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要解》講義 二十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彌陀要解》。前面已經(jīng)把正宗分的內(nèi)容講完了,今天開始講流通分。
(流通分之科目) ┌戊初、東方
│戊二、南方
┌丁初、略引標(biāo)題┤戊三、西方
┌丙初、勸信流通┴丁二、徵釋經(jīng)題│戊四、北分
┌乙初、普勸┤丙二、勸愿流通 │戊五、下方
│ └丙三、勸行流通┬丁初、諸佛轉(zhuǎn)贊└戊六、上方
甲三、流通分┤ └丁二、教主結(jié)嘆
└乙二、結(jié)勸
【信愿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jīng)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流通分佛所講之法,不是為一時、一處眾生所講,佛所講的法是實相之理,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要廣為流通,讓一切眾生得到法益,滋養(yǎng)法身慧命。流通的意思是流傳三世,通達十方,無所障礙。我們看每一部經(jīng)典都有流通分,佛在經(jīng)典最后都要勸導(dǎo)大眾把經(jīng)典廣為流通,我們佛弟子有義務(wù)將佛經(jīng)廣為流通,讓更多的眾生得受法益。
古來大德一般是把六方諸佛贊嘆彌陀經(jīng)判為正宗分,蕅益大師獨具匠心,悟佛心旨,把六方諸佛贊嘆這部經(jīng)劃入流通分中,為了防止別人有異議,大師寫了此段加以說明。
“信愿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修學(xué)信愿念佛法門圓收一切法門,這是從豎向來講的,這個法門與其他一切法門一樣,具有淺深次第,由淺至深。比如四土、三輩九品,以及事持與理持,都是由淺至深,也具足了信、解、行、證的修行次第。圓超一切法門,是從橫向來講,修學(xué)其他一切通途法門都是循序漸進的,要想出離三界首先要把見惑、思惑斷盡,但修學(xué)凈土信愿念佛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信愿執(zhí)持這句名號,就可以帶業(yè)橫超三界,所以它圓超一切法門。往生到西方不管到哪一土,一生一切生,可以圓凈四土,圓證三不退,是一切法門無法堪比的。“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我們看到一般經(jīng)典都是由佛的弟子發(fā)起啟問,佛觀察大眾聽法的因緣成熟而為之說法。仔細(xì)看這部彌陀經(jīng),沒有弟子啟問,菩薩眾當(dāng)中實智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二乘權(quán)智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在聽眾里面,但是沒有人能夠發(fā)起啟問的因緣,所以這一信愿念佛法門非常高深,不是等覺菩薩跟二乘圣人所能究盡的,那誰才能知曉信愿念佛法門的深意呢?誰能承擔(dān)起倡募流通的重任呢?“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jīng)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真正能夠承擔(dān)起這部經(jīng)典流通重任的只有佛了,因為彌陀經(jīng)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等覺菩薩、二乘圣人都不能究盡,只有佛才能徹底洞明諸法實相,才能擔(dān)當(dāng)起倡導(dǎo)流通此經(jīng)的重任。蕅益大師將六方諸佛贊嘆之文劃入流通分,原因就在此地。
戊初、東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段經(jīng)文起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文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yán),以及往生到西方凈土所得利益,啟下文六方諸佛贊嘆之辭,通過六方諸佛的贊嘆,進一步對此法門起證信的作用。經(jīng)文的大意是,佛對當(dāng)機的舍利弗尊者以及大眾說到,如我今天在彌陀會上,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六方諸佛亦贊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是什么?蕅益大師將其歸納如下。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dǎo)師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大師在《要解》中苦口婆心反復(fù)地講,至流通分,又把他所見到的利益具體歸納為五條。