫須說著。某尚居學(xué)地。方要見人。二俱懡[怡-臺+羅]而休。逮到夷門。打發(fā)此事了。因讀楞嚴(yán)經(jīng)。元來里面說得極分曉。佛謂富樓那曰。同異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fā)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fēng)輪。執(zhí)持世界。由是而知。世界成就因風(fēng)輪所持。蓋風(fēng)性動搖。動搖不息。忽生堅礙。故曰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蓋風(fēng)與金。二物相觸。于中生火。故曰。堅覺寶成。搖明風(fēng)出。風(fēng)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鸸馍蠠A。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痱v水降。交發(fā)立堅。濕為巨海。干為洲潭。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jié)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fā)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xù)。看他釋迦老子。恁么說金木水火土。可殺分曉。惜乎不復(fù)見此道士。待點似他。元來看教乘文字。也要大法明。后自然不費力。自家參得禪了。一把來看。便見得富樓那執(zhí)相難性。又見如來為阿難就性上說地水火風(fēng)。一一清凈本然周遍法界。胸中了無凝滯。如今心地未明底。不免疑道世界從甚么處起。將來卻向甚么處滅。為復(fù)先有世界。為復(fù)先有人。若道先有世界。古德不應(yīng)云。三界唯心所現(xiàn)。萬法唯識所變。若道先有人。既未有世界。人卻在甚么處安頓。這些子不妨被他窒礙。說先有世界也不是。先有人也不是。大法一明。不著排遣。自然分曉。適來所謂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不是差事。以至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之類。亦非假于他術(shù)。只如須彌納芥子。則故是芥子。里面如何著得一座須彌山。到這里也須親見一回始得。這一叚事。人人本有。各各天真。只為無始時來無明業(yè)識所覆所以不能現(xiàn)前。卻去外頭。別覓家舍。尋常室中問兄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未問時幸自在家里坐。才問他是甚么。便離卻本位。走出門前。譬如問人爾在那里。云在家里。卻問他屋里家兒事子。便忘卻家。去外面討言語來祗對。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要真實理會。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今時學(xué)者。出這幾路不得。向他道。不在言語上。便去機境上作解會。又向道。不在機境上。便去舉起處承當(dāng)。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舉了便會了。圜悟先師常說。近來諸方。盡成窠窟。五祖下我與佛鑒佛眼三人。結(jié)社參禪。如今早見漏逗出來也。佛鑒下有一種作狗子叫鵓鳩鳴取笑人。佛眼下有一種覷燈籠露柱指東畫西。如眼見鬼一般。我這里且無這般病痛。山僧曰。大好無病痛。先師曰。何謂。山僧曰。擊石火閃電光。引得無限人弄業(yè)識。舉了便會了。豈不是佛法大窠窟。先師不覺吐舌。乃曰。莫管他。我只以契證為期。若不契證。斷定不放過。山僧曰。說契證即得。第恐后來只恁么傳將去。舉了便會了。硬主張擊石火閃電光。業(yè)識茫茫未有了日。先師深以為然。更有一般底。說靜是根本。悟是枝葉。靜得久自然悟去。山僧敢道他亂道。又引凈極光通達為證。且莫錯會好。先圣不奈何說個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譬如良醫(yī)應(yīng)病與藥。如今不信有妙悟底。返道。悟是建立。豈非以藥為病乎。世間文章技藝。尚要悟門。然后得其精妙。況出世間法。只恁么了得。這里一千二百衲子。個個有一知半解。每來室中。道得諦當(dāng)者甚眾。跳得兩跳后。更與一拶。便去不得。蓋卒未能拚身舍命。所以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dāng)。絕后再蘇欺君不得。莫道無恁么事。嘗記得。張無盡有言。先佛所說。于一毛端現(xiàn)寶王剎。坐微塵里轉(zhuǎn)大法輪。是真實義。法華會上。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文佛。過去佛現(xiàn)在佛同坐一處。實有如是事。非謂表法。天臺智者大師讀法華經(jīng)。