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五日:照了覺知自他現行是為覺悟方便
安居第五日:照了覺知自他現行是為覺悟方便
《往生論》中說:“口業(yè)贊嘆,稱彼如來名,如彼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笨跇I(yè)贊嘆,其作用力(結果)就是:如實修行相應。
如實,可從眾生現行如實及彌陀光明智相兩個角度看;修行,即做現行與光明智相的類比,看看有幾分相應。如此修行,能清晰其緣起、過程、結果,是為正行者。
從眾生現行作為業(yè)相看,千差萬別,都是過去因因果果迷茫中的相續(xù)而產生的眾生相。而極樂世界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平等緣起產生的結果,是阿彌陀佛攝受正覺華化生的結果。我們要承認現下差別,也要承認本質無別。
很多人修行只是在表相上攀比、爭強好勝,不如實。如實,是真正地學會佛陀的悲智,讓佛陀的光明在我們的生命中展現。
而如實了解一切眾生現行的本質,我們就比較好修行。
隨喜,很容易得到平等的利益。我們做不到的表相很多,但本質都是平等無自性的,一隨喜,就揭示出本質的平等性來。
了知到“一切眾生的現行,其本質無差別”,這樣我們就從無量差別中,從表相的分別對待中解放出來了,以此作為一個修行的起步,就很清明、圓明。
所以,對自身及周邊有情的現行狀態(tài)及心理的表面與本質進行觀察,這點我們不能忽視。
習慣不如實了,習慣在表相上迷失了,眾生分中,不僅審視自己,還要審視周邊,如此才能達成廣大平等性。
我們分別執(zhí)著的習慣造成了無量的差別,佛陀光明智相利世無礙,那我們怎么來與彼無礙相應呢?
“佛現一妙身,眾生隨類而見”,萬事萬物不過是眾生不同心智的折射,佛陀象最清凈圓滿的鏡子一樣,誰來照,就看到誰的現狀業(yè)表,故說大圓滿凈智普照世間,了知一切眾生現狀。眾生“隨類而見”,所以我們的心智要象佛的心智圓明無礙,你一切表相不為障礙,透視本質人得方便。表面現象一散壞了,起作用的就是你那個清凈無染喜悅輕安的心智。要不然我們離佛法太遠了。
所以我們見佛、拜佛、憶佛修持,馬上就照了自己的現狀,即表相,你能知道自己的現狀罷了。比如我們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你現在反映出來的是什么,你就能如實地了解你的現行的業(yè)報,你的現行狀態(tài)的心理感知、愿望、想法等等都看得到。
為什么呢?這一句光明名號可以普照一切,令一切稱念有情覺察了知自己的現行。這需要實踐。要不然你念佛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你不知道怎么來如實修行,而從你的本質上來認識這個法則,如果你隨順著清凈平等的緣起來觀察你的現行業(yè)報的心理、口業(yè)、行為狀態(tài),你馬上就知道你應該怎么修行了。因為那個表相的執(zhí)著、表相的分別正是你要修行、覺悟、超越、認識的地方,那就是你覺悟的當下。你在哪兒覺悟?就在你業(yè)力成熟的那個時間。
那我們稱念這一句牟尼光明寶號可以照耀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現知現覺!所謂“如實修行”,并不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如實修行,就是每一個眾生皆因緣佛明亮智故、光明智,無所障礙,照了覺知、認知自我!罢J知自我”是真正的修行啊,你不管它丑也好,美也好,它沒有意義,它只是表相執(zhí)著的一個現緣罷了,它是你覺悟的一個正機!當機!