“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我們多次講到了,修學(xué)一般的通途法門完全仗自力,首先要把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斷盡,才能初入圣流,也就是進入圣人的行列。還要經(jīng)過七次天上人間才能斷思惑,證得小乘果位阿羅漢,出離三界。而我們修學(xué)信愿念佛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具足信愿,一心執(zhí)持這句名號,可以帶業(yè)橫超三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yán)土、常寂光凈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其四土隔別不融,沒有斷除見思惑只能在凡圣同居土;見思煩惱斷可以到方便有余土;見思塵沙斷盡開始破無明,就到實報莊嚴(yán)土,分證常寂光;無明斷盡,究竟常寂光凈土。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哪怕五逆十惡之人往生到同居土下品下生,也可以圓凈四土,一生一切生,這是西方凈土的四土與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的不同之處,其四土相融相通。“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修學(xué)這個法門非常簡單,不勞觀想,不勞禪修等諸方便,只要執(zhí)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給我們作了證明,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修學(xué)這個法門不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真正地精進用功,七天就可以成就。所謂成就,是指得到一心不亂,那我們往生就有十分的把握了。一心不亂可分三等,上等一心不亂是理一心不亂,中等是事一心不亂,下等是伏惑事一心不亂,也就是通常講的念佛功夫成片。我們平時念佛功夫只要用到一心,七天當(dāng)中就可以得到念佛功夫成片,得到念佛功夫成片,生死就有把握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凈土圣賢錄》往生傳里面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宋朝的瑩珂法師發(fā)大心,很短的時間就能得到一心不亂。我們現(xiàn)在只要發(fā)心,只要真信切愿、老實念佛,肯定會得到一心不亂。我們不要把往生寄托于臨終助念,而是當(dāng)下要下功夫,得到了一心不亂,你就能夠預(yù)知時至,到時候自在往生,給大家做一個好樣子,多么殊勝。“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里“一佛名”即阿彌陀佛名號,大家都知道,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光壽無量是阿彌陀佛心性的德號。不但阿彌陀佛證得無量光無量壽,一切諸佛皆證得無量光壽的心性,所以一切諸佛都可以稱為無量光無量壽,稱為阿彌陀佛,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寺院里面經(jīng)常拜懺,拜很多佛名,特別以前拜的千佛懺、萬佛懺,其實佛是無量無邊恒河沙數(shù)永遠拜不盡,我們拜了一萬句佛號有如冰山一角啊。而現(xiàn)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等于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F(xiàn)在很多人喜歡給佛菩薩分工,藥師佛是管消災(zāi)延壽的,觀世音菩薩是管救苦救難的,地藏王菩薩就是管地獄的,所以家里面走了人就要念《地藏經(jīng)》,念地藏菩薩圣號,要延壽就念消災(zāi)延壽藥師佛,有了緊急的事就念觀世音菩薩。其實啊,我們只要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佛號的功德統(tǒng)統(tǒng)具足啊。“此皆導(dǎo)師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五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阿彌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經(jīng)過大愿大行,積功累德所成就的果地莊嚴(yán)。釋迦佛、蕅益大師苦口婆心地勸導(dǎo)我們,大家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心執(zhí)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
【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