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yǎng)如來。悟得法華三昧。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山僧常愛。老杲和尚每提唱及此。未嘗不歡喜踴躍。以手搖曳曰。真?zhèn)有恁么事。不是表法。爾輩冬瓜瓠子。那里得知蓋他根本下明。但拙于語言三昧。發(fā)其要妙爾。此所謂唯證乃知難可測。今日鄭成忠請山僧普說之意。要聞禪和子做工夫底道理。不見云門道。不可說時便有。不說時便無。思量時便有。不思量時便無。只如不思量時。又是個甚么。怕爾不會。又隨后道。更是個甚么。這般尊宿。慈悲之故為人痛的的地。山僧在眾日。溈仰曹洞云門法眼下。都去做工夫來。臨濟下則故是。后來方知道。悟則事同一家。不悟則萬別千差。既同一個。達磨祖師又何處有許多般差別來。如何是佛。干屎橛。這里有甚么差別。德山見僧入門便棒。僧罔措。復(fù)云。不得作棒會。臨濟見僧入門便喝。已是兩手分付。擬欲覷捕。則眼睛落地了也。況復(fù)說理說事。絲來線去。正是師子咬人。狂狗趁塊。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彈指便是來生到來。但虛卻心。子細(xì)推窮。窮來窮去。善念既相續(xù)。惡念自然不生。但如實修行。時節(jié)因緣到來。自然悟去。若不悟。說到彌勒佛下生。只是說底。且作么生修行。聽取一頌。
惡念既不生。善念常相續(xù)諸波羅蜜門。一切自具足
孫通判請普說。師云。說法不應(yīng)時?偸欠菚r語。所以道。未離兜率已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李長者著華嚴(yán)論。乃云。此經(jīng)決定是佛成道十日后說。初于正覺山前從定而起。因見明星忽然悟道。便見自己本來面目。信知時節(jié)。若至其理自彰。妙喜常思。無盡居士這一個人。不知幾百生中學(xué)般若來。今生如此得大受用。所注清凈海眼經(jīng)。說八成就。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云理無不如之謂是。事無不是之謂如。自來不曾有人如此說。蓋為他見徹釋迦老子骨髓。所以取之左右逢其源。佛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所以云。三界獨尊之謂我。所謂我者非人我之我。如孟子所謂萬物皆備于我也。心洞十方之謂聞。蓋世間人。皆以耳聞一切音聲。唯普賢菩薩乃以心聞。故經(jīng)云。心聞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多之所宗之謂一。且如現(xiàn)前一千大眾。從首座數(shù)起。自一而之百。自百而之千。所以言。一者多之所宗也。一之所起之謂時。這個時便是妙心居士請妙喜為大眾說法之時也。當(dāng)知此時能該括十方三世乃至塵沙諸佛。六道四生。若凡若圣。若草若木。若有情若無情。乃以拂子擊禪床一下云。盡向這里成等正覺。無出此時也。又云。始覺合本之謂佛。言以如今始覺合于本覺。往往邪師輩。以無言默然為始覺。以威音王那畔為本覺。固非此理既非此理。何者是覺。若全是覺。豈更有迷。若謂無迷。爭奈釋迦老子于明星現(xiàn)時忽然便覺知得自家本命元辰。元來在這里。所以言。因始覺而合本覺。如禪和家。忽然摸著鼻孔。便是這個道理。然此事人人分上無不具足。昨日因與妙心居士。說令叔尚書文章學(xué)問?芍^儒林宗工。但聞于此道。自以為難。往往士大夫。只知所謂佛者千劫學(xué)威儀萬劫修相好。乃至三大阿僧祇劫修而后成。云何博地凡夫,F(xiàn)行無明。為富貴所折困。何時與道相應(yīng)。才作是念。便是于心意識中。推出一座須彌山。一障障了道眼。不能明見本地風(fēng)光本來面目。正所謂所知不是障。是障障所知。近世士大夫。多作此見。如韓子蒼與某在臨川。鼻孔廝拄著半年。亦不自信。每言此一段事。吾輩但知歸向。則可如何。便要入手。亦是自作障難;蛘吒e會先佛所言。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xiàn)前。不得成佛道謂佛道之難成如此。殊不知。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釋迦老子才瞥地后。便言。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證得。所謂妄想執(zhí)著者。正說著今時士大夫病痛。先德所以指示。一切人腳跟下。無不圓成。無不具足。故有父不可以傳子。臣不可以獻君之說。蓋使自證自悟。匪從人得。所以不壞假名而談實相。肇法師云。寂兮寥兮。寬兮廓兮。分兮別兮。上則有君。下則有臣。父子親其居。尊卑異其位。起教敘其因。然后國分其界。人部其家。各守其位。豈非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耶。佛不云乎。應(yīng)以佛身得度者。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應(yīng)以宰官身乃至長者居士婆羅門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悉現(xiàn)其身而為說法。