學佛干啥?如實修行。修行什么?依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我們在口稱之剎那照了覺知一切眾生的現行。一定要在這兒用用功夫!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不是說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一切稱念眾生皆可以運用這個無所障礙來照了覺知自他現行,令其覺悟,那就是修行相應,與光明相應,是為口業(yè)贊嘆阿彌陀佛。
你不相應,沒有贊嘆,相應了才有贊嘆的實際的作用。很多人是在謗佛啊,“南無阿彌陀佛,我還沒有升官”、“南無阿彌陀佛,我還這么窮”……,永遠就在對立的狀態(tài)下所謂地念佛,實際是在謗佛。你沒有真正地運用這個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清凈智相照見自他現行。
此“照了覺知自他現行”是為覺悟方便。表相現行是分別,本質現行是平等。假如我們從本質的現行中觀察自他眾生,所有的差別一時散壞,你得清凈安樂住,與光明相應,所以是為清凈光,是為歡喜光,是為智慧光……,這個光在我們心性現緣起作用了。起作用了,那你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在贊佛!與佛相應,與光明相應。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于世,無外乎是激發(fā)成熟我們根本心智,一切眾生本源心智,就是我們一切眾生的佛性。他把你那佛性激活出來、成長出來,讓你起作用,就OK了!他不給我們附加什么任務,也不去給我們減掉什么責任或壓力,實際這都是我們自覺自審的東西,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我們觀察了佛的自他受用,因為他沒有表相與本質的差別,一切諸佛圓證于法性,究竟圓滿,真實無礙,所以十號具足,他們是影暢表里,光達無礙,徹照法界,圓滿一切,沒有對待的。
我們念佛人就如手持一個光明的大圓滿凈鏡一樣,照了自他現行業(yè)相的差別,如實了知本質無別,了知一切現行差別的無常無我性,那現行就可以得解脫,此解脫就在你觀察的當下即行解脫,所以無始以來的業(yè)力一時散壞,出離生死苦海,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成就菩提。
如此究竟廣大圓滿的教言能和盤托出,若沒有佛陀的威神慈悲加持與回施善巧,我們是無法傳達、無法接受的,這是真實不虛的。
只希望大家在每個現行中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增加學問。解決現行的心理煩惱業(yè)習,使我們的煩惱執(zhí)著能消融于當下,這是最重要的!你有沒有什么學問我不管,因為大家現在的學問都夠深厚的,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放到唐朝都可以做國師了!現在人的福報不得力,同時業(yè)報也不得了,我們近一百年的開采消耗的資源超過過去五千年,但過分開采使用消耗也給我們帶來潛在問題。為什么學習凈土呢?快捷,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快捷的了。這一百年最大的特征就是快捷,快餐文化的時代,如果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步子,佛教就起不了作用了,所以釋迦文說這個時代一定需要凈土教法,在快餐文化的時代這是最好用的,不管對哪一類的有情,不管是善是惡,不管智者愚者,因為彌陀圓滿清凈的教法,一聲稱念,咸能照了覺知自他業(yè)力差別之相,如實修行,成就菩提。我們要是不知道這個時代的機是不行的,所以象過去古德說的,凈土法門當機啊,你再找不到這么當機的法了,這么平等清凈的法,因為變化越快,平等就越安穩(wěn),變化越快差別就越大,那么凈土的如實也就能安立眾生。和這個時代完全可以整合到一起了。
凈土教法實在是非常特別,可能阿彌陀佛還是偏袒我們吧,我們的固執(zhí)差別這么大,念佛法門在我們這個國土環(huán)境內,不動搖大家的基礎和業(yè)的狀態(tài),就能使我們真正地改變,為什么呢?從你本質上改變,而不是從表相上。表相改變太困難了,但是讓你認識生命的本質,是不難的。阿彌陀佛是一個本質的教法,這個大圓滿名號是揭示我們本質的,讓我們如實自知自曉的一個教法,它不過是人性化了,人情化了,從往生彼國,從“但得諸樂無有眾苦”,從飲食自然、衣服不需要洗、變化神通無礙、房屋隨意等等,反正是你需要啥他就給啥,所有都是人性化的慈悲。為什么阿彌陀佛建立這些呢?可能還是我們太需要了,通過使這些千差萬別的需要得到滿足,使我們的本性同時揭示出來了,所以“眾生所愿樂,一切能滿足,是故愿生彼,阿彌陀佛國”。
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實際諸佛如來都有無量的光明名號,十二光明名號是阿彌陀佛無量光明名號中的一種集中的說法,欲從各個角度來提示我們有情怎么徹底地、無疑地走出我們的自我心結與困惑,這樣一些名義的善巧。
實際我們世間的意識業(yè)報中就是個名字、名義,名字所依而產生的一個事實。很多人到處參學,他的愿望是“我要開悟”、“我要明心見性”,但你說啥是明心見性?他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求他呢?不知道。名言在誤人啊,誤迷信之人,F在佛教的名字名言誤了很多人,不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在名字上奔跑,說那個人修大圓滿的,就“嘩”地跑過去了,啥是大圓滿?不知道。被名字遷動,對現行的問題就是不解決。
我們現在人不知道自己需要啥的時候,我們就出問題了,那我們就從現行、現下解決,所以談到“如實修行”,一定要談到現行、當下,也就是說我們不談別人的故事,而是解決自己的問題,那我們就開始運用佛法了,要不然我們就在兜圈子,被名言所誤。
學佛是讓我們如實地解決自己的現行煩惱,啥叫現行煩惱?表現出來我就解決它。過去人不積累問題,僧人和合、團體和合,因為他們不積累問題,有問題馬上解決,這兒不能解決到那兒解決,所以沒有矛盾,F在人不解決現行,而是解決他不知道的名言,于是就增加新的問題與困惑,因為學法而增加新的困惑,那學的不是佛法了。這一點需要大家真是要認真啊!