這是接著上文解釋佛之不可思議功德的第二層意思。“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經(jīng)過大愿大行、積功累德,成就了果地上圓滿莊嚴(yán),成就了這句萬德洪名。我們只要信愿具足執(zhí)持這句名號,就能將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所得的功德,轉(zhuǎn)化為我們的功德。這是事實,決定的真實,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一個業(yè)障凡夫,只要信愿具足往生到極樂世界,能夠圓凈四土、圓證三不退,身相、受用與佛相同,神通、道力皆與佛無異,這在《無量壽經(jīng)》中有詳細(xì)的說明。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心性的代名詞,我們的心性與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性也具足了無量光壽,但是我們的心性被煩惱、無欲六塵所覆蓋了,F(xiàn)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就好比對一個植物人不停地呼喚他的名字,總有一天能夠把我們自性的阿彌陀佛喚醒,覺悟。一旦自性顯露,我們就成就了,對這個法門不可能再有絲毫懷疑,不會被任何境界左右了。“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這里“諸佛”有兩層意思,一者剛剛講到的,諸佛就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心性的代名詞,一切諸佛皆證得了無量光壽,都可以叫阿彌陀佛;二者,諸佛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里“我”是釋迦佛的自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阿彌陀佛為自己,自他不二。從心性的角度來講,能念之心是一不二,與所念之佛號皆不可思議,有此理必定有此事。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贊嘆這部經(jīng)典,最后釋迦牟尼佛舉出六方諸佛贊嘆這部經(jīng)典,目的就是進一步證信。玄奘法師在此處翻譯成十方諸佛,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成六方,這是翻譯的角度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鳩摩羅什法師了解眾生的根性,因為秦人好簡,于是把十方中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省略了。這部經(jīng)原名叫《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羅什法師將其翻譯成《佛說阿彌陀經(jīng)》,這也是方便善巧,叫大家念佛。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sh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
這段經(jīng)文是介紹東方諸佛贊嘆凈土法門,贊嘆這部經(jīng)題。為什么先介紹東方呢?因為方位之中以東居首,日從東出,我們這個地方眾生以東方為上首。東方世界有多少佛贊嘆凈土法門,贊嘆這部經(jīng)典呢?經(jīng)文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有恒河沙數(shù)的諸佛贊嘆此法門。恒河是印度的母親河,相當(dāng)于我們的長江跟黃河一樣,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沙子特別多且細(xì)如面粉,那么恒河其沙就不可計數(shù)了,“恒河沙數(shù)”就是形容東方諸佛數(shù)量之多不可計數(shù)。釋迦佛從恒河沙數(shù)諸佛當(dāng)中,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這五尊佛在自己教化的國土,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贊嘆這部經(jīng)典,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也在勸導(dǎo)所教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在勸導(dǎo)我們,一切諸佛都在勸導(dǎo)他們度化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為什么要往生極樂世界?太殊勝了,前面總結(jié)了五種利益,一切諸佛剎土無法與其相比。