又曰。應(yīng)眼時若千日萬象不能逃影質(zhì)。應(yīng)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法門既如此殊勝。奈何學(xué)者多不向此時節(jié)領(lǐng)覽。乃爾自生退屈。正是不信自殊勝。甘為下劣人。若是靈利漢。便向這里提得去。方知道。一塵才起大地全收。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現(xiàn)。千頭萬頭但識取一頭。且那個是一頭。不見南臺和尚聞版聲有頌云。善哉三下版。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節(jié)。吾今不再三。復(fù)以拂子擊禪床一下云。適來所謂盡向這里成等正覺。是真實義。所以韶國師云。如來于一切處或等正覺。于刀山劍樹上成等正覺。于鑊湯爐炭里成等正覺。于棒下成等正覺。于喝下成等正覺。然雖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豈不見。善財童子至毗盧遮那大樓閣前。舉體投地。從地而起。作是念言。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愿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切法無分別者之所住處。是行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乃至不著一切世間窟宅者之所住處。何謂世間窟宅。便是于無上道。自作障難者。若執(zhí)一切世間窟宅不能舍離。則吾輩所謂長老者亦莫住院。一向杜絕世故。乃可得行此道。如此則是壞世間相而談實相。何道之有。常愛東坡為文章。庶幾達道者也?v使未至于道。而語言三昧實近之矣。人謂是五祖戒和尚后身。而不知以何因緣。中忘此意。第亦暫時不著便者。觀其作維摩畫像贊。從始至終不死在言下。其詞曰。我觀眾工工一師。人持一藥療一病。風(fēng)勞欲寒氣欲暖。肺肝胃腎更相克。挾方儲藥如丘山。卒無一藥堪施用。有大醫(yī)王拊掌笑。謝遣眾工病隨愈。言其醫(yī)王遣去眾。醫(yī)曰。爾輩用藥。都無是處。眾工既去。其病隨愈;騿栣t(yī)王。君以何藥而病損乎。曰不出眾工之所用者。但彼不善用耳。故曰。問大醫(yī)王以何藥。還是眾工所用者。我觀三十二菩薩。各以意談不二門。而維摩詰默無語。三十二義一時墮。我觀此義亦不墮。維摩初不離是說。這個雖是死蛇解弄卻活。若彼三十二人所論。真?zhèn)負(fù)墮時。即是無言勝有言。情知古人之意決不如此。所以立個喻云。譬如油蠟作燈燭。不以火點終不明。忽見默然無語處。三十二說皆光焰。佛子若讀維摩經(jīng)。當(dāng)作是念為正念。我觀維摩方丈室。能受九百萬菩薩。三萬二千師子座。皆悉容受不迫窄。經(jīng)中所載。此是維摩居士。不思議大解脫神通之力。所以借座燈王取飯香積。斷取妙喜世界。如陶家輪。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蓋真實之理。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故曰。又能分布一缽飯。饜飽十方無量眾。斷取妙喜佛世界。如持針鋒一棗葉。云是菩薩不思議。住大解脫神通力。我觀石子一處士。麻鞋破帽露兩肘能使筆端出維摩。神力又過維摩詰。若言此畫無實相。毗耶城中亦非實。佛子若見維摩像。應(yīng)作是觀為正觀。此是東坡說底禪。豈不是言語到。若非前世熏習(xí)得來。爭解恁么道。所以妙喜之意。亦欲尚書公于此事信得及。妙心居士請持此語。歸舉似令叔?忠蛎钕仓。直下信得及。異日忽然噴地一發(fā)。便乃截生死流。據(jù)祖佛位。做個出世間沒量大人。始不負(fù)妙喜相期之意。妙心居士近日畫得入定觀音。且以妙喜昔年所作贊。題其上。蓋在衡陽時。因道友藺庭彥所請。當(dāng)時信意一筆寫成。與維摩贊。言語雖不同。大意相似。曰世間種種音聲相。眾以耳聽非目睹。一切音聲須以耳聽。觀音卻以眼觀。故曰唯此大士眼能觀。如何見得。曰瞑目諦觀為佛事。到這里便轉(zhuǎn)了。曰于眼境界無所取。眼境界既取不得。即眼界寂滅。眼界既寂滅。不可耳界不寂滅。所以云。耳鼻舌身意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顯如是義。觀音菩薩以眼聞。而普賢菩薩以心聞。即此是互顯之義。所謂互顯者。眼處作耳處佛事。耳處作鼻處佛事。鼻處作舌處佛事。舌處作身處佛事。身處作意處佛事。于意界中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得恁么受用自在了。眼依舊觀色。耳依舊聽聲。乃至鼻舌身意。一一依本分。故曰眼色耳聲鼻嗅香身觸意思無差別。適來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也。當(dāng)以此觀如是觀。取此為實成妄想。到這里又轉(zhuǎn)了曰。若離妄想取實法。展轉(zhuǎn)惑亂失本心。本心既失隨顛倒。不見大士妙色身。