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講話 第一輯 三、念佛切勿起疑念
三、念佛切勿起疑念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今天再向各位打打閑岔,題目是「念佛切勿起疑念」。念佛全憑信心,若起疑念,則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們是佛的弟子,一定要相信佛說的話。
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他自己已經(jīng)成了佛,他是過來人,所以知道成佛的經(jīng)過,哪一條路難走,哪一條路易行,都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了。我們要想成佛,必須先斷煩惱,煩惱斷盡,方能成佛。可是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處于五濁惡世,煩惱特別多,由于環(huán)境惡劣,斷煩惱的功夫亦不易進(jìn)行,所以成佛很難!我們的本師真是大慈大悲,特為我們指出一條特別容易走的路,即是念佛法門?梢圆粩酂⿶,而先求生極樂世界,是即所謂「帶業(yè)往生」。迨至生到西方,環(huán)境變好了,用起功夫來,但進(jìn)不退,很容易就達(dá)到成佛的目的了。
釋迦如來,既然由大悲心中,流出這特別容易修行的念佛法門,眾生即應(yīng)普皆往生西方,而現(xiàn)見眾生得度的很少,是什么緣故呢?這是因為眾生業(yè)障深重,不肯信佛之故。他們既然不肯信佛,當(dāng)然不信念佛法門,連信仰心都生不起來,哪還能夠修行得度呢?
其他世界,其他眾生,且置勿論,單說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吧!地球上的人們,大多數(shù)不信因果的道理,不信做善事得善報,做惡事得惡報。這類撥無因果的人,佛教中稱之為「一闡提」。他們連因果報應(yīng)都不相信,那里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又有多數(shù)的人,雖然信仰「作善上升,作惡下墮」的道理,但是他們信仰的是其他的宗教,而不信仰佛教,這種人,佛教中稱之為「外道」。這些外道,連佛教都不相信,哪里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我們再看看佛教以內(nèi)的人吧!有一些人,類似僧尼,雖然住在佛教廟里,但是他們卻不學(xué)佛法,掛的是佛教的招牌,賣的是外道的雜貨。又有一些人,類似居士,秘密傳道,勸人吃雞蛋菜,就是釋迦已經(jīng)退了位,彌勒佛現(xiàn)在正掌盤,這些類似佛教的人,佛教中稱之為「附佛法外道」,他們連佛法僧三寶都不相信,哪里還能相信念佛法門呢?
在佛教之內(nèi),除了「附佛法外道」以外,則都是真正信仰佛教的了,然而不一定都信仰念佛法門,因為他們學(xué)的是其他宗派。其他宗派的人,既不學(xué)凈土宗,因此起了門戶之見,心生執(zhí)著,不但不信凈土宗,而且常對凈土宗加以毀謗,這真是不應(yīng)該。
例如學(xué)禪宗的人,剛剛學(xué)了幾天禪,就反對念佛,殊不知歷代大禪師,修念佛行的多得很!許多參禪的高僧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以后,率多歸向凈土。如過去的永明禪師、徹悟禪師等,都是凈土宗的祖師,然而既是凈土宗的祖師,為甚么還要稱他們?yōu)椤付U師」呢?因為他們起先學(xué)禪,開悟見性之后,能以興隆禪宗,是禪宗的大善知識,禪師的大名,已傳揚于諸方,雖然后來歸向凈土宗,專修念佛法門,但是稱他禪師已成習(xí)慣了,所以仍然稱他們?yōu)槎U師。由此可以證明凈土宗與禪宗并無障礙,何必加以毀謗呢?又如現(xiàn)在的禪宗大德虛云禪師,今年已一百一十九歲了,大家公認(rèn)他是大徹大悟的禪師。他老人家若在禪堂開示,就講參禪的道理;若在念佛堂開示,就教人念佛,不但不反對凈土,而且贊揚凈土哩!現(xiàn)在剛剛學(xué)了幾天禪的人,就反對凈土,不知他們的學(xué)識與功夫,是否已超過前面所舉的永明、徹悟、虛云諸大禪師?相信不會超過吧!
又如學(xué)唯識宗的人,剛剛學(xué)了幾天唯識,就反對念佛!殊不知唯識宗的開宗第一代祖師玄奘大師,并不反對念佛,他老人家由印度求取佛經(jīng)回來,親自翻譯《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之新譯)。如果玄奘大師反對念佛,一定不會把《阿彌陀經(jīng)》梵文本帶到中國來,亦一定不翻譯此經(jīng),可見玄奘大師不但不反對念佛,而且是提倡念佛的。再看唯識宗的第二代祖師窺基大師,著有《阿彌陀經(jīng)通贊疏》三卷,《阿彌陀經(jīng)疏》一卷。可見窺基大師不但不反對念佛,而且是盡力宏揚念佛的。又如民國以來,大家公認(rèn)為中興唯識宗的太虛大師,若有念佛的人請他老人家開示時,他老亦講念佛的道理,在他的講演集里,關(guān)于講凈土的有七篇之多!(臺北市善導(dǎo)寺曾印單行本流通)故知太虛大師亦是不反對念佛,而且是兼弘凈土的。現(xiàn)在剛剛學(xué)了幾天唯識的人,就反對凈土宗,他們的學(xué)問修持,能超過玄奘、窺基、太虛三大師嗎?相信不會超過吧!