【閦鞞。此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應(yīng)有無量名。隨機而立;蛉∫;蛉」;蛐浴;蛳唷;行愿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閦鞞。此云無動。” 阿閦鞞佛翻譯作中文意思是無動、不動,把這尊佛放在第一的位置,意義非常深廣。我們修學(xué)佛法,一定要做到不為一切境界所動,簡單地講就是不為“八風(fēng)”所動,八風(fēng)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我覺得這個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分別和大家介紹一下。學(xué)佛的人一定要把利益放下,不要覺得有利可圖就生歡喜心,比如做生意賺了錢,感到非常高興,喜笑顏開,這就是被利風(fēng)吹動了。衰風(fēng),衰是衰敗,指對我們不利的事情,做生意賠了錢,心理非常難受,就是被衰風(fēng)所吹動。毀風(fēng),毀是毀謗,別人對我們污蔑毀謗,無端謾罵,這時可能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我們學(xué)佛的人不要顧及別人的毀謗,一定要放下。譽風(fēng),譽是贊譽,別人贊揚我,歌功頌德,說我樣樣都好,把我捧上了九霄云外,如果你為之而動就不對了。稱風(fēng),稱是稱贊,被別人當(dāng)面稱贊,阿諛奉承了,吹噓捧場,多方贊美,別人說你這老菩薩福報大啦,修行好啊,這時你非常高興、興奮,那就被稱風(fēng)所動了。譏風(fēng),當(dāng)被別人諷刺,或當(dāng)面誹謗謾罵,這時也不能隨之而動?囡L(fēng),苦就是痛苦,我們人生其實是眾苦皆逼,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然而要知道所遇一切痛苦都是假相,我們要離苦、要得樂、要念佛,不要為苦風(fēng)所動。樂風(fēng),樂是快樂,我們覺得這個世間有快樂,天倫之樂、五欲之樂,為這些快樂所動,要知道這些快樂不是究竟的,是很短暫的,都是痛苦的因,你得到了這種快樂離苦也不遠了。這八風(fēng)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八種環(huán)境,之所以稱為“風(fēng)”,因為它經(jīng)常吹蕩我們的心靈,我們常常心隨境轉(zhuǎn),智隨境遷,一天到晚都是這八種風(fēng)在吹來吹去。念佛的人怎樣不為八風(fēng)所動呢?就是要用般若空慧的思想,觀察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假相,因緣所生法就有個共性,就是生滅法,有生必有滅,當(dāng)中是一個變異的過程。
北宋時期有一位大學(xué)士,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蘇東坡,他在禪宗上面有一定的造詣,經(jīng)常寫一些修禪參禪的心得體會。蘇東坡住在鎮(zhèn)江焦山寺,他的好朋友佛印禪師住在金山寺,相隔不遠。一天蘇東坡在家里坐禪,覺得自己開悟了,就作了一首偈子“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覺得這首偈子寫得特別好,我們現(xiàn)在讀文疏之前也要把這首偈子拿出來念念,他就想請佛印禪師印證,心想佛印禪師看后一定會大加稱贊,于是叫書童把這首偈子送去給佛印禪師。佛印禪師拿到偈子一看,在底下寫了兩個字——放屁,就叫書童帶回去給蘇東坡。蘇東坡原以為佛印禪師肯定會寫幾句贊嘆的話,不想打開看到放屁二字,頓時火冒三丈,立即去找佛印禪師理論。佛印禪師知道他要發(fā)火,在家中悠閑自在地等他過來。蘇東坡找到佛印禪師說,我寫的這么好的偈子,你如何寫這樣粗俗的話?佛印禪師講,什么八風(fēng)吹不動,一個屁風(fēng)就把你打過江來了。所以這個理上是很好,但事實上沒有做到。
這里把不動佛放在第一的位置,就是叫我們修行要不為一切境界所轉(zhuǎn)。我們修學(xué)凈土法門,就是要把這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的程度,逆境來了不要悲傷,順境之中也不要高興,真正地不為一切境界所轉(zhuǎn),那你往生有把握了,決定成就。另外一層意思,是不要為其他法門所轉(zhuǎn),修學(xué)這樣一個法門一定要專一。別人講禪宗好,你馬上去坐禪;別人講天臺好修止觀,你又去學(xué)教了;別人講修彌勒凈土好,你又去修這個法門,這是不對的。修學(xué)這個法門一定要不為一切法門所動,一心執(zhí)持這句名號,必定成就。我們前面講過,只要信愿心發(fā)起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你的一朵蓮花,上面刻著你的名字。你越精進勇猛,蓮花就開得越大;如果你退心了或改修別的法門,這朵蓮花就要枯萎了。