云何顛倒。眼見色隨色轉(zhuǎn)。耳聞聲隨聲轉(zhuǎn)。是謂眾生顛倒迷己逐物。以逐物故不見大士妙色身。無眼耳鼻舌身意。此乃教有明文。眼耳鼻等既無其體;ワ@之義依何而立。故曰;ワ@之義亦寂滅。亦無大士妙色身。亦無種種音聲相。佛子能作如是觀。永離世間生死苦。大凡文字須教說得行。若說不行不成文章。適來因論時節(jié)因緣。所以說善財方立于樓閣之前。早已贊歡許多殊勝之事。然未能得入。乃白彌勒菩薩言。唯愿大圣開樓閣門。令我得入。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閉時如何。便是觀音入流亡所底消息。然后善財于樓閣中。見百億四天下。百億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游行七步。觀察十方,F(xiàn)為童子。居處宮殿。為一切智。出家苦行。降伏諸魔。成等正覺。梵王勸請。轉(zhuǎn)正法輪。升天宮殿。而演說法。劫數(shù)壽量。眾會莊嚴(yán)。所凈國土。所修行愿。住持教法。皆悉不同。善財非但見彌勒菩薩一周佛事。又自見其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亦見于彼一切眾會一切佛事。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更無秋毫以為透漏。既見如是無量殊勝一切莊嚴(yán)自在境界已。彌勒菩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又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xiàn)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于此時節(jié)。忽然打失布袋。然后彌勒示以如上境界。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寂非常。遠離一切。師召大眾云。既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則云門大師手中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又有甚么過。當(dāng)知這個時節(jié)。具無量廣大智慧門。無量神通門。無量言詞門。無量可不說又不可說一切佛菩薩自在受用門。諸人若能如是信如是入。方知先圣道。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現(xiàn)在劫;刂眠^去世。乃喝一喝云。若不喝。住打葛藤。直到明朝。擊禪床下座
- 上一篇: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第十九卷
- 下一篇: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七卷
-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第二十四卷
-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第二十三卷
-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第二十二卷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 大慧普覺禪師法語 第十九卷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七卷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六卷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五卷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四卷
-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第十三卷
- 大慧普覺禪師贊佛祖 第十二卷
- 大慧普覺禪師偈頌 第十一卷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第十卷
- 大慧普覺禪師云居首座寮秉拂語錄 第九卷
- 大慧普覺禪師住福州洋嶼庵語錄 第八卷
- 大慧普覺禪師住江西云門庵語錄 第七卷
- 大慧普覺禪師再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 第六卷(塔銘附)
- 大慧普覺禪師住育王廣利禪寺語錄 第五卷
- 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 第四卷
- 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 第三卷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