現行煩惱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那你就能與眾和合,F行煩惱一個一個解決了,人就覺悟了、明亮了,僧團一定是和合的。很多家庭過不長也是因為積累問題,而不解決現行煩惱。學習佛法的人一定要學會解決現行煩惱!出家在家一樣的,這樣我們就真正是個佛教徒了,即一個覺悟的實踐者。過去說“居士”是指證三果的在家圣人,現行煩惱已盡,有行法方便了。
以此守護,我們一定會和合共住,僧團那么多羯磨法就是為處理現行煩惱的,所以過去僧團怎么不和合呢?他知道我們到一起就是為解決現行煩惱、處理現行問題的,這樣一個問題沒了一個問題沒了,結果啥問題都沒了,大家就不證道都證道了,不覺悟都覺悟了,那出家真有意思,有味道!要不然你斗我,我斗你,成出家斗士了。
現行煩惱,現行心結,現行問題,都是我們學佛的正機,學會解決它,那你的單位、家庭、朋友關系等等你一定會看得很清楚了,你處理的也會很得當,起碼你不會做過分的事情,不會傷害自己,也沒有理由傷害他人,因為你很注意解決自己的現行煩惱。所以過去佛教徒那么容易成就,因為他很清晰自己是學佛智慧,學佛方便的人,是來學習解決現行煩惱的一個佛子,一下就變得簡單了,所有多余的東西一下都扔掉了,就輕裝上陣解決現行煩惱,解決習氣業(yè)力的相續(xù)。此人得自在力,于自于他各得方便。
很多在家人怕出家,不是怕清凈,怕解脫,怕證果,是看到一些出家人做的不得當,感覺出家還不如他世俗的快樂。我們要快樂起來,僧人要會笑,要得自在力,要真正有智慧、喜悅、善巧,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
解決現行煩惱的人一定是快樂的人!
稱念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與彼名號相應,是為了什么呢?為了智慧光、歡喜光……,與彼智慧、歡喜、善巧相應。相應什么呢?令我們的心智,我們本有的智慧、喜悅、安樂、無染,使它相應。這種相應是不假造作的,因為凈土一法是十分奇特的,直指大用,開人心智,任何的拐彎委屈都不要了。
世尊為其父親講,你們應念佛,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法稀有難得啊,一佛宣揚,十方諸佛同來贊嘆宣揚攝化,是一切諸佛所護念。因為凈土是諸佛的報德所現,十方諸佛報土相通,無有障礙,一方起座,十方皆知。建議大家讀讀《央崛經》。為什么凈土這么容易修證呢?因為諸佛都很關心這個事情。
我們現在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在加持我們,你小看也沒有用,大看也沒有用,他平等地加持,你你一念隨喜,身心就沒有掛礙,你一念隨順,就得自在力方便。
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念佛人,是“但得諸樂,無有眾苦”的人吶!你真正做一個念佛人,任何苦與你沒干系,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都來了,沒有關系,因為你是個念佛人,你了解了其本質,于本質安住,在表面現象上得以自在力,所以從八苦中自然脫離。你還在八苦中,但你已經脫離了八苦,覺悟了八苦,何以如是呢?因為你的心智與佛陀的心智相應,你是念佛人,八苦即是表相,無有所得,頓出八苦!暗弥T樂”,什么樂?就是覺悟之樂。病來了你覺悟并,你很快樂,老來了,你去覺悟老,你很快樂,包括死亡。任何一個東西來了,你去覺悟它,你會很快樂的,因為念佛人是覺悟之樂者,運用圓滿覺者稱為念佛人啊,與圓滿覺相應人稱為念佛人啊,契合諸佛心人稱為念佛人憶佛人啊,那你就是“但有諸樂無有眾苦”之人,你若還苦唧唧的,你一定要知道你不是念佛人,起碼說你沒有真正地念佛,那你要了解自己了,你要審視自己為什么不念佛?這一點要善于觀察。
我們都做一個快樂的念佛人,這是我們共同的一個愿望,也是諸佛令我們“但得諸樂,無有眾苦”的方便布施,是一切諸佛對我們最好的囑累、最好的給予。這個最明顯的、最人性化的法則我們都不要,那你還要什么呢?你要其他的,那你又開始自欺了,你看看是不是你心靈的需要呢?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知自己的心靈需要,解決自己的現行煩惱,覺悟自己的現行,做一個快樂的、如實的念佛人。
- 上一篇:安居第六日:如實修行,平等安樂住
- 下一篇:安居第四日(三):稱贊如來是覺悟者的必行
- 學佛心智 學佛誓愿
- 心力就越來越弱,好像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怎么辦?
- 在學佛還去愛憎就慘了
- 本凈是對善知識最大的禮敬
- 聞凈土教法即是不退之因緣
- 一顆真實的心——心念無諍
- 隨順得入,成就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如何勸說年邁的父母皈依三寶?
- 是什么掩蓋了我們圓滿覺悟生命的需求?
- 很多經典講了念佛、觀佛的功過,念佛怎么會有過失呢?
- “眾生本來究竟圓滿”,還需要發(fā)心利他嗎?
- 三昧力在世俗中是不可思議的力
- 三皈依決定乘佛的愿力得往生
- 為活著而活著等來的是違緣與痛苦
- 少欲知足,調伏諸根
- 不生住著而見諸道
- 凈土對一切機
- 只要“念佛”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 凈土教法含廣法與略法行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