“佛有無量德。應(yīng)有無量名。隨機而立。”諸佛菩薩是沒有名字的,名號是隨順眾生根機,為了方便善巧度化眾生而建立的。名號表佛的功德,名是假名,德是實德,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言說不盡,名號也就無量無邊。佛的無量功德就是佛的修德與性德,無量名號就是佛的應(yīng)化身的名號,佛有千百億化身,就有千百億名號。千百億名號是根據(jù)眾生根性而建立的,比如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叫“釋迦牟尼”,中文翻作“能仁寂寞”,是因為這個世間眾生缺乏仁慈心、比較浮躁,佛的名號正是針對我們眾生根機的。如果釋迦牟尼佛到他方世界去,那里眾生根機與我們不同,佛就不一定叫釋迦牟尼了。建立名號的方式有以下幾種,蕅益大師寫得多么詳細(xì)。“或取因;蛉」。或性;蛳;蛐性傅取”有些取諸佛菩薩因地修行建立的名號,比如無量精進佛,這個佛在世的時候就非常精進;有些取果地上的德能而建立名號,如不動智光佛;有些從佛的性德建立名號,比如清凈佛,佛的自性是清凈污染的;有些從佛的相用方面建立名號,如須彌山佛、須彌光佛是從佛的報身所建立的名號;有些是從佛的行持方面來破惡的,比如降伏眾魔王佛,他能破除一切眾魔;有些是從佛的發(fā)愿而生善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如勇施佛。“等”者包括一切萬德,就不一一列舉了了。“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隅是方位的意思,四悉即四悉檀。我們但舉佛的一個德能,比如無量壽無量光,也就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具足了四悉檀益。念阿彌陀佛能讓我們增福增壽、開顯智慧、往生西方,所以我們聽到這句佛號非常歡喜,這是世界悉檀,得歡喜益。阿彌陀佛具足大慈大悲,一切皆為眾生考慮,救拔一切苦難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為人悉檀,得生善益。我們念阿彌陀佛,把念頭安住在佛號上面,一切妄念不會生起,就是對治悉檀,得破惡益。持之以恒一心執(zhí)持這句阿彌陀佛,時間久了必然得到一心,事一心、理一心,這是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每句名號所蘊含的福德,如果用一劫的壽命來細(xì)說也說不能盡,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須彌相佛,“須彌”就是須彌山,中文譯作“妙高”。此山由四寶合成,金、銀、琉璃、玻璃(水晶),所以稱為妙;它在娑婆世界是最高的山,所以稱高,妙高山。須彌相佛比喻佛的報身,佛的報身就像須彌山一樣,相好莊嚴(yán)。
大須彌佛代表佛的法身,法身遍一切處。“大”表贊嘆,佛為大法之王,超越一切諸法,無一法可以與其相比,超越其上。
須彌光佛,須彌由四寶合成,能發(fā)出光明,盡虛空遍法界,照一切處。須彌光佛比喻佛的應(yīng)化身,佛能夠轉(zhuǎn)八識成四智,遍照群機。
妙音佛,比喻佛說法圓妙。佛講法稱為妙音說法,在經(jīng)中佛告訴我們,佛以一音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像我們現(xiàn)在講法,聽不懂的人很多。佛講法,眾生隨順自己的根機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妙音佛是從說法的角度來建立名號的。
【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恒河沙耳。】
東方的空間廣闊,是無法用我們凡夫的心識去思量分別,無法測度的。既然空間不可窮盡,那世界也不可窮盡,每一個世界教化的佛也是不可窮盡的。此地略舉恒河沙耳,形容數(shù)量之多,不可窮盡。
【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jīng)。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
東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都顯長舌之相(佛的一種相狀),勸導(dǎo)一切眾生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要相信這部經(jīng)典。而我們眾生對這個法門不能生信,就是因為業(yè)障深重,智慧膚淺。大師在這里講“頑冥極矣”,“頑”是固執(zhí)。前面講過,這個法門為什么說是難信之法,因為用通途的教理沒辦法解釋西方。一個煩惱沒斷的人,帶業(yè)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受用竟然跟等覺菩薩一樣,圓證三不退,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難信。那有很多人,特別學(xué)教下的,非常固執(zhí)己見,覺得這個是不對的,他沒有辦法理解凈土的深意,凈土深意唯有佛與佛方能究竟。“冥”是黑暗,愚癡,還有一種人就是完全愚癡。我們一定要生起信心啊,不能做頑冥極矣之人。
【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凈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