以上所講不信念佛法門的人:一類是撥無因果斷善根的一闡提,一類是信仰其他宗教的外道,一類是混入佛門的外道,一類是信仰佛教其他宗派的人。這四大類的人,在今天的念佛堂里,或許沒有,故今天所講的話,不是專對他們講的。
今天是為「信而有疑」的人講的。疑是疑惑。昧于事理,不能決定是非,謂之疑惑。疑與信是對待的,疑則不信,信則不疑。為什么說「信而有疑」呢?因我們前生前世種了念佛的善根,所以今生今世遇著念佛的機緣,就發(fā)生信心了?墒俏覀兊八識田中,潛伏著很多的疑惑種子,一經(jīng)遇著外緣的觸動,它就發(fā)生現(xiàn)行了,于是在信心之中,就生起了疑念,F(xiàn)在分三段來講:
第一、疑教權(quán)說:「教」是佛所說的言教,有一些人疑惑凈土法門的言教,是釋迦佛為引導(dǎo)眾生入于佛道方便權(quán)巧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并不是真實有的。讀《阿彌陀經(jīng)》,見到里面所說的種種莊嚴(yán),種種妙事,都生起疑念!讀到「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帀圍繞!棺x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碯而嚴(yán)飾之!棺x到「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咕箷鹨苫。說是:哪里來的這么多的寶貝可以造路建房呢?盡大地都是黃金,尤其令人難以相信。因為在娑婆世界沒有見過,便認(rèn)為這是絕對沒有的事,他們說:這一定是釋迦佛為引導(dǎo)眾生說的。所謂「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個化城罷了!這是以凡夫的境界來疑圣人的境界,正等于以貧賤人的境界來疑富貴人的境界,未免幼稚可笑。
為解釋此疑,先說一個眼前的譬喻:比方有一「山頂人」,他所見的廟宇,都是數(shù)尺見方,高不及丈的土地廟。有人向他說:臺中市靈山寺新建一座大講堂,如何的高大,如何的莊嚴(yán),樓上樓下可以容納八百人聽講!這位足不出戶的山頂人,一定不相信有這樣高的廟宇。然而我們并沒有騙他,靈山寺的大講堂實實在在是有的。不過我們應(yīng)知道:這座大講堂不是憑空生出來的,是由于靈山寺的住持、監(jiān)院,以及信徒們,花費了很多的精神,很多的財物,才建筑成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憑空有的,是由于阿彌陀佛在無量阿僧祇劫中,所修的無量功德所成就的。以如是不可思議之清凈妙因,方得結(jié)成如是不可思議之清凈妙果。極樂世界是實實在在有的,并不是釋迦世尊方便權(quán)說的。
第二、疑法太易:「法」是修行的方法。又有一些人疑惑凈土宗的修行方法太容易了。他們讀《阿彌陀經(jīng)》,讀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咕箷鹨苫,說是:一個博地凡夫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而且只念七日,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未免太容易了吧!他們說:佛教通途的修行方法,即是「止觀」。下手修行時,必先修「止」,待「止」修成了,再來修「觀」!赣^」修成了,然后再修「止中帶觀,觀中帶止」的功夫。直至修到「止觀不二」的境界,功夫才算「上了路」。談到修行之事,真是難之又難!怎么說只念一句佛號,就算是修行呢?他們又說:修行原為斷「業(yè)」,但是斷業(yè)并非易事,須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斷盡,怎么說只需七日的短時,就可以帶業(yè)往生呢?
我們須知:念佛法門有二種力量,一是心力,二是佛力。修其他的法門,完全靠自己的心力,所以很難。修念佛法門,有了自己的心力,再加上佛力,所以很易。喻如一位老人,意欲上樓聽講,但以身體衰弱,上不去樓梯。設(shè)若這時候,有一位年富力強的人,攙扶他一下,這位老人,不是很快的就上樓去了嗎?老人喻如博地凡夫。意欲上樓,喻如愿生西方的心力。身體衰弱,喻如業(yè)障深重。力強的人攙扶,喻如佛力接引。老人上樓,喻如帶業(yè)往生。業(yè)力固然不可思議,但是心力與佛力亦復(fù)不可思議!在我們發(fā)心念佛之時,即是發(fā)展心力之時;念到一心不亂之時,即是心力充分顯露之時。在一心不亂的時候,業(yè)力亦被降伏,無能為其障礙之力了。再加上佛力接引,帶業(yè)往生實是輕而易舉的事,又何用懷疑呢!
第三、疑自根淺:「根」是前世修行的善根。前面所說的二種疑惑,是疑惑佛法,此是疑惑自己。疑惑自己的善根太淺,縱令念佛,恐怕也生不到西方去。這是說:另有一些人,聽說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
的莊嚴(yán),阿彌陀佛正在那里講經(jīng)說法,我們只要念佛,即得往生。生彼國以后,即得見佛聞法,獲證「無生法忍」,就有了大智慧、大神通,能夠飛行自在,能分身到他方世界廣度眾生。他們聽了這些話,信是相信了,但是認(rèn)為那是有大善根的人才能辦到的,自己的善根太淺,怎樣能夠辦得到呢?
奉勸諸位:千萬不可疑惑自己的善根太淺,因之恐怕不能往生凈土,須知你我都是善根深厚的人。怎樣可以證明你我的善根深厚呢?請看現(xiàn)在全世界上的人,終日忙忙,所為何事?豈不都是忙著準(zhǔn)備互相殘殺的事嗎?再看現(xiàn)在社會上許多人,終日忙忙,所為何事?豈不都是忙著爭名奪利,以及忙著造殺盜淫妄無邊惡業(yè)嗎?那么,我們既不忙著互相殘殺,又不忙著廣造惡業(yè),為何忙著來到這里念佛呢?如果沒有大善根,肯這樣做嗎?何必自暴自棄對于自己的善根有所懷疑呢?
總之,從今以后,把一切疑念打消,相信釋迦佛絕對沒有妄語,相信我們自己都有大善根,相信念佛法門一定可靠!但能篤信不疑,一心念佛,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發(fā)起清凈信心來,好好地念佛吧!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