這里解釋出廣長舌相。“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我們在座各位可以試一下,舌頭伸出來能不能舔到鼻尖,如果能舔到鼻尖,那你就是三世不妄語,如果不能舔到舌尖的話,那一直在妄語啊。“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果頭佛”是天臺宗的名詞,指藏、通、別、圓四教果地上的佛。四教分別有佛,藏果頭佛是藏教的佛,從初發(fā)心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圓滿,成就了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從來不打妄語,所以感召了廣長舌相,舌頭又長又寬,伸出來不但能舔到鼻尖,而且能把整個臉都覆蓋了。佛在世時,有一次準(zhǔn)備去一個外道比較盛行的國家教化眾生,那里的外道知道佛要來了非常害怕,就叫國王下令不允許全城百姓向佛陀頂禮、供養(yǎng)、膜拜,違令者要罰五百兩黃金。在印度婆羅門教是最高階層,底下才到統(tǒng)治者階層,所以國王就依婆羅門的話照做了。佛陀到來的那天,家家戶門緊閉,走遍大街小巷也不見一人,好不容易在一戶人家后門看到一位婦女出來倒淘米水,婦人見到佛陀相好莊嚴(yán),就想拿食物來供養(yǎng),但是又怕受罰,又不忍佛陀空缽。佛陀為了讓她得到福田,就和她講,你可以用你的洗米水來供養(yǎng),你來供養(yǎng)佛具足無量的功德。婦女不敢用淘米的水供養(yǎng),佛陀說只要你至誠心即可。婦女就很恭敬地供養(yǎng)洗米水給佛陀,倒入佛的缽中。佛就為她授記,因為供養(yǎng)淘米水的功德,將來能夠證得辟支佛果。有個外道一直尾隨佛陀后面,見到剛才的情形就說佛在打妄語,供養(yǎng)一缽廢水就能夠得到辟支佛的功德?佛反問他,婆羅門梵書里面講到,三世不妄語舌尖能夠舔至鼻子,是否真實?外道講這是真實的。說完之后,佛陀就把舌頭伸出來了,不但舔到鼻尖,而且覆蓋了全臉。外道仍然不服,繼續(xù)問到,你的舌頭可以覆面證明你三世不妄語,那你現(xiàn)在說供養(yǎng)一缽廢水可以得到辟支佛果,這是不是妄語呢?佛陀接著回答說,你看外面又高又大的多羅樹,你知道它的種子有多大嗎?外道回答到,有芥子(很小似菜籽)那么大。佛陀說,既然一粒芥子大的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那供養(yǎng)一缽洗米水猶如樹種,怎么不能得到辟支佛的果報呢?外道無言以對,大眾聞佛教化,歡喜信受。所以佛出廣長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語的果報。“今證大乘凈土妙門。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佛陀以舌覆住面門為證事小,今為證明解脫無上圓頓的凈土法門,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足可以證明凈土法門稱合真性,真實不虛,六方諸佛異口同音贊嘆這個法門,我們怎么能不生起信心呢?
【標(biāo)出經(jīng)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云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釋迦牟尼佛在經(jīng)中告訴我們的經(jīng)題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jīng)”,這個經(jīng)題太長了,中國人喜歡簡略,稱佛陀叫佛,達摩叫法。鳩摩羅什法師知道秦人好簡,直接譯成“佛說阿彌陀經(jīng)”,非常契合本經(jīng)的意旨,就是要念阿彌陀佛,不管信與不信,你念了這句佛說阿彌陀,就跟阿彌陀佛結(jié)緣了,就在第八阿賴耶識里面種下了得度的因緣。玄奘法師也翻譯了這部阿彌陀經(jīng),叫“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將原來的經(jīng)題濃縮了,文字雖然簡略了但義理是一樣的。今天先講到這里。阿彌陀佛。
愿以此功德 莊嚴(yán)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 善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真正實現(xiàn)壽命的無量
- 做錯事不懺悔,只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 佛陀的相貌為什么會修得如此清凈莊嚴(yán)?
-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 當(dāng)人煩惱時,如何做出正確的判斷?
- 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放下貪欲才能得到快樂
- 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如何相處?
- 佛陀度化眾生的兩種做法
- 破戒與破見,哪種可以懺悔,哪個比較嚴(yán)重?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善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
- 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biāo)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